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心得體會範文通用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心得體會範文通用,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心得體會範文通用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

這次研討會讓我受益匪淺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對劉豔紅老師的示範課《整式加減數學活動課》的所思所感。活動課重要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如今的教育不再是傳統的應試教育,不再秉持着考高分就是終極目標的理念,而是更注重學生數學能力素養和思維的提高。活動課恰恰就承擔了這樣一份使命。

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只教知識不教能力”的問題,好像這方面確實做的還不夠好。在認識到這一點後,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應多多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數學中發展提高。

其次,在這次教研會中,讓我最感興趣的一方面是關於幾何畫板的使用講解。其實,在上大學期間就對幾何畫板的優越性有了深刻認識。在這次研討會上,老教師的詳細介紹無疑是讓我對這個軟件的學習熱情又增添了幾分。包括師父陳組長,他也非常精通幾何畫板的使用,各類複雜問題總能歸納為一個個簡單的模型,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我想,這正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

在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青年教師的教學也應當跟上時代的步伐,充分與信息技術結合,讓教學“鮮活”起來。這是對我們青年教師的考驗,也是對自己能力提升的希冀。希望通過這次的研討會學習,我能快速掌握對信息技術的使用,不斷提高、進步。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

22號下午三位優秀的數學老師進行了精彩的課堂教學展示,宋老師僅從一個例題出發,不斷地引出新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探究總結,得到結論,真正的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不斷地進行追問,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昇華與碰撞。劉老師開設的數學活動課讓我大開眼界,通過學生不斷探索,合作交流,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同時感受符號運算的的魅力。邢老師的課堂比較自然,重在讓學生理解公因式的概念,為以後解決問題做好鋪墊。

23號上午,我聽取了兩位老師對於《幾何畫板在國中數學中的運用》的典型發言,讓我深刻感受到幾何畫板的強大魅力,比較直觀的展示給學生,更生動,更具體。緊接着是兩位青年教師的精彩發言,教育沒有捷徑,只有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穫。

這次培訓更激發了我的教學熱情,在以後的課堂中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多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勤反思,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調整好教學策略,使課堂效率最大化。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心得體會範文通用3

通過觀看這幾節公開課,頗有感觸,在這裏談幾點體會。首先是對於幾何畫板的使用上,幾位老教師能夠熟練操作幾何畫板,我這個剛入職的年輕老師都自愧不如。活到老學到老,對於新科技的掌握,老教師絲毫不比我們新教師遜色,相反是我們以後要向他們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任教之路任重道遠,幾何畫板具有諸多好處,比如説能和學生進行互動,有良好的互動效果在學習幾何這個地方,可以對圖形直觀的進行演示。其實我還體會到了聽課的幾個誤區,不能做機械型聽課,模仿性聽課的教師,要做的是自省型聽課的老師。在聽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知識,因此不要浪費了一節寶貴的聽課時間,而要認真反思,我到底從這節課當中學習到了什麼。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心得體會範文通用4

20xx年10月8日,我校一年級青年教師進行了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我有幸聆聽了幾位年輕教師的數學課,領略了各位教師的教學魅力與風采,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應該生活化、藝術化。上課前,老師們精心的準備;課堂上,老師們精彩的表現;下課後,老師們深入的評析,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次活動,達到了全面提升老師們的業務素養的作用,也讓我們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有了更多的思索。

翟瑞書老師執教的是一年級《0的認識》,翟老師先利用了作業盒子裏的口算功能,使學生高效的完成了口算的練習。然後在課件裏呈現猴子吃桃的畫面,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着極大的吸引力,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性。我認為翟老師還有一大亮點就是語言風趣幽默,應變能力強,非常善於處理課堂上的各種突發問題。整堂課學生一直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着學習。

李妍老師和袁燕老師所帶班級都是我校信息化的班級,學生都配備有電子書包。她們結合自己講授內容的特點,運用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大膽創新教學過程。李妍老師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先創設充滿趣味的講故事的學習情境,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的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促使學生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課堂上教師利用電子書包向學生髮布任務,學生在平板上動手操作,寓教於樂,教師及時的發現學生的課堂作業完成情況並予以獎勵,特別是教師設置的“湊十遊戲”的搶答環節,學生通過平板搶答,教師隨機選擇學生回答,時效性特別高,也避免了學生搶答混亂的局面。袁燕老師講授的內容是《加法》,她精心準備了星星等實物教具,抓住了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使學生以最積極的狀態投入學習,並且結合電子書包通過學生人人動手操作,體會加法中“合併”的思想,讓傳統的教學手段與信息化的教學手段相結合,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好。

在這些年輕教師的課堂中,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心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每位教師都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揚優點,找出自己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也向年輕有為的青年教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

23日張娟校長的《你若盛開清風自來》這場報告可謂是精神大餐。在要做有教育智慧的教師中,張校長詳細講了聽課和閲讀兩方面,入職三年聽了很多節課,但其實一直在重複“爬樓梯”進步不大。現在明白瞭如何去聽課。在實幹精業方面,其中備課和作業的落實對我啟發最大。備課要做到“一課三備”。

關於作業的落實,張校長提到的“全批全改”這一點我做的不好,上一屆作為班主任,自己又是新手教師,總是忙得雲裏霧裏,很多時候作業佈置下去,沒有進行全部批改,所以對學生的掌握情況把握不好,這樣就少了針對性,失去了提高鞏固的機會。“面批”這一點,我在上一屆使用過,體會到這種做法的好處。強化面批講解,及時做好反饋。無論是數學教學還是自我成長,我要做的有太多太多,希望在這場報告中學到方法,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儘快成長為一名有情懷有智慧有能力又幸福快樂的人民教師!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

觀摩了宋增喜、劉豔紅、邢莉芳三位老師帶來的三堂精彩的公開課之後,讓我為之震撼和動容;聽過了萬貴玉和張京昌兩位老師帶來的幾何畫板應用之後,讓我收穫了硬核專業知識;用心體會了甄娜娜和王淑欣老師帶來的精彩交流之後,讓我感同身受;聆聽了張娟校長帶來的專題報告之後,讓我更加堅定自己教書育人的初心;聽過了李建國主任對大家的殷切希望之後,對我下一步的教學又指引了更清晰的方向。總之,受益匪淺,精神滿足。

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幸運的我們有科技輔助教學,我們更應該感恩知足,以此為契機,提升自身信息素養,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在學習中成長起來。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瞭解學生、精心備課、改善課堂、提高效率、課後反思、鑽研知識,一樣都不能少,耐心紮根,戒驕戒躁,不要走的太遠而忘記自己為什麼出發。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在信息化時代下,教師應當借信息技術之力打造高效課堂,教師是教育活動中的關鍵一環,只有真正提升自身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更好的向課堂要效率,使“雙減”政策真正落地!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

20xx年12月23日有幸傾聽了張娟老師的專題報告,我學到了很多,充盈了我的教育思想,明白了反思對教育的重要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學會反思,努力做一個有情懷的老師。

課堂上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對教師上課的內容做出一些反應,教師要能夠敏鋭的捕捉到,並理解學生想要表達的意思,只有明確學生的真實想法,才能更好的認識到自己教學上的不足,及時的做出調整,使我們的教學能真正的適合自學生,這種師生互動,能夠促進教師更好的反思,尤其是從學生角度認識教師行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可增強教學的實效性,能及時、全面地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面對動態的教學過程,教師也要不斷地反思。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

本次研討會令我收穫滿滿,優秀教師的公開課讓我歎為觀止,先進教師的典型發言使我醍醐灌頂。令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收穫最多的是宋增喜老師的《一道三角形探究問題》,一開始我還在為聽不懂宋老師略帶方言的口音直搖頭,但當他出示了一道三角形的題目後指引學生自我探究、合作交流後令我肅然起敬。本節課教師教學內容設計合理,內容充實,教師從複習舊知引入,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做了鋪墊。之後從一道題目出發,引導學生探索一道三角形題目當中能夠得到哪些結論,本節課大半時間都是學生在進行探究交流,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者的作用。題目設計層層遞進,注重知識的遷移,通過變式幫助學生鞏固本節課所學,並通過這兩道題目幫助學生建構了三角形的知識體系,並在本節課當中所有學生都能有效的參與課堂中來,成為課堂的主人,並學有所得。教師將課堂放心大膽的教於學生,學生也大膽嘗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現了教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和學生良好的學習素質。教師言語親切、教態自然,循循善誘,語言精練。本節課非常值得觀摩學習。

總而言之,我們要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向優秀教師、骨幹教師學習,多聽課,聽好課,多反思,常感悟。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心得體會範文通用9

通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了自己與專家名師之間的差距,作為一名入職三年多的老師,我感覺到自己很多方面還不夠優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觀摩了三節課之後,有兩點感觸頗深。

第一,我認識到了真正的數學教學應該有的樣子,課標裏説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學問,這二者都應該讓學生去探究和發現,數學課堂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不能代勞。學生只有通過主動探究新知識才能培養數學思維,在數學上得到良好的發展。老師的作用應當是組織,引導,激勵,評價。

第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堂中的應用,包括幾何畫板和平板電腦。幾何畫板可以讓數學教學變得更加生動直觀,解放老師的雙手,讓師生在課堂上更加輕鬆愉悦,每一位青年數學教師都應該掌握幾何畫板的使用技巧,可以讓自己的課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板電腦的使用,有效地促進了師生互動,讓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聆聽了幾位專家的典型發言,深刻的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當有的教育情懷,應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時刻反思怎樣才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每節課都應該有反思,每天都應該有反思,做一名研究型教師,才能不斷進步。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0

伴隨着4月温柔的海風,我們來到了海口市二十五國小,參加教育部數字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舉辦的,全國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應用培訓會。隨着教育改革進程的深入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也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也在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技術。此次有幸參加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應用培訓會,使我收穫頗多。

一、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關鍵在於建立“學習路網”

來自東北師範大學的鐘紹春教授為學員做了《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與學創新》專題講座,鍾教授談到了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仍存在的幾個問題:在應用方向與範圍方面,大多數應用集中在課堂教學,在課堂互動教學、課後個性化學習、教學質量監測與評價等方面,有一定的應用,但比例較低。在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方法與層次方面,多數是快速呈現知識和獲得信息,主要是PPT、資源包等形式,以文本、圖片和音視頻資源為主,層次相對粗淺。在教師準備課件和相關資源方面,獲得資源的方式主要是網上搜索,絕大部分課件是簡單的資源拼湊,即便是有一些質量較好的課件資源,也很難與教師的實際需要完全吻合。

而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就是構建學習路網,學習路網可以為解決教育瓶頸問題提供全方位支持,它是一種構建起讓學生認同並主動學習,按照需要並找到適合的方式學習,得到最適合的教師幫助並找到最佳合作伙伴完成學習活動,全面培養學生創新與合作、認知與系統思維,學科關鍵問題解決與職業能力,以及多元智慧的新教育體系。學習路網不只關注課上知識的生成,更關注課下對學生學習的監控和個性化指導。比如:對於理科來説,大多數疑難知識是自然現象、規律的總結,以文字、公式、圖表等方式呈現在書本上,通過書本理解知識是非常困難的,簡單的多媒體方式往往效果不理想,這時教師需要改變知識的呈現形態,比如:虛擬仿真、虛擬現實等。同時更重的是要建立教與學全過程監測、調控和個性化的支撐體系,利用大數據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最終形成學習路網,達到實時監測學生學習狀況,及時發現問題,為學生個性化學習和教師調控教學安排提供依據;能夠根據學生情況,定製學習流程,引導、指導、組織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形成創新及系統思維能力,實現優質教師實時服務於所有學生的目的。

二、信息技術工具的使用要做到適時、適度、適當

在培訓會上,來自合肥市素質教育中心的凌英渡主任為學員做了《聚焦課堂有效融合》的報告,用一個個詳實的案例為我們講解了信息技術工具的使用怎樣做到適時、適度、適當。目前來説,教師在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活動多數只是在使用信息化工具,有的教師甚至是為了用而用,但深度融合不僅要求教師會使用技術那麼簡單,需要教師把技術轉換成教學能力,並運用到教學活動中併成為常態。在設計一節課時,教師首先要找準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融合點,使其中每一項技術的使用都是為教學設計服務,為滿足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服務,為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學習內容的互動服務。

比如PPT課件很早就深入了課堂,可教師教學時往往是將教學內容整版地播放給學生,學生就按照預定的模式、思路、線索進行人機互動,學生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深入的思考,缺乏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如果使用板書的話,老師可以邊講邊寫,講到哪裏寫到哪裏,學生的思考就跟到哪裏,實現了學習過程思維的可視化,比起整版ppt來説更利於學生學習。如此還有其他技術手段的使用,如果不能很好的服務於課堂,那就不如不用。

經過兩天的學習後,我們又進行了兩天的分組實踐活動,在劉蓓、安偉兩位專家的指導下,我所在的小組以《細胞的增殖》為題目,設計了一節模擬展示課。從明確教學目標到信息技術整合點的確定、從教學過程設計到教學反思分析,我與來自長春和江西的幾位老師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並榮幸的代表小組進行了最終的展示,使我自己也得到了一次歷練。

以上是我培訓時一點收穫,認識還不夠深刻,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學習和提高。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能夠還有這樣學習、培訓的機會,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學習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最新的理念,使自己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工作中都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