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口腔執業助理醫師考點:牙周炎活動期病理變化

1.牙面上有不同程度的菌斑、牙垢及牙石的堆積。

口腔執業助理醫師考點:牙周炎活動期病理變化

2.牙周袋內有大量炎性滲出物,可檢測出多種免疫球蛋白及補體。

3.溝內上皮出現糜爛或潰瘍,一部分上皮增殖呈條索或網眼狀,大量炎症細胞通過上皮層移出至牙周袋內。

4.結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形成深牙周袋。結合上皮出現釘突,其周圍有大量炎症細胞浸潤。

5.袋壁上皮下結締組織內可見大量淋巴細胞浸潤,為炎症中心區。膠原纖維水腫、變性或消失,一部分被炎症細胞取代。

6.牙槽骨出現活躍的破骨細胞性骨吸收,牙槽嵴頂及固有牙槽骨可見多數吸收陷窩。

7.牙周膜主纖維束排列紊亂,膠原纖維疏鬆、水腫、變性,牙周膜間隙增寬,其間散在大量炎症細胞。

8.根面暴露的牙骨質可見不同程度的吸收,並可觀察到沉積的牙石與牙骨質牢固地附着。

牙槽骨吸收與牙周袋形成在臨牀病理上可分為三種情況;①齦袋:又稱假性牙周袋,牙周組織本身並未與牙體組織剝離,但由於牙齦組織增生、腫大,齦緣覆蓋牙冠而形成齦袋;此時牙槽骨無明顯吸收,牙槽骨高度並未喪失。②骨上袋:牙周袋底在牙槽骨嵴頂的'上方,牙槽嵴為水平型骨吸收,牙槽骨高度明顯降低,導致骨上袋形成。③骨內袋:牙周袋底位於牙槽嵴頂的下方,牙槽骨在袋的側方,牙周袋處於牙根面與牙槽骨之間,由固有牙槽骨垂直吸收所致。X線表現為牙槽骨垂直吸收,牙周膜間隙增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