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畢業 > 大學聯考

C9大學名單

九校聯盟簡稱C9,是中國首個頂尖大學間的高校聯盟,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共9所高校。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C9大學名單(9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C9大學名單

C9大學名單

九校聯盟(C9),即中國大學聯盟,是國家985重點建設中的9所大學,於2009年10月啟動。九校聯盟類似於美國常春藤聯盟、英國羅素大學集團、澳洲八大名校聯盟等,旨在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領域加強合作與交流,優勢互補。聯盟成立後展開了多項實質性活動,如互派交換生、開展暑期夏令營等。聯盟成員名單如下: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浙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歷史淵源

該大學聯盟源於985工程9校的“一流大學建設系列研討會”。985工程是1998年5月開始的一項系統工程,旨在重點支持中國大陸的一批高校優先發展,成為世界知名的大學。985工程首批選定了9所大學作為重點支持;隨後,985工程又先後增加了30所大學,總數達到39所。

2003年,首批進入985工程的9所大學校長召開了首屆“一流大學建設系列研討會”,此後會議固定下來,每年召開一屆。

在2009年,第七屆研討會最重要的議題就是建立“C9聯盟”,旨在共享資源,加速發展。9所大學校領導共同簽署了《一流大學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協議書》。

2014年11月7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正式參與C9聯盟活動。

聯盟啟動

2009年10月9日至10日,九所名校舉行了第七屆一流大學建設系列研討會。會議上,來自首批985工程高校的9所大學即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的校方代表,經過研討與協商,一致同意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原則,簽訂《一流大學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協議書》,共同培養拔尖人才。

合作模式

根據《一流大學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協議書》,“九校聯盟”將不斷加強深層次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優質辦學資源,優勢互補,發揮人才培養中的示範與引領作用。其主要內容有:

①實施本科生交流和研究生聯合培養。

在本科生層面主要開展課程學分互認和學生第二校園學習交換,交換學生可以在另一學校進行一學期或多學期的學習,9校互相承認交換生在他校學習和交流期間取得的課程成績與學分。

在研究生層面,依託各校的優勢學科設立若干個學科培養平台項目,作為校際互訪研究平台,面向9校研究生接受申請,獲准者可進行為期半年或更長時間的訪學研究。9校互認訪學期間在他校取得的課程成績與學分。

②聯合舉辦系列暑期學校,打造國際知名的“C9”教育品牌。

依託各自的優勢學科,充分利用9校教師和學科的優質資源,聯合舉辦系列暑期學校,為國內外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學者開設課程和專題講座;加強與英國羅素盟校、澳大利亞“G8”等大學組織的交流與合作,擴大“C9”的國際影響。

③聯合開展教材建設,教學與教改研究;聯合建立和發佈以精品課程為骨幹的學分互認課程目錄;聯合建立共享的遠程教育平台,進行遠程學習。

④建立人才培養對口部門定期交流機制,進行相互間交流、學習和借鑑。

每年分招生、培養、學位和學籍與培養機制改革4個模塊各召開一次研究生院業務交流研討會,並召開一次本科教務管理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會議,由9校相關部門輪流舉辦。

⑤聯合開展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和青年導師隊伍培訓工作。

⑥設立9校合作聯盟專門網站,建立9校間博士學位論文網上相互評審系統,共同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⑦聯合舉辦以同專業本科生為主參加的聯合野外考察、聯合生產實習、聯合設計實習、聯合社會調查等各種專業實踐和社會實踐活動。

⑧積極推動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引領中國高水平研究生培養同世界一流大學接軌。

社會評價

“九校聯盟”開啟了人才培養新局面,在之後中國的人才培養中起到示範與引領作用。

聯盟成立後,“交換生”將擴展到國內高校之間,當聯盟高校中的本科學生想選修聯盟中另外一所大學某一門課的時候,他只要向對方大學的教務處提出申請,對方大學根據學生的人數等因素考慮回覆其申請,申請通過,學生就可以到對方大學學習,修滿學分以後,再回原來的大學,原來的學校將承認他的課程成績與學分。

聯盟將對教師形成促進作用,比如某所大學的某一門課老師教得不是很好,就會有很多的學生去申請九所高校中這門課開的最好的老師,這會給教這門課的老師帶來壓力,從而促進其改進。

另外,根據“九校聯盟”協議,各校鼓勵自己的學生報考其他大學的研究生,也鼓勵碩士生畢業生到聯盟內其他大學去讀博士,這在某種程度上對解決高校“近親繁殖”現象有一定作用。

“九校聯盟”立意創世界一流大學

“九校聯盟”將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求學平台,並將促進教師交流,提高教學質量。同時,聯盟也讓各高校掌門人腦中的獨特想法有了實現的可能,比如建立起數字化快速通道;定期進行校長遠程戰略研討會;共享名師和優秀網絡課程資源等,以此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表示,“九校聯盟”絕不是簡單模仿英美,就像中國經濟的發展走出自己特色一樣,“九校聯盟”有自己的運作機制和內涵,九校作為中國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希望,在這個艱鉅的過程中,要相互借鑑經驗,實現共同發展。

“九校聯盟”符合當前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潮流。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所所長勞凱聲表示,從世界高等教育發展來看,大學之間聯盟,通過資源共享,可以給學生創造更好學習的可能性,同時也促進校際之間交流,更好地利用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從這些優點來看,高校聯盟有可能發展成為未來高校辦學的一個趨勢,也可能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

拓展閲讀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位於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鬆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亞洲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全球大學校長論壇、21世紀學術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返回北平。1952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並自北京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併,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科學、民主思想,是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基地之一。長期以來,北京大學始終與中國和中國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恰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為大也。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位於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峯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為九校聯盟(C9)、鬆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亞洲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盟成員、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基地,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學校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校名“清華”源於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晚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調整後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

截至2020年12月,清華大學校園面積442.12公頃,建築面積287.64萬平方米;設有21個學院、59教學系,開設有82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0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2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60個;有教職工15772人,在校生53302人。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哈工大,校本部位於哈爾濱市,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九校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卓越大學聯盟、全球能源互聯網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國-西班牙大學聯盟、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全國高等軍工院校課程思政聯盟創始成員,入選珠峯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等,是首批設有研究生院、擁有研究生自主劃線資格的高校,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學校始建於1920年,1951年被確定為全國學習國外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兩所樣板大學之一,1954年進入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6所高校行列。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1999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985工程“重點建設的9所大學之一。2000年與哈爾濱建築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哈爾濱工業大學。2017年入選“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名單。

截至2021年10月,哈工大有哈爾濱、威海、深圳三個校區;本部校園面積5212.35畝,建築面積248萬平方米;下設24個學院,開設本科專業97個;專任教師2987人,在校學生35714人。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簡稱“復旦”,位於直轄市上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高校,由教育部與上海市重點共建。是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入選珠峯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九校聯盟(C9)、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是一所國內頂尖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復旦大學前身是1905年創辦的復旦公學,是中國最早由民間自主創辦的高等學校之一。上海醫科大學前身是1927年創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國立高等醫科院校。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復旦大學。

截至2020年4月,學校有邯鄲校區、楓林校區、江灣校區、張江校區四個校區,佔地面積約243.92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24.11萬平方米;有直屬院(系)35個,附屬醫院18家(其中4家籌建),設有本科專業79個;有普通本專科生13991人,研究生22232人,留學生2946人;在校教學科研人員3139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含雙聘)51人。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簡稱“上海交大”,位於直轄市上海,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為九校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Universitas 21、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成員,入選“珠峯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學校創建於1896年,原名南洋公學,1911年更名為南洋大學堂,1929年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1949年更名為交通大學;1957年經歷西遷與分設,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啟用“上海交通大學”校名;1999年,原上海農學院併入;2005年,與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併。

學校共有33個學院/直屬系,31個研究院,12家附屬醫院,2個附屬醫學研究所,23個直屬單位,5個直屬企業。全日制本科生(國內)17071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4589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9903人,學位留學生2513人,其中研究生學位留學生1488人;有專任教師3307名;至2020年9月,有博士後流動站3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7個,專業學位博士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56個,專業學位碩士點31個,本科專業71個。

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Nanjing University),簡稱“南大”,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 重點建設高校,入選“珠峯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為九校聯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成員,首批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

南京大學肇始於1902年創建的三江師範學堂,此後歷經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等歷史時期,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1952年,調整出部分院系後與創辦於1888年的金陵大學文、理學院等合併,仍名南京大學。校址從四牌樓遷至鼓樓金陵大學原址。2006年,教育部和江蘇省簽訂重點共建南京大學的協議。2011年,教育部和江蘇省簽署協議繼續重點共建南京大學。

截至2022年3月,學校有四個校區,33個院系,本科生13350人、碩士研究生17201人、博士研究生8385人、留學生1117人。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3個,“雙一流”建設學科16個,本科專業8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2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8個,博士後流動站38個。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是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世界大學聯盟、全球大學校長論壇、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學術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全球能源互聯網大學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成員,入選“珠峯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曾培養出厲綏之、束星北、李政道等傑出校友。

學校前身是創立於1897年的求是書院,1914年停辦。1928年於求是書院舊址新建國立浙江大學。1937年舉校西遷,在遵義、湄潭等地辦學,1946年秋回遷杭州。1952年浙江大學部分系科轉入中國科學院和其他高校,主體部分在杭州重組為若干所院校,後分別發展為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實現合併,組建了新的浙江大學。

截至2020年8月,學校設有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舟山、海寧、寧波等8個校區;設有7個學部、37個專業學院(系)、1個工程師學院、2箇中外合作辦學學院、7家附屬醫院;佔地面積6223440平方米。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位於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國科學院直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醫學、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由中科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重點共建;位列“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選““珠峯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

學校1958年9月創建於北京,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建校後,中科院實施“全院辦校,所繫結合”的辦學方針,彙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等一批著名科學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70年初,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開始了第二次創業;1978年以後,學校創辦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設國家大科學工程、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等新舉措;也是唯一參與國家知識創新工程的大學。

截至2019年11月,該校有23個學院(含6個科教融合共建學院)、33個系以及國際金融研究院、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有12個國家級科研機構、4個國家重點科技基礎設施和62個院省部級重點科研機構。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Xi’an Jiaotong University),簡稱“西安交大”,位於西安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位列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是國家“七五”“八五”重點建設高校、入選“珠峯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C9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全球能源互聯網大學聯盟、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成員高校,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理事長單位,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中國三所開設少年班高校之一。

1896年在上海創建了南洋公學;1921年定名為交通大學;1956年交通大學的主體內遷西安;1957年分設為交通大學西安、上海兩個部分,實行統一領導;1959年,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2000年國務院決定將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醫科大學、陝西財經學院三校合併,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學。

截至2021年底,學校興慶、雁塔、曲江、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四個校區佔地約4480畝,下設27個學院(部、中心)、9個本科書院,開設90個本科專業;擁有博士後流動站30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2個,專業學位博士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1個,專業學位碩士點27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8個;有教職工6538人,在校生48082人,其中本科生21141名,研究生2694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