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畢業 > 大學聯考

就業有前景的十大專業: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什麼是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下面小編來解説一下關於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的專業課程及專業前景。

就業有前景的十大專業: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本專業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需要,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水利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以地下水資源的評價、開發利用、水資源保護與管理、水資源問題防治為特色,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並在某些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是以地球科學基本理論為基礎,以水資源為主要研究對象,系統學習水資源的分佈、形成、演化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兼顧地下水科學、巖土工程和環境工程的基礎知識,並將其應用於水信息的採集和處理,水資源的規劃與開發、評價與管理,水利工程的勘查、設計、施工,地下水環境和地質環境的'監測、評價和治理等。某些院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會在水文地質學為專業特色的基礎上,向巖土工程和環境工程等方向適當擴展。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水文、水資源及環境信息的採集及處理、水旱災害預測及防治、水資源規劃、水環境保護、水利工程規劃與設計、水利工程運行與管理、水政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工程製圖、運算、實驗、測試等方面基本訓練,具有應用所學專業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科學研究、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學習課程

主幹學科: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氣象與氣候學、水力學、河流動力學、水利工程、水文學原理、水文統計學、水資源學、地下水文學、環境化學、水利法規 、水文分析與水利計算、水文預報、水文測驗、水資源規劃與評價、水污染與水質分析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工程製圖、課程實驗、課程實習(測量、水文認識、水文信息採集、水利工程、氣象與天氣)、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一般安排40周。

主要專業實驗:水力學實驗、水文測驗實驗、河流動力學實驗、自然地理實驗、氣象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環境工程、地理工程

  畢業去向

畢業後可就業於國土資源、水利、水資源、城建、環保、交通等部門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管理、設計和生產等方面的工作。如國家有關部委和地方水文工程勘察設計院、環境監測單位專業規劃設計研究院(如水利勘察設計研究院、電力設計研究院、煤炭設計研究院、建築設計研究院等)、工程施工單位、中外合資企業、教育部門、部隊等,也可在水文學及水資源、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等研究生專業繼續深造。

  畢業生素質

本專業培養適合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較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寬的水文與水資源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的素質高、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能在國土、水利、城建、農林、環保等部門從事水文、水資源、巖土工程及環境保護方面的勘查、規劃設計、預測預報、管理、技術經濟分析以及教學和基礎理論研究等工作。通過四年的學習,畢業生具有紮實的數理基礎知識,四級以上的英語水平,掌握計算機基礎理論和基本操作,具備一定的編程能力,接受工程製圖、科學運算、實驗與測試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質,具有良好的體魄和健康的身心及一定的軍事基本知識,系統掌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的基本理論和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方法,初步具備水資源評價、勘探、開發、監測、管理、水利水電工程規劃、設計、施工及水環境評價和治理的能力,瞭解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的發展動向,具有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發展前景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是一門具有潛力且發展迅速的科學,它涉及到對水文水資源的勘察、評價、開發、利用、規劃、管理與保護,是指導水文水資源業務的理論基礎;同時它還研究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水資源供求關係及其解決的科學途徑,探求在變化的環境中如何保持對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的途徑。世界範圍內的水資源短缺及水旱災害頻發對水文水資源專業的人才重要性認識不斷加深,人才需求不斷擴大。由於認識到水資源問題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國內外各相關高校和科研機構紛紛設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進行水文水資源專業人才培養或科學研究,設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國外著名高校名有80餘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了在世界範圍加強水文及水資源教育,在世界五大洲共設立了32 個水文水資源課程研究生班。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水資源持續利用、水資源合理配置、水災害防治以及水污染治理、水生態環境功能恢復及保護等已成為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而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正是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中的這一門重要的工程技術學科。國內各高等院校紛紛設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到2010年設置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本科專業的高校已達到38 所,其中211學校19 所,985學校13 所,這也從側面説明水文水資源在當今社會經濟生活中所佔分量以及社會對水文水資源問題的關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