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畢業 > 小升中

小升中英語答題技巧

小升中2.64W

聽力、辨音:

小升中英語答題技巧

這種題型考察的目的是什麼?我一直很疑惑。(有同行説這些題目以後不考了,但總要思考下吧)

如果是考察學生對單詞是否讀準了,那告訴你,10個有8個是沒問題的,exercise這個單詞有點複雜,也許有很多學生對裏面的單個音吃不準,但是要整體認讀對,是不難的,但問題也就在這裏,有很多學生會讀整個單詞,但不知道具體每個字母在這個單詞裏讀什麼音,這點也許那些高中,大學老師覺得很不可思議,但是國小老師絕對深有感觸,我在訓練直拼的時候就發現有幾個很有這樣問題的學生,我就問他big種的I到底發什麼音,但是在他嘴裏出來的是莫名其妙 [e];

如果這個不能説明問題的話,那舉個th的例子是最能説明問題,幾乎每個學生都能在單詞裏讀對這個音,我就不相信有學生會把there種的th讀成清音--詞彙互譯

這是一個基本功問題,即便是從過去側重語言知識考察轉變為知識技能、綜合運用能力考察,這還是少不了的。如果一個學生連最起碼的幾個單詞都不背或者沒能力背的話,那談什麼素質教育?説到這個,我感覺應試教育雖然大行其道,千夫指,但是説實話,有些東西我們是絕對不能放棄的,難道素質教育的教學就是應該輕鬆的嗎?不下苦功的學習永遠是膚淺的。

用單詞的適當形式填空

有的題目是直接考詞性變化 比如sun (同音詞) do (過去式), 也有的是放在句子裏讓學生根據語境寫適當的形式。前者這種形式慢慢被淘汰了,我覺得這是一個英明的舉動。不放在語言環境裏是沒什麼意義的,而且缺乏語境是還造成大量學生不會做的原因,比如你要學生默寫"聽見",即使有點忘了的學生只要有Im sorry to hear that的語感提醒,那還是會知道hear這個單詞的,你要學生默寫"來這裏"的"這裏",也是不難的事情here. 但是你要猛的問here的同音詞是什麼?學生也許就怎麼也想不出來了--here ( 同音詞 )________。這就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了,這被扣的一分又能説明什麼呢?這得的一分除了表現這個學生的記憶好,根本沒什麼意義,因為那只是一個孤立的單詞而已。

選擇

選擇題考些什麼,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語法題,第二類是運用性題目(包括語用題),其實大多數情況都是考前者,其實,至少説在國小裏,我認為考語法應該以語感輔之分析為主,類似Does he…? Are you…? Is your father….?等都應該是在口語熟練下的水到渠成,也就是通常人常説的語感,有這樣的語感鋪墊,再學習下語法(其實在國小裏我比較喜歡説語言規則)做幾道類似的題目和閲讀相關語法的文章,提高語法敏感性,對於那種Do he and she…?這樣的無所謂語感的題目,就迎刃而解了,不過這樣的純語法題目我覺得在考卷裏還是少出點為好,畢竟國小英語的學習沒那麼專業。

連詞成句

連詞成句這樣的形式我一直覺得非常好,因為這種題目就是考你的語感,特別是對於三四年級純學單句為主,還達不到交流地步的語言知識量下,這種考核是最為合適的。

You that like ball d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語感好的學生與語感差的學生做這類題目花的時間肯定不一樣。(所以卷子考試不一定就有很好的辨別),我曾有過設想,下學期四年級常規性抽測(非期中,末考試)學生就純考一張滿是這樣題目的卷子,看20分鐘能做多少?我想,口語的好壞也可以有所挑剔吧。

不過這樣的形式我個人認為不太適合高年級,高年級應該有高年級的考察形式,比如説中譯英,因為叫三四年級考中譯英不太現實,畢竟要求學生大規模的他們只是意識不到音節的問題,如果有良好的拼讀習慣,我覺得這種考th在某個單詞裏是否清濁音根本沒意義,學生不過就是難在形式上,思維經驗上吧,正象一個學會騎自行車的孩子不懂物理上的力一樣,既然我們只要求他們會嫻熟的騎自行車,那幹嗎一定要在這個有些難以理解的力上大做特做文章呢。

不過如果從科學上學會分析力和平衡那是最好,那學生更會理論指導實踐般的駕輕就熟,那樣記單詞通過音節記憶更是科學,可對大部分學生來説又應該是國中正軌課程的學務了,而不是興趣為主,習慣為主的國小英語課程目的。

但話又得説回來,對於這個教材來説,我想還是有必要訓練下,指導下"力"和"平衡"的,畢竟,騎車嘛,偶爾為之,但記單詞則是一種更常規的任務。

對於這種題型,我還是比較欣賞四年級時那種兩個單詞做比較的形式,sharpener chat就可以讓學生分別比較下sh ch 還有ar a的發音,這對記單詞也是有相當指導作用的(其實我覺得這種題目做的好的學生記單詞也沒什麼問題的,畢竟英語是種表音文字,只要把常見發音對照的字母記住了,問題是不大的)

但有些題目我不敢苟同,如請學生分辨長短音,shoot classroom,我覺得這太專業了,學生得的這一分或者失的這一分並沒多大意義。還有象我們這學期期末考試中的ng辯音,不但老師頗為費脣舌,而且學生也不一定聽的懂,肯定要講音標(1 ng 組合 2 ng後如果是發有[k] [g]音的字母,受這樣的音的'影響,原本[n]的音變為長腳n音些句子有難度,所以這樣有提示些的連詞成句比較好。

如果認識到這一點,就不會有某些"悲劇"發生,我記得以前輔導的一個六年級小女孩有張區抽測的卷子,不單有大批量這樣不和適宜的連詞成句存在,而且每道題目竟然有十七八個單詞,讓我也好好考慮了一會。於是我就在想,這樣的考核意義何在?這算是考察學生什麼呢?這就是所謂的難嗎?英語的難是這樣的難嗎?這就好比:原本很簡單的方式就能考察出學生某個漢字的默寫,你偏要把這個字所有的筆畫拆出來,讓他搭積木。

按照實際情況回答問題

這也許是最貼近英語學習目的本身的形式了,不過同樣的,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這是很難避免的)。

其實這並非是考察學生一定的表達能力的題型,其實通常是考學生是否理解題目。你瞧!一個簡單的:Yes, I can. (Can you swim)/ No, I dont. (Do you often go to the library?) / I like….( What colour do you like? )就能對付了。所以我有時候就場合性的對那些口語好的學生説:不要給我畫蛇添足。求準確,不求精確。

於是,原本會説I have many hobbies. I like taking photos, I often take photos with my brother,he often teaches me how to take well…and I like swimming.這樣長篇大論的學生為了以防某個時候神經出問題,就簡單的來句I like taking photos.這樣好無色彩感的句子。

當然某個時候有些學生會很狡猾,特殊疑問句都來個Sorry, I dont know. 一般疑問句都來個Yes. No。 來含糊了事,不過最説不過去就是問你幾加幾是多少,你竟然也如法炮製,那自然是"擦擦",這樣的人多了就絕對不允許了。

不過有時候看見那些語感很好的學生與那些以聰明著稱的學生同拿這樣分心裏就覺得很不是滋味。

排列順序

其實這個形式的考察就是配以語感的閲讀理解,是四年級版的閲讀理解,因為四年級的語言知識量不多,且都是對話為主,無法出成段落式的理解(如果這樣出的話,那一般現在時第三人稱單數和一般過去式式少不了的組織結構),所以這樣的題目就應藴而生了,稍微有點小難度的就是和邏輯順序有關係。

這個題目最被人痛恨的就是扣分,因為受連鎖反應,往往一個錯其他都要錯(我們衣服上的鈕釦搭錯),有的甚至式其中某一段幾個排列的邏輯順序式對的,那一般也算錯,所以最少的也要錯兩個,有點頭腦的老師往往都是安排半分一個,因為他們懂得,如果這個題目扣分很多的話,學生最後的得分與考卷上的分值比例是很有問題的,我有個很好的學生期會考試就是在這上面大吃苦頭,單扣的7分並不代表她有這樣比例的英語學習問題在。

於是大多數老師一般都叫學生寫好中文,"驗算"--畢竟這個分數扣不起。

也有些人出卷比較過分的,甚至會讓學生去排十句以上的句子,我個人覺得這樣無非就是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非英語能力了--為什麼不出成閲讀理解呢?這才是考察英語能力的機會啊,當然有些人可能覺得太容易,所以開始挖空心思了。

句型轉換

有些老師可能有些陌生。不過在下學英語的時候做的這方面題目可是不少。

They are teachers. (改單數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cat on the desk is mine. (劃線題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課程設置目的來看,考察學生英語目的來看,這樣的題目是沒什麼實用價值的。學生多做這樣的題目無非就是從語法上能夠"才高八斗",但是學生會去運用嗎?不見得。這樣的題目有實際運用意義嗎?大概沒什麼吧。也許正是基於這樣的目的,這樣的考察題型才被逐漸淘汰。當然了,如果從鞏固語法上來看,平時做做也未嘗不可。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有很多學生按照你的情境要求寫They are teachers.--寫出來了,沒問題。然後按照你的要求寫"他是個老師"--根據他的語感,He is a teacher.也寫出來了。----既然都寫出來了,不就行了嗎?幹嗎學生要變來變去。學生會寫Which的句子,也會説這樣的句子,但是也許就被你掐在這個該死的形式上了,這點和辯音題相似。

首字母填空

我對這種題型向來沒有好感,因為有時候我也不會。

上次我拿道一題隔壁分校的題目。Who is o___ d_____? Sorry, I dont know.我楞是沒想出來。後來辦公室同事一提醒,我才突然醒悟過來,(留給大家稍微想想),我馬上就對這樣的題目嗤之以鼻,英語單詞如此浩瀚,這樣考察意義何在?要通過理解上下文意思來填寫某個單詞這樣的目的,無可厚非,甚至是很有挑戰性的題目,但是這個語境如此之簡單,我不太想的出,答案我看了,不難,只是想不到。所以我建議把這樣的題目出成完型填空,讓人選擇,當然我後來也考慮過,這樣是為了考察一個人的詞彙量,不過我覺得在國小有點難了。

中譯英

很多老師把這種題目出成了詞彙考察。比如你怎麼度過你的週末?How _____ _____ spend _____weekends? 我個人向來很反對。--對於一句已經在口語裏説爛掉的一個句子,看見這樣的題目完全就應該脱口而出了,不應該再給很多提示,因為是在考察--句子結構,而不是某個單詞,所以我一般出卷都是How 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了。不用給太多的提示,如果句子框架錯全部扣,因為這個學生根本就不會説這個句子。

上次給四年級出卷種有這樣一句"那個長頭髮的女的是Nancy的好朋友嗎?"Is __________________friend? 學校裏有好多老師抱怨太難了。我聽了很納悶,雖然有點繁,但是稱不上難吧,The girl with…./ The girl in….是應該機械操練到很熟的短語了。--平時做每一步都應該紮實,這與輪番性,遞進性學東西不矛盾。

閲讀理解

閲讀理解是一種最為綜合性(看懂句子,分析,理解)的練習,是一種運用體現的方式之一的題型。在四年級下半學期我特別重視這個,還編了三十個左右的閲讀理解,目的是為了給學生開闊眼界,復現和鞏固所學語言知識。不過到了五年級感覺精力不是很夠,再加上語言知識上去了,難度也比較大,所以除了5BU1 外,我都沒有編。對這樣的題型我不做過多評論,也沒有特別好説的,以後國中,高中都是這樣的練習。

到是覺得現在學習這套牛津國小英語教材的學生非常缺乏閲讀材料,造成前學後忘,輸入量過少以至無法大規模的輸出(口語,筆頭),希望教材編寫人能夠重視起這個問題。

小作文

我一般出英語卷子的主觀題的比例都要再60%左右,因為那種客觀題大多都是屬於思維上"再認"的範疇。客觀題過多,與造成很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也很有干係,然後就是為了圖批卷的方便,竊以為小作文的方式到是唯一能夠體現學生英語能力的題目了,不過大多屬於點綴性欄目,其實,對學生來説,將口語化為筆頭的小作文,這是最容易的,也是最能看的出學生英語功底的項目。但由於對批卷會造成很麻煩,所以這樣的題目不多,這是非常可惜的。

英語的筆試不能完全考核出一個學生的水平,而且考試的好壞不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唯一標準,雖然分數非常重要,甚至和老師榮辱與共,但是還是希望能夠把握住一種平衡,留住些你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