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畢業 > 會考

2016年會考必考題型複習攻略

會考2.32W

詩歌鑑賞作為會考試題的必考題型,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也是令學生為之頭疼的焦點,部分學生由此產生詩歌鑑賞無法進一步提高的消極情緒。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困境呢?詩詞鑑賞試題怎麼解答呢?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2016年會考必考題型複習攻略

  詩詞鑑賞如此難的原因

一、時代久遠,導致了古詩詞本身語法的複雜、詞義的多樣性,同時學生對寫作背景的不瞭解,使得他們無法透過詩詞進入到詩境當中,無法深味詩歌所傳達出的情感。

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滿堂灌”,過於注重字詞的解析、表現技巧的解析,注重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其“人文性”。詩歌被肢解、破碎,在這支離破碎的詩句當中,學生無法展開想象,無法體悟到詩詞整體的美。

  詩歌學習的方法

  一、知人論世——抓住作者,社會環境,走進詩歌的創造背景。

“知人”是指鑑賞作品時必須瞭解作者的身世,經歷和思想狀況;

“論世”是指聯繫作者所處時代去考察作品的內容。

“知人論世”是詩歌鑑賞中廣為人知的一種方法。它的基本原則是:理解、分析和評價詩歌必須把詩歌產生的時代背景、歷史條件以及作家的生平聯繫在一起。掌握“知人論世”的原則,我們就能更好地認識作品的價值和意義。

  例

2015年杭州拱墅區九年級期末考選用陸游《點絳脣·採藥歸來》“採藥歸來,獨尋茅店沽新釀。暮煙千嶂,處處聞漁唱。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個閒人樣”。另配有註釋:本詞作於作者被彈劾,罷職還鄉,閒居山陰時。通過閲讀註釋和聯繫作者陸游的經歷,我們就能瞭解陸游創作此詞時,“作個閒人樣”短短的5個字中藴含的複雜情感。陸游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晚年遭彈劾,罷職還鄉,在詞裏宣稱要“做個閒人”,其實從陸游的`經歷來看,他內心是不願做閒人的,對“閒人”生活的似正實反的肯定,婉曲地表述了鬱積在他心頭的隱痛,是對自己報國欲死無戰場的悲劇命運的自我解嘲。

由此可見,“知人論世”在詩歌鑑賞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現在國中詩歌的學習更多注重在詩歌的語言,表達技巧等方面,而把“知人論世”放到了一個很輕的地位上,這對學生真正瞭解詩歌,是非常不利的。

  二、淺嘗知味——抓住意象,體會詩歌的內涵之美。

中國古典詩詞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託物言志。這裏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就是詩詞中的意象。所以,意象就是詩人“移情”之後的客觀物象,不同的情感需要選擇不同的意象作為載體。

2015年會考選用皇甫汸《九日寄子約》,頷聯“對花驚白髮,見雁憶黃河”出現了兩個比較典型的意象——“白髮”“雁”。“白髮”是年老的象徵,這種時光流逝的哀傷,通過白髮這個意象滲透出來。“雁”在詩詞中多以離思的形象出現,如人教版七上的《次北固山下》“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通過對這兩個意象的分析,學生就不難把握詩人的情感,既有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又有對家鄉的思念。

可見,詩人往往善於藉助特定的意象,含蓄的抒發自己的情思。因此,複習詩歌時抓住意象,能更快地走進詩人,進入詩境。

  三、回味悟境——展開聯想與想象,感知畫面,品味詩境。

黑格爾説:詩人應當深入到精神內容意藴的深處,把隱藏在那裏的東西搜尋出來,帶到意識的光輝裏。進入詩境,這是詩歌學習的最終目標。唯有進入了詩境,才能感受到詩歌的魅力,久久難忘。走入詩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展開聯想和想象。沒有聯想與想象,那麼學習詩歌的時候,就是空白的貧乏的,詩歌也就失卻了生命。

2014年會考選用王猷定《螺川早發》,“月落秋山曉,城頭鼓角停。長江流遠夢,短棹拔殘星。露濕鷗白衣,天光雁字青。蒼茫回首望,海嶽一孤亭”,學生展開想象後不難理解:月落時分,羣山披上曉色,山野空曠,遙聞城樓上的鼓角鳴聲劃破夜空又呈現清晨的寧靜。那長流不斷的贛江水,彷彿是要將自己從一個夢想流入另一個夢想,那划動的短棹是在撥動水中殘存的星光倒影。秋露朝濕,晨光見曉,水天一色,鷗駐雁飛。水天蒼茫,螺山已似海嶽之中的一個小小孤亭。通過對景物展開想象和聯想,就能更好地把握住詩人離別的感傷。

總而言之,學生通過知人論世、抓住意象、展開聯想與想象等方法,讓詩歌的學習變成一件容易的事,在考試中拿到可觀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