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畢業 > 會考

2017年會考語文古詩詞賞析集錦

會考2.91W

古詩詞賞析是會考必考題型之一,為了幫助考生們更好地備考這部分內容,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關於2017年會考語文古詩詞賞析集錦,供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年會考語文古詩詞賞析集錦

  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溪上遙聞精舍鍾,泊舟微徑度深鬆。

青山霽後雲猶在,畫出西南四五峯。

【註釋】①精舍:寺廟,指柏林寺。 ②霽:雨止。

1.詩的前兩句描寫詩人遙聞鐘聲、泊舟穿徑的情景,“微”、“深”二字體現出了柏林寺 ▲ 的環境特點。(2分)

2.詩的後兩句描寫雲峯相依的景象,請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3分)

  答案:

1.幽靜或幽深

2、示例:雨後的山更加青翠了,雲霧繚繞在四五座山峯間,如同妙手繪出的一幅水墨畫。

  憶錢塘江

宋·李覯①

昔年乘醉舉歸帆,隱隱山前日半銜。

好是滿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齊著淡紅衫。

【註釋】①覯:讀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這裏喻指歸帆。

1.這首詩描繪了▲時分的景色。詩中“隱隱“照應了前句中的“▲”一詞。(2分)

2.此詩想象奇特,比喻生動。請描繪三、四兩句所展現的畫面。

  答案:1.黃昏(傍晚) 醉

2.最迷人的是夕陽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紅光。水面上,點點的白帆也泛着淡紅光芒,在夕陽的輝映下,宛如一羣穿着淡紅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豔動人。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1)首句中運用了疊詞“蒼蒼”“切切”,好在那裏?(3分)

(2)請描繪“月明蕎麥花如雪”的景象,並指出這句藴含了詩人的什麼感情。(3分)

  答案:①首句連用兩個疊詞,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讀來朗朗上口,寫霜草之“蒼蒼”,使其境界更為開闊,點出秋色的濃重;寫蟲之“切切”,渲染秋夜的悽清。②皎潔的月光照着一望無際的蕎麥田,滿地的蕎麥花簡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大自然的如畫美景感染了詩人,使詩人暫時忘卻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發出不勝驚喜的讚歎。

  陶 者① 梅堯臣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十指不沾泥,鱗鱗②居大廈。

【註釋】①陶者:指燒窯工人。燒窯者通過高温把粘土燒製成瓦片。②鱗鱗:指魚鱗般的瓦片。

1.“陶盡門前土”的“盡”字,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答案:“盡”是完、全的意思。燒窯工人把門前所有的泥土燒製成磚瓦,不知流淌了多少血汗,耗盡了多少精力,自己的處所卻居無片瓦,其命運之悽慘可想而知,表現出詩人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評分意見:本題3分。詞義得1分,結合內容分析得1分,表達效果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得1分。

2.本詩多處採用對比的手法。選擇一處,結合文章內容作簡要分析。

示例1:首二句以陶者“陶盡門前土”與“屋上無片瓦”相對比,付出繁重,所得卻是居無片瓦,人間之不公盡在其中(或讚美勤勞、同情疾苦也可)。

示例2:後兩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與“鱗鱗居大廈”對比,從不勞動,卻坐享其成,人間之不公可想而知(或答憤慨、諷刺)。

示例3:前二句“陶者”與後二句“居者”對比鮮明,令人感慨:道出了人世間的不公平,突出了貧富的懸殊,表達了詩人對弱者的同情,對當權者的諷刺。 評分意見:本題3分。結合文章內容1分,情感2分。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元稹①

殘燈無焰影幢幢②,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註釋】①元稹,唐代詩人。曾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互相唱和,世以“元白”並稱。810年,元稹因彈劾不法官吏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同年白居易因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②幢幢(chuánɡ):這裏指燈影搖動。

1.“垂死病中驚坐起”中的`“驚坐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示例1:通過神態和動作寫出了詩人聽到朋友貶謫後的震驚之巨、友誼之深。

示例2:“驚”,寫出了“情”──當時震驚的感情;“坐起”,則寫出了“狀”──當時震驚的模樣。“垂死病中”,自然“坐起”困難。然而,作者卻驚得“坐起”了,這樣表明:震驚之巨,無異針刺;休慼相關,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誼之深清晰可見。

評分意見:本題3分。描寫手法得1分,表達效果得2分。

2.請賞析“暗風吹雨入寒窗”。

示例1:陰冷的風雨吹入寒窗。作者用融情於景(或“借景抒情”)的手法,把聽説白居易遭貶後的悲涼、悽苦的情感寄寓在淒涼冷清的景物之中,使抒情更含蓄,有感染力。

示例2:用淒涼冷清的景物含蓄地表達了(渲染烘托了)得知白居易被貶後內心的悲涼與悽苦。

評分意見:本題3分。句意、手法(借景抒情、渲染烘托、含蓄表達)、景物特點、情感分析各1分,答出其中三個方面即可得滿分。

  夜書所見 (南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①促織②,夜深籬落③一燈明。

【註釋】①挑:逗趣。②促織:蟋蟀。③籬落:籬笆。

1.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的畫面。(3分)

江上秋風吹過,梧桐樹葉沙沙作響,使人感受到寒意,觸動了異鄉人的思鄉之情。

評分意見:本題3分。兩句畫面描繪各1分,語句生動1分。

2.結合詩歌內容,對這首詩運用的表現手法作簡要賞析。(3分)

①烘托,江上秋風烘托了寒涼的氣氛和作者客居的孤寂情懷。

②以樂景寫哀情,用兒童挑促織的歡樂反襯作者客居的孤獨和愁思。

③首句運用疊詞,“蕭蕭”一詞表現了秋夜的寒涼與蕭索。

④以動襯靜,用秋風瑟瑟反襯出秋夜的寂靜。

評分意見:本題3分。答出手法1分,結合內容賞析2分。答出任意一種即可。

  絕句 石懋①

來時萬縷弄輕黃②,去日飛毬③滿路旁。

我比楊花更飄蕩,楊花只是一春忙。

【註釋】①石懋(mào):宋朝人,他一生遠離故土,輾轉仕途,曾任密州教授。②輕黃:淡黃。 ③飛毬(qiú):楊樹籽。

1. 聯繫詩意,談談本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詩人借殘春飄蕩的楊花,抒發了自己離別家園、輾轉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無奈和鄉思。

評分意見:本題共3分。“離別家園、輾轉仕途”,1分;“生活不得安定的無奈”(或漂泊無依),1分;“鄉思”,1分。意思對即可。

2.請選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賞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

在借物(景)抒情、對比、動靜結合、通感上任選一點賞析即可。

示例一:詩人借物(景)抒情。(1分)借楊花的隨風飄揚,不能自主,比喻自己離別家園,往來仕途不得安寧。(1分)將旅愁離情融合在具體形象之中,貼切感人。(1分)

示例二:對比。(1分)“來時”與“去日”的對比,(1分)更突出了駐留時間的短暫,奔波的辛勞。(1分)

示例三:對比。(1分)楊花“一春忙”與我“更飄蕩”的對比,(1分)更突出了自己離別家園、輾轉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無奈和鄉思。(1分)

示例四:動靜結合。(1分)上句“弄”字刻畫出楊柳的動態,在飄蕩的春風裏裊娜搖曳的形狀宛然眼前;(1分)下句“滿”字看似描寫靜態,而在這靜態中包含着過去飛落、現在仍在飛落、數日內還要繼續飛落這整個過程的動態感。角度多變,刻畫生動形象。(1分)

示例五:通感。(1分)顏色無輕重,但能在人們心中有輕重感。濃重的顏色會使人感到沉重。而楊花的黃色淡到若有若無時,便給人“輕飄飄”的感覺。(1分)詩人運用通感的手法,用觸覺來描寫視覺感受,突出楊花隨風飄蕩的不能自主的無奈。(1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