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16成考高起本語文文言文句式分析

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成考高起本語文文言文句式分析,歡迎參考練習,希望對大家備考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2016成考高起本語文文言文句式分析

  賓語前置

  「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格式:主+否定詞「不、未、無、莫、毋、弗」+賓「餘、吾、爾、自、之、是」+動

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碩鼠》)譯文:“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②時人莫之許(《隆中對》)譯文:“可當時的人並不讚許他(這麼看)”

③秦人不暇自哀(《過秦論》)譯文:“秦人來不及哀歎自己”。

④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鄒忌不相信自己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齊桓晉文之事》)譯文:“這樣還不能稱王天下,沒有這樣的事”

還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譯:“不能因為我,(他)還不如自己”)

成語有:我無爾詐,爾無我虞(譯:“我不欺騙你,你不欺騙我”)

從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否定句中賓語代詞前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第一,賓語必須是代詞,

第二,全句必須是否定句,即必須有否定副詞“不、未、毋(無)”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詞“莫”。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否定詞之後。

  「2」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1)賓語在動詞前面

格式:主十賓「誰、奚、胡、何、曷、安、惡、焉」+動?

①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譯文:“張良問公道:”大王來的時候拿了什麼?‘“

②問女何所思?(《木蘭辭》)譯文:“問女兒在思考什麼?”

③王見之曰:“牛何之?”(《晏子使楚》)譯文:“大王看見了問道:”把牛牽到哪裏?‘“

④何傷乎?(《齊桓晉文之事》)譯文:“妨礙什麼呢(有什麼妨礙呢)?”

⑤王曰:“縛者曷為者也?”(《晏子使楚》)譯文:“大王問:”綁着的人是幹什麼的?‘“

⑥吾誰敢怨?(《捕蛇者説》)譯文:“我敢埋怨誰呢?”

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譯文:“況且把土石放置在哪裏?”

(2)賓語放在介詞前面

格式:主+賓「誰、奚、胡、何、曷、安、惡、焉」+介+動?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譯文:“不這樣,我(項羽)憑什麼到這個地步呢?”

②誰為哀者?(《五人墓碑記》)譯文:“(你們在)替誰哀哭呢?”

③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蟹龍説趙太后》)譯文:“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站住腳呢?”

④國胡以相恤?(《論積貯疏》)譯文:“國家用什麼來救濟老百性呢?”

⑤臆!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譯文:“哦!除了這樣的人,我能同誰在一起呢?”

⑥雖生,何面目以歸漢?(《蘇武傳》)譯文:“即使活着,(我)憑什麼臉面回漢朝去呢?”

  陳述句中介詞賓語前置

格式:賓+介+動

①鈎以寫龍,鑿以寫龍(《葉公好龍》)譯文:“用鈎子來畫龍,用鑿子來雕刻龍”

②餘是以記之(《遊褒禪山記》)譯文:“我因此記下了這件事”

③一言以蔽之譯文:用一句話來概括它

④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勾踐滅吳》)譯文:楚國的戰士沒有誰不用一個抵擋十個來拼命的作戰的。

⑤成語有:夜以繼日(譯:用夜晚來接着白天)

用“之”、“是”作標誌的賓語前置

格式:主+賓+之(是)+動

①夫晉,何罪之有?(《燭之武退秦師》)譯文:“晉國,有什麼罪過呢?”

②唯弈秋之為聽(《弈秋》)譯文:“只聽弈秋的教導”(“唯”譯為“只”,下同)

③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説》)譯文:“不瞭解句讀,不能解答疑惑”

④唯陳言之務去(《答李翊書》)譯文:“只是務必除去那些陳舊的話”

父母唯其疾之憂譯文:“父母只憂慮他的疾病”

⑥唯馬首是瞻(《馮婉貞》)譯文:“只看我的馬頭行事”

⑦君亡之不恤,而羣臣是憂。譯文:“我們的國君(晉惠公)不憐恤自己流亡在外,卻憂慮着我們羣臣”

還有如成語:唯利是圖(譯:“只圖有利的”)唯賢是用(譯:“只任用有才的人”)

“相”字解釋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時,可譯為“我,你,他(她)”,這時“相”是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翻譯時放在動詞謂語的.後面。

①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孔雀東南飛》)譯文:“我已經對她沒有情義了,決不會答應你”

②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孔雀東南飛》)譯文:“盡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

③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鄉偶書》)譯文:“小孩子看見了我卻不認識我”

現代漢語中也有保留,如:請你相信

“見”字解釋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時,可解釋為“我”,這時“見”是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翻譯時放在動詞謂語的後面。

①府吏見丁寧(《孔雀東南飛》)譯文:“(我回來時)府吏叮囑我”

②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項脊軒志》)譯文:“生下我六個月,父親就背棄了我(意思是父親就去逝了)”

這種情況在現代漢語裏也有保留,如:望見恕(希望你寬恕我);有何見教(有什麼指教我的);讓你見笑了(讓你笑話我了);望見諒(希望你原諒我)。

  狀語後置

我們知道,在現代漢語中狀語置於謂語之前,若置於謂語之後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於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即翻譯時大多數時候要提到謂語前面去翻譯。

(1)格式:動+以+賓

①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張衡傳》)譯文:“用篆文山龜鳥獸的形狀來裝飾”

②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傳序》)譯文:“把箭放回先王靈位之前,稟告大功告成”

③請其矢,盛以錦囊(《伶官傳序》)譯文:“並請出那三枝箭,裝進錦囊”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組,(《伶官傳序》)譯文:“當莊宗用繩索捆綁燕王父子”

⑤申之以孝悌之義(《齊桓晉文之事》)譯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們反覆講述”

①覆之以掌(《促織》)譯文:“用手掌覆蓋(蟋蟀)”

格式:動+於(乎,相當“於”)+賓

①使歸就求救於孫將軍(《赤壁之戰》)譯文:“讓他回去向孫將軍求救”

②能謗譏於市朝(《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能夠在集市上指出我的過錯的人”

③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五人墓碑記》)譯文:“並且在他們的墓門前建立石碑”

④生乎吾前(《師説》)譯文:“生在我的前面”

⑤風乎舞雩(《四子侍坐》)譯文:“在舞雩台上吹風”

格式:形+於+賓

①長於臣(《鴻門宴》)譯文:“(他,指項伯)比我長(大)”

②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張衡傳》)譯文:“雖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卻沒有驕傲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