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慶元旦迎新春的黑板報圖片

愛好2.3W

元旦是公曆新一年的第一天,為了慶祝元旦很多的班級都會畫一些漂亮的黑板報。下面是由本站小編分享的元旦的黑板報圖片,希望對你有用。

  慶元旦的黑板報圖片

慶元旦迎新春的黑板報圖片

慶元旦迎新春的黑板報圖片 第2張

慶元旦迎新春的黑板報圖片 第3張

慶元旦迎新春的黑板報圖片 第4張

慶元旦迎新春的黑板報圖片 第5張

  元旦節的主要來歷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農(夏、陰)歷正月七年級。“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徵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

在漢語各地語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七年級”的,有叫“大天七年級”的,有叫“年七年級”的,一般又叫“正月七年級”。在中國,元旦已列入了法定假日。由於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中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元旦,據説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七年級。正月七年級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七年級為元旦。

從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七年級)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1912年1月13日,孫中山發佈《臨時大總統關於頒佈曆書令》,責成內務部編印新曆書。隨後又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不叫“元旦”。

這一年孫中山讓出最高權力,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剛開始,袁世凱還表示遵循孫中山的一切政令,包括繼續推行新曆。於是,在中國就出現了兩種曆法體系,一種是官方推行的西洋陽曆體系,作為公共行政、執法、國際交往的時間標準;一種是傳統社會的農曆體系,人們按習慣沿用,服務於農時與日常社會生活。當時,政府雖然強力推行新曆法,但也考慮到民眾生活的需要,採取調和折中的方式。

1914年1月,民國政府的內務部在致袁世凱的呈文中提出:“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我國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給假一日。”袁世凱考慮到其他少數民族的習慣問題,只批准“元旦為春節”。由此,傳統農曆新年歲首被官方正式易名為“春節”,傳統的“元旦”“新年”名稱被安置在公曆的1月1日這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説的陽曆,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稱為“春節”,陽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元旦節的民俗習慣

杯盤碎片送朋友

丹麥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將平時打碎的杯盤碎片收集起來,待夜深人靜時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門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誰家門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則説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運。

婦女坐上市長椅

西德人過元旦,要表演婦女奪權的喜劇。許多地方的婦女成羣結隊地衝進市政府大廳,闖入市長辦公室,坐上市長辦公椅,表示接管市長權力。

摔瓶打罐扔臉盆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時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為這時人們都要把屋裏的一些破舊瓶、缸、盆等扔出門外砸碎,以示除舊迎新。

喝光餘酒交好運

法國人在新年到來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餘酒全部喝光,以致許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們認為,元旦時如果家中還有剩餘的酒,新一年裏交厄運。

深更半夜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團聚。到12點時,以教堂鐘聲為號,爭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鍾,必須吃下一顆葡萄,而且要連着吃下12顆,表示來年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