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動物科普知識

愛好3.05W

自然界的物種那麼多。動物的科普知識你只需要知道有趣的就行。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動物科普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動物科普知識

  動物科普知識:藍血活化石--鱟

看看這種奇怪的動物,長的好像個瓢似的,知道它是什麼動物嗎?告訴你們吧!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鱟!

鱟,是曾經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動物,但是龐大的恐龍最終沒有逃過白堊紀末期的大災難,全部的滅絕了,而這個怪模怪樣的動物,歷經了地球的滄桑卻生存了下來。根據化石資料研

究,它們在地球上生存了這麼長的時間,但是身體的結構卻沒有多大的變化,所以被人們稱為“活化石”。另外,從鱟的發育過程來看,它的幼蟲與幾億年前在海洋中繁盛的三葉蟲長得十分相似,於是可以推斷鱟與三葉蟲有着十分密切的親緣關係,很可能鱟就是三葉蟲的後代。

鱟,是海洋中一種的節肢動物,最大的有60釐米長。一般生活在海底的泥沙當中,主要吃一些蠕蟲和沒有殼的軟體動物。從外表上看,鱟的整個身體像個瓢,全身棕褐色,灰不溜逑的,惟獨有一個長長的,好像劍一樣的尾巴,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其實,鱟的身體仔細看可以分為頭胸部、腹部和劍尾三部分。在頭胸部長有6對足,其中後5對圍繞在嘴巴周圍,當它吃東西的時候,這5對足就像“牙齒”一樣,幫助它咀嚼食物。所以,把它們歸屬於節肢動物門、肢口綱。在鱟的腹部長有堅硬的腹甲和腹足,這樣它不僅可以用胸足在泥沙上爬行,還可以利用腹足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泳行並且藉助劍尾的幫助鑽入泥沙中。它那長長的劍尾不僅是一種有利的工具,還是它防禦敵人的有利武器。堅硬的劍尾就像寶劍一樣,可以刺入敵人的身體,給敵人重重的一擊,至敵人於死地。

鱟,現今共有5種,其中最常見的要屬中國鱟了。夏天,無論是在沙灘上還是在海底,經常能看到鱟總是一大一小的生活再一起。其實,當雄鱟發育成熟後,頭胸部的第二對足末端就會長出一對彎曲的小鈎,它用這對小鈎牢牢的“抱”住雌鱟,趴在雌鱟的身上。從此,它們“倆人”就“婦唱夫隨”,共同生活在一起,恩恩愛愛地相守一生。所以,人們給了它們一個好聽的名字棗“海底鴛鴦”。但是胖胖的妻子總要揹着這個瘦小的丈夫一起生活,不免有些受氣。

鱟的特別之處不僅在於以上介紹的這些,最值得人們注意的是棗它的血液是蘭色的!眾所周知,我們人類和大多數動物的血液是紅色的,這是因為在我們的血液當中含有鐵離子,當鐵離子和氧結合後,形成血紅蛋白,使血液呈紅色。而鱟的血液當中含有銅離子,當銅離子和氧結合後,形成血藍蛋白,使血液呈藍色。而且, 這種藍色的血液一旦接觸細菌,就會凝固。這種血液應用於醫學當中,能馬上檢查出病人是否有細菌感染,為急症病人的診治做出快速診斷。

這就是奇特的藍血活化石,有機會大家來博物館領略一下它的風采吧!

  動物科普知識:鴕鳥

鴕鳥是現在世界上生存着的最大的鳥。但是它們卻不會飛。鴕鳥堅硬的腳爪補償了這一缺陷,鴕鳥每小時可以奔跑70公里。鴕鳥的腿長而健壯,它的雙翼卻很小。由於它們象駱駝那樣,可以在熱帶沙漠中奔跑,所以它們被稱做“鴕鳥”。

人們中有“鴕鳥政策”的説法,説是鴕鳥平時膽子很小,遇到危險時,就把頭鑽進沙堆裏,自己什麼也看不見了,就以為別人也看不見它,以此來躲避危險。其實,這是一種誤傳。鴕鳥的膽子確實不大,但是它們有強大的自衞武器——那雙健壯而有力的腿,可以向任何進犯它的敵人反擊,用腿踢敵人。再加上每隻腳上有長達 17釐米的腳趾去摳抓敵人。有時鴕鳥確實把頭插入沙子裏,但那決不是害怕,只是想吃點沙子,以幫助食物在胃中的消化。鴕鳥一般以有漿汁的植物為食,有時也吃些蜥蜴和其他甲殼類單位充飢。

儘管大自然的進化“剝奪了鴕鳥飛翔的權利”,它們還是憑藉強有力的雙腿,在生存競爭中爭得了自己得生存空間。

  動物科普知識:丈夫生孩子

在形形色色的動物界裏,有時常常使人不可捉摸。就生育來説,生兒育女本來就是雌性動物的天職,可有的動物卻非要來個雌雄顛倒,雄性生兒育女,分娩產仔,雌性到落個逍遙自在。象魚類中的海馬和海龍,就是這樣兩種奇怪的動物。從魚的分類上看,它們是屬於海龍科的不同屬種。它們這種奇異的生殖方式,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

當生殖期到來之前,雄海馬尾部腹面的兩側出現一對褶,進而癒合成一個有點象袋鼠的育兒袋那樣的囊,囊上還有一個小孔。在生殖季節,雌海馬把成熟的卵產入雄海馬的育兒囊內,產後便悄然離去。雄海馬即刻給卵受精,並封住育兒囊。雄海馬的育兒囊中有着豐富的血管,它利用身體的伸屈、皮褶的啟閉來加速囊中水的流動,以滿足孵卵期間受精卵對氧的需求。大約經過20天左右,小海馬就要出來了,臨產前,雄海馬用尾部緊緊地纏繞住海澡或水草,像鞠躬似地使身體前俯後仰。這時,育兒囊的口慢慢張開,裏面的一個小海馬先伸出頭來,雄海馬後仰時,小海馬便跳躍而出。隨着這種連續的動作,一個又一個的小海馬便降生到海洋中,從外面看就好象雄海馬在“分娩”。雄海馬每胎一般可產仔500尾左右,小海馬生長髮育很快,三個月就能達到10釐米以上。海龍的生殖行為和海馬也很相似,也有育兒囊。

另外,海馬還是很名貴的藥材,素有“北有人蔘,南有海馬”之説。海馬作為藥材有健身、消炎、止痛、止血等功效,對神經衰弱有奇特療效。

  動物科普知識:海中蝙蝠——鰏鱝

一望無際的大海中,生活着千奇百怪的生物,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它——鰏鱝(bī fèn)。鰏鱝是一種長相非常奇怪、生活在海洋當中的魚類,它和我們熟悉的鯊魚有近親關係,同屬於軟骨魚類。就這麼看上去,鰏鱝的樣子,就同一只展翅飛翔的確大蝙蝠一樣,因此人們俗稱它為“蝙蝠魚”。

鰏鱝生活在熱帶海洋中,我國南海、台灣海域也是它經常出沒的場所。它的身體在6米長左右,體重可達1-4噸,頭上長有2個突出來的、可以擺動的肉角,叫做“頭鰭”,位於眼睛兩側,能夠自由的轉動。在捕食時,兩個頭鰭就不停的擺動,好象兩隻手一樣,把食物迅速的撥進寬扁的嘴裏,飽飽的美餐一頓。在它身體的兩側,有兩個寬闊而扁平的胸鰭,與身體相連接,形成一個可以在海洋當中自由“飛翔”的“翅膀”,伸展開後可達5-6米寬。游泳的時候,它的胸鰭能作波浪形擺動,就如同鼓翼飛行的蝙蝠一樣。鰏鱝的背部為灰綠色,上面覆有白斑,腹部雪白,身體後端還有一條,好象鞭子一樣的長尾巴,在游泳的時候,能夠起到平衡的作用。

鰏鱝一般生活在海底深處,行動敏捷,兩個寬廣的胸鰭是它在水中遨遊的“翅膀”。每當到了繁殖季節,它們便雌雄相伴,向海面游去。別看它的身寬體重,這時的鰏鱝會使勁擺動自己的胸鰭,用力拍擊水面騰空躍起,能在距水4米高的空中,拖着長尾滑翔。有時,在海洋中航行的船隻,遇到鰏鱝一時興起,跳出水面,它能夠跨過人的頭頂,越過甲板,然後落入水中,隨之而來的是一聲如同開炮一樣的巨響,激起無數浪花。這種聲響就是在數千米外都能聽到。要是不幸被這龐然大物砸到,那麼小船必定是船毀人亡了。而且,雌鰏鱝會在騰空飛躍時,就順便把小鰏鱝也產了出來,小鰏鱝掉入直接水中,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動物科普知識:多彩殺手—箭毒蛙

步入南美洲神祕的熱帶雨林,太陽藏在茂密的樹葉後面,眯着眼睛俯視着大地。被雨水沖洗過後的樹葉就象綠寶石一樣掛在枝頭,而淡淡的泥土香味夾雜着花兒的芬芳,輕輕的飄拂過大地。迷人的景色、宜人的氣息,讓我們眼前也豁然的開朗起來。

幾縷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照在一棵被雷擊倒的大樹上。快瞧,倒塌的大樹下有一個美麗的小生靈,在向大家行注目禮呢!哦!那原來是一隻漂亮小青蛙呀!看它小小的個頭,只有你的兩個手指頭那麼大。全身通體黃色,還閃閃的發着濕潤的亮光,這就是叢林中多彩的殺手——箭毒蛙。

茂密的叢林中,箭毒蛙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別看它們的個子小,可在叢林中卻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精靈呢!在大自然中的大多數動物都是把自己打扮起來,躲在草叢中、樹林間,惟恐敵人發現自己。這些動物用方法叫——保護色。而箭毒蛙卻從來不會躲躲藏藏地過日子。它們總是穿着顏色豔麗的花衣服,有醒目的黃色、晚禮服般的藍色、寶石般的紅色,好象在向其它動物炫耀自己的美麗,惟恐別人看不見它們似的。原來呀這身漂亮的“外衣”,是箭毒蛙的保護自己的“祕密武器”。這在自然界中叫做——警戒色,也是動物保護自己的一種方法。它們彷彿在用豔麗的顏色警告敵人,“你不要靠近我呦,我可是非常厲害的”!奧妙就在箭毒蛙這身“花外衣”裏,藏着無數小的腺體,當它們遇到敵人或者受到外界的刺激後,腺體就會分泌出一種白色的液體。而這種液體足以殺死任何動物,甚至還能夠至人於死地呢!所以,箭毒蛙就這樣大模大樣地出沒在叢林中,也就沒有動物敢輕易地接近這個外表美麗的小傢伙了。

人們現今為止發現的箭毒蛙種類有135種,而其中有55種是含有劇毒的。當地的土著人巧妙的運用這種天然的毒液,從事原始的捕獵活動。他們首先在箭毒蛙經常活動的地方捕捉到箭毒蛙,然後小心翼翼的用細細的藤條拴住箭毒蛙的腿(這個部位是不分泌毒液的),再用一根小木棍輕輕的刺激它們的背部。這時箭毒蛙的毒液便會分泌出來,土著人把這種毒液塗抹在用於打獵的箭頭上,完成使命的箭毒蛙就會被放生掉,以被下次取毒時使用。箭毒蛙的名字也就由此而來。

一隻小小的箭毒蛙,能榨出殺死30個人的毒液,而塗抹在箭頭上的毒素能夠保持一年之久。叢林中無論什麼動物被這種毒箭射中,都難逃一死。

太陽眼看越升越高了,刺眼的眼光開始普照大地,這個大自然的小精靈也開始移動步伐,慢慢的向着叢林深處跳去,開始了它新生活的一天……

  動物科普知識:丹頂鶴

雨後的清晨,散發出淡淡的泥土清香,一輪紅日悠悠的掛在東方,一羣生活在沼澤、湖泊地帶的“精靈”抖擻着翅膀、亮出修長的身材,一展嘹亮的歌喉,驚醒了沉睡的大地,它們就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

丹頂鶴身體高大,直立時1.5米左右,全身潔白如雪,長而彎曲的雙翅蓋在身上,翅尖部分的羽毛為黑色,黑黝黝的頸部映襯出頭部鮮紅的丹頂,好象一頂小紅帽,故而得名“丹頂鶴”。丹頂鶴素以“三長”著稱,即長腿、長頸、長嘴,婷婷玉立的身材,使丹頂鶴顯得更加高雅、華貴。

丹頂鶴生活在淺灘、沼澤地帶,邁着它那細長的雙腿,漫步在水中,尋找着魚、蝦和烏拉草、三楞草等食物。春暖花開時,丹頂鶴遷飛至我國東北地區,在淺水灘的草叢中造巢、產卵。天氣慢慢轉冷時,丹頂鶴便飛到日本海島過冬,是一種典型的候鳥。

遷飛時的丹頂鶴,常常排成“v” 字或“Y”字形,遠遠望去,瀟灑而飄逸的身姿,映襯在藍天白雲之下,怪不得古代神話中的神仙總是把它做為坐騎呢!也許“仙鶴”之名,就是因此而得來得吧!

每年的4—5月是丹頂鶴的繁殖季節。丹頂鶴的巢大多建在四周環水的淺灘上。在巢的旁邊多有一米多高的野草作為掩蓋。巢呈淺盤形,用乾枯的蘆葦做底,先鋪在下面,再用柔軟的蘆花、草葉墊在蘆葦上,築成一個既隱蔽又舒適的巢。通常丹頂鶴產卵數量較少,多為兩枚,但每枚的個體很大,約重250克。雌雄丹頂鶴會輪流孵卵,孵化期約30天。出殼後不久的幼鶴,就能蹣跚而行,4、5天過後,即可隨着父母親到淺水灘的草叢中尋找食物了。

丹頂鶴的一生對自己的伴侶,可謂是忠貞不渝。繁殖季節,雌雄鶴面面相對為,展開歌喉為對方唱出最動聽的歌,亮出雙翅跳出最美的舞。丹頂鶴的叫聲高亢而嘹亮,正如詩經所記載:“鶴鳴九皋,聲聞於天”,它鳴叫的聲音可傳至一兩公里以外。煽動雙翅,引頸長鳴,真是一對神仙眷侶。雙方一旦結為夫婦後,將會相守一生,即使因為不測,一方死去,另一方也不會再“娶”或再“嫁”。

丹頂鶴,在我國的歷史和文化中,總是把它作為長壽、吉祥、幽雅的象徵,尤其是在國畫中總是在悠悠翠柏之上,屹立着一隻優雅的丹頂鶴,寓意為“松鶴延年”。可是實際生活中的丹頂鶴是生活在淺灘、濕地環境中的鳥類,而且它的後趾很短小,不像別的鳥那樣能抓住樹枝,所以它是不適合在樹上生活的,但是丹頂鶴的壽命確實很長,可活到60年左右。

遙遠的天邊,夕陽染紅了雲彩,夜幕漸漸籠罩了大地,一隻只美麗的丹頂鶴,靜靜的站立在水中,收起一條的腿,長長的脖頸向下彎曲,將頭埋在温暖的翅膀下和大地一同進入了甜甜的夢鄉……


標籤:科普知識 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