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讀書小報的內容介紹

愛好2.62W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瞭解了許多偉大的作家、思想家,獲取了許多課堂上沒有學到的東西。下面一起去欣賞一些讀書小報的容和圖片吧!

讀書小報的內容介紹

讀書小報圖片1

讀書小報圖片2

讀書小報圖片3

讀書小報圖片4

讀書小報圖片5

讀書小報圖片6

讀書小報圖片7

讀書小報圖片8

讀書小報圖片9

讀書小報圖片10

讀書小報圖片11

讀書小報圖片12

讀書小報圖片13

讀書小報圖片14

讀書小報圖片15

讀書小報圖片16

讀書小報圖片17

讀書小報圖片18

讀書小報圖片19

讀書小報圖片20

讀書小報圖片21

讀書小報圖片22

讀書小報圖片23

讀書小報圖片24

  讀書的方法

(1)泛讀

泛讀即廣泛閲讀,指讀書的面要廣,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

識,具備一般常識。不僅要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也要讀社會科學方面的書,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都應廣泛地閲讀,以博採眾家之長,開拓思路。馬克思寫《資本論》曾鑽研過1500種書,通過閲讀來蒐集大量的準備資料。

(2)精讀

朱熹在《讀書之要》中説:“大抵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省得爾。”這裏“熟讀而精思”,即是精讀的含義。也就是説,要細讀多思,反覆琢磨,反覆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瞭解於心,以便吸取精華。對本專業的書籍及名篇佳作應該採取這種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説,精讀是最重要的一種讀書方法。

(3)通讀

即對書報雜誌從頭到尾閲讀,通覽一遍,意在讀懂,讀通,瞭解全貌,以求一個完整的印象,取得“鳥瞰全景”的效果。對比較重要的書報雜誌可採取這種方法。

(4)跳讀

這是一種跳躍式的讀書方法。可以把書中無關緊要的內容放在一邊,抓住書的筋骨脈絡閲讀,重點掌握各個段落的觀點。有時讀書遇到疑問處,反覆思考不得其解時,也可以跳過去,向後繼續讀,就可前後貫通了。

(5)速讀

這是一種快速讀書的方法,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可以採勸掃描法”,一目十行,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只瞭解文章大意即可。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閲讀速度,擴大閲讀量,適用於閲讀同類的書籍或參考書等。

(6)略讀

這是一種粗略讀書的方法。閲讀時可以隨便翻翻,略觀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評論的關鍵性語句,弄清主要觀點,瞭解主要事實或典型事例。而這一部分內容常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所以重點看標題、導語或結尾,就可大致瞭解,達到閲讀目的。

(7)再讀

有價值的書刊雜誌不能只讀一遍,可以重複學習,“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伏爾斯泰認為“重讀一本舊書,就彷彿老友重逢”。重複是學習之母。重複學習,有利於對知識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記憶的強化劑。

(8)寫讀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説。讀書與作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合起來,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並且能增強閲讀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讀

讀書之前可以先讀書的序言和凡例,瞭解內容概要,明確寫書的綱領和目的,有指導地進行閲讀。讀書之後,也可以再次讀書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鞏固提高。

(10)選讀

就是讀書時要有所選擇。古往今來,人類的文化寶藏極為豐富。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果不加選擇,眉毛鬍子一把抓似地讀書,就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書目,進行閲讀,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愛迪生為發明而讀書。為了發明“白熾燈”,他曾翻閲圖書館有關各種書刊,作了9萬頁筆記。他為了發明一種新型號的打字機,從圖書館借來了有關的書刊資料,共有3尺厚。他只用兩三個晚上就鑽研完畢了。他是怎樣看這些書刊的?他不可能在兩三個晚上從頭至尾一字不翻地鑽研完畢這3尺厚的書刊。他只是蒐集與他發明新打字機有關的部分,其餘部分則pass。

愛因斯坦説,他只吸取、抓住把學習和研究引向深人的東西,而把一切偏離要點而使頭腦負擔過重的東西統統拋掉。他説,凡是書上有的,他都不記,只記書上沒有的。這就是將書中不能引向深邃知識的東西統統pass。

華羅庚也如此。他看一本厚厚的書,別人要花十天半月,而他一兩個晚上就看完了。他怎樣看呢?當然不是拿起一本書,從第一個字讀到末尾一個字。他拿到書以後,要躺在牀上想一想,自己問自己:要我寫這本書,怎樣寫?想過以後,再拿起書來讀,凡自己過去已鑽通了的部分,都Pass,過去。只看自己沒有鑽與沒有鑽通的部分。他認為一本書提供的新東西,往往就那麼一點,只看這些有新東西的部分。對已知部分則不必字字細看,很快跳過去,繞過去,pass過去。

要成才就必得多讀書,越是多讀書就越能夠迅速地看許多書,因為有些書過去已讀過,已經知道其中的內容,就應迅速pass,直接讀未知部分。

  讀書破萬卷出處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形容博覽羣書,把書讀透,這樣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語出唐朝詩人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出處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全文為: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徵,欻然欲求伸。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於百僚上,猥誦佳句新。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用法

形容讀的書多,學識淵博,作文寫得精彩。

理解

讀書只有讀透書,博覽羣書,這樣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有如神助一般。

  讀書的意義

Indeed the significance of good reading cannot be overvalued. Through books the whole history and the whole world are ours for asking. The possibilities of our experiences in life are almost unlimited. The beauty of nature, the treasures of art, the marvels of the world and the triumphs of science are all open to

the wonder and enjoyment of those who read. A man who reads lives many

lives. A man who doesn’t , walks this earth with a blindfold.

確實,讀書的意義再怎麼高估都不過分。通過書籍整個歷史,整個世界都是我們的了。我們有可能經歷各種生活。(我們經歷各種生活的可能性是無窮盡的。)自然界的各種美麗,藝術的各種珍寶,世界的各種奇觀,科學的各種成就,都讓閲讀者讚歎不已,享受不盡。一個讀書的人能經歷各種人生。一個不讀書的人只是蒙着眼在這世上走了一遭。

  讀書的美文

你喜歡讀書嗎?估計99%的人都會給出肯定的答案。你知道如何讀書嗎?可能就有很多人開始懵逼了。

對大部分人而言,所理解的讀書就是“拿起書本開始閲讀”。他們既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讀書,要讀什麼書,也不瞭解如何讀書才能真正起到效果。這一羣人,我一般稱之為“慣性讀書者”。

身為慣性讀書者是悲哀的:

他們中的一類人並非真正喜歡讀書,只是希望讓自己表現得熱愛閲讀,以此得到讚譽。可是得到認可容易,真正讓自己進步卻非常困難。偽裝得再完美,最終也無法欺騙現實。

而另一類人是真正想通過讀書提升自己,可他們要不讀錯了書,要麼還在採取非常低效的方式讀書。儘管收到了一些效果,卻和投入的時間完全不成比例。

可惜的是,生活中可能有超過80%愛讀書的人都是慣性讀書者。除了讀了幾本書之外,他們的視野並沒有開闊,能力並沒有見長,最終可能還會覺得:讀書其實沒啥用處。

那麼,你屬於這其中的一類人麼?

在慣性讀書者之外,還有另一種人。他們同樣熱愛閲讀,卻不僅僅是把閲讀當情懷。大部分時候,他們讀書是帶着目的和計劃的。從看什麼類型的書開始,到認真找到該類型中最優質的作者和書籍,再到制定合理的閲讀計劃,用適當的方法去讀書,他們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論。

這類人,我稱之為真正的讀書者。

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人,會發現他們不但知識面廣闊,而且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非常強悍。因為他們在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即使遇到前所未有的難題,也能尋找通過書本找到解決辦法,並且迅速融會貫通。

不管在職場、創業圈,還是其他圈子,能夠站上頂層,最優秀的那一批人,幾乎100%都是真正的讀書者。因為我們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是極其有限的,過去的經驗也不是一直管用,而可能面臨的問題卻是無限的。這個世界,永遠屬於那一小部分能看得更遠、懂得更多,且能解決更多問題的人。

可以這麼説,從普通人到牛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得讓自己從慣性讀書者慢慢變為真正的讀書者。

簡單來説,你需要做好下面幾件事情:

  一、確定自己的閲讀領域

大致上,所有的書籍都可以分為三大類:消遣類、專業類以及通識類。

消遣類是指小説、笑話、漫畫等用於消磨時光、愉悦自我的讀物。專業類是指和你自身職業、興趣、特長高度相關,能幫助你提升技能水平的讀物。而通識類是指大部分人都需要掌握的通識能力(如演講、寫作、溝通等)相關的讀物。

成為真正的讀書者,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想清楚自己到底要讀什麼書,而這又和你想要自己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是息息相關的。

也就是説,開始讀書之前,你必須對自己的人生有規劃。你想從事什麼行業,最後達到什麼樣的水準,要達到這樣的水準必須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這些問題都必須想清楚。想清楚了,你基本也就知道自己應該讀什麼了。

一般來説,所有的閲讀時間中最少要有80%以上分配在專業類書籍的閲讀上,並且儘可能減少消遣類讀物的消耗佔比。

大部分人犯的錯誤是,閲讀了太多不相關的讀物,材料選擇完全沒有規劃。基本處於拿到什麼就讀什麼、別人推薦什麼就讀什麼的狀態。

  二、精挑細選你的書單

即便完全確立了這個讀書的方向,在這個方向裏可能也有成百上千個不同的作者,他們都出版過相關的書籍。很顯然,作者和作者之間的水平、寫書時用心的程度都是不一樣的,這樣便造成書籍質量的千差萬別。

出版行業的門檻一再在降低,一本隨意出版的書籍,裏面可能充斥着胡編亂造的內容,並且假借某位專家的口講述出來。這樣的書你讀了非但沒有益處,還可能被引導到完全錯誤的方向,後患無窮。

與之相反,一本由頂尖專家撰寫,按照最嚴苛標準出版的好書,就像一位在你身邊諄諄教導的良師益友,讓你的能力突飛猛進。

大部分人選擇書籍都還停留在朋友介紹、隨意挑選的原始階段,這樣中招的概率其實是非常高的。

一位真正的讀書者,必須發展出一套綜合了網站評分、網友評價、專家推薦等多種元素在內的書籍挑選方法,並且嚴格按照這套方法體系去選出不同領域的優質好書。

  三、構架自己的讀書方法

讀書也是講究方法論的,方法不同,即便讀的是同一本書,最後的效果也可能大相徑庭。

比如大部分人讀書都是從前往後逐頁閲讀,可更好的方式是先瀏覽目錄大綱建立整體認知,再進行順序式閲讀,這樣效率更高。這只是眾多讀書方法裏其中一個小竅門而已。

除此之外,哪些書要精讀,哪些書要略讀;什麼時間段讀書效率最高、效果最好;如何高效記錄讀書筆記,構建自己的筆記體系;讀書如何和實踐結合起來,加深印象。這些都是有完善方法論可以遵循的,卻很少人會在讀書之前系統進行研究。

一名真正的讀書者,必然有一套最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體系。在這套體系的指導下,他才可以比別人讀得更快、讀得更多、讀得更好。

以上,只是列舉了真正讀書者三個最主要的特徵。除此之外,還有非常多的細節需要考慮,也有更多好的方法限於篇幅未能介紹。

最重要的,是你必須真正讀起來。不是下個月,也不是明天,而是從此刻開始!

  古代讀書故事

鑿壁借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裏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着急,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牀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着揹着,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着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囊螢映雪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裏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裏,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讀書。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裏,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

負薪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裏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揹着柴一邊走,一邊看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吳下阿蒙

起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説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進一步去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説:“我難道是想要你鑽研經史典籍而去當博士嗎?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而不必去深鑽精通。你説要處理許多事務,哪一個比得上我處理的事務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等到東吳名將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研討論説天下大事,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説:“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呂蒙説:“對於有志之士,分別了三日後[2] ,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先生為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麼晚呢!”

張曜拜妻為師

清代咸豐年間有個武官叫張曜,因苦戰有功,被提拔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學,沒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視,御使劉毓楠説他“目不識丁”,因此改任他為總兵。張曜從此立志要好好讀書,使自己能文能武。張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書。妻子説:要教是可以的,不過要有一個條件,就是要行拜師之禮,恭恭敬敬地學。張曜滿口應承,馬上穿起朝服,讓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對她行三拜九叩之禮。從此以後,凡公餘時間,都由妻子教他讀經史。每當妻子一擺老師的架子,他就躬身肅立聽訓,不敢稍有不敬。與此同時,他還請人刻了一方“目不識丁”的印章,經常佩在身上自警。幾年之後,張曜終於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後來,他在山東做巡撫時,又有人蔘他“目不識丁”。他就上書請皇上面試。面試成績使皇上和許多大臣都大為驚奇。張曜在山東任上,築河堤,修道路,開廠局,精製造,做了不少利國利民之事。因為他勤奮好學,死後皇帝諡他為“勤果”。

  關於讀書的名言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以閲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 —— 張潮

讀書而不能運用,則所讀的書等於廢紙。 —— 華盛頓

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 —— 富蘭克林

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 —— 培根

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而當你讀書而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會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還很少。 —— 伏爾泰

讀書人不一定有知識,真正的常識是懂得知識,會思想,能工作。 —— 徐特立

讀書之於精神,恰如運動之於身體。 —— 愛迪生

自得讀書樂,不邀為善名。 —— 王永彬

不動筆墨不讀書。 —— 徐特立

讀死書是害己,一開口就害人;但不讀書也並不見得好。 —— 魯迅

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 —— 奧斯特洛夫斯基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 —— 阮元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 —— 孫中山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 —— 周恩來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足己患不學,既學患不行。 —— 韓愈

讀書是最好的學習。追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門科學。 —— 普希金

讀書之法無它,惟是篤志虛心,反覆詳玩,為有功耳。 —— 朱熹

讀書貴神解,無事守章句。 —— 徐洪鈞

出現了不少空談家,他們讀書只是為了“駁斥”別人,高聲宣揚自己的革命精神,以便跳到那些比較謙虛,比較嚴肅的同志面前去。 —— 高爾基

在讀書上,數量並不列於首要,重要的是書的品質與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 —— 富蘭克林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恨讀書遲。 —— 顏真卿

讀書必專精不二,方見義理。 —— 薛煊

立志是讀書人最要緊的一件事。 —— 孫中山

讀書欲精不欲博,用心欲專不欲雜。 —— 黃庭堅

讀書而不理解,等於不讀。 —— 誇美紐斯

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 —— 盧梭

好讀書,不求甚解。 —— 陶淵明

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 —— 培根

書籍對於人類原有很重大的意義,但,書籍不僅對那些不會讀書的人是毫無用處,就是對那些機械地讀完了書還不會從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無用的。 —— 烏申斯基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 —— 朱熹

  讀書的名人故事

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裏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裏找到了他。他仍穿着舊袍,手裏捧着一本書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説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着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佈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國小,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着狂風,冒着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裏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覆閲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覆覆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覆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説,這哪叫唸書啊,簡直是吃書。

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説:“書籍一面啟示着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裏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裏,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標籤:小報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