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省衞生村複查工作彙報

我們何東村位於支塘鎮東,2015年12月與舍浜村合併,行政區域重新調整,現全村有53個村民小組,1234户村民,年初人口數4640人,去年村民人均收入11080元。2000、2002、2004、2015、2015以及2015年,我村分別順利地通過了“江蘇省衞生村”的考核和複查驗收。

省衞生村複查工作彙報

近年來,為促進我村經濟發展,切實改善投資環境,建設現代化新農村,我們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對照創建省級衞生村的標準,在健康教育、環境衞生、改水改廁、除害防病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全村環境衞生面貌有了長足的改善,歸納起來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

村黨委、村委會十分重視愛國衞生工作,始終把鞏固創建省級衞生村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年年列入村黨委村委日常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在每年初,定期召開村愛國衞生運動領導小組會議,研究討論大環境整治、改水改廁、健康教育、防病除害等問題,制訂標準,逐條對照,狠抓薄弱環節,做到全民發動、層層分工、齊抓共管,有聲勢,有力度地開展工作。

二、以“四清、十不見”為標準,開展村莊整潔行動。

從06年3月底開始,我們何東村積極響應“清潔家園、清潔村莊、清潔河道、清潔道路”的號召,成立了村莊整潔行動領導小組,在原有基礎上採用市場化運作,承包給了何市保潔公司,認真監督,明確分工,責任到人。活動以環境衞生整治為突破口,以淨化、綠化、亮化、美化環境衞生為重點,一方面利用廣播、黑板報、畫廊櫥窗、發放宣傳資料到每家每户,宣傳做好環境衞生管理的有關規定;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全村共有專職保潔員人數17人,其中陸上保潔8人,河道保潔9人,全年保潔支出205000元,全村垃圾基本上做到了日產日清,改變了農村的“髒、亂、差”的面貌,改善了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破除了陳規陋習,提高了文明素質,促進鄉風文明和

村容整潔。

三、開展健康教育,強化村民衞生意識。

按照省級衞生村的要求,我村的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特別注重宣傳工作,充分發揮宣傳陣地和輿-論工具的作用。堅持每月一次黑板報更新工作,一季度一次的畫廊出刊,村廣播定期播送衞生知識,並利用各種會議學習有關健康教育VCD片,同時還對農户發放健康知識讀本,發放率達96%,每年對育齡婦女進行新婚知識、避孕節育知識和更年期知識的培訓,並進行測試。通過以上宣傳,提高了村民的衞生意識,使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達85%以上,健康教育的行為形成率達80%以上,從而有力地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防病能力。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容村貌,提高環境質量。

今年年初至今,在公用設施及衞生設施方面,投資了30多萬元用於道路硬化、維修,投資3萬多元用於綠化植樹,投資2萬多元用於環境整治和河道整治費,投資1萬多元增添了農户保潔桶,準備投資2萬多元修建垃圾中轉站一座。

五、加強衞生監督,除害防病有成效。

除“四害”工作是開展愛國衞生工作的一項主要工作,我們做到除“四害”工作年初有計劃,中間有監測,年終有總結,對消殺員進行定區域、定職責,實行標本兼治,堅持以宣傳教育為主,批評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全民動手,人人蔘與,條塊包乾。對滅鼠工作堅持時間觀念,集中投藥,統一行動,查漏補缺,對蚊蠅繁殖季節,經常開展噴藥除害,消滅四害孳生地,2000年2月被鎮愛衞辦鑑定為滅鼠達標先進村。在防病工作中,我們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全村連續幾年未出現集體性食物中毒和其它傳染病,全村7週歲以下的兒童系統管理率、“五苗”接種率每年達100%,使全村人民的身體健康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六、切實為民辦實事,提高村民的飲用水質量。

日常生活中,水是人們提高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至目前為止全村基本户户飲上長江水,自來水入户率達97%。

七、改廁工作一着不讓,杜絕露天糞坑回潮。

在杜絕露天糞坑回潮同時,主抓了改廁檔次,去年,有部分農户

出現了露天糞坑回潮現象,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專門召開了村民組長、代表會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成立了取締露天糞坑專業隊伍,做到發現一隻,取締一隻,有力地控制了露天糞坑回潮現象。

回顧近幾年來的創建工作,我們雖然做了不少工作,但對照省級標準和羣眾的要求和願望,還有一些差距。創建工作很艱難,但要長久鞏固好就更難,所以我們要繼續發動全村廣大幹部羣眾,要以這次複查工作為契機,深刻認識到創建省級衞生村工作並非一勞永逸,要堅持原則,鞏固成果,緊緊圍繞,建管並舉,訂出措施,落實長效管理,紮紮實實地搞好愛國衞生工作,做到經濟化、規範化,繼續利用多種形式,搞好宣傳工作,提高全體村民的衞生意識,增強自覺性,使文明衞生的新風在我村代代相傳,並提高到一個新的台階,真正使我村成為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省衞生村複查工作彙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