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業產業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1

農業產業化是農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一步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擴大農村經濟規模,適應市場競爭,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縣農業通過結構調整、培育和完善市場機制,開展一系列的切實可行的發展措施,在培育專業大户、建立龍頭企業、發展基地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有力地促進了我縣農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結合農業產業發展現狀,我就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談幾點粗淺的認識和思考。

一、農業產業化發展趨形已基本形成。

1、龍頭企業的建立和帶動,促進了我縣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2、基地建設規模逐漸擴大,輻射帶動作用加強。通過基地建設,形成了規模化、系列化生產經營,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3、協會、專業合作社等中介組織的建立,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產前、產中、產後等環節的服務工作,有力地提高了農業的組織化程度。

4、專業化交易市場的建設,大大地促進了農產品的流通。農業產業化的最終落腳點是銷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場和暢順的流通渠道,是農業產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二、當前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不到位,不重視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有人認為農業的產業化不過是對傳統農業的改頭換面或換個説法而已,而沒有從本質上去認識這一新生事物,導致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難,農民不接受,政府也缺乏有力的組織領導、資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體的規劃和必要的協調,使農業產業化處於自流的狀態。同時,不少人將專業大户發展單純地與產業化相結合,發展幾户大户,成立幾個協會,就可以宣傳產業化水平上台階了,而不重視農產品的加工與銷售,不重視產加銷、農工貿有效結合,這樣的農業很難參與市場的競爭,農產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開發。

2、企業與農民、市場的橋樑作用不夠明顯,聯繫不夠緊密。

3、中介產業化組織規模小,實力弱,與農民之間的利益關係不夠緊密,發揮作用不夠。推進農業產業化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實現農業組織的創新,通過產業化組織的中介作用,建立起農民與市場的協作關係,推動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4、缺乏市場風險防範機制。

5、科技推廣工作乏力,機構不健全。

三、推進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1、選準主導產業,建立規模基地。農業產業化的推進,必須要求農業的規模化發展,而基地建設最為重要。通過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可以有效地帶動農民大規模生產,從而形成區域化發展、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形成羣體生產優勢。在發展基地時,一是要堅持因地制宜,尊重農民意願,正確引導,合理配製和利用資源,培育適合本鄉鎮、本地區的,有市場潛力和開發價值的產業;二是要發展名、特、優、稀等項目,做到人無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優;三是要做到推進技術創新和品種改良,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現有傳統農業的`科技含量和生產能力;四是要做到長期、穩定發展,主導產業一經確定,不要輕易變動,使主導產業逐漸形成規模化、區域化發展格局。

2、着力培育以農產品加工、流通為主的龍頭企業。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是弱化種植農業,強化加工農業。加強加工、流通企業的發展,應圍繞主導產業,按照起點高、輻射力強、市場潛力大的原則,建立一批具有開拓市場、引導生產、深化加工、強化服務的骨幹企業。在發展這些龍頭企業時,一是政府一定要加強引導和協調,使企業與農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 基地 農民”的生產模式,做到優勢互補、實現“雙贏”;二是要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投入,制定扶持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確保企業正常運行,不半途而廢,不損害農民利益;三是擴大農業的對外開放,重點引進農產品深加工項目,提高農產品加工的質量的檔次,積極引進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大型綜合項目,帶動產業化上規模、上檔次、上效益。

3、強化中介組織建設,加強組織與農户的聯繫作用。一是要規範中介組織行為,克服盲目發展;二是要培育中介組織的發展載體,使中介機構在生產、銷售、加工等環節均有企業支撐,從而服務於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如我鎮擬建的蛋禽協會,就依託我鎮規模較大的孵抱、運銷、加工等個體户,從組織形式和服務內容上將會更加完善;三是要建立組織、農民、企業的利益共同機制。中介組織在服務農民時,可採取各種形式,發展經濟實體,與農户、企業建立產品(商品)供銷關係,明確農民、企業、組織之間的利益分配原則,從而壯大組織實力,擴大組織規模,完善服務功能和服務內容,更有利於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4、健立健全農業產業化發展風險保障機制。一是應建立產業化發展風險準備金,制定具體的風險金管理和使用辦法,重點就放在對公司、農户的風險補償方面;二是完善企業與農民的風險保證行為,規範兩者的生產、經營行為;三是實行商業化風險運作,讓保險公司等中介組織介入農業產業化發展,採取個體投保或股份合作等辦法,減輕政府壓力,增大風險理賠保障,維護投保者利益,提高農户和企業生產積極性;四是成立風險保障領導機構,在政府部門的領導下,讓風險雙方共同參與,確保風險保障機制得以公正、客觀地執行。

5、促進土地的合理流轉,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第二輪土地承包的基礎上,可通過轉包、轉讓、互換、入股、出租、兼併等形式,引導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有序流動,完善土地流轉使用制度,制定土地流轉優惠政策,以使農用土地向農業經營能手轉移,促使土地相對集中,以推動農業產業化的基地建設和龍頭企業建設。在土地流轉過程中,一是不能搞強迫命令,以農民自願為前提;二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三是不能改變土地的所有權;四是要完善流轉合同,不能放任自流。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2

近年來,我縣立足自然環境優勢,以打造國際鄉村旅遊綜合示範區為契機,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區域特色資源為基礎,以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為目標,圍繞特色抓產業,圍繞產業強龍頭,圍繞龍頭建基地,圍繞基地帶農户,大力實施農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全面促進農民增收,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初步形成了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格局,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結合我縣縣情,確定了糧食、蠶桑、茶葉、木竹、蔬菜、油茶等重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內容,統一思想,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獎勵措施,農業產業化得到強力推進,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農業產業格局,基地規模逐年擴大,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技術逐步成熟,農業質量、品牌意識逐漸增強,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提高。

(一)農業產業基地具有一定規模。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我縣已初步形成以山區為主的茶葉生產基地、以縣城盆地為主的蠶桑基地、以洪星鄉為主導的山區木竹基地、以碧陽宏村為基礎的蔬菜基地以及柯村的皖南花豬養殖基地。

(二)產業化經營格局基本形成。已初步形成了以五溪山茶場、柯村茶葉市場為龍頭的茶產業,以華盛、絲業公司、信達公司、蠶種場等為龍頭的繭絲綢產業,以杉森木業、金九貿易、港殿竹業等為龍頭的木竹加工業,以桃源罐頭、惠達食品為龍頭的罐頭加工業等四大農業產業體系,為我縣農產品的生產、收購、加工、銷售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龍頭企業實力逐步增強。截至20xx年底我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8家,其中:繭絲綢系列有華盛集團、黃山絲業公司、黃山信達絲線公司三家,累計產值28295萬元,利潤達到726萬元,税收達到484萬元;食品系列有惠達食品有限公司和桃源罐頭食品有限公司兩家,年產值達到5143萬元,利潤64萬元,税收達到167萬元;木竹加工系列有杉森木業、金九工貿、港殿集團三家,年產值達到19579萬元,利潤達到689萬元,税收達到665萬元。

(四)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迅速發展。截至去年年底我縣累計成立各種農業專業合作社55家,其中,蠶桑類的合作社13家,茶葉合作社12家,林業合作社12家,養殖業方面的合作社7家,其他特色種養加工業合作社11家。

(五)農業產業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我縣農業服務體系中現有糧油站、蠶桑站、茶葉站、畜牧獸醫站、植保站等,林業服務體系中現有基層林業站和林業改革綜合服務中心等,完善的農業服務體系為產業化發展、農業項目實施提供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技術支持。

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成效

(一)農村經濟快速發展。隨着農業產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我縣農村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20xx年農業經濟年報統計顯示,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25.39億元,比上年增長23.7%。

(二)農民收入穩步增加。20xx年我縣面臨國際金融危機的不斷蔓延和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全縣上下積極應對,認真落實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大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縣初步形成了糧食、蠶桑、茶葉、木竹、蔬菜、畜牧等六大農村經濟支柱,農民人均純收入556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其中,來自農業產業發展方面的收入2487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4.7%,農民的家庭狀況和條件進一步改善。

(三)鄉村旅遊迅速崛起。近年來,我縣着力打造旅遊經濟強縣和國際鄉村旅遊綜合示範區,旅遊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鄉村旅遊迅速崛起,農旅結合效益顯現。同時帶動了旅遊與工業、農業及文化產業的深度結合,切實增強旅遊的牽動作用。成功舉辦了四屆中國黃山國際山地車節,精心策劃組織三屆XX縣桃花節(開茶節)暨“桃花源裏賞花遊”系列活動,推出獨具XX縣特色的賞花-採茶體驗-徽菜美食遊等差異化的鄉村旅遊產品,全面展示古黟魅力和新農村建設風采,提升XX縣知名度、美譽度和外向度。20xx年我縣旅遊接待遊客總人數達到403.16萬人,其中境外遊客達到14.86萬人,旅遊門票收入6822.52萬元,旅遊經濟總收入達到1.63億元。

(四)基礎設施得到改善。20xx年投入資金1447.5萬元,新建村村通道路25條,總里程達到57.9公里;投入資金248萬元,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項目村16個,解決農村安全飲水人口5000人;投入資金323萬元,加固病險水庫5座;還有灌溉碣壩、渠道等一批小型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及時的修復;投入資金160萬元,完成農村沼氣網點項目45個,新建沼氣池750口,全縣累計完成8200口;結合沼氣項目建設,廣泛開展了“三清三改”為主要內容的環境整治工作,村容村貌有了較大的改善。

(五)特色種養業已成為我縣新亮點。隨着農業產業化的迅速發展,特色種養植業發展勢頭喜人,皖南花豬、黃山黑雞、七彩山雞、獺兔養殖、泗溪香榧、蘆筍種植基地、山塢無公害蔬菜、油茶基地等一批特色種養植業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扶持,為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3

一、鐵門鎮基本情況

鐵門鎮位於洛陽市西40公里,全鎮轄33個行政村,6.5萬農業人口,耕地面積6.5萬畝,屬淺山區、丘陵區,是一個農業大鎮。鎮域內工業發達,交通十分便利,市屬企業、縣屬企業及民營企業星落棋佈,隴海鐵路、連霍高速、310國道橫貫東西,又是一個工業強鎮。

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概況

鐵門鎮作為一個工業強鎮,鎮域經濟不斷髮展壯大,工業總產值直線上升,財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惡劣環境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佔總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嶺北山,傳統的小農意識禁錮着人們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僅靠幾畝薄地,艱難的維持着生計,農業成了制約鐵門經濟發展的瓶頸。如何擺脱農業、農村、農民的貧困落後面貌,帶領全鎮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為歷屆黨委政府首要共識。走“工業強鎮、產業富民”之道路,圍繞這一指導思想,如何充分發揮地區的區位優勢、自然優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農業產業化,讓廣大農民從傳統的封建小農意識中解放出來,已成為發展的必然,一個發展農業產業化的規劃應運而生。南山以發展旱作農業為主,以鐵磁路、鐵鹽路為經濟發展帶,兩側各500米種植朝天椒和煙葉,北山以養殖和特色林果種植為主,川區以蔬菜種植為主,形成種、養、加工為一體的特色農業、高效農業基地。

三、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成果

鐵門鎮的農業產業發展走過了艱難曲折的歷程。1999年通過考察論證,鎮政府決定在鐵磁路、鐵鹽路經濟種植帶發展朝天椒種植500畝。萬事開頭難,為了保證朝天椒種植成功,鎮政府成立了專門組織,黨委書記、鎮長親自抓,主抓副職專職抓,並抽調15名機關幹部成立專門工作組深入南嶺各村的農家院户、田間地頭,幫助農户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自覺接受統一規劃,讓出土地種植朝天椒,對自覺自願接受統一規劃種植朝天椒的農户,政府在育苗、耕作、施肥、蓋膜、栽植等方面予以資金扶持,調動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對不願接受政府統一規劃,拒不種植朝天椒的,政府採取必要的干預措施。一分耕耘,一份收穫,辣椒種植成功了,然而市場銷售不暢,政府按當時承諾的保護價全部收購。鎮政府積極與外地客商聯繫,組織辣椒供需洽談會,一年又一年努力,市場銷售暢通了,椒農從中得到了實惠,思想觀念發生了根本轉變,政府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的地位也改變,由過去的.政府提倡、政府扶持、強行干預變成了現在的政策指導、重點扶持、區域種植、規模化經營,變主導為服務,廣大農民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地位也變了,由過去的被動變主動,積極性空前高漲,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歷經八年的艱辛努力,朝天椒種植從最初植的幾百畝發展到現在的16000畝,種植區域由原來的產業帶周邊的7個行政村,輻射帶動全鎮二十二個行政村,朝天椒種植農户由原來的1200户發展到現在的6000餘户,種植面積超千畝的村達10個。20xx年僅朝天辣椒總產值達6400萬元,户均純收入達5000元。

為了規範朝天椒產業發展,做大做強朝天椒種植產業。20xx年,鐵門鎮朝天椒種植協會在各級的關心下應運而生,辣椒生產規程、技術服務、市場營銷有章可循。為了適應市場規律拉大產業鏈條,辣椒協會於20xx年4月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鐵豐”牌商標,隨着產業基地的不斷擴大,於20xx年6月成立辣椒農民專業合作社。20xx年4月,鐵門鎮種植的朝天椒相繼獲得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國家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證書。20xx年5月,鐵門鎮鎮被推薦為河南省名優辣椒鎮。20xx年3月,鐵門鎮與洛陽農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進無公害栽培技術研究與運用”項目獲洛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為了叫響“鐵豐牌”朝天椒品牌,實施品牌戰略,種植協會在擴大對外宣傳的同時,為了規範產銷渠道,杜絕無序經營和價格競爭,保護朝天椒品牌和質量。20xx年縣、鎮投資250萬元在鐵門鎮陳村村建成新安縣辣椒專業交易市場,統一市場收購、統一市場銷售、統一品牌包裝,切實維護了椒農和客商的利益,實現了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每到收穫季節,辣椒收購紅紅火火,全國各地客商慕名而來,最多達120餘家。更讓人振奮的是,鐵門鎮朝天椒除內銷外,由客商經廈門、貴州等地遠銷日本、韓國。

由於辣椒產業的不斷壯大,還帶動第三產業迅速發展。

一是出現了一大批的以經銷辣椒為業的本地經紀人,湧現出一批靠經銷辣椒迅速致富的典型;

二是辣椒收購、分級、包裝等環節,帶動了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

三是帶動了餐飲、商業、運輸等產業的發展,椒農在獲得生產利潤的同時,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環節的利潤,以辣椒生產為龍頭的產業鏈條得到長足發展。

作為農業產業化的主導產業煙葉生產和蔬菜種植,也經歷了朝天椒種植過程的同樣經歷,從羣眾不認可的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政府引導到市場引導,種植規模不斷壯大。至20xx年煙葉集中連片種植面積達5000畝,蔬菜種植面積達6000畝,煙葉生產創產值175萬元,蔬菜生產創產值320萬元。

鐵門鎮農業產業化主導產業面積共計27000畝,佔耕地面積的40%,而所創造的經濟價值佔農業總產值的50%,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農村經濟注入了巨大活力,農民收入明顯提高,新房、樓房蓋起來了,三輪車、摩托車、小手扶幾乎家家都有,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如今的農村幾乎和城市沒有差別,到處呈現出和諧、文明、向上新風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為了進一步落實國家產業政策、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做大做強產業規模,拉大拉長產業鏈條,我們將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引導農民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培植支柱產業和名牌農產品建設特色農業,建設龍頭企業,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產品市場網絡,形成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經營格局,把千家萬户的生產與大市場相鏈接,使廣大農民在獲得生產環節利潤的同時,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環節利潤,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業產業化向專業化、市場化、集約化、現代化轉變。

1、20xx年底前完成朝天椒綠色食品申報工作;

2、完成辣椒深加工項目論證工作,投資1000萬元,20xx年底建成辣椒深加工廠一個;

3、新上蔬菜加工項目一個;

4、進一步完善辣椒市場功能,在原有市場功能的基礎上,拉大市場框架,硬化市場8萬㎡,建交易廳、棚及倉庫9000㎡,購置辣椒檢測及化驗設備一套,並完成市場配套設施1000㎡。

五、鐵門鎮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幾點做法

回顧鐵門鎮幾年來農業產業化發展歷程,幾多艱辛,幾多收穫,經驗做法概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農業產業化成為歷屆黨委政府的共識,不因政府人事變動更改,一張藍圖繪到底,把認準的路子走到底;

2、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服務作用。產業化初期,政府唱主角,大力提倡、政策扶持,行政干預、利益導向,通過各種行政手段,真正炒熱幹羣思想,使廣大羣眾有感性認識變為理性認識,自覺的從小農意識的思想束縛中解放出來,順應市場發展規律,自覺調整種植結構,做好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生產環節的技術服務;

3、產業基地形成後,政府的作用由主角變為配角,主要引導農民成立民間協調組織和協會,靠民間組織規範生產行為,靠技術章程規範生產環節。以市場信息為依託,引導農民及時調整種植結構,以民間組織為依託,做好產前、產中、產後培訓服務工作;

4、敢當紅娘,為企業牽線搭橋,引導發展龍頭企業,促進農業產業化,走貿、工、農一體化發展道路。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4

為大力扶持和發展龍頭企業,加快推進我縣農業產業化進程,根據縣人大年度工作的安排,農工委在常委會副主任王三毛的帶領下,近期先後深入縣農辦、岡上、向塘、三江等部門和鄉鎮,就我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 基本情況和成效

近年來,我縣相關部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新型農業產業化示範區建設”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關於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堅持把龍頭企業作為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加強農產品基地和農業服務組織建設,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向“企業+農户”、“企業+基地+農户”等多種形式的產業經營組織發展,加快了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

x、龍頭企業不斷擴大。xxxx年全縣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xx家,xxxx年達xx家,xxxx年達xx家,佔全市的xx.x%,其中國家級x家,省級xx家,市級xx家。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xxx億元,出口創匯xxxx多萬美元,實現税收x.x億元,帶動xx.x萬農户,實現户均增收xxxx元。

x、農產品基地得到加強。農產品生產基地作為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是龍頭企業聯繫廣大農民的主要紐帶。近幾年,政府每年投入資金xxxx萬元左右,扶持龍頭企業在“兩帶”建設農產品基地,基本形成了糧食、生豬兩個主導產業和家禽、特種水產、蔬菜、花卉苗木四個特色產業的格局。至xxxx年底,已形成xxx畝以上的規模種植基地xx家,xx棚以上的規模養殖基地xx家,全縣生豬飼養達xxx.x萬頭,家禽飼養達xxxx.x萬羽,水產品起水量萬噸,蔬菜種植xx.x萬畝,產量xx萬噸,苗木x萬畝。

x、農業服務組織健康發展。每年投入資金xx萬元,引導扶持農業服務組織成長,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促進農產品的有序流通。至xxxx年底,全縣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xxx多家,其中省級示範社x家,市級示範社x家,組建了生豬、蔬菜、水產、糧油等協會x家,各類中介組織xx多個,培育各類農產品經紀人xxxx多人。

x、品牌創建初見成效。培育和發展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xx個,國家綠色(有機)食品品牌xx個,產品xxx個,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xx個,註冊商標xxx件,擁有“匯仁”、“皇禽”x個馳名商標和“國鴻”、“昌碧”、“稻香園”、“九木堂”等x個著名商標,綠色品牌和商標數量均為全省縣(區)之首。

x、“一村一品”、“一鄉(鎮)一品”基本形成。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因地制宜,充分發揮挖掘各鄉(鎮)、村的資源潛力,大力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產業。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鄉(鎮)一品”,如岡上萬舍的蔬菜和東潭的蛋鴨、三江村的蔬菜、蔣巷的糧食、黃馬的茶葉和花卉苗木、塔城的水產、向塘的蔬菜等。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x、部分企業質量不高,行業分佈不均勻。我縣龍頭企業總體水平還不高,生產規模偏小,大多為初級加工,缺乏精、深加工能力,產品檔次和附加值不高,市場競爭和帶動能力較弱。如蔬菜傳統方式種植偏多,像採用塔城青嵐無土栽培、武陽鑫和源蔬菜基地生物物理殺蟲等新技術種植的較少。而且,企業所屬行業分佈不平衡,多數集中在糧食加工、生豬養殖和禽蛋加工領域,不利於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全面發展。

x、企業融資渠道不暢,資金瓶頸制約發展。我縣龍頭企業大多正處在發展擴張階段,資金需求缺口較大。但多數企業用地為租賃土地或農業用地,不具備擔保和抵押功能,企業融資較為困難,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x、企業土地流轉不易,規模擴張空間狹窄。傳統自給自足的種養模式導致農户流轉土地的積極性不高,而且現在受國家xx年土地承包期限政策的限制,企業不能長期租用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投入熱情,制約了生產規模的擴大,難以發揮企業的規模經濟效應。

x、市場營銷路子不廣,銷售渠道不穩定。農業生產容易受天氣、氣候等自然因素影響,農業市場經濟的風險又較大,而中小企業市場營銷能力還不強,規避風險能力較弱,亟需增強防範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x、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完善,影響現代農業穩定發展。受資金投入影響,全縣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相比還較為滯後,主要包括農田水利設施較為薄弱,道路交通不夠發達,電力線路不能完全滿足生產需要,防災抗災能力不夠強。

x、面源污染不容樂觀,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形勢較為嚴峻。大規模的畜禽養殖產生大量糞便和廢水,未經過無害化處理就直接排放,極易造成空氣和地下水污染,附近人居環境也受到直接影響。如八一鄉塗埠村生豬養殖導致環境惡化,甚至出現“豬趕人走”現象;岡上鎮孵化廠孵完蛋後的蛋殼直接丟棄和放養蛋鴨,對地表水和地下水也會造成一定的污染。

三、意見和建議

x、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加大對龍頭企業的科技投入力度,擇優選擇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帶動農民增收效果明顯的重點龍頭企業給予重點扶持,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農產品深度加工開發和綜合利用,延伸產業鏈,逐步實現農產品向精、深加工發展,不斷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全面增強企業自身發展水平和競爭能力。

x、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積極轉變思路,創新機制,堅持市場化運作,走多渠道、多形式融資道路,着力發掘民間資本,同時加大對龍頭企業固定資產和技術改造等中長期貸款的支持力度,為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和保障。

x、進一步鼓勵土地流轉。土地流轉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除了企業應該支付給農户的土地流轉費,建議再由政府拿出一定財政資金補貼給農户,既可增加農民收入,又能提高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大力鼓勵規模成片地流轉土地。

x、進一步培育農產品經紀人。加大知識技能專業培訓,打造一支業務能力強、素質高的農產品營銷隊伍。積極為農產品搭建流通平台,開闢市場銷售渠道,為經紀人提供優質服務,努力營造良好發展氛圍,促進農產品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切實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

x、進一步加強政策和資金扶持。農業產業化資金可隨財力的增長而逐年增加,建立穩定的增長機制,加快改善基地農田、水利、電力線路等生產條件和基礎設施建設,大力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在農業企業招商引資方面,要認真考察,避免出現鑽國家政策漏洞的現象,儘可能地多扶持本地企業。

x、進一步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推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過程中,要做到總體規劃,合理佈局,注重生態效益和環境保護,促進生態養殖的良性循環。對一些地方規模化生豬養殖造成周圍環境和地下水污染的問題,要加強治理,大力推廣偉瑞菜養殖有限公司的沼氣發電、污水循環沉澱後排放及八一鄉塗埠村養豬專業合作社的生物發酵廠(零排放)的養殖新技術,防止面源污染,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5

20xx年是鄖縣建特色產業促農民增收的主題活動年、完成“三個確保”的關鍵年,又是深入開展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要年。為推進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探索產業扶貧的新路子,自3月份以來,縣扶貧辦組織專班,採取聽取彙報、實地查看、走訪座談等形式,對全縣產業扶貧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成效及做法

近年來,鄖縣搶抓重點村建設機遇,以整村推進為平台,突出農民增收核心,強力推進產業扶貧。20xx年全縣“果菜藥桑”特色產業基地面積已達到67。87萬畝。其中已啟動的105個重點扶貧村突破16萬畝,人平達1。3畝,其中柑桔8萬畝、木瓜4萬畝、桑園1。5萬畝、蔬菜1。2萬畝、中藥村0。8萬畝、茶葉0。5萬畝;養殖小區11個,為農民脱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因地制宜,合理規劃。

因地制宜、合理規劃是產業扶貧的基礎性工作,只有科學規劃,才不至於讓農民的苦幹變為白乾,才能讓農民儘快看到希望,得到實惠。全縣在實施產業扶貧時,進行反覆調查、充分論證、科學規劃。堅持把重點村致富產業建設與全縣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化經營和退耕還林有機結合起來,圍繞“果菜藥桑畜”等特色產業,突出柑桔、木瓜、胡桑三大主導產業,按照多鄉一業、數村一品和規劃進村入户的要求,辦示範樣板,發展畜禽養殖等特色經濟板塊。現在基本上形成了丹江庫區柑桔帶、退耕還林和二高山地區木瓜帶、低山丘嶺桑蠶帶、城郊鄉鎮和國道沿線蔬菜帶的產業格局。

(二)整合資金,傾斜使用。

產業扶貧,資金是關鍵。鄖縣整合財政、扶貧、發改、林業、移民和畜牧等各類資金,集中捆綁、傾斜使用,強力推進產業扶貧進程。一是加大財政扶貧資金投入比重。啟動實施的重點村,在整村推進項目建設中,其中安排到重點村的財政扶貧資金至少40%用於產業發展;二是互助資金全部扶持。20xx年鄖縣被列為全省扶貧互助資金試點縣後,在城關鎮黃土樑村、白浪鎮楊溝村和胡家營鎮土地溝村等3個村開展了村民生產發展扶貧互助資金試點工作,把互助資金項目的投向全部放在興建致富產業上,切實解決了貧困户想發展又缺資金的難題,真正使致富產業扶貧到户。如:黃土樑村貧困户尚智雲去年6月份借款3000元,養殖1000餘隻雞,9月底全部出售,還清借款後,三個月內淨賺1500餘元。三是小額信貸重點扶持。把扶貧到户貼息貸款的投向重點放在興建致富產業上。重點村推進到哪裏,貼息貸款就安排到哪裏,有效緩解了產業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加快了產業建設的步伐。20xx年度扶貧到户貼息資金32萬元(貸款金額640萬元),共發展產業基地9600畝,發展牲畜1萬多頭、家禽8000多隻。四是幫扶資金集中扶持。將中直、省市縣對口幫扶資金集中用於發展產業。近年來,社會幫扶資金600餘萬元,其中用於產業扶貧近500萬元,20xx年中國恆天集團幫扶鄖縣200萬元,繁育經果林種苗100餘萬株,全部用於重點村產業發展。五是整合資源拉動產業。由縣產業辦牽頭把產業化扶貧與退耕還林、庫區村產業發展緊密結合,集中力量、形成合力,打造柑桔產業村和木瓜重點村。

(三)多方促動,紮實推進。

產業扶貧的主體是農民,如何把農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是做好此項工作的關鍵。鄖縣多方促動,讓農民儘快得到了實惠,調動了農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一是壯大龍頭企業拉動。首先,立足特色優勢產業,出台了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的政策,建立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項基金,對白泉酒業、十堰渝川泡菜公司、鄖縣南化紅酒廠等10家市、縣級重點龍頭企業,予以重點扶持,幫助龍頭企業壯大塊頭,加強與基地聯結,增強了拉動能力。其次,緊緊圍繞資源優勢,大力開展招商引資,興建龍頭企業帶產業。培育發展市級農業龍頭企業6家,縣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引進推廣農業優良品種30餘個,推廣適用技術20餘項;新開產業效益明顯提高,產業優勢更加突出。二是培植各類典型帶動。通過提高品質、擇優發展,以優質品種推進重點村產業建設提檔升級。在重點村創辦柑桔高產高效示範園樣板、畜禽養殖小區樣板等產業示範樣板20餘個、2萬餘畝。在畜牧產業發展過程中,重點抓了品種改良、種草養畜、小區特種養殖;同時,加強產業村典型和產業典型户的培養,為後來啟動的重點村樹榜樣。三是突出重點推動。貧困户的產業發展既是重點,又是難點,他們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力,發展產業難度較大。鄖縣建立一名縣領導帶一個扶貧工作隊幫一個重點村,黨員幹部結對幫扶一個貧困户的幫扶機制。以“擇貧而扶,極貧重扶”為宗旨,幫助貧困户發展高效經濟林(園)或找準穩定增收的致富項目,從貧困户的種、養、加和產、供、銷上全程服務,切實把扶貧到户的機制落實到實處。

(四)加強領導,強化服務。

加強領導、強化服務是實施產業扶貧保障。一是領導重視。鄖縣十分重視致富產業的發展。縣委、縣政府將致富產業建設作為重點項目,列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脱貧致富的重要工作優先安排,成立了縣鄉兩級“扶貧產業建設開發領導小組”,明確了相關部門的職責,並將其納入目標考核責任制,形成了產業發展的合力。二是加強培訓。一方面注重產業建設的建園標準化和管理的科學化。圍繞致富產業基地建設,聘請農業專家和農業技術人員進村入户進行現場培訓,實現户平擁有1個科技明白人的目標。另一方面注重產業品種的優良化。在重點村培育科技示範園和示範户,充分發揮他們的示範帶動和推廣輻射作用,實現了產品升質、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三是培育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產業發展的載體,在農民和企業、生產和市場、政府和企業、農民和其他組織以及農民和農民之間構架了橋樑,起到了連接和粘合作用。全縣打破傳統性小而全、分而散、粗放性的經營模式,把農民有序的帶進農業產業化運行軌道,不斷培育和引導羣眾發展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城關鎮黃土樑村把扶貧互助合作社與桑蠶協會有機結合,形成大户帶小户、富户帶窮户的拉動機制,全力發展桑蠶產業,僅兩年時間就發展胡桑1000餘畝;胡家營鎮土地溝村探索出“支部+協會”的模式,把黨在農村的政治優勢與專業協會的經濟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目前,該村種植桑樹20萬株,年養蠶1500餘張,產值達60多萬元,年收入過8000元的養蠶大户達30餘家。

二、制約產業發展的因素

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全縣產業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部分產業有了一定的規模,但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制約該縣產業化發展因素逐漸顯現,主要表現在:

(一)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帶動力弱。

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雖然有11家,但真正上規模、上檔次農產品加工企業並不多,大多數企業經濟實力弱、科技含量不高、產品結構單一、品牌意識不強、輻射面狹窄、產品加工轉化率較低,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銜接不緊,“公司+基地+農户”的格局未完全建立,產業發展多由政府包辦代替,企業自建基地意識不強。

(二)產業發展技術含量不高。

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普遍較低,農業科技推廣不深入,農民習慣於傳統種植,產業發展產前服務的多,產中、產後服務的少,種植栽培管理粗放,產量普遍較低,優質品種比例較小,市場競爭力低,農民把握市場信息和駕馭市場經濟能力較差,盲目、被動地應對市場,很容易出現生產環節快速發展,產品銷售環節過剩或短缺的現象,使農民增產難以增收,農民增收顯得十分脆弱。

(三)扶貧到户機制不健全。

目前,該縣金融部門對農業產業的投入與扶貧部門對接不緊,由於銀根緊縮和貸款聯帶責任等原因,金融部門門檻高,貧困户可望而不可及,存在“嫌貧愛富”現象,貸款難的問題突出,直接影響了貧困户發展產業的信心。由於貧困村和老區村大多分佈在偏遠地區、自然條件極差、基礎設施落後,財政扶貧資金大部分投在基礎設施上,投到產業發展上較少,儘管全縣啟動了互助資金試點工作,可以緩解部分農户生產發展困難,但覆蓋面太窄,目前只有城關鎮黃土樑村、白浪鎮楊溝村、胡家營鎮土地溝村三個村。另外,由於農業相比其它產業而言,屬高投入、低產出、見效慢的產業,社會幫扶資金往往選擇投入成本相對低、產出利潤相對高,見效比較快的行業,加上政策引導還未完全到位,導致社會幫扶資金對農業產業的投入較少。

(四)農產品營銷體系不夠暢通。

全縣農產品銷售網絡仍不鍵全,已建立的農產品市場規模較小,高檔次農產品集聚較少,農民市場化意識不強,傳統的“家庭式”營銷模式根深蒂固,經營方式基本上還是一家一户、單兵作戰,組織化程度較低,缺乏對市場信息的正確把握;雖然有些鄉鎮村建立了中介組織,但與千家萬户聯繫不緊,沒有與農户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

三、幾點建議

為了完成“三個確保”的目標任務,該縣今年明年將啟動實施83個重點村(20xx年41個,20xx年42個),全縣扶貧工作面臨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要求高等特點,全縣要強抓國家扶貧開發的機遇,大力實施產業化扶貧,不斷激發產業化扶貧活力,真正讓農民有一個穩定的增收渠道。

(一)要立足優勢確立工作思路。

一是立足優勢產業建基地。圍繞全縣特色優勢產業,逐年增加產業化扶貧投入,建成柑桔、木瓜、小水果等特色農產品基地,引導農民提高基地建設質量,實現基地產品的優質、高產、高效。同時,在城鄉郊區要充分利用交通優勢、市場優勢、信息優勢,繼續推廣大棚蔬菜種植。二是長短結合抓規劃。堅持以短養長、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長抓柑桔、茶葉、木瓜、核桃、小水果、中藥材等,短抓煙葉、蔬菜、畜禽養殖等,,使一家一户的小產業匯聚成千家萬户的大產業,形成“數村一品、多鄉一業”產業格局。三是大力實施農村“五通”工程,繼續圍繞農村支柱產業搞好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徹底改變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落後的狀況;四是繼續鞏固生產發展互助資金項目。互助資金項目是新階段扶貧到户的新模式,是解決貧困村發展生產資金短缺,幫助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有利於扶貧資金髮揮最大效益。我們在辦好試點的同時要加強鞏固提高。

(二)要培植龍頭提升經營水平。

搞好產業化扶貧,培植龍頭企業是重點。一是堅持以“特色、精品、高效”為目標,圍繞資源開發上項目,圍繞特色農業搞加工,力爭一年扶持2—3個龍頭企業,通過3年時間,在全縣逐步扶持和培植20家有基礎、有優勢、有特色、有前景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做優龍頭企業,帶動千家萬户脱貧致富。二是充分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特色優勢和政策優勢,採取大規模、寬領域、多渠道的`招商引資,吸引省內外客商到鄖縣投資興業,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龍頭企業。三是按照用好一個能人、開發一片基地、壯大一個產業的思路,大膽啟用懂技術,精管理、善經營、能帶動一方羣眾致富的能人,出台優惠政策,搞好跟蹤服務,搭建展示舞台,讓他們創辦企業。四是建立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考核指標體系,實行動態管理,重點對企業的信用等級、財務狀況、扶貧效益和經濟效益等重要事項進行監測,健全和完善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的准入和退出機制,促進農業龍頭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三)要拓展市場,健全營銷網絡。

一是大力發展信息中介組織和網絡型中介組織,以各類專業協會、企業、合作社和能人銷售為依託,逐步形成縱橫交錯、運轉靈活、輻射全國的農產品營銷網絡。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合理佈局、完善功能、增強輻射的思路,想方設法擴建現有市場,開創新型市場,對接外地市場,開拓國際市場。三是不斷完善市場信息收集發佈、質量安全檢測、網絡服務和配套設施建設;規範市場交易規劃和市場準入制度,建立農產品銷售綠色通道;堅決打擊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和欺行霸市的不法行為。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產品加工經營企業為龍頭,以千家萬户家庭經營為基礎,培育農村的中介組織——專業協會和合作社,提高農民的組織程度,走“農户+協會或合作社+公司”的路子。

(四)要依靠科技打造精品名牌。

一是深入推廣科技。結合產業化扶貧基地建設,建立以農廣校為核心、以鄉鎮服務中心、企業技術服務為骨幹的技術服務推廣體系和技術培訓體系,力爭每年培訓農户2萬人次以上,使大多數農户掌握了1~2門農村實用科學技術。二是培植精品名牌。始終把依靠科技攻關、培植精品名牌產品擺在重要的戰略位置,力爭形成一個支柱產業有一個名牌產品當龍頭,一個系列產業有一批拳頭產品作支撐,一個鄉鎮有一批特色精品作支柱的科技創新格局。三是推進標準化生產。以質量安全為核心,按照國家、行業、地方的質量標準建設基地,對產品的生產、加工、貯藏、運輸、銷售全過程進行標準化管理,提高產業的科技含量、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打造精品名牌。

(五)要整合力量建立長效機制。

一是加大對產業化扶貧領導。實施產業化扶貧是山區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是推動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產業化扶貧工作的好壞,直接關係我縣扶貧開發工作效果,各級各部門一把手要親自過問、親自抓,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要廣泛深入宣傳,教育廣大羣眾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堅持領導聯繫制度,對重點扶貧企業,幫助指導發展,協調解決難題;堅持部門幫扶制度,發改局、財政、扶貧、工商、税務、金融等部門密切配合,搞好管理服務,積極為扶貧企業找信息、選項目;加大對產業示範區建設的扶持力度,以點帶面,推動產業化扶貧工作有效開展。二是建立項目資金整合機制。把財政、扶貧、發改、農業等部門和社會各方面力量整合起來,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集中使用,各記其功”的原則,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項目,通過項目帶動,促進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三是建立多元聯動的長效發展機制。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引導、企業主導、效益推動、羣眾參與、產業發展的聯動機制,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為推進產業化扶貧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通過各種措施,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農業產業經營,形成產業化扶貧的整體合力。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6

為準確把握新階段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趨勢,找準發展中存在的新問題,研究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深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措施,我們採取市和縣市區配套聯動、全面統計和典型調查相結合方式,就此進行專題調研。

一、日益凸顯的發展格局

近年來,圍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着眼城鄉統籌發展、解決新時期三農問題,堅持用工業化思維和理念謀劃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大力實施產業化經營推進戰略,通過強化政策支撐體系,增加資金投入,加大推進力度,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快速提升。以產業組織帶動能力不斷增強、主導產業基地初具規模、利益聯接方式不斷完善、政策支撐體系不斷加強為主要標誌,全市農業產業化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目前全市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户的產業化經營格局初步形成。綜合調查情況,呈現出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一是農業產業組織快速發展,帶動能力明顯增強。20__年全市成規模的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到1357個,其中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685家,比20__年(下同)增加533家,年均增加133家;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157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19家,市級136家。全市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367.73億元,利税33.92億元,同比增長1.83倍、1.58倍,年均增長16.3和12.1;其中157家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利税分別達到265.5億元、24.2億元,分別佔規模以上龍頭企業的72.2和71.3。比較規範的農村中介服務組織462個,年銷售收入和利税分別達到24.9億元、2.7億元;農村專業市場發展到210處,年經營額132億元,其中年交易額億元以上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達到76處,年經營額87.8億元。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帶動種植基地面積410萬畝,養殖基地規模1.1億頭(只),農户95萬户,目前全市已有55的農户和53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納入產業化經營軌道。

二是生產基地規模加快膨脹,主導產業日趨凸顯。農產品區域佈局和特色優勢凸顯,初步形成了瓜菜、大蒜圓葱、優質果品、速生豐產林、苗木杞柳、肉鴨蛋鴨、淡水產品、甜葉菊、食用菌和中藥材等區域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種植業建成170萬畝大蒜圓葱、15萬畝優質西瓜、10萬畝優質土豆、600萬m2食用菌、10萬畝甜瓜、5萬畝甜葉菊、5萬畝中藥材和5萬畝蘆筍特色種植基地;養殖業建成1300餘處規模養殖小區,年出欄千頭的肉牛基地達到103處,年出欄萬隻以上禽場2570處,年出欄千頭的養豬場670處,年存欄200頭以上的奶牛養殖基地56處,存欄1600萬隻肉蛋鴨養殖基地;水產業規模養殖基地發展到700餘處,面積24萬畝;林果業建成100萬畝用材林、90萬畝乾鮮果品、25萬畝苗木花卉和10萬畝苗木杞柳基地。

三是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拉長,利益聯接漸趨緊密。農業產業化發展由偏重於生產基地建設向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品牌開發、市場營銷多方並重發展,農業產業鏈條不斷拉長,農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利益聯接機制不斷完善,訂單、合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緊密型聯繫方式得到更多應用。在規模以上龍頭企業中,通過合同、合作制、租賃等形式與基地和農户進行聯接的達到203家,佔30%。從產業構成和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類型看,畜禽養殖產業和出口加工型企業利益聯接關係相對緊密。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支撐體系日臻完善。在認真落實省裏對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貸款貼息扶持政策的基礎上,20__年以來,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農業龍頭企業和規模種養基地進行扶持。據調查統計,20__年市和縣市區農業產業化財政扶持資金達到9624萬元,其中市級財政4000萬元。對規模種養基地、農產品質量認證和建立擔保組織補貼2382萬元,對新建、擴建龍頭企業貸款貼息扶持和獎勵1618萬元。

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農業產業化發展進入建設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階段,內涵不斷豐富,利益聯接方式不斷創新,由以龍頭企業帶動為主向龍頭企業、專業市場、中介組織、專業協會帶動並重發展;功能不斷拓寬,由帶動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單純經濟功能,向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吸納勞動力就業、全面改造農業農村農民等經濟、組織、社會功能拓展。農業產業化在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建設新農村建設中具有戰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根本途徑。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現代種植業、養殖業發展,實行產加銷一條龍生產,就可以把區域優勢主導產業產品不斷做強做大,逐步培植形成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較大可持續發展能力、地方特色鮮明的強村富民產業。

(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推行標準化生產、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聯合組織分散經營農户共同進入國內外市場,就可以有效提高農業綜合素質和效益,增加農民種養收入和綜合經濟收入。

(三)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提升農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把一家一户分散經營的農民聯合組織起來,就可以減少市場交易成本、提高市場交易效率,有效規避和降低市場經營風險;把特色產業和產品做優做強,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

(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培育新型農民的重要載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現代新型農民。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龍頭企業就可以把先進經營理念、先進管理方式、先進科學技術等導入農業農村,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

(五)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帶動力量。農業龍頭企業是市場經營主體,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參與和帶動力量。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龍頭企業在帶動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通過對農民的教育培養,對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支持,以及對農村組織結構和治理方式的影響,就可以實現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推進,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

三、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深入分析思考,農業產業化經營進入建設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階段,進一步深化提高面臨着十分突出的制約因素和不容忽視問題。

一是要素素質提高和組合問題。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龍頭企業、中介組織、基地農户、政策支持以及市場引導等多個要素有機配合。目前龍頭企業綜合素質和企業家社會責任、合作經濟組織和中介服務組織發育、基地農户的科技文化素質和法律意識、政策支撐能力和配套程度、市場建設水平和規範化程度等,都還有不適應和需要進一步完善提高的問題。

二是農業產業化提檔升級問題。農業產業化發展進入新階段,產業領域不斷拓寬,由單純種植業向農林牧漁業延伸;產業鏈條不斷拉長,由生產環節向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拓展,由產品粗加工、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發展;產業功能不斷擴展,由帶動產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單純經濟功能,向發展產業、改造農村、培養農民綜合功能拓展。這一系列重大深刻變化,要求農業產業化由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落後的低層次向現代農業、現代科學管理方式的高層次轉化升級。

三是農業產業化組織創新問題。農業產業化快速健康發展,有賴於農業產業化組織的創新和提高,特別是擔負橋樑紐帶作用的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和中介組織服務發育發展。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生產合作社、專業協會和行業協會、農民經紀人隊伍發育滯後、環境不優、政策支持不夠等問題,在較大程度上制約的農業產業化發展。

四是利益聯接機制完善問題。利益聯接機制是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康持久發展的關鍵。目前,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户利益聯接機制不健全、聯接關係不緊密的問題十分突出,是農業產業化深化升級的瓶頸制約,已成為新階段農業產業化發展面臨的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五是綜合作用發揮問題。目前,農業產業化發展對帶動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等經濟功能相對發揮較好,但帶動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培養現代新型農民、改善農村組織結構和鄉村治理方式、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等社會功能作用發揮不夠,遠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四、深化升級的對策措施

針對當前農業產業化經營面臨的形勢和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圍繞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任務要求,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深化升級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落實各級扶持農業產業化政策措施,突出工作重點,狠抓關鍵環節,搭建平台,配套政策,完善機制,培育典型,培育隊伍,營造環境,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搭建一個平台,建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保障體系。根據農業產業化經營在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級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決策指導和組織協調力度,搭建起一個高層決策、高效運作、高水平管理的發展平台,建立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負責制定政策和研究重大問題;設立專門辦公室,負責調度指導和日常管理。

二是出台一套政策,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政策支撐體系。根據中央和省1號文件對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要求,立足實際,認真總結汲取原來扶持政策,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儘快研究制定扶持力度更大、扶持範圍更廣、扶持效果更好、更具操作性,包括財政扶持、税費減免、金融支持、費用優價、服務支持等在內的配套政策。

三是完善一個機制,健全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發展體系。引導農業龍頭企業以完善利益聯接機制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經營行為約束機制、風險防範化解機制、利潤返還機制、矛盾問題化解協商機制,通過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的創新發展,不斷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發展體系。

四是培育一批典型,形成農業產業化經營輿論引導體系。充分發揮典型的示範引導和輻射帶動作用,認真總結培養一批不同地域、不同產業、不同類型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典型,特別是推進農業產業化深化升級、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典型,通過新聞媒體和現場會、報告會、參觀考察等多種形式,多渠道進行宣傳推廣,逐步形成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典型示範和輿論引導體系。

五是培育一支隊伍,建立農業產業化經營信息反饋體系。加強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和隊伍建設,通過專題培訓學習,系統全面掌握農業產業化經營專業知識,提高決策參考、調研分析、綜合判斷技能,及時反饋政策執行中的情況信息,及時發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新問題、新矛盾,及時提出解決的新思路、新辦法。

六是營造一個環境,強化農業產業化經營服務支持體系。圍繞深化三學三創優化發展環境,各級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從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高度,從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治高度,進一步深化提高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要意義和重大作用的認識,盡職盡責,為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提供優質高效快捷服務,形成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合力。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7

根據市農委產業化辦公室關於轉發《 開展全省擔保公司發展情況調研工作的通知 》精神,我們積極深入有關擔保公司、農業龍頭企業進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現有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貸款服務的擔保公司一家,即***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分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xx年9月,主要出資單位是***縣城市國有資產運營公司,註冊資本20xx萬元(總公司的註冊資本為5.2億元)。近年來,***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分公司先後為我縣的昌裕食品、正德食品等多家農業龍頭企業提供貸款服務,有效推動了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快速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擔保公司少,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貸款服務的業務量偏小。

三、建議和對策

擔保公司的'發展是破解農業龍頭企業貸款難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建議各級政府制定出台優惠政策,加大對由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出資組建或其他以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貸款服務為主營業務的擔保公司的扶持力度,提高擔保公司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貸款服務的積極性,以有效解決農業龍頭企業貸款難的問題。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8

xx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隨着近幾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業的現代化進程也不斷加快,已初步形成了優質稻米、優質水果、優質茶葉、優質苧麻和養殖業等幾大支柱產業。去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62。6億元,同比增長4。5%,農民人均年純收入4405元,比上年增長11。6%。可以説xx農業經濟與10年前相比,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我們還應該清楚地看到xx在總體上的小規模、高成本、低效益的傳統生產方式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並沒得到有效建立,城鄉之間的差距並沒有得到真正地縮小。在此,我們對**縣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方面進行了一次認真的調查和摸底。

一、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

(一)農業生產能力穩步提高。據全面統計,20xx年全縣糧食產量75。3萬噸,比上年增加4。2萬噸,增長5。9%;油菜籽產量8。7萬噸,比上年增加0。5萬噸,增長5。1%;棉花產量13290噸,比上年增加2274噸,增長20。7%;茶葉產量4350噸,比上年增加68噸,增長1。6%;柑桔產量98500噸,比上年增加8217噸,增長9。1%。牲豬出欄115。79萬頭,比上年增加1。2萬頭,增長1。0%;水產品產量4。3萬噸,比去年增加0。02噸,增長0。5%。

(二)特色農業發展呈區域化。通過農業結構調整,全縣農林牧漁各業特色農產品基地發展迅猛,目前**已形成了優質稻米、特色水果、優質苧麻、畜禽養殖、大葉茶四大高效特色農業產業。盤塘、馬鬃嶺、漆河、黃甲鋪的優質柑桔、黃甲鋪、理公港、太平橋的優質苧麻,楓樹、青林、漳江、深水港的畜禽養殖、太平鋪、茶庵鋪的大葉茶,牛車河、瓦爾崗的不上火辣椒等均達到一定的規模。xx縣已成為中南五省最大的蛋雞養殖基地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中國優質果品基地重點縣等。

(三)農產品知名度不斷提升。20xx年,xx縣有古洞春、騰瓊2家企業的4個名牌產品茶葉通過國家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全縣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個數分別達13個和18個;陬福牌大米、三尖牌雞蛋通過國家無公害產品認證,認證總個數達9個;義哥牛肉、佳奇桂花糖、蜀中情特色食品獲第十屆省農博會金獎;“康多利”茶油和菜油,獲得湖南省農博會金獎、消費者信得過產品等稱號。

(四)農業產業化經營大發展。全縣初步形成以優勢產業為依託和以民間資本為主體的.發展格局,並呈現出規模化迅速擴張趨勢。20xx年,新培育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5家,產值過千萬元的農業龍頭企業達到25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21家,總數居全市第一。湘魯萬福、三尖農牧兩家龍頭企業成為全省農業產業化現場會全市唯一的縣級參觀點。全縣共有傑新紡織、明月油脂、四喜養殖、躍宇竹業、金果果蔬等8家規模出口企業,出口基地12萬畝,年出口創匯2723萬元,比上年增長9%。主要出口品種有棉布、桔片罐頭、竹地板等,遠銷美國、歐盟、新加坡、南非等國家和地區。引資新建了總投資為4000萬元的騰瓊野茶神粉廠,項目投產後,茶農從茶葉中獲得的收入將由以前的每畝不足20xx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新引進了xx市文源林業開發有限公司,積極對接國家油茶產業開發政策,發展壯大xx縣油茶產業。

(五)農業合作組織不斷壯大。20xx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4個,使全縣農民專業組織總數達104個,合作社成員達3。1萬人,帶動農户15。6萬户,户平年純收入4。5萬元。三江禽業養殖專業合作社輻射範圍擴展到周邊地市及湖北、重慶、江西等省市,被列為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經驗交流參觀點,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百個合作組織示範單位之一,得到了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讚揚。

(六)農業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積極抓住國家加大對“三農”投入的機遇,結合新農村建設,20xx年共向上爭取農村安全飲水、農村電網改造、農村沼氣等農業投資項目33個,到位資金16400萬元,比上年增加3800萬元,增長30%,有效地擴大了資金投入,加快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二、現代農業發展的制約瓶頸

(一)資源制約。xx農業資源是有限的。xx縣農用耕地128。1萬畝,82。23萬農業人口中有勞動力47。95萬,人平耕地1。56畝,開發潛力十分有限。隨着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落實,土地資源日趨減少,形勢比較嚴峻。在農業資源緊缺的同時,部分地方土地掠奪性經營,粗放式耕種仍然存在、農業生態比較脆弱、環境對農業發展的制約日漸突出。

(二)市場制約。多年來政府培育的優質水稻、優秀水果、優質茶葉、優質油菜、優質苧麻、名優生豬等特色產業,隨着全國農產品質量的普遍提高,大中城市紛紛抬高市場準入門檻,對xx農產品質量和營銷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缺乏市場經驗,科技及信息知識相對比較匱乏,對生產、流通、銷售中遇到的問題很難做出合理的判斷和科學的選擇。

(三)科技制約。近年來,由於多種原因,部分農業生產服務部門人員很難做到有充足的精力主動為農服務。儘管農業部門多次組織農技人員開展了農業科技攻關、生產技術服務等,但輻射帶動和應用推廣效益並不十分明顯。

(四)素質制約。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據統計,20xx年底,全縣47。95萬農村勞動力中約22。9萬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或轉移到二、三產業和城鎮就業,致使農村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在年齡和文化知識結構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人口和户數比例在逐步增大,這種低素質、弱體力的農村勞動力,導致了傳統農業、粗放經營的惡性循環,必然會對推廣普及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帶來很大影響,延緩了現代農業的推進步伐。

(五)投入制約。由於目前生產資料價格偏高、農產品價格回落,對農業的投入有所減少。縣鄉財政困難難以投入更多的資金來發展現代農業;其次是農民收入水平差距較大,收入低者缺錢投入,收入高者不願投入,而把有限的資金轉移到城鎮購房或伴君(子女)讀書等方面。這些因素致使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塘、堰、庫、堤等維修受阻。

三、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

(一)穩定糧食生產,鞏固傳統農業。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發展的首位,抓住當前國家扶持力度大的機遇,加強宣傳,強化服務,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確保全縣糧食種植面積210萬畝以上,雙季稻複種面積增加到150萬畝以上,力爭更多投入,多爭單產、多爭總產。

(二)抓住市場前景,壯大特色農業。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加強技術指導和示範基地建設,抓好市場對接工作,按照“一鄉一業”和“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壯大蛋雞養殖、生豬養殖、紡織、糖業、果業、竹業、油脂、茶葉、苧麻、富硒柑桔、魯鬍子辣椒、現代煙草、康多利茶油菜油、豬鬃加工等特色產業,並充分利用冬閒田,扶持發展油菜種植等冬季農業。重點扶持發展古洞春、滕瓊茶葉有限公司,發揮特色,合理擴建銷售點,將太平鋪、茶庵鋪兩地建成全省茶葉重點鄉鎮;大力扶持發展湘魯萬福有限公司,擴大品牌效應,構建產、銷一體化,促進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

(三)依託本地優勢,創精品牌農業。以全面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為核心,鞏固、培育、做大、做強、做優一批特色農產品。充分利用展示展銷會等各類平台,大力開展品牌創建活動,依託xx綠色生態、革命老區等特色優勢,創古洞春大葉茶、騰瓊野茶王、金信竹業、躍宇竹業、富硒柑桔、康多利茶油菜油、魯鬍子辣椒、xx土雞等農業品牌,提高xxx縣優質農產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成全省、全國有影響力的名牌產品。

(四)加大監管力度,構建綠色農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嚴格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產品加工、流通環節全程監控,切實加強農產品生產、收購、儲運、加工、銷售等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同時加強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監管,積極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及物理防治技術,大力推行無公害的生態農業模式,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重點將優質稻、富硒柑桔等農產品發展成為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

(五)健全協會組織,提升合作農業。積極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民專業協會等多種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以提升水平為重點,加大科技、管理、資金等方面的扶持服務力度,進一步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依法、規範發展。圍繞**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的發展,努力打造一批管理規範、帶動能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使之成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載體。

(六)結合旅遊開發,發展觀光農業。堅持因地制宜、樹立特色、科學發展的原則,發展與旅遊相結合的新型產業——觀光農業。抓住**“武陵漁川”沅水風光帶開發、桃花源旅遊開發的契機,以特色基地、特色農產品為依託,突破一、二、三產業界限,在縣城郊區、桃花源旅遊區、特色產業區等地採取農業園區型、休閒體驗型、科普教育型、資源景觀型、特色農產品型、“農家樂”型等模式,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讓廣大羣眾不僅可以觀光、採果、採茶、體驗農作和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還可以住宿、度假和遊樂。茶庵鋪鎮松陽坪可利用茶園基地被確定為國家級無公害茶葉基地的先決條件,藉助“**野茶王地理標誌品牌保護”的東風,弘揚茶文化、提升茶品味、創“茶葉生態園、觀光休閒園”的觀光農業。

(七)提高執法水平,加強法治農業。加大對《農業法》、《種子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涉農法律法規的宣傳和貫徹力度,進一步強化農業部門行政執法的主體地位。整合資源,積極推進種子、農藥、肥料和農業環境、基本農田保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種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動植物檢疫和農產品檢驗檢測等執法,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護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從而切實提高執法效率和執法水平,樹立農業部門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八)建立流通體系,形成市場農業。圍繞城鄉一體化做文章,培育發展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扶持農民中介流通組織,培育農村經紀人,完善市場機制。着眼於消費需求,城鄉兩個市場互動,通過在產區建立生產基地,在銷售區建立配送中心和網絡化連鎖超市,構建農户、生產基地、批發市場、配送中心、連鎖超市緊密結合的生產加工銷售網絡,形成完整的流通鏈條。

(九)加強農民培訓,創高科技農業。農民是現代農業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其綜合素質特別是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現代農業的興衰成敗。因此,我們應把全面提升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作為發展xx現代農業的一個核心任務來抓。一要強化農民實用技術培訓。重點抓好科技專業大户、農村致富帶頭人、科技示範户的培訓,切實增強農民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的本領。二要強化新型農民培訓。着重加強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和流通等方面培訓,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隊伍。目前,**縣計劃並正在培訓1800名耕整機手,有力地推動了農業機械化進程。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9

[內容摘要] 農業產業化經營既是一個老課題,也是農業經濟發展的永恆主題,是促進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加快羣眾增收步伐的重要保證。額爾古納市在全國農業產業化進程中具有代表性,並且尤其獨特特點。本文對農業產業化發展做了詳細瞭解,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額爾古納市、農業產業化、農牧場、企業、政府、政策

額爾古納市是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一個縣級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大興安嶺西北麓,呼倫貝爾草原北端,額爾古納河右岸。地理座標北緯50°01′~53°26′、東經119°07′~121°49′,是內蒙古自治區緯度最高的市,也是中國最北的邊境城市。總面積2.8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7萬人。

額爾古納市境內下轄6個農牧場:上庫力農場、拉布大林農場、三河馬場、蘇沁農場、恩和農場、室韋農場。農副土特產豐富,盛產大麥、小麥、油菜等,養殖牛、羊、馬、豬、雞、鴨、鵝等,是全國重要的農牧業生產基地。

一、額爾古納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及建議

(一)發展現狀

據調研,目前額爾古納市企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第三產業規模較小,輻射帶動能力不強。農產品加工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實力弱及產品單一、管理粗放等問題。由於企業規模小,經濟實力弱,對農業和職工的輻射面狹窄,帶動能力不強,呼倫貝爾市農產品加工企業收購額爾古納市內農副產品總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不到1%。

2、經費投入不足,技術創新能力低。農產品生產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企業必須在農產品收穫季節購進大量原料,需要集中收購的流動資金量大。且農產品加工業屬微利行業,企業自身積累少,資金來源渠道主要靠銀行貸款,而銀行信貸權限上收和現行的信用評級制度,加上一些企業誠信度較低的'影響和金融機構營銷意識方面的問題,造成企業很難得到貸款的支持。許多產品質量好,發展前景大的企業,難以擴大生產。如綠寶等企業因資金問題而不能再進行第三產業生產。由於生產資金緊缺,企業在新產品、新技術上的研發投入甚微,多數企業缺乏適應農產品加工發展的技術儲備和技術支撐,特別是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

3、企業無穩定原料基地,產業鏈條難以延伸。目前額爾古納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大的少、小的多,未建有穩定的原料生產基地,絕大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所需原料大都來自市場,種植者生產無計劃,銷售無方向,加工者原料無保障,供貨時間難以落實,且同行業在原料收購上惡性競爭,產品質量不保,訂單合約履行率低,以致種植者和加工經營者的產銷利益關係不穩定。由於加工與產地原料生產脱節,產品質量無保證,產業鏈難以延伸,加工企業為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難以發揮出來。

4、人才缺乏,企業的管理水平相對較低。大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仍沿用“家族式”、“作坊式”生產管理方式,產權單一,沒有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經營理念滯後,特別是外向型企業的管理和對外業務交往人才奇缺。部分企業滿足現狀,依賴政府的思想嚴重,大流通、大市場觀念不強,機制不靈活,管理不科學的問題普遍存在。

5、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外部環境仍然欠優。農產品加工企業投入大、風險大、回報低,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政策的扶持。雖然國家對農業產業化發展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但還缺乏系統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落實起來比較困難。政府一些部門職責不清,調控、權力和服務責任的職能都不到位。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中還存在着一些阻力和制約因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主要體現在“一低三滯後”:一是農場與企業之間的利益聯結度低。農場與企業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還不夠健全,農企合作方式單一,大多數農場與加工企業的聯結仍然只限於鬆散的利益合作關係,在特色產業發展中獲益還有較大侷限性,共擔共享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沒有真正形成。二是特色原料基地規模滯後。加工型企業在一個地方投資建廠,首先需要的就是有特色的原料保障,而額爾古納市由於特色種植業起步發展晚,可供加工的特色農產品基地規模偏少偏小,加之所種植的作物品種雜、生長期短,短時期內還不能達到精深加工要求。三是農產品加工水平滯後。全市除春蕾麥芽廠基本能夠加工生產一些基礎產品外,在經濟作物加工方面目前還沒有一個精深加工企業,談不上核心競爭力和科技水平。要引進真正有實力、有信譽的龍頭企業非常困難,而培育當地農業經紀人又需要很長時間。四是產品品牌培育滯後。由於市場開拓力度不夠,當前額爾古納市還沒有一個在外面叫得響的農業品牌,市場競爭力較弱。

(三)對策與建議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農產品加工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農產品加工業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確定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和重點,提高科技支撐能力,加速科技創新進程,推進額爾古納市農產品加工企業跳躍式發展,是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1、加強領導,明確發展思路。一是政府要充分認識農產品加工在全市經濟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地位作用,繼續加大必要的行政推廣力度。二是在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思路上,建議實施三大戰略、實現三個轉變。三大戰略:科技創新戰略、精品名牌戰略、質量安全戰略;三個轉變:農產品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由傳統加工工藝向採用先進適用技術轉變,由小批量加工向適度規模生產轉變。

2、加快農產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設,提升龍頭帶動能力。一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與優勢產業帶、特色產業片、特色產業鄉鎮建設結合起來,通過農墾企業的加工轉化,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實現農業增效、居民增收。按照基地專業化、佈局區域化、產品商品化、加工配套化的思路,調整和優化全市農業結構。二是理順產加關係,規範訂單行為。在訂單過程中,村委會或農村專業合作社應做為訂單生產的組織者,形成居委會或農村專業合作社組織、農場生產、企業加工的生產經營模式。三是鼓勵、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直接建設經營自己的標準化原料生產基地。四是加強農業生產技術服務,加快標準化生產進程,完善質量監測體系,加強種子、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的管理和監督,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提高產品質量。

3、落實優惠政策,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做強做大。為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一是政府要為企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社會環境、輿論環境和法制環境,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跳躍式發展,並使之逐步向生產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轉變。二是為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做強做大,政府每年都要增加投入,對有一定規模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納入政府的宏觀調控範圍,在人力、物力等生產要素的配製上給予大力扶持,爭取產品達到國際出口標準,尋求承攬外商訂單,出口創匯,提高產品附加值。扶持方式可實行貸款貼息,也可實行以獎代拔,設立農產品加工企業上台階獎,對農產品加工、產值、上交税收首次超過一定額度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三是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實施科技創新和爭創名牌產品,對農產品深加工科技項目要優先立項,並重點安排科研經費。對重點農產品加工項目的關鍵技術科研攻關給予適當補貼。

4、採取多種方式,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一是建立擴大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風險投資擔保基金和企業信用制度,進一步融洽企業與金融機構的關係,組建中小企業擔保公司,企業要以好信用、好項目吸引銀行貸款。二是通過搞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集團企業等措施,籌措擴改資金和技術創新資金,有效地吸引民間投資,加快企業發展。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10

〔內容摘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本文通過對我市龍頭企業經營情況的調研,提出壯大優勢主導產業、提升產品技術和質量、強化企業內部管理、發揮財政政策導向和財政資金作用,不斷提高龍頭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對策建議

為加強市級龍頭企業財政扶持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市財政局組織檢查組對市級8户龍頭企業20xx年度財政扶持資金的使用及生產經營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根據檢查情況,結合企業現狀,就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問題作一些探討。

一、基本情況

我市8户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根據20xx年市政府要求,經市農業局、市鄉鎮企業局考察調研、評選後,於20xx年初確定的。這8户龍頭企業均具有一定的地方經濟特色,產品品質較好,有的產品擁有專利技術,有的產品在全國性的評比中獲得金獎,如:市金橋食品有限公司“毛大”牌苦蕎飯和薑茶獲20xx年全國農產品加工貿易博覽會金獎,苦蕎飯獲國家專利;水城姜業發展有限公司“山明”薑茶系列產品,通過了國家商檢局出口認證,該企業20xx年3月還被中國農業銀行、國家扶貧辦評為國家扶貧龍頭企業;六枝特區種子公司與省農學院聯合開發生產的“西山”系列雜交玉米種子,七個品種已經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六枝特區糧食加工廠的“滴水灘”大米(富硒米),20xx年在中國(淮安)優質米博覽會上獲《優質產品證書》,並獲得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水城縣茶葉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水城春”系列,其中“水城春-鳳羽”獲第四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優質茶稱號,近期開發的“倚天劍”、“神州香”上市後很受市場青睞;盤縣裕龍種業有限公司獨家開發生產的“盤玉”系列雜交玉米種子,產品除滿足本縣需求外還推廣輻射到生態類型相似的富源、沾益、水城、興義、普安、晴隆、興仁、安龍、威寧等縣(市)。

二、財政扶持資金投入、使用及效益情況

為加快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引導市級龍頭企業新產品開發、新技術引用、先進設備引進以及原料基地建設,擴大生產和銷售,使我市龍頭企業做大做強,20xx年市財政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安排農業產業化經營專項資金和企業挖潛改造資金共113萬元用於補助扶持8户市級龍頭企業。

通過查閲賬目,實地檢查生產車間項目改造建設、項目基地生產建設情況,並對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進行調研,8户龍頭企業扶持及改造項目已完成和基本完成的有水城縣姜業發展有限公司等6户企業。通過項目實施,6户龍頭企業均不同程度地在生產能力、技術能力、企業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得到一定提高。項目資金未下撥到位、項目未啟動的有2户,分別是:鐘山區金河乳業有限公司、盤縣紅果富家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市安排金河乳業有限公司技改項目補助資金10萬元已由市財政於20xx年12月撥付到位,龍頭項目扶持資金5萬元通過市農業局下撥到鐘山區農業局後,由於金河乳業有限公司欠鐘山區農業局設備款5萬多元和奶牛基地鮮奶款2萬多元,鐘山區農業局未將資金下撥到企業。金河乳業有限公司由於技改項目資金未籌集到位,技改項目沒有啟動實施。至檢查日止撥付到位的10萬元技改項目補助資金在企業財務賬上;市安排紅果富家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產業化專項資金8萬元通過市農業局已下撥盤縣農業局,但至檢查日止,資金仍滯留在盤縣農業局賬上未使用。

三、我市龍頭企業存在問題

近年來,我市把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放在“三農”工作的.重要位置,作為重要工作來抓,並取得了一定成績。龍頭企業在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也面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龍頭企業規模偏小,輻射帶動作用有限。8户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資產總額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僅有2户,銷售收入達到500萬元的也僅有2户,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二是部分企業管理方式、生產方式落後,技術含量偏低,盈利能力不強,發展後勁不足,企業成長速度緩慢。

三是市場開拓能力不強,產品市場佔有率不高,輻射面不寬,市場制約因素明顯。

四是企業從業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還不高,個別企業產權制度尚未明晰;企業財務管理普遍較為混亂,帳簿不健全,會計信息不真實,核算隨意性較大。

五是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沒有建立,輻射帶動作用不明顯。一些企業與基地和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11

x是山區農業大縣,在縣域經濟中農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着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實施力度的加大,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前景更為廣闊。因此,以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為抓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是加快x經濟發展、實現富民強縣的重要戰略。

一、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縣着力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挖掘農業優勢產業資源,重點培育發展優勢農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迅速壯大農業產業規模,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為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據統計,xxxx年底全縣實現農產品加工總產值億元,分別比xxxx、xxxx年增長xx.x%、xx.x%,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形勢凸顯以下特點。

x、農產品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到目前為止,全縣已發展時鮮水(幹)果面積是xx.x萬畝,年產水果x.x萬噸,總產值x.x億元,主要品種為李、梨、柑桔、板栗、錐慄等,主要是分佈在文明、土橋、濠頭、嶺秀、永豐等鄉鎮;發展時鮮蔬菜面積xx萬畝,其中田莊早季蔬菜x.x萬畝,附城、三星、大坪、馬橋、井坡等鄉鎮春菜、冬菜x.x萬畝,馬橋、延壽、外沙等鄉鎮發展朝天椒、生薑等蔬菜面積x.x萬畝,商品蔬菜年產值達x.x億元;在三星旱塘發展硒山茶葉種植面積xxxx多畝,在盈洞發展金銀花種植面積xxxx多畝,在附城斗山、三星白泉、農科所等鄉村推廣省級水稻育插秧機械化面積x.x萬畝,實現了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熱水、大坪、發展雜交制種面積xxxx多畝;在井坡建成了以龍豐、德峯為龍頭的牲豬養殖基地,年可出欄生豬x.x萬頭。

x、農業龍頭企業建設穩步發展。我縣現有規模農業龍頭企業xx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x家,市級龍頭企業或享受市級龍頭企業待遇企業x家)。按發展類別分,規模養殖企業有龍豐生態公司、德峯養殖公司;規模糧食加工類企業有龍豐生態公司、旺發米業公司,其中旺發米業年加工優質大米xxxxx噸;規模木材加工類企業有榮盛木業公司,其中綠葉木業公司的“波林”細木工板、純正木業公司的“汝垣”指節板獲省級名牌產品稱號;水果加工企業有祥豐果業公司,年可加工水果xxx噸;蔬菜加工企業繁華食品公司,年可加朝天椒xxxxx噸,聯結朝天椒基地x萬多畝,年銷售額達xxxx多萬元;茶葉種植、加工企業有旱塘茶場,聯結硒山茶種植基地xxxx多畝;金銀花種植、加工企業有利源金銀花公司,在盈洞聯結金銀花種植基地xxxx多畝。隨着我縣龍頭企業數量增加和規模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對農產品基地利益聯結和對農户的帶動作用日趨增強、日益明顯。

x、農產品品牌建設初見成效。近年來,我縣農產品品牌建設發展迅速,繁華食品公司的“湘汝”牌小米辣、龍豐公司的“龍峯”米粉、祥豐果業公司的“果之潤”水果糕、旱塘茶場的“硒山茶”已獲得QS食品質量安全認證,綠葉木業公司的“波林”細木工板、純正木業公司的“汝垣”牌木地板通過ISOxxxx認證,其中“波林”細木工板、“汝垣”指節板被評為省級名牌產品。在產品認證方面,全縣完成農產品認證xx個,其中無公害食品xx個,綠色食品x個;在基地認定方面,以朝天椒、水晶梨和蔬菜為重點,建立無公害、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x個,完成朝天椒、水稻、茶葉、奈李、水晶梨和蔬菜等產地認定xx.x萬畝。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是主導產業不突出,產業化程度偏低。我縣特色農產品種類眾多,但由於缺乏統一規劃,各農業產業發展是有面積無規模、有數量無效益、有特色無品牌。如水果、蔬菜種植雖種植面積達xx餘萬畝,但由於缺乏機械化生產、規模化作業,集中連片種植xxx畝的都很少,很難形成產業規模、保持品質優勢,導致產品市場競爭力弱,經濟效益不高。

二是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少,帶動性不強。我縣產值上xxx萬元以上規模農業企業只有xx家,產值上xxxx萬元的農業企業只有x家,產值上xxxx萬元的農業企業僅x家,沒有一家產值上億元的標誌性農業企業。由於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機械化作業程度低、實力弱,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難以形成強大的產業鏈。

三是農產品加工企業少,科技附加值低。除竹木加工企業外,我縣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僅有繁華食品、龍豐米粉、祥豐果糕、旺發米業等四家,且大多是對農產品原材料初級加工,產業鏈條不長,科技附加值較低,贏利能力差,導致企業積累成長慢,難以迅速帶動地方農業產業發展。

四是農產品品牌建設滯後,優勢難形成。除“波林”牌細木工板“汝垣”指節板屬省級名牌產品外,到目前為止,我縣能走出郴州的農產品僅有“湘汝”牌小米辣、“龍峯”米粉、“波林”木地板等極少數農產品品牌,難以形成品牌優勢帶動x農業產業發展。

五是創新開拓意識不強,制約產業發展。農業龍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大部分是種養植大户、加工大户出身,又是典型土生土長的農民企業家,他們掌握的知識和應用新技術不多,對人才引進,品牌意識認識不足,創新抗風險意識不強,企業擴大再生產不捨得大投入,抑制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壯大,同時農民羣眾對機械化作業認可程度不夠。

三、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舉措

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目前我縣農業產業化處於初級階段,要加快推進我縣農業產業化實現科學跨越發展,就得突破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依靠農業科技創新,改進農業生產手段,實施機械化作業,擴大作業規模,培育發展優勢農業產業,拓寬農產品生產、加工、經營領域。抓好該項工作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相關工作部門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引領羣眾參與。農機部門要注重發揮部門職能優勢,逐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實施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生產作業,全力促進我縣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x、突破傳統耕作模式,探索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突破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把發展農業生產提升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上來謀劃,加強對各類新型、適用、耗能低、先進農機具的推廣引進,通過舉辦農機作業現場演示會、產品交流會、農機化新技術培訓會等有效形式,激發農民羣眾購機用機熱情。積極創新農業生產方式,借鑑發展地區“農機合作組織+基地+農業機械”的生產方式,力改過去傳統人畜役耕作模式,進一步整合鄉村現有土地資源,加強農機農藝融合,探索農業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積極鼓勵引導農機合作組織實施開展農機集約化、規模化作業,加快推動我縣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促進農業產業化轉型升級。

x、發展農機合作組織,發揮機械化作業優勢。按照《x縣“十二五”農機化發展規劃》思路,立足縣域農業資源優勢,着力培育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組織、農機大户,提高農機綜合服務能力。xxxx年,農機部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積極參與現代農業發展。重點發展蔬菜、茶葉兩大產業。初步確定田莊、暖水、馬橋、外沙等鄉鎮重點發展大棚蔬菜;附城、三星、土橋、三江口等鄉鎮重點發展茶葉產業。重點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組織、農機大户的示範帶動作用,通過他們對新型農機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實施規模化作業,以點帶面輻射影響周邊羣眾,增強發展農業機械的動力。農機部門應定期加強技術指導培訓,讓他們及時瞭解掌握新的操作技術,促進技術更新,全力推進我縣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再上一個新台階。

x、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提高農機化發展水平。一是加大政策扶持。以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抓手,圍繞農業生產和農民需求,注重發展地方特色農機,繼續加大農機補貼範圍和力度,加強部門協調,強化技術服務指導,落實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重點發展水稻、蔬菜、茶葉、水果、畜牧養殖等農副產品生產加工機械。二是注重示範引導。以省級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示範推廣項目縣為契機,加大示範項目建設力度,注重農機農藝融合,強化技術指導,以附城斗山、三星農科所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示範基地建設為突破,提高農民羣眾對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的認可,推進該項技術發展後勁,促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深度推廣普及應用,有效提高水稻生產械化水平。三是建立信息服務平台。充分發揮農機科技推廣強大的信息資源優勢,建立縣鄉農機信息服務平台,加強異地信息交流,及時掌握農機行業供需服務信息,為廣大農機手、農機專業合作組織提供及時、準確的服務信息,指導幫助他們實施跨區作業,加強異地技術交流,促進廣大農機手增收致富,提升農機社會化作業服務水平。四是開闢“綠色通道”。加強部門溝通協調,對所有參與跨區作業的農業機械,統一免費辦理跨區作業許可證,幫助他們安全開展跨區作業服務,免收過路過橋費,優先保證通行,為農機社會化服務提供安全保障。

x、發展地方特色農機,提升農業產業發展層面。發展地方特色農機加快本土化優勢農產品規模化生產、加工、經營、流通,推進農業產業化薄弱發展環節。一是發展糧食生產加工機械。進一步加快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進程,保障全縣糧食有效生產、加工、經營、流通。二是發展鋼架蔬菜大棚。蔬菜是我縣主要的農業優勢產業,xxxx年底田莊鄉鋼架蔬菜大棚已發展到xxx餘個,落實國家財政補貼資金xx萬元。力爭到xxxx年底,全縣發展鋼架蔬菜大棚xxxx個以上,爭取國家財政補貼資金達xxx餘萬元,推動我縣蔬菜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菜籃子工程”提質,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三是發展茶葉加工機械。茶葉屬我縣優勢農業產業之一,農機部門要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重大決策,加強部門溝通聯繫,強化技術指導服務,突出發展茶葉加工等配套機械,到xxxx年底,全縣發展茶葉加工機械設備xxx台以上,策應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推進全縣茶葉生產、加工、經營規模化發展,逐步提升了農業優勢產業化發展層面。四是推廣引進水果加工機械。xxxx年全縣已發展時鮮水(幹)果面積是xx.x萬畝,年產水果x.x萬噸,總產值x.x億元,主要品種為李、梨、柑桔、板栗、錐慄等,通過推廣引進水果加工機械,能有效提升水(幹)果生產、加工、經營層面,促進水(幹)果生產、加工、經營實現農業產業一體化,促進農業產業化轉型升級。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12

金秋九月,你們不辭辛勞,蒞臨我鎮調研指導工作,這充分體現了縣委政府和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我鎮農業產業化發展工作,為此,受唐書記、魏鎮長的委託,我謹代表洛澤河鎮黨委政府及全鎮農民朋友向各位領導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按照會議安排,現就我鎮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彙報如下,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洛澤河鎮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洛澤河鎮是一個集乾熱河谷、二半山、高寒山區為一體的農業大鎮,屬中深山深切割山地地貌,境內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幅員面積296.4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780米(全縣最高點),最低海拔850米,相對高差1930米,立體性氣候突出。全鎮有耕地6.29萬畝,人均佔有耕地僅1.03畝,平壩面積不足2%,林地22.3萬畝,森林覆蓋率24.8%,是耕地面積的3.5倍。轄13個村29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1055人,其中農業人口58341人,佔全鎮總人口的95.5%,20xx年末,全鎮農民人均有糧216公斤,人均純收入2424元。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按照“一產調結構,二產抓服務,三產建平台”的目標定位,在堅持穩定糧食生產不放鬆的基礎上,積極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支柱產業,積極發展生核桃、花椒、烤煙、魔芋、蔬菜

等特色產業種植和生豬、土雞養殖。初步構建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新體系,農民收入穩步增加,全鎮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林產業初具優勢規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鎮一業,一村一品,靠山吃山”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工作思路,堅持把核桃、花椒作為農民增收支柱產業加以培植,20xx以來,全鎮規劃完成核桃種植7個村73個村民小組11.3萬畝,花椒種植5村43個村民小組2.95萬畝,漆樹種植2村20個村民小組1.05萬畝,20xx年,僅退耕還林種植的3000畝花椒,收入就超過1500萬元,農民人均可增收257.1元。同樣,2年後,10多萬畝核桃將成為全鎮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特色優勢產業塊狀日益明顯。

(二)畜牧產業不斷壯大。立足區位和資源優勢,圍繞產業化發展,把全鎮13個村劃分為“河谷果蔬區、二半山糧林區、高寒畜牧區、糧煙綜合示範區、工礦經濟區”五大發展區域。在虎丘、大寨、龍潭、太坪四個村上半村和筍葉村高寒畜牧區,重點抓好土雞、能繁母豬、商品豬示範小區建設。近年來,全鎮已建生豬養殖小區3個,扶持規模養殖大户6户,規模養殖户生豬出欄佔全鎮比重的.15%。沿螞懷線和貓謝線建立毛坪灣灣灘、虎丘朝門“現代養豬項目”各一個,扶持養殖户100户;在虎丘村三寨、小苗、朝門新建“退耕還林後續養豬項目”一個,帶動扶持養殖户148户。建立虎丘蘆茅、小苗、三寨萬隻土雞養殖示範點,示範點有上千只4至5斤土雞已上市。目前土雞養殖初見成效,為農民帶來不錯的收益。

(三)其它產業得到有力鞏固。20xx年,規劃完成蔬菜種植15600畝,其中核心樣板840畝;完成魔芋種植6600畝,核心樣板1600畝,根據目前市場價,預計魔芋一項收入將達1400多萬元,農民人均可增收200多元;烤煙規劃種植5700畝,市級樣板1000畝,7月份如沒有遭受大雨冰雹災害,烤煙將是我鎮獻雞、簸以、倉盈三村煙區農民的經濟支柱產業。

(四)農業生產組織更加完善。為了推動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和新產品開發,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促進產業的繁榮和發展,增加產業經濟的市場競爭能力,自20xx年以來,洛澤河鎮相繼成立了洛澤河鎮花椒協會、虎村核桃產業協會、向家蔬菜協會等農業產業化新經濟組織。通過發展專業合作組織,規範產業協會,明確協會職能,進一步建好產業發展的服務保障機制,真正做到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了經濟、技術保障。

二、下步發展計劃

為加快洛澤河鎮農業產業化發展,我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科學規劃是產業良性發展的前提,要做大做強各項農業產業,必須進一步搞好發展規劃。一要注重產業規劃的科學性。按照“功能分區、佈局合理、資源集約、生態環保”的總體要求,降低開發建設成本,加速產業集聚發展。二要注重產業規劃的前瞻性。根據全鎮不同的資源條件、地理區位、產業基礎,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開發潛力,緊密結合長遠發展需求,科學佈局,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努力完善配套設施,有效避免低水平產業結構,確保農業產業可持續長足發展。三要注重產業規劃的嚴肅性。嚴格執行建設規劃,杜絕農户無序發展,促進核桃產業健康發展。

二是加大產業建設投入。要建好各項農業產業,必須加大投入。一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抓住產業發展政策機遇,有重點的增加產業建設資金投入,不斷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礎條件,積極拓展各項產業發展空間。二要堅持集約利用土地。規範實施地上栽核桃,樹下種牧草的複合型開發模式,輻射帶動畜牧產業的發展,集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單位產出率和資源環境容量。

三是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一個好的發展環境,對產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立足村情、社情,建立科學、合理、完善的產業管理機構,使產業管理機構的職能職責制度化,為產業的良性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確保產業發展上檔次、上水平。二要建立精簡高效的服務保障機制。按照農村經濟專業和經濟組織的要求,發展專業合作組織,依託產業優勢,爭取扶貧項目資金,規範扶貧互助合作社,為產業發展提供經濟保障。三要打造配套和諧的產業發展環境。按照實地、實際、實效的原則,通過會議、舉辦科技培訓班,現場培訓等方式,加強對廣大農户進行實用技術培訓。邀請知名專家舉辦科技講座,對鎮、村、社幹部進行培訓,推廣普及產業技術,提高管理水平,營造配套和諧的農業產業化發展環境。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13

一、產業結構調整基本情況

我是農業大縣,農村經濟在國民產值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經過30年來的改革開放,我縣的農村經濟同全國一樣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面臨着加快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繁重任務。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歷屆縣委、縣政府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面走了一些探索性的路子,逐步確立了蠶桑、畜牧兩項主導產業,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效。

一是全縣桑園面積達7萬畝,常年發種量15萬張,畜牧業生豬飼養量達49.2萬頭;二是產業化發展模式初步形成,蠶桑、生豬產業目標從種植到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模式已形成,畜牧業也通過專業市場、中介組織加農户的產業化模式也雛形初現。三是在結構調整中,農民來自糧食的收入趨於下降,畜牧業與經濟作物的比重上升,結構調整真正讓農民在“看得見”中受教育,在“摸得着”中學本領,在“學得會中”得實惠,實現了農民收入的穩定增收。xx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79063萬元,按參考可比價計算,較上年增長7.5%,比“xxx”末期達到6.1億元,淨增加1.8億元,年均增長7.6%,比“xxx”計劃確定的年均增長7.2%左右高0.4個百分點。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現價增加值45929萬元,較上年增長7.2%。比“xxx”末期達到3.9億元,淨增加0.69億元,年均增長7.3%,比“xxx”計劃確定的年均增長7.2%左右高0.1個百分點。

二、我縣目前農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小富即安的思想障礙尚未破除

一是安於現狀不願調。一些人小農經濟意識較強,習慣了“吃一點、賣一點、貯一點”的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也有些人滿足“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缺乏高速調整的主動性。二是怕擔風險不敢調。怕種不好,沒有大面積種植經濟作物的經驗,怕市場行情發生變化,擔心普遍種植造成價格下跌。三是按部就班不願調。面對滾滾而來的結構調整大潮,一些人消極對待,被動應付心思嚴重,一味求穩、求準、不願接受一丁點風險,滿足於微調、慢調,具體表現在品種選擇上,只選擇自己熟悉,會種、會養的品種,在調整進度上,看左右、隨大流,沒有一個時間表,調到幾時算幾時。產生上述思想的'原因,主要是受傳統習慣勢力影響較大,思想不解放,競爭意識、風險意識、機遇意識不強,對“結構調整”這一新生事物不易接受。

2、宣傳教育不到位

一是廣大農民甚至個別鄉、村幹部對種植業、養殖業、退耕還林、還草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大調、快調、多調的緊迫性認識不足,對非調不可,不調不行的大趨勢認識不清,對結構調整的內涵搞不清。結構調整是農、林、牧、副、漁之間的全面調整,是根據當地實際,按照宜農則農,宜牧且牧、宜林則林的原則調整,而不是種多種少的調整。三是市場波動大,在部分農民中產生了負面影響。

3、農業產業化進程遲緩

雖然我縣農業產業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於我縣所處地理位置,引資融資能力較弱,因而現有產業規模小,缺乏龍頭企業的有力拉動,資源優勢得不到有效轉化,產業化進程遲緩。

一是龍頭企業規模小,經營管理水平低,市場競爭力不強,對農户的帶動作用不太明顯。

二是產業化經營體制不完善,農户與龍頭企業利益連結不緊密。

三是主導產業只注重規模未充分挖掘本自然優勢,主導產業無自身特色。四是品牌意識不強,雖有天然無公害綠色產品但都沒有經過專業機構認證,更無叫得響的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五是創新意識不強,新興產業挖掘力度不足,市場敏鋭性不夠,總是跟着別人跑,搶站不了市場先機。六是主要農產品加工環節薄弱(加蠶桑、黃姜等),科技含量低,初級產品多,高附值產品少;大路品種多,優質新品少,產品結構質量遠不能適應市場需求,難以參於國內市場競爭。

三、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

根據我縣的地理環境、傳統習慣、自然資源、國內外市場多種因素分析我縣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為:

一是繼續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集中力量力把蠶桑、生豬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扶持壯大主導產為業的龍頭企業,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二是立足資源、面向市場,圍繞綠色農業開展開發特色產品。

三是積極探索和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户的利益銜接機制,促使一體化經營健康發展。

四、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措施

1、抓調研、宣傳,切實轉變觀念

全面摸清,理清思路,轉變觀念是農業結構調整的前提,今年以來我縣狠抓農業工作調研、宣傳。

一是縣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帶隊,組織縣直涉農部門一把手赴常州、壽光考察農業產業化建設,進一步開拓視野、更新觀念,認識到自身不足增強了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二是深入農村調研,縣級每一名領導都有聯繫鄉、村,使我們對本縣縣情有了更深刻認識。

三是狠抓宣傳,我縣通過廣播、電視、報紙、標語、網絡等形式宣傳農業結構調整工作,突出其重要性,使廣大幹部羣眾意識到農業結構調整是實現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必然要求,農業結構調整的共識在全社會逐步形成。

2、優化農業區域佈局

優化區域化佈局,必須因地制宜,才能促使農業規模化生產,在這方面縣政府已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先後出台了《蠶桑產業化實施意見》、《畜牧產業化實施意見》,印發了高效農業示範帶《實施規劃》、《實施方案》,使結構調整科學合理、有序進行,促使我縣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是根據我縣情況在中高山重點發展畜牧業,在淺丘山區重點發展蠶桑,在川道重點發展優質糧、蠶桑。

二是請省、市有關農業、氣象、水文等專家對我縣農業生產資源進一步合理規劃,做到宜桑則桑、宜糧宜糧、宜牧則牧、宜蔬則蔬。

三是規劃突出主導產業,扶持後續產業,提升科技含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3、積極培育主導產業和產品,大力抓好規模化生產基地建設

主導產業產品是為龍頭企業提供充足優質的原料,是進行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礎。

一是根據我縣實際,確立了畜牧、蠶桑三項主導產業。在主導產業建設上我們首選項目應為畜牧業,其次是蠶桑、設施農業等。

二是積極培育後續產業,後續產業既要有地方特色;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同時又要有市場前瞻性,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如我們現已開發出的蠶桑系列產品。

三是主導產業的發展要有品牌意識,力爭使我縣的一些產業產品儘快通過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機構的認證,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名的農產品。

4、建設高效農業示範帶,突出輻射帶動功能

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選準項目、重點突破、依靠科技、示範帶動”的發展原則,以市場為導向,通過聚集全縣的人力、物力、財力傾斜投入,加快農業優良品種,先進技術的推廣普及和農業基礎條件的改善,積極開拓大中城市市場,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全力打造“綠色”品牌,促進農村經濟整體效益全面提升。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上規模、五年見成效”的發展步驟,重點在池河、城關、銀龍、饒峯四鄉鎮19個村建設三大基地、兩大園區,即萬畝蠶桑基地、5萬頭畜牧基地和設施農業示範園、觀光農業示範園,使該區域內的產業經濟效益在較短時期內有一個較大幅度的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遞增300元,對全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起到示範帶動作用。

5、創新科技推廣體制,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

以全國農技推廣示範縣項目建設為契機,我們在業已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如首問責任制,否定報備制,責任追究制、幹部職工績效考評制度,政務公開制度等制度的基礎上,結合我縣農技推廣的實際,進一步完善並制定了石泉縣農技推廣責任制,農技推廣管理職責、基層農技人員績效考評制度,聘用制度,培訓制度及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機制等多項制度,通過加強與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建設,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樹立建章立制管理人,考評績效激勵人,嚴格監督約束人,樹立依靠制度管事,塑造全縣農業系統技術指導員敬崗愛業,奮發有為的良好工作形象,激勵廣大基層農技人員建功立業的積極性、創造性,建立起基層農技推廣長效運行管理機制。

6、加大農業投入,強化基礎地位

當前,我縣農村經濟基礎十分薄弱,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增強農民和龍頭企業的“造血”功能。

一是繼續堅持金融扶持、財政傾斜、部門幫扶、科技投入的政策,把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在實處。

二是對農業生產進行補貼,把農業基礎設施等公共產品的提供和農村教育培訓作為支持重點,通過改善生產條件,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實現農產品的綠色環保、無公害化,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三是增強面向農户的小額貸款,通過對貸款的用途、方向限制、扶持農户擴大生產規模,引導其產業化發展,彌補其產業化經營的資金不足。

四是加大對農業科技推廣的扶持,農業生產技術的先進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農業生產的質量、效率、效益,增加農業部門科技推廣經費,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力,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必然要求。

7、發展生態農業,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

為了促使農業可持續發展,我縣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結合山川秀美工程推廣無公害種植、標準化種養、沼氣等生態農業技術。

一是推廣無公害種植技術,結合市政府實施的月河川道萬畝無公害蔬菜計劃,在城關、池河發展無公害蔬菜4000畝,以此為重點,在全縣逐步全面推廣無公害種植,以降低農藥、化肥使用量,擴大生物技術使用和普及。

二是推廣以舍飼養殖為重點標準種養技術,狠抓標準化建圈和人工種草以實現農業內部結構良性循環,降低放牧對自然資源的破壞,鞏固退耕還林成果。

三是推廣生態沼氣技術,為徹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目前我縣已建成萬餘口沼氣池,結束了建設農户煙熏火燎、蚊蠅滋生的生活環境,在村民中反響十分強烈,極大地調動了附近農户對生態家園模式建設的積極性,從另一方面來講又減少了柴薪使用,鞏固了退耕還林、山川秀美工程來之不易的成果。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14

農業產業化是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我市是農業大市,為全面摸清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狀況,發揮政協委員的參政議政、建言獻策作用,近期,市政協農業活動組組織委員對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堅持用工業的理念謀劃農業,引導農業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效益化方向發展。有關職能部門着力把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作為主要抓手,通過政策扶持、招商引資、營造環境和強化服務等措施,有力促進了我市農業產業和農村經濟社會快速持續發展。到20xx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7025元,糧食總產量41.61萬噸。廣水成為全省糧食主產區、全國牲豬調出大縣。

1、農業龍頭企業得到進一步壯大。全市現有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49家,5000萬元以上的28家,億元以上的9家。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固定資產達到6.8億元,34家企業分別榮獲湖北省、XX市、XX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其中,省級3家,市州級17家,縣市級14家。大自然農業、妙知未食品、高翔麥面、奶狗面業等龍頭企業,積極實施訂單生產,逐步建立起企業與農户利益鏈接機制,農業企業技術研發、基地建設、品牌整合、質量檢測等工作得以穩步推進。其中大自然農業年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塗氏農貿出口創匯60多萬美元。

2、農業產業基地得到進一步夯實。在農業產業化企業的帶動下,區域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市優質糧、吉陽大蒜、食用菌、牲豬、水產養殖、果茶等六大特色產業基地規模不斷擴大,特色板塊經濟初步形成。全市優質水稻面積已達到 30萬畝,優質小麥面積20萬畝,果茶麪積10萬畝,花生8.6萬畝,油菜10萬畝。吉陽大蒜5萬畝,主要分佈在太平、李店、陳巷、十里、駱店等鄉鎮辦事處。蔬菜基地4萬畝,主要分佈在長嶺、餘店、十里、武勝關,其中東晨農業種植的功能蔬菜,已達20xx餘畝,標誌着我市蔬菜種植從傳統型向科技型的轉變。食用菌3500萬棒(袋),主要分佈在吳店、郝店、蔡河、武勝關。全市牲豬年出欄64萬頭,水產養殖3.3萬噸,家禽出欄 20xx多萬隻,其中王鴿年出400多萬對。“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農業產業化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達386家,其中示範合作社12家。

3、農業產業質量安全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全市先後建立了大蒜、“三白”蔬菜、茶葉、食用菌、馬鈴薯、蘿蔔、胭脂紅桃子、牲豬、水產養殖等八大示範基地,建立生產記錄檔案1.5萬冊。實行標準生產的農作物種植面積38萬畝,食用菌20xx萬棒袋,牲豬養殖35萬頭,水產養殖5.7萬畝,標準化覆蓋率達到65%。同時我市的吉陽大蒜、胭脂紅桃子被列入全國標準化生產示XX縣市。連續兩年,農業部和農業廳組織對我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葉、畜禽產品和水產品進行了抽檢,合格率達到100%。全市未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4、農業品牌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近幾年,我市涉農企業從過去的小作坊式逐步向公司化發展,品牌意識逐步增強,品牌建設得到各企業的重視,擁有農產品註冊商標和“三品”認證的企業逐步增多。一大批農產品取得了“三品一標”的認證。如:胭脂紅桃子和吉陽大蒜,分別於20xx、20xx年被國家認證為地理標識產品;先後取得認證的還有楊林溝茶場的“楊林溝”牌茶葉為有機茶,星光集團的“花山魚”為綠色食品,鄂北米業的“武勝關”牌大米為綠色食品,餘店的“三白”蔬菜為綠色食品,“吉陽”牌大蒜為綠色食品,大自然公司的小龍蝦為無公害農產品,長嶺李畈蔬菜專業合作社的“李畈”牌蘿蔔為無公害農產品。XX市仁健食品 “家裏客”商標,XX市奶狗面業“奶狗”商標獲湖北省著名商標稱號。這些產品認證和品牌在市場上的.影響力逐步提升,帶動了產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業的綜合效益。

5、休閒農業得到進一步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是農業發展方式的一種改變,能極大地促進農民的就業增收。廣水地處南北交匯地帶,地形地貌及飲食文化特色明顯,近幾年休閒農業發展迅猛。目前,全市休閒農業經營主體達76家,總資產5000餘萬元,年營業額3800萬元,年利潤1000餘萬元,帶動農户數260家。其中雙龍泉生態園、長嶺水泊梁山被省農業廳和旅遊局授予“湖北省休閒農業示範園”。

二、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市農業產業化雖然有了較快發展,但農業產業鏈條長、見效慢、不可控因素多,在發展過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和不足,突出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1、傳統產業萎縮,新型產業優勢不明。近幾年,我市部分傳統產業正逐步萎縮。如:食用菌產業,前幾年在政府大力支持下發展較快,但近兩年卻大幅滑坡,種植數量由高峯時的5000萬棒(袋)左右下滑到20xx年的不足3500萬棒(袋),且主要集中在吳店、郝店、武勝關等鄉鎮。曾經在市場上比較暢銷的餘店“三白”蔬菜、吉陽大蒜,現在種植面積正逐步萎縮。近兩年新興的多功能蔬菜、王鴿養殖、中草藥種植等產業,由於規模、品牌、市場等原因,比較效益不高,尚缺乏產業發展優勢。

2、企業與基地脱鈎,帶動作用不強。我市農業生產基本上仍是農户分散性經營,機械化水平不高,勞動力投入大,且大多又是“4050”人員,科學意識談薄,技術知識更新慢。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些農業產業化企業,由於在家勞動力減少、土地流轉不暢、種植業比較效益低等原因,沒有建立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基地,企業與基地嚴重脱鈎,造成有企業無基地現象,導致有較多企業存在原料不足的困難,嚴重製約了企業的發展,也沒有很好的發揮出帶動作用。如:近年發展較快的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高祥麥面,由於基地建設滯後,本地小麥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生產需求,大部分是從外地調進。今年剛投入生產的新吉陽公司,由於菇農種植積極性不高,企業未能建立生產基地,全年僅收購東晨農業公司種植的白靈菇116.26噸,開工生產僅32天,導致企業舉步維艱。

3、品牌意識淡薄,市場竟爭力不強。我市農業產業化企業大部分是科技含量低的簡單粗加工,主導產業和產品存在有市無優,有量無質,品牌效益差等問題,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低。雖然有吉陽大蒜、楊林溝茶葉、“三白”蔬菜、王鴿等一批叫得響的農特產品,但大多數屬分散經營,整體規模不大,品牌優勢沒能顯現。全市糧食加工行業成規模的廠家有達10多家,但絕大多數為低端產品,有的甚至沒有品牌,靠走量來獲得微薄利潤,難以進入高端消費市場,市場竟爭力不強,幾乎沒有抵禦市場風險能力,沒有一個在市場上叫得響的暢銷品牌。

4、融資、用工困難,人才缺乏,發展後勁不足。市場融資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要素。我市農業龍頭企業都是民營實體經濟,抵禦風險能力較弱。糧油加工、種養殖產業等農業產業化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收儲加工等環節需要大量的前期資金投入,可金融機構對這些企業的放貸額度小、門檻高、手續繁雜,融資難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我市大多數農業產業化企業是滾雪球式發展,實行家庭式管理模式,在企業管理、技術創新和市場研發開拓上缺乏人才支撐。由於生活環境、工作待遇等原因,有的引進了技術人才也難以留住,企業難以發展壯大。此外,農業產業化企業大都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用工量大,季節性強,而本市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在家勞動力不僅年齡偏大且遠遠不能滿足用工要求,用工困難也是困擾企業發展的又一難題。如大自然農業公司在旺季需用工300餘人,不得不到外省招工,不僅增加了企業成本,也不利於成熟產業工人的培養。

三、加快發展我市農業產業化工作的建議

1、加強政策扶持引導力度。針對我市龍頭企業少、小、弱的狀況,研究制定關於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扶持一個,發展一個,壯大一個。一是積極開展科企、銀企對接活動,政府要在資金、税收、人才、信息、技術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要解決好企業融資難、滾動發展的問題。二是政府要出台土地流轉鼓勵政策,讓土地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幫助企業建設原料生產基地,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三是搞好部門與企業的協調、服務,全力解決企業的後顧之憂。四是加大對農户的服務引導,增強農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充分調動農民種養殖積極性,為企業提供土地、勞動力等保障。

2、加大龍頭企業培植力度。建立農產品產、供、加、銷一體化體系,推進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按照“依託板塊引項目,圍繞龍頭建基地”的思路,要在“龍頭+基地+農户”的產業鏈條銜接上下功夫,幫助企業逐步走出有龍頭無基地、有基地無龍頭的困境。結合我市特色農業板塊,做好企業與基地的對接,增強龍頭企業對生產基地和農户的輻射帶動能力,給予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融資和政策項目的支持。重點扶持大自然農業、高祥面業、妙知未食品、深廣物流、永泰牧業等企業,力爭在3年內實現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零的突破。

3、加強資源整合培優創特。政府要出台政策,着眼企業的長遠發展,鼓勵企業實行強強聯合,走集團化發展的道路,讓企業做大做強。加大我市茶葉、糧油、王鴿等品牌、資源的整合,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加快農產品檢測監督體系建設,通過技術改造升級,充分發揮科技對農產品加工的支撐作用,促進農產品的加工質量和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對廣水傳統的吉陽大蒜、平林蘿蔔、“三白”蔬菜、胭脂紅桃子等特色產品,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這些特色產品進行深加工,進一步拉長拉粗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

4、加強農業產業佈局規劃。強化產業引導規劃,進行區域化佈局。各地要在各自傳統種養殖的基礎上,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確定本地的主導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發展鏈條,促進農產品的轉化升值,增加農業效益,提高農民收益。形成北有食用菌、牲豬,南有糧油、吉陽大蒜加工,東有茶葉、中草藥、功能蔬菜,西有蔬菜、養殖、休閒農業等農業板塊發展格局。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15

一、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基本概況

近年來,我市通過貸款貼息、帶動示範獎勵等,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培育壯大了一批龍頭企業,助推了速凍食品等一些主導產業的興起,企業帶動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農户增收明顯,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業產業化經營隊伍不斷壯大,帶動能力顯著增強。近年來,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迅速,市級龍頭企業數量逐年增長,同時湧現出了一批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國家級和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在各級有關部門的積極推動和各項優惠政策的大力引導下,越來越多的涉農企業投入到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隊伍中來。截至xx年底,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總數已達到362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3家,省級龍頭企業50家(目前已達到60家),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數量在全省排名居首。362家龍頭企業中有加工型125家,種植型57家,養殖型109家,流通型43家,市場帶動型8家,綜合型20家,xx年實現總產值600餘億元,農產品和投入品交易額400多億元,帶動本地及外地農户一百多萬户。

二是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截止xx年底,xx市共有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型企業484家,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94家,食品製造業78家,總產值1326.9億元,增加值502.3億元,營業收入1221.1億元,利潤總額145.3億元,税金總額113.6億元。全市經認定的125家加工型龍頭企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410億元,其中,白象、三全、金星、思念分別達到60餘億元、30億元、 27億元、18.3億元。去年,我市有10家龍頭企業入選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行業十強,佔全省總數的18%,充分展示了我市加工型龍頭企業的實力和水平。

三是企業實力顯著增強。三全、思念公司的餃子、湯圓、粽子等速凍食品的產銷量分居全國速凍食品行業第一、第二位;金星集團啤酒產銷量達120萬噸,連續5年居全國第四位;棗製品生產企業好想你公司產量居全國同行業第一位;方便麪生產企業白象集團和天方集團產量分別位居全國同行業第三位和第十二位;金苑面業擁有全國最大的生產線,日加工小麥2600噸。隨着實力不斷增強,我市龍頭企業已逐步向上市之路邁進,三全、思念、雛鷹、好想你等公司已分別在海內外成功上市,白象、廣安、金苑等國家級龍頭企業的上市工作也正在籌備之中。

四是主導產業漸成規模。市區北部以三全、思念為主體的速凍食品工業園,產品市場佔有率達到50%以上,成為全國重要的速凍食品加工基地;馬寨食品園區以東方集團的食品機械加工為龍頭,集中了方便麪、小食品、速凍食品等生產企業;以新鄭薛店為主體,機場加工區、孟莊鎮為補充的中原食品工業園區,集中了白象集團、統一集團、四季胖哥等近百家食品加工企業,該園區xx年銷售收入超過90億元。

五是農產品流通市場日益繁榮。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現有300多家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和12家大型農產品及農業投入品批發市場,xx年交易總額預計突破400億元。目前,xx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場主體、多層次的市場網絡和多形式的交易方式相結合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已成為全國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和xx農業走向國際市場的窗口和信息源。市場的繁榮,物流的暢通,擴展了農產品銷售渠道,延長了產業鏈條,推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帶動了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的快速發展,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和綜合效益。

二、xx市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要做法

xx市委、市政府結合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推進農業產業化工作快速發展,總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制定發展目標,開拓工作思路。xx市委、市政府站在戰略的高度,用現代工業的理念和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思想指導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通過宣傳教育、參觀培訓等多種方式,逐步提高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各級領導幹部、農業科技人員及廣大農民羣眾對農業產業化經營重要性的認識,為推進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奠定思想和組織基礎。在工作中,圍繞加快xx都市型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這個中心,不斷創新思路、創新舉措,努力開創農業產業化經營新局面,實現了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較快發展。

2、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xx市委、市政府1999年就成立了由財政、工商、税務、農業、林業、科技等多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組成的xx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導小組,主抓農業的市委副書記擔任組長,市人大、政府、政協相關領導擔任副組長,並在xx市農委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全面統籌協調全市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xx市四大班子中的主要領導也經常深入到龍頭企業和種養基地進行調研、視察、指導,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化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為更好地推進工作,市農委設立農業產業化辦公室作為專業處室,並在農委下屬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成立了財政全供事業單位“農業產業化工作站”,健全了組織,加強了力量。

3、制定優惠政策,突出扶持重點。近幾年,xx市相繼下發了《關於扶持xx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的通知》、《xx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認定和運行監測管理辦法》、《xx市農業產業化經營貼息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關於增加農業投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意見》等重要文件。xx年,為進一步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勢頭,xx市政府出台了《關於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從xx年起,市財政對龍頭企業貸款貼息額度由原來的500萬元追加到1800萬元;同時,每年安排500萬元資金,對與農户建立起良性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户能力強的示範性龍頭企業給予獎勵。各項惠農惠企政策的制定和落實為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xx年xx市出台了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關於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意見》(鄭發[xx]5號),從xx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9300萬元,對農業龍頭企業加大扶持,重點是貸款貼息和獎勵補助,幫助企業做大做強,促進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

4、加強宏觀引導,提供優質服務。在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中,xx市委、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來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步伐。

一是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引導民營經濟積極參與到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來,使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二是引導農業龍頭企業樹立“立足農業、富裕農民、繁榮農村、服務社會”的經營理念,積極帶動農民致富;

三是引導農業龍頭企業更新觀念,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四是引導企業建立自身的科技研發機構,加快自主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在服務方面,全市各部門千方百計在技術、資金、人才、物資、信息等各方面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優質服務,並組織專業技術骨幹力量,深入到生產企業和田間地頭,幫助解決生產經營中的技術難題。xx年xx市成立的`“xx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協會”更是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加強溝通、資源共享、互惠共贏的平台。

5、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培育農業優勢產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通過農產品的多次加工增值,不僅能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而且能夠促進農業結構調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同時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市政府進一步整合扶持資金,重點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技術改造、新技術開發等重大項目進行扶持;鼓勵和扶持發展優勢農產品加工業,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到農產品加工業中來,建設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羣,把xx建成中原地區農產品加工區域中心,帶動xx市農村經濟的發展。

6、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注重技術體系建設。着力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步伐,注重企業對農户的科技示範及技術培訓作用,促進生產基地的標準化生產;鼓勵有條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組建自己的研發機構或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發機構,建成一批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構建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科技創新方面,xx市選擇經營與管理水平和科技投入水平較高、重視技術創新、帶動能力明顯的農業龍頭企業加強培育,目前已培育近50家“xx市現代農業科技型龍頭企業”。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推行清潔生產,注重環境保護,發展循環經濟,提升農產品的綜合利用水平。

7、支持農業物流貿易,構建農產品購銷體系。充分發揮xx得天獨厚的交通樞紐優勢,引進現代管理理念,大力發展農產品和農業投入品現代物流業。加快推進農業物流中心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設,進一步優化物流節點網絡,完善物流配套服務設施,支持農產品產地和集散地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建設,加快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引導市內大型連鎖超市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實行“農超對接”。積極發展農業會展經濟,探索電子商務、網絡銷售等現代營銷方式,構築功能完善的農業物流系統。

8、實施品牌戰略,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創立名牌,特別是創出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品牌,是xx市龍頭企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注重把發展優勢重點企業與實施名牌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加速培育名牌產品、名牌企業,以優勢促名牌,以名牌帶優勢。選擇能突出xx市龍頭企業形象、有利於提高企業品牌知名度的活動方式進行整體宣傳。在重點培育壯大“思念”、“三全”、“白象”等現有知名品牌的基礎上,鼓勵、支持龍頭企業積極申報認定國家和省級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產地註冊等。同時,以多種形式參加省內外、境內外的產品推介活動。

9、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提升企業帶動能力。圍繞龍頭企業的加工需求,加強原料基地建設,積極打造“第一車間”。通過統一規劃,建立企業和基地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推行“公司+基地+農户”、“專業市場+農户”、“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農户”等多種合作方式,穩定雙贏的利益聯結關係。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大力發展標準化種植、養殖,建立規模化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把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等方面的項目建設與原料基地建設結合起來,增強建設合力。

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也不容忽視。

一是企業實力仍有待提升。雖然全市龍頭企業已達362家,但是大型企業集團較少,整體實力及規模與發達城市相比還較弱。例如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只有白象集團銷售收入超過了60億元,銷售收入超20億元的企業還不到10家,超百億、跨區域的大型企業還是空白;

二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比如,我市面製品加工業發達,畜產品加工比較薄弱,畜產品加工企業少,而且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幾乎沒有;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有了很大提高,而蔬菜加工能力、倉儲能力滯後;農產品加工企業不少,而能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企業不多。

三是科技創新能力較弱。多數龍頭企業尚未建立專門的研發機構,缺乏科技支撐導致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影響了市場競爭力;

四是品牌創建有待加強。擁有國家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稱號的龍頭企業較少,在全國叫得響的農產品知名品牌僅有三全、思念、好想你等。

五是利益聯結機制有待優化。部分龍頭企業自身發展了,而帶動農民一起致富的責任感和意識還不夠強,帶動能力較差,帶動效果不明顯。六是企業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許多瓶頸問題亟待解決。受經濟大環境和土地政策等影響,企業經營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比如企業融資問題、規模用地問題,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三、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的建議

1、科學規劃合理佈局。以規劃為引領,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序發展,實現規模經營。通過科學規劃,依託現有產業佈局和產業基礎,根據產業優勢和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引導龍頭企業向集聚區內集中,統籌佈局農業產業化聚集區。結合xx市農業相關優勢產業打造蔬菜花卉集聚區、食品加工集聚區、飼料加工集聚區、農業休閒觀光等若干個農業產業化集聚區。圍繞xx市現代農業“136工程”,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建設一批省級、市級重大項目,促進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發展。

2、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集羣。堅持以地方資源優勢為基礎,以龍頭企業集羣集聚為重點,與xx市都市區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有機結合,統籌佈局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羣。按照“基地支持、龍頭帶動、流通服務、特色高效”的原則,選擇一些基礎條件好、比較優勢強、發展潛力大的農產品生產區,通過建設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和集約化原料生產基地,壯大龍頭企業、培育知名品牌、完善農產品批發市場等措施,着力打造一批“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的農業產業化集羣,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特色突出、競相發展的格局。

3、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發展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通過農產品的多次加工增值,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綜合效益。加快推進主食工業化,提高麪粉加工集約化水平,發展終端面製品,拓寬玉米、雜糧的開發利用渠道,壯大速凍食品加工產業。擴大肉類加工規模,推進傳統中式肉製品現代化改造和工業化生產,大力發展冷鮮分割肉、調理肉製品、熟肉製品等主導產品,積極開發新型高端肉製品。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建設一批標準化原料加工基地,為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安全、優質的加工原料。鼓勵龍頭企業根據生產需要,結合我市自然條件和現有農產品種植、養殖優勢,建立標準化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

4、加強產業化項目帶動。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建立農業產業化重大項目、招商項目庫,主動圍繞中央、省、市產業政策策劃項目,圍繞重點企業發展及擴張需求策劃項目,圍繞產業發展策劃項目。積極策劃一批與龍頭企業相配套的項目,發揮龍頭企業的集聚效應,認真策劃一批填補產業空白點、壯大產業薄弱點的項目,延伸產業鏈,促進產業集聚,切實做到策劃一批、儲備一批、推介一批、實施一批,推動產業發展。建立農業產業化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周例會制度,協調發改委、土地、税務和金融等部門解決企業項目建設過程遇到的問題。

5、強化資金扶持。按照《關於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意見》(鄭發[xx]5號)文件精神,落實文件提出的各項農業產業化扶持資金,根據扶持資金的用途,分類制定項目資金使用辦法和考核獎勵辦法,科學使用扶持資金,真正使政府的扶持資金起到撬動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作用,達到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民致富的目的。同時要落實好國家、省、市對龍頭企業的有關税收、信貸、用地、用電等各項優惠政策。嘗試成立政府出資的政策性農業擔保基金,破解中小農業企業融資難問題。

6、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發展訂單農業,規範合同內容,明確農企雙方權利責任,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户形成相對穩定的購銷關係。積極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户”、“龍頭企業+基地+農户”等多種組織模式。引導農户在自願合作的前提下,發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經營,逐步加強龍頭企業、基地、農户等利益主體的有機聯繫,形成目標一致、風險共擔、利益均沾、合力參與市場競爭的經濟利益共同體。繼續對與農户建立起良性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户能力強的示範性龍頭企業給予獎勵,切實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讓農民更多地分享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