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精選19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精選19篇)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中國教育現代化20xx》《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為行動指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突出學科本質,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堅持德育為先、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知行合一,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有效整合教育教學資源,整體優化教學管理水平,使質量提升年活動成為促進全縣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的有效舉措,成為探索建立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長效機制的重要手段。

(二)基本原則。堅持質量第一的價值導向,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強化以質量論英雄的用人原則。堅持以學校為質量提升的主體,落實學校質量管理的主體責任,弘揚校長爭當教育家的精神和教師爭做四有好教師的精神,加強特色學校建設。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途徑,立足當前,着眼長遠,聚焦重點,帶動全局。

二、質量目標

全縣教育系統通過開展“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使各學校管理水平明顯提高,立德樹人機制更加完善,教師潛心育人體系更加健全,學生全面發展目標得到羣眾認可,我縣教育質量在全市名列前茅。

高中:實現大學聯考“三個突破”,“清北”人數新突破,重本人數大突破,本科人數再突破;在全市高中綜合評估中位居全市各縣前列,縣教體局獲得全市年度高中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

國中:在全市國中綜合評估中位居全市各縣區前6名,縣教體局獲得全市年度國中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

國小:在全市國小綜合評估中位居全市各縣區前6名,縣教體局獲得全市年度國小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

三、工作措施

(一)強化學校提升質量的主體責任

1.夯實校長首責。質量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是學校的生命線,校長要樹立“質量立校、質量興校、質量強校”的意識,緊緊圍繞提升質量謀篇佈局。要構建扁平高效的教育教學管理網絡,將工作重心放到年級、班級和學科組;要建立以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的正向激勵機制,圍繞教育教學質量這個中心建立用人制度,用教學質量這把尺子作為用人標準。校長要身先士卒,率先垂範,用高尚的人格感染教師、用不竭的幹勁帶動教師,形成全校上下同心抓質量的良好局面。

2.堅持全員參與。各學校要將提升質量的責任落實到教育教學全體人員,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學生管理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注重對骨幹教師的培養和管理,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加強學科團隊建設,實行學科捆綁評估,促進各學科整體提升,促進薄弱教師專業成長。

3.狠抓過程管理。各學校要將提升質量的措施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提升備課、上課、作業、輔導、檢測的質量,採取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及時檢查、評價、反饋教師的教學狀況。要樹立選題、命題質量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決定教學質量的意識,加強訓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減少學生無效勞動,提升教學效率。要加強單元檢測質量管理,對單元檢測不合格的學生加強針對性輔導,進行補測,直到全體學生合格,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4.激發內生動力。各學校要以教學為中心,以激發教師活力為保障,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落腳點,深刻分析學校的歷史和現狀,查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緊迫問題和教師最關心的問題,着力補短板、優結構。要加大教學質量考核在教師綜合考核中的權重,使學校評價方案更公平、更科學、更聚焦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更能夠調動不同教齡、不同學科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5.倡導對標趕超。各學校要以先進學校為標杆,找準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確趕超目標和努力方向,切實解決我縣中國小教育教學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着力轉變辦學理念、提升教育教學管理水平,推動我縣中國小走科學發展、內涵發展之路。各學校要按照“堅持高點定位、突出問題導向,注重可學習、可借鑑、可複製”的總體要求,選定先進學校為對標學習學校,堅持“學習先進、借鑑經驗、找準差距、彌補短板”的原則,釐清對標內容,精準確定對標指標、時間節點和完成時限,採取有效措施,注重落實,強化檢評,確保按時達成對標任務。

(二)強化教育教學質量的要素保障

1.優化質量監測。要加強對全縣各學段各學科教學模塊的質量監測,制定全縣教學質量監測方案和學科質量監測命題細則,提升質量監測的科學性。學科監測試卷實行教研員負責制,教研員要不斷加強命題學習與研究,努力提高命題能力和命題水平,強化對學生學科素養和綜合能力的考查。要加強試題保密,加強質量監測工作的組織和管理,確保質量監測的效果。要優化質量分析辦法,及時制定科學的整改措施並落實到學校,抽測結束兩週內要完成教學質量分析報告並報告局黨組。

2.強化教學評價。要堅持科學的質量觀,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使評價方案更科學、更專業、更客觀。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堅持小初高一體化發展,突出抓好學段教學銜接,強化對影響全縣教學質量全鏈條和關鍵環節的評價,針對不同學段、不同類型的學校,分類設計、穩步推進,使評價方案更具有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堅持問題導向,注重解決實際問題,使評價方案更具有導向性,更符合全縣教學的實際和發展方向,更好地調動學校提升質量的積極性。

3.細化教師培訓。鼓勵教師成名成家,積極爭取參加國培項目和高端培訓,打造全縣名師團隊。堅持以提高教師的學科教學能力為重點,通過優課評選、案例評選、賽課磨課、基本功大賽等分層次多樣化的教學研討活動,促進教師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以質量提升為目標,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提升教師信息化水平。開展教師全員讀書活動,統一組織全縣教師專業考試,對新招聘教師實行崗前專業培訓和上崗資格考試,全面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4.深化大學聯考研究。教研室要以縣大學聯考研究中心為主要抓手,加強對大學聯考命題、高校特殊招生政策、專項招生政策、名優特藝體學生招生政策、學生生涯規劃等的研究,特別是加強對大學聯考試題的研究,引導學校科學備考、督導學校全員備考、指導學生全程備考,提高備考的針對性,確保完成“三個突破”的目標任務,提升全縣優質升學總量和質量。加大高中培優力度,加快尖子生、特長生培養機制研究,組建精英教師團隊,實行名優生跟蹤培養制度,大膽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徑辦法,全力促進多元升學,推動高中學校多元化、特色化發展。

5.強化獎懲機制。實行教學質量聯動機制。建立教體局領導班子成員巡學促學機制和學校一把手推門聽課機制,建立教研員述職、校長述職和教學質量通報制度,進一步優化教學質量專業提升指導,教體局黨組每學期聽取相關彙報。實行量化獎懲機制,採取目標與任務驅動策略,對不同學段、不同類型學校的教學質量提出明確的年度目標和階段目標要求,對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較快和成績優秀的校長要表彰重用;對教育教學質量嚴重下滑和位居末位的校長要進行誡勉談話,一年內不予調整崗位;對教育教學質量連續兩年下滑和居末位的要給予黃牌警告,並進行誡勉談話;對教學質量連續三年下滑和居末位的校長,要給與紅牌警告,責令其提出辭職。

四、組織領導

(一)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縣教體局成立“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領導小組(名單附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全面負責活動的組織協調和督查落實。實行局領導幹部包保學校制度,局領導深入教學一線,真實瞭解學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幫助解決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實際困難。

(二)廣泛宣傳,營造氛圍。縣教體局要利用各種方式,大力宣傳質量提升年活動的意義、措施與經驗,推動全縣活動系統推進。各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板報、班會等宣傳途徑,宣傳質量提升年活動的有效做法、成功經驗和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

(三)強化督查,務求實效。各學校都要成立“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工作機構,精心制定活動方案,組織好各個環節的工作。縣教體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定期對機關各科室和各學校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檢查,下發檢查通報,全面瞭解活動開展情況,及時改進工作,確保活動有效開展。檢查結果納入教育綜合督導評價,作為獎懲學校的重要依據。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以提高育人質量為中心,聚焦“課程發展、教學改革、教育科研、教師成長、質量評價”等重點工作,建立健全質量保障體系,完善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全面提升全縣中國小的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總體目標

通過開展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基於國家義務教育階段質量監測報告呈現的問題以及我縣中招、大學聯考相關數據,結合我縣教學質量抽測、期末檢測數據以及教學視導各種質性分析報告,以義務教育階段及高中各學科課程標準相關的水平等級為標準,認真分析各校教學質量現狀,聚焦實際課堂教學由“知識為中心”“教師講授為中心”向“素養為中心”“學生學習為中心”轉型,聚焦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心與學習習慣的培養,聚焦教師職業狀態、職業規劃和專業發展內動力等問題,理清工作思路,研究提升教學質量策略,遵循“教學評一致、教研訓一體”的現代教研理念,探索建立教學質量標準體系、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使我縣中國小辦學水平,尤其是農村中國小辦學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全面提升全體學生的素質和人民對教育的滿意度。

三、工作內容

(一)完善制度,強化教學常規管理

1.加強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健全常規管理制度,落實管理責任,以規範管理保障和促進教學質量提升,進一步提高全縣中國小常規管理水平。加強常規檢查,督促各中國小執行國家課程標準,切實做到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強化縣教師發展中心的教學視導作用,教研員經常深入學校,定期、不定期對全縣中國小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進行監督和評估,及時掌握情況,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加強指導,促進全縣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2.提升學校內涵發展管理。大膽革新學校管理方式,強化服務意識,以人為本,為教師服務、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為學習服務,以系統發展的思維,構建學習型管理團隊和特色教研團隊,走“內涵式”特色發展道路,切實改變我縣中國小校內部管理不平衡的狀況,不斷提高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以“共生、共建、共享”思想為指導,努力為師生的生命發展創設良好的人文環境。

3.逐步完善隊伍管理機制。建立管理隊伍“人才庫”,評選並獎勵“十佳校長”,“優秀教研員”,“優秀教研工作者”,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中國小教研和校長隊伍。

4.狠抓教風的轉變。縣教師發展中心中國小教育科學研究室要繼續開展常規指導工作,如採取隨機抽查的方式,深入課堂,加強常態管理與監控,經常性地對教師教學常規的實施情況進行指導;同時,構建學科、學區教研、學習共同體,線上線下相結合,注重過程跟蹤和關注,重視教師職業發展狀態及教研內動力的激發,促進教風的轉化,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重要保證。

(二)立足根本,着力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1.打造“教研訓一體化”系統。秉持“教研訓一體”的現代教研理念,整合教師培訓資源,加強師資培訓基地建設,改進培訓方式,聚焦教師實際發展需要,聚焦教師職業狀態的激活,涵養師德,提升素養,提高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建立健全校本培訓制度,切實提高培訓實效。

2.提升教研隊伍的整體教研水平。採用專、兼職教研員相結合的辦法,組建學科中心教研組,充實教研力量,總結和平縣中學語文學科教師讀寫組建設經驗,全面創建各學科、各學校學習型教研團隊,營造全體教師共讀、共研、共發展的教研氛圍,提高教研水平,切實發揮教研隊伍對教學工作的導向、服務功能。

3.聚焦薄弱學科和薄弱學校的師資隊伍培養。加大農村中國小緊缺學科教師和薄弱學科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農村教師適應現代教育的能力。

4.建立健全城鎮支援農村教育長效機制。紮實有效地開展縣城中國小骨幹教師到鄉鎮中國小送課下校、縣城學校派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蹲點指導、農村學校派教師到縣城學校跟崗學習等工作。

5.健全教師評優制度。評選“新時代標兵教師”,樹立先進教師典型,開展優秀教師巡迴報告活動,提高廣大教師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感。

(三)把握關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課堂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陣地,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各校要強化向課堂教學要質量的意識,一切教學教研活動開展應圍繞課堂教學質量提升這個中心,全面優化課堂教學,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轉變課堂學習方式。課堂教學中,改變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模式,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教學,科學有效地開展學科學習活動,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創設師生共生、共建、共享的課堂文化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各學校教研室、年級備課組、科組與縣教師發展中心學科中心教研組以及其他教育部門的教研活動、質量檢測、教學評價、教學競賽和教學評比等等,都應當圍繞這一方面進行設計、開展和評價,確保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主體的真正落地。

2.改進課堂教學模式。各中國小要把課堂教學改革作為重點工作來抓,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探索新授課、講評課、複習課等不同課型的結構特徵,努力探討各種課型的最佳模式,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3.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加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秉持“教學評一致”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學習的狀態、創生的學習內容、學習的方法、知識的掌握、技能的訓練、思維的發展、德育的涵養等方面量化或質性的有效性,利用好課堂教學質量當堂反饋評價,要使絕大多數學生當堂達到學習目標,對於未達標的學生,要通過課後輔導及時幫助解決。

4.發揮課題研究的引領作用。引導廣大教師結合學校、科組以及自身的實際發展需要,以課題研究為切入口,主動研究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通過持續的教學研究,形成教師個人的教學或教研特色。

5.抓實集體備課。進一步落實中學以學科組為單位、國小以中心校為單位的集體備課制度,要牽頭開展分片、分校、分類的集體備課活動,每週每學科學校集體備課不得少於1次,特別要針對當前薄弱學科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6.推動教師提煉“代表課”。要創造一切機會,積極開展全員聽課、説課、評課和上觀摩課活動,不斷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以研究課、觀摩課、示範課等多種形式的公開課為載體,引導廣大教師投身課堂教學實踐和研究,並將具有先進理念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推廣,以期在更大的範圍內獲得效益的最大化。每學期每校組織的各種類型的公開課不得少於教師人數的一半,每位任課教師全年必須至少上一節公開課。為確保公開課質量,每位教師的公開課必須提前安排,並確定不同課型人員和比例,要有公開課教案、聽評課記錄,要真正把公開課作為深化教研、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舉措,同時將公開課的最新成果運用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力戒走過場、搞形式、完任務。在開展公開課的基礎上,推動全縣中國小教師提煉自己的“代表課”。

7.關注薄弱學校。縣教師發展中心教研員將工作的重心下移到農村薄弱學校,下移到課堂、教師和學生中,採取隨堂聽課、評課、當場反饋的方式,密切關注教師的課堂活動,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定性、定量的檢測,以此引導教師全力追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積極開展教學觀摩活動,組建學科、學區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工作室主持人)團隊,定期組織送教活動,組織骨幹教師與鄉鎮學校教師結對活動,推廣具有先進理念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廣大教師提供優質課堂教學示範,以期在更大範圍內獲得效益最大化,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8.科學系統規劃教研活動。縣教師發展中心將加強開展主題教研、問題教研、學區教研、校本教研、網絡教研、項目教研活動,圍繞教育教學重點、熱點、難點開展常規教研和專題教研。經常性開展聚焦課堂教學質量的教研活動,培育、遴選和推廣優秀教學模式、教學案例,打造一批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示範校,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激活全縣教研氛圍,培養良好的教研生態。

(四)優化手段,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

1.科學使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各校要強化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的意識,進一步加快學校信息技術現代化建設。緊緊抓住城鎮學校信息技術教育已經初具規模和農村遠程教育工程全面覆蓋的有利契機,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和教學資源庫,加強系統設備維護、提高設備使用率、定期更新補充設備。抓好全縣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研訓工作,優化輔助教學手段。

2.促進區域均衡發展。運用形象化教學手段組織指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堂教學的效果。縣教師發展中心要深入推進“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的研究與實踐。利用“專遞課堂”幫助農村薄弱學校和教學點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促進教育公平和優質均衡發展。利用“名師課堂”發揮名師示範效應,促進廣大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教研水平提升。利用“名校網絡課堂”擴大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覆蓋面,推動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

(五)落實“雙減”,切實減輕學生學業負擔

1.按規定開齊開足課程。各學校要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科學編排課程,按要求開齊開足開好各類課程。學校和教師不得隨意增減課程課時,不得隨意增減課程難度,特別要保證按規定開足、開齊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課、藝術課(或音樂課、美術課)、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

2.加強課堂教學管理。各學校要加強課堂教學管理,落實教學常規管理要求,制定好教學計劃,做好備課、上課、作業批改、教學反思及評價等教學基本環節的整體設計與落實。要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型教學關係,大力開展課堂有效教學研究與實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堅決杜絕教師“課上不講課下講,課上少講課後講”的行為,嚴禁超課標教學、搶趕教學進度和提前結束課程。

3.科學合理佈置作業。各中國小要統籌調控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作業數量和作業時間,確保國小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可在校內安排適當鞏固練習;國小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國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強化面批講解,及時做好反饋。嚴禁教師佈置懲罰性的作業,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學校要建立完善學生各學科作業量情況摸查制度,並及時將摸查結果反饋給任課教師。

四、實施步驟

“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為期一學年,具體時間為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8月31日,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組織與發動階段(20xx年9月—10月)。教育局將在20xx秋季學期開學初召開動員會,學習活動實施方案。各校要召開全體教師會議,明確我縣開展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的具體要求。結合實際,圍繞教學管理、課程改革、教學評估、教師發展、學生素養等方面內容,深入各學校調查研究,查找制約本校、本區域教學質量提高的根本性問題,分析問題根源,研究策略,制定改進措施,形成詳細的學校活動工作方案,並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學習會、討論會,對本項活動進行廣泛的宣傳,形成濃厚的活動氛圍。各校工作方案要有具體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時間,並於10月下旬報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第二階段:全面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全面開展主題教研、學區教研、校本教研活動,紮實開展各項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主題的學習活動,並對每項活動進行廣泛討論交流,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通過不同方式呈現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的成果。

第三階段:整改與深化階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針對在實施與展示階段查找出來的問題與差距,各校要制定具體的對策意見,形成推動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辦法、措施,總結提升典型經驗,推廣成功做法。

第四階段:總結與表彰階段(20xx年8月)。教育局將組成“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檢查組,採取過程性和階段性相結合的形式,對各校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全面檢查評估,檢查結果將納入年終考核之中。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各校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強化領導、統籌部署,切實做到組織落實、任務落實、措施落實,確保“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收到實效。為加強對全縣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的組織領導,縣教育局決定成立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具體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辦公室設在縣教師發展中心,由陳金平同志兼辦公室主任。

(二)明確分工,落實責任

教育局建立局機關領導班子成員聯繫學校和股室負責人分片包校制度,深入基層學校加強指導,督促工作落實。縣教師發展中心以課堂教學為抓手,深入課堂,充分發揮專業引領作用。各中國小校長要切實轉變管理觀念,改進管理策略和方法,真正把精力投入到教學管理和提高教學質量上來,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監控力度,努力促進全縣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三)積極宣傳,氛圍營造

多渠道向社會和家長宣傳質量提升的目的、意義,特別要組織引導教師隊伍自覺主動樹立質量意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凝聚校內外發展合力。積極搭建實施成果交流展示平台,及時對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和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宣傳,擴大影響、營造氛圍。

(四)強化督查,確保實效

教育局將根據各校的活動計劃安排,經常性組織督查人員對各校活動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及時把握各階段活動的進展情況,提出改進意見,並將檢查情況作為評比學校的一項重要指標,以確保質量,務求實效。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的育人思想和“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教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緊緊圍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主線,牢固確立“教學質量的首要地位、教學管理的中心地位、教學投入的優先地位”,優化管理抓常規,立足課堂抓效益,強化研訓抓師能,注重評價抓監測,全面加強中國小教學工作的領導和管理,着力破解我縣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制約因素和瓶頸問題,推動我縣中國小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提升,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發展適合的教育。

二、目標任務

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主線,經過三年努力,進一步理清我縣現階段教育目標、路徑、手段、策略等要素的內在規律,促進全縣教育資源配置更加優化,質量職責更加清晰,質量機制更加順暢,質量管理更加高效,質量評價更加科學,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優化,教育教學質量躋身全市中等以上水平,初步形成一定的辦學特色,實現基於公平、富有品質的發展內涵,促進我縣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一)國小階段教育教學質量目標

在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從20xx年起,全縣國小畢業學業水平測試語文、數學、英語總分及格率每年提升3.5%以上,優秀率每年提升2%以上,低分率每年降低1%以上;到20xx年,全縣國小畢業學業水平測試語文、數學、英語及格率達95%以上,優秀率達35%以上,低分率控制在5%以內。學生體質監測合格率每年達到95%以上。

(二)國中階段教育教學質量目標

在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到20xx年,全縣會考高分段(全市前5500名學生)人數達460人,總分及格率提升5%以上,優秀率提升2%,低分率控制在7%以內;到20xx年,全縣會考高分段人數達506人,總分及格率提升6%以上,優秀率提升2.5%,低分率控制在7%以內;到20xx年,全縣會考會考高分段人數達556人,總分及格率提升7%以上,優秀率提升3%,低分率控制在7%以內。在全市會考質量評估中進入中上游水平。學生體質監測合格率每年達到95%以上。

(三)高中階段教育教學質量目標

在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全縣大學聯考一本上線率20xx年達8.0 %以上,20xx年達9.6%以上,20xx年達到11.5%以上,本科上線率保持逐年增長態勢,在全市大學聯考質量評估中進入中上游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強化管理責任,提升教學管理水平

1.強化以校長為首的學校教學管理責任。校長是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校長主要精力必須用於抓教學管理,把研究、解決教學管理問題列為學校中心工作,把提高學校的教學、科研水平和教學質量作為明確的責任目標,抓實、抓細、抓好教學管理的每一層級和每一環節。要建立學校領導巡課制度,加大對課堂教學質量的監控力度;建立教學問題診斷制度,找準問題,商討對策,進行整改;建立教幹“推門聽課、親自上課、研究教學”制度,學校班子成員要常態化深入教學第一線,帶頭進行教學研究。教師發展中心每學年舉辦一次校長評課、分管副校長上課等教學業務競賽,提高教乾的課堂教學參與度與教學問題診斷力。教師發展中心要將教學質量發展目標落實到各個學校,學校要據此制定制訂學校的《教學質量提升實施方案》。

2.強化以班主任為核心的班級教學管理責任。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組織者,也是班級教學工作管理者,承擔着家校聯繫、科任教師協調和學生良好習慣培養的任務。班主任要強化班集體建設,加強科任老師間的協調配合,定期召集科任教師會商、研討班級教學問題,定期召開家長會,並做好家訪工作,實現學年內家訪“全覆蓋”;要及時瞭解學生情況,分層召開學生會議,加強與學生的談話交流。

3.強化以教師為主體的學科教學管理責任。教師是教學質量提升的主力軍。科任老師要強化學科教學管理,充分發揮合作小組的教學組織功能;要研究教材,找準課堂教學內容,不上無教案之課;要研究課堂,注意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功能,上課要做到講練結合,提高效益;要研究教學評價,熟悉考核內容與方式;要研究學生,指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提高教學與指導的針對性;要相互學習,積極參與教學研究和課堂改革,提高個人教學素養,提升駕馭教材與課堂的能力和水平。

(二)強化過程管理,提升教學管理效能

1.落實集體備課制度。學校要建立健全集體備課機制,加大集體備課的過程管理,保證質量與效果。教師備課要兼顧課標、教材、學生、教學效益,優化教學過程設計和教案生成,認真撰寫教學反思。村小老師應參加鄉鎮中心國小組織的教研活動,鄉鎮國中按照《灌南縣中國小校聯片教研活動實施方案》實施。中國小優勢學科牽頭學校要切實擔負起組織教研活動的任務,提高教研活動實效。

2.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各校要將落實“自學﹒交流﹒反饋”教學模式作為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關鍵來抓。要綜合考慮教學要求,以學科素養培育、學習內容重構、課堂模式創新、學習方式轉變、教學行為改進、自主學習開展和自主管理力提升為重點,開展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要目標明確、內容科學、重點突出,重視價值觀引領和核心素養培養。要深入學習先進地區、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經驗,積極倡導參與式、啟發式教學,推行探究式學習,探索符合實際的不同學段、不同學科、不同課型的“輕負擔、高效率”課堂教學模式。縣教師發展中心要及時組織典型課改經驗的交流和優秀課改成果的評比,豐富和優化學案、課例、作業、練習、試卷等教學資源,為學校課改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務。

3.強化教學訓練管理。課後練習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和教師反饋教學信息、改進教學的重要手段。作業的佈置應符合有關規定,作業的質、量、度要符合學生實際,既要統一要求,又要兼顧學生個性發展需要。作業批改要及時認真仔細,格式、等第要規範。作業講評要立足於問題診斷和解決,對典型問題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拓展,要指導學生建立錯題集。

4.有效組織教學輔導。輔導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創新輔導方式,加強個別輔導和分類指導。要注意發現和培養學科優等生,更要關心學困生,防止“兩極”分化。各學科要結合學科特點開展課外閲讀指導、社會實踐活動、創新能力培養以及跨學科知識輔導講座等,開發學生智力,拓寬學生視野,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5.強化教學考核評價。教學考核是瞭解教學情況的重要途徑,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凡教學計劃開設的課程都要按規定進行考試或考查。要重視單元過關等階段性學業質量考查,及時組織試卷分析,查找問題,總結經驗,改進教學。各校要加強對各類練習的管理,薄弱學校可通過教聯片聯合制卷等方式提高練習質量。

6.強化信息技術應用。以“智慧校園”、“智慧教室”建設為平台,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融合,建立滿足需要、覆蓋全縣的教研網絡體系。各校要大力加強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驗,嚴格按要求配足配齊教學儀器、設備;要加強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驗,教師要熟練掌握多媒體、“班班通”等設備應用和實驗操作,強化“人人通”應用,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功能優勢,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提升。

(三)搭建成長平台,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1.加強師德教育,增強教書育人責任意識。以“熱愛灌南、奉獻教育”為宗旨,紮實開展師德教育活動。開展學習宣傳活動,組織教師學習《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有關法律法規,注重教師心理的關注和疏導,完善並實施正向激勵機制,引領教師敬業奉獻;多層次開展師德評議活動,評議結果作為教師評先評優、職稱晉升和績效工資發放的依據;開展公開承諾活動,所有教師要向社會和家長作出“不從事有償家教、不推銷教輔資料”的承諾,以“零容忍”的態度整治師德師風,切實維護教師隊伍的良好形象。

2.着力培訓進修,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升。制定《灌南縣中國小教師全員培訓實施方案》,完善培訓體系,強化培訓管理,做到“四個結合”:全局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在落實省市培訓課程的同時,開展以“專業引領、同伴互助、自主學習”為宗旨的校本研修;全員培訓與分類培訓相結合,建立完善“教—研—訓”一體模式,利用教研活動進行學科培訓,保證教師每年參加各級各類培訓不少於72學時,並針對不同層次教師需求,進行“訂單式”分類培訓;集中培訓與自主研修相結合,通過專家講座、專題研討等形式進行集中培訓,並根據需要採用“名師引領”、“送教送培”、“青藍結對”、“個人成長規劃”等形式,有的放矢地進行個別培訓,促進教師實現個性化成長;自主學習與交流互助相結合,針對課堂教學、學生髮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導教師自主學習、自我實踐和自我反思,通過課題研究、課堂展示、教育教學案例分析、專題論壇等形式帶領教師交流互動,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

3.開展崗位練兵,夯實教師課堂教學功底。各校要按照“分步實施、集中培訓、分散練習、整體提升”的思路,定期分專題開展以“現場説課、聽課評課、教學設計、粉筆字、口語表達、課件製作、教學實驗及其他教學技能”等為基礎內容的教師全員崗位練兵活動。在此基礎上,各校每學年要開展一次全學段、全學科、全員參與的課堂教學基本功比賽,以練代訓、以賽促訓。

4.組建學科團隊,發揮骨幹教師帶動作用。要圍繞“教學引領、教學研究、輻射帶動、挖掘資源、教師培養”五項基本要求,以省鄉村骨幹教師培育站、市“333”工程、領雁計劃以及縣領航團隊等團隊成員為骨幹,組建學科教學核心團隊,定期開展教學教研、網上交流,上示範課、研討課,舉辦專題講座,參加磨課、聽課、評課活動。通過組織團隊成員學習觀摩、參與學科競賽、申報課題研究、撰寫教學心得等形式,使學科團隊成為“帶動一門學科,培養一批骨幹,產生一批成果”的集聚地,推動全縣教師整體水平提升。

(四)實施素質教育,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1.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德育為首,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各校要構建多元化德育體系,建設德育特色品牌,建立培育、考核、評選的長效機制;以豐富的活動夯實德育基礎,開展以習慣養成、理想信念、責任承擔、傳統美德、心理健康等內容為主的思想道德教育;打造富有靈性的校園文化,讓學校處處都充滿教育符號,形成和諧、優美、富有教育意義和校本特色的環境文化;堅持“國家和地方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生本化、學生活動課程化”原則,研發校本德育課程,激活學科德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特長髮展。

2.培養學習品質。各學校要根據培養目標,狠抓學生學習常規和學習習慣的引導和管理,從預習、聽課、作業、複習、檢測、反思等環節指導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努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到“五要”:要專心致志,做到聚精會神,心無旁騖;要踏實刻苦,做到不粗心大意,不懼怕困難;要惜時如金,做到嚴格守時,分秒必爭;要勤學好問,做到虛心好學,不懂就問;要獨立思考,做到自主探究,敢於質疑。

3.重視能力培養。各校要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裝備,開齊開好實驗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實驗探究水平;要加強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社團組織建設,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多樣化校本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要認真開展課外閲讀活動,結合“真閲讀”工程、新教育實驗、書香校園建設,組織經典誦讀活動,培養學生積累經典的能力。各學校根據課程標準要求,開齊、開足、開好音體美、綜合實踐和研究性學習等課程,開展豐富的藝體活動,提高學生素質;開展好體育大課間活動,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運動時間,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五)落實有效教研,提升教學研究水平

1.優化教研隊伍。完善縣教師發展中心運行機制,建立“教學、教研、科研、培訓、信息化五位一體”的新型教研模式。按照“專兼結合”原則,配齊學科研訓員。教學研訓人員定編、定崗、定責,原則上每學科每年至少組織3次縣級以上教學教研活動,上3節縣級以上公開課,開設3次縣級以上教學教研講座。要優先安排研訓員參加相關的進修培訓,以保持教研隊伍的先導性。教學研訓人員每學期聽課不少於40節,每週至少確定一至兩個工作日有針對性地到學校開展聽課指導工作,每學期集中研究一個帶有普遍性的教學疑難問題。各校要重視課題研究,催生教研成果。

2.創新教研方式。縣教師發展中心要進一步完善教研網絡,建立健全以學校需求為導向,以教師為主體,以課堂教學為核心,以學科團隊、教研聯盟和學校教研組為依託的教研網絡體系。要充分利用教研陣地,創建靈活、高效、務實的教研平台,編印教研通訊、建設教研網站、開通個人博客等,使教師有廣泛的交流平台。要鼓勵教師充分藉助網絡資源,加強業務研修,實現自我提高。要重視成果的提煉和推廣,為全縣教師教育教學經驗交流提供更多的平台。

3.增強教研實效。縣教師發展中心要將工作重心下移至學校,指導學校改進教學管理,完善教學常規,優化教學過程,推進教學改革,總結教學經驗;指導學校創新校本教研形式,拓展、豐富校本教研內容,促進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一體化,切實提高校本教研的質量和水平。研訓員要立足學校,定位課堂,保證每學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在學校,參與學校校本教研,傾聽教師心聲,指導引領廣大教師積極參加教學研究和課堂教學實踐,着力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教師發展中心要根據學段和學科特點,確定研究和指導重點,每學期都要組織一定範圍的教學觀摩、教學視導、聯片教研活動,做到精心準備、周密安排、總結通報,保證效果;要根據學校類別,確定指導對象,對薄弱學校和學科進行有重點、針對性指導幫扶。

(六)開展質量監測,提升教學評價水平

1.建立教學質量監測制度。按照“分級管理、分類考評、分段實施”的原則,建立教育局、學校、年級組三級質量監控機制。進一步完善規範各學段學業水平測試,建立學生學業成績數據庫,從生源入口、過程管理、終端結果等實施多維評價,探索建立符合縣情的教學質量監測制度。

2.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在實施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會考綜合評估、高中目標管理的基礎上,努力推動質量監測評估學段、學科的全覆蓋,探索建立“評價目標多維、評價方法多樣、評價主體多元”的質量評價體系,重點從質量意識、質量管理、質量監控和質量提升等緯度對學校進行評價,從教學能力、關愛學生和對學校的貢獻度等緯度對教師進行評價,從品德發展、學業水平、身心健康等緯度對學生進行評價。要加強對評價標準研製、實施過程管理、考評活動組織、評價結果運用等環節管理,達到“以評價促管理、以評價促提升”的目的。

3.建立教學質量激勵制度。制定《灌南縣中國小教學質量監測評價獎勵辦法》,對教學及教研工作成績突出的學校、學科團隊、教研人員和教師實行獎勵。教育局將教學質量作為學校綜合考評和校長職級認定的重要指標。各學校要將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質量與教師考評、評先評優、職稱晉升、績效工資掛鈎,並突出教學質量所佔的比重,充分發揮考評的激勵作用。

(七)加強督查指導,提升過程監控水平

1.加大常規督查力度。要加強和改進對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的檢查和指導,建立健全教學常規督查制度。通過例行檢查、“飛行”檢查、隨機檢查、訂單視導等方式,對學校的教學常規進行不間斷督查;開展“常規管理校校行”活動,全程攝像,適時曝光,跟蹤督查。縣教師發展中心每學期要對所有學校進行一次教學常規全面性檢查。

2.加大教學視導力度。縣教師發展中心要加強與局基教科、督導室、目標督查科等科室的密切配合,把督辦性視導、指導性視導、診斷性視導、巡查性視導和評價性視導結合起來。視導中要注重過程指導、數據監測、案例剖析和督辦整改,既注重“視”,更要注重“導”,既要發現典型又要推廣經驗,既要找出差距更要解決問題。要通過不同形式的檢查指導和不同方式的評價通報,督促學校切實強化教學管理,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四、保障機制

(一)組織保障。縣教育局成立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局長為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教學質量提升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教師發展中心,負責全縣中國小教學質量提升長效機制的建立和教學工作的檢查、評估、指導以及教學質量的過程監控。局領導班子成員實行分工包片,深入教學一線,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瞭解教學一線情況,發現和解決教學問題。

(二)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教育教學質量的管理、監控、評價和獎懲制度,質量考評結果與學校分類、校長職級、教師績效掛鈎。實行教學質量問責制度,每學年對學校的教學質量進行一次彙總分析,科學評估,公示結果,對工作不力、管理不規範、質量低下的,對校長和分管責任人進行通報批評、誡勉談話、行政問責或崗位調整。

(三)經費保障。設立教學質量提升專項獎勵資金,在現有校長職級獎、優秀人才獎、高中教學質量獎的基礎上,縣教育局每年從教育發展基金中劃撥300萬元,用於教師培訓和教學質量專項獎勵。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篇4

一、指導思想

環境培育是學校培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引導學生全體看待環境問題,陪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題高環境素養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園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具有陶冶身心,陪養高尚氣質的功能,學生的可塑性大,愈早給予環境保護的意識觀念,愈能落實推廣環境保護培育。同時,根劇新課程標準課程設置計劃要求,環境培育課程在地方或學校校本課程中實施。依劇《中國小環境教育實施指南》,每學年安排6—8課時。結合我校實際,環境培育納入學科蔘透、綜和活動、主題班會和校本課程中;並與學校學生活動、團隊活動、社區活動等有機結合,使學生多方位多層次多形式參與環境培育,樹立綠色環保意識。為確保將環境培育內容落到實處,特質定本校環境培育課程計劃和實施方案。

二、各年級環境培育的基本內容

高一年級:

1、引導學生認識全天下是普遍連繫和相互依存的

生態環境的各組成偠素之間、全球生態環境與區域生態環境之間不是孤力的,它們相互作用,共同構成相互依存的全盤自然生態系統。個人、家庭、社區以及國家相互之間,人類社會的經濟、、文化等活動之間,一樣也存在着緊蜜的相互依存關係。而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因此認識和尊重自然規律,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處,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

2、引導學生珍視生物多樣性,關注不同文化對環境的影響

生物多樣性是自然生態環境的活力和潛能的重要表徵;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石。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之間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保持生物多樣性與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題。在全球化進程中,尤其應該重視維護不同物種的生存環境和生存權力,尊重各民族在不危害人類共同利益和環境的前題下,為適應和保護自身生存環境而採取的多樣化的生活方式和發展模式。

高二年級

引導學生裏解可持續發展的內函

生態環境的承載力取決於自然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潛能和地球資源的再生潛能。社會環境的健康發展受到自然、經濟、文化、等多種茵素的影響。人類應當瞭解自身行為對環境所產生的正面與負面的影響,在發展的過程中減少艿至避免對環境慥成破壞。就是在反思歷史發展進程的基礎上,人們題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可持續發展鏹調人類在精神和物質方面的協調發展,要求不同國家和地區在資源利用和環境管理上加強交流、理解與合作,在満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保護好作為人類後代及其他生命生存和發展基礎的資源與環境。

高三年級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解決環境問題,陪養學生的環境責任感

引導學生參與解決身邊的環境問題是陪養學生環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一方面獲得對環境的敏感性和關於環境的知識,另一方面,認識環境問題的複雜性,陪養其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和責任感。同時,幫助學生了解人類活動會對環境慥成不同性質和程度的影響,增強憂慮意識,對影響環境的行為採取審慎的肽度。

三、學校環境培育課程目標

環境培育旨在引導學生關注家庭、社區、國家和全球面對的環境問題,正確認識個人、社會和自然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幫助學生獲得人與環境和諧相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養成有益於環境的情感、肽度和價值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決策與行動,成為有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的公民。

(1)情感、肽度與價值觀

1、關愛自然,尊重生命

2、關愛和善待他人,能積極、平等、公正地與他人合作,尊重不同的觀點與意見,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3、意識到公民在環境方面的權力和義務,有建設可持續未來的願望

4、關注環境,積極參與相關環境的決策和行動,做有責任感的公民。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並周圍環境的狀態及其變化

2、識別家庭、學校和社區的環境問題,並設計、實施和評價解決方案

3、捅過多種方式和途徑,主動而有用地搜藉與環境相關的信息

4、圍繞環境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並與他人有用溝通

5、批判性地思考區域或全球主要環境問題的成因,並對比各種解決途徑

(3)知識與能力

1、知道人對環境的依賴,反思個人生活對環境的影響

2、理解環境問提及其對個人、家庭、學校和社區的影響

3、知道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演變過程

4、和理解經濟技術、社會生活、政策法律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

5、知道公民參與保護環境的主要途徑和方式,並對比其效果。

四、學習內容

圍繞環境培育在情感、肽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這三個方面的目標,根劇本地實際情況和學生需要,以學生感性趣的方式引導他們發現生活中的問題,鼓勵他們思考,並行使所學知識做出和判斷,進而採取負責任的行動。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篇5

一、指導思想

本次教學質量年活動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深化素質教育為核心,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突破口,以本校教研和培訓為主線,提升教師素質,加強教學工作細化管理,推動課程改革進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目標要求

通過深入開展調研活動,分析教學現狀,研究教學策略,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加強教科研工作,使學校的辦學水平和人民羣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得到明顯提高。

三、活動內容

(一)開展調研活動,制訂整改措施

學校學科中心組要圍繞教學管理、課程改革、教學評估、師資水平等方面,通過預約聽課、隨堂聽課等途徑,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研究應對策略,制定整改措施。各學科要找準“症狀”,下準“良方”, 找準提高教學質量的突破口,以點帶面,以局部帶動全局,促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二)嚴格教學常規,優化管理過程

1、加強教學精細化管理,落實教學常規。

學校要把教學常規管理的落實作為保證教學工作高效有序運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奠基工程來抓。要嚴把“五個”關口,落實“五字”要求:一是嚴把集體備課關,理順集體備課的流程,加大對集體備課的過程性督查,突出一個“細”字;二是嚴把課堂教學關,強化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課堂,堅持面向全體,分層施教,建立課堂教學的監控機制,突出一個“新”字;三是嚴把作業的批改、講評關,作業選擇要精、批改要細、講評要到位,堅持“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錯必糾、有練必評”,科任教師要建立錯題檔案,突出一個“精”字;四是嚴把輔導關,要採取“抓兩頭促中間”的輔導策略,實現培優和幫困兩不誤,突出一個“實”字;五是嚴把測試關,在堅持採取多元化、綜合性的評價標準的基礎上,以學生的知識生成、能力發展、問題解決等高質量的學習結果作為評價依據,加強日常測試、模擬測試的針對性,從試卷編制、批改分析到反饋講評等要以教與學的“診斷”、“矯正”為落腳點和歸宿,突出一個“效”字。

2、加強學風建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要從學生的學習常規抓起,規範學習過程的各個環節,努力把教師的辛苦勞動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成果。具體來説,一是要狠抓學生的課前預習;二是要狠抓學生的課堂學習管理;三是要抓好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養成教育;四是要抓好學生的自我學習總結。

(三)加強師資培訓,促進專業發展

1、重視學習,為課改積蓄能量。

實施“讀書富腦工程”,寫好讀書筆記,開展讀書報告會、心得交流會等活動,實現思維碰撞,產生教育靈感。

2、加強師德建設, 強化教師的責任感。

開展“責任與忠誠”為主題的師德教育活動,按照師德高尚、師學嚴謹、師藝精湛、師風純粹的理想建設教師隊伍。開展“魅力教師”系列評選活動。

3、階段評價教師個人發展規劃,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根據教師制定的個人五年發展規劃和“金山區教師課堂教學有效行動計劃”,以課堂教學為重點,進行他評與自評,肯定成績,找出差距,制定整改措施。要求教師認真填寫《課堂教學改進手冊》,鼓勵教師在不斷地實踐、反思、學習中超越自我。20xx年6月,對教師填寫《課堂教學改進手冊》進行評比。

4、實施“名師工程”、“青藍工程”,大力培養優秀骨幹教師。

(1)辦好學校網站上的“名師展廳”。擴充名師的教育教學思想、成長經歷、代表作品等內容,積累名師檔案,讓教師在品讀名師、感悟名師的同時,建立自己的成長承諾,激勵自己當名師。設立“名師展廳”優秀欄目獎和“名師展廳”互動獎,舉行“我眼中的名師”報告會。

(2)抓好新教師的培養工作。認真做好拜師學藝工作,採用一徒一師、一徒多師的方法培養新教師,將新教師帶進成長的快車道。在拜師學藝過程中強調“三心”(誠心、虛心、上進心),即老教師誠心誠意地教,年輕教師虛心誠意地學,大家都有積極向上的上進心,形成互幫互學的教學氛圍。設立“優秀師徒獎”。

5、加強校本教研製度建設,努力打造一支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

教學質量年活動中的校本教研,首先,要立足本校查擺問題,特別要注意找準與先進學校的差距和產生這些差距的原因;其次,要立足本校實際確定校本研究的課題;第三,要制訂切實可行的校本研究的方案和計劃;第四,要及時進行研究總結,在總結過程中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和教學能力。同時,要建立“示範引領、專業發展、課題研究、技能考核、評比激勵”的研訓機制,為教師的健康成長,搭建一個良好的平台。

(四)完善評價制度,發揮激勵作用

學校建立完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定期召開教學質量分析會,組織召開學生或家長參加的教學反饋座談會。研究制定教學質量評估辦法,建立學業質量檢測制度,建立實施教學質量監測與反饋機制。

重視教學質量改進措施的研究。考試的目的是促進質量的提高。要加強考後研究的力度。每次考試後,各教研組都要對每一個班級,每一個後進生的具體情況進行仔細分析,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分析每位後進生知識的缺陷,交流各自改進的措施,努力做到考一次,研究一次,提高一次。

(五)加強科研工作,提高辦學品位

進一步轉變教科研工作方式,增強教科研工作的互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開展有實效、多形式的校本教科研活動,使全體教師逐步養成發現問題、反思問題、聚焦問題、分析問題、改進問題的科研思維習慣和方法。積極組織教師開展有實效的課題研究,通過課題研究帶動教學改革。引導教師把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和困難轉化為課題去研究,反對課題的假大空。

四、實施步驟

為確保教學質量年活動的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將整個活動分為四個階段:

(一) 啟動階段(20xx年2月18日——2月28日)

1、制訂教學質量年活動的實施方案,進行廣泛的宣傳和發動,召開“20xx年教學質量年活動”啟動大會。

2、採用集中學習和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做好宣傳工作,使每位教師認識到“提高教學質量年”的重要性,營造人人談教學質量、人人為提高教學質量出謀獻策的良好氛圍。

(二)實施階段(20xx年3月1日20xx年6月30日)

1、開展“教學質量管理年”示範課、研究課、觀摩課等系列活動和研討活動。

2、組織教師學習教學理論,圍繞提高教學質量查擺存在的問題。每位教師要查找個人自身存在的問題,還要幫助教研組查找一個問題,教研組幫助學校查找一個問題。將查找出來的問題進行彙總,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着重剖析主觀方面的因素。在查擺問題和自我剖析的基礎上,提出整改措施。

3、20xx年5月,對各班開展一次教學工作學生問卷評價。

4、20xx年6月組織召開全校教學質量分析會。

(三)深化階段。

1、20xx年9月,組織老師“回頭看”,看通過上個學期的努力,自己所教的學科班級成績提高了多少,看家長及同行對自己的認可程度是否提高。通過開展“回頭看”活動,自我剖析,深刻總結,制定出個人新學期的工作目標和工作計劃。

2、20xx年10月,舉行教學月活動,組織區學科帶頭人、區優秀青年教師、校教學能手上展示課。創新教研形式,提高教研質量,在語、數、英等學科開展“同上一節課”、“同説一節課”(包括師徒)等多種教研活動。舉行新一輪學校教學能手評選活動。

3、20xx年11月,開展第二輪教學質量調研檢測活動。

4、總結提升典型經驗,在較大範圍推廣成功做法,收集教學質量年活動的有關創新性的成果。

(四)總結階段。

20xx年12月,開展“教學質量年”活動評估工作,表彰先進集體和個人。

五、措施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年活動正常、深入、持久、高效的開展,並能夠達到預期目標要求,本校成立教學質量年活動領導小組,具體指導、檢查、督促“教學質量年”活動的開展實施。

2、制定活動方案。教導處要按照“教學質量年”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並切實抓好落實。

3、建立工作機制。建立定期會議制度,要通過召開座談會、研討會、診斷會等形式,反思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查找存在問題的原因,提出今後的努力方向,營造起“擺問題、找原因、訂措施”的良好氛圍。要本着誠徵“點子”和樂聽“真言”的氣度,廣泛聽取廣大教師的意見,虛心聽取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不斷反思,不斷總結。建立信息溝通機制,要建立暢通的溝通聯絡渠道,指定專人開展信息彙總工作,推進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篇6

一、 指導思想

根據六盤水市外語教育教學質量三年突破工程實施辦法及六枝特區外語教育教學質量三年突破工程實施辦法,以提高我校英語教師師德素養和業務能力為核心,進一步提升我校英語教育教學質量。

二、 組織機構

在市教育局、特區教育局和教研室的領導下,我校成立了語教育教學質量三年突破工程的實施領導小組。

主管領導: 蔣興科

分管領導:張桂菊

組長: 陳菊

成員: 王德會 張瑋 羅娟

三、 總體目標

到20xx年,我校英語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大幅提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先進的教育理念、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和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全面通過六盤水市和六枝特區的外語教育教學質量督導評估,力爭教師個人和學校都能達到優秀。

四、 年度分解目標

20xx年度(20xx年3月——20xx年12月)

1、 全面召開外語教育教學質量三年突破工程啟動大會。

2、 各位英語教師擬定三年突破工程自身達標計劃。

3、 建立英語教師的個人業務檔案。

4、 申報英語課題研究,紮實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5、 給校園內的長久性標語配備英語翻譯。

6、 英語教師參加全市外語教師基礎培訓。

7、 利用教研時間和業餘時間,英語教師加強個人自身學習,提升專業知識,要求學習1000個英語單詞,能流利背誦兩篇英語文章,20個精彩句子,會唱兩首英文歌曲。

8、 外語教師撰寫兩篇教育教學論文、教學設計或案例研究。

9、 組織一次學生英文歌曲演唱比賽。

10、 王德會老師負責一次微格説課活動。

11、 陳菊老師負責一次微格授課活動。

12、 撰寫年度工作小結,學習小結。

20xx年度(20xx年1月——20xx年12月)

1、 成立學校英語興趣小組,開展以聽説為主的外語提高活動,着重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

2、 建立校園英語廣播台,每週一次播音。

3、 繼續紮實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4、 英語組教研活動達到60%使用英語進行。

5、 選派優秀教師到省外知名學校進行提升交流培訓。

6、 建立外語信息網絡學習平台。

7、 英語教師繼續加強個人自身學習,提升專業知識,要求繼續學習1000個英語單詞,能流利背誦兩篇英語文章,25個精彩句子,會唱兩首英文歌曲,觀看兩部英文原聲電影。

8、 組織一次學生英文演講比賽。

9、 開展一次外語教師基本功展示活動,包括板書、簡筆畫、美文誦讀。

10、 外語教師撰寫兩篇教育教學論文、教學設計或案例研究。

11、 撰寫年度工作小結,學習小結。

20xx年度(20xx年1月——20xx年12月)

1、 繼續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2、 英語教師繼續加強個人自身學習,要求繼續學習1000個英語單詞,能流利背誦兩篇英語文章,25個精彩句子,會唱兩首英文歌曲,觀看兩部英文原聲電影。

3、 英語組教研活動達到80%使用英語進行。

4、 張瑋、羅娟老師各負責一次微格教學活動。

5、 外語教師堅持撰寫兩篇教育教學論文、教學設計或案例研究。

6、 組織一次學生英文朗讀比賽。

7、 外語教育教學質量三年突破工程資料歸檔、成果展示,迎接市教育局和特區教育局的評估驗收。

8、 我校英語教師全部通過業務素質綜合測試,爭取學校能有教師被選派出國培訓。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篇7

為繼續深化課程改革,促進教育內涵發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根據國家、省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現就我市進一步提高中國小教學質量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以深化課程改革為抓手,以推進課堂教學變革為主攻方向,以強化教學常規管理為重點,推動全市教育教學質量邁上新的台階,積極打造“至美教育”,打響“學在瑞安”品牌。

二、工作目標

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以年度質量綜合測評、學業水平監測和中大學聯考結果為評價依據,經過三年(20xx-20xx年)努力,促進我市中國小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1.國小階段:國小教育教學質量綜合測評項目指數位居温州前列。

2.國中階段:國中教育教學質量綜合測評項目指數和國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質量位居温州前列。

3.高中階段:大學聯考各類別(統一大學聯考招生、高職提前招生、單獨考試招生、“三位一體”招生)上線人數和上線率有較大提升,其中大學聯考一段上線人數每年有較大遞增,至20xx年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3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質量為重,營造教學提質氛圍

1.揚教學提質之風。各鄉鎮街道、功能區和有關部門要把“興學育才”作為為政之先,重視教育發展,加大教育支持力度,為教學質量提升提供政策支持。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把教學質量提升作為中心任務,做好教學質量管理工作,滿足老百姓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各級各類學校和教師要努力打造高效課堂,探索高效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

2.謀質量管理之策。教育局黨委每學期要專題安排一次研究教學質量的務虛會,教師發展中心、各教育學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制定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教學質量提升目標與途徑,謀劃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二)立德樹人,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1.完善德育課程體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加強學校德育課程頂層設計。要在用好國家、省市統編德育教材和強化學科德育教育的基礎上,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強化學生實踐體驗,積極研發國小生學習習慣、國中生學習規劃、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等德育課程,統籌實施學校德育活動課程。

2.推進學段課程建設。學前教育要落實教育部“遊戲點亮快樂童年”教育變革項目,做好幼兒園“一日活動”遊戲化。義務教育段學校要構建育人導向鮮明的學校整體課程框架,優化拓展性課程建設。推進中職學校選擇性課程改革,探索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建立健全校企一體化育人機制下的課程建設體系。研究適應新大學聯考改革的普通高中課程設置和課程計劃安排,構建基於主幹學科的必修與選修有機融合的課程羣,深化普通高中全面實行分類分層走班教學。

3.建設學校特色課程。根據學生個性成長、差異成才的需求,學校要開發校本課程,開展融合地方文化的特色課程、學科間與全學科的課程整合等項目研究,鼓勵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創設適合學生的教育。每年組織開展精品課程徵集推薦或評比,向全市推廣優秀課程。

(三)學為中心,持續推進課堂變革

1.推進“學為中心”的課堂變革。關注學科思維能力發展的“學為中心”的課堂變革,聚焦“教學評”的一致性,研究“學為中心”課堂變革的操作要素——學習目標和內容、學習活動、學習共同體、學習評價的設計與實施等。通過組建課堂變革項目聯盟,加強對“學案導學、先行學習、小組學習、學習活動、導學策略、作業優化、環境優化”等項目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探索數字化教學新模式。鼓勵學校試驗翻轉課堂、移動學習等新型教與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總結和推廣促進自適應學習、個性化學習和綜合性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

3.關注農村學校小班化教學工作。平均班額在32人以下的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校要開展小班化教學改革工作,制訂實施配套推進文件,從教育科學管理、課堂教學模式、教育督導評價、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進行小班化教育探索。

4.開展“分層走班”教學試點工作。嘗試在國中階段數學、英語、科學等3門基礎性課程由學生自主選擇的分層走班教學,探索行政班和教學班並存的教學管理模式,實施差別化的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形成分層走班的管理模式、教學範式和評價方式。

(四)強化常規,重建學校教學規範

1.深化新常規的“學做查糾”活動。組織教師學習《温州市中國小各學科教學常規》和《温州市中國小教學常規管理指導意見》,認真落實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測評等教學常規。學校班子成員要深入教學第一線,參與校本研修和教研活動。建立校長聽課制度,校長要進課堂,上講台,會評課。定期組織力量進行教學常規專項督查,並建立學校教學管理和教師教學常規問題檔案,確定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將學校教學管理和教師教學常規考核結果記入校長考核和教師績效考核指標。

2.完善教學常規四級管理制度。變市級教學常規“全面體檢”為“專項診斷”,加強對學校教學常規的問題聚焦;教育學區每學年要組織力量對學校教學常規管理進行全面檢查,加強教學常規檢查問題的跟蹤和改進;學校要制定並落實教學常規管理、教學質量監控、教師教學業績考核等制度,明確教師教學各環節的工作職責與任務要求;學科教研組要加強校本作業、校本教學資料的研究和編撰工作,切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3.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認真落實關於減負各項規定,開展學校“減負提質”專項督查工作。加強學段銜接教育和作業改革研究,優化有效作業,探索長短課、大小課、學期課時統整使用等課時安排形式,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五)機制創新,有效促進教科研轉型

1.探索教科研轉型機制。開展“互聯網+”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加強雲教研平台建設與運作,讓更多的教師能隨時隨地享受教研福利。加強基於課程改革重點項目、主題式系列化的學科教學研究,完善教研員聯繫學校制度和教研菜單工作制度,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提升專業精神、探索教研範式。

2.完善區域聯盟教研。構建“大校本+大學區”的區域聯盟教研新體系,促進城鄉教學的深度融合,實現區域教學均衡發展。加強現代學校聯盟“大年級組”教學教研,整體推進現代學校聯盟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變革。規範區域聯片教研活動,建立城鄉、強弱學校結對幫扶機制,放大“名校”效應,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持續推進基於同質學校聯盟的分層教研,在同類學校中針對共同問題進行同質對話,實現共同進步。

3.推廣教學改革成果。在全市國小、國中、高中三個學段分學科分別確立1-3所學校作為優質課程建設和學科教學基地,每所學校承擔1-2個學科項目,探索“發展學習素養”課程建設和“促進有效學習”課堂變革。每年設立10萬專項經費,獎勵中國小優秀教科研成果和優秀精品課程。

(六)有序保障,助推質量穩步提升

1.建立部門聯動制度。各部門要着力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及時協調解決教育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困難,不斷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務質量。教育部門要進一步明確促進學校內涵提升、提高教學質量的任務和職責,積極做好宏觀政策引導、獎勵經費保障、氛圍營造、督查視導、學校考核、技術裝備、質量監測等工作。

2.建立專項督導制度。教育督導部門要把“教學質量”作為督查的重點,對學校三年發展規劃中教學質量目標的達成情況進行專題督查。根據綜合評價結果,協同相關部門對教學質量薄弱學校、薄弱學科、教學成績滯後教師進行專項督查,分析原因,制訂對策,跟蹤整改。

3.建立教學視導制度。制定《瑞安市中國小教學視導工作辦法》,明確教學視導的形式、內容和程序。由教師發展中心牽頭,組建教育專家團隊、科研專家團隊和學科教學專家團隊,採取蹲點指導、教學調研的形式,對教學質量突出學校和薄弱學校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進行專項視導,形成分析報告,幫助學校改進教育教學。

4.建立質量報告制度。落實省市中國小學業水平監測實施細則,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測監控機制,通過“看起點,比進步”優化教學質量評價。建立市、校兩組質量分析報告制度,對義務教育階段的省、温州市抽測和會考、大學聯考適應性考試等大型考試,進行細化分析,撰寫分析報告,提出科學有效的整改措施和方法,努力提升學校教學質量。

5.建立教學獎勵制度。完善《瑞安市中國小市長教學質量獎勵方案》,設立獎勵專項資金2500萬元,表彰獎勵取得優異成績和提升幅度大的學校。對學校教學質量特別突出的校長,在提拔、評先評優上優先考慮,建立與績效掛鈎的教育教學質量激勵機制。

6.嚴格校長問責機制。完善《瑞安市中國小校長年度工作目標考核辦法》,明確校級領導崗位的專業要求及教學管理要求。建立教學質量校長問責制,對“不敢為”“不想為”“不會為”“不作為”的校長進行問責。對教學質量有明顯滑坡的校長取消當年評優評先資格,給予通報批評定期改正;對教學質量連續滑坡明顯的校長採取誡勉談話、責令其書面檢查,直至免職。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篇8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強調:“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優化教學方式,……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是教育事業的生命線,是教育改革發展的主旋律。為進一步規範學校教學常規精細化管理,切實推進課堂改革,全方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根據霸州市教體局工作指導意見,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重點,以實施素質教育為目標,以教育科研為主線,以整體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為中心,紮紮實實開展教學工作。實施規範、科學、精細化的教學管理,探索建立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全面提升教師業務潛力,注重過程管理,加強質量管理,向過程要質量,推動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攀升。

二、工作目標

(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課程改革,推行高效課堂,開展教學研討,面向全體全面發展。

(二)落實精細化教學質量管理制度,推行精細化管理教育特色。

(三)以“創名校,推名師”為突破口,建設好班主任和教師隊伍,打造一支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為人師表、開拓創新的教師團隊。

(四)各年級側重抓住兩頭學生,不斷提高優秀生數量,促進中間狀態的學生向優秀生轉化,把後進生控制在最低限度,通過分層教學和分類指導,分層次、有梯度的培養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五)突出教學中心地位,提升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聲譽。

三、組織領導

(一)為組織加強領導,特成立領導小組,由校長、副校長、教務主任、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組成。具體人員如下:

組長:徐建民

副組長:楊炳軍

成員:教務主任教研組長年級主任

下設辦公室:

辦公室主任:史慕荊

辦公室副主任:魏秋紅

辦公室成員:馮紹興徐豔麗張紫端劉磊王聰穎肖豔華賈振池石素梅張海濤高鵬

組長主要負責全校“教學質量提升方案”的全面協調、監控工作;副組長制定實施方案、過程的指導、評價工作;成員及辦公室負責方案具體實施和操作。

(二)各小組成員以身作則,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為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出謀劃策,盡職盡責的完成學校交給的工作任務。

(三)建立督察制度,以“校長室——各處室——各年級組——各班主任——各教師”為主線,層層要做好督促指導工作。

四、工作內容和措施

(一)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制度。

1.結合學校實際,科學地制定完善、高效、規範、切實可行的教學管理制度,用制度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教學。

2.嚴格執行教學管理制度,將制度貫徹落實到每一個教研組、每一名教師,抓好制度的落實。

3.在制定和運用過程中,逐步健全、完善教學管理制度,探索出適用性、可操作性強的管理辦法,不斷提高學校教學管理水平。

4.嚴格考評教學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強化教學質量的監控,實行教學質量責任制管理,明確教學質量具體責任分工,建立獎處激勵機制,公平、客觀地運用考評結果,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學工作的全面提升。

5.以“巡課制度”為抓手,切實加強課程管理。根據《霸州市教體局關於在全市中國小推進實行“巡課制度”的通知》和學校管理實際,我校國中部實行巡課制度。巡課制度把教師在課程計劃執行中有無違規現象,作為評選先進的依據,並與績效獎懲掛鈎。學校對每天的教學活動實行全天候管理,校長、教務主任、帶班領導每天從早讀到放學,進行巡視檢查,如發現私自調課、不按教學常規上課,課堂環節脱節、隨意上自習等現象,都作為教學事故記錄在案,並根據學校獎懲條例進行處理。通過規範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加大教學管理力度,更好地促進我市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二)進一步加強教學常規精細化管理工作。

1.開齊、開足、開好課程。嚴格按照部頒課程計劃,開齊科目、開足課時、開好課程。加強校本、綜合實踐、及音體美等課程的開發與管理。

2.狠抓教學常規管理,規範課堂教學,創新教學方法,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上下功夫。

(1)備課:嚴把備課關,注重備課質量,加大對備課的.過程性督查,杜絕應付備課和突擊備課。教師應做到:備好課標、備好教材、備好教學手段、備好教法、備好學法;吃透重點、難點、知識點、教學點、能力點;優化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採用同年級同學科集體備課的方式,每週固定時間、地點、負責人,全面開展集體備課,一學期不少於20次。由備課組長組織安排,根據計劃選好中心發言人,主要討論要上課的內容、重點、難點、注意點、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以及教學策略等,編輯電子教案。大家集思廣益,把個體的認識納入到羣體的智慧之中,使每次集體備課都有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再根據本班的具體情況,對教案進行二次補充,再創造,實施二次備課,力求體現一種共性和個性完美相結合的優質化的課堂教學現狀。要求教師一課一反思,集體備課時首先討論交流上週教後感,總結經驗,彌補不足。每週教研組長對本教研組的教師業務進行檢查,並留好檢查材料,每月學校進行一次抽查,對教師的備課工作進行監督和督導,並將業務檢查列入年終考核,從而促進教師備課水平的提升,為進行有效課堂教學打好基礎。

(2)上課:嚴把課堂教學關,向課堂教學要質量。教師應做到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符合學生實際,容易被學生接受,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德育的滲透;教學過程安排要井然有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恰當設疑,引發思考,鼓勵為主,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學方法手段要靈活、適用,適時有效,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傳授和指導,充分利用直觀的、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語言要規範、文明、準確、簡練嚴密、清晰易懂,教態要端莊自然,富於激情;科學有效地利用45分鐘,提高教學效果。教學效果要明顯,課堂教學氣氛要活躍,學生基本能夠理解和掌握當堂所學知識,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達到擬定的教學目標。

(3)精心設計課後作業: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精選作業內容,精選帶有鞏固性的練習和提升性練習,不搞重複性勞動,不搞一刀切,分等級留梯度作業或彈性作業,作業量不超時,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作業處理要及時,批閲要規範。同時做好作業的講評,講評要細緻到位。不得盲目使用複習資料和試卷,努力使作業設計體現針對性、鞏固性、建構性和有效性,對課堂作業和練習堅持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有錯必糾”。教務處每學期至少對作業佈置及批改情況檢查四次,檢查要評定等次,檢查結果作為教師業務考核的主要依據,載入教師業務檔案。

(4)輔導:輔導要耐心、細心、熱心、誠心,積極採取“抓兩頭促中間”,注重後進生和學差生的輔導和提高。根據考試分數和任課教師平時觀察,確定後進生名單,建立檔案,針對不同類型的後進生,制定不同的措施。耐心細緻地做好後進生的思想工作,讓後進生樹立信心,在課堂上教師對後進生要多啟發誘導,多提問,利用家庭協助轉化後進生,提高整體成績。

(5)練習:要採取多元化,多層次,內容豐富的練習方式,恰當、科學地設計練習,注重練習的有效性。

(6)考試:考試是檢測師生教與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方法。要求教務處每學期組織月考、期中、期末3大考,並充分利用校際聯盟實施聯考,聯考採取統一進度、統一內容、統一時間。通過聯考,進行成績的對比分析,從而客觀準確地評價我校教與學的效果,和在聯盟校教育中所處的位置。年級組要求平時不定期的進行學科單元測試和週考活動。每次考試過後,每位教師要針對試卷情況進行分析,召開質量分析會,通報數據,明白位次。分析會上,成績優秀者説經驗,落後者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學校領導跟蹤視導,確保教學質量穩步提升。通過考試掌握學生平時學習狀況,以查缺補漏,進行反饋矯正。學校設立“學習進步獎”和“學習優秀獎”,對在每次大考中超越自己最好成績的進步學生和成績優異的學生頒發“學習進步獎”和“學習優秀獎”,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完善全員聽課制度,加強評課工作。

紮實開展好校內研討課、觀摩課、公開課、示範課、教學講座等教學活動,學校領導要深入其中組織教師做好聽課、評課,注重活動的質量,及時把握教學動態,瞭解教學情況,充分體現活動的效果。學校領導要深入課堂聽課指導,校長、副校長深入課堂,採取聽、説、評、議等方法,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校長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副校長每學期聽課不少於30節,隨時聽推門課,青年教師不少於30節,一般教師不少於20節,做到有記錄,有評析。開展新教師上見面課,全體教師上輪教課,骨幹教師上示範課,青年教師上合格課,以此提升教師備課和上課的質量。

(四)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加強教師學習交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充分發揮教研組的陣地作用,每週五下午三、四兩節課組織教師教研活動,一學期不少於20次,爭取帶題上課,理論解析,通過理論聯繫實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成立由校長主管,教學副校長分管,教研組長全面負責的領導機構。各成員職能目標明確、責任到位。學校每學年每學期都要結合本校情況定出可行的、具體的計劃,並且每週定期對教研進行檢查,並及時反饋。從更新教師觀念,提高科研意識入手,讓大教育科研觀念深入人心。

2.認真做好課題立項、研究工作。組織教師根據自身教學實踐,在教學思想、培養目標、教學模式、課程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等方面開展研究,探索在新課改理念下的教育教學規律,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研究水平,堅持以課題研究為載體,帶動教研,促進教改。學校要求全部講課老師必須寫出一篇高質量教學論文,確保所有教師都有研究的教學課題,為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3.積極開展業務競賽活動。按照計劃,本學年要組織三到四次教師業務競賽,如説課比賽,優質教案評比,優質課件評比,優質課評比等。通過評比競賽努力創造良好的教研氛圍,全面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為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好基礎。

4.加強教師的學習交流。第一要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組織教師到先進的兄弟學校參觀學習,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交流。同時,邀請市教研室各科教研員蒞臨我校指導教育教學,從而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5.學校教科研要向縱深發展,要提高研究的層次,必須依靠一支積極性高、研究能力強的教師隊伍來完成,所以教師的素質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每位教師認真研讀教育專著,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加強教育科研理論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訓,進一步提高學校領導和教師的科研素質。

(五)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開展“名班主任”、“名師”工程,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提升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增強廣大教師敬業奉獻的精神,讓每一位教師都真正具備“求真務實、敬業愛生”的作風,樹立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的教育理念。通過教師互評、學生評教師、家長評教師等多種形式促進師德、師風建設。

學校的工作開展與班主任息息相關。重點選拔事業心強、師德高尚、能力突出、能得到學生和家長認可的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同時,注意班主任的培養和提高。定期召開班主任工作交流會,座談會,定期組織班主任學習,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管理方法、教育策略等,力爭在使用班主任的同時,幫助他們不斷地提高,每學期培養3名優秀“名班主任”,做到真開展,真評選,真結果,並作為上報優秀班主任的依據。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的基礎和保證。爭取每學期做好培養3—5名校級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工作。堅持重點培養,普遍提高的原則,對我校任課教師進行分層培養,做到培養有層次,努力有方向。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在做好常規工作外,要有一名重點培養對象,要求切實起到幫、扶、導、領的作用,多深入課堂聽課和指導,並協助其在學期內上一節彙報課。

以老帶新,幫助青年教師儘快成長。為使青年教師儘快融入隊伍,儘快熟悉教學教法,儘快把握課堂教學,我校開展活動,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做到有計劃、有措施、有安排,通過業務指導、學習交流、教學觀摩、結對幫扶、錘鍊提高等方式,促進新教師快速成長為熱愛教育事業、具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能嫻熟駕馭課堂的教育工作者。

(六)全體畢業班教師齊心協力,加強畢業班管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本學期學生會考進入倒計時,為更好地促進我校會考成績的提高,要求各畢業班任課老師要早思考、早準備,擬定好備考方案和教學計劃,做到分層教學、查漏補缺、真抓實幹,多深入課堂與學生交流、溝通,及時找學生談心,及時發現學生的不健康心理,疏通學生思想,不得出現言語上對學生的打擊行為,教師應當用自己的言行、觀念去引導學生永不放棄。同時做好後進生的思想工作,力爭完成會考的工作任務。認真組織教師研究學習《會考説明》,理清命題思路,研究新教法,探討新模式;定期召開畢業班教學質量分析研討會,及時摸清命題方向與思路,確保複習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實行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切實做好“扶優補差”工作;組織好會考專題和綜合複習,組織會考摸擬考試,及時點評,提高複習效率。

五、實施步驟

(一)學習動員階段(6月中旬)召開動員大會,認真組織學習相關教學質量提升的理論文章,經過動員和教育,讓全校教職員工認識到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性和必須性。成立活動領導小組,制訂學校教學質量提升活動方案。

(二)查擺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7-9月)查擺問題是處理問題的前提。全體教職員工應緊密聯繫思想實際、工作實際、發展實際,在查思想、查學習、查工作、查紀律、查服務過程中,勇於正視本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一説一、有二説二。多分析問題成因,仔細研究改善方法,提出整改意見。切忌避重就輕、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應努力做到“把準脈”、“下對藥”,進行全方位“調理”和“診療”。處理問題是查擺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需要我們在處理問題中轉化思想解放結果,在處理問題中推進科學發展。應堅持邊學邊改、邊查邊改、邊整邊改,立足實際,有的放矢,採取有針對性的方法,努力用創新思維、創新措施破解改革發展中的難題,為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掃清障礙。

(三)整改提高階段(10月—20xx年6月)採取實打實的舉措,狠抓方法落實。切忌浮皮潦草、敷衍了事,確保活動出結果、見成效,把碰到的問題一件一件地完成,一項一項地落實,努力做到精心組織策劃,突出關鍵難點,全力以赴攻關,不停展現亮點。

(四)總結階段(20xx年7月)進行全方面總結,總結經驗教訓。選出此次教學質量提升活動中成績突出的老師進行表彰。

總之,提高教學質量,創辦人民滿意學校,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我們將會在上級領導的正確指導下,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同心同德,凝神聚力,以一學年為節點,每年規劃好教育教學質量工作實施方案制定實施,突出教學的中心位置,真抓實幹,在工作中不斷地摸索經驗,穩定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篇9

一、情感、肽度與價值觀

1、認識自然規律,擺正仁與自然的關係,追球人與自然的和諧。

2、以"謀事在人"為題組織一次討侖或辯論活動,反思人類盲目改造自然的行為及其帶來的惡果。

3、理解關於環境的不同觀點,捅過交流和商榷,變成保護環境的共識。

4、以《京都議定書》為例,國際合作保護全球環境的意義和策略。

5、以"保護母親河"為題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認識團隊合做對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性。

6、珍視文化多樣性,關注瀕危文化遺產的保護。

7、討侖全球化對本土文化的衝擊,認識到保護本土文化的緊迫性,有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遺產的願望。

8、舉列地區歧視或文化歧視的現像,產生這些現像的源因,題出銷除偏見或誤會的建義。

9、以不同形式,如詩歌、繪畫、設計,表現不同地域文化對不同生存環境的反映。

10、意識到資源利用和環境管理需要關注弱勢羣體,願意採取行動促進社會的公正與公平。

11、搜藉古今中外相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事例或文學作品,其中藴含的哲理及其積極意義。

12、搜藉各國和國際社會相關環境保護的法律和協定,瞭解各國環境保護的要點和發展動向。

在反思個人行為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的基礎上,從本地着手,關注全球環境,並積極落實在行動上。

二、過程與方法

幫助學生全體地理解環境系統,獲得識別、解決和預防環境問題的方法與技能,包括觀察周圍的環境現像、發現問題、題出假設、制訂調查方案、搜藉和整理信息、採取行動、反思和評價、交流和表達等。

觀察、描述並批判性地思考地區性和全球性的環境現像或環境問題。在實地觀察、繪製地圖、查閲資料的基上,説明一個區域在土地利用方面情況及只怕存在的問題。針對私人購買轎車既帶來污染又促進經濟發展這一爭議性問題,題出個人觀點並陳述理由。農用機械、化肥、農藥大量使用的利弊和防止環境污染的對策設計。圍繞自己選定的環境問題確定調查範圍、設計調查方法、制訂調查計劃。針對本地區常見的自然災害,設計調查方案。就本地出現的食榀安全問題設計調查方案。明確各種信息來原與各種調查類型的對應關係,對自己搜藉的環境信息的鑿鑿性和可信性進行評價。圍繞某個地方性的環境問題,從不同途徑搜藉信息,對比判斷這些信息的鑿鑿性和可信性。搜藉並對比不同媒體對某一環境問題的報道,各方力場。根劇搜藉的信息,設計幾種解決方案,對比並確定行動方案。根劇本地條件,題出減少温室氣體排放的地方性對策。對比解決某個環境問題(如水污染)的不同提案,它們的適用條件,以及反映的不同觀點。實施環境行動方案,評價並題出改進建義。參與社區環境建設。針對當地突出的環境問題設計解決方案,並向地方題出建義。

三、知識與能力

人、自然和社會相互作用,創造並推動着人類歷史上前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自然生態提供了一切身命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社會生活包含了不同環境條件下發展起來的生活方式及其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經濟與技術訣定人們利用自然資源、提供商品和服務的方式;決策與參與反映人們合作解決環境與發展問題的意識與途徑。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培育需要幫助學生從上述幾個方面進行反思並採取行動,從而全體理解人、自然和社會的相互作用及其型態和過程。學校現有各個學科均包含與此有關的學習內容。

在抵制一次性消費品的生產、銷售、使用過程中,如何題高公眾參與的有用性。

瞭解我國自然保護區體細的近況、作用和麪對的挑站。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篇10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全體落實科學發展觀,提昇學生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全體科學發展為根本,題高教師家長育人水泙,結合<<輝縣市教育局20xx年德育工作要點>>,進一步圍繞我校"加強學生習慣養成培育"的要點,以"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活動為主要載體促進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推動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

二、工作目標及思路

1、要求全面教師本着全身心投入、全方位重視、全過程負責的育人心態,共同創建出一支師德素養好,業務水泙高的教師隊伍。

2、加強陣地建設,優化育人環境,開展好各類主題培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

3、加強學生法制培育,並加強師生的安全培育,確保學期內無重大責任事故發生。

4、繼續進行"優秀班集體"、"文明寢室"的評比,要點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內化為思想道德素質。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強德育工作靈導,題高德育工作的認識。

要繼續任真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加強師德建設,學校教師都有積極參與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責任。並要在全校範圍內創設"全員育人"的氛圍,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識,促進和推動學校德育工作。教師不僅要在平時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思想道德蔘透培育,從校長到教師都必須有明確的思想道德培育的具體任務,並共同參與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妍究。結合本學期學校工作要點,進一步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陪養一支素質優良、精幹實效、開袥進取的班主任隊伍。

(二)、以"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活動為載體,狠抓學生行為習慣養成培育

加強班級管理,經常性地進行班容班貌檢察,將學生平常規範培育抓細、抓嚴、抓實,努厲達到的平常行為規範的"五無"、"五有"要求,(即地上無痰跡紙屑、牆上無污痕、桌面無刻畫、門窗無破損、衞生無死角;課堂有紀律、課間有秩序、言行有禮貌、心中有他人、學困生有進步),各年級、各班要根劇學生的情況,着重對學生進行以文明禮儀為要點的基礎文明養成培育,捅過嚴格的訓練,努厲使學生的行為規範外化為行為,內化為素質,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文明禮貌習慣,逐步使學生從"要我如此做"轉變為"我應該如此做",讓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學生的自願行動。

1、繼續組織學生任真學習《中國小日常行為規範》,要求學生能熟記於心。

2、利用學校廣播、學校櫥窗等宣傳陣地,大力宣傳行為規範好的學生,讓全面學生都能向好學生學習,同時對不好的行為習慣也要給予監督。

3、進一步加強"流動紅旗"競賽的力度,捅過評比活動,來陪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習慣。

4、各班應充分利用班會課採用豐富的形式加強對學生思想培育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培育,題高班會課的質量。

(三)、結合主題班會、紀念活動等各種途徑,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

(1)抓住各種契機,尤其是利用好每週的升旗儀式開展愛國主義培育、體驗培育、養成培育、愛心培育、成信培育。我們根劇各年級學生特點,精心設計活動方案,紮實有用地開展好綜和實踐活動。

(2)圍繞主題月和重要紀念日開展活動。

三月份,結合國際勞動婦女節、學雷鋒紀念日開展"獻給媽媽的歌"、"讀雷鋒日記、講雷鋒故事"等活動,引導學生體驗友善、學會關愛;植樹節前後,可組織學生開展"爭當綠化小天屎"、"我當校園美容師"等活動,帶領隊員美畫環境、保護環境;全國安全培育周可開展"安全伴我行"、"創建平安校園"等活動,讓學生從小懂得自我保護,珍愛生命。四月份清明時節,是進行愛國主義培育的好時機。五月份結合國際勞動節,可開展"唱給勞動者的歌"、"走進勞動者"等活動,瞭解廣大勞動者勞動的艱辛,更加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六月份可結合兒童節開展各項慶祝活動。九月份結合教師節,可開展"獻給老師的歌"等活動。十月份結合節和放秋假開展活動。十一月份開展"走進孤寡老人"等活動。十二月份開展慶祝元旦等活動。

(四)家長積極參入,發揮整合尤勢。

抓好家長參入德育活動管理,有計劃有落實,開展活動內容要有針對性、實效性,並且任真做好資料搜藉、積累工作。變成學校培育、家庭培育和社會培育相互溝通與合作的培育網絡;保質保量用好家長學校,做到每學期每月同鞋生家長均有一定程度的書面連繫。

(五)重視學科蔘透,加強德育學科化。

1、優化學科教學。課堂是實施德育培育的主陣地,學科教學中蔘透德育培育是一種全員性策略,教師要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諸方面蔘透德育培育來優化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各學科要繼續上好學科蔘透德育培育的教研課,要繼續任真上好班會課

四、工作安排:

三月份:

1、開學典禮。

2、貫徹常規,建立教學秩序。

3、學生心裏茵素調整妍究(一)。

4、"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活動(一)。

5、家長學校開課。

6、開展安全宣傳培育活動。

7、結合學雷鋒月和慶祝"三、八"婦女節開展系列感恩培育,並開展"講雷鋒故事、讀雷鋒日記"故事比賽。

四月份:

1、編寫《日學一語》手冊第二本。

2、學生心裏茵素調整妍究(二)。

3、佈置"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演講比賽活動。

4、、"關愛生命、安全出行"法制、安全宣傳培育活動。

5、清明節進行革命傳統培育。

五月份:

1、"五四"紀念活動。

2、"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演講比賽活動。

3、學生心裏茵素調整妍究(三)。

4、"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活動(二)。

5、班主任工作。

6、教師讀書演講比賽。

7、以"歡慶六一"為主提出班級黑板報。

六月份:

1、"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活動(三)。

2、學生心裏茵素調整妍究(四)。

3、評選優秀班幹部、三好學生和文明班級。

4、評選北雲門鎮中心學校"十佳文明之星"、"十佳學習之星"。

七月份:

1、德育工作總結。

2、安排師生暑假生活。

八月份:

1、師德師風培育活動。

2、貫徹常規,建立教學秩序。

3、學生心裏茵素調整妍究(五)。

九月份:

1、開學典禮。

2、慶祝教師節活動。

3、"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活動(四)。

十月份:

1、學生心裏茵素調整妍究(六)。

2、"秋假——我為家裏做什麼“活動。

十一月份:

1、“走進孤寡老人"等活動。

2、"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活動(五)。

十二月份:

1、慶元旦文藝競演。

2、學生心裏茵素調整妍究(七)。

3、"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活動(六)。

元月份:

1、評選優秀班幹部、三好學生和文明班級。

2、評選北雲門鎮中心學校"十佳文明之星"、"十佳學習之星"。

3、德育工作總結。

4、安排師生寒假生活。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篇11

一、總體要求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突出黑龍江優勢特色,深化義務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校精細化管理,加強教研科研指導引領,聚焦質量提升和內涵發展,健全管理責任體系、質量標準體系、專業隊伍體系和評價監測體系,推動義務教育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留住黑龍江發展需要的人,為推動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力量。

二、工作任務

(一)構建“五育”並舉的素質教育體系

1.堅持德育為先。落實《中國小德育工作指南》,依託我省自然與人文特色資源,打造紅色基因傳承、綠色生態文明、藍色高新科技、金色現代農業、銀色冰雪文化的社會實踐大課堂。實施中國小德育“紅釦子工程”,強化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開展黑龍江優秀精神教育,建設一批新時代德育示範校、精彩思政課堂、品牌主題實踐活動。創建文明校園、書香校園、平安校園、鄉村温馨校園。深入推進研學實踐教育,推進各類公共文化設施、自然與人文特色資源向學生免費或優惠開放。落實黨建帶團建、隊建制度。建好班主任隊伍,完善教師家訪制度。

2.提升智育水平。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制定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設置實施方案,推進育人方式、考試招生、監測評價和課程教學改革,確保學生達到學業質量標準。執行義務教育裝備基本標準和中國小實驗教學基本目錄,鼓勵建設學科功能教室、創新實驗室、綜合實驗室、教育創客空間等。20xx年前,將實驗操作納入國中學業水平考試。

3.強化體育鍛煉。完善體育教學、訓練與競賽體系,保證中國小生每天1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時間,定期舉辦學生運動會或體育節,普及推廣校園足球和冰雪運動項目,讓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除體育免修學生外,未達體質健康合格標準的,不得發放畢業證書。將體育科目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推動公共運動場所向學生免費或優惠開放。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體育社會組織為學生提供高質量體育服務。開展新時代校園愛國衞生運動,做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工作。

4.增強美育薰陶。落實國家規定藝術課程,開設戲曲、剪紙、版畫、冰雪文化等黑龍江特色課程,幫助每名學生掌握1至2項藝術技能。辦好中國小生藝術展演等活動,鼓勵學校組建特色藝術團隊,努力形成“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建設一批黑龍江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加強對美育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升培訓。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專業藝術人才到中國小兼職任教。支持藝術院校在中國小建立對口支援基地。

5.加強勞動教育。實施“最美勞動實踐工程”,積極開闢勞動基地,創建一批勞動教育示範區、示範校,建立學生參加家務勞動、校園勞動、社會勞動等考評機制。

(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

1.優化教學方式。實施“中國小教學質量提升工程”,聚焦課堂教學,抓實教師集體備課,探索高效教學模式。建立教學質量提升實驗區和實驗校,推廣應用優秀教學成果、教學案例,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探索基於學科的課程混合式、綜合化教學。

2.規範教學管理。省級教育部門要分學科制定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加強課程實施全過程監測評估。市縣級教育部門要規範辦學行為,指導學校形成教學管理特色。學校要精細管理規程,統籌制定教學計劃,規範實施課程標準,重視差異化教學,開展中國小課後服務,實行個性化指導。

3.加強課程建設。制定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指南,完善審議評估和質量監測制度。試行《勞動與技術》課程。做好教材選用和使用監管工作,嚴禁使用未經審定的教材,義務教育學校不得引進境外課程、使用境外教材。

4.探索融合教學。推進數字校園、智慧教育示範區建設,建設一批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支持農村和邊遠地區學校遠程同步教學,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健全線上教育教學資源保障體系和運行機制,完善數字化教學資源進校園審核監管機制。

5.減輕學生負擔。合理安排學生在校時間,科學統籌作業總量和質量,規範學校辦學行為。嚴格執行各學段“零起點”教學。健全年檢年報、“黑白名單”等制度,堅決治理校外違規培訓,規範中國小競賽行為。

(三)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1.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師範教育培養層次和質量,強化師德教育和教學基本功。各地要設立教師培訓專項經費,落實5年1週期不少於360學時的全員培訓制度。實施中國小教師“十百千”工程。加大對農村、偏遠薄弱地區教師培養培訓傾斜力度。落實好國家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教學素養展示、教學名師評選和表彰獎勵制度。

2.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各地要做好編制具體核定與統籌使用工作,制定小規模學校編制核定標準和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寄宿制學校提供生活服務的實施辦法。通過設立“中國小教師臨時週轉編制專用賬户”健全教師補充機制。按規定審批程序,對符合條件的非在編教師要加快入編,不得產生新的代課教師。全面推進中國小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深化後勤服務社會化改革,調整壓縮非教學人員編制。嚴禁擠佔、挪用和截留中國小教職工編制,嚴禁在有合格教師來源的情況下“有編不補”。制定符合教師職業特點的公開招聘辦法。穩步推進中國小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制度改革。繼續實施“特崗計劃”,啟動實施龍江銀齡講學計劃,深入推進縣域內教師交流輪崗。落實好國家和我省對長期在邊境、鄉村、林場、礦山等艱苦邊遠地區基層一線任教教師的職稱評聘傾斜政策。

3.保障教師權益待遇。制定我省教師優待辦法,保障教師享有健康體檢、旅遊、住房、落户等優待政策,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實行中國小教師績效工資總量核定分配辦法。落實鄉村教師鄉鎮工作補貼、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活補助和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政策,有條件的地方對在鄉村有教學任務的教師給予交通補助。加快鄉村學校教師週轉宿舍建設。落實教師教育懲戒權。

4.加強校長隊伍建設。全面推行中國小校長職級制。實施校長培訓5年行動計劃,開展鄉村中國小骨幹校長培訓和名校長研修,努力打造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長隊伍。

(四)破解關鍵領域改革發展難題

1.推動優質均衡發展。實施“優質均衡攻堅行動計劃”,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推動“強校+弱校”聯盟式發展,促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在相關政策上向邊境地區傾斜,按期消除大班額、大校額,切實保障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農村留守兒童、貧困家庭子女、殘疾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確保到20xx年義務教育發展優質均衡縣(市、區)建設達標比例達到20%。

2.深化招生考試製度改革。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國中比例不低於60%。建設中國小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化管理平台。推進國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改革,穩步推進省級統一命題。落實公辦民辦“同權同責同招同管”要求,深化民辦中國小校招生制度改革。

3.健全質量評價體系。落實國家縣域義務教育質量、學校辦學質量、學生髮展質量評價標準。縣域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突出考查地方黨委和政府對教育教學改革的價值導向、組織領導、條件保障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等。學校辦學質量評價突出考查學校保障學生平等權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引領教師專業化成長、規範辦學行為、增強社會滿意度等。學生髮展質量評價突出考查學生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健康、興趣特長和勞動實踐等。

4.提高教研支撐能力。完善省、市、縣、校機構健全、所有學科專兼職教研員完備的教研體系。健全教研員准入、退出、考核激勵和專業發展機制。完善區域教研、校本教研、網絡教研、綜合教研製度,探索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等參與教研工作模式,打造品牌教研活動。

5.加快建設現代學校制度。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實行學校自主設立內設機構,依法依規開展教育教學活動、聘用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管理使用學校經費等。嚴格控制面向義務教育學校的各類審批、檢查驗收、創建評比等活動,未經當地教育部門同意,任何單位不得到學校開展有關活動。

6.重視支持家庭教育。實施“百萬家庭賦能工程”,健全街道(鄉鎮)、社區(村)家庭教育指導機構,推進中國小普遍建立家長委員會,創建家長學校,推廣優秀家庭教育示範案例,提高家校協同育人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建立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議事制度,選優配強教育部門領導幹部。縣級黨委和政府每年至少聽取1次義務教育工作彙報,把義務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將校園安全納入社會治理。加強校醫隊伍建設,強化常態化傳染病防控。推進中國小校園封閉式管理,一鍵式緊急報警、視頻監控系統與公安機關聯網率和專職保安配備率達到100%,發揮“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熱線”作用,維護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二)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門要做好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統籌規劃。組織部門要加強對黨政領導班子及有關領導幹部履行教育職責的考核,按照幹部管理權限做好教育部門和單位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指導學校做好黨建工作。宣傳部門要抓好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營造尊師重教良好氛圍。機構編制部門要做好學校編制核定工作。發改部門要將義務教育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自然資源部門要配合做好學校佈局規劃,統籌做好土地供給工作。住建部門要做好學校建設過程的監管工作。財政部門要加大財政投入,優化支出結構,足額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人社部門要依法落實教師待遇,為學校招聘教師提供支持。民政部門要牽頭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文化和旅遊部門要推動提供更多兒童優秀文化產品。網信部門要淨化網絡文化環境。黨委政法委要協調公安、司法行政等政法機關和部門,加強校園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維護校園正常秩序和師生合法權益。公安機關要做好適齡兒童少年户籍普查工作,為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及控輟保學提供支持。檢察機關要發揮校園安全、法治宣傳、犯罪預防等方面作用。市場監管部門要做好營利性民辦培訓機構登記、收費、廣告、反壟斷等監管工作。共青團組織要積極開展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婦聯要加強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少先隊等羣團組織和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要做好少年兒童有關教育引導和關愛保護工作。

(三)強化考核督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納入黨政領導幹部考核督查範圍,並將結果作為幹部選任、表彰獎勵的重要參考。加強對各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估,健全督政、督學、質量監測三位一體的考評體系,嚴禁把升學率作為唯一考核標準,對辦學方向、教育投入、學校建設、教師隊伍、教育生態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的地方,要依法依規追究當地政府和主要領導責任。

(四)營造良好生態。做好黨的教育方針、科學教育觀念和教育教學改革典型經驗、師德師風楷模的宣傳報道,創作推介優秀兒童文化精品,打造綠色健康網絡空間,大力營造關心支持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的氛圍。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篇12

質量是教育事業的生命線,是教育改革發展的主旋律。為全面貫徹全國和盛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建立以提高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我局根據滁州市教育局統一佈署,決定在全市開展“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具體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引導學校遵循教育發展規律,樹立科學的教育教學質量觀,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和出名師、育英才。建立健全質量保障體系,完善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全面提升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總體目標

通過開展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強化全市教育系統各校領導教學為本的意識,認真分析各校教學質量現狀,理清工作思路,研究提升教學質量策略,探索建立教學質量標準體系、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使我市中國小辦學水平,尤其是農村中國小辦學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全面提升全體學生的.素質和人民對教育的滿意度。

三、工作內容

(一)完善制度,加強學校教學常規管理。

以加強學校教學常規管理為重點,堅持向管理要質量,進一步提高全市中國小管理水平。健全管理制度,落實管理責任,以規範管理保障和促進教學質量提升。轉變教育行政部門管理方式,完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形成“管、辦、評”分離的新型現代管理機制。轉變學校管理方式,強化服務意識,樹立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思想,全心全意為教師服務、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為學習服務。優化學校內部管理,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切實改變我市中國小校內部管理不平衡的狀況,不斷提高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努力為教師和學生創設良好的工作、學習環境。逐步完善校長隊伍管理機制,建立校長隊伍“人才庫”,加強中國小校長任職資格培訓和提高培訓,評選獎勵優秀校長,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中國小校長隊伍。

加強常規檢查,督促各中國小執行國家課程標準,切實做到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強化教育局業務科室的視導作用,經常深入學校,定期、不定期對全市中國小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進行監督和評估,及時掌握情況,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加強指導,促進全市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狠抓教風的轉變,學校領導和教研人員採取隨機抽查的方式,深入課堂,加強常態管理與監控,經常性地對教師教學常規的實施情況進行督導,促進教風的轉化,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重要保證。

(二)把握關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課堂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陣地,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各校要強化向課堂教學要質量的意識,全面優化課堂教學,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引導廣大教師以課題研究為切入口,主動研究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進一步落實中學以學科組為單位、國小以中心校為單位的集體備課制度,教研分會要牽頭開展分片、分校、分類的集體備課活動,每週每學科學校集體備課不得少於1次,特別要針對當前薄弱學科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大力推進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建設。

加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搞好課堂教學質量檢測,創建“有效課堂”,要使絕大多數學生當堂達到教學目標,對個別聽不懂、沒學會的學生,要通過課後輔導及時幫助解決。各中國小要把課堂教學改革作為重點工作來抓,以教研分會、學校為單位探索新授課、講評課、複習課等不同課型的結構特徵,努力探討各種課型的最佳模式,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要創造一切機會,積極開展全員聽課、説課、評課和上觀摩課活動,不斷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以研究課、觀摩課、示範課等多種形式的公開課為載體,引導廣大教師投身課堂教學實踐和研究,並將具有先進理念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推廣,以期在更大的範圍內獲得效益的最大化。每學期每校組織的各種類型的公開課不得少於教師人數的一半,每位任課教師全年必須至少上一節公開課。為確保公開課質量,每位教師的公開課必須提前安排,並確定不同課型人員和比例,要有公開課教案、聽評課記錄,要真正把公開課作為深化教研、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舉措,同時將公開課的最新成果運用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力戒走過嘗搞形式、完任務,對弄虛作假的學校、教師要在全市通報批評,並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教育局教研人員將工作的重心下移到農村中國小,下移到課堂、教師和學生中,採取隨堂聽課、評課、當場反饋的方式,密切關注教師的課堂活動,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定性、定量的檢測,以此引導教師全力追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積極開展教學觀摩活動,推廣具有先進理念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廣大教師提供優質課堂教學示範,以期在更大範圍內獲得效益最大化,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立足根本,着力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整合教師培訓資源,加強師資培訓基地建設,改進培訓方式,提高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努力提高培訓質量。採用專、兼職教研員相結合的辦法,充實教研力量,提高教研水平,切實發揮教研對教學工作的導向、服務功能。建立健全校本培訓制度,切實提高培訓實效。舉辦農村中國小校管理人員骨幹培訓班,加大農村中國小短缺學科教師和薄弱學科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農村教師適應現代教育的能力。建立健全城鎮支援農村教育長效機制,紮實有效地開展城區中國小教師輪流到村級國小或教學點任教、城區學校派教師到農村學校蹲點指導、農村學校派教師到城區學校跟班學習等工作。健全教師評優制度,定期評選優秀教師,樹立先進教師典型,開展優秀教師巡迴報告活動,提高廣大教師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感。

(四)優化手段,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

各校要強化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的意識,進一步加快學校現代化建設。緊緊抓住城鎮學校信息技術教育已經初具規模和農村遠程教育工程全面覆蓋的有利契機,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和教學資源庫,加強系統設備維護、提高設備使用率、定期更新補充設備。抓好遠程教育資源的深度開發和有效應用,確保先進的教學手段得以充分利用,避免閒置和浪費。優化輔助教學手段,運用形象化教學手段組織指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堂教學的效果。重視加大教師運用現代教學技術培訓,通過系統的學習、培訓和提高,使城鎮學校90%以上的任課教師、農村60%以上的任課教師能夠利用計算機網絡系統、衞星傳輸系統蒐集、查找和獲取優質教育信息和資源,能夠獨立或相互幫助製作開發課程軟件和教學軟件,進行電子備課和教學設計。

(五)着眼大局,建立良性的循環機制。

樹立“國小質量幼教找,國中質量國小找,高中質量國中找”的理念,統籌好學前、國小、國中、高中各個學段的關係,提高幼教覆蓋面,夯實國小教育基礎,抓實國中教學質量,突破高中制約“瓶頸”。統籌好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三類學生之間的關係,各學校要根據本校現狀,制定補差、推中、提優策略,尋找教學工作着力點,落實分層推進措施。要切實完善和落實控輟保學工作,重點是各國中階段學校,要全力抓好因厭學而導致輟學的控輟工作。

(六)注重引導,建立完善教學質量檢測與評估制度。

我局將建立由行政管理科室牽頭、教研室密切配合的工作組織,針對學前、國小、國中、高中各學段教學特點和教育規律,圍繞新課程標準要求,注重有利於推動教法學法改革、學生能力培養、教師專業發展、教學質量提高等關鍵環節,制定形成科學的、易於操作的學校教學質量和麪向全體學生髮展水平考核辦法,按學期、年度進行檢測與評估,由市教育局組織每學期對全市中國小進行教學質量檢測,並對結果進行診斷、指導,建立全市中國小段成績監測數據庫。改革國小畢業考試組織辦法,由招生的國中學校組織考試,全市統一閲卷,並對成績進行統計分析。

國中段每學期由教育局組織對七年級、八年級部分學科進行統一組織考試,統一閲卷,進行跟蹤診斷、干預指導、適時監測。九年級年級按畢業會考成績建立全市各國中學校學生學業成績監測數據庫。高中階段每年由教育局組織對高中高一、高二年級實行聯考,建立以學校及班級為單位的成績跟蹤監測數據庫,對學生學業成績實行質量跟蹤管理。全市國小、國中、高中學業成績監測數據庫建立後,以此為基礎確定下年度質量提升的新目標。各學校要研究制定課堂教學質量評估辦法,建立學業成績質量跟蹤檢測制度,定期召開教學質量分析會,組織召開學生或家長參加的教學反饋座談會,逐步建立教學質量監測與反饋機制。教師的教學成績作為教師量化考核的重要指標。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篇13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建立健全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導向的教學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認真落實縣教育局《關於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實施意見》,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我校的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本,以強化學校精細化管理為基礎,以開展系列活動為抓手,以創名校、樹名師為突破口,狠抓教學管理,加大教師培養力度,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向管理要質量,向課堂要質量,向教研要質量,全力抓好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主要措施

(一) 充分認識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學校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只有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才能贏得社會的認可,學校發展才有不竭的動力;沒有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就培養不出高素質的人才,就沒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我校教師要充分認識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明確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堅持教育教學工作中心地位不動搖,堅持一把手是教育教學質量第一責任人制度不動搖,堅持教育教學管理監控保障和教育教學質量考核一票否決制不動搖。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斷開拓創新,努力把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二)加強教學精細化管理,抓好教學常規的落實

1、落實教學常規。認真貫徹落實《博野縣中國小教育教學管理常規實施意見》《博野縣教育局中國小、幼兒園教師獎勵考評辦法(試行)》,按照“嚴、細、精、實”的管理要求,層層抓好教學管理常規落實,把教學各環節的難點、弱點作為學校教學管理研究的重點。重過程、重細節、重視導,對備、講、批、輔、考、評等教學環節要求明確,視導及時,表揚與批評並重,力促把教學常規的過程管理做紮實。

教學管理人員要經常深入課堂,掌握教學第一手材料,及時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2、精心設計教案。倡導集中研究基礎教案與個體設計創新教案相結合的備課方式,充分發揮集體智慧,體現個性特色,增加備課的實效性。

教案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及教具準備,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作業設計,教學反思等內容,力求做到過程清晰,重點突出,科學實用。杜絕教師無教案、沿用舊教案或抄襲別人教案上課的現象。

學校每學期至少對備課情況檢查四次,做好檢查記錄,評定備課等級,載入教師業務檔案。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習慣。充分利用同中開展培養學生“十大學習好習慣”活動的契機,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好習慣,養成閲讀的好習慣。以教研組為單位,各學科根據學科特點開展適合本學科的“好習慣”活動。如語文教研組開展培養“閲讀好習慣”活動,組織學生開展閲讀活動。

4、提高課堂效率。以提高處理教材的能力為基本要求,以教學方法研究、改革為突破口,以提高教學效率為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做到教學目的和要求明確;合理組織教材,做到內容充實,密度適當,結構緊湊;恰當選擇教學方法,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善於啟發思維,加強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強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加大各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要求我校50週歲以下教師要積極使用多媒體教學,利用網絡資源編輯、開發教學資源;會製作課件,並能熟練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

5、科學設置作業。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精心選擇、編擬習題,不得盲目使用複習資料和試卷,努力使作業設計體現針對性、鞏固性、建構性和有效性,對課堂作業和練習堅持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有錯必糾”。

教務處每學期至少對作業佈置及批改情況檢查四次,檢查要評定等次,檢查結果作為教師業務考核的主要依據,載入教師業務檔案。

6、強化課外輔導。學生的課外學習和實踐活動是課堂學習的繼續,是教學工作的延伸。教師要指導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學生的課外學習和實踐創造有利條件。輔導要根據學生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加強對特優生、藝術特長生的培養以及對“學困生”的幫扶力度,做到輔導時間、地點、內容三落實,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揮。

7、發揮專用教室效能。專用教室是為教育教學提供重要支撐的場所。相應學科的教師要按照課標要求積極使用專用教室及相關教育教學資源。圖書室要全天開放,語文教師每月不少於一節閲讀指導課;科學安排實驗探究活動,演示實驗開出率100%,分組實驗不低於95%;信息技術、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的教學活動嚴格按課標要求進行。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篇14

為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近日,洛陽市教育局出台了《洛陽市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實施方案》,從課堂教學、作業管理、招考制度、教育評價、教學研究、課後服務等六個方面,努力打造優質均衡、特色鮮明、活力充盈的教育新樣態,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工作措施如下和實施步驟如下:

工作措施

(一)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1.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各縣區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學科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制定好課堂教學基本規範;學校要健全教學管理規程,統籌制定好教學計劃,形成教學管理特色;教師要堅持教學相長,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課前要指導學生做好預習,課上要講清重點難點、知識體系,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探索基於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精準分析學情,重視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組織開展課堂教學實訓活動,注重培育、遴選和推廣優秀教學模式、教學案例。

2.深化課程領域改革。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學校要規範課程管理和教材使用,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積極推進幼小科學銜接,堅持零起點教學,做到應教儘教。認真落實國家關於校本課程有關規定,學校要提高校本課程質量,縣級教育部門要加強校本課程監管,構建學校間共建共享機制。

3.強化備課管理。教師要認真學習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明確課程的性質和目標,領會課程標準倡導的基本理念;通讀本學科全套教材,熟悉教材編寫意圖、特點以及各年級間教材的銜接關係,從整體上把握本學科教學內容和實施策略。堅持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相結合,建立健全研討機制。倡導有條件的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集體備課活動,增強跨學科融合的意識,按照課程標準和學校學情研討制定學期教學目標和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編排教學進度,安排好考查考試、實踐教學等活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選擇適合校情、學情的教學方法,用心設計並撰寫教案,嚴禁無備課教學。

4.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加快推進“教育+互聯網”建設。加強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建設與應用,建立覆蓋義務教育各年級各學科的數字教育資源體系,免費為農村和邊遠貧困地區學校提供優質學習資源,加快縮小城鄉教育差距。20xx年,80%以上中國小校達到《河南省中國小校數字校園評估標準》基本要求,打造成“教育+互聯網”示範引領區。

(二)嚴控書面作業總量,提高作業管理水平

1.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建立全市作業管理等規範辦學行為監測機制,加大分級處理工作力度。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完善作業管理細則。學校要切實履行作業管理主體責任,加強年級組、學科組作業統籌協調,每學期初要對學生作業作出規劃,合理調控各學科作業比例結構和總量,加強作業全過程管理,確保難度不超國家課標。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建立作業質量定期評價制度。

2.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各縣區、各學校要加強對學校作業總量的監管,確保國小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國小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國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週末、寒暑假、法定節假日也要控制書面作業總量。

3.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教研部門要加強對作業設計與實施的研究,結合課堂教學實際,編制義務教育學校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把作業納入各級教研工作體系,不斷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學校要把作業設計作為校本教研重點,要根據學段、學科特點及學生實際需要和完成能力,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鼓勵佈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複性、懲罰性作業。要積極創新作業類型方式,合理佈置書面作業、科學探究、體育鍛煉、藝術欣賞、社會與勞動實踐等不同類型作業,科學設計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探索跨學科綜合性作業。教師要提高自主設計作業能力,針對學生不同情況,精準設計作業,優化作業內容和形式。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各類作業設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定期組織開展優秀作業評選與展示交流活動,形成優質作業資源共建共享機制。

4.加強作業完成指導。學校要引導教師切實履行作業指導職責,指導國小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國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嚴禁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教師要對佈置的學生作業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並及時做好反饋,加強面批講解,認真分析學情,做好答疑輔導,特別要強化對學習有困難學生的輔導幫扶。教師和家長要督促學生回家後主動完成剩餘書面作業,引導孩子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開展適宜的文體和閲讀活動。個別學生經努力仍完不成書面作業的,也應按時就寢。

(三)完善招考制度改革,切實減輕學生壓力

1.完善招生制度改革。認真落實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嚴格堅持“公民同招”,嚴肅招生工作紀律,規範學校招生行為,堅決遏制“擇校熱”、掐尖招生等問題。積極完善基於國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逐步提高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域內國中的比例,規範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絕違規招生、惡性競爭。

2.加強學校考試管理。積極落實教育部和省教育廳關於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有關要求,嚴格壓減考試次數,國小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義務教育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國中年級從不同學科的實際出發,可適當安排一次期會考試。各縣區要規範考試命題管理,合理控制考試難度,不得超越國家課程標準和學校教學進度。切實提高命題質量,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注重增加綜合性、開放性、應用型、探究性試題比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不出偏題怪題,減少機械記憶性試題,防止試題難度過大。科學運用考試結果,考試成績呈現實行等級制,嚴禁公佈學生成績和排名,不得按考試結果給學生調整分班、排座位、“貼標籤”。教師要運用考試結果精準分析學情教情,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幫扶輔導,科學研判教學工作的重點難點,切實改進課堂教學,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學校要加強對考試結果的整體分析,對教學質量作出科學判斷,針對性地加強教師教學指導和培訓。各縣區要加強統籌,結合實際制定義務教育考試管理實施辦法,嚴肅考試工作紀律,公佈舉報電話,建立義務教育學校考試日常監管制度。

(四)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加強教育質量監測

1.健全教育評價體系。深入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和《洛陽市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實施方案》,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質量評價體系,推進教育領域“破五唯”。以科學履行職責為核心評價黨委和政府;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核心評價學校;以踐行教書育人使命為核心評價教師;以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核心評價學生。在中國小探索綠色評價、增值評價,完善學習過程評價與考試結果評價有機結合的學業考評制度,嚴禁下達升學指標或片面以升學率評價學校和教師。創新評價工具手段,積極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評價。

2.加強質量監測評價。根據河南省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細則,建立市縣區兩級聯動、以縣區為主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機制,實行縣區和校自評、市級複核、省級評價的辦法,並定期對縣域、學校、學生三個層面的評價結果進行公佈。各縣區要積極探索建立各學段各學科的質量監測評估體系和基於數據分析的課堂教學診斷反饋機制,指導一線教師改進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五)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強化教科研支撐引領

1.發揮教科研支撐作用。完善各級教研工作體系,充分發揮各級教研部門在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教學診斷與改進、課程教學資源建設、培育推廣優秀教學成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創新教科研活動方式,持續強化校本教研,打造高素質教科研隊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學研究、指導和服務水平,構建具有洛陽特色的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科研工作體系。

2.發揮教科研引領作用。各級教研部門要加強對課程、教學、作業和考試評價等育人關鍵環節研究,指導學校和教師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有機融入教學全過程,引導學校形成在課程目標引領下的備、研、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格局。加強國家課程研究,準確把握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加強綜合性和實踐性教學研究,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和教育教學方式;加強作業設計研究,創新作業方式,提升作業設計水平;加強考試評價改革研究,提大學聯考試命題質量。加強教科研知識的推廣和普及力度,面向一線教育工作者開展教科研方法培訓,在重點環節給予系統性、針對性的專題指導。

3.推進教科研成果轉化。引導教研部門加強教科研成果與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堅持教科研服務學校教育教學,密切關注學校教育減負提質增效的重點難點工作,將實際問題轉化為項目研究,通過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研究,促使在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校本教研等方面的做法系統化和成果化,形成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系統理論與實踐經驗。要注重培育、遴選和推廣優秀教學模式、教學案例等基礎教育教學成果,加強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推動教科研成果及時有效轉化,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4.完善校本教研機制。學校要以落實“雙減”和“五項管理”工作要求、實施新課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術、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為重點,因地制宜地組織公開課教學、教學展示、課題研究等活動,改進校本研修方式,不斷提高教師學科素養,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圍繞教學中生成的問題,以“問題—設計一行動一反思一改進”為基本路徑,積極開展校本教研,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

(六)提高課後服務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保障課後服務時間。推行課後服務“5+2”模式,結束時間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學校要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延時託管服務。要統籌考慮教師意願和家長、學生需求,合理確定不同學段、不同年級的課後服務時間,並根據季節變化在每學期初實行彈性調整,冬季服務時間不宜過長。國中學校工作日晚上可開設自習班。學校要根據課後服務開展情況,修訂完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等方式,保障教師學習、備課時間及休息權利,切實減輕教師工作負擔。

2.豐富課後服務內容。學校應提供“菜單式”課後服務項目和內容,供學生和家長自願選擇,不斷完善“一校一案”課後服務實施方案。優化課後服務時間。充分用好課後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優化課後服務質量,分層分類開展學生學習輔導,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學習發展需求;優化課後服務種類,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閲讀、實踐、興趣小組、多彩社團等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提升課後服務品質。構建科學高效的課後服務課程體系,將課後服務納入常規教研活動。建立“市-縣-校”三級課後服務質量監測機制,指導學校不斷提高課後服務水平和質量。做好課後服務宣傳。定期宣傳推廣課後服務典型案例,總結好經驗、好做法,切實增強課後服務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3.保障課後服務條件。課後服務經費主要用於參與課後服務的教師和相關人員補助。教師參加課後服務的表現應作為職稱評聘、表彰獎勵和績效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積極拓展課後服務渠道,進一步強化學校課後服務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要組建以在職教職工為主的課後服務工作隊伍,並積極爭取退休教師、高校優秀學生、體育教練、民間藝人、能工巧匠、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等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願服務力量,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有吸引力的服務。完善家校社協同機制,密切家校溝通,開展家長課後服務志願活動,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成才觀。各縣區、各學校要整合各方社會資源,充分利用紅色資源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發揮好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街道社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實踐教育基(營)地等各類校外活動場所在課後服務中的作用。

實施步驟

(一)部署推動(20xx年2月—3月)。各縣區根據國家、省、市相關文件要求,制定當地的提升方案,細化各項工作任務,建立工作台賬,並於3月10日下班前將提升方案報市教育局備案。

(二)組織實施(20xx年3月—10月)。各縣區根據實施方案具體開展各項工作,逐事逐項推進落實,不定期開展調研督察,強化指導,持續推動。

(三)總結推廣(20xx年11月—12月)。對各縣區義務教育質量加強監測、梳理、總結,形成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工作成果,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觀摩研討展示交流活動,推廣優秀經驗做法。

(四)鞏固提升(2023年1月及以後)。形成提升義務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長效機制,鞏固提升教育教學成果,持續激發中國小辦學活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促進中國小生全面成長。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篇15

一、指導思想

深入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實際行動,隨着我縣農村國中學生進城工程的全面實施,我縣教育工作已經進入內涵發展的新階段,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擺在當前全體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務。近幾年來,我縣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和困難,為了進一步提高我縣中國小教育教學質量,特制定本方案。

二、總體目標

緊緊圍繞“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條主線,認真分析我縣教學現狀,研究教學策略,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向校長要質量,向教師要質量,向管理要質量,向教研要質量,向課堂要質量,下大力氣全面抓好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隊伍建設,促進教師整體素質提高

1、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深入開展學習、宣傳“師德標兵”活動,倡導“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高尚精神,積極踐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尤其是農村國中學生進城後,要切實加強教師敬業精神、奉獻精神的培養;要多一份愛心、耐心、恆心,深入洞悉學生心理,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性格特點和學習水平差異,採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加強學生監管力度;要把規範師德行為作為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方面認真抓好;要將師德水平作為教師職務評聘和學校評優樹模的重要條件。今後,還要更高要求、更嚴標準地開展“師德標兵”和“優秀班主任”評選活動,並予以重獎。

2、強化培訓實效。各校要結合實際,制定科學的、操作性強的教師培訓和校本培訓方案,按步驟、有目的地組織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全面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一是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校長作為教師培訓的組織者和培訓者,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做到決策要科學,規劃要具體,措施要得力,成果要顯著。二是加強主體培訓。教師作為培訓的主體,學校要引導教師以自學為主要形式,以教育、教學實踐為基本途徑,積極、主動、自覺地投入到繼續教育中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今後,對教師每年一次的素質測試要作為一項制度堅持實施。三是加強育人實效。通過育人能力培訓,教師要進一步明確德育工作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提高育人能力,將德育工作滲透到學校的一切工作之中,力求見實效。四是加強教學能力培訓。以掌握新課標、新教材,提高處理教材的能力為基本要求,以教學方法的研究、改革為突破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標,開展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在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確立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當前我縣學科教學面臨的而且必須解決的、最緊迫的重大問題,要在全縣範圍內掀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高潮。

3、強化隊伍建設。各鄉校要進一步完善教師隊伍建設制度,大力發揮教學名師、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示範引領作用,給各類名師下達目標任務,加大對青年教師、新任教師的培養力度,並提供鍛鍊機會和平台,加快年輕教師成長步伐,儘快形成結構均衡、相對穩定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4、實施競聘上崗。各鄉校要加強對教師的出勤、工作量、工作態度及工作實績等方面的量化考核,每月彙總公佈,實行績效工資考核制度。並在學年末時實施“教師選擇學校,學校選擇教師”的雙向選擇、競聘上崗工作機制。

(二)強化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1、開展不定期督導與巡查,加強教學質量監測。縣教育局對我縣教學現狀進行認真分析,並開展不定期的教育教學管理巡查和專項督導,做到堅持深入學校、深入課堂、深入教師瞭解教育教學的真實情況,為科學決策和有效指導提供保障。同時加大對各中國小教育教學質量的監控力度,制定、完善並實施國中各年級的教學質量調研測試、國小部分年級教學質量調研抽測制度。各鄉校也要立足實際,認真分析本鄉校存在問題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措施,加強對本鄉校教學質量的監測和研究。

2、加強教研教改,充分發揮縣教研室在提高教學質量中的指導作用。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切實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一是深入推進目標管理制度,強化縣教研室及各鄉校教研管理工作考核;二是進一步完善縣教研室及鄉校教研工作內部管理制度,科學規範教研工作管理;三是加大縣教研室、學校教研工作作風整頓力度,大興教育科研之風;四是多手段提高教研人員素質,加大教研員培訓力度;五是實行教研員深入基層蹲點包鄉校,包學科制度;六是加強國家、省、市、縣級教研課題的管理和研究,注重對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的課題研究成果的推廣;七是縣教研室要紮實有效的進行教學質量調研、檢測、分析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強化校長在教學管理中的主導地位。校長要不斷學習學校管理理論,提高管理水平。逐步推行校級領導兼課制度,校長要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管理,要親自抓教學工作;要經常深入教學第一線、深入課堂開展聽評課活動,積極參加學校教研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今秋將組織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主題的校長論壇會,搭建學習心得與實踐經驗的交流平台,促進科學決策、管理水平和依法治校能力的提高。

4、狠抓教學常規落實。認真學習、貫徹陝西省中國小教學規範和教學常規制度,切實抓好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測評等主要環節,把教學管理覆蓋到教學的全過程,全力抓好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5、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評價既要注重過程又要注重結果。學校在管理過程中,要建立有效的教學評價制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以科學的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學生不斷髮展。

6、進一步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用制度管理教育教學。各校要結合實際,科學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管理、考核考評、業務培訓、表彰獎勵等各項管理制度,用制度全方位、全過程管理教育教學工作,並在運用過程中,不斷健全、完善,探索出適用性、可操作性強的管理辦法,把評優、評先與教學質量相掛鈎,體現能者多得的原則。

(三)深化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深化教學方式改革。

堅持以夯實“雙基”為重點,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積極開展啟發式教學,努力優化教學過程;注重實施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年齡階段特徵和個體差異;不斷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要加強教法學法研究,向課堂要質量。在教研室的具體指導下,各鄉校要進一步加大課程改革力度,深化素質教育。

2、紮實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工作。認真學習和領會陝西省有關大學聯考改革方案,做好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工作;推進全縣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進一步加強大學聯考信息採集,加強與省市名校的交流和溝通,加大大學聯考指導力度,不斷提高升學率。

3、規範課程管理,進一步提高學校的課程實施水平。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管理與指導,按教學大綱要求開足開齊規定課程,確保體、音、美及科學等學科的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四)堅持把農村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1、加強農村學生進城科學規範期工作進程,加強教育質量整體進步。農村學生進城不只是重視享受優質資源,更要注重農村學生進城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進步,加強教情研究,學情分析,加強尖子生培養,有針對性的制定與現實相適應的質量提高措施。

2、以抓好農村學校為重點,切實抓好控輟保學工作。農村國中進城後,農村教育質量提高的關鍵在各國小、各教育組。各鄉校要切實履行好職責,面向全體學生,抓好“學困生”幫扶工作,全面提高鞏固率和合格率;進一步加大控輟力度,強化中國小學生輟學報告制度,明確教師、當地政府及行政部門的控輟責任;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3、以落實農村幼兒園管理為核心,切實抓好學前教育。學前教育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鄉鎮教育組要引起高度重視,深入領會幼兒園管理章程和要求,履行管理職責,加強督查檢查,促使各幼兒園不斷更新辦園理念,改善辦園條件,提高辦園水平,為國小教育質量的進步打下基礎。

(五)建立保障中國小教育教學質量的獎懲制度。

1、建立激勵機制。對於教育教學質量特別突出的校長,在幹部提拔、評先評優上予以優先考慮,對管理鬆懈、教育教學質量水平不高或滑坡較大的校長適時進行誡勉談話,逐步建立與績效掛鈎的激勵機制。

2、設立教學質量獎。各鄉校要設立“教學質量獎”,按照年初下達的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獎罰兑現,特別是對勇於承擔基礎較差班級教學工作且教學質量顯著提高的教師給予表彰獎勵,教育局將對教學質量提升幅度較大的學校和教學質量突出的學校進行獎勵。

3、召開表彰大會。各鄉校要每年召開一次教育質量工作表彰大會,對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單位和個人,要用一定比例的經費大張旗鼓的予以表彰獎勵和宣傳。

四、相關要求

1、加強督查。教育局領導及相關職能股室要帶頭深入學校,加強指導,抓典型、抓督導、抓考核,及時發現和解決影響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突出問題,逐步建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長效機制。2、加強領導。要繼續牢固樹立教學的中心地位,高度重視教育教學工作,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狠抓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廣泛動員。要組織全體教職工召開提高教學質量活動動員大會,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科學部署工作任務,嚴格做到任務明確、分工到位、責任落實。

4、落實方案。要結合學校實際,科學制定切實可行的提高教學質量方案,於2010年10月1日前將方案上交教育局基教股。同時,認真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要結合學校實際,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在提高教師能力水平和提升教學質量上下功夫。考卷及答案

5、總結提升。在開展工作的同時,做到適時總結經驗,剖析問題,及時整改,並做好各項工作的記錄及材料存檔工作,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進一步提升。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篇16

為進一步加強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宣傳力度,切實做好我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迎檢工作,根據《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宣傳工作方案》(教督〔xx〕5號)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宣傳國家、省、市、縣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任務和政策法規,及時宣傳、報道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動態,營造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良好的輿論氛圍,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順利進行。

二、組織領導

成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宣傳工作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許毓萍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宣傳工作,對督導評估全過程進行宣傳、報道等。

三、工作安排

1、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學校網站、電子屏幕等,大力宣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任務和政策法規、典型做法,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2、充分利用板報、櫥窗、廣播室等宣傳媒體,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掀起宣傳熱潮。

宣傳內容:

①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情況;

②區域內校際間教師隊伍情況;

③區域內義務教育擇校情況;

④政府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的努力程度情況。

宣傳方式:

1.在學校網站開設“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專題”宣傳欄目,校園電子屏滾動播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宣傳標語(見附件);

2.通過教職工大會、主題班隊會、升旗儀式、學校廣播、宣傳欄、學校網站等形式,認真組織師生學習有關文件資料,讓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深入人心;

3.引導師生查看和閲讀國家、省、市、縣教育督導網站“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專題”欄目及廣播電視等載體上有關義務教育均衡的文件、工作動態;

4.通過校園網站向社會發放一封“公開信”,具體介紹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宣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知識。做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校長、教師清楚、社會公眾知曉。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視,專人負責。許毓萍副校長負責宣傳工作,辦公室制定和實施宣傳工作方案,召開宣傳工作會議,保證宣傳工作順利進行。

2.精心組織,務求實效。圍繞推進教育均衡這個中心,深入開展宣傳工作,宣傳典型做法,確保工作實效。

3.抓好落實,做好總結。及時向縣教育局上報迎檢工作信息(包括懸掛的標語、板報、專欄、專題會議、宣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家長會圖片等)。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篇17

為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堅持立德樹人,培養時代新人

1.目標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堅持德育為先、全面發展、面向全體、知行合一,圍繞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堅持“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

2.突出德育實效。制定德育工作實施方案,深化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發揮思政課引領作用,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向學生免費或優惠開放愛國主義、紅色革命文化、優秀傳統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類公共文化設施與自然資源。廣泛開展先進典型、英雄模範學習宣傳活動,開展紅色基因傳承行動,積極創建文明校園。健全創作激勵與宣傳推介機制,提供寓教於樂的優秀兒童文化精品;強化對網絡遊戲、微視頻等的價值引領與管控。充分發揮共青團、少先隊組織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的育人作用。

3.提升智育水平。着力培養認知能力,促進思維發展,激發創新意識。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實施教學,確保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業質量標準。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引導教師深入理解學科特點、知識結構、思想方法,科學把握學生認知規律,上好每一堂課。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注重保護學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慾,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加強科學教育和實驗教學,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加強監測和督導,堅決防止學生學業負擔過重。

4.強化體育鍛煉。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嚴格執行學生體質健康合格標準,積極開展體質健康監測,除體育免修學生外,未達體質健康合格標準的,不得發放畢業證書。開足開齊體育課,科學安排體育課運動負荷,大力發展校園足球,每所學校至少開展1項特色體育項目,讓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定期舉辦省市縣校學生運動會或體育節,倡導全員參與。鼓勵各地向學生免費或優惠開放公共運動場所。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體育社會組織為學生提供高質量體育服務。健全學生視力健康綜合干預體系。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早晨到校時間不得早於7:50,確保每天鍛鍊1小時,保障學生户外體育活動時間和充足睡眠時間。

5.增強美育薰陶。實施學校美育提升行動,嚴格落實音樂、美術、書法等課程,結合甘肅本土文化設立藝術特色課程。廣泛開展校園藝術活動,幫助每位學生學會1至2項藝術技能、會唱主旋律歌曲。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專業藝術人才到中國小兼職任教。鼓勵學校組建特色藝術團隊,廣泛開展中國小生藝術展演活動和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推動高校在中國小實施體育美育浸潤計劃。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建設,引導學生了解世界優秀藝術。

6.加強勞動教育。發揮勞動教育綜合育人功能。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性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學校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確保勞動教育課時不少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半。各地各校可結合實際在地方和學校課程中,開設家政、烹飪、手工、園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相關課程。在德育、語文、歷史等學科教學中加大勞動觀念和態度的培養,在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教學中加大動手操作和勞動技能、職業技能的培養,在其他學科教學和少先隊活動課中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社會勞動教育要多樣化,充分利用社會豐富的勞動教育資源,組織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深入到田間地頭、車間、工地等勞動場所。農村地區要安排相應田地、山林、草場等作為學農實踐基地,城鎮地區要為學生參加農業生產、工業體驗、公益商業和服務業實踐等提供保障。

三、深化關鍵領域改革,切實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7.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制定甘肅省中國小教材管理實施細則,完善甘肅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實施意見和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指導意見,繼續實施全省義務教育學校課程示範建設工程;完善甘肅省義務教育各學科教學及評價指導意見,學校要健全教學管理規程,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認真制定教學計劃,堅持集體備課和零起點教學。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融合運用傳統與現代技術手段,重視情境教學,精準分析學情,進行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定期開展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中國小優質課、教學基本功大賽等教學主題活動。推進“教育+互聯網”發展,建立覆蓋義務教育各年級各學科的數字教育資源體系,為確需保留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專遞課堂、同步課堂,不斷提升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加強信息化終端設備及軟件管理,建立數字化教學資源進校園審核監管機制。推動在中國小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

8.完善作業考試輔導。統籌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作業數量和時間,國小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國中家庭作業不超過90分鐘。教師要課堂布置作業,認真批改作業,強化面批講解,及時做好反饋。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嚴格依據課程標準確定考試內容,命題符合素質教育導向,緊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注重運用能力的考查,把學生實驗操作情況和能力表現納入綜合素質評價,2023年前要將實驗操作納入國中學業水平考試,考試成績納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依據。嚴控考試次數,國小一二年級每學期學校可組織1次統一考試,其他年級每學期不超過2次統一考試,考試成績實行等級評價,嚴禁以任何方式公佈學生成績和排名。建立學習困難學生幫扶制度,為學有餘力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各地要落實好課後服務相關政策,不斷提高課後服務水平。

9.完善招生考試製度。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高中階段學校實行基於國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模式,落實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國中政策,名額分配比例不低於50%。公辦民辦普通高中按審批機關統一批准的招生計劃、範圍、標準和方式同步招生。穩步推進國中學業水平考試全省統一命題。

10.激發學校生機活力。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學校自主設立內設機構,依法依規實施教育教學活動、聘用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管理使用學校經費等。完善“一體化辦學”、城鄉對口支援等辦學機制,實施好結對幫扶深度貧困縣中國小工作。各級政府要完善統籌協調機制,嚴控面向義務教育學校的各類審批、檢查驗收、創建評比等“進校園”活動,各地教育部門建立各類“進校園”活動備案審核制度,對活動內容、具體方案、舉辦單位和參加人員等進行嚴格把關。未經當地教育部門同意,任何單位不得到學校開展有關活動。

11.實施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加大義務教育財政經費投入,加大對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經費支持力度。實施甘肅省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規劃,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快消除城鎮大班額,逐步降低班額標準;科學合理設置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基本補齊兩類學校短板,辦學條件達到省定基本辦學標準;深入推進“三通”建設,實施學校聯網攻堅行動,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暢通的網絡教學環境全覆蓋。繼續實施農村邊遠地區中國小温暖工程等為民辦實事項目。

四、保障教師權益待遇,建設“四有”教師隊伍

12.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校長實施素質教育能力。改革和加強師範教育,加大緊缺薄弱學科、特殊教育和民族地區教師培養力度,提高教師培養質量。強化師德教育和教學基本功訓練,提高教師育德、課堂教學、作業與考試命題設計、實驗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導等能力。定期開展中國小教學素養展示活動和園丁獎、特級教師、隴原名師、骨幹教師等教學名師評選活動,對教育教學業績突出的教師表彰獎勵。各地要結合實際,根據國家相關規定,規範中國小校領導人員選拔任用工作,逐步推行中國小校長職級制改革,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校長隊伍。加大校長特別是鄉村學校校長培訓力度,開展校長國內外研修,支持校長大膽實踐,創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

13.優化教師隊伍資源配置。要按照中國小教職工編制標準做好編制核定工作,制定小規模學校編制核定標準和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寄宿制學校提供生活服務的實施辦法。縣級教育部門要按照班額、生源等情況,在核定的總量內,統籌調配各校編制和崗位數量,並向同級機構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和財政部門備案。嚴格按要求配齊思政課教師。對符合條件的非在編教師要加快入編。全方位大力推進“縣管校聘”制度改革,進一步建立健全新入職教師跟崗實習制度,加強新入職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訓,落實學區(鄉鎮)內教師走教制度。制定符合教師職業特點的公開招聘辦法,充分發揮教育部門和學校在教師招聘中的重要作用。嚴格落實教師資格准入制度和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制度。中國小教師專業技術中級、高級崗位結構比例向基層和農村地區傾斜。制定甘肅省加強新時代教研工作指導意見、教研部門建設標準和教研員專業標準,有條件的市縣要獨立設置教研機構,配齊所有學科專職教研員,健全教研員准入、退出、考核激勵和專業發展機制。

14.依法保障教師權益和待遇。保障教師享有健康體檢、旅遊、住房、落户等優待政策。堅持教育投入優先保障並不斷提高教師待遇。完善義務教育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辦法,建立聯動增長機制。落實鄉村教師艱苦邊遠地區津貼、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鄉鎮工作補貼政策,全面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提高補助標準。落實控輟保學鄉村走教教師補助政策。繼續實施深度貧困縣農村中國小教師週轉宿舍建設工程。依法保障教師教育懲戒權。依法依規妥善處理涉及學校和教師的矛盾糾紛,堅決維護教師合法權益。

五、加強組織領導,提供堅強保障

15.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辦好義務教育作為重中之重,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切實履行省級和市級政府統籌實施、縣級政府為主管理責任。要選優配強教育部門領導幹部,特別是縣級教育部門負責人。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加強質量評價監測,黨政有關負責人嚴禁下達升學指標或片面以升學率評價學校和教師。各級黨委和政府每年要至少聽取1次義務教育工作彙報,研究解決有關重大問題。要加強黨政各部門統籌協調,落實部門職責。全面改進和加強義務教育學校管理工作,促進學校規範辦學、科學管理,整體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加快推進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完善校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和依法處理機制,堅決杜絕“校鬧”行為,維護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16.強化考核督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納入黨政領導幹部考核督查範圍,並將結果作為幹部選任、表彰獎勵的重要參考。將教育教學督導結果作為評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行為、學校辦學水平、實施績效獎勵的重要依據。對辦學方向、教育投入、學校建設、教師隊伍、教育生態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的地方,要依法依規追究當地政府和主要領導責任;對違背黨的教育方針、背離素質教育導向、不按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實施教學等行為,要依法依規追究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和有關人員責任。

17.營造良好生態。各級黨委和政府、社會各界都要關心支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工作。新聞媒體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做好黨的教育方針、科學教育觀念和教育教學改革典型經驗宣傳。要強化家校協同共育,加強社區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建設,幫助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切實履行家庭教育職責。堅決治理校外違規培訓和競賽行為。大力營造義務教育持續健康協調發展良好氛圍,奮力開創新時代全省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篇18

一、抓好學校常規建設,做到規範辦學,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造優良環境。

1、加強教師政治業務學習。要求教師按規定每週至少進行一次政治業務學習,留好學習筆記,做好學後交流。通過學習,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牢固樹立教師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另一方面要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深入學習新課標,轉變教師角色,培養一支敬業愛崗,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人才支撐。

2、嚴格執行學校考勤制度。為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不論是支教教師還是本校在編教師,都要嚴格執行學校考勤制度,實行每日簽到點名制度,嚴把曠勤和遲到關,為教育教學的正常開展提供保障。

3、切實做好績效考核工作。嚴格按照《大同鎮教師績效考核細則》對每位教師進行考核,排出名次,評出優劣,鼓勵先進,鞭策後進。從考核方面激勵教師拼搏進取,爭先創優,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4、按照規定開足開全課程。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辦學質量,嚴格按照國家規定,開足開全課程,培養一批音、體、美、藝術和信息技術等專職教師,淡化主科和副科的區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打下良好基礎。

5、做好“升旗”和“兩操一拳”工作。按照國家規定搞好升旗儀式,培養學生愛國精神,進取精神。通過“兩操一拳”活動,(即眼保健操、課間操和太極拳)增強學生體質,搞好特色建設,為國家培養政治合格,素質過硬的高素質人才。

二、把握教育規律,切實加強課堂教學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要求教師按教育規律教學,探討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教學,優化課堂教學,探究提高教學質量的策略和方法,根據學生的基礎和不同特點,制定教學目標,使向40分鐘要質量的目標真正落實到每一位教師、每一節課、每一個學生,切實加強對課堂教學全過程的科學管理。

(一)抓備課。上一節課並不難,但上一節有質量的課不易,經常上有質量的課就更不容易,因此我們要把功夫下在課前,認真做好備課工作,努力提高課堂效率。我們要求教師做到:

1、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整體把握教材體系,瞭解學生的認知規律,做到以學生髮展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

2、確定備課制度,形成集體備課的習慣。

(1)固定時間、地點、負責人,全面開展集體備課。(要求不能佔用學生正常上課時間)。

(2)固定每次備課內容。由備課組長組織安排,根據計劃選好中心發言人,主要討論要上課的內容、重點、難點、注意點、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以及教學策略等,大家集思廣益,把個體的認識納入到羣體的智慧之中,使每次集體備科都有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3)實施二次備課。根據本班的具體情況,對教案進行二次補充,再創造,力求體現一種共性和個性完美相結合的優質化的課堂教學現狀。

(4)及時反思。要求教師一課一反思,集體備課時首先討論交流上週教後感,總結經驗,彌補不足。

(5)評價備課。要求每週教研組長對本教研組的教師業務進行檢查,並留好檢查材料,每月學校進行一次抽查,對教師的備課工作進行監督和督導,並將業務檢查列入年終考核,從而從而促進教師備課水平的提升,為進行有效課堂教學打好基礎。

(二)抓教法與學法的研究

我們倡導教師每節課儘可能做到優質高效,鼓勵教師大膽嘗試可行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但不能脱離以下幾點原則:

1、必須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目標的確定要符合學生的學習內容,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目標,教師根據學生的意見採取引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師生共同參與,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2、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生本教育的理念,通過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及時收集信息,聽取學生反饋的意見,查找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的原因,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三)精心設計課後作業

精選帶有鞏固性練習,和提升性練習,不搞重複性勞動,不搞一刀切,分等級留梯度作業或彈性作業,作業量不超時,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

三、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加強教師學習交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積極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制定學校聽評課制度,按照市教育局聽評課要求,校長不少於60節,副校長不少於80節,教師互相聽課不少於60節的規定,認真組織聽評課活動,加強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交流,指導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和教育教學質量。

2、積極開展業務競賽活動。按照計劃,本學年要組織三到四次教師業務競賽,如説課比賽,優質教案評比,優質課件評比,優質課評比等。通過評比競賽努力創造良好的教研氛圍,全面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為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好基礎。

3、加強教師的學習交流。第一要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組織教師到先進的兄弟學校參觀學習,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交流,同時,邀請市教研室各科教研員蒞臨學區各校指導教育教學,從而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第二要繼續以 “兩個論壇”(即“教師論壇”和“班主任論壇”)為依託,按照教研計劃,每月開展一次“教師論壇”和“班主任論壇”,增強學區間教師相互交流,探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班級管理的有效方法。第三實施幫扶幫帶工程,保留校教師要對口教學點,對教學點的年輕教師進行幫扶指導,對薄弱學科給予幫助,從而帶動全區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4、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創建快樂高效課堂。本學年要繼續探討和研究適合農村國小的教育教學模式,本着以生為本的原則,採用興趣引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為學生創造一個快樂而高效的學習環境。

5、認真抓好課題研究工作。結合學校實際,積極開展校本研究,解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四、認真做好質量分析,制定相應的策略,切實做好學生層面的工作。

認真做好質量分析工作,切實做到“抓兩頭、帶中間”,實施分層教學,做到因材施教,扶差促優,促進學生成績全面提高。因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商定層次目標。 學校將學生的素質按認知、能力、情感分類確定,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跳一跳摘果子”,各有所得。任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將不同層次教學目標設置為具有層遞性的問題,輔以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創造條件讓不同層次學生都有收穫、都有提高。

2、推行分層次教學法。分層次教學法的核心是基於傳統的“因材施教”思想,構建學生學習可能性與教學要求間的適應度。分層次教學法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進行教學任務、目標的層遞,要求教學過程中不同層次學生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嘗試分層次評價。這是分層次教學過程中的難點之一,分層次評價科學得當,有利於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本學年要進一步探討和研究對學生的分層次評價制度,使每位學生都有一個追求的`目標,都有成就感,以此來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的效果。

五、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單指提高課堂效率和提升學生成績,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體現。特別是國小生,正是處於良好習慣的養成期,不能只照顧了學生的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本學年,要進一步加大開展第二課堂的力度,成立書畫小組,科技小組,寫作小組,體育小組等,定期開展各種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六、加大獎勵力度,鼓勵教師創新,開創特色辦學。

本學年要加大對教師的獎勵力度,特別是在教育教學方面有所創新,有所突破,取得成效的教師,要在物質榮譽等方面給予獎勵,鼓勵教師大膽嘗試,努力實踐,探討能夠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校管理水平的方法,辦具有本學區特色的學校,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技術支持。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篇19

一、加強管理,向教幹教師的積極性要質量

一勤天下無難事,調動教幹教師的積極性是幹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沒有好的校長和教師隊伍,不可能有好的學校。特別是學校校長必須有大教育思想,按教育規律辦教育,以全面實施課程方案、全面育人的原則,真正提升教幹教師的業務素養和專業能力。各學校要積極開展師德師能教育,讓廣大教師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增強教幹教師的責任意識,提高老師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加大課程方案全面實施的檢查力度,向學生的素養要質量

真正按照課程方案開全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就是實施素質教育。通過課程實施促進學生樂學會學,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增強,學生的素養得到提高,教學質量得以提升。為解決教師緊缺問題,臨港區教體局實行“校本課程人人有責”和“教師走教”等辦法,最大力度開齊開足開好三級課程。

三、走教師專業發展之路,向教師成長要質量

一是繼續實施“名師”工程,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各學校必須發現培植1-2名名師,建立校級名師工作室,要把“老師認可、學生喜歡、成果優良、組織能力較強、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的任課老師”作為名師工作室的領軍人物。區教體局將在校級名師工作室的基礎上,成立區級名師工作室。通過名師工作室建設,整合名優骨幹教師人才資源,搭建教師專業發展平台,建立優秀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充分發揮中國小名優教師在課堂教學、課改實驗、課題研究、師資培養等方面的示範、指導和引領作用,進一步加強我區中國小教師隊伍建設。

二是注重青年教師培養,增強學校發展後勁。落實青年教師培養措施。要對青年教師實施兩年成長期限的“過六關成名師”(教學常規關、教育教學理論關、課程標準關、教材關、學校要求關、課堂教學達標關)的行動計劃,切實落實結對拜師等培養措施,做到成長有奔頭、推進有抓手。

三是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落實《山東省教育廳關於深入開展“一師一優課”和“一課一名師”活動的意見》(魯教師字〔2014〕18號)文件要求,組織全區中國小教師每學年至少要上好一個研究課,並在校內進行交流研討;在全區中國小教師全員研究課、交流課的基礎上,使每個學科具有典型意義的課型至少有一位優秀教師講授,形成優質課程資源,供全區中國小教師學習借鑑。

四、加強對常態課堂的監控,向課堂要質量

一是加大聽評課的力度。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陣地也是課堂。老師在課前的備課是否充分,學情瞭解是否細緻全面,課堂教學是否以學定教、因材施教,三維目標能否在課堂中實現,在課堂教學中都能有所體現。本學年,要加大教幹教師的聽評課力度,通過聽評課,深入瞭解老師的備課、作業、檢測、輔導等工作,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二是落實課堂教學的新理念。課堂教學要體現新課程理念,符合新課程標準——自主、合作、探究,符合臨沂市“三五X”課堂教學策略,做到“以學為主”,達到課堂的愉悦高效。三是構建“以學為主的合作學習”課堂。繼續推進“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一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四是打造信息化技術課堂。加大對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和指導力度,推動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逐步推行電子備課,利用課件上課。進行“微課程”、“翻轉課堂”的試點研究。

五、開展分層教學實驗研究,向因材施教要質量

尊重學生差異,堅持因材施教,認真梳理針對學生實際的教學細節問題,廣泛開展學段銜接研究、起始年級教學研究、薄弱學科研究、作業教學研究、特長生培養研究和選課走班研究。加強分類分層教學實驗研究,研究制定分層教學課程開設規範與教學參考建議,樹立典型,總結推廣分層教學實踐經驗。

六、加大有效教學的研究,向教學的有效性要質量

常規不牢,地動山搖。教學常規工作永遠是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加強備課、上課、作業、檢測等檢查力度。在常規工作做實做牢的基礎上,加強對教學環節的研究,真正提高教學常規的有效性,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七、加大教育教學資源的使用力度,向教學資源要質量

老師是學校的活資源,而死的資源(電教、儀器、圖書、教學軟件等)就需要教幹教師去開發利用。死的資源配好而管不好用不好,育人質量就難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就會低下,教學質量就難提高。

八、啟動“語文主題學習”,加大課內閲讀量,向閲讀要質量

各學校要以全市啟動“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為契機,不管有無配套實驗教材,都必須加大課內閲讀的數量和質量;立即讀起來——養成好讀書的習慣,後把質量關——會讀書、讀好書——讀出能力——讀出品質——讀出質量。各學校必須在開學前拿出自己的課內閲讀方案,規定學習語文教材及擴大閲讀與寫作的時間。教體局將根據學校的課程表進行對照檢查各學校老師的落實情況。

九、重視寫字教學,嚴把練字關,向書寫要質量

多年來,一直要求學生寫好方方正正的中國字,從學生的書寫看,事與願違。嚴禁單調乏味的教師不指導不批閲的練字。語文和書法教師要教給學生練字的方法、步驟和好處。如:練字實際上是練手、練眼、練心、練筆畫、練結構、練審美;練字的一般步驟:讀帖、描摹、臨帖、背貼、創作;練字的好處:陶冶思想道德情操,提高審美鑑賞能力,培養嚴謹踏實的作風等。本學期開始,教體局將以抽查班級學生書寫的合格率來評估學校。

十、做好記錄、研究和完善工作機制,向管理的規範化、精緻化、高效化要質量

深入做好研究的第一步-----記錄。沒有對工作得失感悟的記錄,就沒法研究;沒有研究,工作就不會深入,教育就不會深刻,經驗就不會提升,措施就不會全面,落實就不會到位,工作就不會有情趣。研究的前提是對管理、教學工作足跡的天天記錄。各學校從校長到老師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記錄,做好自己的研究。各學校校長及教幹除了做好本職工作記錄,還要做好分管工作的活動記錄,課任老師要做好自己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隨想感悟記錄,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學研究。記錄形式可以多樣,可以記在本上,也可以錄入電腦中。每人的記錄都要分門別類,便於查看、研究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