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關於應急預案 (14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在自己預期的事件,為了控制事故的發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編制應急預案。那麼應當如何編制應急預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應急預案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應急預案 (14篇)

關於應急預案 篇1

為更好地貫徹執行“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防汛方針,確保師生生命安全,結合縣教育局《關於做好學校幼兒園防汛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園實際,特制訂本預案。

一、 成立幼兒園防汛領導小組,明確職責

組 長:魏 貫徹執行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全面領導幼兒園開展防汛抗災工作。負責統一調度、指揮全面的防汛搶險工作

副組長:崔 負責防汛指導、排查,協助、督促全園落實班主任、幼兒防汛抗災有關工作。

組 員:杜 負責安全制度、預案制訂,防汛宣傳教育、材料上報存檔工作

高 負責汛期園內和校園周邊隱患排查

劉 負責協助、指導、督促中班落實班主任、幼兒防汛抗災有關工作。

馬 負責協助、指導、督促大班落實班主任、幼兒防汛抗災有關工作。

付 負責校舍安全、後勤物資等有關後勤方面防汛工作

李 籌備汛期物資供給工作,確保汛前搶險工具、備用物資到位、充足。

各班班主任負責保教工作中防汛知識宣傳教育滲透工作。

二、明確工作要求

1、加強對全園師生防汛知識的宣傳教育。通過例會、集體教育活動、宣傳窗、一封信等形式,把防汛的基本知識傳授到每位師生和幼兒家長,提高全園師生及家長的防汛意識和能力。

2、加強檢查和防範工作,保持幼兒園排水設施暢通。對容易受淹的地方,要逐點排查。對幼兒園的樓舍、牆體等定期進行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隱患,及時整改。發現有安全隱患的園舍,立即將師生從有危險的.園舍中搬遷出來。

3、在汛期必須堅持24小時領導值班和報告制度。幼兒園負責人和幼兒園值班電話要全天候開機,確保通信暢通。若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向教育局彙報。一旦發生險情和意外情況,要採取果斷措施予以處置,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

4、若遇大水侵襲園舍,立即啟動防洪預案,疏散人員和財產,確保師生安全。

5、暴雨過後,及時對園舍進行清掃和消毒處理,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和蔓延。

6、切實加強預防管理,嚴防幼兒園重大災情發生。若因人力不可抗拒發生事故,負責人和現場人員及時採取有效的自救措施,同時報告上級有關部門,把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三、疏散時注意事項:

1、根據現場的實情,優先選擇最佳疏散線路。

2、全園教職工迅速到位,通過廣播對被困人員的情緒做好組織和引導疏散工作,維護好疏散秩序,防止擁擠踏傷。

3、要清點人數,對救出的人員進行清點,看是否全部救出。

4、水災嚴重的情況下要組織幼兒按原有疏散路線向高的地方轉移,集中等候救援。

5、幼兒年齡小自理能力差,加強教師思想道德觀念,認真負責,加強自身的安全措施和應急能力,在需要時要有勇於獻身的精神。

關於應急預案 篇2

1、低血糖反應急救的方式

使病人卧牀,安靜休息。

輕者口服糖水、甜果汁,或者食用蛋糕食物。

重者有條件靜脈點滴5%~10%葡萄糖液。

低血糖反覆發作,平時應到醫院查清原因並進行治療。

2、低血糖反應的預防措施

應吃一些甜食,或者喝一些糖水;由於有時低血糖來得迅猛,患者很快就昏迷了,根本無法自救,需要他人的的救助。所以糖尿病患者本人應告訴自己的家屬、朋友,熟悉低血糖的表現和急救知識。另外,要隨身攜帶一個卡片,一旦發生低血糖昏迷,以便得到他人的儘快救助。

預防措施:請醫生制定合適的藥量,不可隨便加量;定時隔不久 定量進餐;定時定量運動;經常監測血糖;禁忌飲酒;合用其他藥時,應瞭解有無降血糖或者掩蓋低血糖的作用。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的患者和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平時隨身攜帶一些甜食。

3、低血糖患者的注意事項

控制每日的進食量和進食時間,保持適當的運動量,在運動量增加時要注意能量的補充。糖尿病病人及家屬應該充分了解低血糖反應的常見症狀;學會血糖的自我監測,掌握一些低血糖的自救方法,選擇低血糖反應發生率低的藥物(如二甲雙胍(格華止))也是很重要的。保持健康的心理,正確面對疾病。

低血糖的症狀有哪些

病理性低血糖,對於很多疾病的發生一般都是病理性疾病,然而對於此類型的低血糖,會導致很多的疾病他常常暗示着某種疾病的存在。比如糖尿病人服用降糖藥過量,或者進餐量減少,以及酗酒、結核病、肝硬化、胰島細胞瘤等。

飢餓性低血糖,大家在平時根本不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對飲食上同樣不重視,那麼肚子餓了就會產生的低血糖,他大多發生在飯後4個小時以內,如夜間、清晨、黎明等,不屬於疾病。這容易發生這類情況的人可以少吃多餐,爭取每隔3小時就吃一些東西。一旦發生低血糖反應,應立即補充糖分、水果、餅乾等,症狀可很快得到緩解。,這類人羣應定期檢測胰島素水平,看是否患有胰島素瘤。

反應性低血糖,此病有很多的特徵和因素,然而對於這個低血糖的類型糖友們要注意,一般這類發病人羣處於Ⅱ型糖尿病之前的階段,有高胰島素血癥,很有可能在幾年後出現糖尿病。特別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容易產生反應性低血糖。

低血糖的危害有哪些

一個人之所以出現低血糖,其主要原因是他肝臟糖異生的能力下降了。在醫院醫生給病人注射葡萄糖來緩解低血糖的狀況,這種做法無法是改善肝的糖異生能力不治本的。低血糖治癒靠的就是就是護肝,從而使肝的糖異生能力恢復正常。低血糖常見的症狀:飢餓感、軟弱無力、面色蒼白、頭暈、心慌、脈快、出冷汗、肢體顫抖等。精神激動、恐懼、幻覺、狂躁、驚厥、抽搐、嗜睡甚至昏迷死亡。

發生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引起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痴呆,嚴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可誘發腦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一過性低血糖反應引起血糖波動,增加了治療的難度。反覆發生低血糖會動搖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應對措施:對於失去知覺的低血糖患者絕對不能給食物,應急送醫院,給予葡萄糖靜脈注射或者靜脈點滴。

關於應急預案 篇3

基於可能面臨多種類型的突發重大事故或災害,為保證各種類型預案之間的整體協調性和層次,並實現共性與個性、通用性與特殊性的結合,對應急預案合理地劃分分層次,是將各種類型應急預案有機組合在一起的有效方法。應急預案可分為3個層次,如圖7—4所示。

(一)綜合預案

綜合預案相當於總體預案,從總體上闡述預案的應急方針、政策,應急組織結構及相應的職責,應急行動的總體思路等。通過綜合預案,可以很清晰地瞭解應急的組織體系、運行機制及預案的文件體系。更重要的是,綜合預案可以作為應急救援工作的基礎和“底線”,對那些沒有預料的緊急情況也能起到一般的應急指導作用。

(二)專項預案

專項預案是針對某種具體的、特定類型的緊急情況,如煤礦瓦斯爆炸、危險物質泄漏、火災、某一自然災害、危險源和應急保障而制定的計劃或方案,是綜合應急預案的組成部分,應按照綜合應急預案的程序和要求組織制定,並作為綜合應急預案的附件。

專項預案是在綜合預案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了某種特定危險的特點,對應急的形勢、組織機構、應急活動等進行更具體的闡述,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專項應急預案應制定明確的救援程序和具體的應急救援措施。

(三)現場處置方案

現場處置方案是在專項預案的基礎上,根據具體情況而編制的。它是針對具體裝置、場所、崗位所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如危險化學品事故專項預案下編制的某重大危險源的應急預案等。現場處置方案的特點是針對某一具體場所的該類特殊危險及周邊環境情況,在詳細分析的'基礎上,對應急救援中的各個方面作出具體、周密而細緻的安排,因而現場處置方案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對現場具體救援活動的指導性。

現場處置方案的另一特殊形式為單項預案。單項預案可以是針對一大型公眾聚集活動(如經濟、文化、體育、民俗、娛樂、集會等活動)或高風險的建設施工或維修活動(如人口高密度區建築物的定向爆破、生命線施工維護等活動)而制定的臨時性應急行動方案。隨着這些活動的結束,預案的有效性也隨之終結。單項預案主要是針對臨時活動中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預先對相關應急機構的職責、任務和預防性措施作出的安排。

關於應急預案 篇4

為了預防車站施工中突發事件的發生,減少財產及經濟損失,以及在某些不可抗拒的事件發生後,能夠有充分的技術措施和搶險物資的儲備,使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應急處置預案,以便在施工時執行。

第1節 常規的應急處置準備

⑴現場備好搶險物資,如方木、編織袋、工字鋼,並在現場堆碼整齊,標識清楚,專料專用;所用材料、構件和設備應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的規定,以及設計要求,應具有出廠合格證和質量證明文件,項目部經常檢查搶險物資的情況,發生損壞和減少應及時更換和補充。應急物資儲備數量表見表2。

應急物資儲備數量表(每工區)表2

應急物資數量

水泥(t)20

砂袋(條)1000

注漿泵(台)1

水泵(台)6

工字鋼(t)15

方木(m3)3

雨衣(套)40

手提燈(只)40

鐵鍬(把)20

沙子(立方)100

⑵現場準備備用注漿泵,並在平時加強保養,保證可以隨時使用。

⑶現場準備發電機(250KW),保證應急電源的使用。

⑷與可能在施工期間產生險情的管線產權單位、市政等部門建立工作聯繫,雙方分別指定專門聯繫人,掌握聯繫電話,發生異常時能夠及時聯繫,迅速到達現場進行處理。

⑸施工前做好有關管線、地面建(構)築物、市政設施的調查。

第2節 對地表沉降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1、地表沉降控制措施

針對本區段地質情況,在風井、風道、出入口通道及車站主體結構開挖過程中,將採取以下措施控制沉降:

⑴建立沿線的地面沉降觀測點,在隧道開挖前取得初始數據,並將所有的監測點清晰地標在線路平面圖上;

⑵在隧道開挖時對量測結果進行整理,以獲得開挖參數與沉降點的關係,以便在施工中調整各項參數;

⑶在開挖過程中,必要時對地面建築物進行加固處理,運用優化施工參數的方法,進一步控制地面沉降曲線的特性指標,滿足建築物保護要求;

⑷地面沉降變化值較大時,加密觀測和加強現場值班;

⑸建立嚴格的沉降量測控制網絡,及時定期進行監測,以掌握施工時對周圍環境及對隧道結構本身的影響;

⑹加強初期支護施工質量,必要時增加支護措施。

2、洞內流砂的應急處置

(1)洞內發生流砂時立即停止施工,必要時用砂袋或袋裝水泥進行反壓。

(2)增大抽水量,降低地下水位。

(3)打設注漿管,對流砂地層進行注漿加固。

3、地面沉陷的應急處置

(1)地面發生沉陷時,立即在沉陷區外安全地帶設置警戒,保證車輛和人員安全。

(2)迅速通知交警進行交通疏導。

(3)按照有關程序進行上報,在現場制定搶險方案。

(4)洞內立即停止施工,並做好應急準備。

(5)通知管線產權單位切斷沉陷影響區內的管線。

(6)加密洞內和地表監測點和觀測頻率,加強現場值班。

第3節 對暗挖施工塌方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⑴隧道開挖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根據"管超前、嚴注漿、短開挖、強支護、勤量測、緊襯砌"的施工原則,對不同施工段,採取不同施工方法;

⑵採用超前探孔對地質情況或水文情況進行探察,觀測洞內圍巖受力及變形狀態,及時發現塌方的可能性及徵兆,及時制定應對措施;

⑶加強初期支護,預防塌方。開挖後及時進行錨噴支護,防止局部坍塌,提高土體的整體穩定性;

⑷由各工班抽調精明強幹的工人成立搶險小組,項目經理任組長,提前做好教育工作和培訓工作。熟悉搶險程序,一旦隧道發生塌方,迅速、果斷、有條不紊地進行解決和處理,詳細觀測塌方範圍、形狀、塌穴的地質構造,查明塌方發生的原因和地下水活動情況,認真分析,制定處理方案,並及時迅速處理;

⑸若塌方較嚴重,可能會危及到洞室的穩定,立即用方木或工字鋼將洞室支撐起來,拱部用方木做扇形支撐架,加強監控量測,待結構穩定後,用噴錨回填處理並預留注漿管,注漿加固。若坍方較輕,清理乾淨後,回填注漿加固。

第4節 對管線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⑴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確保管線不斷、不裂、不滲、不漏。

⑵根據監測結果及時反饋,指導施工。

⑶施工前做好有關管線、地面建(構)築物、市政設施的調查,繪製施工影響區域兩側各20m範圍內管線圖。

⑷瞭解各種管線的管閥位置、關閉方法,並要徵得產權單位的同意,可以在出現異常時關閉管閥,並在現場放置關閉閥門的專用工具。

⑸管閥位置在管線圖上標示清楚,一旦管線發生異常,可以迅速切斷髮生險情的管線,儘量降低損失。

第5節 停電事故的預防處理措施

本工程施工工期較長,施工過程中出現停電是可能的。因此,必須做好停電事故的預防處理措施。

⑴加強對地下供電線路的施工保護,確保不因施工問題導致停電。

⑵在工地上配置發電機,一旦停電,立即啟動發電機臨時供電。

⑶加強施工現場用電線路檢查和保護,對老化的電線路及時更換,確保不因線路問題導致停電。

⑷現場配電房、配電箱均須設置遮雨設備。

第6節 暴雨狀態的應急措施

1、明挖施工

明挖施工時要注意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暴雨來臨之前做好以下工作:

⑴停止受暴雨影響較大的明挖基坑土方開挖、防水層施作、混凝土澆注等作業,做好安排,確

保安全。

⑵採用可靠的手段圍蔽變配電設備等。

⑶施工機械設備撤出基坑或停放在地形較高、排水順暢、遠離基坑的地方。

⑷檢查排水設備及管網的可靠性,增加排泄水通道。按預報雨量的大小,必要時增設臨時排水溝槽。

⑹檢查基坑坡面,特別是受水流沖刷較強的坡面採取臨時覆蓋等措施。

⑺降雨過程中,擬採取以下措施減小其影響:

①停止明挖作業,設專人巡迴檢查施工區。

②基坑內及其它低窪處用大功率抽水機隨時抽至排水管網。

③必要時,用草袋裝砂圍蔽受洪水影響較大的區域。

④對變配電設備設置可靠的防雷裝置並設專人看守。

2、暗挖施工

車站施工除幾個出入口部、風井和部分風道採用明挖施工外,其餘均採用暗挖施工。當暴雨降雨量達到預定危險指標時,立即啟動防汛搶險應急預案。

第7節 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處置措施

⑴工作原則:預防為主、依法管理、屬地負責、分級控制、快速反應、依靠科技。

⑵廣泛宣傳,教育到位。及時傳達上級的文件精神,同時要在辦公區、生活區和施工區懸掛橫幅,張貼宣傳畫報,使全體員工都能知道預防措施、傳播途徑、一般症狀和應急措施,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⑶加強防疫措施、對工地實行封閉管理

①所有工地生活區要嚴格圍擋,加強保安工作,實現對外界相對封閉和隔離管理。

②對生活區以外的人員實行在生活區外專人接待制度,不得進入生活區。

③嚴禁外來人員隨意出入,實行人員出入登記。

④嚴禁工地之間施工人員流動調配,切斷傳播鏈。

⑤加強對施工人員離京工作的管理。疫情期間施工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工地。工地人員有變更時,項目部要及時向有關部門上報。工程完工或其它原因要求回家人員離開工地前,必須經市或區醫療部門檢查,出具身體健康證明,上報建設單位批准後方可離京。

⑷應急組織、統一指揮,啟動醫療救護

①對疫情密切接觸者,進行重點隔離,密切接觸者必須嚴格按防疫部門要求採取嚴密的隔離措施。

②對於疫情非密切接觸者必須與密切接觸者隔離。

③隔離區不夠的必須增設隔離區。未進入隔離範圍的施工人員必須採取分散居住方式,居住密度聽從當地衞生部門意見。

④加強對疫情密切接觸者隔離區的管理,非重點隔離人員不得與隔離人員接觸,隔離區人員不得到隔離區外活動。

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防控工作流程圖見圖7-1

第8節 地下文物保護措施

在施工中發現古墓、古建築遺址等文物及化石或其他有考古地質研究等價值的物品時,立即停止施工,安排專人值班,保護好現場。

同時通知監理工程師和業主,並做好有關部門配合工作。

圖6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防控工作流程圖

第9節 有毒氣體的應急措施

⑴施工中加強對有毒、

有害氣體監測,施工人員佩帶防護用品。

⑵一旦有施工人員感覺不適、並懷疑有有毒氣體時,立即撤出所有施工人員,並通知專業部門進行檢測分析,在分析結果出來前,任何人不準進入井下。

第10節 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組長:)zz

副組長:)zz

組員:)zz

關於應急預案 篇5

為及時應對各類極端惡劣天氣,做好我校教學管理工作,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建立健全應急體系和運行機制,維護我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制定本預案。

一、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快速高效。

二、組織領導

校長負責啟動本校應對極端惡劣天氣做好教學管理工作應急預案。成立學校應對極端天氣做好教學管理工作應急領導小組。xxx校長任組長,各班主任為成員。應急領導小組負責領導、組織、協調學校及教學點的應對極端惡劣天氣做好教學管理工作。

三、應急措施

(一)停課應急措施

1、及時將停課通知告知每一個學生和家長,並調整學校教學工作規劃。

2、認真執行上級主管部門規定的統一時間停課和復課。若確因客觀原因不能按時復課,及時報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經批准後才能延期復課。

3、停課後,學校妥善安排好各項工作,確保復課後教學工作有序進行。

(二)停考應急措施

1、考試期間遇極端惡劣天氣確需暫停考試的,學校及時將停考通知告知每一個學生和家長,及時調整教學工作規劃。

2、認真執行上級主管部門規定的'統一時間停考和復考。若確因客觀原因不能按時復考,及時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經批准後才能延期復考。

3、考試屬於學校組織的,由學校對復考做出具體安排;考試科目屬於縣、中心校統考的,學校嚴格執行統考科目考試時間安排。

4、停考後,學校要妥善安排好各項工作,確保復考工作有序進行。

(三)提前放假或延期開學的應急措施

1、學期末或學期初遇極端惡劣天氣,確需提前放假或延期開學時,學校應及時將提前放假或延期開學通知告知每一個學生和家長,及時調整教學工作規劃,未完成的教學規劃應在下學期中安排及時補上。

2、提前放假時,學校應妥善安排好期末考試、閲卷及素質報告單(成績單)發放等工作,確保學期教學工作任務完成。

3、期末考試屬於學校組織的,因提前放假未考完的科目,下學期開學初,由學校安排對未考完的科目進行考試。

4、提前放假後,學校要妥善安排好各項工作,認真做好開學準備,確保下學期開學工作有序進行。

(四)完善通訊網絡確保通訊暢通

為應對極端惡劣天氣,以便緊急聯絡。在應急期間學校要安排人員值班,對外公佈值班電話,方便學生和家長諮詢。所有責任人員必須保持通訊工具24小時暢通。

(五)規範發佈通知和信息

學校應急領導小組對外發布停課、停考、提前放假的通知或延期開學的信息。必須以縣教育局及中心校文件為準。

四、事故責任追究

1、堅持誰主管誰負責,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在查明原因、認定性質、分清責任的基礎上,根據上級有關法律、法規對安全事故有關責任人嚴肅追究行政和法律責任。

2、嚴格實行安全事故報告制度,發生安全事故,有關領導和當事人,在及時處置險情的同時,第一時間上報學校有關領導,因不及時上報,延誤搶救時機、造成重大損失的,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關於應急預案 篇6

為加強我飯店的消防安全工作,提高單位員工對突發火災事故的快速反應能力及處置能力,維護廣大顧客及我單位員工的人身、財產和公共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結合本餐廳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一、指導思想

嚴格執行消防工作“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充分調動每名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參與消防工作。發生緊急情況時,每名員工都能處事不驚,有條不紊的開展報警、滅火和疏散工作,各負其責、各盡其職,最大限度地控制火災、疏散人員,全力保障人員及財產安全。

二、組織及主要職責

1、組織機構:餐廳成立消防應急中心,下設滅火、通訊、疏散、救護四個職能小組。

主管消防安全責任人:李德均

消防安全管理員:周子兵

通訊聯絡組: 胡祥滿

疏散引導組: 丁 麗

安全救護組:張小平

滅火行動組:黎遠鈞

2、主要職責:

①消防應急指揮中心:平時指導餐廳滅火和應急疏散的宣傳教育、培訓演練;戰時指揮協調各職能小組開展工作,迅速果斷將火災撲滅在初期階段;協助配合到達火場的公安消防隊開展各項滅火救援行動;協助配合公安消防機構做好火災事故調查工作;其他有關工作。

②滅火行動組:根據火場情況,熟練應用各類滅火器材和工作,正確實施滅火工作。

③通訊聯絡組:及時實施報警和接警處置程序細則,迅速報告“119”接警中心,準確反映情況,並派人接車。進行通訊聯絡並及時反饋信息,傳達上級命令,瞭解火場的信息,上傳下達,保證通訊順暢有序。

④疏散引導組:負責組織火災區域人員從疏散通道和安全口迅速撤離火場。

⑤安全防護救護組: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護,並對火場中出現的各種需求及時解決。

三、滅火戰鬥力量形成流程(滅火救援基本處置程序)

1、滅火第一戰鬥力量的形成

①任何人發現火災應立即報警並呼喊附近員工參加滅火救援。

②火災現場或附近區域的工作人員聽到呼叫後應立即趕往失火地點,自發組成滅火第一戰鬥力量。哪裏發生火災,就在哪裏形成第一戰鬥力量,開展初期火災的報警、撲救和人員疏散。具體任務要求是:第一發現火災的員工就近使用滅火器材滅火,並大聲呼叫周邊員工報警、增援;距起火點近的員工負責利用滅火器和室內消火栓滅火;距電話或火災報警點近的員工向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報警;距安全通道或出口近的員工立即引導顧客向安全地點疏散。

2、滅火第二戰鬥力量的形成:

①消防安全責任人接到報警後,應立即按照《餐廳滅火和疏散應急預案程序》處置。確認火警後,開展滅火救援工作,並撥打“119”電話報警,同時報告單位值班領導。

②本單位員工和消防應急指揮部的滅火、通訊、疏散、救護等各個職能小組成員在接到火警通知後,接應第一戰鬥力量進行滅火、救援。第二戰鬥力量應聽從消防應急中心的統一指揮,並按本預案規定程序和要求實施滅火、救援。第一戰鬥力量應協助第二戰鬥力量工作。

四、報警和接警處置的基本要求

1、無論任何部門或人員(本單位)發現火災,應立即向“119”公安消防隊報警。

2、報火警時要沉着冷靜,應講清以下內容(特別是向公安消防隊“119”報警時):

①失火場所的準確地理位置。

②儘可能地説明失火現場情況,如起火時間、燃燒特徵、火勢大小、有無被困人員、有無重要物品、失火周圍有何重要建築、行車路線、消防車和消防隊員如何方便進入或接近火災現場等。

③報警人姓名、住址、工作單位、聯繫電話。

④耐心回答接警人員的詢問。

五、應急疏散組織措施與基本要求

1、疏散引導組應首先疏散被火熱圍困的顧客,然後再疏散火場周圍的物資。疏散出的物資要放在不影響消防通道和遠離火場的安全地點。疏散引導組應注意自己的安全,提前作好必要的防護。

2、引導人員疏散時要不斷用手勢和喊話的方式引導穩定被困人員的情緒,維護秩序。例如:對周圍驚慌失措的人喊“請往那邊走,那裏安全”,並正確指示疏散方向;或大聲呼喊“請跟我走”,採用正確方式帶領受困人員到達安全地帶。

3、引導人員疏散應利用消防安全通道,或其他能夠到達安全地點的途徑,將人流按照快捷合理的疏散路線引導到場外。疏散引導組人員應仔細檢查,以防疏漏人員。

4、消防隊到達火場後,應聽從公安消防人員的指揮進行疏散工作。

六、滅火的基本要求

1、負責滅火職能的工作人員(或滅火行動組)應迅速趕往失火地點,就近利用消防水源和滅火器材迅速撲救火災,防止火勢蔓延。

2、發現有人員被火熱圍困,應先救人、後滅火;發現有易燃易爆危險品受到火勢威脅時,應迅速組織人員將易燃易爆危險品轉移到安全地點。

3、滅火人員應聽從消防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在公安消防隊到到火場後,應積極配合其滅火。

七、通訊聯絡、安全防護等基本要求

1、通訊聯絡組

①通訊聯絡組接到火警後,立即通知餐廳消防應指揮部及各行動小組到達火災現場;

②根據消防責任人的要求,將停電、供水、車輛調配、滅火措施等指令傳達到火災現場的各行動小組;

③及時反饋火場進行情況,保障火災現場與外界的信息暢通,擔負尋求相鄰單位支援的`聯絡工作。

2、安全防護組

①安全防護組接到指令後,應快速趕赴火災現場、進行現場保護、控制局面,同時控制車輛和無關人員進入火場,並迅速組織有關人員清理火場周圍停放的車輛遠離火場。

②火災撲滅後,要全面檢查現場,消滅遺留火種,派人保護好火災現場,並協助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的火災事故調查工作。

八、演練程序及基本要求

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演練由飯店消防安全責任人或管理人組織實施,全員參與。演練前做好充分的作。

當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或管理人下達“假設餐廳廚房(以此為例,具體演練地點隨機確定)發現初期火災”的緊急信息後,演練工作按照下列程序實施。

1、餐廳廚房的員工及附近部門的員工應按照單位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確定的分工要求,迅速形成第一戰鬥力量,開展滅火、救援行動並做到三個同時:

①滅火:距起火點近的員工立即取用身邊的滅火器迅速跑向假設起火部位,擺好滅火姿勢,做好滅火準備;距室內消火栓近的員工迅速接好水帶、水槍,並鋪開水帶跑向起火部位,對準假設起火點,擺好姿勢,做好滅火準備。

②疏散:距安全出口近的員工立即跑向附近的疏散出口處,做出手勢,呼叫、引導現場人員通過最近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

③報警:距電話或火災報警點近的員工迅速通過電話向“119”消防大隊報警。

2、消防安全責任人確認火災(假設)的報警信息後,迅速啟動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確定的各項處置程序與要求,向“119”報警。

3、餐廳員工接警後,要迅速向失火地點集結,並按照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確定的分工要求,形成滅火第二戰鬥力量,開展滅火救援工作:

①滅火行動組:立即跑向假設起火部位現場增援滅火。到達現場後,就近啟用室內消火栓,接好水帶、水槍和鋪好水帶後,對準假設的起火點,擺好姿勢,作好滅火準備。

②疏散引導組:按照分工分別跑向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處,做出手勢,呼叫、引導室內人員緊急疏散。

③通訊聯絡組:瞭解火場信息,上傳下達,保證通訊順暢有序。

④其他工作組:按本預案要求開展工作。

4、通過現場演練,達到下列要求:當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或管理人下達假設部位發生初期火災的緊急指令後,滅火第一戰鬥力量應在30秒內完成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確定的撲救初期火災、報警、引導人員疏散的任務;滅火第二戰鬥力量接到消防安全責任人的指令後,應在2分鐘內圓滿完成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確定的撲救初期火災、報警、引導人員疏散的任務。

5、演練組織者或指定人員留守火災(假設)現場,擔任演練裁判,對有關人員、職能小組的演練動作、時間等情況進行有效性裁定和記錄。演練結束後,進行講評,研究改進措施。

關於應急預案 篇7

1。接到停電通知狀況下,管理運作部應事先將停電線路、區域、時光、電梯使用以及安全防範要求等狀況通知每個住户與商户,並主要出入口發佈停電通告;同時,工程物料部應做好停電前應變工作。

2。沒有接到任何通知、突然發生停電狀況下,工程物料部應立即確認是內部故障停電還是外部停電。若系內部故障停電,應立即派人查找原因採取措施,防止故障擴大;若系外部停電,一方面要防止突然來電引發事故,一方面致電電力局查詢停電狀況,瞭解何時恢復供電,並將瞭解狀況通知管理運作部。

3。保安部立即會同工程物料部派人分頭前往各樓檢查電梯運行狀況,發現電梯關人立即按照電梯困人應急預案施救。

4。管理運作部立即將停電狀況通知小區內住户與商户,並主要出入口發佈停電通告,必要時啟用緊急廣播系統通知住户,要求住户持續冷靜,做好防範。

5。若突發停電時,正值晚上商場營業,保安部應協助商場維持好秩序,指導商户啟用應急照明燈、蠟燭等備用照明,疏散顧客,並要注意防火,防止發生火災。

6。安排員工到小區各主要出入口、電梯廳維持秩序,保安加強保安措施,嚴防有人制造混亂,渾水摸魚,必要時關掉大門。

7。派人值守辦公室、值班室,耐心接待住户與商户詢問,做好解釋與疏導工作,防止與住户、商户發生衝突。

8。詳細記錄停電事故始末時光、發生原因、應對措施以及造成損失。

9。突發停電預防措施:

1)工程物料部應經常檢查應急照明與緊急廣播系統,確保正常。

2)管理運作部應提醒寫字樓住户、商户備置一些應急照明燈或蠟燭,以防停電。

3)保安部、工程物料部除配置巡邏、檢修用電筒外,還應配置手提式應急照明燈,並時時充電保養,持續完好。

關於應急預案 篇8

環境保護應急預案

一、預案目的

為保障中鐵十九局集團有限公司成渝高速公路複線(重慶境)路面工程綜合項目部環保安全,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危害,確保迅速有效地處理突發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區域環境污染事故,指導和規範突發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將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企業利益和人民羣眾身體及生命安全。為防止和妥善處置突發性污染事故的發生特制定了本預案。

二、應急預案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成渝高速公路複線路面綜合工程項目部區域內,突發的人為或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廢氣、廢水、固廢等環境污染事件的應急救援工作。

三、編制依據

1、《環境保護法》;

2、《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3、《大氣污染防治法》;

4、《水污染防治法》;

5、《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四、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的職責劃分

1、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 長:韓峯

副組長:李永生、焦連模、吳雲輝、潘兆進

組 員:張洪文、仲爽、張道遠、譚偉、林夢巖、張升、李賢平、鄭紅明、於慶忠、胡勁鬆、趙金龍、翟新華、周少國、周長虹、楊鵬

2、項目應急搶險組織機構框圖

3、應急搶險領導小組職責

(1) 組長:負責指揮協調全面的應急搶險工作;

(2) 副組長:具體負責排險、搶修、救護、搶險物資供應、事故通報、疏散安置工作的組織指揮;

(3) 吳雲輝、鄭紅明、張升、楊鵬:協助副組長做好事故報警、報告、通報和事故處置工作;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開、停調度工作;必要時可代表組長處理相關事宜;

(4) 張洪文、仲爽:負責事故現場及有害物質擴散區域內的洗消、清除和監測工作;

(5) 李賢平:負責事故現場通信聯絡和對外聯繫、接待工、車輛調配等工作;

(6) 胡勁鬆、趙金龍、周少國、周長虹、翟新華:負責人員疏散、除險、隔離污染源等工作的組織指揮;

(7)張道遠負責搶險資金的籌集和管理工作。

五、工作程序

應急搶險領導小組在接到污染事故發生的警報後,應立即趕赴現場,應根據危害程度及範圍、地形、氣象等情況,組織個人防護,進入現場實施應急搶險。要儘快弄清污染事故種類、性質,污染物數量及已造成的污染範圍等,經綜合情況制定科學的污染處置方案,經搶險領導小組組長批准後迅速根據任務分工,按照應急與處置程序和規範組織實施搶險。

1、現場污染控制

(1) 立即採取有效措施,與相關部門配合,切斷污染源,隔離污染區,防止污染擴散。

(2) 及時通報或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

(3) 參與對受危害人員的救治。

2、實行通道控制,防止有毒、有害物質的擴散

應急處理工作人員在污染事故處理過程中,為保障公眾的健康和安全,應建議有關部門對事故現場附近和受事故影響區域的通道實行有效的人員出入控制,並在初步確定水體中污染物質的種類、性質後,建議當地有關組織果斷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疏散周圍羣眾,以便控制可能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人數範圍,並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3、現場調查

(1)污染事故現場勘察。

(2)進行技術調查取證。

(3) 配合環境監測部門採取污染跟蹤監測,直至污染事故處理完畢、污染警報解除。

六、應急救援保障

(一)內部保障

為能在污染事故發生後迅速準確、有條不紊的處理事故,儘可能控制波及範圍和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平時必須做好應急救援的準備工作,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制度,具體措施有:

(1)落實應急搶險組織,搶險領導小組成員和搶險專業隊伍應按照專業分工,本着專業對口,便於領導、便於集結和開展搶險的原則建立組織,落實人員,每年初要根據人員變化進行組織調整,確保救援組織的落實。

(2)按照任務分工做好物資器材準備,如:必要的指揮通訊,報警、搶險等器材,上述各種器材由物質、辦公室專人採購、保管,並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於良好狀態。

(3)定期組織搶險訓練和學習,各隊按照專業分工每年訓練一次,提高指揮水平和搶險能力。

(二)外部救援

事故發生後,應急搶險領導小組根據現場情況,在自身救援條件受限,無力控制事故現場時,應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求援,由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組織專業搶險救援力量參加搶險救援。

(三)醫療保障

應急過程中如出現人員中毒或受傷,可就近送至醫院救治或及時與醫療單位聯繫,組織現場救治,也可送至現場指揮所指定的醫院、醫療單位救治。應急終止後根據實際情況組織轉院或繼續治療。

七、報警和通訊聯絡方式

項目應急搶險救援聯絡工作由項目部辦公室負責。應急搶險救援聯絡電話如下:

a) 項目部應急聯絡電話:xxxx。

b) 向上級報告。項目經理應根據事故等級,在規定時間內向上級有關部門(集團公司、有限公司、指揮部、業主、政府等)報告。

c) 對外應急求救

公安警力求救電話:110;火警支援求救電話:119;

醫療急救求救電話:120

八、事故發生後注意事項

(1)穩定職工情緒,要求各類人員不得以個人名義向外擴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亂。

(2)如有中毒或受傷人員親屬探視,由辦公室做好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

(3)事故發生後,要維護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做好中毒或受傷人員的思想穩定工作。

九、事故應急搶險救援程序的終止

1、應急搶險救援終止

當事故現場勢態被完全控制,確信已消除毒物擴散污染的根源,警戒區內無毒害危險時,傷員撤離現場後,由事故現場總指揮確定並宣佈應急救援工作結束。

2、報告和發佈信息

由通訊聯絡人員通知本單位各相關部門,以及事故發生時所涉及的.周邊社區、人員發佈危險解除的信息,若事故發生時有請求政府協調的程序時,由指揮人員向上級主管部門和當地人民政府報告,危險解除。

十、應急培訓計劃

1、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

本預案制訂後實施前,所有應急搶險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各專業救援隊成員應認真學習本預案內容,明確在搶險救援現場所擔負的責任和義務。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對搶險救援專業隊成員每年進行一次應急培訓,學習搶險救援專業知識和有可能出現的新情況的處理辦法。參加應急搶險救援的每個人都應做到熟知搶險救援內容,明確自己的分工,業務熟練,成為重大事故應急搶險救援的骨幹力量。

2、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

由應急搶險救援領導小組對所有員工每年進行一次應急響應培訓,瞭解事故應急預案響應條件,能夠在現場第一時間做出判斷事故大小,是否符合事故應急預案響應條件,以便下步工作的順利進行。

3、員工應急響應知識的宣傳

根據有可能出現的環境污染事故情況,印製宣傳材料,向員工發放,瞭解相關的應急響應知識。

關於應急預案 篇9

1總則

1.1編制目的

規範本市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健全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機制,提高政府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減少各類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公眾生命健康、財產安全、環境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突發環境事件調查處理辦法》《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江蘇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常州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相關法律、法規等,制定本預案。

1.3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發生的,以及發生在本市行政區域外但可能造成本市生態環境受到影響需要採取應急措施的突發環境事件的應對工作。

輻射事故、重污染天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船舶污染事件、太湖藍藻暴發等應對工作,按照相應的應急預案執行。

1.4工作原則

1.4.1以人為本,預防為主

堅持預防與應急管理相結合、常態管理與非常態管理相結合、公眾參與與專業管理相結合,做好全市環境風險源的排查登記和環境安全隱患的整治等基礎工作,強化、落實企業環境安全主體責任,建立突發環境事件預警防範體系,及時消除環境安全隱患,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採取積極措施消除或減輕突發環境事件造成的影響和損失,最大程度地保障公眾的環境安全。

1.4.2統一領導,屬地為主

在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強化部門溝通協作,充分發揮各部門專業優勢,提高聯防聯控和快速反應能力。堅持以屬地管理為主,協調聯動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和常州經開區管委會(以下統稱“各轄市(區)”)及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形成分級負責、分類指揮、綜合協調、逐級響應的突發環境事件處置體系。

1.4.3平戰結合,提升能力

積極做好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思想、物資、技術和工作準備,加強應急培訓和演練,把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各項工作落實在日常環境管理工作之中。整合現有環境應急救援力量和環境監測網絡,加強科學技術的投入和使用,採用先進的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環境應急處置技術及設施,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科學技術水平和指揮能力。

1.5事件分級

突發環境事件按照其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分為特別重大(一級)、重大(二級)、較大(三級)和一般(四級)四個級別。

1.5.1特別重大(一級)突發環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

1.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傷的;

2.因環境污染疏散、轉移羣眾5萬人以上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

4.因環境污染造成區域生態功能喪失或該區域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滅絕的;

5.因環境污染造成我市市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

1.5.2重大(二級)突發環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突發環境事件:

1.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

2.因環境污染疏散、轉移羣眾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

4.因環境污染造成區域生態功能部分喪失或該區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羣大批死亡的;

5.因環境污染造成轄市(區)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

6.造成跨省級行政區域影響的突發環境事件。

1.5.3較大(三級)突發環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突發環境事件:

1.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

2.因環境污染疏散、轉移羣眾5000人以上1萬人以下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2000萬元以下的;

4.因環境污染造成國家重點保護的動植物物種受到破壞的;

5.因環境污染造成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

6.造成跨設區的市級行政區域影響的突發環境事件。

1.5.4一般(四級)突發環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突發環境事件:

1.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

2.因環境污染疏散、轉移人員5000人以下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下的;

4.因環境污染造成跨轄市(區)級行政區域糾紛,引起一般性羣體影響的;

5.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尚未達到較大突發環境事件級別的。

1.5.5其他類型突發環境事件

對居民聚集區、學校、醫院等敏感區域和人羣造成影響的;已引發大規模羣體性的事件的;地方人民政府一時無法判明等級且認為有必要報告的突發環境事件視為重大或者特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處置。

1.6應急預案體系

我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體系由本預案、轄市(區)和市有關部門相關預案及為應急預案提供支撐的工作手冊和事件行動方案組成。

本預案應急工作手冊是預案涉及的有關部門和單位對自身承擔職責任務進一步分解細化的工作安排,是本部門和單位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操作指南。

事件行動方案是參與突發環境事件應對的救援隊伍、專家隊伍等按照應急預案、工作手冊或上級指揮機構要求,為執行具體任務並結合實際情況而制訂的工作安排。事件行動方案應當明確隊伍編成、力量預置、指揮協同、行動預想、戰勤保障、通信聯絡等具體內容,以及採取的具體對策措施和實施步驟。

2組織體系

全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組織體系由市指揮機構、辦事機構、轄市(區)指揮機構、現場指揮部、專家組等組成。

2.1市指揮機構

2.1.1市指揮機構組成

市政府成立常州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市指揮部”),作為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的專項應急指揮機構。指揮長由分管生態環境的副市長擔任,必要時由市長擔任,副指揮長由市政府分管生態環境的副祕書長和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擔任。

成員:由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衞生健康委、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氣象局、常州海事局、常州通信行業管理辦公室、市地震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國家電網常州供電公司等部門和單位負責同志組成。成員單位可根據處置工作需要進行調整。各成員單位明確一名職能處室負責人為聯絡員。市指揮部在業務上指導轄市(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的工作。

2.1.2市指揮部主要職責

1.貫徹執行國家、省、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各項要求;

2. 領導、組織、協調全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3.指導加強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

4.指揮、協調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準備,研判突發環境事件發展勢態,負責應急處置重大事項的決策,決定啟動和終止較大以上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

5.設立現場指揮部,指定現場總指揮,組織制定並批准現場處置方案;

6.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和省政府報告應急處置工作情況,必要時請求協調支援。

2.1.3成員單位主要職責

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負責統一協調突發環境事件宣傳報道工作;負責指導、支持和督促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發佈預警信息;負責突發環境事件網絡輿情的監測、引導和調控管控工作;負責協調廣播、電視播出機構以及常州日報社通過播放、刊登環境保護公益廣告等形式,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安全教育和應急預案宣傳。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會同市商務局負責組織應急救援物資、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提出優化產業佈局、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建議,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降低區域環境風險。

市公安局:負責突發環境事件現場的保護、治安維護,根據事件影響範圍對現場及周邊道路實施交通管制、設立警戒區域,協助當地人民政府疏散居民;負責對突發環境事件中涉及刑事犯罪人員進行立案偵查;負責“110”接報突發環境事件信息的傳遞工作;負責會同生態環境、應急管理和交通運輸部門做好對公路(含高速)交通事故可能引發突發環境事件的信息報告和應急處置工作。

市民政局:做好災民的基本生活救助和遇難人員遺體的處置工作;接受社會各界捐贈,協助災後重建工作。

市財政局:落實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中預警體系建設資金、應急處置資金和生態修復資金等市級經費保障,做好經費審核、劃撥及其監督管理工作。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協助地質環境、山體生態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市生態環境局:負責污染源排查,組織專家制定環境應急處置和生態重建方案;負責事故調查、定級,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責任追究;負責組織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督促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企事業單位做好環境損害評估。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城市道路、橋樑、供水、排水、燃氣、照明等市政公用行業的'運行管理;按照有關預案負責燃氣、供排水等公用設施的排險和修復工作;參與有關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和突發事件的應對處置工作;負責提供市政、建築等工程技術資料支持。

市交通運輸局:負責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行業的安全監督管理;承擔公路以及除長江以外市內其他通航水域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督促各轄市(區)港口管理部門開展港口、碼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配合公安等部門做好公路(含高速)交通事故可能引發環境污染的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依法組織或參與有關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負責應急救援所需車輛的徵集和調度;負責所管轄航道、橋樑、道路的保暢通工作;配合常州海事局做好長江常州段的應急救援工作。

市水利局:負責水利工程應急調度工作;參與突發水環境污染事件的調查、被污染水域監視監測和評價工作,協調關閉河道閘(站);負責提供突發水環境污染事件涉及河流、湖泊的水量、水質和水文動態等相關水文資料及有關信息。

市農業農村局:負責組織開展突發環境事件對農業生產造成危害的調查和評估工作;負責做好農業生產恢復的技術指導工作;負責漁業相關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

市商務局:負責協調做好瓶裝飲用水、便捷食物等重點生活必需品的應急供應。

市衞生健康委:負責組織、協調、指導開展突發環境事件受傷、中毒人員的現場急救、轉運救治、洗消等緊急醫療救援工作;負責事件發生區域疫情監測和防治工作;負責指導現場應急工作人員和受災羣眾的衞生安全防護工作。

市應急管理局:負責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和工礦商貿行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督促企業防止因生產安全事故引發次生突發環境事件;負責蒐集與生產安全事故原因相關聯的信息資料,承擔在職權範圍內的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涉及突發環境事件特種設備技術分析和現場指導。

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負責市級相關部門應急指揮和處置人員的車輛保障工作。

市氣象局:負責事件現場的氣象監測和氣象預報工作,提供受污染區域氣象條件分析和預測信息。

常州海事局:負責組織、指揮和協調長江常州段水域船舶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和事故調查。

常州通信行業管理辦公室:負責協調通信運營企業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提供通信保障。

市地震局:負責震情分析,為地震引發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提供地震影響場和強餘震等信息。

市消防救援支隊:負責突發環境事件的現場搶險和應急救援,配合做好突發環境事件的現場處置工作;參與制定和實施搶險救援過程中防範次生污染的工作方案。

國家電網常州供電公司:為應急救援提供電力保障。

本預案未列出的其他部門和單位應根據市指揮部的指令,按照本部門、本單位職責和應急處置工作需要,依法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的相關工作。

2.2辦事機構

市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負責市指揮部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市生態環境局,由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主要職責為:

1.執行市指揮部的決定和指示;

2.負責接收突發環境事件的信息報告,分析處理信息,及時上報重要信息;

3.負責全市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和應急處置工作的綜合協調及相關組織管理工作,保持與相關部門、單位的通信聯繫;

4.聯繫各成員單位,對其履行應急預案中的職責情況進行指導、督促和檢查;

5.組織編制、評估、修訂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指導各轄市(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和修訂工作;

6.組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專家組。

2.3轄市(區)指揮機構

事發地轄市(區)人民政府在當地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參照市指揮部的組成和職責,成立轄市(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指揮協調本轄區內一、二、三級突發環境事件的先期處置工作;組織領導四級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並指導涉事單位做好污染截流和環境風險控制工作。

2.4現場指揮部

發生較大以上突發環境事件時,市指揮部根據應急處置工作需要,成立應急處置現場指揮部,現場指揮長由市指揮部辦公室提出建議,由市指揮部指揮長確定。應急處置現場指揮部根據需要設立綜合協調組、應急監測組、污染處置組、應急保障組、醫療救護組、新聞宣傳組、社會治安組、調查評估組等現場應急工作組。

現場各應急工作組職責為:

綜合協調組: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應急管理局等部門和事發地轄市(區)人民政府組成。負責總體協調、督辦核查等工作,履行溝通銜接、工作保障、會議組織、材料起草、信息彙總和資料管理等職責;負責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值守和信息報送工作。

應急監測組: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氣象局、市地震局等部門和事發地轄市(區)人民政府組成。負責對可能受影響區域內的空氣質量、敏感水體(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等進行快速監測,提出初步應對建議;組織開展對突發環境事件的污染物種類、性質以及當地氣象、自然、社會環境狀況等的調查;根據現場情況明確相應的應急監測方案及監測方法,確定污染物擴散範圍,明確監測的布點和頻次;做好大氣、水體、土壤等應急監測及數據彙總分析,研判污染物擴散範圍,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決策提供依據。

污染處置組: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利局、市應急管理局、常州海事局、市消防救援支隊等部門和事發地轄市(區)人民政府組成。負責組織開展現場勘察和應急測繪,收集彙總相關數據,組織技術研判和事態分析;分析污染途徑,明確防止污染物擴散的程序;組織採取有效措施,迅速切斷污染源,消除或減輕已經造成的污染;明確現場處置人員的個人防護措施;組織落實相關企業停、限產等措施;組織建立現場警戒區和交通管制區域,確定重點防護區域,確定受威脅人員疏散的方式和途徑,疏散轉移受威脅人員至應急避災場所;協調軍隊、武警有關力量參與應急處置。

應急保障組:由市應急管理局牽頭,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常州海事局、常州通信行業管理辦公室、國家電網常州供電公司等部門和事發地轄市(區)人民政府組成。負責調配救援隊伍和裝備;組織做好應急救援物資及臨時安置重要物資的儲備調撥、緊急配送和緊急生產工作;做好受影響居民臨時基本生活救助工作;負責事件應對市級經費保障。

醫療救護組:由市衞生健康委牽頭,市生態環境局等部門和事發地轄市(區)人民政府組成。負責組派醫療衞生救援專家與應急隊伍,開展傷病員醫學救治、應急心理援助;指導和協助開展受污染人員的去污洗消工作;提出保護公眾健康的措施建議;必要時設立現場醫療救護點,提供現場救護保障。

新聞宣傳組: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市委網信辦、市生態環境局等部門和事發地轄市(區)人民政府組成。負責組織開展事件進展、應急工作情況等權威信息發佈,做好新聞宣傳報道;收集分析國內外輿情和社會公眾動態,加強媒體、電信和互聯網管理,正確引導輿論;及時澄清不實信息,迴應社會關切;通過多種方式,通俗、權威、全面、前瞻地做好相關知識普及。

社會治安組:由市公安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常州海事局等部門和事發地轄市(區)人民政府組成。加強受影響地區社會治安管理,嚴厲打擊藉機傳播謠言、哄搶物資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轉移人員安置點、救災物資存放點等重點地區治安管控;做好受影響人員與涉事單位、地方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矛盾糾紛化解和法律服務工作,防止出現羣體性的事件,維護社會穩定,對發生的羣體性的事件,組織專業力量穩妥處置;加強對重要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市場監管和調控,打擊囤積居奇行為。

調查評估組: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公安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管理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氣象局、市地震局、常州海事局等部門和事發地轄市(區)人民政府組成。主要職責:調查突發環境事件發生的時間、原因、污染物性質、可能產生的環境危害以及影響範圍、責任、教訓等;組織開展突發環境事件環境污染損害調查評估,核實事件造成的損失情況;對應急處置過程、有關人員的責任、應急處置工作的經驗、存在的問題等情況進行分析;研究恢復重建等問題。

應急處置現場指揮部可視情調整和增加工作組。各工作組除上述職責外,承擔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任務。沒有參加工作組的各職能部門主動按照各自職責及時開展相關工作。

2.5 專家組

設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專家組(以下簡稱“專家組”)。市指揮部辦公室根據需要聘請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危險化學品、水生態、醫療救護等方面的專家,組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專家組。其主要職責是:為全市環境安全提出中長期規劃建議;參與指導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為應急處置現場指揮部提供分析評估、決策諮詢和處置意見;對危機解決後的災害損失和恢復方案等進行研究評估,並提出相關建議。

3監測預警

3.1預警支持系統

3.3.1環境安全預警系統

市生態環境局依託自動監測站點密切監控地表水、空氣環境質量;利用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對重點污染源排污狀況進行實時監控。

3.3.2監控預警應急平台

完善重點風險區域的監控預警平台系統,實現突發環境事件早發現、早知道。

3.2監測監控

市、轄市(區)生態環境部門加強監測預警,充分利用現有的環境質量監控網絡系統,建立健全突發環境事件監測、預測和預警信息反饋機制。各轄市(區)人民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各企事業單位按照“早發現、早處置、早報告”的原則,開展對各類環境預警信息、自然災害預警信息、常規環境監測數據的收集、綜合分析和風險評估工作,重點對飲用水水源地、居民聚集區、醫院、學校等敏感區域,入河、入江、入湖(庫)重要河道,生態紅線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化工園區、危險化學品、危險固廢和重金屬的生產、經營、儲存、使用、運輸、管理單位及其周邊環境保護目標等進行監測監控。建立日常環境預警制度,積極開展預警預報。

3.3預警分級

預警信息的級別,按照突發環境事件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一級為最高級別。根據事態的發展情況和採取措施的效果,預警可以升級、降級或解除。

3.4預警信息處理

各有關部門應及時將可能導致突發環境事件的信息通報同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企業事業單位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必須立即報告事發地轄市(區)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各轄市(區)生態環境部門依照各自的職責開展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信息監控工作,及時將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信息按有關規定報送市指揮部辦公室,市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組織預警信息的研判。

市指揮部辦公室負責通過市有關部門、轄市(區)人民政府、舉報熱線、媒體和公眾等多種渠道收集突發環境事件預警信息。當其他突發事件可能引發環境污染時,市有關部門和轄市(區)人民政府應開展對環境污染信息的收集、綜合分析、風險評估工作,並及時向市指揮部報告。

1.企業事業單位排污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預警信息監控由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2.生產安全事故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預警信息監控由市應急管理局負責。

3.交通事故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預警信息監控由市公安局負責。

4.長江常州段水域、內河航道船舶污染事故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預警信息監控分別由常州海事局、市交通運輸局負責。

5.因調引水或水質性缺水引發飲用水源地突發水環境事件預警信息監控由市水利局和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

6.自然災害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預警信息監控由市氣象局和市地震局負責。

3.5預警信息發佈

1.預警信息內容主要包括:突發環境事件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的範圍、警示事項、事態發展、應採取的措施和發佈機關、諮詢電話等。

2.預警信息發佈實行嚴格的審籤制。市指揮部辦公室應當針對可能出現的突發環境事件進行研判,必要時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會商,形成預警信息建議,報送市指揮部審批。發佈一級、二級預警信息由市長、市指揮部指揮長或受市政府委託部門主要負責人簽發,同時向省人民政府和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報告;三級、四級預警信息由市指揮部指揮長、受市政府委託部門主要負責人或分管負責人簽發。必要時,預警信息可通報毗鄰市(縣)。發佈可能引起公眾恐慌、影響社會穩定的預警信息,需經省、市人民政府批准。

3.承擔預警信息發佈職能的有關部門和單位將經審核批准的預警信息,發送至本級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平台統一發布,並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宣傳車或組織人員逐户通知等方式進行,對老、幼、病、殘、孕等特殊人羣以及學校等特殊場所和信息盲區應當採取有針對性的公告方式。

4.發佈預警信息的部門、單位應加強對預警信息動態管理,根據事態發展變化,適時調整預警級別、更新預警信息內容,並重新發布、報告和通報有關情況。有事實證明不可能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或者危險已經解除,發佈預警信息的部門和單位應當及時宣佈終止預警,並解除已經採取的有關措施。

3.6預警措施

3.6.1四級預警措施

發佈四級預警後,根據事件具體情況和可能造成的影響和後果,事發地轄市(區)人民政府及市有關部門應當採取以下措施:

1.立即啟動相應應急預案;

2.及時收集、報告有關信息,加強對突發環境事件監測、預報和預警工作;

3.組織有關部門、機構和專家,隨時對突發環境事件信息進行分析評估,預測突發環境事件可能性、影響範圍和強度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的級別;

4.組織人員趕赴現場全面排查,採取措施及時消除隱患;

5.調集環境應急處置所需物資、裝備設備,確保環境應急保障工作;

6.及時按照有關規定向社會發布避免、減輕突發環境事件危害常識。

3.6.2三級預警措施

發佈三級預警後,在採取四級預警措施的基礎上,根據即將發生的突發事件的特點及可能造成的影響和後果,市、轄市(區)兩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還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多項措施:

1.組建專家組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的準備;

2.各相關成員單位實行24小時值守制度,保持通訊暢通,加強監測和會商,及時上報預警響應措施的執行情況;

3.針對突發環境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一切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並進行妥善安置。

3.6.3一級、二級預警措施

發佈一級、二級預警後,在採取三級預警響應措施的基礎上,市、轄市(區)兩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還應當針對即將發生的突發事件的特點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採取下列一項或多項措施:

1.進一步評估受影響範圍,根據評估結果,擴大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羣範圍,並對人員進行妥善安置;

2.增加應急監測頻次,並根據事態發展和應急處置需要調整監測點位;

3.根據需要,指令各應急救援隊伍後備人員趕赴現場參加應急處置工作;

4.適時向上級部門請求應急響應支持。

4應急響應

4.1信息報告

市指揮部辦公室或其他人員接到發生突發環境事件報告或從其他途徑獲悉有關信息後,應記錄好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污染物、人員傷害、聯繫人及電話等情況,立即進行核實,及時調度信息,向市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報告,市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根據事件影響及危害程度,初步判斷事件等級,向市指揮部報告,情況緊急時可以越級報告,但必須同時報告被越過的政府和部門。

4.1.1信息上報

突發環境事件的報告分為初報、續報和處理結果報告。

1.初報

在發現或者得知突發環境事件後首次上報。初報的內容主要包括: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主要危害物質及危害源、事件性質、波及範圍、發展趨勢、次生衍生事故的可能性、有關監測數據等初步情況。

2.續報

在查清有關基本情況、事件發展情況後隨時上報。續報應當在初報的基礎上,報告有關處置進展情況。

3.處理結果報告

在突發環境事件處理完畢後上報。處理結果報告應當在初報和續報的基礎上,報告處理突發環境事件的措施、過程和結果,突發環境事件潛在或者間接危害以及損失、社會影響、處理後的遺留問題、責任追究等詳細情況。

4.1.2報告程序

1.企事業單位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必須立即報告事發地轄市(區)生態環境部門。

2.轄市(區)生態環境部門對突發環境事件信息應當立即進行報告。初判為一般或較大突發環境事件的,30分鐘內向事發地人民政府和市生態環境局報告;對於初判為重大或特別重大的,15分鐘內向事發地人民政府、市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3.市指揮部辦公室接到報告後,對地方初判為一般或較大突發環境事件的,立即組織研判並經市指揮部同意,1.5小時內向市人民政府和省生態環境廳應急辦報告;對地方初判為重大或特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的,立即向市指揮部彙報,同時組織專家進行研判,經市指揮部批准後,30分鐘內報告市政府和省生態環境廳應急辦,請求啟動上一級應急響應。

4其他事件,轄市(區)生態環境部門2小時內向事發地人民政府和市指揮部辦公室報告,市指揮部辦公室4小時內向市政府及省生態環境廳應急辦報告。

5.發生下列一時無法判明等級的突發環境事件,市生態環境局或事發地生態環境部門應當按照重大(二級)或者特別重大(一級)突發環境事件的報告程序上報:

(1)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影響的;

(2)涉及居民聚居區、學校、醫院等敏感區域和敏感人羣的;

(3)涉及重金屬或者類金屬污染的;

(4)因環境污染引發羣體性的事件,或者社會影響較大的;

(5)市生態環境局認為有必要報告的其他突發環境事件。

6.對於發生在敏感區域、特殊時期或可能演化為較大以上突發環境事件的信息,不受分級標準限制,相關部門和單位要立即向市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4.2先期處置

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企事業單位應當立即啟動本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指揮本單位應急救援隊伍和工作人員營救受害人員,做好現場人員疏散和公共秩序維護;立即採取關閉、停產、封堵、圍擋、噴淋、轉移等措施,切斷和控制污染源,防止發生次生、衍生災害和危害擴大,儘量降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事發地人民政府接到信息報告後,要快速實施處置工作,控制或切斷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態勢,避免污染物擴散,嚴防發生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災害。

4.3分級響應

市指揮部辦公室根據監測預警信息或接報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後,立即組織專家研判,根據判定的事故級別,及時向市指揮部提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應急響應建議。

4.3.1特別重大(一級)、重大(二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

判定為特別重大(一級)、重大(二級)突發環境事件的,由市人民政府決定啟動一、二級應急響應,成立市指揮部,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指揮長,按照本預案做好突發環境事件先期處置工作,同時向省政府報告。省級應急響應啟動後,按照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和省環境應急現場指揮部的統一部署,組織實施全市應急處置工作。

4.3.2較大(三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

判定為較大(三級)突發環境事件的,由市指揮部決定啟動三級應急響應,由分管生態環境的副市長擔任指揮長,成立現場指揮部,指定現場指揮長,實施現場指揮協調、救援搶險、人員疏散、交通管制等應急處置措施,並組織專家會商,制定可行的救援方案,協調調度各方應急力量和資源實施應急處置。

4.3.3一般(四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

判定為一般(四級)突發環境事件的,由市指揮部啟動四級應急響應,指導事發地轄市(區)人民政府開展具體處置工作,同時保持與事發地轄市(區)應急指揮機構的通信聯絡,核實有關情況。必要時,市指揮部按照本應急預案流程予以支援。

4.4處置措施

1.趕赴現場

本預案啟動後,市指揮部指揮長或副指揮長趕赴現場進行指揮協調,責成事發地轄市(區)人民政府、相關成員單位負責人組建應急處置現場指揮部和應急工作組,確定現場組長。各現場應急工作組根據職責做好應急處置工作,並提出啟動其他應急預案應急響應的建議。

2.人員轉移及安置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影響及事發當地的氣象、地理環境、人員密集度等,社會治安組建立現場警戒區、交通管制區域和重點防護區域;污染處置組確定受威脅人員疏散的方式和途徑,有組織、有秩序地及時疏散轉移受威脅人員和可能受影響地區居民,確保生命安全,妥善做好轉移人員安置工作;醫療救護組做好傷病員救治;應急保障組做好人員安置供給等保障工作。

3.污染處置

在先期處置的基礎上,迅速調集環境應急所需人員和物資、設備等,進一步做好現場污染處置工作。開展現場調查,查明涉事單位、事故原因等,確定污染物種類和污染範圍,根據事件具體情況、污染特徵,制定污染控制方案,並組織實施。必要時,要求相關排污單位停產、限產、限排,減輕環境污染負荷。

4.現場監測

按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範》(HJ 589-2010)開展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由市生態環境局負責組織環境應急監測。根據突發環境事件污染物的擴散速度和事發地的氣象和地域特點,制定監測方案,明確監測範圍、點位佈設、頻次等。在第一時間確定污染物的種類、濃度、污染範圍及其擴散趨勢,出具應急監測簡報。研判、預測污染強度、速度和影響範圍,根據污染事件的類型、狀況、性質、污染程度和影響範圍等實際情況,嚮應急處置現場指揮部進行報告,提出污染控制、處置建議。

5. 專家諮詢

必要時,應急處置現場指揮部還應組織有關專家組進行會商,專家組分析事件情況,為指揮機構、專業應急隊伍提供技術支持、決策諮詢。

6.根據需要調集相關救援力量赴現場參與現場救援工作,必要時請求上級或其他地區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實施增援。

7.應急處置現場指揮部根據污染事件動態及時調整下一步的對策,直至污染得到控制或污染消除。

4.5信息發佈

信息發佈應及時、準確、全面、客觀。發生一般或較大突發環境事件時,市、轄市(區)人民政府會同市委宣傳部門制定統一的信息發佈方案,與相關突發環境事件應對處置工作同時研究、同時部署、同步行動。

發生特別重大、重大突發環境事件,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導下,市人民政府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第一時間通過主流媒體向社會發布簡要信息,最遲要在5小時內發佈權威信息,可根據事件性質和社會影響程度,隨後發佈初步核實情況、政府應對措施和公眾防範措施等,並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佈會,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後續發佈工作。發生較大、一般突發環境事件,在市委、市政府或市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指導下,事發地轄市(區)人民政府及時發佈權威信息,根據處置進展動態發佈信息。法律法規和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完善輿情收集分析和信息發佈機制,依法依規發佈信息。參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各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對外發布有關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情況和事態發展的信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編造、傳播有關突發環境事件事態發展或者應急處置工作的虛假信息。

4.6應急終止

4.6.1應急終止條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急終止:

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

4.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5.採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危害,並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影響趨於合理且儘量低的水平。

4.6.2應急終止程序

按照“誰啟動、誰終止”的原則,由相關責任主體按程序宣佈應急終止。必要時,應及時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發布應急終止消息。應急終止後,可根據實際情況,繼續進行一定頻次的環境監測。

5善後處置和恢復

5.1環境損害評估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終止後,按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階段環境損害評估推薦方法》(環辦〔2014〕118號)等有關規定,事發地人民政府及時組織開展環境污染損害評估,評估結論作為事件調查處理、損害賠償、環境修復和生態恢復重建的依據。

5.2事件調查

按照《突發環境事件調查處理辦法》(環保部令〔2014〕第32號)等有關規定,市指揮部辦公室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突發環境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以及事前、事發、事中、事後全過程的應對工作進行全面客觀的調查、分析、評估,針對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建議,形成書面調查報告存檔備案。必要時,市指揮部要研究吸取事故應急救援的經驗與教訓,對本預案進行有針對性地完善和補充。

5.3善後處置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終止後,現場應急工作組應根據市指揮部的指示和現場實際情況,繼續進行監測、監控和評價工作,直至本次事件的影響完全消除為止;事發地轄市(區)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遭受的損失情況,及時組織實施善後工作,與相關部門組織制定生態環境恢復工作方案,負責現場清理和消除環境污染,開展生態環境恢復工作;市生態環境局提出事件後續處置建議,並對現場清理和生態恢復情況進行監督。

6保障措施

6.1隊伍保障

進一步加強環境應急救援隊伍能力建設,同時依託社會力量,建立專業化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隊伍;環境風險企業要組建環境應急救援隊伍,鼓勵環境風險企業間建立應急救援聯動機制;加強各級應急隊伍的培訓、演練和管理,提高應急救援人員的素質和能力;規範應急救援隊伍調動程序,確保能迅速參與並完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6.2資金保障

市指揮部辦公室根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的需要,針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所需的專項資金和有關的戰略物資儲備資金編制項目預算,報財政局按程序審批後執行。市財政局負責突發環境事件預防預警、應急裝備、應急物資、應急處置的資金保障,負責對環境應急管理經費使用管理情況進行監督。應急處置資金主要用於突發環境事件的防控準備,主要包括預防預警系統的建立、應急技術裝備添置、人員培訓及應急演練、應急處置和應急工作獎勵等相關費用。

6.3物資保障

各轄市區在現有裝備的基礎上,

根據《全國環保部門環境應急能力建設標準》(環發〔2010〕146號)有關要求,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配置應急指揮、應急監測、應急處置等應急裝備。市生態環境局建立健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制度,完善應急物資儲備庫,組織應急物資的監管、生產、儲存、更新、補充、調撥和緊急配送等工作。

6.4技術保障

加強應急體系管理,按《環境應急資源調查指南(試行)》(環辦應急〔2019〕17號)中環境應急資源參考名錄,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組織實施全市應急儲備物資的收儲、輪換和管理,落實有關動用計劃和指令;市應急管理局制定應急物資儲備規劃並組織實施,會同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做好物資調配保障;市生態環境局建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專家信息庫,提高應急監測能力,與相關單位建立技術協作網絡,提供專業技術支撐;負責統計環境應急指揮中心各成員聯繫電話等通訊保障工作,配備必要的有線、無線通信器材,確保本預案啟動時市指揮部和有關部門及現場應急工作組間的聯絡暢通。

6.5聯動機制保障

根據區域或流域環境風險防範需要,加強與毗鄰市(縣)環境應急管理部門的互動,健全風險防範和應急聯動機制;加強生態環境部門與其他部門的聯動機制建設,協同高效處置各類突發環境事件。

7宣傳、培訓與演練

7.1宣傳教育

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應通過多種媒體渠道,向社會廣泛宣傳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普及突發環境事件預防和應急救援的基本知識,讓羣眾正確認識如何應對突發環境事件。

7.2專業培訓

市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應組織本單位和相關人員開展突發環境事件的日常培訓和重要崗位工作人員的培訓,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環境應急處置、監測等專門人才,增強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

7.3應急演練

市指揮部辦公室按照本預案定期或不定期組織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磨合機制、鍛鍊隊伍、完善預案,演練應從實戰角度出發,深入發動羣眾參與,達到普及應急知識和提高環境應急技能的目的,提高防範和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的實戰能力。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每年至少開展1次,演練完成後,針對預案演練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對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由組織單位進行演練的評估和總結。

8附則

8.1預案管理

市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本預案的編制和日常管理。預案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實施後,市指揮部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預案宣傳、培訓和演練,並根據實際情況,適時組織評估和修訂。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參照本預案,制定本行政區域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8.2獎懲

市指揮部負責對市各有關部門環境應急機構的建立和運行進行監督、檢查和評價。對在突發環境事件預警和應急處置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在工作中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的,依據有關法律和規定處理。

8.3名詞術語定義

突發環境事件:本預案突發環境事件是指由於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災害、生產安全事故等因素,導致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介質,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環境質量下降,危及公眾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或造成生態環境破壞,或造成重大社會影響,需要採取緊急措施予以應對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

環境應急:針對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需要採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動,以避免環境事件發生或減輕環境事件後果。

先期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後在事發地第一時間內所採取的緊急措施。

應急監測:環境應急情況下,為發現和查明環境污染情況和污染範圍而進行的環境監測。包括定點監測和動態監測。

應急演練:為檢驗應急預案的有效性、應急準備的完善性、應急響應能力的適應性和應急人員的協同性而進行的一種模擬應急響應的實踐活動。根據所涉及的內容和範圍的不同,可分為專項演練和綜合演練。

以上、以下: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8.4預案實施時間

關於應急預案 篇10

為了保障全校師生員工健康地學習、工作、生活,促進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防範安全事故發生,切實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依照上級有關要求及相關法律法規,從學校實際出發,特制定本預案。

一、安全事故搶險救災組織機構

(一)、搶險救災指揮機構

1、領導小組:

總指揮:xxx(校長)

副總指揮:xxx(副校長)xxx(副校長)

成 員:xxx xxx xxx xxx

2、主要職責: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強化工作職責,完善各項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各項措施的'落實。

(2)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進行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組織、指導全校安全常識的普及教育,廣泛開展有關安全技能訓練,不斷提高廣大師生的防範意識和基本技能。

(3)認真搞好各項物資保障,嚴格按照預案要求積極配備安全設施設備,強化管理,使之保持良好工作狀態。

(4)採取一切必要手段,組織各方面力量全面進行安全事故處理工作,把不良影響與損失降到最低點。

(5)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面保證和促進學校各項工作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二)、搶險救災隊伍

1、搶險救災工作組

⑴、工作機構:

組長:xxx(校長)

成員:xxx xxx xxx xxx xxx xxx 各級部主任教師、班主任

⑵、工作職責:根據事故類別,執行領導小組組長指示或命令,由工作小組組長具體負責現場指揮,全面組織救援搶險工作,及時搶救被困及重要物資,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確保師生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2、後勤保障工作組

⑴、工作機構:

組長:xxx

成員:xxx xxx xxx

⑵、工作職責:根據事故類別,執行領導小組組長指示或命令,確保搶險設備設施及物質供應,負責聯繫醫院對傷員進行及時救治或進行搶救,負責現場搶修及災後水、電等恢復工作,安排好師生生活、學習等工作,保證學校師生水、電等正常供應。

3、警戒疏散工作組

⑴、工作機構:

組長:xxx

成員:xxx 各班主任 住校生管理員

⑵、工作職責: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執行領導小組組長指示或命令,負責設置警戒區,維護學校正常秩序和搶險工作秩序,確保現場的原始狀態,配合有關人員進行現場調查工作,嚴格控制進出人員及車輛。

勸阻圍觀人員離開事故現場,看守搶救出來的物資,預防和制止各種破壞活動,維護社會治安,對肇事者及有關人員採取監控措施,防止逃逸,有效、安全地疏散師生撤離危險地帶,安定師生情緒。

關於應急預案 篇11

為了做好停電狀態下的應急處理工作,保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正常運行,確保師生員工在校學習、工作和生活有序進行,結合本校的實際,特制定本應急處理預案。

一、供電系統安排停電

1、學校提前將停電時段通知全校師生。

2、教導處安排停電時段的作息信號。

3、總務處提前安排以下工作:

(1)食堂提前準備好停電時段飯菜,確保在停電狀態下有飯菜供應給師生;

(2)水電工做好配電房的準備工作,待開始供電時及時送電;

4、各位教師調整教學方式,關好用電設備。

5、電工準備好發電器材,準備臨時發電。晚間停電時段,領導組成員務必全部在校指揮並巡視校園。

二、供電系統安排之外的緊急停電狀態

(一)白天停電

1、教導處安排停電時段的作息信號。

2、總務處關掉

3、教職工關掉用電設備。

4、電工檢查停電原因,到崗做好發電準備。

(二)晚上突遇停電應急預案

(1)過道、樓梯口的應急燈自動開啟,電工和值班人員開啟學校備用照明用具。

(2)上晚自習的學生務必坐在教室的原先座位,不得喧譁、起鬨或走動。上課教師負責組織、管理好本班學生。

(3)如正值下課、就寢前,學生在走廊、樓梯、廁所等,則要學生在原地站立,等自我的眼睛已適應黑暗時,再慢慢回教室或寢室,堅決阻止學生在此時搶跑,追逐,推搡。

(4)組織相關人員查明停電原因,並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電工做好供電設備的`檢修,及時發電。

(5)若停電20分鐘後仍未能恢復正常供電,則晚自習暫停,值周組利用校園臨時廣播系統發出疏散信號,教職工分別控制樓道、樓梯口、主要通道,組織學生有序疏散。值周老師負責指揮學生按一樓、二樓、三樓、四樓的順序進行疏散、離校。值班老師關好教室電源。

(6)晚自習學生沒有離校之前,學校的行政運轉照常進行。

關於應急預案 篇12

為在特大地震、洪水、滑坡等自然災害事故發生後,能有效的實施救援,防範事故繼續擴大,並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特制定重特大地震、洪水、滑坡等自然災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一、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一)、設立寧夏賽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重特大地震、洪水、滑坡等自然災害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部:

總指揮:

電話:

副總指揮:

電話:

成員:

(二)、總指揮部下設四個事故應急領導小組:

1、地震、洪水、滑坡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

副總經理

手機:

副組長:

手機:

成員:各部、室、副職為小組成員。

職責:

(1)全面負責本公司地震、洪水、滑坡應急工作,進行自救、互救等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本公司應急意識和抵禦地震、洪水、滑坡等自然災害的能力。

(2)、完善本公司破壞性地震、洪水、滑坡應急預案,組織演練。

(3)、一旦發生破壞性地震、洪水、滑坡,各專業指揮組按預案確定的職責投入救災。

2、應急疏散組:

組長:(由綜合管理部部長兼任)

成員:本部門工作人員及各部、室、分廠正職為小組成員

職責:

(1)、以方便疏散為原則,將各分廠劃分為若干個區域,確定疏散路線、順序,設置標誌。

(2)、破壞性地震發生後,指揮羣眾就近避震,有序疏散。

(3)、特大洪水、滑坡發生後,指揮羣眾立即撤離安全地帶。

3、安全保衞組:

組長:(由辦公室主任兼任)

成員:本部門工作人員及各部、室、副職為小組成員

職責:

(1)、破壞性地震、洪水、滑坡發生後,負責重點部門(部位)的安全保衞工作,避免哄搶和人為破壞。

(2)、調查災害統計和上報。

4、搶救組:

組長:(由動力部部長兼任)

成員:本部門工作人員及各部、室、分廠綜合辦事員為小組成員。

職責:負責本公司供電、供水、供熱、通訊等維修,儘快恢復正常運轉。

二、應急通訊保障

1、為保證本公司搶險救災順利進行,必須確保與上級主管部門的通訊暢通無阻,切實做到上情(上級命令、指示)可順利下達,下情(災情、請示)可及時上報。

2、地震、洪水、滑坡應急期內,應急小組成員必須24小時開機。

3、由同志擔任應急聯絡員,在通訊聯絡中斷的情況下,擔任通信任務。

三、搶救救災人員的組織和資金、物資的準備

搶救救災人員的任務是災害發生後,及時搶救被埋壓人員,搶修重要設施恢復正常生產、生活,協助醫療救護、消防、控制次生災害的發生和蔓延。

為保證搶險救災隊伍在救災中發揮作用,工程搶險組要明確個人分工。平時,通過模擬訓練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

根據實際情況,要儲備定量的救災資金、物資和救肋設備。儲備物資情況如下:

禦寒衣物、棉被:

帳篷:20塊

飲用水、方便食品:

四、救援裝備及使用:

鍬500把、鎬20把、車輛10輛。

挖掘機、起重機等大型設備2輛

以上裝備由工程搶險組使用、保管,大型設備明確存放地點。

五、災害評估準備

1、災害評估準備,災害前對本公司、本部門的人員、固定資產(有形、無形)做出評估(估價),預知破壞性災害發生後災害損害程度。

2、評估結果是抗災部署和決策的重要依據,破壞性災害發生後,安全保衞組的災情速報員對災害損失進行快速評估。

六、應急行動方案

應急行動方案是應急預案的核心內容,是臨時應急期和破壞性災情發生後,按時序從事應急搶險救災和緊急救援的行動方案。

1、地震、洪水、滑坡速報、災情監視

在破壞性災害發生後,由保衞小組組長指派專人同上級部門聯繫,隨時掌握災情變化,並及時上報災情、社情和民情。

2、災情速報、災情評估

災情速報員對本公司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進行評估。評估結果立即上報市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

3、搶救人員

破壞性災情發生後,應急領導小組組織力量搶救被困人員,組織幹部羣眾自救、互救。

4、工程搶修

工程搶修人員立即搶修被損壞的'供電、供水、供熱等設施,儘快恢復生產經營秩序。

5、交通、通訊保障

災情發生後,工程搶修人員儘快恢復被破壞的通道和通信設施,保證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

6、救災物資、應急救肋設備的儲備與使用

本公司常用救災物資應包括:食品、禦寒衣被、飲用水、手電筒等。

7、醫療救護、衞生防疫

儲備定量的常用藥品:止痛、止瀉、止血、消毒、繃帶等,存放於公司醫務所。

8、次生災害防禦

本公司易發生次生災害主要是火災、污染、有毒氣擴散,由安全保衞組負責加強對次生災害源的監控,減輕或消除危害,防止次生災害蔓延。

9、災民安置

由疏散組負責做好災民的安置工作,解決災民的吃住等基本生活用品,做好災民的轉移、救治。

七、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關於應急預案 篇13

為加強和規範學校消防安全管理,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以及《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消防安全應急預案。

一、指導思想

為了維護全校師生的人身安全和公私財產安全,實現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構造"集中領導,統一指揮,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消防安全應急體系,全面提高學校應對火災的能力。

二、制定預案的目的

制定消防應急預案,是為了在學校面臨突發火災事故時,能夠統一指揮,及時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資源,迅速針對火勢實施有組織的控制和撲救,避免火災現場的'慌亂無序,防止貽誤戰機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三、組織機構及職責

總指揮:xx

副總指揮:xxx

成員:全體老師

消防應急指揮部職責:指揮協調各工作小組和義務消防隊開展工作,迅速引導人員疏散,及時控制和撲救初起火災;協調配合公安消防隊開展滅火救援行動。

下設五個專門工作組

(一)滅火行動組

隊長:xxx

成員:xxx,xxx

義務消防隊職責:現場滅火、搶救被困人員。

義務消防隊可進一步細分為滅火器滅火小組、水槍滅火小組、物資疏散小組等。

(二)疏散組

組長:xxx

成員:當值的老師和空課的老師。

疏散引導組職責:引導人員疏散自救,確保人員安全快速疏散。在安全出口以及容易走錯的地點安排專人值守,其餘人員分片搜索未及時疏散的人員,並將其疏散至安全區域。(疏散路線:按出操路線行走、疏散地點:運動場)

(三)安全防護救護組

組長:xxx

成員:xxx,xxx

安全防護救護組職責: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護,並視情轉送醫療機構。

(四)火災現場警戒組

組長xxx

成員:保安兩人

火災現場警戒組職責:控制各出口,無關人員只許出不許進,火災撲滅後,保護現場。

(五)後勤保障組

組長:xxx

成員:xxx,xxx

後勤保障組職責:負責通信聯絡、車輛調配、道路暢通、供電控制、水源保障。

四、火災處置一般程序

(一)報警:學校員工、值班人員發現火情後應立即向學校的領導報警,根據火情可直接報"119"火警。

(二)接警:應立即向學校領導和消防應急指揮部報告,通知各工作小組和義務消防隊啟動應急預案。

(三)處置:指揮各工作小組、義務消防隊迅速集結,按照職責分工,進入相應的位置開展滅火救援行動。

(四)清點:處置結果後或在公安消防隊到場後,及時清點人員和已疏散的重要物資,查清有無人員被困於火場中以及有哪些重要物資需要疏散,並將情況及時告知火場指揮員。

五、善後工作

火災撲滅後,協助公安消防部門:

(一)保護火災現場;

(二)查明火災原因;

(三)調查火災損失。

關於應急預案 篇14

《操作手冊》作為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文本的補充,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近日受委託對某經濟技術開發區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操作手冊》進行了修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危險源和風險分析

現代安全管理側重於風險管理和應急管理,風險分析和應急能力評估是應急預案編制的前提。在充分考慮我國化工園區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開展化工園區安全風險評估的必要性、如何開展化工園區的區域安全風險評估、化工園區安全建設與管理的基本要求的基礎上,結合開發區現有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從危險化學品物性、生產與使用、儲存與運輸等方面對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辨識,並提出可能產生的次生、衍生災害。同時從個人風險與社會風險值的角度描述風險程度,進一步完善風險分析部分的.內容。

二、應急處置流程和措施

由於轄區內使用有毒物品的單位相對較多,特別是劇使用單位,為進一步強化《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的貫徹與落實,充分結合當前職業衞生工作的歸口管理需要和危險化學品安全事故的特點,突出應急響應程序化,在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處置流程圖後新增急性職業中毒事件應急響應與處置流程。

考慮到轄區內危險化學品事故可能發生的實際情況,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危險化學品事故處置措施,補充急性中毒的現場救護處置措施、化學品燒傷現場搶救處置措施、氰化物泄漏事故處置措施,更能體現《操作手冊》的完整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時也更具有指導性,可以與轄區內所屬企事業單位的應急預案有很好的銜接作用。

最後還結合開發區現有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的生產、使用、儲存、運輸危險化學品品種和數量,及構成重大危險源單位的實際情況,根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於印發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的通知》(安監總廳管三〔XX〕142號)文件精神,選取15種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列出其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作為附件供參考。

三、圖表格式與文檔結構

根據“文本統一、要素簡化、職責明確、程序有效”的指導原則,對《操作手冊》的文檔做了重新調整。進一步補充二級目錄,使文檔結構相對清晰。為了突出應急預案的簡單化、圖表化,提高應急預案的針對性、操作性,同時對部分圖表進行了重新設置,完善內容、統一格式,較此前相對更全面、更完善。

標籤:應急 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