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成本控制方案範文精彩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本控制方案範文精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本控制方案範文精彩

成本控制方案範文精彩1

一、在建設工程企業開展預算成本控制工作的基本作用

在建設施工企業的日常化經濟行為數據核算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預算工作始終是一項意義深遠且極其重要的支持性環節,通過紮實保障建設工程項目資金預算工作的合法化特徵,不僅能夠比較順利地實踐較大程度的成本控制目標,還能在技術實踐層次,助力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開展建設施工行業企業的工程建設預算工作,主要應當依據相關企業的工程預算以及前期支出定額來確定具體的工程預算造價支出規模,要以企業嚴格的成本控制制度為基本參照物,嚴格依照相關領域的技術標準規程來實施具體化的施工建材準備行為,要對進場建築材料開展科學且嚴格的管理工作,紮實提升相關施工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最大規模地擴展施工企業的綜合性經濟核算工作效率水平。基於建築工程預算工作本身具備的較為強烈的經濟性與政策性特徵,相應地也就要求,施工企業在追求工程成本支出規模的最佳控制目標的過程中,時刻保持其企業內部的財務核算工作各個操作環節的準確性,最大限度地對施工環節開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影響施工成本規模的因素展開控制,確保實際施工工作開展過程中的成本支出規模與工程施工工作開展之前的預算支出方案能夠具備高度的吻合特徵,紮實實現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支出規模,避免出現資金浪費現象的預期目標。

二、建設工程項目預算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途徑

(一)紮實轉變企業經營實踐理念,確立項目化成本控制觀念

實施建設工程項目的成本管理與控制工作,首先,應當從觀念層次開展良好的設計行為,建築企業要不斷加快其經營工作實踐理念的轉變速度,要在市場機制的穩定運行條件下,不斷加強企業預算方案制定員工羣體的成本控制意識,將有效降低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支出規模視作一切企業工作環節的開展出發點。要依照市場化需求與供給關係理念對整個施工建設實踐過程中的全部環節展開管理與控制,對建設施工行業領域現有市場運轉狀態的實際調研,制定出既符合市場生態機制運轉要求,又符合建設工程企業的成本控制原則的預算計劃制定工作實施模式。建築企業應當對每一項具體承擔的建築施工項目進行預先性的成本規模測算,切實保障其預算成本控制目標的穩定實現。

(二)在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強化成本控制行為激勵約束機制

在任何一項建築工程項目施工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人”都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影響因素,所以,做好施工工作參與者的管理工作,意義重大,要切實通過以人為本的基本管理工作實踐原則,不斷完善行之有效的系統化施工人員激勵與約束機制,切實實現對相關工作人員責任心水平的強化目標,實現對其參與工作進程的積極性水平的最佳調動。可以設置項目成不控制與管理規模的目標責任制度,將總體性工作控制目標,系統性地切分成若干個規模較小的分項目標,之後將每一個具體的分項控制目標指派到對應的人。要建構指涉成本效益規模控制目標以及對應員工個人的獎懲機制和工作效能考核辦法,對每一個具體的在崗員工的責任和權利展開系統化的確認和指定,將建設工程項目實際參與人員的個人經濟收入水平與相應項目的整體性經濟與社會收益水平實現有機關聯,紮實實現對項目成本控制工作的強化目標。實施建築工程項目預算支出規模的管理工作,關鍵要做好對“人”的管理,要調動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以及職業責任心,紮實保證人事管理制度的穩定性以及有效性,為建築工程項目預算管理成本規模控制目標的順利實現發揮充分助力。

(三)將效益最大化作為最終工作目標,切實強化項目實施過程的成本控制

第一,把好源頭關,不但要對投標行為實施過程中的成本支出規模展開合理的科學化預測,還應當對報價過程的成本支出規模進行預測,要最大限度地避免經營性風險事件的發生。與此同時,要紮實做好二次預算分割操作,要在項目實際施工環節的開展之前做好相關的規劃方案,通過合理化的成本控制。對施工環節進展過程中出現的當期損益金額展開具體計算。第二,通過紮實提升管理工作的實施力度。來增加企業的經濟性效益水平。在具體的建設施工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管理機構應當根據實際項目的大小規模來展開設計,要最大限度地減小管理部門的內部層次以及員工數量,紮實保障最低規模的管理工資支出成本,要根據具體合同中表述的工期要求以及相關業主的特殊要求來實施具體施工進度方案的設計工作,紮實保障相關建築材料使用過程的高效性和低耗性,同時保障建築企業生產組織實踐過程的均衡性與穩定性。

結束語:

關於建設工程企業的預算成本控制的加強措施問題,本文首先闡述了建設工程企業開展成本控制工作的基本作用,之後圍繞建設工程項目預算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途徑展開了簡要的探討,其中涉及了多個具體的技術細節,預期為相關領域的有關工作人員,提供借鑑和參考意義。

成本控制方案範文精彩2

客房部為了確保酒店經營任務的同時,確保利潤率最高點,按照董事長在成本控制方面要以分計算的指示,並配合整個酒店作好成本控制,我部制定了開業後成本控制方案:

一、客房易耗品:

1、拖鞋:將退房內使用過的拖鞋回收送洗衣房洗滌消毒後重新包裝送回樓層使用。

2、梳子及盒子:將退房內使用過的梳子清洗消毒後回收,完好無損梳子盒同時回收。

3、牙膏及牙膏盒:將退房內還有大部分的牙膏以及牙膏盒回收,牙膏可配在長包房或部門經理值班室(部門經理值班室不配拖鞋、火柴等易耗品)。

4、捲紙:將客人使用過的不能繼續放在客房的捲紙回收,以供PA班組放在公共區域衞生間或員工衞生間使用。

5、火柴:所有房間火柴只配15根,對未使用完的火柴進行回收或配在住人房或自用房使用。

6、小香皂:回收的香皂統一由PA或洗衣房收取,主要用於PA公共衞生間的使用和洗衣房用來洗滌部分深色輕污的的工裝或抹布。

7、洗衣房易耗品:打碼紙、罩衣袋實行回收利用。

8、報損布草:實行改制,被套該枕套等。

二、能源:

1、控制長流水:

(1)、客房清洗物品、衝衞生間、洗抹布嚴禁長流水;

(2)、乾洗機冷卻水實行重複利用。

(3)、所有布巾實行集中洗滌,在不影響前台經營的情況下,少量布巾不予以洗滌。

2、節約空調:所有空調控制在22℃低檔,查退房時及時關閉空調,公共區域空調每天固定時間定時開關,做衞生時嚴禁開啟空調。

3、節約用電:要做到隨手關燈,做房按程序及時關燈,所有空房除了留兩個牀頭燈、衞生間留筒燈以外,全部燈關閉,樓層走道壁燈、筒燈隔一盞開一盞。

4、整汽:在熨燙不多時,將大燙機蒸汽關閉、所有廢氣、蒸汽餘水回收利用。

三、辦公用品及其他:

1、辦公室除酒店重要文件和制度以外可用白紙以外,其餘全部用廢舊工作表等。

2、除給客人留言外,員工任何時候不得使用白紙、信紙、留言紙,培訓時不得使用客房圓珠筆、鉛筆。

3、辦公室、樓層要做好紙、筆的回收工作。

4、任何日常消耗品領用要做到以一換一,並做好記錄。

5、所有酒店員工制服洗滌實行定時換洗。

成本控制方案範文精彩3

摘要:隨着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時期,經濟增速放緩,對企業來講其面臨的經營問題更為複雜和多變,降低成本成為企業實現盈利的重要途徑。相較於顯性的成本,隱形成本的產生更為複雜且更難統計,而且在實際經營中也沒有成熟的解決方法。本文通過對隱形成本的闡述,分析產生原因和造成的影響,提出對應的控制對策,以實現企業利潤長期增長的目標。

關鍵詞:隱形成本;企業;管理;控制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總會遇到成本管控的問題,其中隱形成本的存在使得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卻又沒有成熟的解決方案。隱形成本因為自身的因素不太容易被經營者所關注,但是對企業的長期危害確是深遠的。如果對隱形成本及早關注,並能採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改進,能最大程度的保證企業長期利潤最大化,有利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隱形成本的含義和特點

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總會遇到發展瓶頸問題,在一段時期內運營成本急劇上漲卻無法找到明顯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隱形成本造成的,其隱藏在總成本當中,無法通過現有的財務核算手段進行檢查和監督。由於隱形成本是由經營者有意或無意造成的,具有一定程度的迷惑性,它的本質是將來成本或轉移成本,是成本在未來某時間或者是轉嫁形態的總和,這使其具有潛在性、擴大性和爆發性的特點。隱形成本的存在十分隱蔽,無法預知其不確定性並且在控制上存在盲點,如果不及時進行科學的預測和評估,再加上企業缺乏有效的監管體制,這可能使得企業遠期成本劇增。在隱形成本的危害性上,其對企業的損害具有極大的放大效應,企業會因為對短期成本的控制而導致發生長期損失,而企業卻無法對隱形成本的損害進行及時控制。隨着企業長期經營積累的隱形成本越多,其累積的爆發力就越強,一旦企業發生經營困難,就會集中爆發,甚至導致企業倒閉,如果在平時的管理中沒有將小問題妥善解決,就會衍生越來越多的隱形成本,其爆發時會讓企業措手不及以致坐以待斃。

2隱形成本的表現形式和形成原因

在企業的實際運營中,隱形成本表現出多種多樣的形式,幾乎涉及到企業的組織、決策、運營、企業文化等各個環節,由於對其難以察覺而且無法指定特定的管控措施,這使得企業管理者難以對其量化、監督和考核。本文將企業中比較常見的隱形成本及形成原因分析如下。

(1)決策失靈。

決策是企業運營中最重要的環節,必須通過高層管理者進行指揮和協調,這需要管理者具備較高的管理素質,同時要結合實際情況維護自己的決策,如果決策失靈會造成企業經營的混亂,甚至會影響管理者在員工中的權威,這種決策失靈的情況產生的原因在於企業的激勵機制不健全和管理者決策失誤的情況。一方面,如果企業的內部激勵機制不健全會嚴重損害員工積極性,管理者的決策得不到認真執行,上級對下級的約束力度不夠,導致實際執行者相互推諉,或是片面追求短期績效而忽視企業的長期利益和整體利益,同時內部激勵不健全還會導致內部分配不均,不公平感會嚴重影響員工積極性,造成企業的內部成本急劇擴大,而且一旦造成破壞很難採取彌補措施。另一方面,管理層作出的缺乏科學性或者存在缺陷的決策,甚至在經營中連續決策失誤,這會導致領導者權威失靈,最終會使得企業沒有正確的發展戰略,決策混亂將導致喪失發展良機,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隱形成本。

(2)信息失真。

企業組織內外部溝通順暢是企業經營的必要保障,信息失真必然帶來企業的溝通障礙,增加隱形成本。信息失真主要是經營信息在獲取或傳遞過程中不能全面正確地反映實際情況,由此對企業的經營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稱為信息失真成本,這也是企業隱形成本的重要內容。信息失真的原因在於信息傳遞過程中的信息過度加工,如果存在利益衝突等因素,信息經手人會私自篡改信息,保留只對自己有利的信息,層層加工傳遞之後會影響組織正常溝通,增加隱形成本。同時現在企業面臨複雜變化的經營環境,一旦信息失真必然會對企業前期獲取信息花費的成本造成浪費,如果企業採用了這些信息將會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這些都會造成企業成本的增加。

(3)消極影響成本。

如果企業規模過大,內部結構較為複雜,部門負責人之間矛盾交織,基層經營單元為了自己部門的局部利益,會把自身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人際關係的維護上,特別是與上級領導的聯絡上,如果各部門都按照自身利益去與管理層溝通從而影響管理層的決策就會產生消極影響成本。它產生的原因首先在於信息不充分,信息失真會造成管理層和員工的溝通障礙,勤奮敬業的員工可能得不到應有的回報,而鑽營奉承的人卻能獲取不恰當收益,這種情況必然造成員工不公平感提升,負面情緒增長使得工作效率難以提升。另外,企業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於市場上的,但是企業內部組織卻不會直接參與市場競爭,這就存在部門利益和企業利益不一致甚至衝突的情況,這會導致消極影響成本的增加。

(4)企業文化失靈。

企業文化存在於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是企業在長期實踐經營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與自身發展相適應的行為規範,它影響了企業員工的價值觀、企業的經營理念和戰略規劃,它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力量。如果企業僅僅重視實際利益,注重表面的形式而忽略企業文化自身的內涵,這會導致企業員工失去認同感,認為企業唯利是圖以致喪失對企業發展的信心,企業也會失去對員工的號召力、凝聚力,直接影響企業員工的穩定性,影響企業人力資源建設,給企業長期發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3對隱形成本管控的建議

隱形成本已經成為現代企業成本管控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隱形成本涉及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企業若想獲得持續發展必然盡力降低隱形成本造成的損失,通過採取有效措施將其防患於未然。

3.1優化決策機制

科學的決策機制在於優秀的決策者和有效的決策程序,有效決策落實還需強化相應的公司管理制度。首先,決策機制是否科學在於管理者具備較強的決策能力和決策水平,需要根據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按照科學的決策程序實事求是地對企業現狀、市場信息、行業趨勢等作出客觀準確地判斷。其次,要引入高效先進的管理方法,制定科學的決策程序,通過企業和專業化機構合作構建科學決策體系。在此基礎上要完善公司內部制約機制,通過管理制度明確每個員工的權、責、利等內容,從基層開始減少相互推諉、敷衍塞責的狀況,使公司的有效決策得以執行。

3.2完善內控制度

企業通過建立完善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減少信息失真的影響。企業通過完善和強化內控制度,將運營任務和利益相分離,建立有效的信息傳遞機制,拓展信息獲取渠道,將信息獲取和處理單獨作為一項任務來考核,使決策者能及時獲得真實信息。完善本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減少信息傳遞過程中的人為干擾因素,最大限度降低信息失真的可能。

3.3加強人力資源建設

企業通過現代人力資源建設,通過科學的崗位設置和合理有效的考核激勵機制逐步完善企業與員工共同發展的機制。在崗位設置過程中堅持科學合理的原則,避免重複設崗、一崗多人等現象。企業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制定工作考核體系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通過薪酬福利的完善使得員工的價值得以實現。企業在以人為本的原則上,尊重知識和人才,通過培訓體系的建設不斷更新員工的知識和技能,同時注重高素質人才的引入,通過競聘等方式促使內部人才流動,對人才結構實行動態化管理,通過優化組合穩定員工隊伍。

3.4建設高水平的企業文化

優秀的企業文化不僅僅是體現在企業的宣傳和口號上,而是對自身價值觀的深度提煉,通過利益共同體的建設來團結員工、供應商、客户等利益相關者,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要注意提煉自身有特色的內容,重視內涵建設,通過管理者以身作則和公司的先進榜樣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帶動企業文化的重塑和發展。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來增強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使公司成為員工自我發展和自我成就的平台。

4結語

隱形成本貫穿了企業經營的全過程,對其有效管控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內容。企業必須將對隱形成本的管控納入到長期戰略中來,通過各種措施將隱形成本控制在企業可接受範圍內。

參考文獻

[1]張鵬飛。論成本控制方法[J]。品牌,20xx(12)。

[2]郭小玲。企業隱形成本控制淺議[J]。財經界,20xx(11)。

成本控制方案範文精彩4

施工項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建立科學的成本管理體系有利於產生好的效應,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文章將就建築工程項目施工成本控制進行探討。

一、影響建築施工成本的主要因素分析

工程項目成本一般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投標成本,指工程投標階段發生的成本費用支出,發生在施工項目部成立之前。因此,項目部對此無法控制。第二部分是施工成本,指從項目部成立直至項目完工結束前所發生的全部生產費用的總和。本文只探討項目部對施工成本的控制。

(一)施工成本控制體系的建立和運行

成本控制體系的建立是控制施工成本的前提。要求項目部進行全員、全過程的控制,其中,全員控制包括:各部門、各單位的`責任網絡和班組經濟核算等,防止出現人人無責、人人不管的現象,全過程控制就是隨着項目施工進展的各階段連續進行成本控制,不能時緊時鬆,更不能疏漏,使施工項目成本自始至終置於有效的控制之下。

(二)施工組織設計編制的科學合理性

施工組織設計既是全面安排施工的技術經濟文件,也是指導施工的重要依據,它對加強項目施工的計劃性和管理的科學性,克服施工中的盲目混亂現象,將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其編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着施工成本的高低。

(三)施工隊伍的選擇與管理

項目部所屬各施工隊直接擔負着工程施工,施工隊伍質量的好壞、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着施工成本的控制水平。

(四)材料費的控制

在施工成本中,材料費佔的比重最大,一般可達60%~70%。因此,材料費節餘將極大地降低施工成本,在實際工作中,大多數項目部在釆購大型結構、施工鋼材及各種配件、低值易耗品時,無計劃的採購現象比比皆是,有的採購計劃非常隨意,控制權完全掌握在項目經理及採購員身上,結果往往導致材料的積壓、超支;另外,有些項目部不掌握合理的價格信息,而買入大量的高價材料;釆購人員大多是項目經理信得過的人,對材料的質量標準知之甚少,甚至購買不達標的材料,更為嚴重的是有的採購人員暗箱操作,抬高材料價格,索要高額回扣,直接導致材料採購成本增加。在材料保管方面,不但堆放零亂,變質鏽蝕嚴重,而且出現監守自盜的現象。在材料的領用方面,不按定額發料,施工人員想領什麼就領什麼,想領多少就領多少,多發的材料就丟棄在工地上;對機械配件的領用通常不加審查,壞了就換,沒有人去修復。因此,控制材料費是控制施工成本的關鍵。

(五)機械費用的控制

對於機械化施工程度較高的工程項目,機械費用在施工成本中佔有較大的比重,施工機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工作效率直接關係着機械費用的高低。

(六)其他影響因素

主要有:工程質量控制水平,由於項目部自身原因造成施工質量問題而返工,將增加材料消耗,影響工程進度,造成經濟損失;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如果因安全措施不到位導致發生傷亡事故,項目部將會被罰款甚至停工或被清理出場;項目變更索賠,這一工作稍不細緻就會加大成本支出;在竣工決算階段,若不嚴格把關,列入不該支出的費用,或因建設單位欠賬,項目將不斷催討債務而增加差旅費等開支,同樣會增加施工成本。

成本控制方案範文精彩5

隨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在如此嚴峻的環境下,企業要站穩腳跟,必須要做好管理工作,尤其是財務成本管理,做好財務成本管理工作。本文對企業財務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探討財務成本管理控制的有效措施,從而提高企業財務成本管理水平。

一、前言

隨着企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我國企業財務成本管理情況來看,並不樂觀,大多數企業才財務成本管理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對企業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為了提高企業財務成本管理水平,採取科學的控制措施是關鍵。

二、企業財務成本管理現狀分析

企業財務成本管理水平與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若是財務成本管理出現問題,則影響到資金管理等多項管理工作。我國企業在財務成本管理上,存在三個突出的問題。首先是企業人員的市場觀念有待加強,企業的生產經營建立在成本的寄出上,企業投入的成本較低,説明企業通過投入較少的資源,可得到更多的服務、產品,但是低成本並不可代表企業獲取較高的利潤。企業經營在日常的經營活動中,對市場需求並不瞭解,以為只要大力生產產品,降低產品成本價格,就可提高經濟效益。企業若是一味的加大生產力度,降低成本,只會造成產品累積,短期可獲取一定的利潤,但是,就長期而言,會造成企業虧損。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於企業財務成本管理工作沒有落實到位,企業管理者沒有正確的生產觀念,在成本管理上出現決策錯誤的現象。

其次,在我國企業成本管理體系自身存在很大的問題,我國很多企業在財務成本管理中,依然採用傳統的管理體系進行管理,現如今,財務成本管理髮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管理方法已經完全不適用於今天,傳統的財務成本管理體系不夠完全,在執行上更是存在多種問題。在企業財務成本管理中,採用傳統的管理方式‘財務決策以財務成本核算為主,不可在第一時間裏發現核算中存在的問題,導致企業財務決策錯誤,另外,財務成本管理流於形式,其管理職能在企業中沒有得到良好的發揮。

最後,企業財務成本管理中還存在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員工存在的問題,企業在不斷挖掘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人員,在招聘工作中過度注重員工的工作能力,對員工的品質不予重視,很多員工在工作中沒有合作精神,出現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現象,給企業的發展造成阻礙作用。在企業成本管理中,企業知識將成本管理工作交給專門的人員負責,這樣一來,企業其他員工就存在企業財務成本管理與自己不存在任何關係的現象。

三、提高企業財務成本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措施

1、完善管理制度,重視人員素質的提升。我國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導致這一問題的產生,制度是主要的原因,為此,首先要做好制度成本管理工作,對現有的制度進行完善。我國大部分企業管理者並不深入瞭解,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必要時,可採用開展培訓班的模式進行成本管理知識培訓工作,培訓的內容不但包括相關的法律法規,還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使財務成本管理人員清楚認識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在工作中自覺進行行為規範。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在財務成本管理中已得到廣泛是使用,財務成本管理不可忽視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的管理,對信息化系統成本管理制度做更新,完善現有的制度,對其做適當的修改,尤其是對於財務成本管理、軟硬件管理制度更是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補充完善,全面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發展。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與財務成本管理的質量緊密相連,要提高財務成本管理質量,財務人員的素質問題不可忽視,對企業中在崗的財務人員開展培新工作,提高其工作技能與素質,在招聘會計人員時’嚴格要求,每一個面試的會計人員必須要持有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並通過崗前培訓考核之後才可上崗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重視財務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向財務人員講訴財務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使其在財務成本管理工作中起到帶頭的作用,每一個財務人員都以身作則,帶動企業其他工作人員參與到財務成本管控工作當中。

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提高全體人員素質,是提高財務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徑,因此,要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培養企業人員愛崗敬業精神的同時,提高專業技能,從而使財務成本管理質量得到提升。

2、健全預算制度,做好資金管理工作。預算在企業財務成本管理是一項重要的工作,要有效控制企業財務成本管理,完善預算體系至關重要。企業在生產發展中,企業各個部門進行預算編制,對企業經營決策起到重要的作用。為此,企業要建立一個專門負責預算工作編制的部門,對總利潤做詳細的研究,並將其合理的分散到其他部門中,各個部門在進行預算編制工作時,以企業的總體為預算編制核心,進行預算編制,企業對編制程序做適當的調整,從而得到最佳的預算組合。各個部門嚴格落實企業所制定的財務制度,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管理,從而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控制力度,並對企業做預算考核。掌握企業各個部門的財務成本控制情況,每一個部門都要參與到預算考核當中,促進財務成本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還要做好資金管理工作,將資金管理工作落實到位,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首先,企業要對資金的使用範圍進行全面分析,使資金得到合理利用,並進行預算工作,掌握資金的基本使用情況。負責保證資金運轉的財務部,必需要對資金進行硬兑現,嚴格考核,考核過關之後,才可進行運轉。其次,每個月,財務人員都要按時做好資金的收支計劃,掌握資金的使用情況,結合實際情況,做好資金計劃書,保證資金可以滿足企業的需求,即使是特殊情況,也不會面臨資金緊缺狀況。最後,加強存貨管理與應收賬款管理,企業在庫存貨物方面,儘量不要積壓太多貨物,貨物過多會造成資金呆滯,應採用合理的方法來保存貨物。

健全預算體系,做好資金管理工作,是財務成本管理工作的兩項重要工作,企業各個部門嚴格落實預算管理制度,企業對資金管理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對提髙企業財務成本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加強監督力度。對企業財務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是企業提髙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而企業財務成本管理工作中,加強成本管理監督力度,可為企業進行財務管理創新工作提供支撐力。加強企業財務成本監督力度,首先對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個專門負責監督工作的機構,在監督機構中工作的工作人員,可隨時瞭解企業成本控制情況,例如費用的支出、成本費用等,不定期做監督,在監督的過程中,一旦發現問題,立馬採取相應的措施解決。其次,企業監督檢查部門對財務成本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在此基礎上,還要開展內外部結合的監督方式進行監督,大大提髙了財務成本管理監督力度,避免在財務成本管理工作出現短期行為。加強監督力度的同時,對內部審査工作要給予重視,企業開展內部審查工作,目的就是對財務工作進行有效監督,並使內部控制工作作用得到良好的發揮,從而全面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加強內部審査工作力度,企業領導要給予支持,在企業中設立一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審計部門只有單獨存在,不受其他部門的干預才可將其作用良好的發揮。並完善財務監控制度,財務人員受到監督制度的制約後’自覺規範自覺的行為,降低短期行為的發生率,確保了財務信息的真實性。

加強企業財務成本管理監督力度,需要建立一個專門的監督檢査部門,並加強內部審査力度等,將監督作用在財務成本管理工作中得到良好的發揮。

四、結束語

企業財務成本管理工作水平,對企業的生產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在財務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健全財務成本管理制度,提高企業人員素質、做好資金管理工作以及加大監督力度等,是提高財務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徑,企業高層人員要給予重視,將這幾項工作落實到位。

成本控制方案範文精彩6

1園林建築工程項目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1.1項目規劃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環境保護是社會的重點關注對象,園林規劃也成為建築工程項目的重頭戲。很多城市都對綠化特別是居民區綠化做出了明確的規定,綠化率是建築工程項目最終審核的參考標準之一。正是因為這方面的因素,很多建築商為了能夠得到某個項目的開發權,在向有關主管部門上報規劃方案時,都嚴格按照要求的綠化率來執行。然而建築商開發工程項目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盈利,很多規劃上體現出來的綠地區域在實際完成項目中並不符合標準,甚至於將一些綠地作為它用。相關審查部門一旦發現之後,建築商還要按照要求還原綠地或者接收鉅額罰款,看似初衷很好的增加利潤方式,最後得到的結果卻是工程成本失控。

1.2設計階段不到位而導致變更多

縱觀當前的園林建築工程項目,無不大氣恢弘,奢侈豪華,處處體現着高貴的氣息。有時會讓人產生錯覺,這是綠化用園林還是觀賞用園林,是自家小區還是圓明園。很多開發商為了能夠吸引社會大眾的目光,不計成本的使用大量花崗巖、大理石、高級燈具、進口噴泉等材料,只為凸顯經濟實力,忽略園林本身價值。奢侈豪華並沒有什麼對錯之説,但建築工程項目畢竟要考慮到經濟利益,營銷策略和建築質量是能夠獲得利潤,但成本控制同樣也很重要,簡單化園林設計不見得起不到吸引注意力的作用。建築商完全可以在文化底藴、園林價值和人文氣息上下功夫,通過優化園林設計來降低項目成本,同時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可。

1.3施工過程成本管理水平較低

建築工程項目施工過程是資金投資最大也是成本控制最關鍵的階段,對於園林建築工程項目而言,施工過程的成本管理水平將直接影響着整個項目的成本。但是有些園林建築工程施工企業對於工程目標成本的制定過於簡單和表面,致使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成本一增再增,甚至出現失控情況。而且很多企業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沒有制定明確的問責制度,導致大量原材料浪費。有些管理者沒有按照項目所在地實際環境情況,種植一些完全不適合在此地生長的植被,導致這些植被短期內大面積死亡。

2園林建築工程項目成本控制措施

2.1項目成本預測

首先,應該對項目建設過程中各種費用的支出進行詳細的記錄,建設項目的必須成本一般包括建設所需人員工資,項目材料的使用,建設所需機械的使用等。其次,對於分期項目建設要特別注意不同時期的成本核算應該要在不同時期內完成,一期工程完成就要進行一次的成本結算,切不可推到另外一期的工程建設成本中。第三,根據不同的項目資金使用情況分別進行成本計算,以便能夠進行更為形象和直接的成本審核,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成本管理措施。

2.2項目成本控制

項目成本控制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成本一一對應管理來進行,項目負責人在項目建設初期就要制定相應的成本管理措施,報上級領導審批。大部分項目成本不斷增加是由於施工材料浪費所引起的,所以建設工程項目必須要針對建築材料的使用,廢料的回收,材料的保存進行相應制度制定,材料有效使用和過度浪費均需要有相應的獎懲措施。這些制度的實施能夠很大程度上保證材料的充分利用,減少人為的損耗。建築工程項目成本的主要影響過程就是項目的施工,在整個成本構成中如何在施工階段實現成本的有效控制非常關鍵。施工階段材料浪費有些是人為造成的,但還有一部分是由於施工技術或者施工方案設計失誤所引起的。特別是園林建築工程企業要不斷優化自身施工技術,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材料價值的最大化,並運用高科技施工技術省去一定的人員開支。

2.3項目成本核算

項目成本核算包括人工、材料、施工機械等費用的核算,這個過程的實現需要企業有較為完善的核算體系。不同施工環節成本進行最終核算時,需要有區分的核算。部分企業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往往不進行費用核算或者沒有將實際核算發揮作用,均是在項目完成之後實行整體費用核算,這種做法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夠迅速發現建設過程中哪些因素造成了施工成本的增加。實際上,建築工程項目成本控制關鍵是工程設計階段的成本核算。項目設計階段往往被承包商所忽略,一味的追求項目規模,外在形象,最重要的項目成本核算沒有全面考慮。科學的項目設計方案能夠從根本上對整個建設項目的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在工程項目設計方案中就將各個階段的成本進行全方面考慮,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控制資金投入,提高資金有效利用率,還能夠幫助企業進一步地縮減成本。

成本控制方案範文精彩7

一、降低日常費用

(一)公司日常費用採用預算報批制度。各部門根據公司經營特點,結合部門年度、季度、月度計劃進行本部門費用預算,報財務審核,總經理批准。預算外開支當月不予報銷。

(二)各部門厲行節約,嚴格控制本部門所發生的水、電、紙張、電話費等日常費用。貫徹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每一分鐘話費的觀念。

(三)嚴格控制車輛費用。公務用車根據事務的緩急和重要性審批是否派車。

(四)嚴格控制業務費用。各部門業務費用嚴格按照公司標準執行,嚴格控制超額費用開支,講禮節,不擺闊氣。超標準業務費用一律不予報銷。

二、降低物資採購成本

(一)採購人員要提高議價能力,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儘可能降低採購成本。對異常物資價格,財務部進行二次詢價後決定是否付款。

(二)採購人員要及時瞭解和掌握市場價格信息,洞察物資價格變動趨勢,以選擇合理的採購價格和恰當的市場採購時機。因採購時機恰當造成採購成本節約的,公司將根據相關規定予以獎勵。

(三)大宗原材料採取招標等方式,尋找有實力客户,簽訂長期供貨協議。

(四)簽訂採購合同一定要考慮售中、售後條款,避免產生後續費用和可避免的損失。

(五)財務部要根據往期採購價格和公司利潤核算情況對物資處進行價格指導。

三、提高資源利用率和週轉率

(一)材料出庫採用先進先出的原則,避免因存放過久導致材料損耗和損壞。

(二)倉庫要準確把握合理庫存儲備量,對庫存物資制定《庫齡分析報表》,避免庫存物資積壓。倉庫每月底要向財務部提報《庫齡分析報表》。

(三)物資處要根據庫存儲備、物資採購週期以及申購物資時間要求的緩急合理編排採購計劃。

(四)加強技術革新調整產品和工裝用料的合理性,提高材料利用率。

(五)生產和工程施工人員嚴格執行工藝要求,合理選材,儘可能提高材料利用率。對節約用料現象,公司將按相關規定予以獎勵。

(六)強化員工質量意識,提高產品質量,杜絕產品生產返工或工程返工現象。

(七)生產部要加強設備檢修,杜絕跑、冒、滴、漏現象的發生;研究中心混料工和生產線運行工應避免原料拋灑現象的發生。

四、提高工作效率

(一)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做到人盡其才。避免崗位重疊、人員超編現象。

(二)提高工作效率,用足八小時,用好八小時,降低相對成本。

(三)加強設備技術改造,提高產品生產和工程施工的機械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

五、加強資金管理

(一)財務部根據公司月度、季度、年度計劃和有關資金撥付的管理規定合理調配資金,將庫存現金降低到最小。

(二)遵循“早收晚付”的收支原則

1、縮短應收賬款的回收週期。

(1)對已執行銷售合同,銷售人員要及時與客户聯繫發票開具事宜,以縮短貨款回收週期。

2、對應收款制定《應收賬款賬齡分析表》,根據合同付款條款,及時編制催款通知,下發相關部門或責任人向客户催收貨款。

(三)合理利用貸款、應付賬款的支付週期

1、根據貸款、應付賬款的相關條款,合理控制應付賬款的支付時間。

2、對要求現款現貨的採購合同,可以根據公司產品的交貨時間,在不影響生產和交貨的情況下,合理控制採購時間進而控制款項的撥付。

(四)根據公司運營的實際情況結合宏觀金融政策和國內國際環境,選擇合理的金融工具投資、融資。

成本費用的作用

1、成本費用是反映和監督勞動耗費的工具。

2、成本費用是補償生產耗費的尺度。

3、成本費用可以綜合反映企業工作質量,是推動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槓桿。

4、成本費用是定製產品價格的一項重要依據。

成本費用的分類

一、製造成本與期間費用。成本費用可以劃分為兩大類,

製造成本

含義:是指按產品分攤的、與生產產品直接相關的費用

構成項目: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其他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期間費用

含義:是指在一定會計期間內所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沒有直接關係或關係不大的各種費用

構成項目: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

二、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按照成本的習性,可以把成本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

變動成本

含義:是指隨着產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成本

舉例:產品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是隨着產品產量的變化而同比例變化的

固定成本

含義:是指不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成本

舉例:廠房等固定資產的投資形成的成本,數額是固定的,並不由於生產數量出現變化而發生變化

三、總成本與單位成本。關於總成本與單位成本的具體內容

總成本

含義:是指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生產的所有產品的成本總和

單位成本

含義:是指企業在一定期間內,平均每生產一件產品的成本

兩者之間的關係:總成本=單位成本×產品數量

降低成本費用的途徑與措施

(1)節約材料消耗,降低直接材料費用。

(2)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直接人工費用。

(3)推行定額管理,降低製造費用。

(4)加強預算控制,降低期間費用。

(5)實行全面成本管理,全面降低成本費用水平。

成本費用的審核

(一)成本費用審核的基本方法

1、評價有關成本費用的內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貫遵守。

2、獲取相關成本費用明細表,複核計算是否正確,並與有關的總賬、明細賬、會計報表及有關的申報表等核對。

3、審核成本費用各明細子目內容的記錄、歸集是否正確。

4、對大額業務抽查其收支的配比性,審核有無少計或多計業務支出。

5、審核會計處理的正確性,注意會計制度與税收規定間在成本費用確認上的差異。

(二)主營業務成本的審核(以工業企業生產成本為例)

1、審核明細賬與總賬、報表(在產品項目)是否相符;審核主營業務收入與主營業務成本等賬户及其有關原始憑證,確認企業的經營收入與經營成本口徑是否一致。

2、獲取生產成本分析表,分別列示各項主要費用及各產品的單位成本,採用分析性複核方法,將其與預算數、上期數或上年同期數、同行業平均數比較,分析增減變動情況,對有異常變動的情形,查明原因,作出正確處理。

3、採購成本的審核。

(1)審核由購貨價格、購貨費用和税金構成的外購存貨的實際成本。

(2)審核購買、委託加工存貨發生的各項應繳税款是否完税並計入存貨成本。

(3)審核直接歸於存貨實際成本的運輸費、保險費、裝卸費等採購費用是否符合税法的有關規定。

4、材料費用的審核。

(1)審核直接材料耗用數量是否真實。

審核“生產成本”賬户借方的有關內容、數據,與對應的“材料”類賬户貸方內容、數據核對,並追查至領料單、退料單和材料費用分配表等憑證資料。

實施截止性測試。抽查決算日前後若干天的領料單、生產記錄、成本計算單,結合材料單耗和投入產出比率等資料,審核領用的材料品名、規格、型號、數量是否與耗用的相一致,是否將不屬於本期負擔的材料費用計入本期生產成本,特別應注意期末大宗領用材料。

(2)確認材料計價是否正確。

實際成本計價條件下:瞭解計價方法,抽查材料費用分配表、領料單等憑證驗算髮出成本的計算是否正確,計算方法是否遵循了一貫性原則。

計劃成本計價條件下:抽查材料成本差異計算表及有關的領料單等憑證,驗證材料成本差異率及差異額的計算是否正確。

(3)確認材料費用分配是否合理。核實材料費用的分配對象是否真實,分配方法是否恰當。

5、輔助生產費用的審核。

(1)抽查有關憑證,審核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是否正確。

(2)審核輔助生產費用是否在各部門之間正確分配,是否按税法的有關規定準確計算該費用的列支金額。

6、製造費用的審核。

(1)審核製造費用中的重大數額項目、例外項目是否合理。

(2)審核當年度部分月份的製造費用明細賬,是否存在異常會計事項。

(3)必要時,應對製造費用實施截止性測試。

(4)審核製造費用的分配標準是否合理。必要時,應重新測算製造費用分配率,並調整年末在產品與產成品成本。

(5)獲取製造費用彙總表,並與生產成本賬户進行核對,確認全年製造費用總額。

7、審核“生產成本”、“製造費用”明細賬借方發生額並與領料單相核對,以確認外購和委託加工收回的應税消費品是否用於連續生產應税消費品,當期用於連續生產的外購消費品的價款數及委託加工收回材料的相應税款數是否正確。

8、審核“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的借方紅字或非轉入產成品的支出項目,並追查至有關的憑證,確認是否將加工修理修配收入、銷售殘次品、副產品、邊角料等的其他收入直接衝減成本費用而未計收入。

9、在產品成本的審核。

(1)採用存貨步驟,審核在產品數量是否真實正確。

(2)審核在產品計價方法是否適應生產工藝特點,是否堅持一貫性原則。

約當產量法下,審核完工率和投料率及約當產量的計量是否正確;

定額法下,審核在產品負擔的料工費定額成本計算是否正確,並將定額成本與實際相比較,差異較大時應予調整;

材料成本法下,審核原材料費用是否在成本中佔較大比重;

固定成本法下,審核各月在產品數量是否均衡,年終是否對產品實地盤點並重新計算調整;——定額比例法下,審核各項定額是否合理,定額管理基礎工作是否健全。

10、完工產品成本的審核。

(1)審核成本計算對象的選擇和成本計算方法是否恰當,且體現一貫性原則。

(2)審核成本項目的設置是否合理,各項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是否體現受益性原則。

(3)確認完工產品數量是否真實正確。

(4)分析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及構成項目有無異常變動,結合在產品的計價方法,確認完工產品計價是否正確。

11、審核工業企業以外的其他行業主營業務成本,應參照相關會計制度,按税法的有關規定進行。

(三)其他業務支出的審核

1、審核材料銷售成本、代購代銷費用,包裝物出租成本、相關税金及附加等其他業務支出的核算內容是否正確,並與有關會計賬表核對。

2、審核其他業務支出的會計處理與税務處理的差異,並作出相應處理。

(四)視同銷售成本的審核

1、審核視同銷售成本是否與按税法規定計算的視同銷售收入數據的口徑一致。

2、審核企業自己生產或委託加工的產品用於在建工程、管理部門、非生產性機構、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獎勵等,是否按税法規定作為完工產品成本結轉銷售成本。

3、審核企業處置非貨幣性資產用於投資、分配、捐贈、抵償債務等,是否按税法規定將實際取得的成本結轉銷售成本。

4、審核企業對外進行來料加工裝配業務節省留歸企業的材料,是否按海關審定的完税價格計算銷售成本。

(五)營業外支出的審核

1、審核營業外支出是否涉及税收規定不得在税前扣除的項目。重點審核:

(1)違法經營的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2)各種税收的滯納金、罰金和罰款;

(3)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損失的有賠償部分;

(4)用於中國境內公益、救濟性質以外的捐贈;

(5)各項贊助支出;

(6)與生產經營無關的其他各項支出;

(7)為被擔保人承擔歸還所擔保貸款的本息;

(8)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

2、審核營業外支出是否按税法規定準予税前扣除。

(1)審核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流動資產非正常盤虧、毀損、報廢的淨損失是否減除責任人賠償,保險賠償後的餘額是否已經主管税務機關認定。

(2)審核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投資發生永久性或實質性損失,是否已經過主管税務機關認定。

(3)審核處置固定資產損失、出售無形資產損失、債務重組損失,是否按照税法規定經過税務機關認定審批。

(4)審核捐贈是否通過民政部門批准成立的非營利性公益組織、社會團體、國家機關進行,捐贈數額是否超過税法規定限額。

(5)審核企業遭受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損失,是否扣除了已經賠償的部分。

3、審核大額營業外支出原始憑證是否齊全,是否符合税前扣除規定的要求。

4、抽查金額較大的營業外支出項目,驗證其按税法規定税前扣除的金額。

5、審核營業外支出是否涉及將自產、委託加工、購買的貨物贈送他人等視同銷售行為是否繳納相關税金。

(六)税收上應確認的其他成本費用的審核

1、審核資產評估減值等其他特殊財產損失税前扣除是否已經過主管税務機關認定。

2、審核其他需要主管税務機關認定的事項。

(七)銷售(營業)費用的審核

1、分析各月銷售(營業)費用與銷售收入比例及趨勢是否合理,對異常變動的情形,應追蹤查明原因。

2、審核明細表項目的設置,是否符合銷售(營業)費用的範圍及其有關規定。

3、審核企業發生的計入銷售(營業)費用的佣金,是否符合税法的有關規定。

4、審核從事商品流通業務的企業購入存貨抵達倉庫前發生的包裝費、運雜費、運輸存儲過程中的保險費、裝卸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和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購貨費用按税法規定計入營業費用後,是否再計入銷售費用等科目重複申報扣除。

5、審核從事郵電等其他業務的企業發生的營業費用已計入營運成本後,是否再計入營業費用等科目重複申報扣除。

6、審核銷售(營業)費用明細賬,確認是否剔除應計入材料採購成本的外地運雜費、向購貨方收回的代墊費用等。

7、涉及到進行納税調整事項的費用項目,應按相關的納税調整事項審核要點進行審核,並將審核出的問題反映在相關的納税調整事項審核表中。

(八)管理費用的審核

1、審核是否把資本性支出項目作為收益性支出項目計入管理費。

2、審核企業是否按税法規定列支實際發生的合理的勞動保護支出,並確認計算該項支出金額的準確性。

3、審核企業是否按税法規定剔除了向其關聯企業支付的管理費。

4、審核計入管理費的總部經費(公司經費)的具體項目是否符合税法的有關規定,計算的金額是否準確。

5、審核企業計入管理費用的差旅費、會議費、董事會費是否符合税法的有關規定,有關憑證和證明材料是否齊全。

6、涉及到進行納税調整事項的費用項目,應按相關的納税調整事項審核要點進行審核,並將審核中發現的問題反映在相關的納税調整事項審核表中。

(九)財務費用的審核

1、利息支出的審核參見納税調整審核中利息支出的審核,並將審核中發現的問題反映在利息支出審核表中。

2、審核利息收入項目。

(1)獲取利息收入分析表,初步評價計息項目的完整性。

(2)抽查各銀行賬户或應收票據的利息通知單,審核其是否將實現的利息收入入賬。期前已計提利息,實際收到時,是否衝轉應收賬款。

(3)複核會計期間截止日應計利息計算表,審核其是否正確將應計利息收入列入本期損益。

3、審核匯兑損益項目。

(1)審核記賬匯率的使用是否符合税法規定。

(2)抽樣審核日常外匯業務,審核摺合記賬本位幣事項的會計處理的準確性。

(3)抽查期末(月、季或年)匯兑損益計算書,結合對外幣現金、外幣銀行存款、對外結算的外幣債權債務項目,審核計算匯兑損益項目的完整性、折算匯率的正確性、匯兑損益額計算的準確性、匯兑損益會計處理的適當性。

4、抽查金額較大的手續費或其他籌資費用項目相關的原始憑證,判斷該項費用的合理性。

成本控制方案範文精彩8

一、成本控制思路:

1、原材料成本控制

在製造業中原材料費用佔了總成本的很大比重,一般在60%以上,高的可達90%,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對象。影響原材料成本的因素有采購、庫存費用、生產消耗、回收利用等,所以控制活動可從採購、庫存管理和消耗三個環節着手。

2、工資費用控制

工資在成本中佔有一定的比重,增加工資又被認為是不可逆轉的。控制工資與效益同步增長,減少單位產品中工資的比重,對於降低成本有重要意義。控制工資成本的關鍵在於提高勞動生產率,它與勞動定額、工時消耗、工時利用率、工作效率、工人出勤率等因素有關。

3、製造費用控制

製造費用開支項目很多,主要包括折舊費、修理費、輔助生產費用、車間管理人員工資等,雖然它在成本中所佔比重不大,但因不引人注意,浪費現象十分普遍,是不可忽視的一項內容。

4、企業管理費控制

企業管理費指為管理和組織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開支項目非常多,也是成本控制中不可忽視的內容。上述這些都是絕對量的控制,即在產量固定的假設條件下使各種成本開支得到控制。在現實系統中還要達到控制單位成品成本的目標。

力圖增加有效作業,提高有效作業的效率,同時儘量減少以至於消除無效作業,

二、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對成本形成的各種因素,按照事先擬定的標準嚴格加以監督,發現偏差就及時採取措施加以糾正。

1、制定分析指標

(1)計劃指標分解法。即將大指標分解為小指標。分解時,可以按部門、單位分解,也可以按不同產品和各種產品的工藝階段或零部件進行分解,若更細緻一點,還可以按工序進行分解。

(2)預算法。就是用制訂預算的辦法來制訂控制標準。有的企業基本上是根據季度的生產銷售計劃來制訂較短期的(如月份)的費用開支預算,並把它作為成本控制的標準。採用這種方法特別要注意從實際出發來制訂預算。

(3)定額法。就是建立起定額和費用開支限額,並將這些定額和限額作為控制標準來進行控制。在企業裏,凡是能建立定額的地方,都應把定額建立起來,如材料消耗定額、工時定額等等。實行定額控制的辦法有利於成本控制的具體化和經常化。在採用上述方法確定成本控制標準時,一定要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和科學計算。同時還要正確處理成本指標與其他技術經濟指標的關係(如和質量、生產效率等關係),從完成企業的總體目標出發,經過綜合平衡,防止片面性。必要時。還應搞多種方案的擇優選用。

2、形成監督成本指標

對成本形成的各個項目,經常地進行檢查、評比和監督

(1)材料費用的日常控制。車間施工員和技術檢查員要監督按圖紙、工藝、工裝要求進行操作,實行首件檢查,防止成批報廢。車間設備員要按工藝規程規定的要求監督設備維修和使用情況,不合要求不能開工生產。供應部門材料員要按規定的品種、規格、材質實行限額發料,監督領料、補料、退料等制度的執行。生產調度人員要控制生產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監督期量標準的執行。車間材料費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車間材料核算員負責,它要經常收集材料,分析對比,追蹤原因,並會同有關部門和人員提出改進措施。材料成本控制方法:

限額法,就是採用限額領料單實行限額領料,若發生超限額的領料需另填超額領料憑證,這些超額領料數就是不利差異,若限額領料單有餘額,説明實際消耗低於定額是有利差異。整批分割法,就是把分隔後產品毛坯數量乘上消耗定額求出定額耗用量,再與實際耗用量相比較得出定額差異。

定期盤存法,就是隔一定日期,對生產中存餘材料進行盤點,根據材料領用數和盤存數計算出一定日期材料的實際消耗,再與定額相比較得出定額差異。直接材料的定額差異只包括耗用數量上的差異,不包括價格差異,價格差異另外單獨列示。

(2)工資費用的日常控制。主要是車間勞資員對生產現場的工時定額、出勤率、工時利用率、勞動組織的調整等的監督和控制。生產調度人員要監督車間內部作業計劃的合理安排,要合理投產、合理派工、控制窩工、停工、加班、加點等。車間勞資員(或定額員)對上述有關指標負責控制和核算,分析偏差,尋找原因。

各個部門、車間、班組分別由有關人員負責控制和監督,並提出改進意見。上述各生產費用的日常控制,不僅要有專人負責和監督,而且要使費用發生的執行者實行自我控制。還應當在責任制中加以規定。這樣才能調動全體職工的積極性,使成本的日常控制有羣眾基礎。

3、及時糾正偏差

針對成本差異發生的原因,查明責任者,分別情況,分別輕重緩急,提出改進措施,加以貫徹執行。對於重大差異項目的糾正,一般採用下列程序:

(1)提出課題。從各種成本超支的原因中提出降低成本的課題。這些課題首先應當是那些成本降低潛力大、各方關心、可能實行的項目。提出課題的要求,包括課題的目的、內容、理由、根據和預期達到的經濟效益。

(2)討論和決策。課題選定以後,應發動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廣泛的研究和討論。對重大課題,可能要提出多種解決方案,然後進行各種方案的對比分析,從中選出最優方案。

(3)確定方案實施的方法步驟及負責執行的部門和人員。

(4)貫徹執行確定的方案。在執行過程中也要及時加以監督檢查。方案實現以後,還要檢查方案實現後的經濟效益,衡量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定額管理是指利用定額來合理安排和使用人力、物力、財力的一種管理方法。

定額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對人力、物力、財力的配備、利用和消耗以及獲得的成果等方面所應遵守的標準或應達到的水平。

三、定額成本控制制度的責任劃分

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類人員在成本控制體系中都負有責任。

班組工人在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的前提下以定額為依據,對原材料、工具、工時等消耗進行控制,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設備利用率,降低和節約原材料消耗;技術人員探討產品功能與成本間的關係,力求以最低成本達到產品功能標準;生產管理人員協調和組織均衡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資金的佔用;經營管理人員控制材料採購成本和儲備資金佔用以及管理費和銷售費等的支出。

供應部門材料員要按規定的品種、規格、材質實行限額發料,監督領料、補料、退料等制度的執行。生產調度人員要控制生產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監督期量標準的執行。車間材料費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車間材料核算員負責,它要經常收集材料,分析對比,追蹤

原因,並會同有關部門和人員提出改進措施。

如果發現定額有顯著的不合理情況,現行定額也可在月份內修訂。

四、針對各部門實行成本控制的職責範圍

(一)成本控制部領域控制

1、提高資金運作水平

首先要開源節流,增收節支;其次要對資金實施跟蹤管理,加強資金調度與使用,做到專款專用,防止資金被挪用;第三要加大應收賬款的催收力度,降低應付款比例,加速貨款回籠,降低存貨比例,加強存貨管理。通過以上措施減少資金佔用,優化資金結構,合理分配資金,加速資金週轉,降低籌資成本。

2、成本控制人員要抓好成本事前、事中、事後的工作

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預測、決策和成本計劃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後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應從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獲取效益的潛力。

3、嚴格控制、節約費用開支

可以控制的費用應儘量少開支,節約開支,如材料費、差旅費等。企業應遵守財務管理制度,堅持勤儉辦廠,反對鋪張浪費,儘量降低製造費用,節約生產費用,嚴格控制期間費用,壓縮非生產費用。

(二)採購領域控制

1、控制採購成本

因為現在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原材料以次充好的現象很多,劣質材料充斥市場以及材料採購人員不得力,致使原材料價格偏高或材料運雜費增加等,都使原材料價格不穩定。

第一、利用科學的決策分析方法,合理決定經濟訂貨量或經濟批量、決定採購項目、選擇供應單位、決定採購時間;第二、進一步推進集中採購制,建立原材料、輔料、低值易耗品、辦公用品、對外服務的統一採購平台,實現價格、供應商等資源共享;第三、推進直供製,逐步取消中間供應商;第四、建立採購責任制,強化採購人員、審價人員的責任意識;第五、整頓輔料、零星物資採購價格,採購價格要在前一次採購銷售價格的基礎上逐步下降;第六、探索建立採購獎罰制度,獎罰要與領導、個人掛鈎;第七、加強技術攻關力量,降低採購成本。

一般來説,採購部門要根據企業生產計劃來編制,而企業生產計劃是根據銷售計劃來制定的,這樣環環相扣,只要銷售計劃不出大的偏差,採購計劃就大體上是合理的。三)生產領域控制

1、提高設備的利用程度

設備在進行綜合利用下,要充分發揮設備的效能,不斷提高利用效率。合理組織安排生產,避免設備忙閒不均;加強設備的維修保養,提高設備的完好率。合理安排班次,增加設備實際工作時間,實行專業化協作等等,這樣可以減少單位產品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用。

2、優化工作流程

從原材料採購開始,到最終產品或服務為止,每一個流程中增值後再送到下一個流程,合理制定原材料、燃料、輔助材料等物資費用的定額;嚴格健全計量、檢驗和物資收發領退制度;健全產品、產量、品種、質量、原材料消耗、工時考勤和設備使用等原始記錄;方能為財務統計部門提供有效、系統、準確的信息。

3、減少庫存

應加大對庫存的管理力度,縮短生產線、減少在產品,科學預算銷售數量,決定庫存數量和結構,正確計算取得成本、儲存成本、缺貨成本,把存貨量和庫存金額控制在最佳的範圍之內。防止庫存積壓導致材料廢棄。

4、控制人員成本

精減人員、合理定崗定編,控制勞動力的投入、精減人員、合理定崗定編是加強用人管理的基礎,也是節約勞動、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礎工作。若企業宂員太多,必然造成人工成本投入不合理和人工成本的無效益增長,職工收入水平反而難以提高。

5、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確保成本控制有效進行

全面提高企業素質,要使成本控制真正發揮效益,就要明確各項成本的經濟責任,將責任落實到部門或個人,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加強組織激勵,加強個人激勵,實行獎懲兑現,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

6、控制質量成本

質量是成本的基礎。要打破提高質量增加成本,降低成本損害質量的舊觀念,改進質量,事實上會帶動成本的降低。改進質量成本,要加強工作過程中的質量,才能減少廢品損失、減少工作、減少返工時間、減少資源耗用,因而才能降低運營總成本。

成本控制方案範文精彩9

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致使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己逐漸接近資源和環境的約束邊界,人口、資源與環境的矛盾日漸突出。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的再利用率,降低資源消耗,減少廢物排放,實現生產方式由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向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轉變,從而緩解我國當前所面臨的資源和環境雙重約束,是推動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然而,目前我國促進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力度不足,對國有企業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很少考慮對環境成本指標的考核,致使很多企業忽視生態環境成本,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追求企業的短期利益。循環經濟包括物質資源的重複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發展循環經濟將促進環境成本內生化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理想方式。

1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循環經濟理論基礎

i.1循環經濟與環境成本的概念內涵

對於循環經濟(circulareconomy)的概念,不同的文獻有着不同的表述,但基本上達成共識的是循環經濟的三個主要的概念內涵:(1)循環經濟是一種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2)循環經濟要求遵循生態學規律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儘可能小的程度;(3)循環經濟的根本是環境保護,在降低資源消耗的同時減少環境污染,最終實現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可以概括地説,循環經濟是指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遵循生態學規侓和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的“3R”原則,在資源投入、產品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回收的全過程中,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儘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是實現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種重要的實踐形式和經濟模式。

關於環境成本的概念和分類,目前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聯合國統計署(UNSO)在1993年發佈的“環境與經濟綜合核算體系”(SEEA)中將環境成本分兩個層次:一是因為自然資源數量消耗和質量減退而造成的自然資源價值的減少;二是環保方面的實際支出,即為了防止環境污染而發生的各種費用和為了改善環境、恢復自然資源的數量或質量而發生的各種費用支出。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間專家工作組(ISAR)於1998年通過的《環境會計和財務報告的立場公告》對環境成本定義為:本着對環境負責的原則,為管理企業經營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而採取的或被要求採取的措施的費用開支,以及因企業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該定義將企業對環境的負荷影響和預防措施支出作為環境成本的主要核算內容。日本環境省於20xx年3月發佈了的《環境會計指南》給出了環境保全成本的定義:即用於防止、控制或者避免環境負荷的產生,消除環境影響,對引起的環境危害進行補救或是有助於以上工作得以進行的以貨幣單位計量的投資和費用。國內學者祝立宏認為環境成本按與環境資產的關係可以分為:自然資源耗減費用、維持自然資源基本存量費用、生態資源保護費用和生態資源降級費用。王曉燕認為環境成本是指企業因預防和治理環境污染而發生的各種費用支出,以及由此而承擔的各種損失。具體包括環境污染預防成本、環境污染治理成本、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成本及環境損失,其中環境損失是指企業承受的各類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損失。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環境成本的概念內涵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因預防和治理環境污染而發生的各種費用支出,反映人們進行環境資源保護而付出的代價;二是因環境資源數量消耗及質量減退而造成的環境資源價值的降低,反映人們未能保全和恢復環境資源而造成的損失。環境成本的具體內容包括環境污染預防成本、環境污染治理成本、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成本及環境資源損失等。

1.2環境成本控制的理論基礎

循環經濟與環境成本控制的都是從價值的角度考慮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都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兩者的差異是其概念內涵的範圍大小不同,循環經濟是從價值的角度考慮資源的重複利用和是發展循環經濟的一個重要內容。環境效益主要體現為清新的空氣、健康舒適的人類生活環境,環境成本主要表現為企業為進行清潔生產及污染排放控制方面的費用開支。

循環經濟中的利益主體主要包括社會、企業、公眾三方。社會的利益主要表現為發展循環經濟可以使整個社會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用,使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污染達到最小,從而為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企業的利益主要表現在將廢棄物接受為生產要素後可得到的好處,以及從節約使用資源中得到的好處,這會增加企業的收益。受污染者的利益主要表現在如果企業不採用循環方案將廢棄物直接排放,受污染者的人身權益和財產權益等將受到損害。從這個角度來看,受污染者的利益是一個負值,是需要得到保護的一方。發展循環經濟不僅是企業的事情,也不僅是政府的事情,它是整個社會的事情,它需要企業的積極參與、政府的大力推動、公眾的熱情支持。在技術上可行的“循環”在實踐中不一定會變成“經濟”行為,推動循環經濟持續發展必須把利益當做連接各方的重要紐帶,協調好循環經濟各方的利益關係,使循環利用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有利可圖,使企業和個人對環境資源的外部效益內部化,使污染者承擔治理成本,使受害者得到補償。這樣,循環經濟才會真正成為一種自覺的經濟形態,而不是單純的、被動的。如果忽略了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各方主體的利益要求,循環經濟就很難真正“循環”起來。

人類經濟活動中對於自然資源的使用通常可分為三種方式:一是線性經濟與末端治理相結合的傳統的“用完就扔”方式;二是僅僅讓再利用和再循環原則起作用的資源恢復方式;三是包括整個“3R”原則且強調避免廢物優先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方式。循環經濟強調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環境友好,遵循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3R”原則,要求以儘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做到生產和消費“污染排放最小化,廢物資源化和無害化”。所以只有第三種資源利用方式符合循環經濟的理念。所謂“零排放”是指無限地減少污染物和能源排放直至為零的活動:即利用清潔生產、“3R”原則及生態產業等技術,按照避免產生一循環利用一最終處置的廢棄物優先處理順序,實現對自然資源的完全循環利用,從而不給大氣、水體和土壤遺留任何廢棄物。從環境成本控制角度看,污染排放最小化以至零排放的循環經濟理念一方面直接減少環境污染的預防和治理費用,另一方面減少環境資源因數量消耗或質量減退而造成的環境資源價值損失,由此實現企業環境成本的有效降低。

2當前我國企業環境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分析

循環經濟強調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環境友好,要求以儘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因此循環經濟下的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無論從空間還是從時間來説,都應是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為基礎,將環境成本控制貫穿於產品存在的全過程。而傳統的成本控制只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勞動耗費進行約束和調節,糾正偏差,以實現預定的成本目標,它沒有考慮對宏觀社會成本的考核,與循環經濟模式的要求相違背。具體表現在以下不足。

2.1企業環境成本管理體制不健全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走過了一條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對企業環境污染的監管標準及其處罰力度相對比較寬鬆,加上地方政府出於地方財政税收收益的考慮對企業環境污染的監督管理力度也不足,至今也未建立起企業環境污染的影響評價體系,無法對企業環境成本的進行測算。企業環境成本控制在實踐中大多采用事後處理法,體現的是末端治理理念,具體表現為在污染髮生後企業設法予以清除,核算時把已經發生的有關環境支出確認為環境成本。這種方法並不改動原有生產工藝流程,只着眼於對現行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環境支出進行控制,對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影響不大。據統計調查分析,由於目前對企業業績的評價缺乏單獨的關於環境成本控制的考核指標,許多企業受短期利益行為驅使,採用事後處理法,不僅缺乏對環境污染的預防意識,而且對己經發生的環境污染治理也不積極,從而導致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環境治理支出巨大,不少企業甚至因此陷入財務危機。

2.2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成本收益不匹配

成本的經濟實質是價值耗費與補償的有機統一,而傳統會計所依賴的成本觀念,屬於狹義的成本概念,只核算微觀的經濟成本,對環境成本計量只考慮瞭如綠化費環境污染罰款等項目,對潛在的環境成本忽略不計。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環境成本,它忽略了對宏觀社會成本的考核,易使企業虛增收益,間接鼓勵企業以犧牲環境透支未來為代價謀取當前的經濟利益。另一方而,企業在成本控制中注重生產成本的管理,注重企業內部實際成本降低途徑的選擇,而忽視供應與銷售環節成本的發生,忽視企業環境成本管理;環境成本控制目標不明確,沒有具體的指標來保證目標的實現;環境保護意識差,企業很少主動考慮環境成本,不能預先積極地採取措施降低企業對環境的損害;大多企業在受到處罰時,才不得不控制環境成本(如在產品出口受到限制時,才想到要控制環境成本),這樣往往給企業造成較大的損失,從而限制了企業長遠發展,不能適應可持續發展戰略對自然資源消耗的成本補償要求。

2.3企業環境成本信息披露不充分

目前大多數企業的環境成本控制主要停留在對企業自身所產生的污染物“三廢”的處理上,不能把環境成本控制貫穿於產品生產的全過程;成本控制的範圍只是侷限於企業內部實際發生的成本,而不包括存在於企業之外的環境成本。在企業成本核算中也沒有包括環境成本,對產品的設計、採購、消費等階段的環境成本均沒有考慮,更沒有將其納入成本控制範圍,因而企業成本控制範圍過於狹窄。同時,由於沒有考慮環境成本的隱蔽性和缺乏規範的成本確認和計量方法,直接影響了企業財務成果的真實披露,導致成本的可比性差,使得企業對環境支出的控制不力,成本上升。更重要的是,在企業會計準則中,未充分考慮環境責任和環境風險,對環境會計要素沒有給子確認。由於缺乏環境會計行為規範標準,也無法統一環境會計核算的對象及披露模式,對現實和潛在的環境責任及其面臨的環境風險等環境信息披露不充分,使投資者或潛在的投資者不能真正瞭解企業內在的風險。

3基於循環經濟的企業環境成本控制措施

基於循環經濟的企業環境成本控制主要從四個環節入手:源頭上提高自然資源的價格,加工過程中增加環境補貼和税收優惠,結果環節提高污染物的排放成本,從總體上加強環境評價與信息披露,降低循環經濟實施的交易成本。

3.1提高自然資源的初始價格,促使資源循環利用

目前我國自然資源的初始市場價格普遍偏低,致使企業節約資源和循環利用廢棄物的動力相對不足,阻礙了循環經濟在企業的推廣應用。如20xx年江蘇工業用水的價格為每噸2.15元,循環利用廢水的成本為每噸2?3元,企業沒有循環利用廢水的經濟動力。過低的自然資源初始價格使得節約資源的投入產出效益不高,也使循環利用廢棄物和環境污染治理不具備技術經濟比較優勢,形成了所謂“循環不經濟”的現象,嚴重阻礙了循環經濟在企業的推廣應用。自然資源初始市場價格過低的根源主要在於三個方面:一是基礎礦產資源產權不清,管理混亂,國家投入的鉅額資源勘探費用沒有得到合理補償,大量礦產資源被一些人利用各種途徑私挖亂採,造成礦產資源開採成本過低,回採率不高。二是國有礦產資源及水資源的資源使用費偏低,如煤炭資源税每噸只有3?5元,佔市場價格的比重不足3%,更有造成少數人低價甚至無償使用國有礦產資源。地下水和河流徑表水的取水費過低,如黃河上游的一些支流取水費每噸不足0.2元。三是資源開採企業以礦工惡劣的勞動條件和極低的工資待遇為代價換取資源產品的低成本和銷售暴利。因此,進一步理清和界定自然資源的產權,提高部分自然資源的税收比率,制訂嚴格的維護礦工生命財產安全和合理工資待遇的法律法規,通過這些措施提高自然資源的使用和開採成本,使自然資源的初始價格真正反映其價值,推動企業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

3.2提高污染物排放成本,促進循環利用廢棄物

我國發生環境污染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的環境成本被大量低估,沒有充分考慮環境成本要素構成並進行計量與核算,特別是沒有充分考慮企業廢棄物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成本。這使得我國企業的產品低價格建立在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代價之上,也使得以保護環境為目標而循環利用廢棄物不具有經濟上的比較優勢。企業作為其產品的生產者,應當為其產品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廢棄及污染物排放負責,也應當為其產品在使用及報廢過程中可預見的廢棄及污染物排放負責。所以,在產品生產過程中,企業應控制和減少廢棄及污染物排放,對無法通過循環利用達到無公害利用的廢棄物,需要交納相應的排污費,將排放污染的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廢棄及污染物排放形成的環境成本成為企業成本的組成部分,影響產品的價格形成,推動企業循環利用廢棄物以降低環境成本,提高循環利用廢棄物的比較經濟效益。因此,以產品製造商為環境成本控制的核心,實施產品生產者的環境責任延伸制度,使製造商對其產品在消費使用及報廢回收階段產生的環境污染承擔責任,迫使從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的角度企業增加生態設計和環保投入,以有效地進行循環利用和回收處理的方式設計和生產產品,從源頭預防污染產生。

3.3建立企業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加強企業環境成本信息披露

環境成本信息的分析和應用是指人們藉助企業的環境成本數據,結合企業的環境負荷指標,及早發現企業所存在的環境問題,預測在環保方面進行努力所需付出的代價,為管理層在企業環境保護關鍵領域的決策提供支持。政府應加強和完善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建立環境保護評價的指標體系,並將納入國有企業的業績評價指標體系中,實行環境保護指標一票否決制。政府主管部門應對企業環境污染影響及環境治理投入等情況進行調查和評價,防止企業將環境成本外部化,企業應建立環境成本核算方法體系,詳細核算企業在環境治理方面發生的成本費用及產生的環境改善結果,並對相關信息進行公開披露,進而申請獲得環境補貼和相關税收政策優惠。當企業總體上獲得的環境收益(含環境補貼及税收優惠等)大於環境投入時,企業便獲得了進行持續循環的環境治理投入的經濟動力,才能真正實現企業環境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時,政府主管機構應明確對企業關於環境管理責任的認定,聘請有關環境專家、管理專家各地的具體環境情況和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調研,明確企業應予關注的環境問題的範圍,以及進行企業環境管理的責任劃分,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真實、詳細程度和披露方式進行規範。

3.4開徵環境保護税,推行環境補貼政策

徵收環境保護税是國際上進行環境保護普查採用的經濟手段,它通過強化納税人的環保意識,引導企業和個人放棄或收斂破壞環境的生產活動和消費行為,同時將籌集的資金用於資源與環境保護的進一步投入,實現環境保護的目標。我國目前主要採用徵收排污費等方式促進環境保護,且徵收範圍和力度較小,是典型的先污染後治理的思路,與國際上通行的環保税收體系的還有很大差距。因此,改革和完善資源税收政策,設計和開徵專門的環境保護税,按照誰污染誰繳税的原則,對環境污染相關的課税項目進行詳細的界定,對污染嚴重的行業和企業課以重税,促使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力度,是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關鍵措施。徵收環境保護税將會籌集到大量資金,為環境污染的治理和推行環境補貼政策提供資金保障。很多企業進行污染物處理和再生利用廢棄物是因為受制於環境保護法的約束,他們通過對廢棄物進行資源化處理,減少了廢棄物的排放,為社會帶來了環境效益,具有較高的正外部性,但很可能只具有很低的回報,甚至是負的經濟效益。這實際上是政府對企業環境成本計量與核算不準確以及環境治理責任歸屬劃分不適當帶來的政策缺失,企業應從產品全生命週期對其產品發生的環境影響負責,並將支付的環境治理費用體現在產品價格中,對企業在清潔生產和環境污染治理中的投資進行財政補貼,變環境污染治理費用為環境保護預防成本,建立一種良性的環境治理的價值鏈循環。政府通過收繳企業環境污染費及税收調節等政策獲得社會環境治理的資金,再利用外部效益內部化的方式對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給予一定環境補貼和綜合的政策支持,如對從事廢棄物再生資源化的企業活動給予減免税優惠,對資源節約使用和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給予財政支持、提供融資條件優惠和土地利用優惠等措施,以降低廢棄物再生資源化的成本,提高再生資源的價格比較優勢,最終實現整個社會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3.5政府搭建平台,降低循環經濟的交易成本和市場開發成本

由於企業循環利用廢棄物和環境污染治理具有良好的環境外部性效益,各國政府都通過各種措施推動這種外部性效益內部化,除了進行環境補貼和税收優惠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政府利用自身資源搭建平台,進行循環經濟的引導和服務,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政府通過綠色採購、同等條件下市場準人優先等政策,降低循環經濟企業產品的市場準入門檻,並且在政府採購中優先選擇循環經濟企業產品,保證其具有穩定的市場份額,從而降低企業循環利用資源和廢棄物的市場交易成本。二是政府投資興建發展區域循環經濟的基礎設施和網絡體系,為

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提供基礎設施和條件,現時為企業提供循環經濟的國際合作指導,引導企業利用國際先進的循環經濟技術經濟資源;三是政府採取免費認證和賦予特殊標識的方法,為循環經濟產品進行公益宣傳,提高循環經濟產品的社會公信力,降低循環經濟企業的市場開發費用,節省消費者的市場搜索成本。四是政府積極為企業循環利用廢棄物和環境污染治理等活動提供信息諮詢、技術培訓、管理諮詢、服務指導等方面的支持,減低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和市場信息搜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