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關於監測方案彙編9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複雜的一種。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監測方案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監測方案彙編9篇

監測方案 篇1

一、基坑安全自查的項目

1、支護結構監測

①支護結構壓頂樑變形監測

②支護結構深層水平側向位移監測

③支護結構應力監測

2、水平及豎向支撐系統監測

①支撐結構軸力監測

②支撐結構兩端點的差異沉降監測

③坑底結構回彈監測

④立柱內力監測

⑤立柱沉降監測

3、水工監測

①坑內外地下水位監測

4、環境監測

①周邊建築物變形監測②周邊道路變形監測

三、監測佈置方案

1、支護結構頂面垂直及水平位移監測

在連續牆頂部的支護結構上佈設A1~A120共計120個監測點,點距約為9m,保證每個支護結構與支撐節點均有一個監測點,點位用一金屬標誌頭埋設於支護結構頂部。

2、支護結構側向變位監測

在支護結構內埋設帶導槽PVC塑料管,以跟蹤支護結構位移。選擇在可能產生較大變形的部位,共佈設9孔(C1~C9),深度同樁牆深。為保證成孔率,另佈置3個備用孔(C10~C12),共計12孔。PVC塑料管外徑70mm,所有測斜管埋設中,測斜管的導槽必須垂直於基坑邊。先行埋設的測斜管用細鐵絲按導槽方向固定在鋼筋籠上。埋設於檢查孔的測斜管需用乾燥黃砂密實測斜管與鋼管內壁間的空隙。

3、支護結構鋼筋應力監測

在支護結構內佈設鋼筋應力測點,共佈設10個斷面,即G1~G10,每斷面在迎土、迎坑面各埋設一個鋼筋應變計;根據本工程的設計方案,自支護結構鋼筋籠頂端向下5m佈設1只應力計,鋼筋籠底端向上也按5m距離佈設一隻,另六隻以2.5m間距均布,這樣每個應力測孔共16只應力計。這樣在支護結構內共佈設160只應力計,用於監測地下支護結構應力分佈。應力計直徑與鋼筋主筋相同。應力計導線在支護結構內用軟繩統一固定在主筋上,在連續牆頂部用鋼套管保護,引出地面,接入接線盒內保護,不受施工破壞。

4、支撐結構軸力監測

在鋼筋混凝土支撐結構內埋設混凝土應變計和鋼筋應力計來測定支撐軸力,第一道支撐共佈設5點為Z1(1)~Z5(1);第二道支撐共佈設10點為Z1(2)~Z10(2);第三道支撐共佈設12點為Z1(3)~Z12(3),第四道支撐共佈設8點為Z1(4)~Z8(4)。每個點設2只應力計,放置於鋼筋混凝土支撐的左右二側。共計70只應力計。

5、腰樑內力監測

在腰樑鋼筋上佈設內力監測點,第一道支撐不設點,第二、三、四道支撐每道設5點(YLl~YL4),每點設4只應力計,放置於腰樑斷面的上下左右兩端,共計60只應力計。

6、基坑內立柱內力監測

在立柱樁中選擇2根立柱布點(N1~N2),在其底部佈置鋼筋應力計,以測定其受力情況。在立柱底部的鋼筋籠中的下端佈置一組(3只,以800對稱佈置)的鋼筋應力計,應力計與鋼筋籠綁焊,導線通過PVC軟管引至地面。每立柱佈置3只,共計6只鋼筋應力計。

7、坑內、外地下水位監測

坑內水位的監測主要利用停止降水的降水井輪流觀測。坑外設9個測孔D1~D9;採用鑽機埋設53mm的PVC管。參見附圖12-1。

8、立柱沉降監測

佈設L1~L10共計10個監測點,點位用一金屬標誌頭埋設於立柱頂部。

9、基坑周圍原有建築物及道路管線的沉降監測

基坑周圍原有歷史建築物有興業銀行、交通飯店、惠中飯店、勸業場、新中國文化商廈、工商銀行、陶陶鞋業專賣店、金房賓館、郵政報刊發行局等需作沉降監測,在幾個重點歷史建築物上佈設實時自動沉降監測點各一個。

基坑周圍有和平路步行街,濱江道步行街,哈密道,興安路等道路,下面管線分佈極為複雜,需作管線沉降監測,每隔30~40m佈置一個監測點。

10、基坑回彈監測

基坑回彈是基坑開挖對坑底的土層的卸荷過程引起基坑底面及坑外一定範圍內土體的回彈變形或隆起。基坑回彈監測可採用回彈監測標和深層沉降標兩種,當分層沉降環埋設於基坑開挖面以下時所監測到的土層隆起就是土層回彈量。

本工程基坑深度大面-16.00m,局部-18.00m,分為1a,1b,2區等幾個區域,因此共佈設4個回彈監測點。觀測基準點選擇在基坑開挖深度3倍以外的穩定位置。

二、基坑安全的日常巡視

1、地下連續牆監測

根據設計要求,為保證基坑開挖、基坑周邊構築物、結構施工安全,基坑施工應與現場實時監測相結合,根據現場所得的信息進行分析,及時反饋並通知有關人員,以便及時調整設計、改進施工方法,達到動態設計與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基坑開挖期間土方每開挖一步進行一次觀測,每道支撐施工前後各進行一次觀測,其他時段每3~5天測一次。基坑開挖至槽底15天后,每7天觀測一次,直到基礎施工完畢。當遇大雨以及測量位移發生突變等特殊情況時,適當加密觀測次數。

2、地下連續牆內外側鋼筋壓力監測

基坑開挖期間土方每開挖一步進行一次觀測,每道支撐施工前後各進行一次觀測,其他時段每3~5天測一次。基坑開挖至槽底15天后,每7天觀測一次,直到基礎施工完畢。當遇大雨以及測量位移發生突變等特殊情況時,適當加密觀測次數。

3、地下連續牆頂水平位移及垂直沉降監測

水平位移監測:基坑開挖前測量三次,取其均值作為初始值,基坑每開挖一步時每天觀測1次,全部開挖完後兩天觀測1次,雨季中到大雨後觀測一次,墊層完成後3-4天觀測一次,並做好記錄。變形值不大於30mm。測出觀測點座標值,計算出水平位移值。

垂直沉降監測:基坑開挖前測量3次取其均值作為初始值,基坑每開挖一步時每週觀測1次,全部開挖完後每月觀測2次,並做好記錄。

三、自查以及分析、處理的程序

依據本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方針和安全生產目標,成立項目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由項目經理負責,並指定安全項目經理具體負責日常安全施工。由安全項目副經理、安全項目經理、專業責任工程師,各分包單位等各方面的管理人員組成安全管理保證體系,其中項目經理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明確各級安全職責,檢查督促各級、各部門切實執行安全施工責任制。組織全體職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定期組織召開安全施工會議,經常巡視施工現場,發現隱患,及時解決。

監測方案 篇2

為了解我縣兒童預防接種後的血清學效果和疫苗可預防疾病的人羣免疫屏障水平,進一步評估疫苗接種率和接種質量,做好疫苗可預防疾病的控制工作,根據《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列》和《預防接種工作規範》,特制定縣人羣免疫水平監測方案。

一、監測內容

目標人羣針對乙肝、麻疹、風疹和甲肝等傳染病的免疫水平。

二、監測範圍、對象和人數

(一)範圍:鎮、鎮、鄉。

監測對象及人數三個鄉鎮3-14歲兒童共計120名兒童。鄉(鎮)監測目標人羣數見附表1。每個年齡組,各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針對傳染病監測樣本量為40份。年齡組中各年齡段採樣應均衡。

三、調查方法及時間

(一)調查方法隨機抽取3-4歲、5-6歲、7-14歲兒童各40名,每個年齡組隨機均衡抽取城鎮和鄉鎮兒童,年齡組中各年齡段採樣人數應均衡。

(二)調查時間:20xx年10月12日-15日

四、採血內容及要求

(一)對調查目標兒童均填寫《疫苗針對傳染病監測個案調查表》(附表2),兒童疫苗接種史可在兒童預防接種客户端導出,或根據兒童接種證、卡、冊等資料準確登記,由各鄉鎮專幹負責填寫。

(二)採血調查的組織工作

由疾控中心的專業人員負責採集血液標本,採樣編號由9位數字組成,前6位是縣(市)國標碼,後3位是監測兒童數。

(三)採血要求

無菌採血,對所有調查對象均採集靜脈血4毫升,及時分離血清,注意離心時避免發生溶血現象,離心後立即將血清冷凍(避免反覆凍溶),要求凍存在螺口管內;每份血清不少於2毫升,管子上要標清楚序號,並和送檢單上序號一致。冷藏運輸,-20℃保存待檢。

監測方案 篇3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進一步加強全縣中、國小教育教學質量監督管理,構建具有實效性和可操作性的中、國小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科學評價學校教學質量,促進全縣教育均衡、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省市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訂《五河縣中、國小教學質量監測方案》。

一、監測目的

1、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精神,推進素質教育發展。

2、全面深入瞭解我縣教育教學現狀,科學評價學校教學工作,充分調動所有學校爭先進位的積極性。

3、促進學校加強教學管理、努力防流堵輟、注重學生主動學習和全面發展。

4、根據監測結果,調整教學思路,優化課堂教學,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並作為評價各校教學質量的依據。

5、逐步建立全縣學生髮展狀況數據庫、學科質量數據庫,為全縣教育發展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二、監測範圍及內容

監測對象為全縣中、國小在籍在校生(以學籍電子檔案為依據),監測範圍為《課程標準》規定開設的所有科目。

監測內容注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實踐、創新能力,監測試題難易得當,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監測方法採取紙筆監測、面試監測和實際操作監測相結合。

三、監測辦法

質量監測總分為120分(其中附加分20分)。監測類型為集中監測、隨機監測、特長監測三種。集中監測按鞏固率、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後30%的平均分等五項賦分。隨機監測按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三項賦分。特長監測按比賽獲獎、大課間活動、測試三項賦分。

(一)集中監測(60分)

高中、國中、國小的集中監測分別為大學聯考、會考、國小畢業考試(明年以後將在三年級舉行一次監測作為國小階段的起始分數)。

高中按鞏固率、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四項計算,具體分值分別為5分、20分、15分、20分。

國中按鞏固率、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後30%的平均分五項計算,具體分值分別為5分、15分、10分、20分、10分。

國小的鞏固率、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後30%的平均分的分值分別為5分、15分、15分、15分、10分。

計分辦法如下:

(1)集中監測鞏固率,即參加考試人數與參評人數之比。國小鞏固率達97%、高國中達95%,記5分,每低一個百分點扣0.5分。為防止人為的淘汰差生,鞏固率可記負分,以充分抵消因淘汰差生而提高的其他幾方面的得分。

參評人數=(學籍數+轉入數+復學數+其他)-(轉出數+休學數+其他)(縣內轉入、轉出均應主動到教育科備案,轉到縣外應到教育科審批,否則視同流失)。

(2)集中監測平均分,即學校總分與學校參考人數之比。

集中監測平均分賦分:

(3)集中監測及格率,即學校總分及格人數與學校參考人數之比。及格分數=總分×60%。

集中監測及格率賦分:

(4)集中監測優秀率,即學校總分達優秀人數與學校參考人數之比。優秀分數=總分×80%。優秀率達到40%記該項最高分值,每低一個百分點,中、國小均扣0.5分。

(5)集中監測後30%的平均分,即各校位於後30%的學生的平均分。

後30%學生平均分賦分:

(二)隨機監測(高中40分,國中、國小25分)

即教育局每學年隨機對全縣某些學校、某些年級、某些班級、某些學科隨機進行監測,按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等三項賦分。高中以每學期末聯考數據為依據,分值為平均分15分、及格率10分、優秀率15分。國中分值分別為10分、5分、10分。國小分值分別為10分、10分、5分。其計分辦法是:

(1)隨機監測平均分賦分:

(2)隨機監測及格率賦分:

(3)隨機監測優秀率賦分:優秀率達到40%記該項分值,每低一個百分點高中扣0.4分、國中扣0.3分、國小扣0.2分。

參評人數、及格分、優秀分規定同集中監測。

為減少隨機抽樣的偶然性,對鄉鎮中心國小的村完小實行按類抽取,中心國小在學年初把全鎮村完小按教學質量平均分成三類,並上報質量監測中心。在隨機監測前抽籤決定監測的學科、類別、學校、年級和班級。一類高中的隨機監測以每學期的聯考成績為依據,二類高中以抽查數據為準。

(三)特長監測(15分)

(1)比賽獲獎(3分)

即每學年各校學生參加各級各類中國小生運動會、文體活動、學科競賽和綜合實踐活動等獲獎情況。計分辦法如下:

①獲縣級以上個人一、二、三等獎的分別計10、8、5分。

②獲縣級以上團體一、二、三等獎分別計100分、80分、50分。

所有活動必須是教育主管部門組織開展的,與其他部門聯合組織的,折半計分,以表彰文件、通報及獲獎證書原件為依據(若按名次發獎,按1:2:3比例轉化為一、二、三等獎)。計分辦法是:

比賽獲獎賦分:

(2)大課間活動(3分)

學校舉行大課間活動正常,且活動內容豐富,能有效提高學生鍛鍊水平。大課間賦分:

(3)測試(9分,其中體育3分、音樂3分、美術3分。)

即:縣教育局組織專業人員進校進班隨機抽取學生,對學生音樂、體育、美術等知識和技能進行監測,計分辦法是:

測試賦分:

高中不進行特長監測。

(四)發展性指標(20分)

發展性監測指標分為兩項,即學年進位10分、學段進位10分。

(1)學年進位,即各學校集中監測排名比上學年集中監測排名進位情況。上年排名在前10%名今年仍保持的加10分,上年排名在前10%-15%名今年保持的加8分,上年排名在前15%-20%名今年仍保持的加6分。如果上年排名在前10%名,今年雖退位但仍在前20%名,可加相應的分值,退位到20%名以後得0分。

學年進位賦分:

(2)學段進位,即各學校學段末排名比學段初排名進位情況。高、國中學段初成績以入學成績為準,國小學段初成績以三年級集中監測排名為準。年段初排名在前10%名年段末仍保持的加10分,年段初排名在前10%-15%名年段末仍保持的加8分,年段初排名在前15%-20%名年段末仍保持的加6分。如果年段初排名在前10%名,年段末雖退位但仍在前20%名,可加相應的分值,退位到20%名以後得0分。

學段進位賦分:

以上各項累計得分為各校年度教學質量綜合評定得分,其中發展性指標為附加分。國中學段提高分自20xx年起實施,國小、高中學段提高分自20xx年起實施。

四、評價辦法

(一)分類比較:

高中:

第一類:一中、二中、新集中學、蘇皖學校、大志中學。

第二類:四中、沫河口中學、劉集中學、小圩中學。

國中:所有公辦民辦國中,以及完中的國中部、九年一貫制國中部。

國小:

第一類:局屬國小、鄉鎮中心國小校本部等19個學校。

第二類:15個鄉鎮中心國小(以鄉鎮為單位)。

第三類:村完小、九年一貫制國小部。各項分值以集中監測為依據。

同一類別的學校之間進行比較。

(二)分等評定:

優秀等次:監測總分達80分以上的單位

良好等次:監測總分達70-79分的單位

合格等次:監測總分達60-69分的單位

不合格等次:監測總分低於60分的單位

五、獎懲

(一)凡監測總分為優秀等次的單位,教育局頒發教學質量優秀單位獎。其中鄉鎮中心國小全學區教學質量雖然達到優秀等次,但仍有五分之一教學質量不合格完小的,該鄉鎮中心國小不授予教學質量優秀單位獎。

(二)凡監測總分排名較上年進位超過五名以上的單位,教育局頒發教學質量同比進步獎。

(三)凡教學質量監測結果為不合格等次的單位,通報全縣,並責令整改,對第一年教學質量不合格等次的學校進行重點幫扶,對校長進行誡勉談話,連續兩年為教學質量不合格等次的學校校長引咎辭職。

(四)凡中心國小有三分之一以上學校為不合格等次的,通報全縣,並責令整改,對第一年有三分之一以上學校為教學質量不合格等次的中心國小校長及業務副校長進行誡勉談話,連續兩年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學校為教學質量不合格等次的中心國小校長及業務副校長引咎辭職。

(五)教學質量監測結果作為重要指標納入學校綜合評估。

(六)集中監測按各科任課教師總數20%的比例設學科教學一、二、三等獎(一、二、三等獎比例為1:2:3)。

六、違紀處理辦法

(一)學生違反考試紀律,情節嚴重的取消考試資格,凡冒名頂替或在試卷上做特殊標記的,該學科作零分處理。

(二)學校對參考學生資審不嚴,為學生冒名頂替提供條件或為學生提供作弊便利的,該學科按零分處理,並視情節輕重,對校長及相關責任人嚴肅處理。

(三)監考教師不按考試規範程序操作,違反考試紀律,造成考場秩序混亂、集體作弊、出現雷同卷的或閲卷教師工作不負責,造成閲卷、統分誤差大,查實後取消下一年監考資格,閲卷資格,取消當年評優評先資格,並予以通報批評。

(四)縣局抽調下派的考務人員工作不負責任,不按考試規範程序操作,造成試卷泄密、混裝、倒裝或少裝答卷,將視情節輕重給予嚴肅處理。

(五)凡人為淘汰差生,或在學籍上弄虛作假的,將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監測方案 篇4

為了加強地震監測工作,提高地震短臨跟蹤預測能力與水平,減輕地震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根據我縣實際,制定我局地震短臨跟蹤工作方案。

一、震情背景

省20xx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會確定的地震趨勢意見中涉及我州部分縣,尤其是20xx年發生“11.22”康定6.3級和“11.25”康定5.8級地震,表明我州及鄰區在20xx年度地震活動水平增強的可能性較大,防災減災部門應當高度重視地震短臨跟蹤工作。

二、工作目標

以強化重點危險區震情短臨跟蹤為重點,以科學把握重點危險區及其周邊異常和震情形勢變化,為地震短臨預測預報作出努力,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損失。

三、工作思路

(一)依據全省20xx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會確定的重點危險區和州防災減災局關於印發《20xx年度地震短臨跟蹤監測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減災發〔20xx〕3號)要求,我縣在所劃定的重點危險區內,因此必須加強地震微觀、宏觀監測工作。

(二)嚴格震情值班制度。嚴格實行24小時震情值班制度,切實搞好防災減災局現有通訊工具的管理和維護,確保震情監測、地震應急信息傳送暢通。

(三)按照《省地震局關於加強市縣地震監測預報和震情跟蹤工作的通知》和《州防災減災局關於印發20xx年地震短臨跟蹤監測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積極爭取人員配備和經費投入,確保有人做事,有條件做事。

四、組織機構及工作職責

地震短臨跟蹤工作要在州防災減災局和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進行,縣防災減災局成立地震短臨跟蹤監測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縣防災減災局局長

副組長:縣防災減災局副局長

成員:縣防災減災局工作人員

各鄉鎮防災減災助理員

主要職責:按照省地震局、州防災減災局對地震短臨跟蹤監測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研究協調解決我縣地震短臨跟蹤監測工作重大問題;開展地震短臨跟蹤監測相關工作;督促指導各鄉鎮、縣級各單位地震短臨跟蹤監測工作。通過強化地震監測,捕捉地震前的各種微觀、宏觀異常現象,充分有效地分析異常特徵,為上級防災減災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及時準確地作出地震短臨預報提供依據。

五、工作措施

(一)地震監測預報。

按有關要求及規定對震情進行監測與分析速報,尤其是要加強對地方震、近震以及震羣的監測和速報工作,出現震情必須按規定速報州防災減災局,對未按規定速報和上報的要追究值班人員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二)宏觀異常的上報與核實。

各鄉(鎮)防災減災助理員,要認真做好本地區地下水、動物、氣象等宏觀異常信息的捕捉、收集、上報與核實工作。縣防災減災局將根據上報的宏觀異常情況及時的收集彙總,組織人員進行調查核實,及時做出分析意見,並寫出宏觀異常情況報告上報縣委、縣人民政府和州防災減災局。

(三)會商及預報。

綜合各種地震宏觀、微觀異常情況,堅持震情會商制度,按時將會商意見速報縣委、縣人民政府和州防災減災局。若出現明顯異常或發生緊急震情,要隨時進行會商或緊急會商,並將會商意見迅速上報。加強與周邊地區防災減災部門的溝通與協作,進行信息互通,資料互補。根據地震活動發展趨勢和地震學指標的演化程度,若短臨異常相對集中出現時,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和州防災減災局提交觀測報告。

六、地震短臨跟蹤任務

根據全省20xx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會劃定的“及鄰區地震危險區”的劃分範圍,抓好我縣地震短臨跟蹤監測工作,力爭為短臨跟蹤監測和短臨震情分析預測取得實效性作出努力。

七、短臨跟蹤監測措施

(一)在地震短臨跟蹤監測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將全縣日常監測與重點危險區的地震短臨跟蹤監測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加強現有地震監測台點的管理,為短臨震情監測和分析預測提供連續、可靠的監測資料,安裝有“地震烈度儀”的鄉要落實專人進行管理,確保其正常運行。

(二)按有關要求及規定對震情進行監測與分析速報,尤其是要加強對地方震、近震以及震羣的`監測和速報工作,出現震情必須按規定速報州防災減災局。

(三)規範報送程序,做好觀測數據登記、報送和材料歸檔工作。按照各鄉鎮及時將監測的地震宏微觀異常情況報縣防災減災局,再由縣防災減災局報州防災減災局的程序進行。同時,鄉鎮和縣防災減災局要做好數據資料登記、保存和歸檔。

(四)密切跟蹤監測宏微觀異常。嚴格按照《省地震局關於印發省地震前兆異常核實工作規程(修訂)的通知》和《州防災減災局關於印發州地震前兆異常核實工作規程(試行)的通知》,做到異常落實不過夜。無論任何時間,只要發現宏、微觀異常,必須及時上報州防災減災局,並派人員進行核實。其中,一般宏微觀異常由所在縣防災減災局進行核實,以電話和書面材料兩種方式上報州防災減災局。重大宏微觀異常由州防災減災局派員和縣防災減災局一起進行核實,寫出專題報告上報省地震局。特大宏微觀異常由州防災減災局請求省地震局派專家聯合進行調查核實。

(五)加強震情分析預測工作。嚴格執行震情會商制度,加強與州防災減災局和周邊縣防災減災部門的聯繫與交流,及時交換異常信息。

八、其它

(一)根據震情發展變化情況及經費情況,對本方案中的有關內容可作臨時調整。

(二)本方案經地震短臨跟蹤監測領導小組審定後印發實施。

監測方案 篇5

一、監測目標任務

1、例行監測

20xx年我市例行監測任務量為,快速檢測法監測蔬菜樣品23076個(其中市本級每月監測104個、縣區級每個監測單位每月監測107個)、色譜檢測法監測650個樣品(其中市本級檢測中心監測600個、全州縣檢測站監測50個)。

2、鄉鎮監測

我市每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站每年監測樣品總數500個(每月監測不少於40個,月平均41.67個)。135個鄉鎮共計監測67500個,詳見附件1。

3、農貿市場檢測

全年農貿市場檢測室檢測蔬菜樣品1053100個,詳見附件2。

二、工作要求

1、明確責任,切實抓好工作落實。各縣(區)各檢測單位要按照通知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實行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機制,對檢測任務計劃要認真研究,落實專門人員和工作經費,明確責任,做好工作安排,做到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有總結,確保我市檢測工作按時按質完成。

2、制定實施方案。根據“自治區農業廳辦公室關於印發20xx年全區農產品(種植業)質量安全監測實施方案的通知(桂農業辦發〔20xx〕5號)”,各縣(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縣(區)的蔬菜質量安全檢測工作實施方案,於20xx年6月30日前報我局安監科和檢測中心,電子文檔發送到。

3、加強蔬菜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資料整理。各縣(區)各檢測單位要注意收集、保存反映蔬菜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影像資料,做好蔬菜質量安全檢測樣品數據的原始記錄並妥善歸檔保存。

4、及時反饋檢測結果,嚴格報送程序。桂農業辦發〔20xx〕5號要求,承擔例行檢測任務的市、縣(區)各檢測機構要及時將監測結果反饋給受檢單位。發現有違規用藥問題的,應在8小時內反饋結受檢單位,並通知當地農業行政執法部門進行查處,同時在10個工作日內將查處情況書面報告自治區農業廳(書面報告格式見桂農業辦發〔20xx〕5號附件5)。鄉鎮監管服務站要將監測結果及時反饋至縣級農業部門。

5、及時報送監測結果。各單位要按照“桂農業辦發〔20xx〕5號”文件中時間接點的要求,一是及時將例行監測檢測數據上傳至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系統;二是每個季度最後一個月的18日前,將本季度例行監測報告(含附件3表格),以正式文件和電子文檔形式報送我局安監科和檢測中心,以免影響全市檢測數據彙總上報工作;三是農貿市場檢測室檢測數據,當日從網上上傳,4月、7月、10月、元月5日前報上季度彙總數據(附件4)至;

6、加強督促檢查。各縣(區)農業局領導要加強對所屬檢測單位工作的督促和指導,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局在20xx年將進一步加強對各縣(區)例行監測單位和農貿市場檢測室工作情況的檢查,對工作突出的單位和先進個人予以表彰。

監測方案 篇6

一、成立xx市林業局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日常工作。

組長:xxx

副組長:xxx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xx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

二、各鄉鎮、辦事處林業站要立即成立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主管領導擔任,為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領導小組第一責任人,其他組成人員自行研究確定,並立即上報市林業局備案。

三、各鄉鎮、辦事處林業站要在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立即啟動轄區內野豬非洲豬瘟調查監測和防控巡護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制度和24小時值班制度。

四、各鄉鎮、辦事處林業站要在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立即啟動轄區內野豬本底調查工作,具體調查工作內容如下:

1、對凡是有人工養殖野豬的休閒度假山莊、人工繁育場所、專業化養殖廠、家庭養殖户等,開展野豬本底調查,在8月17日前,將調查結果上報至市林業局。

2、對有野豬分佈的野外區域,開展摸底調查,儘量摸清野豬的總體數量,分佈概況以及出現頻次最高的地域。在8月17日前,將摸底情況上報至市林業局。

五、目前,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工作已經由非重點監測防控時期上升為重點監測防控時期,各鄉鎮、辦事處凡是有野豬分佈、野豬養殖、野豬展演等情況的,均實行日報告制度,嚴禁瞞報、謊報、漏報、遲報現象發生,影響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工作。各鄉鎮、辦事處林業站要在每日13:30分前,將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工作信息以電話方式上報至市林業局。

非洲豬瘟對野豬種羣和生豬養殖業危害巨大,發病死亡率高達100%。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非洲豬瘟疫情的爆發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夏秋季節通報的病例最多。

各鄉鎮、辦事處林業站要充分提高認識,高度重視當前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工作作為現階段重點工作來抓,切實強化日常調查監測和防控巡護工作,細化落實崗位責任,確保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做到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第一時間處置,堅決防止疫情發生,確保人民財產安全。

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工作信息上報聯繫人:xxx。

xx市林業局

20xxx年8月14日

監測方案 篇7

根據xx政辦xxx30號《關於加強農村飲用水建設管理的實施意見》的要求,每年開展農村飲用水水質檢測工作。

一、目標

(一)掌握農村飲水工程水質衞生狀況及其變化趨勢,為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提供科學數據。

(二)瞭解農村飲水工程的水處理工藝、消毒設備使用情況、覆蓋人口、新建改建擴建等基礎信息。

二、範圍

全縣行政區域內各行政村的農村飲用水工程。

三、內容和方法

(一) 監測點設置

按照磐政辦(20xx)30號《關於加強農村飲用水建設管理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對全縣12個集鎮供水、253個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成品水進行檢測。(詳見監測點分佈表)

(二)監測方法

水樣的採集、檢驗和評價要求:對12個集鎮供水成品水每月檢測一次,對253個村集中式供水分別在每年的枯水期和豐水期抽取成品水各檢測1次;水樣採集、保存、運輸、分析按《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5750-20xx)規定執行。水質評價按《生活飲用水衞生標準》(gb5749-20xx)相關規定要求執行。

(四)監測指標

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鋁、鐵、錳、銅、鋅、氯化物、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耗氧量、揮發性酚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氨氮。

毒理學指標:砷、鎘、鉻、鉛、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鹽、三氯甲烷、四氯化碳。

微生物學指標: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羣、耐熱大腸菌羣、大腸埃希氏菌。

與消毒有關的指標:根據飲用水消毒劑所用情況確定相應的指標,如遊離餘氯、二氧化氯等;如用二氧化氯消毒時檢測亞氯酸鹽,使用複合二氧化氯消毒時檢測氯酸鹽。

四、質量控制

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的要求開展監測工作。為保證監測數據的可靠性,須採取從現場檢查、採樣和實驗室分析的質量保證措施;如按規定做現場空白、運輸空白、現場平行樣、現場加標樣等。建立監測數據的審核檢查制度,監測實施中應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資料審查。

五、監測管理及職責分工

縣衞生計生局負責農村飲用水供水工程水質監測的行政管理。

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制定工作方案、水質檢測、人員培訓、質量控制、數據審核、數據分析,撰寫技術報告,將監測結果及時報送縣衞生局及有關部門,並告知縣水務局。

各鄉鎮衞生院負責轄區內的水質採樣工作,縣疾控中心負責到各鄉鎮衞生院收集水樣。

監測方案 篇8

一、工作目標

具體目標: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哨點醫院(區一醫院)全年收集報送病例信息不少於50份;食源性疾病病原學監測不少於100份樣本;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必須100%上報。

二、監測內容

1.食源性疾病監測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包括食源性疾病及異常病例監測、特定病原體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2部分內容(監測責任單位:區一醫院和疾控中心)。

(2)食源性疾病事件報告:對所有發現的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進行報告(報告單位:區一醫院和疾控中心)。

2.食源性疾病監測的衞生監督:包括對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和食源性疾病事件報告進行監督,由區衞生監督所對區疾控中心和區一醫院履行監測職責、開展監測工作、報送監測信息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區食源性疾病報告工作進行檢查,督促嚴格按照規定和要求落實監測和報告責任。

三、監測工作相關要求

(一)監測點設置

我區哨點醫院為區一醫院,區疾控中心為哨點疾控。

(二)檢測樣品數量及採樣要求

食源性疾病病原學監測不少於100份樣本;為確保檢測結果的真實可靠,樣品採集後到實驗室檢測不得超過15天。

(三)檢測機構資質

區疾控中心已取得相關檢測項目的計量認證資質,能夠承擔依法出證法律責任。

(四)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銜接與配合

區一醫院負責食源性疾病個案信息和標本採集、信息與標本(或菌株)報送。區疾控中心負責監測信息的收集分析、標本實驗室檢測和信息網絡報告,以及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溯源分析,並承擔監測工作的技術培訓和質量控制。

(五)監測方法

根據國家衞生計生委制定的監測工作手冊採用統一的國家標準方法或指定方法進行監測。

(六)監測結果報告

遵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按照監測計劃的要求報告。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報告:由區一醫院向區疾控中心報送食源性疾病監測病例信息和待測標本。

(2)食源性疾病事件報告:由醫療機構和區疾控中心負責報告。

四、監測工作管理職責分工

區衞生局負責組織實施轄區內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工作,重點協調、督促做好食源性疾病事件信息的核實報告;負責轄區內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和病原學監測工作的組織協調。

成立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項目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成立本單位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項目工作相關組織機構。

五、經費保障

實行項目資金管理。根據國家重大公共衞生服務項目中“食品安全保障經費”安排,按照任務帶經費的形式,專項資金用於涉及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及監督工作必需的業務、培訓支持及相關人員經費支出。

監測方案 篇9

西永微電子工業園CNG工程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方案由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單位中國醫藥集團重慶醫藥設計院提供,監測任務委託沙坪壩區環境監測站進行監測完成。

擬建項目位於西永微電子工業園西園二路(惠普南面600米左右)。

項目聯繫人:黎輝款,聯繫電話:1335xxx8989,現場聯繫人:代老師,聯繫電話:1521xx14993。

1、聲環境

監測布點:共2個,分別佈置於加氣站中心(1#)、加氣站門口外公 路噪聲(2#)。

監測內容:晝、夜等效A聲級。

監測頻率:連續2天,每天晝、夜各一次。 監測方法:按現行規範進行。

監測布點詳見附圖。

2、環境空氣

提供西永微電子工業園附近例行監測數據(NO2 、SO2 、TSP)

3、地表水

提供沙坪壩區樑灘河西永斷面20xx年或20xx年地表水例行監測斷面監測數據

監測因子:pH、COD、BOD5、NH3-N、石油類

監測斷面:樑灘河西永斷面

標籤:彙編 監測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