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歷史解讀

書畫理論家米芾的書畫作品有哪些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米芾的書畫作品介紹,希望能幫到大家瞭解!

書畫理論家米芾的書畫作品有哪些
  米芾的書畫作品

古往今來的眾多文人,要麼是在詞賦上有很高的造詣,要麼是在書法上功夫精妙,要麼是在詩文創作上獨有成就,而很難有人精通各家所長於一身,比如説歐陽修,在散文方面的成就最高,再如李白,寫詩無數,被稱為“詩仙”,再比如張旭,在書法藝術上有極深的造詣,等等,眾多著名的古代文人都有其精通的藝術,雖然對於別的方面有所涉獵,卻也未達到精通的境界,而有一個人與他們都不同,他不僅能寫詩,能作文,擅長書畫,精通鑑別,對於收藏也有很高的熱情,此人便是米芾。

説起米芾,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另一個雅號“米顛”,這是由於他在行為舉止穿着方面的怪異和癲狂形態而被當世人起的一個名號,他遇見奇石都會稱兄道弟,故而得此名號也算是吻合他的性格和行為。米芾擅長創作水墨山水畫,而且在書法上所下的功夫也是很深的.,他對傳統書法大師的筆法和神韻都有自己獨特的領悟和見地。對於寫詩,他也是要求嚴格,即便是寫了很多次也不滿意,可見他對創作的嚴謹態度,令人欽佩。

米芾傳世的作品沒有很多,尤其是水墨山水畫基本是沒有存於後世的,而在墨跡作品方面,主要有《苕溪詩卷》、《蜀素帖》等,在書論方面,有《書史》、《評字帖》等。米芾傳世的作品大多數是小字,僅存的大字作品有《多景樓詩》,現收藏在上海博物館裏,另外一幅《虹縣詩》收藏在東京國立藝術觀,還有一幅《研山銘》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在詩詞方面,米芾流於後世的作品有《水調歌頭•中秋》、《洞庭芳•詠茶》等,雖然傳世的大作沒有多少,但是我們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這些藝術方面所下的功夫是很深的,涉獵也是很廣泛的。

  米芾書論的觀點

米芾的著名書論是他對書法和寫文章的一種獨特的見解和書法發展的觀點闡述。他説,當他看到古人的書法,有些引用很冷僻,或者文章太過追去辭工,導致後人無法理解他們的含義。所以,他認為書法和文章應該深入淺出,不需要刻意追求辭藻的華麗。

米芾在書論中説到他寫書法的時候,寫書法也和寫文章一樣,需要跟着內心走,落筆要隨意,這樣寫出來的字就會自然天成。他提到,別人都説他的書法是集合了古人的大成,而事實上,他其實是摒棄了古人的風格,自成一派的。

然後,他又舉了許多例子來論證他上述幾個觀點的正確性。

最後,他説到,“石刻不可學”。為什麼呢?因為你寫好了書法,讓別人給你刻在碑上,其實那早就已經不是你的真跡了,而是刻石者的功勞了。所以,欣賞書法,必須要在真跡上觀看,這樣才不會失去作品原來的風味。

米芾的書論中又説到,寫字不僅需要用勁,還需要用神。很多人以為,他們拿起筆寫字,以為那樣寫出來的字筆鋒就會遒勁。其實不然,寫字越是用勁的人,寫出來的字反而越枯瘦無力。寫字需要用神,這樣寫出來的字,才會顯得自然而飄逸。寫字呢,首先要追求骨格,然後再追求筋和肉。言下之意,就是寫字要懂得佈局。比如,上下結構的字,上結構和下結構不能分得太過。寫字就好比畫畫,不注重佈局和結構,那就字病。

另外,米芾書論又提到,寫字要勤奮,需要每天練習,不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就像古人那樣,天天練字從不懈怠,所以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那麼多墨寶。

  米芾練字的典故

米芾,北宋著名書法家、畫家,是“宋四家”之一。米芾的書法造詣頗高,擅長篆、隸等多種書體,並擅長臨摹古人的書法,作品近乎可以亂真。

米芾書法何以這麼好?這裏就有一個關於米芾練字的小故事。米芾小的時候家境貧寒,花了學費在私塾裏學了三年的書法,卻絲毫不見長進。一天,他聽聞有位上京趕考的秀才路過村裏,而這位秀才的書法就非常了得。於是米芾便跑去向這位秀才請教,但秀才看了米芾的字後説:“你想要跟我學書法,就得買我的紙,但我這紙貴,五兩紋銀一張。”米芾沒聽説過這麼貴的紙,但是因學字心切,他還是借錢買了秀才的紙。秀才説:“你回去好好寫吧,三天後再給我看。”這麼貴的紙,米芾哪捨得輕易使用,於是便對着字帖,用沒蘸墨的筆在書案上反覆臨摹,用心去領悟每一個字的奧妙。

三天之後,秀才來了,可米芾還在對着字帖出神呢。秀才問米芾:“三日過去了,你怎麼還一字未寫呢?”,米芾這才意識到自己還未寫一字,對秀才説到:“我怕把紙作廢了。”秀才又説到:“琢磨三天了,現在寫個字給我看看吧。”米芾便提筆寫了個“永”字,秀才看這字寫的遒勁有力,問米芾:“你為何過去三年都不見長進,而如今只需三天就突飛猛進了呢?”米芾答到:“因為紙貴,所以不敢隨便寫寫,於是就在心裏一遍遍地琢磨。”秀才點頭説:“對,寫字用的不光是筆,還有心,不僅要觀其形,還要悟其神,這樣才能寫好字。”接着,秀才在米芾寫的“永”字後面,又加了七個字,合起來就是永誌不忘,紋銀五兩,寫完秀才將之前收的五兩銀子還與米芾,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