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關於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集錦5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集錦5篇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1

阿德:

你好!

寫這封信的時候,媽媽滿懷擔憂,因為下午從廣州回來的路上,車開了沒多久,你突然説噁心、肚子痛,當時在高速路上,媽媽實在沒有別的辦法,只好説要你堅持,然而最終你還是沒有堅持住,嘔了。還好,吐完後你和媽媽説舒服了一些,就這樣堅持着來到了學校。目送你揹着書包往4樓的教室爬時,媽媽好心疼,突然間就覺得自己好狠心……

不説這個了,兒子,媽媽只是覺得,能堅持,就儘量不要請假耽誤功課,男孩子,不能太嬌弱。

阿德,在車上時,儘管很難受,但你在嘔吐的過程中,卻沒有灑出一點點嘔吐物弄髒到車子,最難得的是,下車的時候,你還拒絕了媽媽、自己把那個膠袋提在手裏拎了下去。看到乾乾淨淨的車子,開滴滴車的叔叔很開心,對我們也特別禮貌周到。可是,你知道嗎?當媽媽看到你把頭都差點鑽到膠袋裏面去吐時,很心疼,但心疼的同時又很開心,因為,你的舉止表明你當時很小心,很注意考慮他人的感受,你這樣做,其實是一種對滴滴車主人的尊重,一種對當時車上所有人的尊重。在這裏,媽媽要為你點個大大的贊!

阿德,媽媽一直覺得你是個粗枝大葉的馬大哈!其實早上在酒店時,你的一個行為,讓媽媽覺得很不好,心裏還一直盤算要找時間和你談一談呢。

看到這裏,你一定會很好奇自己到底做了什麼。那媽媽就直説了吧,就是,早上4點多你起牀小便時,又沒有掀馬桶的坐墊,在上面滴了一些尿。你以前在舊家的時候,這樣做過好幾次。每次你小便後沒多久,姐姐也迷迷糊糊起牀了,然後迷迷糊糊地來到洗手間,又迷迷糊糊地坐了上去。後面的情形就不用我説了吧?反正姐姐抗議了好幾次,媽媽也提醒了你好幾次:如果小便時是使用坐便器,一定要把坐墊掀起來,這樣子做是對女性的一種尊重。

今天早上,因為知道你以前會這樣,媽媽特意戴上眼鏡來看,結果發現馬桶坐墊又是濕的,心裏有點生氣呢!可是,那時你又睡了,姐姐也沒醒,為了不影響你們的睡眠,媽媽只好悄悄地處理乾淨。媽媽也猜想過:也許阿德只是因為睡得迷迷糊糊才會這樣的。兒子,就算是這樣,其實也是因為你平時沒有養成習慣,養成習慣之後,就算是有點迷糊,也會下意識地去掀開。

阿德,媽媽發現你很愛穿西裝,自從去年買了那件藍色西裝之後,別的衣服你基本都不怎麼碰了。後來,你告訴我,因為你覺得穿西裝特帥,像電視中西方的紳士一樣,特別有風度。

沒錯,我的孩子,你本來就長得很不錯,也因此而得到很多叔叔阿姨的誇獎。穿上西裝之後的你確實顯得更加的帥氣,可是,如果你為此而沾沾自喜就不對了,因為長得帥氣、穿得帥氣,這些都是爸爸媽媽給的,和你自身的努力沒有任何關係,而且,媽媽覺得真正的紳士風度不僅僅體現在穿着和外表上,一個真正的紳士還應該懂得尊重他人,舉止温文爾雅,談吐高雅風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紳士,需要自覺的鞭策,需要認真地學習,需要時間的歷練。你還這麼小,要做到温文爾雅、高雅風趣很難,不過,只要自覺,做到尊重他人還是沒有問題的。

所謂尊重他人,其實就是哪怕我們只是做一件小事,都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考慮他人(尤其是老人、女性和小孩)的感受,儘量不要給他人帶來麻煩和不舒服。

媽媽之前也和你講過,我們只是平凡而又普通的人,每天所做的也基本上就是一些小事,其實,就算是偉大的人物,所做的事情也不可能每一件都是驚天動地的,所以,從細節上為他人考慮,就是尊重他人的一種最好的體現。

兒子,你知道嗎?在媽媽的眼中,那些乾淨清爽的,在公共場合能起身給老弱婦孺讓座的,不在婦女兒童面前吸煙的,能主動幫助女性或弱小的,進出門或電梯時伸出手請其他人先走的,上下車幫他人開門的……總結起來就是在小事上為他人考慮,從細微處照顧女性及老人和孩子的男人最有紳士風度!

兒子,要做到在小事上為他人考慮,從細微處照顧女性及老人和孩子,剛開始可能有點難,但是,只要你有這種意識,並且經常提醒自己,慢慢地就會成為習慣。

好了,就説這麼多吧,希望你能看過後能仔細琢磨琢磨,相信你一定能體會到媽媽所説的這些話裏的道理,也相信你一定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紳士!

加油,我的孩子!祝你身體健康、平安快樂成長!

愛你的媽媽寫於厚街

20xx年xx月xx日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2

歷經幾日的繼續教育網絡研修結束了,幾位專家條分縷析,娓娓道來,就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如何教育好孩子,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建議。在此,我僅代表我個人,向為我們進行培訓的王玲老師、王大龍老師、關宏宇老師和趙剛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

對於本次學習的心得體會,現彙報如下:

首先,關於王玲老師的親子三部曲。對於傾聽這一點來説,我是很有體會的。有時候我心裏比較煩躁,別人都挺忙,不好意思打擾別人。於是,我很希望和孩子她媽説一説,也沒指望她提什麼意見,就是想找一個可以傾訴的人,感覺着説出來心裏就好受了,可他總是強調“我自己的活還沒幹完”,這種態度讓我感到非常的不理解,如果他能靜下心來,哪怕是表面上裝出一副仔細聽我説的樣子,我心裏很快就能平靜下來。由此可見,學會傾聽很重要。因此,我想到了那些未成年的孩子,我們要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理解孩子、認同孩子的感受。通過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瞭解孩子真實的內心感受,從而剛好的開展教育教學。

其次,關於王大龍老師講授的有關記筆記的問題。自從三年級接觸這些孩子,我就經常給孩子們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而且,我也不時的把自己備課時寫在課本上的內容,通過投影儀呈現給他們。並且,教他們一些簡單的記筆記的方式方法。比如,直線、波浪線、方框、三角、括號、箭頭等一些符號,讓孩子們在重點的字句下面做標記。這個標記只要自己能看明白就可以。筆記對於系統學習和複習知識有很大幫助,王大龍老師教給我們細讀精思、簡明扼要、思維導圖、記錯法等各種記筆記的方法,並且學會如何利用筆記。雖然自己用不到記筆記的方法了,但孩子正在上學,各種好的習慣正在養成,整理好筆記,對孩子的學習將有很大幫助。

第三、對於關老師講解的新時期培養孩子創新精神的內容。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老師和家長常常喜歡孩子聽話,不聽話的孩子家長和老師通常不喜歡,常常訓斥他們,聽了關老師的講課,才明白:允許孩子思維上不聽話,允許孩子標新立異,敢於質疑,勇於提出問題,科學發明讓人變懶,我們對孩子要充滿愛心,情感和智力是相連的,明白將來的考試方向以能力型、綜合型、應用型等主觀題為主,社會對於人才的要求由學歷社會轉向能力社會,這將更有利於我們今後的教學中培養孩子的能力。

最後,關於趙老師家庭教育的任務的內容。趙剛老師所講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孩子學習應對未來社會的準備,讓我們意識到,平時對孩子的培養過於注重智商培養,忽略了情商培養,情商水平和處事能力對孩子將來成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智商決定成績,情商決定成功,要讓孩子具有膽量、勇氣、合作和正直這些優秀的品質,讓孩子走向未來,學會自立、生存、合作、擔當。適合自己的才是的,讓孩子做的自己,能夠自食其力,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建設自己完整的人生。

總而言之,此次學習受益匪淺。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3

一提到自己的孩子,每位父母都各有一套自己的育兒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也比較注重對女兒的教育,“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我對她的教育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嚴”。俗話説得好“物以稀為貴”,現在小孩都是獨生子女,家裏人人都寵得愛不釋手,同時都體會到現在孩子越來越難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用軟的不行,用硬的也不行,但是現在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誰都不可忽視,現談談本人的心得體會:

現在很多家長都抱着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要求小孩學這學那。我的主張是:學但不要多,多了會亂,亂了會煩,煩了就會棄;應少而精,而且堅持下去。學習的目的是讓她有一技之長,從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珂珂入園後開始學古箏,到今快一年了,練琴的過程雖然也讓珂珂哭了好多回,但從今天的情況來看,她的狀態還不錯。其實我的初衷是想讓她受一些經典民樂的薰陶,提高她的審美,陶冶她的性情。至於以後,我還未想過會是什麼樣。但有一點,我認為這孩子的意志力在這裏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她幾乎是堅持了天天練琴,一般在一個半小時左右(當然中間少不了我的督促)。她悟性高,記憶好,一個曲子在她那裏能很快掌握,並很好地彈奏出來,從中她感受到了音樂美的魅力。()除了古箏,她還選擇了美術啟蒙A1班的學習,這裏有她自己的喜歡。而每當她懈怠的時候,我總會鼓勵她、告誡她:不管學什麼,要學有所成,都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苦盡才甘來!我時常跟她念一句口號,那就是:世上無難事,只怕謝藝珂!我鼓勵自己和女兒一起堅持,其實有時候家長的堅持就是孩子的堅持!所幸的是,她堅持了下來並將堅持下去!

平時生活中,我比較留意她的言行舉止,一旦發現問題我會及時加以疏導,給予糾正,防微杜漸嘛!我常以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講給她一些做人的道理,好讓她早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比如早睡早起,愛整潔,講衞生,做事認真;講文明,懂禮貌,知榮辱,有愛心,重情義,誠實善良,知錯即改等等。習慣一經養成,孩子必將終生受益。

經過一年的幼兒園生活,珂珂現在很懂禮貌,每天珂珂會主動向爸爸、媽媽、老師、小朋友等問好。也很能幹,能幫爸爸、媽媽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時,我會叫她幫我拿本書或者其它小東西;有時,也會讓她和我一起掃掃地、擦擦桌子,讓她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有時,還與珂珂做一些互動遊戲,提高她的動手操作能力。不要把電視當“保姆”。有時,我們也會讓她看一會兒電視,但每次都給她約定好關電視的時間,現在珂珂一到時間會準時關電視,也許她是為了下次還能看電視吧。此外,我決不為孩子護短,也不用暴力“征服”孩子。家長的護短,會導致孩子從此走向歪路,甚至會導致他走向犯罪,因此,我覺得每一位家長都不要小看這一點。

同時,我還認為對小孩的表揚的方式“實虛”要適度。對孩子的評價應該是公正、準確的。但是,表揚作為教育孩子的一種多功能手段,在具體運用中可以有一定的靈活性,即在堅持實事求是的前提下,允許有一點“虛”內容。這裏的“虛”主要指的是兩個方面:第一,是對事實的適度誇張。例如,孩子純粹是因為好玩,揮着掃帚在院中“掃地”。爸爸媽媽明知如此也不必道破,應及時表揚他愛勞動的行為,這種誇張有利無害,因為它既是對孩子正確行為的肯定,又可以讓孩子知道,勞動是一種美德。第二,是對孩子將來的期望。例如孩子的美術作業並不好,幼兒園每次作畫,孩子總有自卑感。爸爸媽媽可以這樣説:“你現在還沒掌握方法,以後只要按老師要求認真去畫,肯定會畫得很好!”這種鼓勵儘管超越現實,但對孩子來講是必不可少的,關鍵是要把握好表揚中“虛實”的程度。因此,在含有虛的內容的表揚中,應該注意三點:一要有利於增進孩子自信心;二要不脱離實際;三要給孩子指明前進的方向。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4

美國哈佛大學學者曾對波士頓地區的456名兒童做過一項長達20年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相比,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他們的離異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較低。另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中國孩子在國際上越來越聲名顯赫了:數學奧林匹克大賽,物理奧林匹克大賽,鋼琴大賽,繪畫大賽……拿獎的、奪冠的越來越多。可是,有一樣,我們卻無法跟洋孩子相比,那就是勞動態度。

美國孩子平均每天的家務勞動時間是1.2小時,韓國孩子每天0.7小時,英國孩子每天0.6小時,法國0.5小時,而中國孩子每天家務勞動的時間卻連0.2小時都不夠,只有11.32分鐘!

是中國孩子天生偷懶怕累?當然不是。這現狀是我們的父母一手造成的`。的一份對父母的問卷中,當問到“你最關心、看重孩子什麼?”71.4%的父母回答是“孩子的學習”,而關心孩子勞動的父母僅佔可憐的14.3%。全中國的父母並沒有在一起開過會,但他們卻都會説同樣的一句話:“只要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麼都不用你管,什麼活兒也不用你幹。”

在德國,人們早已注意到勞動對孩子的重要性,他們甚至把孩子的勞動義務寫到了法律裏:孩子必須幫助父母做家務。6歲-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間、到商店買東西;10歲-14歲的孩子要在花園裏勞動、洗餐具、給全家人擦皮鞋;14歲-16歲的孩子要擦汽車和在花園裏翻地;16歲-18歲的孩子要完成每週一次的房間大掃除。

在美國,孩子不論年齡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員,所以告訴孩子他們在家庭中應該負起的責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擔家務則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齡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務勞動?這張美國孩子家務清單或許可以借鑑一下。

一、9-24個月: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讓寶寶自己把髒的尿布扔到垃圾箱裏。

二、2-3歲:可以在家長的指示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或當家長請求幫助時幫忙拿取東西;幫媽媽把衣服掛上衣架;使用馬桶;刷牙;澆花(父母給孩子適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三、3-4歲:更好地使用馬桶;洗手;更仔細地刷牙;認真地澆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寵物;到大門口取回地上的報紙;睡前幫媽媽鋪牀,如拿枕頭、被子等;飯後自己把盤碗放到廚房水池裏;幫助媽媽把疊好的乾淨衣服放回衣櫃;把自己的髒衣服放到裝髒衣服的籃子裏。

四、4-5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獨立到信箱裏取回信件;自己鋪牀;準備餐桌(從幫家長拿刀叉開始,慢慢讓孩子幫忙擺盤子);飯後把髒的餐具放回廚房;把洗好烘乾的衣服疊好放回衣櫃(教給孩子如何正確疊不同的衣服);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五、5-6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幫忙擦桌子;鋪牀/換牀單(從幫媽媽把髒牀單拿走,並拿來乾淨的牀單開始);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種第二天上學用的東西);收拾房間(會把亂放的東西撿起來並放回原處)。

六、6-7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在父母的幫助下洗碗盤,能獨立打掃自己的房間。

七、7-12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做簡單的飯;幫忙洗車;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間、廁所;掃樹葉,掃雪;會用洗衣機和烘乾機;把垃圾箱搬到門口街上(有垃圾車來收)。

八、13歲以上: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換燈泡;換吸塵器裏的垃圾袋;擦玻璃(裏外兩面);清理冰箱;清理爐台和烤箱;做飯;列出要買的東西的清單;洗衣服(全過程,包括洗衣、烘乾衣物、疊衣以及放回衣櫃);修理草坪。

相信,一個連自己衣食住行都不願勞動、日常生活都不能很好處理的人,長大後要他修齊治平、承擔更大責任,只能是幻想而已。我們可以觀察,凡是從小就好吃懶做、不愛勞動的人,長大了多不能吃苦,獨立自謀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因此,望子成龍的父母從孩提起就應為孩子創造一種環境和條件,對孩子進行早期勞動訓練,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生成一雙勤勞的手,使其終身受益。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5

1、成長比成功重要

——輸得起的孩子最成功

現在的父母有個奇怪的現象,什麼都替孩子幹,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念書。我組織夏令營,一個很小的孩子看着煮雞蛋發呆,我説“你不愛吃嗎?”“愛吃!”“那你怎麼不吃呢?”“這雞蛋跟我們家雞蛋長得不一樣!”“你們家雞蛋長什麼樣?”“我們家雞蛋是白的、軟的,這雞蛋太硬咬不動!”後來一問才知道,這孩子從小就沒見過家人煮雞蛋、剝雞蛋的過程,都是擺好了切成四塊放在面前吃,所以別老預設結果,而要重視成長過程,走好腳下的路,輸得起的孩子才是最成功的孩子!

2、經歷比名次重要

——過分溺愛造成孩子無能

都説現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經受不起挫折,這是因為家長不給他們接受磨鍊、承受失敗和挫折的機會。“生了男孩怕學壞,生了女孩怕受害”,但意想不到的傷害天天都可能發生,過度的保護帶來的是孩子的無能。可以包容孩子,讓家成為孩子最後的港灣;可以理解他,讓他找到温暖和安全感,在彷徨和沒有出路時,給他指條路而不是給他一堵牆。

3、付出比給予重要

——給孩子愛你的機會

只對孩子付出愛,會讓他們沒有責任感,只會一味索取。一位下崗女工知道孩子喜歡吃蝦,咬牙從市場買來,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捨不得動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飯,媽媽忍不住想嘗一口,“別動!”13歲的孩子説“那是我的”。過分溺愛、無限縱容滋長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

4、對話比對抗重要

——別跟孩子“較勁”

青春期的孩子愛跟父母“對着幹”,四五十歲的父母也愛跟孩子“較勁”,雙方各站一方,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對方,只想改變別人,不想改變自己。比如談到早戀,許多家長就簡單、粗暴地阻撓、強行壓制。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成人感迅速增強,但心理卻不成熟的時期,他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又對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因此逆反心理很強,心靈的大門只朝着同齡人開放,這時候他特別需要心靈關懷,需要理解。

5、激勵比指責重要

——欣賞孩子,告訴他“你能行”

一味地對孩子表示不滿、求全責備,帶給孩子的是負面信息,讓孩子怯弱、抑鬱,甚至產生厭世情緒。

孩子從小生長在“你不行”的環境中,慢慢地會把“你不行”內化為“我不行”,他就真的不行了,其實對孩子來説,有沒有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興趣和自信。別瞧人家,大膽為孩子喝彩,相信你的孩子會創造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