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未來具有潛力的大學專業

具有潛力的大學專業通常都是現在比較冷門的大學專業之一,不過在未來一定能夠收到人們的青睞。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未來具有潛力的大學專業,希望大家喜歡。

未來具有潛力的大學專業
  未來具有潛力的大學專業

{行業與專業解碼}

汽車實際是一種交通工具,只不過是由內部發動機提供動力的交通工具,比如説轎車、SUV、客車、公共汽車、貨車等等。廣義上説,可以直接從事汽車本身以及汽車相關的研究開發、設計、製造、流通、銷售、售後服務,還有一些金融服務,這些都稱之為汽車行業。

從高校設置的本科專業來説,有車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工科類的專業與汽車產業密切相關。另外,還有一些如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外語甚至是人力資源等輔助性和管理類的專業。至於高職高專專業,比本科更細化,如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汽車檢驗與維修技術、汽車整形技術等。

{機遇看點}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部主任徐長明分析,目前美國汽車的產銷量是中國的1.7倍,按照現在的增速,中國有望在兩年內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大國。從產量來講,世界上只有美國和日本汽車年產量超過1000萬輛。中國幾年前超越德國排在世界第三,目前,與第二位的差距在迅速縮小,與第一位大概還有兩年差距。

當全球性經濟衰退的陰霾襲來的時候,汽車行業跟經濟鏈上其他所有的產業一樣難逃噩運。這種恐慌在歐美市場表現得尤為明顯。汽車全球總裁蔡澈在戴姆勒-奔馳新年招待會致詞時感歎:“所有人都感到了疼痛。”

相對於急劇惡化的歐美市場,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市場並未“疼痛”。雖然中國市場也應聲出現連續數月的環比下降,但保守估計900萬輛以上的消費需求依舊讓全球看到了希望。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沒有一家企業下調在中國市場的銷售目標,多家國外汽車巨頭反而大張旗鼓地增加在中國的投資,並反覆強調中國已經成為他們經濟危機下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在北美汽車盛會--底特律車展上,中國汽車繼續成為重要的支撐力量。從某種角度上講,“中國製造”的標籤,已經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一顆定心丸。

沒錯,危機=危險+機遇。不管外圍環境怎樣惡化,對於國內汽車行業來説,現在或許正是翻身上位的“可乘之機”。搜狐網站的網調顯示,近四成網友認為經濟危機正是國內汽車行業自主品牌壯大的好機遇。

F1方程式賽車大賽的風靡、“車王”舒馬赫粉絲的瘋狂、駕照考試在大學校園的流行……所有跡象都見證中國汽車行業正迅速崛起。國務院制訂的《汽車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提綱》的基本脈絡和要點也都表明政府將採取措施使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到2010年工業增加值佔GDP的5%以上,汽車產業出口值超過500億美元。

【航空航天業】

{行業與專業解碼}

航空航天產業屬於戰略性先導產業。世界航空航天市場總額已高達數千億美元,並且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穩步增長。我國近年來在該領域的投入明顯增加,一系列鼓勵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陸續出台並實施。

有的同學以為學了航空航天類專業,大概就可以造飛機了,可以設計航空器了,可以去開飛機了。其實不然。航空航天類專業有這麼幾個特點:第一,和天文、地理、哲學等專業比較起來,它是嶄新的。因為從萊特兄弟發明的第一架飛機上天到現在不到110年,航空航天學科在全世界發展也就幾十年的時間。雖然它比較新,但和某些專業是比較接近的,像力學、機械、機械工程;第二,綜合性很強。該學科包括設計、動力、製造、人機環境甚至材料、控制等;第三,發展變化比較快。大家都知道,像民用的空客284、空客380以及可以坐500多人的大民用客機,還有載人航天等軍用民用領域,都是這個專業一展身手的舞台。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放眼世界,航空航天行業都發展得如火如荼、日新月異。

航空航天類專業包括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製造工程、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等,但航空航天事業並不侷限於這幾個專業,它更包含像信息、能源、製造等技術的綜合。同時,隨着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航空航天高科技領域的成果已不僅僅應用於航天飛船上,也在逐漸向電子、機械、汽車等領域滲透。也就是説,學習航空航天類專業的同學一樣能在其他領域大展才華。

{機遇看點}

未來十五年是航空航天事業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將努力貫徹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方針,以大力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為目標,以強化科技基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以創新體制機制、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為動力,以凝聚和培育創新型人才為保證,廣泛吸納和採用各有關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實現系統的整體優化,帶動科技和產業的跨越發展,初步建成創新型航空航天產業,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科技進步、和諧發展的需要。

--國防科工委原主任張雲川

我國的航空航天事業進展巨大,由此吸引着越來越多的優秀學子關注這項偉大事業,有意投身航空航天的考生為數眾多。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在去年,上海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相繼成立了航空航天學院。為什麼要成立?據上交大招辦負責人説,因為國家要上大飛機項目,這個大飛機項目有一個研發中心是設在上海的,也就設在與該校新校區一個馬路之隔的紫竹工業園區。另外,大飛機的總裝線也設在上海,要求的人才非常多,高校也是為了配合這個而培養專業人才。

【電子信息產業】

{行業與專業解碼}

信息技術是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電子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對於促進社會就業、拉動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和維護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據信息產業部分析,“十五”期間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預計電子信息產業仍將以高於經濟增速兩倍左右的速度快速發展,產業前景十分廣闊。

電子信息產業的相關專業有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對抗技術、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電磁場與無線技術、集成電力設計與集成系統、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光電子技術科學等專業。可以説,該行業涉及的專業很多,以工科專業為主。

{機遇看點}

未來三年,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保持穩定增長,產業發展對GDP增長的貢獻不低於0.7個百分點,三年新增就業崗位超過150萬個,其中新增吸納大學生就業近100萬人。保持外貿出口穩定。新型電子信息產品和相關服務培育成為消費熱點,信息技術應用有效帶動傳統產業改造,信息化與工業化進一步融合。

--2009年4月國務院文件《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電子信息產業未來的發展重點是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等產業;新興通信業務如數據通信、多媒體、互聯網、電話信息服務、手機短信等業務將迅速擴展;值得關注的還有文化科技產業,如網絡遊戲等。目前,信息技術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術故障、設備和顧客服務、硬件和軟件安裝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統操作、監視與維修等四類人才最為短缺。此外,電子商務和互動媒體、數據庫開發和軟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電氣信息類人才在全國各地都有着廣闊的市場,但主要集中在北京、廣東、浙江、江蘇、福建這些經濟發達地區。雖然這些地區提供的就業崗位很多,但大部分公司都要求應聘者要有出色的專業技能,很看重應聘者的工作經驗。在這些地區就業,競爭非常激烈,應屆畢業生需要具備過硬的基本功和技能才有可能被聘用。所以,畢業生應適當改變自己的求職心態,避免就業地區和就業領域過於集中。中小城市和西部城市常處於“人荒”的境況,中小企業仍求賢若渴,畢業生大有用武之地和發展機會。

  填報志願時的現象

一、什麼是”大小年“現象?

高校招生中,存在一種所謂“大小年”的現象,就是某個或某些學校的報考人數不穩定,起伏較大。

大年

某一年填報該校的人數比計劃招生數高出許多倍,直接結果是當年的錄取分被抬得很高,這一年稱之為大年。

小年

由於上一年錄取分高,競爭異常激烈,使下年許多考生望而卻步,不再報考該校了,帶來的結果是參與競爭的人少,錄取分相應就降下來,我們將其稱之為小年。

“大小年”現象

再下一年的考生看到頭一年的錄取分不高,可能報考的人又多了……?如此循環,報考人數和錄取分出現起伏,就形成了所謂的大小年現象。

“大小年”是大學聯考錄取分數在毗鄰年份中呈現出高低不穩定的現象,也是機遇與風險並存的時機。

二、”大小年“典型現象

説到大小年現象,業內讓人印象最深刻,也最典型的案例,莫過於2013年江蘇省大學聯考提前批錄取的“大小年”現象:

案例|2013年江蘇高招錄取的反常現象

2013年江蘇的降分爆冷從提前批次平行志願(藝術類提前第二小批)起就開始湧現。

僅以去年數據相對照,2012年藝術類(美術)在江蘇招生的高校數為92所,錄取綜合分(文化分+專業分)在500分以上的有23所,其中南京的高校有8所。

2013年該批次在江蘇招生高校數增加至104所,但錄取綜合分超過500分的僅有同濟大學、浙江大學、蘇州大學、廈門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等5所高校,在寧高校(包括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211工程”高校)沒有超過500分以上的。

以培養藝術類專業人才著稱的南京藝術學院錄取綜合分僅為430分,比去年降低83分;南京工業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均為410分,分別比去年下降98分、94分。

  具有潛力的大學院校

一、什麼是”大小年“現象?

高校招生中,存在一種所謂“大小年”的現象,就是某個或某些學校的報考人數不穩定,起伏較大。

大年

某一年填報該校的人數比計劃招生數高出許多倍,直接結果是當年的錄取分被抬得很高,這一年稱之為大年。

小年

由於上一年錄取分高,競爭異常激烈,使下年許多考生望而卻步,不再報考該校了,帶來的結果是參與競爭的人少,錄取分相應就降下來,我們將其稱之為小年。

“大小年”現象

再下一年的考生看到頭一年的錄取分不高,可能報考的人又多了……?如此循環,報考人數和錄取分出現起伏,就形成了所謂的大小年現象。

“大小年”是大學聯考錄取分數在毗鄰年份中呈現出高低不穩定的現象,也是機遇與風險並存的時機。

二、”大小年“典型現象

説到大小年現象,業內讓人印象最深刻,也最典型的案例,莫過於2013年江蘇省大學聯考提前批錄取的“大小年”現象:

案例|2013年江蘇高招錄取的反常現象

2013年江蘇的降分爆冷從提前批次平行志願(藝術類提前第二小批)起就開始湧現。

僅以去年數據相對照,2012年藝術類(美術)在江蘇招生的高校數為92所,錄取綜合分(文化分+專業分)在500分以上的有23所,其中南京的高校有8所。

2013年該批次在江蘇招生高校數增加至104所,但錄取綜合分超過500分的僅有同濟大學、浙江大學、蘇州大學、廈門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等5所高校,在寧高校(包括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211工程”高校)沒有超過500分以上的。

以培養藝術類專業人才著稱的南京藝術學院錄取綜合分僅為430分,比去年降低83分;南京工業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均為410分,分別比去年下降98分、94分。

標籤:潛力 大學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