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2017成人大學聯考生態學基礎知識點

生態學是成人大學聯考中最重要的知識點之一,那麼關於成人大學聯考生態學基礎知識點有哪些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成人大學聯考生態學基礎知識點,希望大家喜歡。

2017成人大學聯考生態學基礎知識點

  成人大學聯考生態學基礎知識點

一、名詞解釋

1.光周期現象2.光飽合點3.光補償點5.貝格曼規律6.阿倫規律

4.有效積温:高於生物學零度以上的晝夜温度總和,又稱總積温。

二、問答題

1.太陽光的生態作用有哪些?

2.論述有效積温法則及其在農業的應用意義。

答:(1)植物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必須從環境中攝取一定的熱量才能完成某一階段的發育,而且植物各個發育階段所需要的總熱量是一個常數。用公式表示:K=N·(T-C)單位:日·度。上面的方程式可改寫成:T=C+K/N=C+KV,K——該生物所需的有效積温(常數),單位日·度;N——發育歷期即生長髮育所需時;T——發育期間的平均温度;C——生物發育起點温度(生物學零度)。V為發育歷期的倒數(1/N)即發育速率。(2)在農業的應用:a.預測生物發生的世代數b.預測生物地理分佈的北界c.預測害蟲來年發生程度d.可根據有效積温制定農業氣候區劃,合理安排作物e.應用積温預報農時

3.論述生物對極端温度的適應。

答:(1)生物從形態上對低温的適應:

植物:a芽和葉片常受到油脂類物質的保護,芽具鱗片,植物體表面生有蠟粉和密毛,樹皮有較發達的木栓組織;b植物矮小並常成匍匐狀、墊狀或蓮座狀等;c一年生草本,死後留下種子越冬;d多年生草本,以塊莖、鱗莖、根狀莖越冬;e木本植物則以落葉相適應(自保措施)。

動物:動物對低温的適應:增加羽毛、皮下脂肪量,增加隔熱層,以降低熱傳導,或稱增加隔熱性。體型和顏色變化

(2)生物從生理上對低温的適應:

植物:低温環境的'植物減少細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細胞中的糖類、脂肪和色素來降低植物的冰點,增加抗寒能力。

動物:a.增加體內產熱量(非顫抖性產熱)b.逆流熱交換機制c.局部異温性d.耐受凍結e.超冷

(3)生物從形態上對高温的適應:

植物:a.有些植物生有密絨毛和鱗片,過濾一部分陽光;b.有些植物體呈白色、銀白色,葉片革質發亮,能反射一大部分陽光,使植物體免受熱傷害;c.蔽光效應,有些植物葉片垂直排列使葉緣向光或在高温條件下葉片摺疊,減少光的吸收面積,減少輻射傷害;d.有些植物樹幹和根莖生有很厚的木栓層,絕熱。

動物:改變毛皮、羽毛等的隔熱性,減少脂肪等。有蹄動物的頸動脈在腦下部形成複雜的小動脈網,包圍在從較冷的鼻區過來的靜脈血管外,通過逆流熱交換而降温,使腦血液温度比總動脈血低3℃。

(4)生物從生理上對高温的適應:

植物:a降低細胞含水量b增加糖或鹽的濃度c旺盛的蒸騰作用d反射紅外線的能力。

動物:a.適當放鬆恆温性b.增加血流量c.蒸發散熱d.忍耐高温

(5)動物從行為上對高温的適應:主動躲避不良的環境和温度,尋找適宜的環境和温度,夏眠、穴居和晝伏夜出。

4.變温的生態作用有哪些?

答:(1)促進種子萌發(2)促進植物生長(3)提高植物產品品質(4)促進幹物質的積累(5)加快昆蟲發育速度(6)增加產卵數

5.北方作物引種到南方可能遇到的不適生態因子有哪些,為什麼?(最主要是光周期和温的問題)

  成考生物複習講義

生態系統

「要求」

掌握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等基本原理,尤其是典型生態系統在生產力、生物量、食物鏈等能流方面的特徵;掌握生態平衡和生態失調等基本知識瞭解生態系統的發展趨勢和發展策略;瞭解人類活動對物質循環的影響,理解調節物質循環的原則。

(一)生態系統的概念

1.系統的概念

2.生態系統的定義

3.生態系統的一般模式

4.生態系統的組成

5.生態系統的功能

6.生態系統的主要類型

(二)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1.能流的概念

(1)能源

(2)能流的途徑

2.熱力學定律與耗散結構理論

(1)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

(2)耗散結構理論

3.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1)能量在生態系統中的分配與消耗

(2)食物鏈與食物網

(3)有毒物質的富集

(4)生態金字塔

(5)生態效率

4.能源與人類社會

(1)能源利用與社會發展

(2)世界及我國能源現狀

(3)能源策略

(三)生態系統的生產力

l、生產力概念

(1)關於生產力的概念

(2)不同類型生態系統生產力

(3)地球表面初級生產力的分佈

2.生物量

(1)生物量的定義

(2)生物量與生產力的區別

(3)典型生態系統的生物量

3.初級生產力的影響因素

(1)環境條件

(2)生物羣落的內在因素

(1)補加能源的作用

  成考生物重難點記憶

1、簡述光照強度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光照強度對生物的生長髮育和形態建成有重要影響。不同植物對光照強度的反應不一樣,形成陽性植物和陰性植物兩個生態類型。

2、簡述光質的生態作用。

(1)太陽光由紅外光、可見光區和紫外光三部分構成,不同光質對生物有不同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譜範圍只是可見光區;紅外光主要引起熱的變化;紫外光主要促進維生素D的形成和殺菌作用等。

(2)可見光對動物生殖、體色變化、遷徙、毛羽更換、生長、發育等也有影響。

3、簡述日照長度的生態作用與光周期現象。

太陽光在地球上一天完成一次晝夜交替,而大多數生物的生命活動也表現出晝夜節津。由於分佈在地球各地的動植物長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晝夜變化格局的環境中,藉助於自然選擇和進化而形成了各類生物所特有的對日照長度變化的反應方式,即光周期現象。根據對日照長度的反應類型可把植物分為長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日照長度的變化對動物尤其是鳥類的遷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顯的影響。

4、簡述温度因子的生態作用。

温度影響着生物的生長和生物的發育,並決定着生物的地理分佈。任何一種生物都必須在一定的温度範圍內才能正常生長髮育。當環境温度高於或低於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範圍時,生物的生長髮育就會受阻,甚至造成死亡。此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時間上有四季變化和晝夜變化,温度的這些變化都能給生物帶來多方面的深刻的影響。

5、簡述植物温週期現象。

自然界温度有規律的晝夜變化,使許多生物適應了變温環境,多數生物在變温下比恆温下生長得更好。植物生長與晝夜温度變化的關係更為密切,形成温週期現象。其主要表在:

(1)大多數植物在變温下發芽較好;

(2)植物的生長往往要求温度因子有規律的晝夜變化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