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家鄉的春節彙編15篇

家鄉的春節1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眼裏,家鄉的春節可是別有一番風味。

家鄉的春節彙編15篇

“春節到,春節到,大街小巷真熱鬧。”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一到臘月初旬,家家户户就開始為過年做準備了:買臘肉,買新衣服,買糖……

除夕的前一天,大人們都要大掃除一次,忙東忙西的,我們這些小孩子也都只會給大人們幫一些倒忙,使得他們手忙腳亂,每個人心中都喜氣洋洋的,心中泛着一股甜。孩子們歡喜,大人們忙亂。他們必須準備過年回老家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據説大人最討厭過年,因為過年花費太大,但我不這麼覺得,看着大人臉上的笑容,就知道是假的説法。

除夕到了,到處都洋溢着喜慶的氣氛。我們也踏上回老家的路程。村的街道里更是熱鬧,家家户户的小孩都在街上愉快的玩耍,渲染着歡樂的氣氛。根本不會擔心小孩會走丟。門外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有的家門外還貼年畫。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燈火通明,鞭炮聲一夜不絕。屋裏熱氣騰騰,大家開開心心的吃着年夜飯,碰着杯,笑聲連綿不斷。吃完飯,小孩子就跑去外面玩,大人們圍着火爐旁觀看春節聯歡晚會。這一夜,小孩子幾乎要玩到十一、十二點才會回來,這一點都不誇張。所有人都要坐在沙發上守歲,據説歲數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則是為了給父母延壽。我們也跟着守歲,圖好玩,根本沒有寓義。

大年七年級早上,人們便開始四處拜年,走親訪友,我最喜歡這個環節。我們也穿起了新衣,滿心歡喜的收到了來自長輩的紅包,裏面裝的是滿滿的“心意”,是長輩祝我們在新的一年裏健康吉利,平安。錢多少並不重要,都代表着祝福。雖然我已經長大,但在過年我還是個小屁孩!

“紅紅火火過春節”,這可一點都不誇張。看!紅色的春聯,紅色的鞭炮,還有紅包。紅色寓示着吉祥!新的一年裏要平安健康!

“炮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我們收穫的是滿滿的祝福與希望!祝大家牛年吉祥!

家鄉的春節2

春節是我們廣東的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人們在春節期間都是能和家人一起玩。春節的時候,廣東的每一個地方都是喜喜氣洋洋的,大家都非常高興!

按照家鄉撫州的風俗習慣,從農曆十二月二十日以後,家家都忙着過春節。雖然天氣很冷,但是還是晴天多,這時大家都忙着打掃衞生,洗淨全部骯髒的東西,掃去一年的廢氣。遠在天涯海角工作的親人,也陸陸續續趕回家和親人團聚慶春節。

農曆二十三這一天,就是點灶燈,包糯米子,用豆子磨粉,加糖成為豆沙,再和子拌裹,大家都圍着吃得津津有味,這就是首次過年,點上蠟燭,也就是希望來年紅紅火火。

農曆十二月二十五這一天,是過小年,也就是小朋友過年,這一天大人們為小朋友忙忙碌碌,做好很多美味佳餚,晚上我們一起放煙花,玩個痛痛快快。

農曆十二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為除夕。除夕這一天,我們家鄉稱為過大年,家家户户貼對聯,滿桌的雞、魚、肉、蛋、山珍海味,米酒飄香一醉方收,吃完晚飯,大家團聚一堂,歡度春節。邊看電視邊聊天,大人為小孩發壓歲錢,希望我們來年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考出理想的成績。直到十二點結束,鳴鞭炮關大門,這就叫辭歲。接着守歲黎明前開門,又鞭炮齊鳴,這就是像徵開門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風調雨順。

正月七年級這一天,男人們帶着自己的小孩走親訪友,向長輩拜年問好,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機關團體打龍燈拜年,有機會全家一同逛大街購買拜年的禮品,這樣拜年,走親訪友,一直到農曆十五,這段時間做客喝酒,家家扶着醉人歸。

最後,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廟會,雄獅起舞,長龍遊街,一片熱熱鬧鬧,也就是説這天是春節最後一日,元宵元宵,也就是把過年剩餘東西全部吃完,再吃一些湯圓,象徵着今年團團圓圓,甜甜蜜蜜,生活紅紅火火,明天就要大幹特幹,學生上學,大人們外出務工。家鄉的春節年年如此,熱熱鬧鬧,一年更比一年好。

大家説春節是多麼高興的一件事啊!

家鄉的春節3

爺爺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過年習俗。今天,就讓我介紹一下我的家鄉過年的習俗吧。

春節,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最隆重,最歡喜的傳統佳節。不管出門在外的家人離家多遠,總是千里迢迢,不辭辛苦的趕在大年三十之前回家陪家裏人過大年。

中國人都很期盼過年家人都能團圓,這是每個人心中最大的心願。從農曆臘月23開始,過年的序幕就拉開了,這一天也俗稱小年,農村的習俗是送灶爺,烙灶乾糧,相傳是送灶爺上天路上吃的。大人們開始準備過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但大多數還是為了招待親朋好友,好顯示出主人的熱情。到了臘月26,家裏裏裏外外都要徹底搞一次大掃除,把家裏收拾的乾乾淨淨,亮亮堂堂。臘月27,爺爺從集市上割回了一年中最多的一次肉,美美的燉了一鍋,我早饞的恨不得馬上就能吃到。到了臘月28,大清早奶奶就發了一盆面,準備包包子,饅頭。有豆包,菜包,糖包,還有好看的花饃。這些都是為了招待客人準備的。大年三十下午,爺爺開始給每個門上都貼上紅紅的對聯,掛上火紅的大燈籠。到了傍晚,家家趕着做年夜飯,整個村子瀰漫着酒肉的香味兒,做好年夜飯,家族的人把做好的菜都端到一起享用,互相敬酒,互拜新年。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色,吃過飯,家人們坐到一起拉家常,聊聊這一年的收穫和喜悦,一直到新年的鐘聲敲響,俗稱守歲。大年七年級早上人們都起得很早,每家門前都點起年火,預示着一年的好兆頭,紅紅火火,順順利利!

春節就這麼熱鬧的'過去了,我嚐到了可口的飯菜,看到了精彩的春晚,觀賞了絢麗多彩的煙花,還收到了長輩們的祝福和紅包,更加體會到了親情的珍貴和幸福的滋味!

家鄉的春節4

春節,又稱過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個地方過春節的習俗都不一樣。比如説:北京,他們過春節就要吃臘八粥,而我們西北一帶,和北京就完全不一樣。

比如説:北京的春節是從臘八開始的,到正月十九結束;而我們不一樣,我們是除夕才開始算,到正月十五就結束了。

你們知道春節是怎麼來的嗎?是這樣的:從前有一隻怪獸,叫“年”,它兇猛無比,專門在除夕出來吃人。有一天,人們發現了“年”的弱點,就是怕竹子的響聲,以後“年”來的時候,人們就敲竹子對付它,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這天叫做“過年”。

過年的第一天叫做除夕,人們無論有多忙,也要回家吃團圓飯,吃完飯後,大人們聚在一起打牌,訴説這一年的勞苦,小孩們也丟掉學習的壓力盡情的玩耍。

七年級是新年的第一天,必須吃湯圓,希望這一年圓圓滿滿的,還要去寺廟裏燒香拜佛,希望下一年順順利利。

八年級到十四,就去親戚家中吃頓飯。

元宵,是春節的最後一天,也要吃湯圓。

我愛春節!

家鄉的春節5

我們這春節最熱鬧的幾天就是除夕、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初五這幾天了。

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開始了打掃模式。男人擦玻璃,貼對聯;女人捏餃子,煮肉;小孩子就幹一些雜活。到了晚上,一家人做在一起看聯歡晚會,吃着年貨,聽着外面的鞭炮聲,到處都是年味。除夕那晚一直到半夜十二點才睡覺,俗稱守歲。古時守歲的目的是為了趕跑年獸,祈求平安。現今的“守歲”,人們賦予了它新的含義,代表着辭舊迎新,寓意沒好幸福。

在我的家鄉,七年級起牀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門口放鞭炮。七年級一開門,就得“開門炮仗”,為新的一年開啟順利的開端。正所謂:爆竹聲中歲又除,頓回和氣滿寰區。接下來,就是吃餃子了,那餃子一個個長得像元寶,有富裕之意。

農諺中有“七年級餃子八年級面”,昨個吃了餃子,今日就該吃麪了。吃麪必須“面正條順”,表示新的一年順順當當。八年級也是走親戚的好日子,在婆家過年的媳婦今日都要回孃家,一家人和和氣氣在一起吃上一頓飯,餐桌禮儀在這天尤為突出。桌子上輩分最大的人不動筷子,剩下的都不能動;倒水倒酒要按輩分從大到小來;吃魚時要先喝一圈酒,再放一盤鞭炮且千萬不能吃魚眼。

在七年級八年級的走親訪友的忙碌之後,九年級就要休息了。九年級這天不宜走親訪友,易與人發生口角。我們這九年級有燒門神紙的習俗,九年級要把門神紙燒了,代表新年假期已經結束,要開始營生了。九年級又有老鼠娶親的傳説,人們為了方便老鼠嫁女,常常在角落裏放一些米飯花生,在角落裏讓老鼠拿走。

初五俗稱“破五”,七年級到初五有很多禁忌,不能生火,不能打掃……但是到了初五這日這個禁忌都可以打破了,所以得此俗稱。這天,我們會在家裏從裏到外的放鞭炮,把晦氣都炸出去。初五一大早就可以看到有人為了拜五路神在路口放鞭炮(五路神是財神的一種)。在初五,人們為了比別人更早的迎接五路神,常常在路口等着。“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搶路頭。”

人們總説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馮驥才説:“濃濃的年味,其實是被我們自己的無知消解的”瞭解自己的文化,重視自己的節日,不再忽視精神上的需求,讓年味不再隨往日的記憶淡去。

家鄉的春節6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節日。這一天中國人都會興高采烈的慶祝這個節日。春節開始應該是在一年中的臘月二十幾吧,臘月二十一的時候家家户户都開始準備年貨,準備過年了。

臘月三十那一天,晚上八點鐘,一家人都會圍在電視機旁收看新年“文藝大餐”,共享快樂。電視裏笑聲不斷,節目精彩萬分,歌舞、小品、雜技一個比一個吸引人。這時家裏開始準備包餃子了,姥姥拿了一些東西:有糖、豆腐、硬幣、大棗、杏仁等等。我問姥姥:“拿這些東西做什麼?”姥姥説:“老祖宗留下的習俗,這些東西都象徵着吉祥、美好。”時間過得真快,我們一邊看電視節目一邊就把餃子包好了。外面偶爾傳來了噼裏啪啦的聲音,天空上時不時的出現了“孔雀開屏”的景象,有的是綠色,有的是紅色,還有的是五彩繽紛的。姥姥對我説:“你和哥哥下樓放鞭炮吧!”

我高興地跳起來喊了一聲“耶”就衝了出去。放完鞭炮,我們剛一進門餃子已經煮好了,大家都坐在餐桌上等我們呢,爸爸夾了一個餃子放到嘴裏,“咔嚓”一聲,一個五角硬幣從爸爸的嘴裏出來了,我很不甘心地吃了一個又一個餃子,哎喲!咯牙了!一枚一元硬幣被我吃到了,我吃得越來越起勁兒,心想:一定要把餃子裏包的東西都吃到,哥哥吃到了豆腐,媽媽吃到了大棗,小姨夫吃到了杏仁,弟弟吃到了糖,以我們家鄉的風俗習慣,吃到錢的就有錢,吃到糖的就嘴甜,吃到杏仁的就幸運,吃到豆腐的就有福氣,家裏人吃的熱火朝天,特別開心。咚——咚——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了,意味着新的一年開始了,我連忙給長輩們磕頭拜年,祝他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過年的糖吃在每個人的嘴裏,也甜到了大家的心裏,我們的生活不是比這糖還要甜嗎?

家鄉的春節7

每個人家鄉春節的習俗各有不同的特點。而我家鄉的春節也是多姿多彩,別具一格的。

按照我家鄉的規矩,春節大約是臘月中旬時開始的。大人們十分忙活,早上公雞一叫,就要起來幹活了。“殺雞殺鴨,做年糕”這是我家鄉必要的習俗。家家户户都必須買年貨,小朋友愛吃的糖、餅乾一大把。最重要的是桔子,桔子代表着大吉大利。來家裏拜年的客人都必須吃一個,否則就是對這家人不尊重。所以,每到一個親戚家拜年,口袋裏都是吃的東西。小朋友都高興極了,但大人們可就辛苦了。

這時最有趣的,還是貼春聯。我和弟弟嘗試貼春聯。“左邊點,右邊點,再過來點。”我指揮着弟弟幫我移動春聯的位置。“OK!”我稱心如意。沒想到一看,春聯斜的不成樣子。我心灰意冷,可是沒辦法我們又重新來調整春聯的位置。好不容易貼好了,但粗心大意的我把春聯貼反了。是我和弟弟捧腹大笑。這個艱鉅的任務不得不交給父親來完成了。

到了除夕就是熱鬧非凡,喜氣洋洋的時候了。人人都換上新衣服來吃團圓飯。餐桌上大魚大肉,最少不了的是魚“年年有餘”,雞肉。還有芹菜和蒜。芹菜代表着發財,蒜代表着數錢,正所謂先發財在數錢嘛!我老家還有一個獨特的習俗,那就是從除夕開始要開所有的燈三天三夜,包括煤油燈。睡覺都不能關。為的是驅鬼。

我的家鄉也跟大家的一樣,小朋友全都要守歲。到了零點,我們就要開門放鞭炮,大人們要給小孩們紅包。家家户户的鞭炮響徹雲霄,煙花讓原本閃爍星光的夜空,更加燦爛美麗。

過了除夕我們一大早就要起來去拜祖宗,求得一家平安。一進廟裏,我保證不過幾秒你就會哭。還不都是被煙燻的,我也不好受啊!拜完了,就要去親戚家串門。

正月十八日,我家鄉的春節就正式結束了。真是光陰似箭啊!十幾天就這樣過去了。但春節的喜慶場面都讓我牢牢地印在心中。我期待着下一個春節。

家鄉的春節8

照我們安徽碭山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

在臘八這一天,我們都要喝臘八粥,而且還有“誰家喝的粥越早,誰家明年準是大豐收”的俗語呢!除此之外,我們小朋友在這一天更是忙得不可開交。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買好吃的糖果、果凍、瓜子等等。第二件事是我們男孩子最喜歡的事,那就是買爆竹。第三件事就是買各種玩具了,風車、口哨、氣球……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天還沒亮呢就聽見別人在放炮了,害得我連覺都沒睡好,第二天眼睛四周黑黑的,都成熊貓眼了。

臘月二十四必須大掃除,這一天我可累壞了,又是擦玻璃又是洗地板的,出了一身的汗。大人們則忙着備年貨,把雞肉、豬肉、魚肉、青菜、年糕等年貨準備充足。

最熱鬧的就是初夕,這天家家都忙着貼春聯、貼年畫。除夕夜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餃子和放鞭炮。大人們圍在一起,有的人在和麪,有的人在擀皮兒,有的人在拌餡兒,有的人在準備燒火的柴火……包餃子時還要在餃子皮裏放上錢和紅棗。預示着新的一年日子紅紅火火。我則忙着放鞭炮,“霹靂”“啪啦”的聲音不絕於耳。最熱鬧的就屬晚上了,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煙花在天空不停地綻放,有的像一串串明亮的珍珠;有的像一朵怒放的花朵;有的像天女散花……,這些美麗的煙花剎那間把整條街都照亮了,整個村子的天空變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

大年七年級是春節,這一天大家早早起來,吃完餃子就去給老人拜年,我們這兒叫串門。我可高興了,因為從這一天開始我就能串親戚,能收到長輩們送的紅包。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天晚上要吃元宵,我和村裏其它孩子們則打着各色燈籠四處遊玩,煙花又在此刻重新裝點起美麗的夜空。一個個孔明燈就像天空中明亮的星星,帶着人們的美好願望消失在漆黑的夜空中。

家鄉的春節在正月十五的香甜元宵中結束了,可我還沉浸在熱鬧、祥和的春節中。

家鄉的春節9

照我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裏最冷的時候。在臘八這一天,家家都熬臘八粥。粥是由各種米,各種豆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農業博覽會。

此之外,這一天還要泡臘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泡得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

孩子們過年第一件大事是買雜拌兒。孩子們喜歡吃這些零七八碎兒。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大事才是買各種玩意吧!

孩子們歡喜,大人們忙亂。他們必須預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新衣,屋裏貼年畫,外面貼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過年。

多數的鋪户在初六開張,大家並不很忙,鋪中的夥計們還可以輪流着去逛廟會、逛天橋、和聽戲。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作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結束了。臘月和正月,在農村社會裏正是大家最閒在的時候,過了燈節,天氣轉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幹活了。

家鄉的春節10

按老規矩,攸縣人的春節應當從除夕講起。

除夕這天早上熱熱鬧鬧的,空氣中摻雜着刺鼻的鞭炮味兒,全鎮人忙裏忙外:忙着貼鮮紅的春聯,忙着粘五彩的年畫,忙着掛醒目的紅燈籠,沒有一個閒着的人。春聯紅底黑字,筆力遒勁,字裏行間洋溢着喜慶;有的年畫印着威嚴可怖的門神,有的則印着可愛紅色的小錦鯉。每家門口都掛了好幾盞紅燈籠,燈籠一掛起,就預示着喜慶的時刻即將到來。

這天還要一起大掃除,把房子打掃的乾乾淨淨,不能留一丁點灰塵,這樣寓意掃盡黴氣,招來好運。中午必吃的一樣菜是剁椒魚頭,在魚頭上撒上紅彤彤的剁椒加為點綴,味道鮮香濃郁。剁椒是這道菜的靈魂,它代表着家鄉的味道。但即使魚再好吃,除夕這天的魚不能吃完,一定要留到大年七年級,寓意年年有餘。

到了大年七年級,一大早,每家每户都開始放鞭炮,“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這邊還未停歇,那邊的聲音又起來了。七年級早上早上我們一般吃餃子,中午則要吃這四樣菜:魚、鴨、雞、肉。魚要吃除夕那天剩下的;鴨要選麻鴨,個頭大,肉多;雞要選公雞,把公雞整隻清燉,然後頭朝上,便可以祭神了;肉要用紅曲米染紅,之後便成了粉蒸肉,寓意紅紅火火。在吃這些菜前,要讓最年長的長輩先嚐。

八年級到初七要請親戚吃團圓飯。吃團圓飯也有規矩,七年級是邀請親戚來自己家,八年級是媽媽那邊親戚請吃飯,九年級是爺爺那邊輩分最高的伯伯請吃飯。吃完這一輪團圓飯,年就慢慢過完了。

家鄉的春節11

每一點一滴的成長,為的不是眾人的讚賞和鼓勵,而是心中那沁人心脾的甜蜜。在路上,記得要且歌且行。——題記

今年春節,我回了老家——河南,回到了這個美麗的中原小城。那撲面而來的新鮮的空氣、熟悉的街道,團聚的親人們,恍惚間又似情景重現——是的,春節是團聚的節日,從我小時候開始,我的父母便一年帶我回一次老家,不是年前便是年後。

春節總是要吃餃子的,往年奶奶總會給我親手包上一次餃子。今年我再來,不用您來包,看我給您露一手。

和麪

從菜市場回來,我便直接進了廚房。廚房裏阿雲嬸正勤快地為今晚的年夜飯做準備,看見我,立刻眉開眼笑地説:“之前就聽你説要回來給我們一份大禮,還真在準備啊,你要用到的榨汁機,在你右手邊哪。”我笑着應着,從布袋裏取出胡蘿蔔,洗好後,左手將它按在案板上,右手持刀,用廚藝課上學的斜着切的方法,利落地將胡蘿蔔“大卸八塊”,順手丟進榨汁機,和着那“嗡嗡”的聲響,我一邊哼着《過年味兒》的歌兒,一邊準備着麪粉和麪。我彷彿等了半個世紀那麼久,胡蘿蔔汁才榨出來,可一榨出來,我卻發了愁。這麼點汁兒,怎麼夠做七八個玫瑰花餃啊?忽聞一陣嘩啦啦的聲響,原來是洗盤子的聲音。看着那一股清流,忽然心中一亮,生出一計來,把白麪包在胡蘿蔔紅面裏如何?妙哉妙哉,這樣一來,包出來的花餃更美觀,有着由紅到白的漸變色,還有剩餘的胡蘿蔔汁可以供大家喝。想着,我的嘴角又重新綻出笑容,要了些許清水,分別揉出了紅白兩色麪糰。叉着腰,笑嘻嘻的看着那兩個麪糰——紅得鮮豔,白得明亮的麪糰,我不禁覺得心裏甜蜜蜜的。

拌餡

接下來就是拌餡了,我愉快地想着。要先把餡料準備好,也就是將豬肉、白菜和葱末分別切碎,再加油,加鹽,加料酒和花椒粉,開始順時針攪拌。“姐姐,姐姐,我要幫忙。”一個清脆的童音響起,我不禁啞然失笑,是我那年僅六歲的小表妹,她還什麼都不懂呢。只見她一把搶過盛有餡料的小盆兒,使我正在攪拌的筷子停在了空中。她也不用筷子,直接上了手。且先不説她剛才胡亂洗的手乾不乾淨,只是她將手一下一下拍進餡料,我就心疼,心疼那可憐的餡料。再這麼下去,只能是事倍功半了。“來,先洗洗手,我教你怎麼揉麪。”我招呼妹妹。待一切就緒,我手把手地教妹妹揉麪。“一手往裏推,一手扶沿轉邊兒,沒錯,就是這樣。”不一會,妹妹的注意力就成功被轉移了。“呀,妹妹也在做餃子?”表哥過來看我在做什麼。“姐姐要做花餃子,這是姐姐教我的。”妹妹仰起小臉,開心地笑着。看着她的笑容,我不禁覺得心裏甜蜜蜜的。

包餃子

一切準備就緒,要開始包餃子了。包餃子這項艱鉅的工作,沒想到妹妹還要幫忙,我無可奈何,只好繼續教她:“把白麪揉進紅面,搓成長條,斜着切成面坯子……”廚房裏充斥着的,便都是我的講解聲和妹妹的應和聲。我不敢讓妹妹拿刀,她便用手來揪麪糰,以達成相同的結果。好不容易揉成面坯子,卻發現,多了兩個。我輕歎一聲,發了愁,只需要二十八張皮兒,這下多了兩張,做好後怎樣才能擺進那個小蒸鍋?抬頭望去,妹妹擀的麪皮,總有兩張讓我有種説不出的感覺,我歪過頭,瞪着其中一張麪皮兒,對,是太薄了。我“哦”了一聲,突然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把一張厚的和一張薄的合起來不就行了嗎?我手隨心動,立刻行動起來。四合一,餡中間。捲一捲,擺造型。我在心中默唸口訣,不一會兒,就做好了七個玫瑰花餃,正好放進蒸鍋。現在就等着它出鍋嘍,我笑着,不覺心中甜蜜蜜的。

將“玫瑰花餃”一端出來,它便受到了廣泛好評。紅白漸變,更是給餃子整體加上了一抹嬌豔的感覺。聽着大家的誇獎,我不禁覺得心裏甜蜜蜜的。

家鄉的春節12

春節是中國最為隆重的節日,我的家鄉滿洲里更是有不少講究,“年味”十足。下面就讓我帶大家過一個“東北味”十足的春節吧!

“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掃房子……三十晚上熬一宿;七年級、八年級滿街走。”這首民謠道出了家鄉春節的習俗。春節前,家家户户要打掃衞生,購買年貨。購買年貨是最讓人激動、興奮的事了。到了週末全家總動員,吃的、穿的、日用品,一直買到大家都拎不下為止。雖然家裏碗筷已有很多,可在置辦年貨時,為了人丁興旺的彩頭還是會買些碗筷。

轉眼就到了年三十這天,全家人都早早起來開始忙上了。看,奶奶和媽媽準備豐盛的午餐,有雞,有魚,有排骨……哇!好吃得可真不少。爸爸和我正忙着貼春聯,爺爺哼着歌給奶奶打下手。我們一家人一直忙到中午,飯桌上已經擺滿了好吃的,看的人眼花繚亂,直流口水。這頓飯意味着闔家團圓之意,預示來年豐衣足食、事業興旺。席間,老少互相祝願,推杯換盞,盡情享受天倫之樂。飯後,大家開始打撲克進行娛樂活動,一家人其樂融融。

到了晚上八點,全家人圍坐在電視前,邊看春晚邊包餃子。這年三十的餃子來歷可真不小,因為我們過年要“守歲”,到了半夜12點,新年鐘聲敲響後要放鞭炮,吃餃子。而且有一個餃子會放進一枚硬幣,誰若吃到有硬幣的餃子就意味着來年一年財源廣進。每次我都能幸運的吃到這個餃子,嘿嘿,原來是大人們吃到這個餃子都會偷偷地放到我碗裏故意讓我吃到。看,我家人對我多好,我會拿這枚硬幣換壓歲錢。

吃完餃子,伴隨着外面漫天的煙花,我該開始拜年了,盼望好久的壓歲錢終於要來到了。將近凌晨一點大家開始休息了,因為明天七年級還要繼續去拜年呢!

這就是我家鄉春節的過法,怎麼樣?是不是又熱鬧又開心呢?

家鄉的春節13

春節在中國人眼中十分重要。每個地方,過春節的習俗也都不一樣。我的家鄉的春節別具一格。

大年三十之前,我們必須購買足夠的年貨。必須買許多的菜餚,農村的家庭又要做好自家的豆腐,自己蒸一些麪食。

大年三十。上午,家裏的男人們張羅着懸掛燈籠,粘貼春聯等。女人們在家打掃衞生,廚房裏製作菜餚等。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家們就反覆叮囑小孩子們在過年期間,做事説話要小心,不然一年都會不吉利。

下午大約兩點多,孩子們就開始洗澡,然後開開心心地穿新衣了。大約在四點多的時候就開始吃年夜飯了。吃完飯了,小孩子們閒不住,就開始玩鞭炮了。男人們就到別人家裏發壓歲錢了。女人們就在家裏招待客人。孩子們則邊收着壓歲錢,邊説着吉利話。

到了晚上,大家都沒睡覺,在守歲。等到0點了。0點是屬於煙花爆竹的時間。那一刻,家家户户都打起了開門炮,天都被染紅了一半。

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這是去親戚家拜年的時候。孩子又高興起來了,他們有可以收壓歲錢了。

正月八年級、三的時候,嫁出去的女兒便紛紛帶着丈夫、子女們回孃家了。這是她們最開心的時候了。

我愛春節,我更愛我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14

在老家過春節那是多麼高興的事呀!家裏人都高高興興的。

春節前家裏人忙着買衣服、食物、對聯等。到了除夕可真熱鬧。家家正忙着做年夜飯,到處都是肉香味。小孩都穿上了鮮豔的新衣服,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萬家燈火通宵不間斷,鞭炮聲日夜不停的響。

家裏人大部分都出去拜年了,有幾個在家裏接待客人,街上都掛着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燈籠。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淘氣。在家裏照樣玩得有聲有色,把炮點燃放在瓶子裏,或者鞭炮排成一個花形點中間就發出連響。

春節過了就是元宵節。家家都得吃湯元,湯元的夾心不同,有好幾種口味。

這的確是個美好、快樂的日子。

家鄉的春節15

在大年三十,我們家鄉會做豆腐。因為年夜飯、年後的菜餚都會用到豆腐,所以我們會在過年前就準備好豆腐。

媽媽吩咐我將黃豆洗乾淨,她則將石磨沖刷一遍。沒多久兩樣東西就全都洗好了。準備開做!

我們先把黃豆一勺一勺放進石磨上的洞裏,媽媽來推磨盤。大概過了半個小時,我們終於把黃豆磨成了濃稠的液體。接着,我們準備好一塊紗布,將它掛在鍋上面。我們把液體全部倒在這塊紗布裏。我在灶台下面添加柴火,再往紗布里加水,用力捏擠紗布,最後紗布裏只剩下豆渣了,流到鍋裏的就是豆漿了。房間裏瀰漫着濃濃的豆香味。打一勺豆漿,再放一些糖,就可以喝了。我喝了一口,便覺得自己置身於一個全是豆子的世界,濃郁的味道遠勝於外面買來的。

媽媽説:“你去把鹽滷拿來。”我立馬跑去取來給媽媽。媽媽像一個魔術師一樣,在豆漿裏倒了些鹽滷,不停攪拌。“一會兒,它們會變成豆腐腦兒。”媽媽説。聽完,我口水直流,盤算着該怎麼吃。沒一會兒的功夫,它們真的變成了豆腐腦兒!它潔白柔滑,放入口中,入口即化,回味甘甜。

最後,我們要來做豆腐了。媽媽搬來兩張長椅,在上面放上做豆腐的容器,再鋪上一層紗布,用大勺將豆腐腦兒一勺勺地舀紗布裏,過了幾個小時,終於成形了。媽媽把豆腐切成一塊塊的放進冰箱裏,留給明年吃。

這就是我們家鄉過年前一定要做的事情——做豆腐。

標籤:彙編 春節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