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關於春節的活動課説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春節的活動課説課稿(精選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春節的活動課説課稿(精選5篇)

  春節的活動課説課稿1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農家過春節》。

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為了將四大領域有機融合、彼此滲透,整合形成學生喜聞樂見、主動參與的活動課,使他們走進社會、走進民間、走近電腦,瞭解民風民俗,體驗民間傳統文化的魅力,我設計了這節活動課《農家過春節》。

一、説主題活動的提出及意義: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充滿了快樂和祥和的氣氛,是每個人兒童時代最開心、最快樂的時光。春節對每一個學生來説並不陌生,但孩子們往往把注意力更多地停留在對於春節吃喝玩樂的表層體驗上。為了讓我們傳統的優秀文化得到進一步的傳承,使學生不僅愛過年更瞭解“年”,因此,我開展了“農家過春節”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這個活動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利於增強學生探究和創新的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説活動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的根本目標就是發展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發展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根據課程標準,我確立了本次活動的具體目標:

1、通過調查,瞭解春節的來歷和起源、家鄉的春節習俗,知道春節習俗的豐富多彩,體會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從而激發學生對春節知識的探究,培養他們勇於實踐,敢於探索的科學研究精神。

2、瞭解春節中還存在的不良風氣,樹立移風易俗的觀念,過平安祥和的春節,增強社會責任感。

3、讓學生學會用多種途徑對春節進行研究,並學習用交流的方法豐富自己的認識,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掌握的信息。通過學生親身實踐,學會在實踐中探究,增強學生探究和創新的意識,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4、培養學生通過圖書和上網等渠道收集有關信息,並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簡單加工處理的能力。

5、通過小組自主參與活動,用科學的方法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使學生學會分享共同的勞動成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三、説活動方法。

俗話説,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綜合實踐課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地進行綜合性實踐活動。如何讓學生自主實踐,積極參與,學得愉悦,學有所成呢?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準備把學習的主動權完整地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只是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指導,認真處理好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實踐和教師有效指導之間的關係。

在課題的展開階段,我準備引導學生採取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的學習方法,當然還包括個人獨立探究、小組合作探究、師生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

四、説活動準備。

1、教師活動前瞭解情況,制定活動方案。

2、教師先期收集有關的資料,初步確定活動展開的方面。

3、確定研究的形式、範圍以及工具。

4、提供一些必要的資料給學生做借鑑。

(設計意圖: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是指導者,教師通過先期的準備工作,為學生開展活動做好引路的工作。)

五、説活動過程

活動的過程主要包括五個階段:

1、確立主題階段

2、制定方案階段

3、實施研究階段

4、整理成果階段

5、總結交流階段

第一階段:確立主題,成立小組

第一步:遊戲引入活動主題

第二步:成立小組,確定子課題

第二階段:制定方案階段

第一步:設計活動方案

第二部:方案展示、修改

每個小組展示自己的方案,教師依據學生方案進行指點改進。教師並對方案進行評價。

第三階段:實施研究階段

此階段主要是以收集信息,整理資料為主,也是小組進行《農家過春節》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階段。(在此環節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研究情況,教師要對一些問題給與指導)

第四階段整理成果階段

第五階段、總結交流階段

在整個的活動設計過程中,我首先通過調查表瞭解了學生活動主題的興趣和研究需要。這為我後面的活動定位做好了充足準備,同時在課題的確立上也充分以學生為本,滿足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由於有了學生情況的調查,為我後面的導入主題做了準備,我可以提前做好課前預設,通過適當方式導入我的實際教學目標,這樣就滿足了以學生興趣為主,還不會偏離實踐活動的目標。

在整理活動環節,我利用整理討論會和優秀成果展示會的形式,充分發揮了集體智慧的力量,拓寬了學生整理的空間。在整個的活動我每個環節都親身參與,並適當進行評價,讓學生充分感到教師的重視,也親近了和學生的距離。學生活動毫無顧忌,完全放開了手腳。但在活動的實施環節,由於各組學生活動時間的衝突,我不能保證全程參加每個小組的活動,這是還需要協調解決的不足之處。

  春節的活動課説課稿2

一、教學分析

(一)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節》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組唯一一篇精讀課文。全文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脈絡清晰,詳略得當,字裏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二)學生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對生活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並沒有聽説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

根據以上分析我預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感知課文內, 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

2、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品味重點詞句、觀察畫面,欣賞視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3、情感, 態度, 價值觀目標: 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傳統文化。

為有效達成三維目標我採取以下教學策略:

三、教學策略

在教學活動中我利用電子白板人性化、多元化的設計,實現了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新的融合。利用電子白板提供的即時書寫和繪製圖形的功能,根據講課需求自由板書;還可利用白板的勾畫和批註功能,請學生走上講台直接勾畫、批註,談自己的感悟,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使課堂教學更加富有實效。

接下來我將從五個方面説一下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把從河北遠程教育網、中央電教館資源網等網站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有效整合,利用電子白板播放了一首喜慶的歌曲並配以圖片,渲染春節的氣氛。人們喜氣洋洋購買年貨、孩子們高高興興放鞭炮、全家人聚在一起包餃子、家家貼上紅紅的春聯——春節來啦!讓孩子們繼續跟隨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節。

接着,我順勢提問:“誰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一下,這篇課文給你留下了怎樣深刻的印象?”學生回答熱鬧、喜慶、團圓,教師可以利用白板即時書寫的功能相應的板書 :熱鬧、喜慶、團圓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讓學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從整體上感知文本,梳理文章脈絡,為進一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二)瀏覽課文,理清順序

我向學生提問,老舍先生可是個老北京,那麼他在寫這篇課文的時候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引導學生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教師隨機板書:時間順序

(三)默讀課文,分清詳略

要求學生快速默讀課文,並提出問題“老舍先生重點寫了哪幾個節日?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且在詳寫的部分做上批註。(請學生來講台做勾畫)

這時候可以利用白板的勾畫、批註功能,請學生走上講台,拿起電子筆在白板上直接進行批註、交流,談自己的感悟。

比如有學生批註到“除夕真熱鬧,家家,到處,男女老少”等詞語看出對除夕的描寫最詳細。還有的説元宵節描寫最詳細,因為從“又一個高潮,處處,整條”等詞語,以及關聯詞“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中能體會出濃濃的年味。

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得白板不僅僅屬於教師,也屬於了學生。

在學生明確了詳寫的四個節日後,教師相應的寫出板書:詳略得當

(四)精讀體味,小組合作

葉老曾説過“教是為了不教。”為了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我因勢利導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個節日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進行自由結組,從而形成四個方隊:臘八隊,除夕隊,七年級隊,元宵節隊。

這樣學生不僅可以自由選擇學習內容,還可以自由選擇學習方式,從而使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和信息交流呈現雙向或多項交流的局面,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自覺,主動,熱情的學習狀態,投入到讀、思、議、話等語文實踐活動中去。

接着我出示了第二個問題:這一天人們都做了什麼?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學生開始深入地讀課文,小組討論,進行彙報。

當除夕隊指出 “熱鬧”一詞時,我適時的播了幾張圖片,放鞭炮、燃禮花、除夕守歲、開門迎福、財神恭喜發財,給孩子們營造了喜慶、熱鬧、團圓的氣氛。 當元宵隊在彙報總結了元宵花燈不僅數量多,顏色多,而且種類也很多時;我又播放了一段元宵燈展視頻。給孩子們創設了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感受濃濃的年味。 當臘八隊正津津有味的沉浸在老舍筆下的臘八粥的濃香和臘八蒜的色如翡翠時,我順勢展出了幾張臘八粥和臘八蒜的圖片。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在觀察臘八蒜的色如翡翠時,我們可以利用白板的放大鏡功能對圖片進行放大,從而有效緩解教室空間和學生視力之間的矛盾。

看着孩子們垂涎欲滴的樣子,我趁機調了一下他們的胃口:“大家想不想現場品嚐一下臘八蒜!”“想!”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於是我端出事先準備好的臘八蒜請同學們品嚐。以下是我上課時的幾張圖片,與大家共享。

當又酸又辣的臘八蒜滋潤着孩子們的味蕾時,他們切身體會到老舍筆下的臘八蒜的色味雙全,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此時此刻,課堂氣氛也達到了高潮。

到這裏一幅幅熱鬧、喜慶、祥和的春節畫卷讓學生眼界大開,回味無窮。

(五) 走進生活,走近民俗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們提高寫作水平,所以,本課的作業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走進生活,走近民俗。聯繫生活寫一寫自己家鄉的春節哪些習俗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學着本文的寫作方法進行作文,注意詳略得當。

最後我來説一下教學評價

五、【教學評價】

1、讀,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學生以多種形式讀課文,在“讀、思、議、話、寫”中感悟文本,突破難點。

2、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重視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究意識。課堂氣氛輕鬆活躍,達到了寓教於樂的教學效果。

3、利用電子白板多功能的特點,針對教學環節中的問題隨時進行相應的板書, “黑板”變“白板”,教學更精彩;還可利用白板的勾畫、批註功能,請學生走上講台,拿起電子筆在白板上直接批註、交流,這使得白板不僅僅屬於教師,更重要的是它也屬於了學生;還可以適當運用放大鏡對圖片進行特殊處理,能夠有效緩解教室空間和學生視力之間的矛盾;同時播放圖片、音樂、視頻給學生營造了身臨其境之感,解決了傳統教學難以解決的問題。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傾聽!

  春節的活動課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歡歡喜喜過春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生活》第一冊第四單元第二課的內容。本單元的總體目標是初步瞭解年的常識,能夠對年文化產生興趣,並表現探究的願望與行動,本課主要要求學生體會春節的熱鬧氣氛,感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烈嚮往,以及在春節活動中表現出探究的意識,發現春節中的有趣事,新鮮事,由此可見,本課在本單元中佔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設計理念:

《歡歡喜喜過春節》這一課的內容集開放性、綜合性、情感性為一體。教材以學生最熟悉、喜慶的節日——春節為切入點,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幸福明天的追求。這節綜合活動課,我打破單一、呆板、嚴肅的課堂模式,通過視頻、努力創造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愉悦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自然,學得快樂,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學習目標:

1 、體會我國傳統的春節活動的熱鬧氛圍,感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烈嚮往。

2、在吃年夜飯時,教育孩子愛勞動、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

3、要有自我保護意識,注意安全。

活動準備:老師收集各地廟會活動的圖片、照片或音像資料。收集紅燈籠、綵球、糖葫蘆、小麪人、風車等廟會常見的物品。

學習重難點:

1、在吃年夜飯時,教育孩子愛勞動、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

2、要有自我保護意識、注意安全。

第二課時

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上節課我們感受了過年的熱鬧與喜慶,瞭解了有趣的年俗文化。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人還會聚集在一起,進行一項重要的春節活動,知道是什麼嗎?

2 、(1)[出示圖片:我家的年夜飯]

(2)過渡:過年了,親人團聚,都要吃一餐年夜飯,一家人圍坐在豐盛的飯桌前,笑啊、樂啊,別提有多開心了!

3、提問:吃年夜飯時,應該怎麼坐呢?(讓爺爺、奶奶、爸爸、媽嗎先坐,我最後坐。)

(1)提問:如果是自己喜歡吃的菜呢?(把菜放在中間大家都吃點。)

(2)小結:過春節時,每個家庭都有自己傳統的特色食品,每種特色食品都有美好的含義,代表了人們對新一年的祝福與美好願望。

(3)[出示課件:春節飲食文化]

(4)小結:這些春節美食也一樣藴涵着人們的美好願望,預示着來年的幸福,在春節這個傳統節日裏,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二、年夜飯的禮儀

1.談話導入: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知道了春節有吃團圓飯、放鞭炮等很多傳統習俗,其中還有一個傳統習俗就是拜年,大家走親訪友,正是親人間加深感情的最好時機,也是我們孝敬長輩的好機會。今天,咱們就帶上禮物出發,拜年去!

[導入同時播放音頻:步步高]

(板書課題:拜年)

2.提問:以往過年時,你去過哪些親友家拜年?哪些親友到你家拜過年?

3.創設情景,模擬表演。

(1)到親友家拜年,事先要準備些什麼?服裝上有什麼講究?

(引導學生了解出門拜年,服裝要乾淨整潔,想好拜年的祝福話,還可以準備些小禮物。)

(2)給長輩(爺爺奶奶等)拜年説些什麼話?給父母拜年説些什麼話?給小夥伴拜年説些什麼話?(教師創設不同的角xxx景,指導學生懂得過年時與他人見面,要有禮貌地問候對方新年好。)

板書:送祝福

(3)到了主人家門口,應該怎樣説?怎麼做?(或客人到了家門口,應該怎麼做?)

板書:講禮儀

(4)得到禮物怎麼説?(謝謝)

(5)得到壓歲錢該如何使用?

(買學習用具,讓媽媽存起來,或者捐給貧困的學生等等教育孩子要有愛心。)

(6)喜歡玩主人家的玩具,怎麼辦?

(或客人家的小朋友想玩自己新買的玩具,該怎麼做?)

(6)離開時,和主人告辭應該怎麼説?怎麼做?(或與客人告別應該怎麼説?怎麼做?)

4.討論:拜年時,我們怎樣做個有禮貌的客人和主人?

[出示課件:待客與做客]

5.小結:過年時,咱們互相拜年,互相祝福,其樂融融!我們要做個有禮貌、懂得孝敬長輩的好孩子。

三、拜年話平安

1.出示情景:拜年時,我們要到親戚朋友家去,小紅也跟着爸爸媽媽去鎮上大伯家拜年,鎮上的人非常多,小紅與爸爸媽媽走散了,小紅該怎麼辦?

(1)[播放動畫:小紅與家人走散了]

(2)提問:發生這樣的事情,小紅應該怎麼辦?

(3)小組討論:我們在外出時,在人多擁擠的地方怎樣防止與家人走散?如果一下子找不到家裏人,怎麼辦?

板書:重安全

(在討論中指導學生在人多擁擠的地方要牽住家人的手,不要隨意鬆開。如果萬一走失,應該留在原地等待家人來尋找,或及時向民警求助,或想辦法與家人聯繫……)

2.討論:過年時,我們會去拜年,會出去遊玩,在外面我們還會遇到哪些安全問題?怎樣預防?

(1)追問:在人多擁擠的地方,需要我們注意什麼?

小結:我們要防止被擠傷、踩傷,在陌生的路上要防迷路……

(2)追問:遇上路人燃放鞭炮,我們該怎麼辦

板書:重安全

小結:(注意避讓,等鞭炮燃放完再走。)

(3)追問:在人多的地方,如果東西丟失了,怎麼辦?

小結:在人多的地方,要把自己的貴重物品如零花錢、鑰匙放在安全保險的地方,不要露在外面,以免丟失。

四、拓展訓練

1、過年了你有什麼心願。

2、你想給你的長輩説些什麼祝福語。

總結:今天咱們不僅感受到了春節的快樂、年夜飯的温馨,還懂得了在家要愛勞動,吃飯要講文明,聚餐要有禮貌,學會用祝福傳達心意,老師祝願同學們每個家庭都度過一個安全、快樂、吉祥的春節!

  春節的活動課説課稿4

中國農曆年的歲首稱為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

一、教材分析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本課教材《春節印象》屬“綜合·探索”領域,意圖是通過春節豐富多彩的活動及生動形象的傳統工藝,讓學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課的內容集開放性、綜合性、情感性於一體。要求學生綜合運用不同材料的選擇、設計、製作來繪畫。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只需要提出任務,稍加啟示,大部分時間都應讓學生各得所需,各得其樂。

二、教學目標

中級班學生已經瞭解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完成不同的選擇、設計、製作或繪畫。因此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按照學生的興趣來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將效益發揮到最大水準。教師通過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使學生善學、愛學、樂學,課堂教學充滿師生的親和力。

根據本課的指導思想、教材結構和內容來分析,結合中級班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有關春節的文化、歷史,欣賞不同地區的不同風俗,培養學注意觀察生活、熱愛生活、體會美好生活的情趣;

2)、提高學生繪畫的技能,學會自己動手來裝飾和美化生活,提高學生聲設計製作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創造的能力。

2、能力目標:掌握繪畫構圖知識和人物的基本表現方法。

3、情感態度:調動學生對過年習俗的濃厚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了解有關春節的歷史、文化、風俗,加深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喜愛之情、讚美之情;

教學難點:繪畫要表現出歡樂的場面,畫出生動、有趣的畫面。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本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情境教學與反饋信息相結合的方法。課中,我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情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採用聯想學習法、動手嘗試練習法,在討論交流過程中學會合作學習。

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特點,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實物展台等教學等教學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從人文、美術角度學習,目的讓學生尊重併發揚本土文化,從春節中尋找美術知識,學習美術技能。

五、説教學過程

1、 童謠導入:

通過欣賞,引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導出課題《春節印象》。

過年是孩子們最快樂的事情。一首首一段段的童謠伴着孩子們稚嫩、清脆的童音,走進千家萬户,在深深的衚衕裏,在古老的四合院久久盪漾。

一進臘月便有了年味兒,孩子們都盼望着過年,那時候,只要一喝上臘八粥,離年就不遠了。於是,孩子們便唱起了童謠: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去宰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七年級拱拱手”———

(設計意圖:通過童謠的方式揭示課題——過年)

2、“年”的傳説

教師通過講述“年”的傳説,讓學生了解關於春節的由來。學生都比較喜歡聽故事,這樣做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有更深一步的瞭解,激發學生對傳統節日的喜愛。

(設計意圖:營造一個温馨愉悦的氛圍,通過交流、欣賞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過年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3、分析與探索

1、組織學生閲讀欣賞教材內容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門神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户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拜年

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圖片瞭解各個地方不同慶祝新年的方式,感受美術活動的豐富多彩。)

2、師生展開交流,説一説這些活動的意義。

歸納:進行這些活動一方面是為慶賀上一年的豐收和全家人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生活,另一方面期盼新的一年裏吉吉祥祥、諸事順利。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介紹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交流中理解活動的意義,為創作做思路鋪墊。)

六、創作指導

A、隨着生活節奏加快的時代裏,親人、朋友相聚一堂似乎很困難了,而過年正是天涯海角的遊子與親人團聚的大好時機。這時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年飯……

B、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户户都要在門上貼對聯和福字。寄託着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C、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D、在繪畫中,顏色也是一個主要的表現方面,你認為中國過春節用哪些顏色更能表現出春節的氣氛呢?

(設計意圖:(4個齊齊樂按點)通過觀察對比讓學生了解從人物的表情、動作、服裝,和環境的色彩上突出過年這一特殊情境。)

七、作業要求

作業:

運用繪畫的形式,將人們過年的快樂心情、以及豐富的活動描繪出來。

要求:

1.圍繞主題,畫過年的一件事,人,景,風俗等等。

2.要抓住人物的動態及表情特徵。

3.色彩鮮豔,畫面具有年的氛圍。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繪畫方法,能以小見大更準確的抓住過年的特徵。)

八、評價與總結

小組分評、集體總評的方式,選出優秀作品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評價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正確的學習品質。)

九、教學延伸

要求學生自己動手製作一張新年賀卡或編一箇中國結送給自己的父母,感謝他們一年的辛動為自己創造的優越生活環境。

  春節的活動課説課稿5

一、説教材

《北京的春節》一課,對北京過春節的熱鬧景象和風俗進行了介紹。這篇課文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着,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七年級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章以時間為經線,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裏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二、説學生

春節一直以來都是孩子們最喜歡最期盼的節日,只要一提起這個話題,孩子們就有説不完的話,所以,學生對本課的學習一定很感興趣。

三、説目標、重點、難點

結合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瞭解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

2、通過朗讀,結合文中的重點句段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教學重點:能夠通過閲讀,找出春節期間人們的節日活動,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四、説過程

(一)、激趣引入,回憶春節

課的開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組春節畫面,並配有富有感染力的音樂,讓學生進入春節,然後讓學生談談生活中過春節時的活動,以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文本結合起來,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二)、初讀感知,走進春節

接下來,我讓學生自由讀文,從整體上感知北京的春節。並給學生設計了一個有導向作用的問題,即:看看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讓學生帶着問題邊度邊思考。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讓學生通過閲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文本,梳理文章脈絡,為進一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三)、品讀體味,感受春節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及詳略的表達方法,便於學生快速的走進文本。然後引導學生抓住第一印象“熱鬧”,結合作者詳細的四個節日中的重點句段及自己過春節的感受來品讀理解。這是落實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的主要環節,所以,在學生談出對文本的感悟後,我及時的引導學生結合自己過春節的實際再次來談,而且找準了練筆點,讓學生進行練筆活動,如:在學生談出除夕的熱鬧後,我引導學生回憶並寫出自己過除夕時的情景。這樣便於學生把自己與文本、作者三者很好的結合起來。然後再把感悟到的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從而讓學生達到讀懂作者、讀出自我的目的。

(四)、整理回顧,昇華情感

學生在充分理解感悟北京的春節後,也感受到了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我接下來引導學生做了一個理性的思考和回顧。也就是寫作方法的探究。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説,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詳細説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説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總結、練筆,延伸情感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仿作者的寫法來寫寫家鄉的春節。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北京的春節—獨特的民俗文化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 喜慶 團圓 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