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端午節的語言活動教案(精選6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語言活動教案(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語言活動教案(精選6篇)

端午節的語言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學習朗誦童謠,感受童謠表現的端午划龍舟的民俗風情和熱鬧的節慶氣氛。

感受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節奏,嘗試配上打擊樂表現划龍舟的歡樂情景。

活動重點

學習朗誦童謠。

活動難點

學習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節奏。

難點剖析

兩種節奏型的結合讓孩子們對節奏有些混淆。

活動過程

一、講講端午節及划龍舟

提問:哪一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有哪些習俗?那一項活動最熱鬧?

人們是怎麼划龍舟的?

人們在划龍舟時,你聽到了哪些聲音?

二、欣賞童謠

1、欣賞童謠並討論

2、感受童謠的節奏

3、學習打節奏

三、學習朗誦童謠

1、配上節奏朗誦童謠

2、遊戲:划龍舟、賽龍舟

活動反思

活動前和幼兒進行了談話,發現幼兒對端午節還是有一定的瞭解。不過僅侷限於吃粽子這一風俗習慣。於是,活動圍繞着粽子而展開。結合圖片,幼兒瞭解到端午節不僅僅只有吃粽子這一習俗,還有划龍舟、喝雄黃酒習俗。幼兒隨之對划龍舟產生了興趣。通過欣賞童謠,讓幼兒感受童謠的節奏,同時通過拍手、跺腳的肢體動作讓幼兒感知節奏。整個活動後,孩子們都能有節奏地進行朗誦。

端午節的語言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傳説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2、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力。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粽子、艾草、蒜頭、鴨蛋網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提問: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鮮肉粽子、鹹肉粽子、紅棗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歡吃哪種粽子?

2、為什麼在這段時間里人們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幼兒討論後,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説)

説説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3、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教師出示艾草、蒜頭,瞭解它們的特徵,討論它們可能有的用途。

4、拓展談話範圍:為什麼在端午節時家家户户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出示鴨蛋網,討論鴨蛋網的用處及來歷,並欣賞鴨蛋網的造型、結構美。

5、活動延伸:請幼兒將自己的鴨蛋網帶到園,分組談論自己的鴨蛋網的形狀、來源,欣賞其結構美。

活動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本活動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龍舟、香袋等,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

端午節的語言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

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稜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

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視頻(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1.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粽子嗎?粽子長什麼樣呀?

幼兒答:圓圓的,有角的,長長的。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粽子,請小朋友們摸摸看,這些粽子都是什麼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粽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

2.師:好了,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粽子都是什麼餡兒的,是甜的?鹹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夥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

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運用句型“不僅……還……”

1.教師通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粽子,還品嚐了各種口味的粽子,對嗎?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麼,然後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包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粽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

四、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教師可通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

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不僅……還……”説哪些句子呢?

教師示範:比如説,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經驗重點指導: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活動評析。此次活動通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

端午節的語言活動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認識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2、引導學生珍惜並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熱愛祖國。

3、鍛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辯論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學生自己調查走訪,查閲資料。

2、小組活動中的合作交流。

三、教學準備:

分小組蒐集並整理資料,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那麼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二)活動一:端午説由來

1、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別稱嗎?(分小組彙報成果並補充)

2、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也很多,你都知道哪些?(學生分組交流)

(三)活動二:端午講故事

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關於端午節故事傳説很多,

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

(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

(四)活動三:端午話習俗

1、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説,於是各地有着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麼嗎?(課件展示:賽龍舟)

3、端午節為什麼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4、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嚐粽子。(學生介紹粽子的由來。)

5、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

種琳琅滿目。我國各地方的粽子還各有特色,你知道嗎?(學生自由交流)

(五)活動四:端午頌詩詞

同學們都蒐集了哪些與端午節相關的詩詞呢?(學生交流分享)

(六)活動五:談感受,激發情感

今年端午節你打算怎麼過?(學生交流自己的計劃。)

五、教師總結:

聽了同學們的介紹,相信我們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儘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最後老師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傳統文化課,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在以後的時間裏努力學習,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端午節的語言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的名稱,來歷及習俗,知道端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能夠自己動手做粽子,喜歡與同伴交流過端午的經歷。

3、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重難點:

重點:自己動手做粽子。

難點: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認識端午》多媒體課件;超輕黏土及製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樣品。

經驗準備:

幼兒有過端午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用兒歌導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這裏有一首兒歌,你們要仔細聽,"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小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兒歌説的是哪個節日嗎?

幼兒:端午節

二、基本部分

(一)介紹端午的來歷和習俗。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幼兒:五月初五。

教師: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幼兒:不知道。

2、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3、教師引導幼兒交流每年家裏都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4、教師小結:過端午節的時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繩,賽龍舟,採艾草。

(二)引導幼兒深入瞭解粽子。

1、教師提問幼兒都吃過什麼樣的粽子,讓幼兒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種種類粽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粽子的形狀的種類。

(三)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

1、教師:我們看到這麼多的粽子,接下來就去做一個自己喜歡的粽子吧,做完之後還要給自己的粽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吧!

2、教師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樂趣。

三、結束部分

1、幼兒做完粽子後,教師讓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做的粽子和給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師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表揚。

教師:老師在繪畫區準備了很多的畫紙和畫筆,小朋友們去畫出一副自己心裏的端午節吧!

活動延伸;

1、藝術領域:畫龍舟。

2、語言領域:講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動:做五彩繩。

活動反思:

在近期的業務學習中,園長曾指出我們老師目前所存在的問題:缺乏時代性和時尚性,活動設計不能很好地貼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確平時可能過分地依賴“學習”一書,把以往比較重視的節日教育等方面都拋之腦後了,有的時候也只是在晨談活動中偶爾提起一下,以為孩子記住節日的名稱和日期就行了,卻不曾想到,就在這一次次不重視中,孩子喪失了無數獲取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的機會。因此,趁端午節來臨之際,趕快糾正自己之前的錯誤做法,設計並實施了這樣一次端午節活動。

其實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同時也是對老師的信息量和知識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只有當老師自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才有可能不誤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動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關於端午節的資料,尋找到一些課件,希望通過這些資料,讓孩子更好地獲取到有關端午節的知識。整個活動,因為自己事先做的準備比較充分,因此對孩子的迴應比較遊刃有餘,同時對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較到位。

縱觀整個活動,我覺得涵蓋的知識量是比較大的,所以每一個點並沒有挖得很深很透,對孩子來説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環節最後我沒有實施,把它當做之後的一個延伸活動來進行。

從孩子的表現來看,他們的興趣很高,能夠投入到活動中,通過這個活動,他們知道了屈原,瞭解了粽子的製作過程,這兩個點是他們比較關注的,我想如果把這些環節設計成幾個小活動,可能會更好,畢竟對於中班孩子來説,在一個活動中解決太多的問題是有很大難度的,這是我考慮不周的地方。

端午節的語言活動教案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默讀課文,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3.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複述課文。

4.抓住屈原的言行、藉助資料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抓住屈原的言行、藉助資料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審題導入

同學們讀到題目你想了解什麼?(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檢查字詞。

(1)重點指導:“愛戴”

(2)文中指誰受到“愛戴”,結合句子説説屈原為什麼受到愛戴?

(3)“悲憤”近義詞是什麼?

3.默讀課文,説説這篇文章講了誰的什麼事?

三、深入學習,理解感悟

過渡:哪幾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端午節的由來?

1.輕聲讀3—6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屈原是個什麼樣的人,用書中的語句概括。(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幹)

2.默讀3—6自然段,劃出體現屈原忠誠愛國的句子讀一讀,把感受批註在書的邊上。

3.指名讀,“在他的輔佐下”一句。

(1)為什麼強調“十分”這個詞語?(突出人民對他的愛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這段影片,你有什麼感受?(屈原為國為民操勞,他很偉大屈原為國為民操勞,他很愛國)

(3)讀出你對他的讚揚。

4.對比詞語讀,體會屈原的愛國。

(為黎民的苦難而悲,為祖國的滅亡而悲,為自己報國無門而悲)

5.引入資料讀,體會屈原的愛國

投影:屈原《離騷》中的兩首,從中感受到什麼?

6.對比句子讀,感受人們對屈原的愛戴。

讀讀哪句話好,為什麼?

四、通讀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節的理來是什麼?用自己的話説説。

【作業佈置】

1.抄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鞏固複習

1.讀詞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愛戴——輔佐——誣陷——流放——

二、指導練習複述課文內容

1.回顧全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小組合作填寫。

(1)端午節的習俗有()()()()。

端午節是為紀念:(1)屈原為楚國()

(2)屈原為百姓()

(3)屈原()

屈原投江後,百姓們()、()、()

現在的端午節()

3.自由的依據題詞的順序,試着複述課文內容。

4.全班交流。

三、資料擴展

你還知道中國哪些傳統節日的由來,講給大家聽。

【作業佈置】

以“中華傳統節日”為主題製作一期手抄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