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七夕2023年幾月幾號

七夕節,又稱中國情人節,是中國古代傳統節日之一。相傳,牛郎織女是中國民間的一對神仙夫妻,由於犯了天條,被瑪闍賜予人間仙福,但被迫分隔兩岸,每年僅有七月七日可以相聚。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夕2023年幾月幾號,歡迎閲讀參考!

七夕2023年幾月幾號

2023年七夕節是幾月幾日

2023年七夕節是8月22日,農曆2023年七月初七,星期二。

2023年七夕節是農曆七月初七,陽曆8月22日,週二。七夕節是我國傳統情人節,相傳這天喜鵲架起鵲橋,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是非常浪漫的節日。

七夕節的起源

七夕節起源於牛郎織女神話。早在戰國時期就有對牛郎星、織女星的記載。東漢時,傳説天帝為媒,讓牛郎與織女成婚,但玉帝又令西王母以銀簪劃河為界,規定每年七月七牛郎才能借鵲橋同織女相會,民間據此傳説形成了七夕節,並且一直保留下來。

每逢七月初七,也是魁星的生日。因為魁星左右着文人的考運,所以讀書人又把七夕節稱為魁星節或者曬書節。在這一天拜祭魁星,是星辰崇拜的具體表現。

七夕節是中國農耕社會傳承下來的重要節日之一,除漢族外,滿、朝鮮、壯、侗、苗、畲等少數民族也過此節,但有些少數民族對這個節日有其自稱,如滿族稱之為祭星節,鄂倫春族稱之為祭月亮等。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節的習俗

1、拜織女

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事。預先約好親朋數人聯合舉辦。提前齋戒後在月光下襬桌,一起聊天吃果子,朝着織女星座,默唸自己的心事。少女們祈求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玩到半夜始散。

2、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種下粟米的生出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

3、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誌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係。

4、婦女洗頭

這項習俗,大約和七夕聖水的信仰有關。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淨的神聖力量。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裏的聖水淨髮,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5、吃巧果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説有關的花樣。

七夕節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説

現在很多人希望把“七夕”定為“中國的情人節”。而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説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説之一。

這個故事最早起源於《詩經小雅大東》:“?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彼牽牛,不以服箱。”意思是説織女三星像分開兩腳,一天七次行進,雖然如此,也不能織布成紋;那明亮的牽牛星,也不能用來駕車。《史記天官書》描述天體運行,有“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將;左右,左右將”、“其北織女,織女,天孫女也”句。河鼓,就是牽牛星,中間大星,左右兩小星。這就是牛郎和一對兒女的原型。織女星,又名天孫,這也是神話中織女是天帝第七孫女説的來源。

到漢代末年,《古詩十九首》中寫道:“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又比如曹丕《燕歌行》中説“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都已經把織女和牽牛看成一對情人了。所以秦漢時代應該是牛郎織女故事形成的早期階段。湖北雲夢睡虎地區出土的“秦簡”中就有了“牽牛以取(娶)織女而不果”的記錄。

“牛郎織女”的故事情節在南朝梁時殷芸的《小説》中已有粗略的梗概。當時還有很多類似的記載,比如宗懍的《荊楚歲時記》、吳均的《續齊諧記》和周處的《風土記》,都有牽牛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而20世紀初在敦煌石窟發現的《搜神記》中“田崑崙”和宋初《太平廣記》中“郭翰”這兩則故事,對明清時代牛郎織女故事的完成有更大的影響。

“田崑崙”的故事説田崑崙是窮漢,一天看到三個仙女在河中洗澡,於是他偷取了其中一套衣服。結果兩個年長的仙女各自抱衣乘風而去,只有最小的仙女不敢出水,後來嫁給了田崑崙。他們生了個兒子田章。後來天女返回天庭,又出現了兒子田章尋母的故事。

“郭翰”的故事內容也大同小異。只是這郭翰是個“姿度美秀,善談論,工草隸”的文人,説他有天在庭院中觀月,忽見織女下凡,結果情投意合,私訂終身。此後,織女夜夜來往於天上人間。有一天織女忽然對郭翰説:天帝知道此事後,命我不許再來,我們永別了。這郭翰悲傷成疾,織女在天上知道後,派了個使女下凡,贈詩兩首,其中一首説:“情人終已矣,良會更何時。”這則記述可以説是牛郎織女故事的文人化。

後來,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關於七夕的由來與傳説,在全國各地的民間流傳相當廣泛,版本較多,但基本內容基本一致。那麼牛郎織女故事的發生地究竟在哪裏?説法也很多。河北鹿泉、江蘇太倉、山東沂源、黃河河套,以及日本福岡,都被稱為“牛郎織女”故事的發源地。其實這些説法大多數代表了人們的美好願望,比如日本福岡説只是當地人的一種美好願望。

標籤:幾號 七夕 幾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