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有關精彩的春節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精彩的春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精彩的春節作文

有關精彩的春節作文1

壽縣新春佳節習俗頗多,進入臘月,也屬農閒,家家户户都要醃製鹹雞鵝,一面備節日待客之需,一面也把豐收的喜悦和對來年的祝福醃進濃濃的臘味。改革開放前經濟尚不寬裕時,羣眾詼諧地説“不吃二兩豬毛不算年”。要知道由於醃製手法有異,家家户户臘菜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吃完臘八飯,就把年來辦”,上街趕集的羣眾更多起來。過後十來天就要“掃塵”,“要想發,掃十八;要想有,掃十九”,家中裏裏外外打掃一新,規整利落,人們心裏也更加敞亮起來,大多數人家整個新春佳節的準備工作到此至少已經完成一半。

臘月廿三過小年,俗稱“祭灶”,隱北地區也有廿四過小年的,長年在外的人們多在此前回家團圓,這一天要祭灶王爺,吃白麪、麥芽糖製成的祭灶糖,大塊厚過月餅,小塊狀如彈珠,寄意請灶王爺迴天庭向玉帝多説好話,以求家庭來年殷實。有趣的是,在壽縣農村,新春佳節一定要把未過門的媳婦接到家裏過節,而且要給她買一身新衣服,這樣才有禮有面子,否則親家是要惱的——什麼意思,是不是不想做這門親事了!在熱鬧的籌備中,人們終於迎來了年三十,中午過後,家家早貼春聯,早鳴鞭炮,早吃團圓飯,爆竹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子夜再度燃放煙花爆竹辭舊迎新。

年七年級大早,大人、小孩身穿新衣,家家户户燒香點燭,吃餃子,晚輩給近親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這時常有乞丐來家門旁貼財神,可不是一兩個小錢就能打發了的。八年級多到同事家拜年、走走親戚,“往年酒”活動也就拉開了序幕,你來我往,一般要持續到正月裏甚至二月份。九年級送年,農村都在九年級早飯前,燒香、點燭,拜祖祭神後,將封檐錢紙、松枝取下,送到室外場地上,燃火盡燒,鳴爆,以示送年;商家和集鎮居民,多在九年級傍晚送年。送了年也不要緊,有的是熱鬧——“正月裏面都是年”,到相隔幾十裏的親戚家走走拜個年並不晚,熟人見面時還要説“過年好、恭喜發財”。

有關精彩的春節作文2

“春節”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個詞語。在日本那裏的人們在年前飾以竹葉草繩和白紙帶,松竹代表長春不老,白紙串代表淨化和辟邪。他們就是這樣在年前準備好,後迎來的'則是春節。在越南他們有掃塵守夜同時拜年等迎接春節,而我們呢?又是如何過着屬於我們的節日?

我有問過身邊比我小的人,在他們眼中的春節則是有玩不完的鞭炮吃不完的零食收不完的壓歲錢,穿不盡的新衣服,拜不完的年。可是我聽着總是覺得奇怪,春節不就是春天過的節日麼?怎麼跟那些玩意扯上關係了?由於自己的好奇心太重,所以去尋找答案。

帶着疑惑奔走的途中,我看見家家户户的門上都貼了叫春聯的東西,這是他們在新的一年的精神寄託,寫的都是希望,與收穫,原來新年與春節有一定的聯繫。我還知道人們在年前都要把家裏徹徹底底的打掃一遍,一塵不染,新年自然都是新的啦,所以人們通常都會買新年的所需要的物品,總之都是新的。在那個時候你可以看見車站,火車站黑壓壓的一大片,那都是農民工們趕着回來和家人團聚的最好時光。

後來,在吃飯的時候還了解到過年一定要有兩道菜叫年糕和魚。不用想都知道了,就是片面的年年有餘了,希望在每一年都會有一定的收穫並且留下來,這樣久了,也就富裕了。

同時在電視裏也看到春運一事件,背進離鄉的遊子們都會紛紛趕回家來和親人團聚,這不我領居就是這樣,原來生活在杭州的她,早在半個月前就趕回了家,他告訴我,春節是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語境下是一個盛大的隆重的節日,且不管多遠,多困難他們都會回來。由此可見春節的重要性,也有必要性。

並且在家鄉土生土長,這是十幾年裏自己也沒有相待,至少還知道人們的一些習俗就好比貼春聯,倒貼“福”守歲,拜年,鬧元宵等。同時不只是看的玩的,還有吃的像年糕,臘八粥,餃子,春餅等。春節中玩得開心也不能忘記一些注意事項,就好像在大年七年級不能掃地,聽説會把好運掃掉,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真的是有趣,包括一些節日,所以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春節甚是精彩。

標籤:精彩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