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有關春節是的作文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是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春節是的作文3篇

春節是的作文 篇1

大年三十,我在家中當了一回小當家。

一大早,吃完了飯我便上廚了。一進廚房,只聽奶奶説:“爽爽,今天我要你做我助手,也算小主婦了,來準備今晚的年夜飯,順便看看你的手藝怎麼樣!”我聽了心裏一樂,想:我平時看菜譜,可不是白看的,而且特別是我炒的蛋炒飯。但今天是不會吃了,不過我會炒的菜多的是,才不怕沒人吃,只是不知會有什麼樣的禮遇。

哎!不管了,趕快動手吧!把雞湯做好,等了七八小時,肉質嫩滑時把火關了,然後準備做雞湯蘿蔔絲粥。一、先用水把兩個白蘿蔔洗淨,切成絲放入盤中。二、把枸杞子洗淨,再把大米洗淨後用水浸泡三十分鐘。三、鍋中放入雞湯和雞肉、大米,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熬煮至嫩滑。四、再把白蘿蔔絲、枸杞子、鹽、白糖放入鍋中,繼續用小火煮十五分鐘,加味精調味。五、最後出鍋了都已經下午五點了。

接着我又燒了糖醋排骨、清蒸白魚……但這些還是有奶奶的幫助,奶奶燒了一鍋什錦菜,這是十種菜炒在一起的。這樣年夜飯就做好了!

看見桌上擺着我和奶奶精心準備的菜,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小當家的滋味真好!

春節是的作文 篇2

《過年真好》貼春聯除夕早上,我一手端着糨糊,一手拿着對聯,跟着爸爸來到大門口。爸爸把一副大對聯貼在大門兩邊,貼好後,爸爸又拿出一張斜着寫的大大的“福”字,倒着貼在大門頂上。我不禁好奇地問:“爸爸,福字為什麼要倒着貼?”爸爸一本正經地説,“倒”和“到”是諧音,福倒就是福到的意思,所以要倒着貼。

拜年中午,我和爸爸帶着兩瓶酒一條煙,去大伯家拜年。見我們來了,大伯一家高興得不得了。大伯笑呵呵地給我們泡茶,大媽樂顛顛地擺上花生、芝麻糖、葡萄乾等好吃的東西,叫我們吃。我很長時間沒有吃過葡萄乾了,馬上抓起一把,幾乎狼吞虎嚥起來,那種軟酥酥甜絲絲的味道真好。臨走時,大伯還給了我一個紅包,我悄悄地打開一看,有十張“老頭票”呢,別提我有多開心了。包餃子下午,我幫媽媽包餃子。餃子皮是買來的,圓圓的,薄薄的,粉白色。餡子是媽媽自己製做的,有碎肉,有碎菜,還有碎乾子。開始,我總是包不好,不是餡冒出來了,就是把皮弄破了,然後媽媽包給我看,我才漸漸會了。我突然發現,媽媽把其中一個餃子,不包肉,也不包菜,而是放進一元洗過的硬幣,我驚詫,便問:“媽媽,怎麼把錢包進去?”“孩子,這是風俗,哪個吃到包錢的餃子,哪個新年的運氣一定好,一定能發財。”

吃團圓飯過年的重頭戲就是吃除夕的晚飯,這頓飯被稱為團圓飯,年飯。就是為了吃這一頓年飯,再緊的活兒也要丟下一邊,再遠的地方也要趕回家,再窮的人家也要穿套新衣服。我自然也穿着新衣服,新鞋子,連蹦帶跳地跟爸爸媽媽一道,去附近的爺爺家吃年飯。開飯前,爸爸拿出一大包鞭炮拆開,掛在晾衣服的竹幹上,然後點燃,噼噼啪啪——炸響出濃濃的年味。之後,飯菜上桌了。開始,大人們喝酒,我喝飲料。我端上一杯飲料對爺爺奶奶説:“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然後又對爸爸媽媽説:“祝爸爸媽媽萬事如意。”當然,他們也紛紛祝我在新的一年裏,學習成績更上一層樓……

年飯吃得很長、很甜,甚至有點微醉狀。過年真好!

春節是的作文 篇3

看看、聽聽春運的消息,總覺得回家的路咋就這麼難啊!看看車站碼頭機場無奈又勞頓的人羣,聽聽他們回家的豪情,這份情感也就必定融合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情感——懷舊!馮驥才先生是民俗專家,他的文章把這份懷舊的感情表達的很是到位,他寫的就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最最真實的心跡。值得一讀!

在我們把春節的由來、內涵、習俗、意義都説過説透之後,忽然發現還忘了説——春節是一種特定的情感。

在所有春運的運載車輛上,那些擠成一團、千辛萬苦的人,沒有一個知難而退,全都堅定地渴望着去實現一種情感的目標:回家。急渴渴地撲到家,一推開門,即刻融化到自己生命源頭的温暖裏。

那裏有我們的父母,甚至爺爺奶奶,守家在地幹活營生的兄弟姐妹,他們全朝你喜笑顏開;還有那些分外親切的老桌子老櫃子老景象,以及惟有你的老巢才有的那股子的勾魂攝魄的氣味。

跟着,與你的巢緊緊相連的紛沓而至:至愛親朋、舊交老友、昔時夥伴、左鄰右舍,還有老街老巷、鄉土風物與小吃。可能你離家太久,或在外邊拼打多年,漸行漸遠的往事已經滑到記憶邊緣,但此時此刻偶然碰到一個什麼細節,會把沉睡在你心中深處的故舊一下子拽到跟前。記得一次在街頭碰到一位闊別了至少三十年的中學同學,那一瞬忘了他的`名字,卻脱口叫出他的外號“大牙”——他的門牙又長又大,而且往外呲。那時同學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大牙”。誰料到此刻這個外號彷彿有種神奇之力,把我們熱呼呼地拉回到真率無邪、親密無間的少年時代。我們開始問對方、説自己、談現在、聊過去;所説到的當年的同班同學時,也多是外號,惹起我們陣陣大笑。就這樣站在街頭長談竟有一個小時。

從中,你會感慨人生的急促,時光的無情,生命的無奈,同時又獲得惟有回家過年才有的滿足。然而一年裏只有這些天,可以實實在在觸摸到昨天與前天。 (範文網 ) 彷彿進了奇妙無窮的時光隧道,還會情不自禁地往裏鑽。

雖然過年,我們是辭舊迎新,迎着春天往前走,但我們享受到的更多的情感卻是懷舊。

春節裏一種特定的情感是懷舊。春節是個懷舊的節日。

懷舊,是對過往生活的一種留戀,一種對記憶的追溯與享受,一種對人生落花的撿拾。

每個人的心底都有懷舊的需求,春節的回家過年則是滿足所有人這種情感需要;為此春運才有如此磅礴的力量。由故土、血緣、鄉情彙集而成的巨大的磁場,佈滿在大地山川每個城市與村莊。這磁場產生效力與魅力既是感情的力量,也是文化的力量。

民俗是緣自共同需求而共同認定的方式。需求是精神的、情感的、心理的,而方式是一種文化。當這共同的需求“約定俗成”了,所有人就會遵從這種民俗方式而行動,比如回家過年。民俗不是強迫的,卻是自願的和自律的。它是一種共同需要和共同表達,同時每個人的精神情感都可以充分發揮。這樣,春節才成了我們的必需。

由此而言,我們所有民俗節日都是情感的表達,所表達的情感各有不同。清明是對先人的懷念,端午則是張揚生活的激情,七夕是表達男女對愛的忠貞不渝。其中,不少節日都與團圓——即家庭和血緣的親情相關,比如中秋。但中秋與春節還有所不同,中秋不強調“回家”,不會有出現交通擁堵的“秋運”。惟有春節才是中國人集體懷舊的日子。因為在節令中,春節是辭別舊歲。在辭舊中必然引發懷舊。

這樣,我們便通過千百年來人們集體創造並衍傳至今的一系列民俗方式,如團圓飯和拜年等,把心中的親情、鄉情、懷舊之情盡情地表達與渲瀉。由此,家庭得到一次凝聚,故鄉的熱土得到一次升温。其實這就是文化賦予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生生不息的凝聚力。

每一個身在異鄉回家過年的人,在度過了春節之後,內心不都感受到補償了對親人一種長時間的虧欠,並在情感上得到深切的滿足嗎?所以説春節是中國人懷舊的日子。

標籤: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