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實用】風俗習慣作文彙總八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風俗習慣作文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風俗習慣作文彙總八篇

風俗習慣作文 篇1

滿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的民族。

滿族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分佈,主要集中聚居在遼寧省,共有550萬人,佔滿族總人口的51%。另外,滿族人口在100萬左右的地區還有吉林、黑龍江、北京、河北、內蒙古。滿族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分佈,主要集中聚居在遼寧省,共有550萬人,佔滿族總人口的51%。另外,滿族人口在100萬左右的地區還有吉林、黑龍江、北京、河北、內蒙古。

滿族人孝敬長輩,注重禮節,在路上遇見長輩,要側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長輩走過再行;不但晚輩見了長輩要施禮,在同輩人中年輕的見了年長的也要施禮問候。親友相見,除握手互敬問候外,有的還行抱腰接面禮。過春節時要拜兩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為辭舊歲,年七年級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滿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其服飾高雅華麗,在中國民族服飾文化中獨樹一幟,並對中國的服飾文化發展產生過很大影響。

由於寒冷的生活環境和射獵生活的需要,過去滿族人無論男女,均多穿“馬蹄袖”袍褂。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後,“旗人”的裝束,便成為“旗袍”(滿語稱“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樣一般是無領、大襟、束腰、左衽、四面開衩。穿着既合體,又有利於騎馬奔射。出獵時,還可將乾糧等裝進前襟。這種旗袍有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一個是無領。努爾哈赤為統一衣冠,曾釐定衣冠制,規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領,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帶領子,只有入朝時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領;二是在窄小的袖口處還接有一截上長下短的半月形袖頭,形似馬蹄,俗稱“馬蹄袖”。平時綰起來,冬季行獵或作戰時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類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響拉弓射箭,故又稱之為“箭袖”(滿語稱之為“哇哈”)。滿族入主中原以後,“放哇哈”成為清朝禮節中的一個規定動作,官員入朝謁見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將馬蹄袖彈下,然後再兩手伏地跪拜行禮。

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 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鬚麪”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風俗習慣作文 篇2

講起過年的風俗習慣,倒是挺有意思的。有些現今仍沿襲着,有些早六百年的便給扔掉了。

對於三裏不同俗,十里改規矩的中國人來説,不同地方的規矩恐怕不完全一樣。我所要講的只是早先我們阜陽以北與太和這一片地方的風俗習慣。

俗話説: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來辦。毫無疑問,這臘月初八歷來便是迎接新年的重要日子。何況還有:臘八臘米飯,大人小孩都喜歡呢。(在那物資相當匱乏的年代,人們要吃上一頓象樣的飯是多麼不容易啊!)我至今仍清楚地記得,在我十來歲的時候,每逢臘八晌午的那頓鹹米飯是那麼的香甜。(通常這頓做米飯的米是娘老早託人用糧票開後門從糧站提前買好的。娘總是將米鍋裏放上炒好的豆腐,再放上一些細粉加上葱姜佐料,飯沒做好,老遠的便能聞到撲鼻的香味了。這時飢腸轆轆的我便圍着廚房轉圈子,專等着娘説一聲:吃飯了。於是迫不及待地跑進廚房,盛上滿滿的一腕,美美的吃將起來。)百年不遇的吃上這麼一頓難得的美餐,不用説,能撐得嗓子眼裏直往上冒,還覺不過癮的。

臘八過後,接下來便是祭灶。祭過灶,年也就跟着很快來到了。講起這祭灶,還挺有講究。記得有一句順口溜是這麼説的:君祭三,民祭四,老百姓祭五賊祭六,老和尚祭到廟後頭。至於這順口溜的來歷,曾聽老人大致的講過,因為聽時並不怎麼的在意,所以至今也不大明白。只知道我們張姓人家都是二十三祭的灶。其他大部分的人家都是在二十四祭灶。(依稀記得,好象聽老人講,説是俺們張姓人家佔着老天爺、閻王爺、龍王爺的光,因為他們都姓張。所以歷朝歷代張姓的人家沒有做皇帝的,原因就在於:如果連皇帝再做了,那天下豈不是沒有別姓人家混的了嗎?)祭灶那天,也是廚房大掃除的一天,平常煙灰滿布的屋子,通通用掃帚徹底清掃一遍。然後將提前請來的老灶爺與老灶奶奶並肩而坐的畫像恭恭敬敬地貼到鍋台一側的牆上。到了晚上,臨近送他們上天的時候,便用做好的糖瓜子先給他們抹抹嘴,意思是先給他們甜甜嘴,請他們在老天爺跟前多替老百姓説些好話。(有道是:老灶爺上天——有啥説啥。至於這樣做的結果,是不是能讓老灶爺管住他的嘴,不在老天爺跟前説些對老百姓生活不利的話,那就誰也不知道了。)隨後是供上香火,放起鞭炮,送他老起程上天了。

祭過灶,家家便忙着準備過年的食物,蒸呀炸的忙開了。

在蒸炸的過程中,倒還有着不少的講就。其中大人們最忌諱的是小孩子在跟前扭來扭去。一是嫌他們礙事絆腳,二便是唯恐他們説出什麼不吉利的話來。後邊這一條是最主要的。例如:炸東西時,最忌諱人説別炸熰了、小心油別起火、或者説快炸完了等。我有一次看到娘炸饊子時,盆的面不多了,便隨口説了句:快炸完了。惹得娘瞪眼厲聲地吵:去!別在這胡説八道的!我當時還有點不服氣,頂了一句:這明明是實話,説説又有啥呢?娘卻説道:你説説説有啥?炸東西時,不興多嘴你知道不?我由不得又辯駁一句:多少東西只是多少東西,總不能説説就説少了?大嫂在旁接了句:説起來你屁都不懂。你沒聽説過“船倉垛底牆旮旯”嗎?因為這些誰都估不透。別看是盆底了,説不定從今個管炸到明個也炸不完呢。這句話説得娘笑了。但從此我遇見此事時絕沒再多言多語過。

蒸饃的時候更有一種神聖的味道,更忌諱人在旁邊扭來扭去的。好象這樣會帶來大不幸似的。蒸饃時還有一件,就是特意在其中的一個饃裏放上個五分的毛革(也就是分革子),説是到時誰吃到了,誰就會發財。另外,蒸饃必須蒸得雪白的宣騰的方為最理想。饃若蒸裂了倒也説得過去,叫作笑。若要碰上蒸得縮成個蛋蛋的,那是最讓人感到氣惱的。人們往往會以為有邪講,是邪魔在作怪,於是便將饃蛋蛋扔進鍋底下燒。説是這樣便可燒去穢氣。

到了年三十,家家都要帖門對子(既春聯。)。有喪事的人家是不準帖紅對子的`。人死後的第一年,帖火紙,第二年帖藍對子,第三年帖綠對子。過了三年,才能重新帖紅對子。有那欠賬的人家老早地就將門對子貼上了,這樣,要賬的人便不好意思再來上門要賬了。另外,三十的晚上,家家都會在門檻外邊都放上根木棍,叫作攔門棍。意思是擋着防止一些不乾淨的東西進了屋。

年三十的晚上,通常家家都會放一掛比接年小一點的鞭炮,然後才開始吃辭歲飯。(辭歲飯不外乎餾蒸饃,吃餃子。這餃餡子大都是素餡,有用細粉、饊子、豆腐摻在一齊剁碎,拌上材料面的;有用乾菜、細粉、饊子加上葱姜摻在一齊剁碎的。能吃上肉餡的人家不多。)之後,小的便要給宗家門裏的長輩家挨門挨户的去辭歲了。(有祖上牌位的人家首先得給供奉的祖上牌位磕頭。)還有,這辭歲之夜吃什麼東西都是隨便任着你吃的,這叫填倉,盡着你撐炸肚子也沒人説你。還有一條是小孩子最為喜歡的:老的要給小的發壓歲錢。接着是熬歲,不讓睡覺,比着看誰最能熬。説這叫作熬財神,誰能熬,誰以後就有福。這其間你打牌也好,聽收音機也行,講故事也罷,不管幹什麼,只有長着精神不睡覺就好。特別是大年七年級,看誰家接年早。彷彿接晚了,年被誰接完了似的。所以從十二點起,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便接連不斷地震響雲天,直到年七年級的上午十來點鐘才算結束。(到這時才接年的不是懶得出名、便是家庭境況不怎麼樣的。)奇怪的是,年七年級全家只能共用一盆水洗臉,而且洗過不能豁(潑掉的意思),得等到下半天才能豁。地不掃,連尿罐子也得存放在屋裏不往外拎。得等過了年七年級才掃,才拎出去倒掉。並且吃過早飯、午飯,鍋碗不涮。早上用的碗,擺在那,到晌午各人繼續用各人的。這些規矩真正讓人莫名其妙,問爹孃,他們也説不上道道來。只説這都是上輩人傳下來的規矩。老規矩只有照着做,不能隨便亂改。我在心裏暗想:不知老祖宗們是怎麼想的,定下這規矩。這分明是有意讓人邋遝一年。

以上的這些規矩,現今大都沒人再照着做了。

時代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隨着在變。一些老規矩的廢棄,亦是情理之中的事。

有一位哲學家説過:存在即合理。那麼不存在的也就不合理。廢棄不合理的東西是人類社會進程中必然的選擇。

風俗習慣作文 篇3

春節裏,我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習俗比如。

壓歲錢:春節,大人都要給小孩壓歲錢。這不是沒有由來的。相傳,古時候的中國曾經有個怪獸叫“祟”,這個怪物經常在除夕夜到小孩家裏吃小孩。於是家裏的大人都把錢裝在紅色的包裏,夜晚悄悄地放在小孩的枕邊。等“祟”來到牀邊時,紅色的包就會發出耀眼的光芒,將“祟”嚇跑。因為“歲”與“祟”同音,後來,長輩就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送給小孩,這樣小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了。到了現在,壓歲錢已經變成了在新年的第一天,晚輩給長輩拜年時,長輩會拿出壓歲錢給晚輩。

春聯: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原本寫在桃花木上,桃花木是紅色的,有驅邪避難的寓意,所以選擇桃花木為春聯的選材。現在的春聯不再用桃花木了,而是用紙來代替桃花木。並且模仿桃花木的紅色。演變成了現在的春聯。

貼倒福:曾經有户人家,有個奴才不識字,春節把“福”字貼倒了,主人火冒三丈。但一個奴才急中生智,説:“我常聽人説,這家的福到(倒)了!這不是意味着您家的福氣大了、到了嗎!”主人一聽,轉怒為喜。重重的獎賞了不識字的僕人和急中生智的那個僕人。後來,就演變成了現在的家家都貼倒福。

中國的習俗真多!中國有趣的習俗真多!

風俗習慣作文 篇4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及風俗。

身為土家族的我,就要向大家介紹自己家鄉的文化與風俗。

早在20xx年前,土家族先民就在貴州等武陵地區一帶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了單一的民族。土家族自稱華茲卡,歷史上被稱為武陵蠻或五溪蠻,為古代巴人後裔。

土家族人民熱愛藝術的魔力,是所有人都無法抗拒的力量。村裏過喜事,都要請村裏的藝術團唱歌跳舞。土家歌舞有山歌、蓑秧歌、擺手舞、八寶銅鈴舞、茅古斯、肉蓮花等歌舞,並特有嗩吶,木葉、咚咚喹樂器伴奏。這些歌舞要演到深夜才結束。在哪家表演哪家就要弄宵夜招待表演的人們,旁觀者與長者也要起吃宵夜。整個寨子沉浸在那高聲激昂的歌聲與人們大笑聲和震耳欲聾的掌聲中。

土家族食品雖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但土家族的食物卻有着香濃、地道的味道。土家族以大米、包穀為主食,以小麥、紅薯、土豆為副食,飲食普遍喜酸好辣,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茶文化、酒文化異彩紛呈,飲食器具和烹飪器具中鐵器具具有鐵鏽的味道而不影響主菜的味道;木器具有木香的味道,吃着有一種大自然的美味;竹器煮的竹筒飯,甚是好吃乾燥、香濃的米飯吸收竹子的味道特香。烹飪的方法靈活多樣有煎的、煮的、熬的、蒸的、炒的,生活在土家族這個寨子裏簡直像到了美食倉庫裏任你吃任你選。

土家族手工藝品各式各樣,種類很多。土家族的工藝美術包括土家織錦、挑花刺繡。製陶、印染、雕刻。編織等各種門類。在土家寨裏可以欣賞到各種工藝品時常讓人流連忘返。它們既為世世代代土家族人所創造,又為其所享用。從而深深植根於土家族風俗習貫之中,默默地與土家族人的生活常在,真真切切地表現自己着為土家族人的審美觀和藝術魅力。

風俗習慣作文 篇5

説起過年,我就有説不出的激動,回想過年時的歡樂,我就興奮地手舞足蹈。 大年七年級的前一天晚上,煙花爆竹不斷,我想象自己就是那些在空中飛舞的煙花爆竹,為人們增添美麗,歡度新春。

隨着爆竹的聲響,我漸漸地起牀了,換上新衣新褲,吃着奶奶做的實心湯圓,心裏有説不出的高興。吃完早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挨家挨户地去拜年,這個春節習俗一直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因為可以收到許多的壓歲錢。據説,給小朋友包壓歲錢,還有一段傳説呢。

傳説,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裏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嚇得哭起來,然後就發燒,講囈語而從此得病,幾天後熱退病去,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痴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稱為"守祟"。

在嘉興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閤眼,挨着孩子長夜守祟。半夜裏,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也都學着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因而,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着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

過年時,也有許多的美食代表着不同的新年祝福。火鍋:紅紅火火,年糕:步步高昇,酒釀:甜甜蜜蜜,雞翅鴨翅:展翅高飛,餃子:元寶,黃金糕:金磚,湯圓:團團圓圓,八寶飯:聚寶盆,魚:年年有餘。每一道美食,都有一個美好的新年祝福,在此,我祝願同學們在新的一年裏,心想事成,團團圓圓,甜甜蜜蜜,成績頂呱呱!

風俗習慣作文 篇6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中國有56個民族,是個“大家庭”。

對於蒙古族,大家肯定不陌生吧!那麼,對於蒙古族的禮節,大家又瞭解多少呢?

當你來到蒙古的大草原時,你會不由得陶醉在其中,有種愜意的感覺。不久後,你就會看見路邊出現一位蒙古族人,你不用奇怪,這是蒙古族主人來迎接你們來啦!接着會不斷有蒙古族主人來迎接,他們會在你車子的前後左右圍成一個圈給你們帶路。

當你來到蒙古包時,你肯定會由衷地讚歎起來:“這裏真是一塊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你要是用臨時學的蒙古語“賽怒!賽怒!”來讚歎的話,蒙古族人會更加高興的。

接着,主人會給你倒上自己釀製而成的香甜的奶酒,醇香的奶酒會使你更加喜歡這個民族,甚至會深深愛上這個民族。這也是對主人的尊重和親密。

品嚐完了香甜的奶酒,主人會帶你到美麗無邊的大草原上游覽一番,觀賞那美麗的風景。既然,生活在大草原上,馬是必不可少的。蒙古族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馬。主人會給你挑上一批上等的好馬。有主人帶路,先熟悉一下蒙古的地理。接下來,主人會目視你在綠色的海洋裏自由馳騁。

蒙古族,是不是很特別呢,有這麼多的特色。五十六個民族,有着如此多不同的風俗,真是令人讚歎不已啊!

風俗習慣作文 篇7

有誰不愛自己的家鄉呢?有誰不説自己的家鄉美呢?要問我的家鄉在哪裏,當然是美麗的寶清,它是一個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的地方,是全中國的優質大糧倉,它在過春節的時候很熱鬧,有許多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我愛寶清春節的熱鬧,如果你不信的話,那你就往下看。

除夕真熱鬧,家家做年菜,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上新衣服,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裏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覺。

在家宴上,寶清的特產菜餚必不可少的就是殺豬菜,首先,將醃製好的酸菜清洗乾淨,切成絲,儘量切得越細越好,細得像頭髮絲一樣,口感非常好!接着,再往鍋中加入適量的水;這時再拿出大塊的五花肉洗乾淨,切成片放進鍋中一塊兒燉上,等肉和酸菜燉好之後再放入血腸,這樣的殺豬菜就做好了,每當我們看到這道菜餚,就覺得有過年的味道。

過春節時還得有一個代表作,那就是鐵鍋燉魚。把捕撈上來的魚切成大塊兒,起鍋燒油,放進鍋裏,鍋旁貼上玉米餅子,鐵鍋燉魚就做好了,特別美味,做好之後盛在盤子上放到桌子的中間,寓意就是年年有餘。

白天的時候,我們可以到外面觀看大秧歌,還有滑雪,打冰嘎,放爬犁,許多好玩的東西。我們寶清過春節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晚上,家家户户打開電視,準備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等到12點鐘的時候,家裏的老人,小孩兒都準備好吃年夜飯,桌子上的菜餚非常豐富,關鍵是必須得吃餃子,放鞭炮,放煙花,整個天空放射出五彩繽紛的顏色,美極了!

總之,我們寶清的春節就是這樣過的,歡迎你們來到我們美麗的寶清過春節吧!

風俗習慣作文 篇8

56個人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具有不同的民居,不同的飲食,不同的服飾……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滿族裏的所有鞋子,上面都繡着花朵,當一縷縷微絲的風吹過去,那美麗的花,在搖曳的擺動着。在他們的民族裏看了都是很平常的事,但在我看來,那可是嘖嘖讚歎啊! 滿族的婦女的服飾原為寬鬆肥大型,鑲嵌着不同的花紋大花邊。在布料上,貴人和新婦女先用硃紅、大紅的顏色,中年的婦女 喜歡藕荷色,青年少女喜歡粉色、綠色、月白色,長輩一般用深紫色,婆婦惟蘭灰素色。旗袍布料多為綢緞,比較貧窮、農家婦女多用棉麻布料。

滿族男人騎馬時穿白褂子,這樣不僅顯出他們的帥氣,而且還……

滿族男子的帽子,夏天的時候戴着涼帽,戴着不僅涼爽,冬天的時候,戴着又厚又舒服帽子,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滿族人是非常注重禮節。平時滿族人互相見面時都要行請安禮,如果遇到長輩的時候,要先行禮請安才能説話,以表示尊敬。

滿族人最隆重的禮節是抱見禮,也就是抱腰接面禮。掛族也是滿族的一種盛行的一種風俗,旗也叫門箋,窗箋。在春節的時候每家都要在門楣上,窗户上掛旗,有的還貼上對聯,增加了節日的喜氣的氣氛。

………………………………………

滿族我國 少數民族之一,它是—朵鮮豔的花,它有其它民族沒有的不同風俗,不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