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精華】春節過年的作文四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過年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春節過年的作文四篇

春節過年的作文 篇1

一到12月27日,媽媽就帶我上街買鞭炮和對聯。

我們來到街上,媽媽拉着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許許多多整整齊齊的鞭炮和對聯,一轉頭,看見我去年買的幾種對聯,我拉拉媽媽的手説:“媽媽買。”媽媽就帶我來到那一問店中,我挑了幾種説:“媽媽,這些各買一盒。”媽媽親切地對我説:“好!”然後我們付了錢,我們拿着東西,又來到裏面買白菜、花菜、空心菜、雞、鴨、魚、肉等主食,我們跑了好幾趟,終於把年貨全買齊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已經準備好漿糊貼對聯了,我就和爸爸拿着對聯來到大門下,爸爸把漿糊塗在門牆上,我們急忙把對聯貼了上去。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團圓飯,我們也不例外,我們一家子團聚在桌子邊,一起吃團圓飯,喝團圓湯,新的一年到來,媽媽一邊吃一邊吩咐我説:“不能打破東西,也不能説”壞話,呀!

到了七年級,早上吃了一碗熱呼呼的面線糊和甜雞蛋,爸爸媽媽和我來到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説我“長高了,懂事了,學習進步了。”

春節過年的作文 篇2

度過了三百六十五個晝夜,地球轉了三百六十五圈,我們企盼了三百六十五個日月,終於迎來了這歡慶的日子——新年。新年好,新年忙,過大年。我們家鄉有這樣一首民謠:二十七炒炒米,二十八打粑粑,二十九種種有,三十夜過大節。我現在給大家介紹新年一道主食——餈粑。

過年忙,餈粑香,你也許見過餈粑,你也許吃過餈粑,可是你知道它的製作工序嗎?首先將上等糯米洗淨後在水缸中泡一晚,將它泡發成軟米,第二天再放入蒸籠之中用大火蒸,然後二人將米飯放入用大青石做成的粑槽中,兩人用大木錘輪換錘打,兩人邊打邊跳,邊打邊吆喝:“嗨喲!嗨喲……”大約二十分鐘,米飯就成了一大坨軟軟糯糯的餈粑了。之後則將整坨餈粑放在裹滿峯蠟的大桌子上。這時,你要發問了,為什麼要在桌上滿蜂蠟呢?理由很簡單,就是為了粑粑不沾桌子呀!好了,現在要進行捏形工作了,將大坨餈粑揉成一個個圓形,再用雙手掌將大坨餈粑擠壓成一個個圓餅形小餈粑,並用門板將它們壓扁,整個製作工序就完成了。

餈粑飄香,餈粑味美。將做好的餈粑放進蒸籠中就可以食用了。餈粑出鍋了,濃濃米香,爽滑口感,入口即化,嫩白的色澤,一口則令人留連忘返,二口則令人其樂無窮,三口則令人樂不思蜀,四口則令人醉生夢死,五口則令人飄飄欲仙……

餈粑好,餈粑香;過年忙,餈粑香

春節過年的作文 篇3

今天是大年三十,程樂兒一家好久都沒有在一起過一個團圓年了!今天終於可以聚一聚了。而程樂兒卻不是多麼開心似的,一個人趴在課桌上發呆。

媽媽走過來,問:“樂兒,你怎麼不高興了?今天是大年三十,應該高興一點才對嘛!”程樂兒撅着那張櫻桃般的小嘴,説:“既然是團圓年,要吃團圓飯。那麼二姨和小姨也是我們的親人吶!她們為什麼不和我們團圓呢?”媽媽説:“你的小姨們都有自己的家庭,你的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也都有自己的爺爺奶奶。你不能這麼自私,為了自己的家人團圓,不顧別人是怎麼想的!”程樂兒大喊道:“我不要聽,我不要聽!你出去,出去!”程樂兒把媽媽推出房間,“砰”地一下關上了門。媽媽回頭看了看那扇緊閉的房門心裏想:“讓她自己好好想想吧!”

媽媽出去以後,程樂兒反鎖住房門,拉上窗簾,開着一盞昏暗的小枱燈,摟着一個毛絨絨的玩具熊,坐在牀上,哇哇大哭起來。

她心裏默默地想:“好妹妹!好弟弟!我真想去找你們,可是天這麼晚了,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肯定不讓我去,你們又不來!你們知道嗎?姐姐好想你們呀!你們想我嗎…”

“丁零零…” 電話響了,媽媽去接電話。是小姨打來的:“姐呀!我是小冰!我和我老公去談一個十分重要的事!孩子就交給你了,你讓姐夫來接他倆吧!就這樣,再見。”媽媽一聽,急忙讓爸爸去接小姨的孩子。然後敲敲程樂兒的門,説:“樂兒,有好消息,快出來!” 程樂兒説:“我不想聽!”媽媽還沒來得及解釋,電話又響了。這回是二姨打來的。

“姐,我要去參加一個同學聚會,非去不可。我老公出差到現在還沒回來,我公公婆婆身體又不好,你幫我找看一下孩子吧!”媽媽説:“好啊!你送過來吧!”

媽媽想:“事情不會那麼巧吧!不過先不能告訴樂兒,要給她一個驚喜!”

“丁冬丁冬…”門鈴響了!爸爸和二姨同時到家了,孩子們爭先恐後的去敲程樂兒的房門,大聲喊道:“姐姐,姐姐…”程樂兒聽到熟悉的聲音,急忙打開門,抱住三個小孩,説:“好妹妹,好弟弟!快想死我了!”

一家人吃完了團圓飯,放起了鞭炮,院子裏傳出了歡快的笑聲和霹靂啪啦的鞭炮聲!

春節過年的'作文 篇4

恐怕是許多人過年時的感覺。不必説有着傳統過年記憶的老人們,連才上國小的小表弟,都一臉無聊地説,過年就剩了兩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壓歲錢。看來,年味兒還真是淡了。

有人説,過年最大的主題是團圓,這話沒錯。春節期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喝杯團圓酒,談談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煩惱,體會着家的温馨,親情的温暖,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節畢竟是春節,如果僅此而已的話,和一般的節假日也就沒啥區別了。過年,要過出年味兒來才好。

年是一種民俗,一種文化,它是幾千年民族文化傳統的積澱。爺爺説,以前過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習俗,一進臘月,各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初八吃臘八粥,二十三過小年,準備果品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二十四掃塵日,全家大掃除,還要在牀腳點燈,驅鬼辟邪。年三十,講究就更多了,貼門神,貼年畫,貼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靈,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鬧完花燈,年才算過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傳統習俗似乎已經成了遙遠的回憶,帶點年味兒的活動似乎只剩下了貼個春聯,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兒好像只有跟着旅遊團到遙遠封閉的鄉村才能看得到。

過年是一種文化,年味兒需要載體。當以前只有在過年才能吃到的年貨現在每天在超市裏都堆積如山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文化層面的年、民俗意義的年。迎來送往、喝酒聚會的間隙,可以去聽聽家鄉戲,看看大秧歌;興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筆來試着寫幾副春聯,跟老人們學學剪紙,或者什麼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爐旁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覺到年味兒正一點點地從老人臉上的皺紋裏,從噼啪作響的灶火中滲透出來,洋溢在你的周圍——那就是過年的感覺。

標籤:四篇 精華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