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春節的隨筆 (合集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的隨筆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春節的隨筆 (合集15篇)

春節的隨筆 1

時光總會把生活中一頁一頁的故事毫不留情地翻了過去,打開記憶的匣子,腦海裏就像過電影一般,思緒就這樣停泊在了20--年的冬天:

爸爸媽媽帶着我和弟弟正在買東西。記得當時是要回爺爺奶奶家過年。狂風放肆地卷着雪就這樣漫天飛舞着,我們在哪兒瑟瑟地站着......終於,我們踏上了回家的路,之前所受的冷凍早已被回家的喜悦衝的煙消雲散。我睡了一路,睜開眼,遠遠地就看見在路邊等候多時的爺爺奶奶,就像雪人一樣。我的淚水不禁在眼眶裏打轉。下了車,我趕緊用手抹抹眼淚。回到家中,雖然沒有城市樓房的氣派豪華,卻有它獨特的温馨,有一種獨特的味道---家的味道。幾年前,為了生活,爸爸媽媽背井離鄉地離開家鄉來城市打拼,但因為太遠,一年都回不了幾次家看望爺爺奶奶,所以每到春節,我都無比喜悦!因為家中不怎麼富裕,所以飯桌上,像什麼蝦呀,蟹呀...都沒有。但卻也別具一格。有奶奶夏天採回後曬乾的野菜包的餃子,也有夏天從森林裏採回的蘑菇燉的湯,還有爺爺去山裏特地逮的野雞......這些東西在別人眼裏可能抵不過山珍海味,但在我心裏卻勝過一切美味佳餚。因為裏邊有爺爺奶奶的愛,平時一年的時間裏,大部分都是他倆獨自在家,平時省吃儉用,知道爸爸媽媽愛吃家鄉的蘑菇,他們就在夏天採了很多回去,不捨得吃卻在我們回去後全部都拿出來,也許這就是老人的心吧!他們不想有多好的生活,只盼望有兒女的陪伴。我們回去半個多月,爺爺就帶着我們在雪地裏捕鳥,逮松鼠.....爸爸切草,媽媽和奶奶就在家裏聊天看電視。如今,爺爺奶奶也搬到城裏,山上的那個家就這樣空着---空着---。我多想在回去看一看啊!如今生活水平好了,過年時都會有許多好吃的,可我再也找不到當年的那種感覺,那種特殊的,一種説不出來的快樂。如果有機會,我真的想再回山上過一次春節,在捕一次鳥,逮一回松鼠......

有時我覺得,春節的真正意義在於忙碌了一年後,重新回到家鄉找回丟失的家的感覺吧!

#768239

春節的隨筆 2

春節的一天,我們在家裏商量第二天去哪裏玩。由於這幾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我們一致決定,到山上去野炊。於是,我們便通知姨爹姨媽他們,準備第二天野炊時的餃子皮、肉餡、作料和碗、筷子、鍋等。第二天,我們便浩浩蕩蕩地向山上走去。

經過漫長的一個小時,我們終於登上了山頂。然後,我們就開始分工:姨爹們去壘灶,姨媽們包餃子,我們這一些小孩就去拾柴。不一會兒,灶壘好了,大人們立刻把鍋抬了上去,摻上水。這是,柴也拾得差不多了,我們就開始***火。火越***越旺,把鍋***得黑漆漆的。三姨爹看見了,風趣地説:“跟我一樣黑。”其他人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一會兒,餃子已經包好了,五姨媽端着餃子剛要倒下鍋去,三姨爹看着餃子,搖搖頭説:“包得太胖了,一點也不像小雙這隻瘦猴子。”其他人再一次哈哈大笑,我又好氣又好笑,不由得又加了一句:“與白白胖胖的三姨爹一樣。”其他人笑得更厲害了。

不知過了多久,餃子煮好了。我們拿着碗圍在鍋的旁邊,拼命地搶餃子。我好不容易搶到一個,正要吃時,卻被哥哥搶走了。

吃完餃子,我們才發現天色已晚,不得不離開了這裏,戀戀不捨地向家地方向走去。

春節的隨筆 3

今年的春節與往年不同,除了“擺酒席”、“煙火晚會”、“好友拜年”等節目外,又多出了一個新節目——“郊遊”。而這次郊遊的目的地,則是由我提供的:半屏山海灘。定下計劃後,我又想:前幾次去半屏山海灘,都能捉點螺、小螃蟹之類的,但都出現了“抓到了東西沒地方放”的“漏洞”。所以這次我特地帶了一個大點的塑料瓶。但我又猶豫起來:現在好像不是小螃蟹生長的季節吧?應該沒有小螃蟹吧?我正要仔細想想,媽媽卻催我快點兒出發,那就帶上吧,“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嗎!

接下來我們就出發了,不一會兒就抵達了海灘。於是大家下車後就一路小跑着奔向海灘。在確定不是小螃蟹生長的季節後,我決定把目標轉向海螺,況且海灘邊也有不少遊人在撿海螺呢!在撿到兩個海螺之後,我掰開一塊石頭,忽然發現——有一隻小螃蟹!天哪!由於驚訝極了,所以竟然一不小心把一塊小石子踢到了小螃蟹跟前!

但小螃蟹卻一動不動,真讓人懷疑是死的還是活的,連我也一度覺得它已經死了。但直覺告訴我它還活着。然後我把手慢慢伸到可以捉到螃蟹的有效距離,看準時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食指與大拇指“夾”住螃蟹,然後立刻放進塑料瓶。“呼——”終於完成了!接下來也不是太無聊——比如:一、幫舅媽撿一些漂亮而且顏色鮮豔的貝殼或是石頭;二、協助兩個表弟完成他們“偉大”的“水利工程”,等等。

總之,這次“春節海灘行”,是令人高興的、使人難忘的!最重要的是,我的個人春節史上終於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節目”啦!

春節的隨筆 4

新春佳節,家家户户都張貼大紅春聯,給節日增添了不少歡樂的氣氛。

今天,我非常高興,一大早就從那個温暖被窩裏起來。因為我的表弟——心煒準備來我家,跟我一起度過這個新年。所以,我立刻穿衣、洗臉衝向樓下在門口等心煒。可是,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眼看快半小時了心煒還沒來,我灰心了。我只好回到家裏,就從耳邊傳來, “陳可——陳可——我來了。”聽到這聲音我便不想而知這個人是心煒。

到了下午,爸爸帶我和心煒去家門口去貼春聯。貼完春聯後爸爸要放鞭炮,所以讓我們先進去吃飯,今晚的菜可豐盛了,有兔肉,有翅中,還有春節必不可少的東西——餃子。飯吃好後,我和心煒還有小夥伴到前門一起放鞭炮,這次的煙花可漂亮了有紅的黃的綠的各種各樣,五彩繽紛。因為我們12點準時還有下樓放煙花。

我們再次下樓,到了門口我的耳邊傳來新年鐘聲敲響的聲音和陣陣鞭炮聲。這時老爸也放起來鞭炮,鞭炮放完了。

整個世界好像沉浸在鞭炮聲中真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呀!

春節的隨筆 5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人們都非常重視。這不,還沒到大年三十,春節的氣息已經相當濃厚了。

瞧!大街上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大家都忙碌着置辦年貨。老爸、老媽在忙着貼春聯和掛燈籠,爺爺、奶奶忙着殺雞和殺鴨。

除夕夜是我最喜歡的時刻,我們全家都穿着漂亮的新衣服,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大家一起舉杯歡慶新年的到來,臉上都露出開心的笑容。我和弟弟是全家裏最開心的人,因為今天每個長輩都會給我們發壓歲錢,我們還可以在樓下的空地上放煙花。

老媽和爺爺、奶奶們一起看春節晚會,晚會上最好看的是小瀋陽的小品,把我們笑得肚子都疼了。劉謙的魔術表演精彩極了,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除夕夜裏最期待的是快到十二點的時候,大家都在倒數迎接新年的到來,老爸和叔叔一起點燃花,絢爛多彩的煙花把天空綻放得五顏六色,好看極了!除夕的夜空實在太美了。

在熱鬧的爆竹聲中我們歡送了牛年迎來了虎年,在新的一年裏,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春節的隨筆 6

花一年比一年少,年味一年比一年淡。

一羣朋友在一起,説起春節,記憶裏埋得最深的便是吃。兒時春節的吃食,或許沒有現在這樣豐富,卻絕對比現在更講究,並且因有平日裏的粗茶淡飯作比較,而滋生了一種宗教儀式似的隆重。

往往在春節前的一週,父母便忙碌起來。即使平日裏最急躁、最怕麻煩的父母,在年夜飯上,也會端出幾道做工精細的菜。一切的情與愛,皆幻化為舌頭上那一縷香甜麻辣,每個人皆自覺地迴避任何不快的話題,無論這一年是忙碌的還是充實的,壓抑的還是滿足的。

年齡漸長,與父母兄妹一日日疏遠,年夜飯的味道似乎也一日比一日淡了。對於離家的遊子來説,年夜飯有時倒成了一種沉重的期待。在跨越千山萬水去趕一場團圓的年夜飯,與自己隨便弄幾個小菜或去飯館吃一頓,只有形式沒有回憶的年夜飯之間選擇,我們竟然常常會選擇後者。

只是,霜花已經染白了父母的頭頂,接到兒女告知“過年不回家”的電話時,他們甚至羞澀懦弱得無法説出一句:回來吧,我做了你小時候最愛吃的菜。落寞地放下電話後,他們默默地拿起那張寫了年夜飯菜譜的格子信箋,用墨色的筆刪減菜名。那一道又一道的筆跡,像冷酷的風,吹過往年的歲月,直殺到了眼前。

永遠不要被父母“無所謂”的説辭迷惑,那是他們對於這個世界已經不再屬於他們,不再屬於過去那些熱鬧的團圓夜的妥協。對於年夜飯,始終是父母一年中最大的期盼。

歲月在他們身上留下越來越多的痕跡,花白的發,不靈便的腿,堅強而又敏感的心,回憶越來越遠,便越嚼越苦。對於後輩,他們是不忍心提哪怕一丁點要求的.,包括回家吃頓年夜飯,不僅僅因為他們明白年輕人生活不易,更因為害怕被拒絕後的雪落南山的落寞。

“如今的年夜飯不如過往了。”幾乎每個人都這樣感歎。當我們的味蕾被太多味道濃厚的食物刺激得越來越懶惰,年夜飯的滋味,無論如何都無法如兒時那樣驚豔。

然而,年夜飯的意義不是美食而是記憶。除夕那頓飯,吃的不是味道,而是感情。留在味蕾深處的,不是某位大廚的技藝,而是親人淋漓盡致的掛念。

一點點一滴滴,由味蕾所感受,卻由大腦來記憶。在某個你以為已經忘記的時刻,它們卻忽然一股腦兒地湧上舌尖,令人措手不及,令人淚如泉湧。

縱然世界冰冷,我們終究還擁有一些可以一同吃年夜飯的人,擁有幾個願意給我們做年夜飯的人。即使再不容易的人生中,也有一些唾手可得的幸福。只是,我們常常因為輕易得到而態度輕漫;因為錯覺再也回不到從前,而忽略親人始終如一的等待。

舌尖上的愛,值得你跨越萬水千山而來,值得你停下腳步而來,值得你留一段安靜的時光,留一個空置的胃,留一張温暖的笑臉,留一句愛的表達——撒嬌亦可,讚美也行。

我們的一生,究竟能與親人吃多少次年夜飯?那樣殘忍而冷酷的一個小小、小小的數字,佇立在浩渺宇宙盡頭,看一眼就會讓人想落淚。

春節的隨筆 7

那是誰,孤舟獨客,風飄春愁,藉着風雨,飄於濛濛煙雨江上。

且看櫻桃紅,芭蕉綠,為何你任然孤身一人流落他鄉,且聽風飄飄,雨瀟瀟,為何那漸近的家鄉還沒有到,我不得而知。透過繾綣的

文字,看見你似箭的歸心。洗淨舊客袍,調弄銀字笙,輕點心字香,你所渴望的不過是這些温暖的,微小的細節可惜客居在外,就是這點要求也是奢侈。

離家還有多遠呢,你忍不住焦急,卻在這闌珊春意中忍不住困倦起來,靠着船篷,沉沉進入美好的夢境。

有這樣一種愁緒叫鄉愁,是中國人骨子中,血脈裏,過了千年仍然生生不息的一種愁緒。那鄉愁便是歸來路上飲下的酒。敬獻給一顆遊子滄桑的心。

春節的隨筆 8

春節,這個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是老百姓生活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應該是一年中最氣洋洋的日子。然而,事與願違,不少人每逢這時,反而心情煩躁、愁眉不展;要麼異常忙碌、身心俱疲;要麼無事可做、長吁短歎;平常好好的夫妻卻莫名其妙地為一些小事反目、爆發家庭大戰……心理專家説這是患上了“節日心理失調症”,把新年伊始的“祥和之日”變成了“煩惱日”。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多的煩惱呢?罪魁在於節日壓力。

煩惱的故事一:除夕夜到底去誰家

在濟南市某國有銀行工作的夢子是新疆人,20xx年剛和老家在臨沂張泌結婚,雙方都是獨生子女,春節沒到呢,兩個人就因為去誰家過年鬧起了彆扭,夢子告訴記者,她和丈夫為去誰家過年的事,已經三天沒有説話了。夢子堅持要回新疆過年,畢竟,自己的家遠,一年都沒有回去過了,而丈夫的家離濟南比較近,週末的時候已經陪丈夫回家兩次了;而李剛則認為,自己剛結婚,按照山東的規矩,妻子應該跟自己回家過年,否則,親戚和朋友會笑話他的父母。

心理專家:很多夫妻平時感情恩愛,相安無事。可一到春節,就會為除夕夜去誰家而吵個不停。讓很多男士一到過年就心有餘悸。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表層原因是過節事情太多,除了家務事一大堆,又要應酬眾多親朋好友,沉重的人際壓力使得夫妻心情煩躁,情緒緊張,從而轉化為家庭壓力,引發家庭爭端。深層原因在於夫妻聯盟不穩定,夫妻間的相互支持不充分。略顯脆弱的關係雖然能應付平常生活,但在應急性生活事件下,就應對不足了。

消解辦法:爭執的原因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見。如果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理解對方,就不會有“必須按我説的做!”的衝突。只要不是大的原則性問題,不如主動示弱:我聽你的!於是化干戈為玉帛。

煩惱的故事二:聚會喝醉真難受

在濟南市某公司做業務工作的楊峯最擔心的就是喝酒,也許自己是天生的對酒精過敏,一杯酒,就有可能讓自己難受好幾天。剛才經理告訴他,節前為了答謝客户,幾乎每天晚上都安排了應酬,這就意味着,春節前這幾天都得在這種難受中度過。再想想春節假期裏親朋好友的聚會,好多酒場還在等着他參加,他的心情就非常沉重。

心理專家:其實,就傳統意義上説,春節的確是親朋好友團聚的日子。只不過,“過猶不及”。因為每個人既有人際交往的需要,也有獨處、保留個人空間的需要。過於頻繁、過度親近的人際接觸,反而會帶給人壓迫感。何況那種帶有功利性的聚會,就完全不是感情的交流,而是一種吃力的工作了。

消解辦法:首先確定哪些聚會是自己應該參加,哪些人是自己必須聯絡的。除此以外,拒絕不必要的吃喝,留更多的時間給家庭。

煩惱的故事三:過於清閒也是一種壓力

節日對大部分人來説,都是難得的放鬆機會。可是對在外資企業工作的張鬆來説,無異於一場“折磨”。他習慣了朝九晚五、整天在職場打拼,節日就意味着無所事事、無聊、空虛。緊張的生活節奏突然慢下來,就好像一直在深海潛水的人突然回到岸上,對無壓力的環境反倒不能適應,原來“閒”也是一種壓力啊。

心理專家:其實,空虛壓力的產生不只是生活習慣的改變、不能適應的問題,還有自我價值感、對生存意義的認識有關。一些“攫取類”性格的人,只有在自己做了什麼或擁有什麼後,才會有自我肯定,產生幸福滿足感,否則就會感到“生存焦慮”,也就是沒有對象、沒有原因的焦慮不安。

消解辦法:古人説:花不可無蝶,山不可無泉,石不可無苔,水不可無藻,喬木不可無藤蘿,人不可無癖。癖就是愛好,沒有愛好的人總會感到空虛。愛好給生活增添了情趣,也疏導了心理壓力。春節期間可以合理地安排時間,也可以好好地放鬆一下,聽聽音樂或者喝杯咖啡都是不錯的選擇。

煩惱的故事四:春節,別人休息我充電

春節期間還有一類“頭懸樑、錐刺股”人士,今年就要畢業的王曉梅就是屬於這一類的人,為了能給自己就業添把柴,她已經計劃把七天的長假安排成一個突擊學習周。想到即將到來的假日裏,得每天抱着書本來回奔波,雖然精神上得到愉悦,可身體實在吃不消啊。

心理專家:在現代充滿競爭的高科技社會,學習是終生的。但是完美性格的人容易把事情推到極端:他們非常律己,嚴格執行學習計劃,不給自己留一點喘息的時間。像繃得太緊的弦,卻不懂得鬆弛有致。

消解辦法:“強迫性的進取”有些病態。學習之餘,不妨留點時間,放一段輕鬆的音樂,隨着音樂閉目想象高山草原、沙灘海水等愉悦的場景,鬆弛繃緊的植物神經。

春節的隨筆 9

放寒假嘍!本以為這個寒假,舅舅會兑現諾言,帶我去合肥。沒想到他打電話來説:“今年沒時間,下次吧。”又是下次,唉,沒辦法,只能呆在家裏度過這個漫長的寒假了。為了不使寒假過於無聊,定個計劃吧。上午寫語文,下午寫數學,其餘時間看課外書、玩電腦,開學前幾天複習一下。恩,還不錯,就這麼定了。高興之餘,我猛然想起已經電腦壞了。badluck!這件事徹底打破了我不想寒假無聊的希望。唉,只能靠課外書來打發時間了。還好,舅舅給我買了好的書。

一天下午,我拿了一本《神奇的太陽花女孩》看了起來。一看題目就令我愛不釋手。這本書主要講了:女生李最最無所不能、無所不知,引起了男生雷子浩和鄧小未的不滿及嫉妒。雷子浩便帶領全班男生和李最最PK數學、英語、扳手腕……統統大敗而歸。正當雷子浩和鄧小未接受李最最,願意和她做朋友時,李最最卻消失了。當兩個男生找到李最最時,發現她已經從原來的太陽花小女王變成了一個自閉的女孩。為什麼會這樣呢?經過兩個男生不屈不撓的追查,終於明白了真相:李最最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竟是為了彌補先天性失明的缺陷。兩個男生在“壁虎老師”和糖果店店長小路陳子哥哥的幫助下解開李最最所有的心結,陪她走過生命中看得見的最後幾天。讀前半段,我笑得打滾;讀後半段,我哭的燦爛。這個曲折又完美的友情故事讓我震撼。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世間充滿珍貴的友情,只有寬廣而又勇敢的胸懷才能真正擁有它。

時光飛逝,轉眼寒假結束了。回首那段時光,想起那個故事,那一波三折的情節依然令我記憶猶新。

春節的隨筆 10

放出行鞭炮

大年七年級清晨,中國人各家都要放鞭炮。這就是所謂的出行鞭炮。在新年的第一天,希望有個好的開始。於是放一掛鞭,為自己壯個膽。鞭炮放得越響越好,如果鞭響中斷了,心裏就不高興。似乎預示今年的運氣不好。

中國人壯膽總是製造一些聲音。其實,人在膽怯時往往發出聲音。這是動物的本能,先用聲音把對方嚇住。告訴周圍一切生命“我不怕你們”!小時候,我們單身走夜路,走到害怕時或是吹口哨,或是唱歌。其實我們心裏直打囉嗦!但也有聲音起來作用的,三國的張飛一聲吼叫就嚇得曹操的一將領從馬上掉下來。

歲月流逝,放出行鞭炮再不是壯膽了,而是一種期盼。每家每户的中國人都期盼每年有個好年份——這種期盼是不變的。但隨着歲月的變遷,放出行鞭炮的心態也在變化。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家家一樣窮。出行的鞭炮大小差不多,放鞭炮的時間也差不多,大約在天剛剛亮時放鞭炮。但不同家庭的權勢不一樣。於是各家的心境也不一樣。有權勢的家庭總會説“我家的鞭炮放的最響”。似乎告訴別人“我家的運氣最好”。出身不好的家庭,所謂地,富,反,壞,右。放出行鞭炮是不能伸張的。其實,那時各家的鞭炮聲是差不多的,只是心態而已!

但也有將鞭炮放斷的,那將認為不吉利。以至於一年的任何不順利都會聯繫到出行鞭炮上!其實是因為那時的鞭炮質量太差而已!

那時放鞭炮還要防止頑童們搶鞭炮。我們小時候就做這種事。那時家裏窮,春節時很少有家庭給小孩子買鞭炮。於是,我們就撿沒有放燃的鞭炮,紅了眼睛就去搶。只要大人們把鞭炮點燃走開了,我們就衝上去用腳把鞭炮踩滅,然後就用手抓地上的鞭炮。有時抓在手上的鞭炮炸響,那十指穿心的疼痛至今還記憶猶新!由於大人們防得厲害,我們只能等出行鞭炮放完了再去撿。用從家裏偷出來的手電筒照着,撿那些沒有炸燃的鞭炮。如果等天亮了,那些鞭炮就會被別的孩子撿去。

後來,中國搞改革開放。少數人富裕了,放出行鞭炮就不一樣了。有錢人家買響數多的鞭炮,沒錢人家只能意思意思了。毫無疑問,那時的有錢人家會理直氣壯地説“咱家的鞭炮最響”!沒辦法,這是事實。那時的窮人買不起大鞭炮呀!

如今的中國,窮人更窮了,富人更富了!但放出行鞭炮卻分不清誰是窮人誰是富人!因為響數最多的鞭炮也不過幾十元,窮人也買得起。於是,放出行鞭炮又有了變化。有的七年級沒有到就開始放出行鞭炮,有的七年級兩點放,有的四點放,有的......一夜都在放出行鞭炮。人們似乎想把自家的鞭炮聲和別人家的區別開來!總想用鞭炮聲顯示自己的不同!當然,更多的是隨大流。既然中國有這個習俗,自己也不妨放一掛出行鞭炮。

春節的隨筆 11

常年的在外終究是對家鄉淡漠了些。每次回去總能看出多出幾許的陌生來。先是曾經熟悉的小河的水已經不再有,然後是曾經的老樹被連根挖走。看到的只是曾經的老屋除了斑駁的牆壁一層層退掉,不再有往日的一點點生氣,曾經院子裏的葡萄架早已不知去向,就連那曾經當做餐桌的大磨盤也半掩在土裏孤寂起來。

其實變化最大的還是人。每次回到家,總能聽到老母親的訴説:某某,哪一個鄰居腦溢血死去,某某又怎麼圍牆倒塌而亡。回去的次數多了,聽到的這一類的消息的也就越發的多。於是每次聽到這種消息的時候總能想起那一畦一畦的麥田來。人如小麥,有一季發芽,就有一季被收割。老一輩子的人逐漸離去,新一代的人也正在像自己年少時一樣的在崛起。生與死就這樣交替着,沒有顏色沒有聲音。小時候每每聽過見過某一家死了人就很驚懼,更不要説看到那冰涼的屍體。我就是這樣,小時候鄰居大叔上吊而亡(説是大叔,其實那時他正值青春),自己竟然嚇得不敢起來撒尿而被迫撒在牀上,儘管還是冰天雪地的時節。但是現在,聽到母親的嘮叨以後,竟然表現得很是冷漠。自己也很奇怪為何會對生命那麼漠視。其實呢,世事如此。誰不會死呢,死就死了吧,人老了都會走這條道路。生命本就如此。不再有對死亡的懼怕,有的只是對這種自然規律的冷漠。其實人就是,這一輩子只要你奮鬥了,為你的父母盡孝了,為你心愛的人付出了,死也僅是一種結束的符號而已。

再有就是曾經一起跑跑顛顛的同伴了,現在卻更加地陌生起來。不再有小時候那種的天真,更不再有那時候在一起玩泥炮捉迷藏的那種快樂。見面了也只是一句淡淡的回來了啊就沒有他話。夏季的一次回家碰到了國小同桌的時候,看他剃了光頭,問他,則説頭髮白了呢。很顯然的眼中多了幾份陌生。鄰居的同學也是,兩個孩子都已經長大,一個國中,另一個竟然外地打工去了。回來的時候在他家大門口看到他的時候,只是比原來胖了些,然後就是背有點點的駝,臉上竟然有了幾道皺紋,有些飽經滄桑的樣子。互相看了一眼,只是簡單的一句回來了,我也是説了一句回來了就互道再見。

不知是時間捉弄了人還是世事過於滄桑,但是每次回家總能一下子讓我想起一畦畦麥苗青綠地長起又有一畦畦黃枯的麥秸被收割。小村瘦了,小村也靜了。沒有小時候每到吃飯時總能聽到的那呼兒喚女回家吃飯的喊叫,也看不到每家灶房那裊裊的散着香味的青煙,更別説晚飯後自己拿了小凳去鄰家看那12寸的黑白電視了。甚至就連狗叫都沒有,所以在家的夜晚更是萬籟俱寂,寂靜的讓人失眠。

村裏青壯的人出去打工了,只是為了娶得一房媳婦為了一幢新的房子。家裏住着的幾乎清一色的老弱病殘。有的地方好幾處老屋都空着,窗開牆裂。就像我家那片,原來那麼熱鬧的地方,幾十户人家現在前前後後也只有幾個人在住。來來往往就只有幾個老頭老太太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聊着聊着就回到了自己年輕時段,那時哪家的院子裏不是綠葉茂盛人來人往的呢。所以現在回到老家,除了陌生,也就只剩下母親那慈祥的嘮叨了。

母親身體依然很好,前後兩個院子周圍都讓她給開了小塊的菜地出來,種了茄子,黃瓜,垃圾,韭菜,白菜一類,所以我們弟兄不管誰回家母親都會滿滿的裝很多的菜帶回去。其實這哪裏只是一些青菜呢,這是母親滿滿地關愛。人老了,總是希望自己的兒女常回家看看,母親當然也是,還好我們弟兄幾乎都能經常回家,這時候母親也總是拿出自己納的鞋墊來,囑咐着這雙是給哪個兒子的,而那雙又是給哪個孫子的,然後就説自己愛花花草草,也給自己的兒子孫子納些長着草開着花的鞋墊。所以我家弟兄以及侄兒侄女基本是不買鞋墊的,都是墊着母親親手納的鞋墊。給我的呢,我捨不得用,看得精緻一些的就積攢起來,放好,不允許別人再用。這都是母親的一片心血呢。

兒行千里母擔心,不錯的,母親現在已經八十有三,依舊是精神矍鑠身體康健。每天除了伺弄那些菜地,納鞋底,還要照顧最小的侄子,包括平日的一日三餐。晚上呢還有摟着我那小侄子一起睡。每次回家我都會抱怨母親把小侄子寵壞了,每晚還得摟着睡。但是母親卻離不開小侄子的,小侄子也是很聽話和乖巧的。母親一有點感冒咳嗽他就會立即喊我四嫂去找醫生拿藥。早上呢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喊他媽媽趕緊給母親衝雞蛋和泡茶。如果我四嫂稍微怠慢一點,他就生氣地大喊他媽媽不孝順!呵呵,正因為這個,母親竟特別的寵他。

母親的一丁點的風吹草動我那小侄子都是能立即知道的。春節年夜飯後,我坐在母親身邊,握着母親那嶙峋但很温暖的手陪母親説話。侄子偎在母親的懷裏打斷了我們的談話:“聶老五,別説話,我給你説個奶奶的祕密!”

“好,你説吧!”我笑着看着侄兒。

“就是吧,你上次在咱家離開的時候,奶奶哭了呢!”小侄子很認真地説。

“怎麼呢?”我看着侄兒。

“奶奶用衣角擦着眼淚,嘴裏還説呢,‘五兒,我的五兒又要離開家了呢!’”侄子一邊説着一邊學着母親,也撩起自己的衣角擦拭着自己的眼角:“就這個樣子”。母親假裝生氣地把侄子推出懷裏:“瞎説呢你!”

我的眼角濕了,沒有再説什麼話,我只是緊緊握住了母親那雙温暖的手,把頭靠在了母親的肩上。

每個人的幸福雖然不一樣,但是有母親的牽掛卻總是最幸福的事!

春節的隨筆 12

過年了,過年了,終於過年了!我高興地喊着:“我又長了一歲,我十一歲了。”

一大早,全家就開始忙上了,爺爺在一旁監督。我和爸爸貼對聯,這對子寫得真好“財源滾滾來,年年發大財”。如今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爺爺也年輕了好幾歲呢!

過年了,媽媽要包好多的餃子,有酸菜豬肉餡的,有韭菜雞蛋餡的,有牛肉蘿蔔餡的……新年晚上,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好吃的,看着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盼望着零點鐘聲的敲響。10點左右,家家户户燃起了煙花炮竹,火熊熊的燃燒起來了,餃子下鍋了,我們要圍着火堆繞幾圈,聽爺爺説這樣就不會生病,可以去去晦氣。

熱乎乎的餃子上桌了,剛剛熱好的菜端上來了,全家人一起吃團圓飯了,爺爺、奶奶樂得合不攏嘴,我們把祝福送給他們。

和媽媽收拾完以後,我進入了甜甜的夢鄉,我希望下一年馬上來到,因為我想再長一歲。

春節的隨筆 13

今年和爸爸媽媽一起在鄭州過年,除夕的傳統美食當然還是餃子了。媽媽和我、弟媳坐在一起包餃子,老爸下餃子,弟弟炒菜,孩子們跑着玩,一大家人配合默契。做好了一桌子菜,下好了餃子,祭祖供香,放鞭炮,然後坐在一起吃,説説笑笑。

正吃着,二伯伯的孫媳婦端着兩碗餃子過來了,説,“三爺三奶,給你們送餃子來了!”媽媽忙接過來,讓她坐下來一起吃點東西,她笑着説,“還要去給我爺送呢,你們先吃吧!”説完端着另外一碗餃子就走了。

好多年不再媽媽這裏過年,這個習俗幾乎都忘了,除夕夜,給長輩送餃子,以前是我們這裏的傳統,至於現在,我真的不知道究竟有幾家還在做。

小時候,爺爺奶奶跟着我們過,所以大伯和二伯家的孩子都會在給父母送餃子時也給爺爺奶奶送,除夕夜我們家就會多好幾碗餃子,各種餡料的,形狀不一,大小各異,還會在我家堂屋掛着的列祖列宗族譜那裏祭拜,燒紙錢他們,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有一個安穩的生活。

記憶裏,每當堂兄堂姐們送餃子來時,爺爺奶奶都很高興,高興於孩子們都記得自己,在節日送來一份問候,老人們會嘗一下各家送來的餃子,誇孩子們孝順,説自己有福!至今我還記得我們家飯桌上的那些餃子,一碗碗地擺在那裏,每一碗都透着來自孩子對老人的敬和愛,一份孩子對長輩深深的情。

現在想一想,在以前缺衣少食的年代,有好吃的,在過節時,先給長輩吃,讓老人感受到一份子孫們的孝心和尊敬,是孩子們對老人的孝順,是孝道。在今天,哪一家都不缺這碗餃子,仍然有這個傳統,仍然是孝心使然。對於一個家族來説,一碗餃子傳遞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春節的隨筆 14

大家都知道,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其隆重程度不亞於外國人的聖誕節。中國各個地區的春節習俗都與眾不同,有着自己的傳統色彩。今天我將要與大家説説關於我的故鄉——彩雲之南的春節習俗。

雲南的春節習俗與北京的春節截然不同,從大年三十到元宵期間才是春節,元宵過了,春節也便完結了。雲南沒有臘月之分,也不吃臘八粥,所以我至今都沒有嘗過北京的臘八粥和臘八蒜的味道。

先來説説大年三十這天吧!這天早上我們必須去集市趕集,購買年貨和做團圓飯的食材。小孩去山上撿松葉。下午要把棉被、衣服洗了,還有把渾身上下都洗乾淨,因為我們那裏有個禁忌——從正月七年級到正月九年級都不能洗衣物和洗澡。大年三十晚上便是除夕夜,這是過春節的高潮,大家忙做團圓飯,家家户户的煙囱直冒白煙。團圓飯做好後,大人把孩子們撿的松葉鋪在地上,當孩子們看見自己的戰利品被大人誇獎時,總是要驕傲地手舞足蹈,吃團圓飯前我們還得燒紙錢祭祖,飯後才把紙灰倒掉。等這一切準備好了,大家席地而坐,毫不拘束地享受春節的團圓飯。吃完後,大人忙着撿碗,收桌子。小孩子歡歡喜喜的開始他們的“鞭炮大戰”,大人圍坐在電視機前守着春節聯歡晚會,不想看春晚的大人就擺桌子打麻將。這其樂融融的景象持續到深夜十二點,昏昏沉沉的人們點燃爆竹,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徹雲霄,迎來新的一年。鞭炮放完了,忙活了一天的人們倒牀而睡。

睡到近午夜三點時,人們又得陸陸續續從牀上爬起來,做飯吃飯。這是四點鐘的“迎春飯”,因為正月七年級是一年中的第一天,所以要吃飯迎接。吃完飯人們又回到被窩,一覺睡到大天亮……

正月七年級不能去別人家,只能到外面逛逛,這也是雲南一大奇怪習俗。八年級我們就去逛縣城,就跟逛北京的廟會一樣,縣城裏琳琅滿目的商鋪和千奇百怪的玩意兒讓我們留戀不已。元宵節大家不吃湯圓,照樣好酒好菜,不掛燈,但照樣熱鬧,一家人去山上跳腳,也看別人跳腳。

春節過後,該幹活的幹活,該回深圳的回深圳。熱鬧過後的鄉村,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和諧。

春節的隨筆 15

這些年,“年”味真是越來越淡了—赴不完的飯局,送不完的禮品,年復一年的春節聯歡晚會越來越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當然啦,我們可以找到足夠多的替代品,比如説網絡,比如説電視,比如説睡覺……

有社會的安定與文明;只有對違法犯罪者嚴懲不貸,才能使守法者安居樂業。

標籤:隨筆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