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北京春節的作文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京春節的作文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京春節的作文3篇

北京春節的作文 篇1

日落日升,斗轉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繫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節習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民俗節日。春節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習俗。農曆的正月七年級為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原起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後,才把正月七年級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説,從臘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着貼在門裏、衣櫃、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貼春聯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最早始於五代時的後蜀。據説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餘慶、地接長春。”八個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鹹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七年級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後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着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節的習俗真有趣!

北京春節的作文 篇2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今兒個我就來講講北京的那些鮮為人知的春節習俗……

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是一定要喝的,這個習俗自打明成祖朱棣遷都至京後便延續下來了。

北方小年與南方小年不同,前者為臘月二十三,後者為臘月二十四。這是因為北京在清朝時就是首都,而清朝皇帝要在二十三祀神,為了節省開支,便將小年祭灶王爺改成了二十三,此後官場便效仿皇帝,北方逐漸形成了二十三過小年的習俗。北方小年最重要的是祭灶王爺,這天人們先要用糖瓜祭拜灶王爺,再把灶王爺的畫像燒掉,送他“上天”,等到了二十四時再去街上重新買上一張灶王爺的畫像,把他“請回來”。為的是用糖瓜粘住灶王爺的嘴巴,讓他迴天上給玉皇大帝去彙報工作的時候只報喜不報憂,而小孩們則可以把祭拜後的糖瓜吃掉。一家子人其樂融融的,這就要算開始過年了。

到了除夕夜,家家都要開始做團圓飯了。桌中央的菜定是四喜丸子,象徵着一家人團團圓圓。桌上還必須要有一條紅燒鯉魚,象徵着年年有餘、鴻運當頭。吃完飯後大家一起包餃子,因為餃子諧音“交子”,意為舊年和新年交於“子時”,因此人們等到跨年的鐘聲即將敲響時,大家都吃餃子。

等到了元宵節正月十五,春節就即將進入尾聲了,此時人們可以去天橋逛逛廟會和燈會——此天橋可並非彼天橋,這兒説的天橋指的是前門外的一片兒地,離天壇不遠。在天橋的廟會上能買到許許多多的好玩的與好吃的,有捏麪人兒和吹糖人兒,還有美味的冰糖葫蘆和驢打滾兒等等,數不勝數。

這就是北京的春節了。

北京春節的作文 篇3

我今年到北京姑姑家過年。帶着小記者春節專訪的任務,年前有幸到前門大街去參觀,感受下北京濃濃的年韻。

你瞧!北京前門大街上那熱鬧非凡,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前門大街的路上已經經過掃地機的清掃,整潔又幹淨,大街的牌樓上也掛起了大紅燈籠、中國結,到處是紅紅火火的,充滿了喜氣祥和、幸福的氣氛。大家臉上都洋溢着暖暖的笑意,喜迎龍年春節到來。為了保證節日期間的安全,大街上已經加大了警衞力量,到處是站崗巡邏的解放軍叔叔。

啊!街上熱鬧的氣氛在迎接新年的到來!

標籤:春節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