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除夕的來歷作文合集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除夕的來歷作文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除夕的來歷作文合集7篇

除夕的來歷作文 篇1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七年級)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除夕”是一年之中人們除舊佈新、祈福禳災的日子。

舊時,又稱“除日”、“除夜”、“歲除”、“歲暮”、“歲盡”、“暮歲”,民間多俗呼“年三十”或“大年三十”。在我國民間普遍重視次日,被成為“年關”。舊日,工商業者視端午、中秋、除夕為一年中之三大節關,每個節關都要結算帳目,而以除夕為最重要,要理清一年的來往帳,核實盈虧,規劃來年。中國傳統風俗,除夕與春節,時相接,俗相類,實為一個傳統佳節。

“除夕”,義謂舊歲至此而除夕,新歲自明晨開始,有除舊佈新之吉兆。王安石《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如屠蘇。千門萬户瞳痛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夢樑錄》捲雲:“十二月盡,俗雲‘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士家不論大小户,俱灑掃門,去塵穢,淨庭户,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則備迎神香話供物,以祈新歲之安。”《萬曆嘉興府志》:“臘月,鄉人以朱墨圖面,跳舞於市,行古禮。除夕,易門神,桃符,春貼,井皆封,爆竹,設酒果聚歡,鑼鼓徹夜,謂之守歲。”除夕守歲,始自南北朝。

除夕的來歷作文 篇2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個叫做夕的怪物,它經常破壞房屋,傷人害命。人們為了躲避夕帶給他們的傷害都上山了。

這在春節這一天時,桃花村的人們都扶老攜幼上山躲避時,有一個叫做年的孩子,對一個老婆婆説:我有一個好辦法把夕趕走。老婆婆沒在乎他説的話,直接上山了。

人們上山沒一會兒後,夕就來桃花村搞破壞了,夕看見老婆婆家,燈火明亮,夕便走了過去,只見了婆婆家門上貼着紅色的春聯,窗户上貼着各種形狀的紅色窗花。

突然,夕看見一個身披紅袍的孩子在哈哈大笑,那個孩子就是年。夕嚇得跳了起來,這時,年拿起一根火柴,點燃了院子裏的鞭炮和煙花,就在這一瞬間院子裏噼噼啪啪後,年卻玩的不亦樂乎,而夕這個怪物卻被嚇得一溜煙跑了。

桃花村的人們回來後看見村子裏安然無恙感到很奇怪,他們看見年笑嘻嘻的,那肯定是年趕走的夕,都感謝他。但是他們不知道,年本來就是守護他們的。

這就是除夕拜年的來歷。

除夕的來歷作文 篇3

近十幾年,每到除夕,人們守在電視機旁觀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文藝晚會,依然形成風俗。

“除夕”中“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既另換新歲的意思,“除夕”就是一年最後一天的夜晚。

“除夕”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擊鼓驅逐“疫癆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而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則有西晉周處的“風土記”等書。“除夕”,在古代還有許多雅稱,如:除夜、逐除、歲除、大除、大盡等。

古往今來,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很多富有積極意義的習俗。“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除夕夜達旦不眠為“守歲”。“蜀之風俗如此”(蘇軾《歲晚三首序》)。

多少年來,我國還有除夕“吃年飯”的習俗,這頓年飯,南方人多備雞鴨魚肉,北方人則以包水餃來慶祝新年。全家團聚,共進一頓豐盛的晚餐。這也是人們回顧舊歲、憧憬新年的一種形式。

另外,每至除夕12點,人們鳴放鞭炮來驅邪避兇,喜迎新年。

除夕的來歷作文 篇4

除夕轉眼來臨。人們歡天喜地準備年貨。

那麼,你知道除夕的來歷嗎?

傳説古時候,有一隻怪獸叫做夕。每逢大年三十就到人間糟蹋莊稼、吃掉牛羊、危害百姓。百姓們苦不堪言但也無計可施。

有一位叫做年的兄弟在天宮中聽説了這件事,非常氣憤。他決定下凡間為民除害。大年三十,除夕即將來臨,年從天而降,他來到夕出沒的地方,站在大街上。

只見大街上空蕩蕩的,鴉雀無聲,原來,大家都躲在家裏,緊閉門窗。這時,從遠處傳來了沉重的腳步聲,夕來了,它一邊走一邊發出一聲聲可怕的吼叫聲,震得地動山搖。

人們躲在屋裏瑟瑟發抖説時遲,那時快,年抽出一條紅綢,朝夕揮去,夕一見紅綢,嚇得呆立原地,動也不動。英勇無畏的年又拿出了鞭炮,點燃了用力扔到夕的腳下嗤鞭炮的導火線閃着亮光,嘣嘣嘣鞭炮發出一陣陣巨響,碎紙片彈飛滿天,夕哪見得過這個架勢,嚇得撒腿就跑。

從此,夕再不敢再來滋事了。

年終於為民除了害。人們紛紛從家長狂奔而出,敲鑼打鼓,來宣泄心中的狂喜。

除夕的來歷作文 篇5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身居海底,每到一年的最後一天村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有一年的最後一天,桃花村的鄉親們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柱枴棍,臂搭囊袋,銀鬚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馬趕羊,到處都是人喊馬嘶的聲音。一片匆忙逃慌的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心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頭的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並勸他趕緊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搖頭笑道:“婆婆若是讓我在這住一晚我定吧年獸趕跑〃老婆婆驚目細看,只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老婆婆仍然勸説趕緊上山吧,一會年獸就要來了。老人搖搖頭。老婆婆無奈只好自己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子,它發現村裏氣氛與過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一聲,衝向了老婆婆家,就在這個時候!院內“噼裏啪啦”響了起來。它渾身亂抖,再也不敢前進半分,原來它怕紅色,亮光和炸響。這時老婆婆家的們打開了,之間院內的老頭哈哈大笑,年獸大驚狼狽的逃了。

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的人會來了,人們見村內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恍然大悟,連忙向鄉親們敍説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起擁向老婆婆家,之見老婆婆家門上貼着大紅紙,院內幾根紅蠟燭發着餘光……欣喜若狂的相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朋好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就在周圍的村子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方法了。

從此以後,人們把這一天叫除夕。

除夕的來歷作文 篇6

除 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餘",象徵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於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關於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説。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裏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裏,"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後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户户都貼紅紙對聯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裏,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後長輩發"壓歲錢"。接着就是張貼春聯和門神,並關上大門。到七年級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

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各地的除夕風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風俗很有特點,如蘇州、北京、台灣等。蘇州的除夕守歲時,都要等待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當鐘聲穿過沉沉夜色,傳到千家萬户時,就標誌着新春的來臨。無論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時,寒山寺中就會傳出這口巨鐘的洪響,民間稱為"分夜鍾"。這口鐘,已成為蘇州城鄉方圓數十里人民生活的時間信息。寒山寺鐘聲還出現在詩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現在,每年除夕,蘇州寒山寺仍遵循萬古不變的古老習俗,擊鐘以分歲。姑蘇城鄉,到了守歲的最後一刻,會從廣播中傳出宏亮的寒山寺鐘聲,報導一年的開始。千家萬户,聽到鐘聲,爆竹齊鳴,使古老的寒山寺鐘聲成為了一種時代的象徵。

北京的除夕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儀式一開始,整個北京城便淹沒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人們還在自己家院子裏,鋪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歲",取長命百歲的意義。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守歲。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各家的餃子也下鍋了,人們盡情的娛樂。

除夕在台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午後,在廳堂神龕前上供牲體。到了晚上,閤家焚香叩拜,然後對長者辭歲。接着是"圍爐",也就是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一桌,桌上擺滿菜餚,桌下放置火盆。"圍爐"為除夕帶來高潮,遠在他鄉的遊子,除非萬不得已,再遠再忙也要趕回家團圓。年夜飯後,便高燃蠟炬來守歲,兒媳婦為長輩們添富壽,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長輩得富壽越長,這是表示孝心。

除夕的來歷作文 篇7

過新年時,我在奶奶家待了兩天,在那兩天我玩了很多玩具,有飛機、汽車、照相機……我還和爸爸、媽媽、妹妹、伯伯去看了兩場電影,電影很精彩。過年街上人很少,車也很少,但是很熱鬧,街上到處都是紅燈籠,晚上還有一閃一閃的小彩燈。

我決心要了解除夕的習俗,我就上網查了一下,網上説:“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夜、歲除夜大晦日,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農曆十二月多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稱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時為廿九日,有些地區又會改稱二九暝。“除夕”中“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

而這些是過年的習俗:吃年夜飯,貼春聯,貼福字,拜年發紅包等等。我也在奶奶家裏做了這些。

我這兩天特別高興,我以後要多學習一點常識。

標籤:除夕 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