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朝鮮族婚禮上都有什麼習俗

朝鮮族對婚事非常慎重,儀式也比較隆重。雖然現代朝鮮族婚禮與傳統民族習俗相比已經刪繁就簡。但傳統的朝鮮族婚俗並沒有因此退出歷史的舞台。下面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朝鮮族婚禮習俗吧!

朝鮮族婚禮上都有什麼習俗

  朝鮮人的婚禮習俗

朝鮮人在訂婚前要交換雙方的生辰八字,這點和古代中國習俗有點相近。然後,家長請來當地的巫師占卜他們是否八字相合,老一輩的朝鮮人現在仍然很看中這些,因為就像他們的諺語説的一樣:“草鞋只有合腳才有用”。但是年輕人對此可能已經不太相信了。

訂婚

結婚前,新郎要給新娘家下聘禮。按照傳統,新郎應該在婚禮舉行前一天的傍晚到新娘家送聘禮,而且新郎要身穿禮服,把臉用幹墨魚汁塗黑。新郎的朋友們抬着裝滿聘禮的盒子,一邊走一邊唱聖歌。新娘的家人會跑出來迎接前來送禮的隊伍,並請他們吃東西,給他們發紅包。

婚禮裝束

在婚禮當天,新娘身穿鮮豔的朝鮮傳統服裝,頭戴綴有寶石的黑帽子。新娘子腳穿白襪子和繡花鞋。新娘的化粧很簡單,要在臉上畫三個5分硬幣大小的紅圈(傳統上是用紅紙貼到臉上),因為朝鮮人相信這樣可以辟邪。新郎也要穿傳統的朝鮮服裝,這種服裝用墨綠色緞子做成,上面用金色絲線繡了代表吉祥的圖案。新郎頭上還戴着黑色絲質官帽。

婚禮上的重要道具—白鵝與葫蘆

在傳統的朝鮮婚禮上,新郎要送給他的岳母一隻活的白鵝,因為鵝一生只有一個配偶,是忠誠的象徵。所以,新郎用鵝做禮物送給岳母表明他將對她的女兒一生忠誠。但是在當代的婚禮上,人們已經用一隻木鵝來代替活鵝。舉行婚禮的`場地用帶牡丹花圖案的圍布圈起來,人們圍在桌子周圍舉行婚禮儀式。婚禮的高潮是分享一種朝鮮的白酒(jung jong)。按照傳統,要把酒斟在由一隻葫蘆切開的兩個瓢中,這個葫蘆應該是由新娘的母親自己種植的。然後新娘和新郎分別從一個瓢中啜飲白酒。

冷麪婚宴

朝鮮人的婚宴被稱為“麪條宴”,宴會上除了美味的麪條外,還有根據季節時令做的各種菜餚。宴會伊始,大家品嚐朝鮮白酒(jung jong),然後是宴會的主食朝鮮冷麪(kook soo),是用清牛肉湯將麪條煮熟,配以新鮮蔬菜和雞蛋。和中國人一樣,朝鮮人也認為麪條代表長壽和幸福。在正餐過後,來賓還可以繼續品嚐一系列美味的朝鮮小吃點心。

  朝鮮族婚俗的程序

過去,朝鮮族婚俗沿用中國古代的六禮習俗,非常傳統複雜,禮儀繁多,隨着時代的變遷,逐漸得以簡化,現在主要有納彩、納幣和迎親3個程序。

納彩,就是定婚,男方家向女方家提親時要送禮物。納幣,是男方家給女方送去青緞、紅緞等彩禮。迎親,即新郎迎娶新娘,正式舉行婚禮,也最為隆重。

朝鮮族婚禮有奠雁禮、交拜禮、房合禮、席宴禮等。新郎去新娘家迎親,要帶上用木頭做的大雁,象徵新婚夫婦像大雁一樣忠貞愛情,永不分離。新娘家會為新郎辦豐盛的喜宴。新郎坐在案前,須先喝3杯酒。喜案上最為醒目的是煮熟的整雞,雞嘴上銜着通紅的辣椒。民間傳説紅為陽,可以驅邪避鬼,也隱喻早生貴子。在飯碗裏要埋上3只雞蛋,新郎吃一半,新娘吃一半,寄寓生兒育女、生活美滿的良好祝願。新郎新娘互換禮品後,要行交拜禮。新郎新娘離開新娘家時,要一起向新娘父母及長輩辭行,新娘要帶上嫁粧和禮品。過去,新郎騎馬,新娘坐轎,現在都改成坐小汽車了。

新娘到新郎家後,同樣會受到熱情隆重的歡迎和接待。新娘也要接受喜宴,並從滿桌豐盛的佳餚中撥出一部分送回孃家,以示自己在婆家受到了隆重的接待。上賓們回家前要到洞房去,叮囑新娘上敬公婆,下愛弟妹,夫妻和睦,好好過日子。晚上,要舉行熱鬧紅火的家庭娛樂會。

結婚第二天,新娘要為全家做早飯,露一露自己的廚藝。早飯後要行“舅姑禮”。新娘把準備好的禮物拿出來,一一贈給公公婆婆和小叔子、小姑子及其他近親屬。最後,把禮物送給新郎,然後兩人互相對拜。第三天,新娘伴着新郎,帶上豐美的食品,高高興興地雙雙回孃家,叫“回門”,婚禮圓滿結束。

  朝鮮族婚俗的特色

婚姻在朝鮮族人們的生活中是一件大事。姑娘和小夥的接觸傳話,需要有一個“媒人”。

首先,男方家要讓媒人到女方家看女方情況如何,這叫“看善”,與漢族的“相親”差不多。如滿意,小夥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家如果也願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

四柱,就是在一張紙上寫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年、月、日、時)。女方家接到小夥的“四柱”後,再拿姑娘的“四柱”對”穹合”。

所謂”穹合”,是指男女雙方的屬相是否相順而不相剋。這不是簡單地看合得來合不來,而是要認認真真地看二人的生肖能不能 完全對上。如二人生肖不合,婚事就沒有希望了。

如果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經媒人通知男方家,説兩個人的“穹合”相對。男方家就可把舉行婚禮的日期通過媒人傳話給女方家,這叫“擇日”。女方家得到“擇日”的信兒,便占卜吉凶。如果是吉,就可以許婚了。這時,男方家要把彩禮裝在彩禮櫃中,送到女方家去。

朝鮮族婚姻的移禮儘管因男方家生活水平不一而各異,但一般都要有”青緞”、”紅緞”等上乘衣料送給女方家,供新娘做衣裳、裙子、被褥之用,這叫“納幣”。

到這時,結婚前的準備工作基本妥當了,於是對方便按選好的吉日舉行婚禮。結婚儀式在新娘家舉行。

這一天,在迎親隊伍的最前頭,有專人手捧用紅包巾包裹的木雕大雁走在前頭,新郎騎 馬或坐轎居中,後面有一班隨從人員跟着,叫“後行”。 “後行”一般是新郎的爺爺或叔叔等長輩,被稱為“上客”或者 “上賓”。

新郎一行人來到新娘家後,新娘家用木盆(朝鮮族盛米或糕點 之類食品的用木頭鑿成的器皿)把木雁接過去,然後把新郎一行人 讓進客房——“舍廊房”(耳房)。

新郎在舍廊房戴上紗帽(這是過去朝鮮族人穿官服時所戴的 一種用絲織成的冠),繫上冠帶,顯得高雅、文質彬彬。

新娘頭上戴“簇頭裏”,這是一種類似花冠的東西,手戴“漢衫” (用五色彩綢衫和白色甲紗做成,用來遮新娘的手)。然後,新娘在“引進”(即前導人)的陪伴下,走進醮禮廳(舉行結婚儀式的房子)。新郎站在東側,新娘站在西側。新郎先向新娘行鞠躬禮,然後用綵綢託着盞台向新娘讓酒。新娘謝杯,將酒退回。

醮禮儀式結束後,新郎便開始“賞大桌”,就是品嚐已經擺好的 美味佳餚。這時新娘不陪坐,由新娘家來的客人和自家的親戚們陪同。

新郎品嚐後的飯菜要送到新郎家。新郎家接到新娘家的人送來的這份佳餚,先要在祠堂祭祀一番,然後全家同親戚一道分享。新娘家送飯菜的目的是向新郎家表明他們是怎樣款待姑爺的,而新郎家也可從中得知新娘家的家境如何。

行過醮禮儀式,新郎新娘便正式成為夫妻。新婚第一夜,新郎、新娘住的房間叫做“廂房”。 晚上,當新郎走進廂房的時候,新娘仍穿着在舉行醮禮時穿的服飾,靜坐在廂房。廂房一角點着兩隻蠟燭,另有一張小桌上擺着果品、糕點。靠近後窗的地方用屏風圍起來。新郎一進廂房就脱下紗笠和“周衣”(朝鮮族出門或過節時穿的大罩衣,係一種禮服),走到新娘背後,兩手從新娘腋下探過去,給新娘解開系在齶下的”簇頭裏”的帶子,並脱下羅衫,然後把桌上的酒和點心給新娘吃。

有的地方,人們在給新娘系“簇頭裏”的時候,故意把帶子打很多結,叫新郎難以解開而逗弄新郎。

第二天早上,新娘家的親戚聚在一起,新郎依次行禮,這叫“通常禮”。新郎根據這些人的輩分,或者跪拜,或者觀禮。“通常禮”結束後,新娘家的親威相繼把新郎請到自家吃便飯,這叫做“認親禮”。

新郎在新娘家一般要停留三天。這期間,新娘所在村裏的小夥 子們都來逗新郎玩耍,即試一試新郎機敏與否,或者提出許多稀奇古怪的問題讓新郎回答,或者與新郎對詩,或者請新郎來跳舞。

三天過後,當新娘離開孃家時,新娘家就不擺設大宴了,這回該新郎家擺席了。新郎家也要佈置一間醮禮廳,新娘就在醮禮廳“賞大桌”。新娘回婆家的第二天也舉行“通常禮”,新娘也要到新郎家的主要親威家吃便飯。新郎家還要給新娘家回敬佳餚。

新娘回婆家隊伍的“後行”,也是由孃家的爺爺、叔叔等年長者組成。後行者臨返回去的時候,新娘的爺爺或叔叔把親家請到跟前,把孫女或者侄女交給親家,並對孫女或者侄女囑咐道:“你雖然生長在我家,現在已經出嫁了。從今往後,這家就是你的家了。”要她好好奉養公婆,夫妻要相親相愛,一家人要和睦共處,要對得起祖先。新娘則遵奉長者的吩咐,面對着公婆發個誓,然後拜三拜。

到這時,婚禮才算最後結束了。

過一個月或三個月或一年之後,新娘回孃家去。這時,婆家張羅着釀酒呀、烙餅呀、打糕呀,再套上車送到親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