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關於春節日記集錦10篇

一天的時間即將結束了,想必大家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篇日記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日記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日記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春節日記集錦10篇

春節日記 篇1

我叫王xx,我在春節裏過的很快樂。我和媽媽玩遊戲,有翻角角、下跳、下圍棋、下象棋等等。但是這都是寫完作業才開始的。

寫作業的時候可很認真的噢。我還去芙蓉園玩了,那裏有全球最大的非常好看的水幕電影,還有精彩的舞獅子,驚險極了。有一天我和我的三個好朋友又到大唐芙蓉園去了,玩的很開心。我的春節就是這樣愉快的度過的。

春節日記 篇2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又要來到了,想必每個小孩都很急切地盼望着過春節,都有一些讓自己喜歡的事情吧!例如:收到長輩給的壓歲錢,四處逛街買新衣服,去親戚家串門拜年,去旅遊等等,而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放鞭炮和煙花了。

每次我們都會買很多不同種類的鞭炮和煙花。我們把鞭炮插在土裏,用香點燃引線,我雙手緊緊地捂住耳朵,躲在大人身後,探出半個腦袋,看着嗞嗞燃燒的引線,心裏想:我到底是把手放開,跳到前面做出一副勇敢的樣子,還是就像現在這樣害怕的樣子呢?我還在猶豫中,鞭炮已經“嘭”的一聲爆炸了,頓時紙屑四散,塵土飛揚,空氣中瀰漫着一股硝煙的味道……。我也高興得大叫起來!

當然,最壯觀的還是晚上放的煙花。有的煙花放上天像一朵盛開的菊花,有的煙花放上天先是一個小圓圈,接着像水波一樣一圈一圈地放大,而且每一個圓圈的顏色都不一樣呢!有的煙花放上天就像噴泉一樣“譁”地散落下來……各種五顏六色的煙花交織在一起,此起彼伏,五光十色,把夜空粧扮得如同燈火輝煌的宮殿一樣,十分美麗……。

看着滿天的煙花,聽着四處噼裏啪啦的鞭炮聲,熱熱鬧鬧的新年又來到了!

春節日記 篇3

過年為什麼要放鞭炮春節放鞭炮的由來,放鞭炮是過年的習俗之一,那麼過年為什麼要放鞭炮,你瞭解嗎?過年放鞭炮,源於一個叫“年”的怪物。具體過年為什麼要放鞭炮?下面小編為您介紹春節放鞭炮的由來。

過年為什麼要放鞭炮?鞭炮起源於古代的爆竹。爆竹也叫“爆仗”、“炮仗”,唐代時寫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稱之為“紙炮”、“響炮”。如果把許多單個的爆竹聯結成串,則叫作“鞭炮”、“響鞭”、“鞭”。

鞭炮的起源非常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鞭炮與桃符、春聯一樣,最早是用來驅除邪魔鬼怪的。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過年時候燃放爆竹就已經構成了習俗。《荊楚歲時記》中就記載了這個習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闢山魈惡鬼。”這也是之後人們在春節燃放鞭炮的由來。由此可見,“爆竹”一詞的本意是焚竹而爆。

火藥發明之後,人們不再燃燒竹子了,而是將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在竹筒裏燃燒,產生“爆仗”。但是,這時人們仍然一向沿用“爆竹”的叫法,直到這天。過年為什麼要放鞭炮?人們在春節燃放鞭炮是出於迷信,認為鞭炮能驅邪、避瘟,保佑家人平安吉祥。有關放鞭炮還有着一個搞笑的傳説。過年時需要放鞭炮的原因,恐怕非常多人都會想到一個叫“年”的怪物。

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踏壯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裏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於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在家門口貼紅聯、放鞭炮、掛紅燈,院子裏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聲音。所以過年大家都要放鞭炮。放鞭炮是源於驅除鬼怪的行為的,但是這天人們過年放鞭炮是為了喜慶,因為鬼怪被趕跑了,晦氣也被趕跑了。

春節日記 篇4

新年到!真熱鬧,又掛燈籠又放炮!大年七年級早,我們一家三口連兩條小狗一起去外婆家拜年。

一來外婆家,母親就要我向外公外婆問好,要我説一大堆的吉利話,然後才可以拿紅包。我鬱悶啊,這紅包拿的是真心的不容易啊!父親告訴我,傳説在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叫它做“年”。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我們只要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裏,直到七年級早晨,“年”飽餐後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

所以,這種習俗就一直流傳到現在,一刀大年七年級,人們就互相説吉利話,預祝來年大吉大利,事事順心!原來如此,拜年是這樣來的!

春節日記 篇5

今天,是春節,我很高興,因為春節是要發壓歲錢的,還能穿漂亮的新衣服。最主要的是,我終於可以盡情的玩炮了。所以我非常開心。

那天,我叫對面的鄰居出來玩。我們一起去附近的小賣鋪買炮。小賣鋪雖然小,但炮還算齊全。可以説是麻雀雖小,五臟六腑都在。我們倆人各買了一盒三連炮,我迫不及待的打開炮盒,抓出一大把塞進兜裏,把炮盒瀟灑的扔了。我們玩了一會兒,覺得幹大不不過癮,於是我們想玩點刺激的。我們找來一個玻璃瓶,把炮點燃,快速的塞進去。於是幾後,"轟"的一聲巨響。玻璃瓶上冒出滾滾白煙,就在幾秒後,又是一聲巨響,透明的玻璃瓶變黑了,搖搖晃晃的倒在地上。

我和鄰居玩的很盡興,也非常開心。不過這種玩法未免有點危險,不是專業人士,千萬不要模仿哦!

春節日記 篇6

今天是除夕之夜,是個特別美好的'日子,我在家焦急的等着農曆豬年的開始。

我們一家看着電視,當聽到電視裏的主持人説:“五、四、三、二、一,春節到了!”我連忙拿着所有的煙花,跑到門外,放了起來。這時,似乎所有的人們都一起放起了煙花。煙花就像美麗的花兒綻開了笑臉,漂亮極了!我感覺我在夢裏一樣。人們都歡呼起來。我拿着我最喜歡玩的煙花,和爸媽,哥哥一起慶祝羊年的到來,我的心中頓時想起了一首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户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我想:我又大了一歲,在這個美好的日子裏,我應該更加懂事,媽媽和爸爸在我身上下了那麼多功夫,我要好好讀書,不辜負父母對我的關心!

春節日記 篇7

一陣“噼哩啪啦”的鞭炮聲傳來,空氣中瀰漫着煙火的氣息。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到,一大早,爸爸媽媽就忙個不停,只見媽媽利索地擦洗着桌椅、門窗、地板,屋子的裏裏外外都被媽媽擦洗得閃閃發光,最值得驚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沒有隔着玻璃似的。再看看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膠布把春聯貼在大門的牆上,不偏左不偏右,更不偏斜,可不,爸爸貼春聯的技術可是一流的。爸爸又站在椅子上掛紅燈籠,紅燈籠代表喜慶,我家的紅燈籠一掛到陽台上,比誰家都紅豔、突出,特別引人注目。爸爸媽媽的一舉一動,讓在旁邊觀看的我都傻眼。忽然,我想起一個關於過年的傳説:古時候,有一種名字叫“年”的兇猛的怪物,每到臘月,便出來傷害人畜。有一次,“年”來到一個村莊,它被一家門口曬的大紅衣服嚇跑。“年”到另一處,又被燈光嚇跑。人們終於發現,原來“年”是怕紅色、火光和響聲的。想到這裏,我終於知道為什麼過節人們都要打掃屋內外衞生,貼春聯、窗花,掛紅燈籠等等。這種風俗體現中國人講文明、愛清潔的美德。

啊!每條大街小巷,都有那麼多五顏六色的身影在晃動,像河水一樣流淌,前不見頭,後不見尾。

在柔和的燈光下,各色精美的糖果和售貨員親切的笑容融為一體,使人賞心悦目,顧客們抱着大包小包擁擠着走出超市,個個臉上掛着笑容,心裏淌着蜜。家家户户都清掃房屋和庭院,都貼上春聯、年畫,到處煥然一新。

啊!除夕之夜終於來臨,全縣各處都張燈接彩,有的地方橫着豎着掛着五色的燈串,有的地方放着五光十色的煙花,還有的地方一羣羣穿着漂亮快樂的孩子在盡情地玩耍。

春節日記 篇8

去年的春節真叫人回味。因為那是一次特別的春節。一般過春節都是我一家三口過的,沒其他人,可今年就不一樣了,大伯他們都來了。

早上,大家都忙活起來,買菜的買菜,打掃衞生的打掃衞生。總之忙的不可開交。

晚上,吃完飯後,大家開始放煙花了。一些女孩子都捂住耳朵。“砰砰"煙花想在半途爆炸的導彈發出五彩繽紛的煙火。大家都唱的唱,跳的跳,十分開心!

春節日記 篇9

xxxx年x月x日星期x天氣x

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還有一個我最喜歡的春節,從我記事起到現在我們都是伴隨着這些年年依舊的傳統節日和親人們一起度過一年又一年的節日。這些節日包含着豐富的民族文化凝聚着濃濃的血脈親情,在這節日中我對春節是情有獨鍾。

每年的春節,家家户户門前都換上新的對聯,掛上大紅燈籠親朋好友都大老遠的跑回到自己的家裏,為的,就是吃上一年才有一次的團圓飯。

飯桌上大人們講述這一年所有的經歷,而我們這些孩子則毫無忌諱的大吃大喝。我最喜歡是在除夕夜吃完飯分好睡,拿到壓歲錢後,我們一家人一起坐在火爐邊上烤火吃瓜子,刨花生,大家有説有笑,很温馨。

奶奶到九點便開始做湯圓了,我看他忙不過來,便幫着奶奶一起做。

爺爺和爸爸就去鄰居家串門兒,大約十二點他們就回來,拿出煙花放在道地中央,然後開始放煙花,隨着“轟轟”聲響。天空中綻開了五顏六色的花朵好看極了。

隨着這一陣陣聲響,20xx過去了,我們迎來了新的一年,20xx,美麗的傳統節日文化,我最喜歡的春節。

春節日記 篇10

農曆年的最後一天,稱“除夕”,客家人又叫“大年晡夜”。正月七年級,即農曆一年中的首日,俗稱為大年七年級,與八年級、九年級稱為春節。客家人的過年涵蓋了春節,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就進入年界,直到正月十五出元宵。

從一進入年界至除夕,客家人家家收起農具,忙忙碌碌四處赴圩辦年貨,户户動手打黃元米餜、煎油餜子、做糖米泡,打顏片、麻糕等各色糕點,迎接新年。其中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掃塵”,以示除舊迎新,使家庭面貌一新。

“除夕”又稱“大年”,這一天,家家户户大門上都貼上春聯,門楣和窗户上還貼上紅紙條。這天家家宰雞殺鴨。除夕的年夜飯,吃得特別早,一般下午四五點鐘就開始,一直吃到傍晚,閤家共吃團圓飯,同喝辭歲酒,孩子們慶長大,老人們賀添歲。接着,大人們拿出新衣裳,讓全家穿上節日的盛裝。家中所有大小房間都點上明燈。大人包紅包給小孩壓歲,囑咐孩子聽話,好好學習,人長一歲,要更懂事,一家人圍爐而坐“守歲”,回顧舊歲,展望來年,通宵達旦。

除夕那天晚上,我們一大家子熱熱鬧鬧吃完了年夜飯,都圍在電視機前,一邊品嚐瓜果,一邊欣賞春節聯歡晚會,盼望着新年的鐘聲快快敲響。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的那時,整個城市的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孩子們放爆竹,歡快的歡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光,屋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元宵是春節的最後一天。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晚上一家子都聚在餐桌上吃湯圓,甜甜的,很好吃。吃過飯後,大家都到廣場上去玩,炮竹聲震耳欲聾。大家都買了孔明燈,大家把一塊蠟綁在孔明燈底部,然後用火點燃,再用手拿住孔明燈的四個角,過了一會兒,燈裏充滿熱氣,漸漸地鼓起來,我們就慢慢地鬆開手,孔明燈緩緩地飛上天,於是,在燈上寫上了自己的來年願望。隨着一支竄天猴破空而入,天空中的過節氣氛也越來越濃郁了,一枚又一枚禮花破空而入,在轟然巨響中爆炸開來。半空中“疑是銀河落九天”,地上“火樹銀花不夜天”,真是比人間仙境一樣!

春節結束了,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一個寒假過去了,大家又開始過忙碌的生活了。

標籤:集錦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