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機構

武漢市交通學校

機構8.42K

武漢市交通學校始建於1959年,是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立項建設學校、國家級重點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國家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重點實訓基地、湖北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武漢市“十一五”教育發展規劃確定重點支持的職業學校。

武漢市交通學校

  武漢市交通學校簡介

辦學歷史悠久,堪稱職教品牌

武漢市交通學校座落於武漢光谷腹地、美麗的湯遜湖畔。學校自1959年創建以來,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不斷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謀求和創造優勢。學校堅持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發展道路,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服務武漢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了一批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學校現為國家重點中專、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學校、國家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重點實訓基地,湖北省電梯安裝與維修重點實訓基地;是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理事、全國機械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汽車專業主任委員、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武漢職成教協會的常務理事以及武漢市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學校。

學校先後獲得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狀、武漢市羣眾滿意學校、國家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湖北省依法治校示範校等諸多殊榮,並多次被評為省、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連續七屆14年蟬聯武漢市文明單位,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論證,是武漢市、乃至湖北省職業教育的品牌和窗口學校。

設備設施齊全,後勤保障有力

學校校區總面積近300畝,總資產逾3億元,建築面積近15萬平方米;年均學歷教育及非學歷教育的職業技能培訓人數達7000餘人。學校辦學條件優越,擁有53個專業理實一體化實訓室、藏書18萬餘冊、電子讀物16萬餘種的圖書館、能容納660個學生同時閲讀的電子閲覽室、多媒體仿真實訓室、多媒體電教室,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41台,校園網、學術報告廳等教育教學設施一應俱全,教學設備總量已達8200餘台(套),總價值3181萬餘元。學校擁有環境潔淨舒適、供應品種豐富的餐廳,可供4000學生同時進餐;學生公寓式宿舍,能容納6000學生住讀;擁有標準的田徑運動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學生活動中心、購物超市、洗浴室、便生服務點等學習、運動、生活、娛樂配套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後勤保障堅強有力。

樹人重在立德,教育以生為本

多年來,學校秉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為核心,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方針,堅持“三突出”(突出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突出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訓練、突出學生專業新技術知識的學習),“四嚴格”(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嚴格管理、嚴格考核)和“五育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活動育人)的教育理念,不斷創新學生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切實推進全員育人服務創新,積極構建適應學生教育服務管理規律特點的網絡系統,探索“兩元(校內、校外)三級(學校、專業部、項目教研組)管理體系”,強化對學生學習生涯、身心健康的指導。在學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全面推行“6s”管理,建立“以傳統精神人格為基礎、合格公民人格為關鍵、時代創新人格為目標”的“階梯式”培養教育模式,全面實施“六訓”教育方法,力助學生全面發展。同時結合青少年學生特點,着眼學生持續發展,長年開設禮儀課、形體課、國學晨讀課、名著欣賞課、書法課等人文特色選修課,建立學生管弦樂團,開闢校園英語角,為學生配備素質導師,引導學生提高職業素養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和健康積極的生活情趣。多年來,交校畢業生以專業操作能力強、人文特長多、發展後勁足,普遍受到用人企業的青睞。

交通特色專業,幫你成人成才

學校是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立項建設單位,着力建設具有“大交通”特色、多元化多層次發展的國內一流示範性職業院校,形成了以汽車為主幹,以電梯技術、航空服務為兩翼,物流服務、軌道交通、船舶建造,焊接技術,光電子等專業為驅動的“大交通”品牌特色的專業集羣。

學校針對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特點和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新方法的變化,同步改革課程體系,形成“縱向貫通”和“橫向嵌入”式的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課程體系,開發出數十套校本教材。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構建“樹形結構”人才培養模式,以立德樹人強“根”、分級達標健“幹”、定向培養分“枝”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建立真實任務驅動教學改革機制,實現了從仿真教學——模擬實訓——綜合實戰型的教學模式;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電梯安裝與維修方向)專業,按照企業實際的生產作業流程三個階段,將課堂教學組織分解成六個教學步驟,形成具有專業特色的“三階六步”教學法,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逐步適應崗位的管理與技術學習;航空服務專業構建了“綜合素質+核心技能+拓展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廠中班”工學融合。學校各專業廣泛推行項目式、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和“多元多維”評價模式,極力創新有效課堂教育,打造“魄力課堂”、“創新課堂”,為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在“學中樂、樂中學”,營造了“不唯學歷憑能力”的良好學習氛圍,為學生成人成長鋪就了一條條成功的道路。

校企深度融合,就業渠道通暢

學校堅持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不斷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加大實習實訓在教學中的比重,創新頂崗實習形式,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在不斷創新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索中,學校積極構建職業人才校企共育、重點專業校企共建、雙師隊伍校企共培、辦學成果校企共享的“四共”校企合作模式。先後與神龍汽車、東風本田汽車、武昌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武漢天河機場、武漢郵科院、博世(上海)、芬蘭通力(中國)電梯、西子奧的斯電梯、華燦光電等世界500強公司和國內知名大型企業簽訂了聯合辦學及“訂單式”培養協議,參與了教育部的AYEC(上海通用汽車青年教育培訓課程推廣項目)、TEAM21豐田課程實驗校企合作項目、汽車工程學會的德國巴斯夫國際貿易(上海)公司等校企合作項目。多年來,畢業生一直供不應求。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令眾多職業院校望塵莫及,學校也因此年年被湖北省、武漢市政府授予“畢業生安置先進單位”稱號。

學校不斷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拓展國際合作平台,2009年在全省中職學校中率先開辦國際合作項目“中德汽車機電技術國際班”,引入德國職教雙元制培養模式,聘請德方資深專家授課,至今有79人通過德方考核,取得歐盟認可的“滿師證書”,部分學生與德國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目前正在德國進一步工作學習深造。

師資力量雄厚,名師培育“高徒”

學校狠抓師資隊伍建設的“青藍工程”、“名師工程”、“教師專業化發展工程”、“雙師素質工程”、“兼職教師建設工程”五大工程,組建了“通用”、“雪鐵龍”、“通力”、“豐田”、“博世”等多個教學團隊,建立並實施了“教師由教書匠到教育工作者、由理論教師到雙師型教師、由青年教師到專業帶頭人”的分級達標機制,從而使團隊核心教師通過行業、企業培訓認證,考取了工程師、技師等資格證書。

學校現有教職工218人,專任教師176人,其中高級講師32人,擁有碩士學位26人,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約佔教師總數的69%。“雙師型”教師121名,佔專業課教師總數的85.8%(四個重點專業“雙師型”教師達到90%以上)。共培養武漢市職教名師1名,武漢市學科帶頭人6名,武漢市優秀青年教師12名,另有30名校級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學校先後從企業引進了湖北省噴漆十大“槍王”之一易建紅、武漢市職業技能大賽“焊接狀元”吳新華等二十多名技術能手,聘請了包括“楚天名師”在內的三十三名企業兼職教師,充實專兼職教師隊伍。

近兩年來,師生佳績頻傳,碩果累累:我校師生有61人次在國家級職業技能大賽獲獎,40人次在省部級職業技能大賽獲獎,164人次在地市級職業技能大賽獲獎,真可謂“名師出高徒”!

辦學成績斐然,示範引領顯著

學校堅持在改革中發展,在創新中奮進,特別是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立項建設以來,辦學實力和辦學質量整體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提高,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十分顯著。

國家教育部魯昕副部長、湖北政府郭生練副省長、武漢市政府劉英姿副市長等領導先後蒞臨學校考察指導工作,給予學校深切地關注與莫大支持,對學校的辦學成績予以了充分肯定,對學校的進一步發展充滿期待。

學校的辦學經驗和成績先後被中國教育報、中國職業教育、人民網、湖北日報、湖北電視台等15家主流媒體進行多達80餘次的宣傳報道,並在全國機械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交通運輸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和示範校建設培訓研討會等會議上交流發言10餘次。截止2014年6月,全國省市及46所職業院校近300同仁,分別慕名來校學習交流。在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舉辦的項目驗收實操培訓班上為32所兄弟學校作講座,接待國際國內教育機構、職業院校和社會團體到校考察學習近30批次。

學校領銜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汽車電子技術專業教學標準》的制定工作;組織了全國“創新杯”省賽活動,承辦了省市中職汽車維修技能大賽和行業大型賽事培訓20餘次,參與組建湖北物流、交通、焊接、汽車工程4個職教集團、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職業教育園區,並對蘄春理工中專等3所學校開展對口幫扶。

鼎新革故,鋭意進取,與時俱進。伴隨着職教發展的春天,武漢市交通學校將發揮其獨特的優勢,進一步健全完善中等、高等和成人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成為面向裝備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基地。交校人將繼續高舉國家示範校建設改革發展的大旗,乘國家深化中高職銜接配套改革東風,不斷增強示範帶動和輻射作用,為武漢市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培養更多更優秀的高素質、高技能產業工人,為服務產業轉型升級而主動創新發展、全力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