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2023年秋季開學第一課在線直播入口

熱點4.44K

每當大家圍在一起看《開學第一課》的時候,也意味着又一個新學期的開始,那麼,2023年開學第一課在哪裏看呢?直播觀看入口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3年秋季開學第一課在線直播入口,歡迎大家收藏和閲讀。

2023年秋季開學第一課在線直播入口

2023年秋季開學第一課在線直播入口

按照慣例,節目將於9月1日20:00準時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並在“學習強國”學習平台、國家中國小網絡雲平台、央視頻同步播出。

為了給大家提供更加便利的途徑,特將觀看地址整理出來,開學第一課觀看入口:

地址:

2023央視《開學第一課》播出時間

按照慣例,節目將於9月1日20:00播出,屆時,同學們可以和家長一同觀看。

2023央視開學第一課回放觀看方法

電視端

點擊CCTV.新視聽的左上角,進入搜索頁面,搜索開學第一課,就會有歷年的開學第一課。

電腦端

點擊:,搜索框輸入“開學第一課”,點擊搜索結果即可。

手機端

下載安裝:智慧中國小APP,打開應用,最上方搜索框輸入“開學第一課”,點擊搜索結果即可。

《開學第一課》歷年主題

2017年,第十屆《開學第一課》的主題為“中華驕傲”。中華驕傲,是文化的驕傲,是民族的自信。這份驕傲和自信,深深鐫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裏,流淌在中華文化的血脈中。

2018年,第十一屆《開學第一課》,以“創造向未來”為主題。通過“夢想、奮鬥、探索、未來”四個篇章,在“創造精神”指引下,探討夢想的崛起、探索的力量、奮鬥的重要和未來的美好,以充滿前瞻性和未來感的設計,引領廣大中國小生感悟創造精神的魅力和重要意義,鼓勵孩子們鍛鍊實踐能力、提升科學素養、培育創新精神,在新的時代節點上,更好地向未來出發。

2019年,第十二屆《開學第一課》,以“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主題,通過講述為了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而不懈奮鬥的動人故事,帶領同學們見證偉大祖國的發展歷程。

2020年,第十三屆《開學第一課》,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傳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

2021年,第十四屆《開學第一課》,以“理想照亮未來”為主題。

2022年,第十五屆《開學第一課》,以“奮鬥成就夢想”為主題。

2023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寫作模板

【開頭引入】

今天,我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收看了中央一台的《開學第一課》節目。今年《開學第一課》主題是“理想照亮未來”。

【總結概括】

內容(對節目的概括,並點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XX説的,………………

【觀點議論】

(除了觀點,也可適當提下自己的情感)另外,是我最觸動的是XX。XX…………(XX的……的事例讓我感動。)我認識到了我們應該……,而不應該……

【聯繫現實】

在現實生活中,我…………與XX相比,我還有很多的不足。我決心……在理想這件事上,我會……

【總結昇華】

這次的開學第一課,讓我懂得了……如今,我已經許下了自己的理想,未來,我來了!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1

金秋九月,我們迎來了開學,同往年一樣我早早地坐在家裏等着觀看《開學第一課》,晚上八點準時開播。

節目一開始就是主持人撒貝寧老師的出場,他用自己極具幽默的講話方式帶給我來不一樣的節目體現。我們的國產大飛機——C919,商業首飛成功,航天員在太空頻繁地會師,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也是驚喜不斷,與此同時,新時代科技創新也是捷報頻傳。今年我們《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

節目中我瞭解到許多知識,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有《儒藏》首席工程專家王博教授給我們講述了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後的故事,並回顧了《儒藏》編纂人湯一介先生皓首窮經匯聚《儒藏》的過程,讓我們更能感受到薪火相傳的歷史自覺與文化自信。通過《儒藏》我們可以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瞭解影響我們兩千多年一直到現在的思想,如熱愛祖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都關聯着“仁”的思想,正是有他們那一批孜孜不倦,甘於奉獻的精神,才使得如此有文化藴含的典籍流傳下來。這讓我知道我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傳承中華文明和智慧,我們以後也要繼續傳承中華文明和人類智慧,開創美好的未來。我牢記那一段話“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寒,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有前輩們嘔心瀝血的奉獻,才有瞭如今盛世之景,而我們更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承前輩之志,繼續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添磚加瓦。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未來的接班人,強國復興理應有我,有我們。新學期伊始,我們要在學習上,在生活上,不斷積累。苦練本領,夯實根基,為明日“起飛”奠定基礎。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2

假期已經結束了,又到了新學期的開始,2023年的《開學第一課》教育傳片也隨着我們的開學到來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

我們的文化曾以文字的形式,鑄刻於青銅,謄錄於絲帛,書寫於簡牘之上,它們也曾以水墨丹青繪製的畫作留存於世,它們生動地記錄下了古人的生活和豐富的精神世界。

我們跟隨浙江大學的金曉明老師一同在光影裏進行了一場“千年畫中游”。金老師用南宋時期的大畫家馬遠的《蹴鞠圖》向我們講述了蹴鞠由戰國時期就開始了,到了宋代迅速發展起來。

接着帶領我們細細品味了了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展示了宋代人的生活細節的表現,雖然距離我們已經過去了1000年,但是畫中那栩栩如生的畫面,還是吸引着我們把它放大來細細的品味。裏面有左手拿着餐盒右手拿着筷子身上穿着圍裙的“外賣小哥”;讓我沒想到的是,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租車”服務,要是路途比較遙遠的.話,還能選擇牛車。

我們如今強生的國力與先進的科學技術,讓我們有機會見到“中國曆代繪畫大系”,讓原本難以公開展覽的一些古話珍品直接展示在我們的面前。今天我們走進了“繪畫大系”,看到了一幅幅令人讚不絕口的畫作,得以接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這節開學第一課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讓我明白了中國發展之快,也同時讓我知道了我們要傳承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我無悔身在中國,同時也為有這樣的祖國而感到自豪。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3

2023年央視《開學第一課》於9月1日晚上8點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播出,本次節目的主題為“強國復興有我”。

在節目中,我觸摸到歷史變遷、時代發展,更瞭解到歷史洪流中許許多多的祖國青年用一生的捍衞與守護,鑄就了今日的祖國榮光、文化地基。至此,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們才有更多機會繼續談個人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

《儒藏》工程首席專家王博教授,為同學們講述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後的守護故事,並回顧《儒藏》編纂人湯一介先生皓首窮經匯聚《儒藏》的過程,讓同學們更能感受到薪火相傳的歷史自覺與文化自信;《中國曆代繪畫大系》工程副主編金曉明帶領同學們“畫中游”,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考古學家高星通過最新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講述人類起源、演化歷史,追溯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

中國國家版本館建設,構築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就是着眼於中華版本資源的永久安全保藏,讓文化典籍‘藏之名山、傳之後世’。這對增強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厚植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具有重大意義。

多讀書、讀好書,是一個人樹立三觀、蓄積力量的重要途徑。而書籍的.保存、傳承、版本研究,在其中更是起到了關鍵作用。瞭解文化,知道宇宙茫茫,自己從何而來;運用文化,知道世界之大,自己該如何做,對於個人成長至關重要。因此,未來,我希望自己也會在圖書版本領域增加了解,為文化傳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讓我們一起為夢想揚帆,為祖國遠航。新學期,我要向着自己的小目標沖沖衝!同時,我也明白了少年是民族最鮮活的血液,是家國篇章的書寫者,所以生逢其時的我們要擔起家國理想,心中始終牢記強國的信念!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4

假期結束了,我們也迎來了新學期的開始。2023年9月1號晚上八點,我準時收看了《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主題。

節目首先通過介紹我國的三大文化工程:國家版本館,《儒藏》和《中國曆代繪畫大系》,為我們展示了中華文明歷史的傳承和文化的發展,我們在歷史中找到復興的'答案,在文化隗寶中找到強國的意義。這三個工程,讓我們深入瞭解到古人的文化與智慧,讓我們看到了古人的煙火生活。

其中讓我印象作深刻的是中國國家版本館,他是古今中外所有藏有中華文明印跡的資源,承載着厚重歷史文化古籍。國寶“何尊”已有三千多年

的歷史,是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展出的文物之一,裏面講到當時因為差點被當成廢品賣掉,還好我們的博物館工作人員及時的發現,國寶“何尊”才躲過一劫被留下來。

《儒藏》“藏”是讀(zang還是cang)呢?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去傾聽《儒藏》工程首席專家王博教授,為同學們回顧講述了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後的故事。自古以來,我們中國都是非常重視文獻,整理和編纂,這些傳承都離不開歷代有志之士對文脈的守護,正是因為在不同時代,有着一批這樣的讀書人,他們孜孜以求才有了這五千年未曾中斷的中華文明。他還提到了湯一介老先生,是《儒藏》工程的發起者和主持人,湯一介用八個字“事不避難,義不逃責”,這也告訴我們遇到困難絕不逃避,遇到責任勇於擔當。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責任,我們更應該傳承中華文明的智慧,開創美好未來。

通過觀看開學第一課,我深深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多樣性。這堂課,我們從中學習,也更加自信,強國復興有我,我將為之努力奮鬥 !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5

新學期的到來標誌着新的開始,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也如約而至到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節目組邀請了文化學者、考古專家、科技領軍人、兩代飛行員、神舟十六號乘組......一批重量級嘉賓匯聚課堂,講述了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奮鬥故事,匯聚磅礴向上的青春力量。

隨着撒貝寧與龍洋兩位主持人的同學們,開學了。拉開了《開學第一課》的序幕。

最讓我感動的是空軍某部的張威帶領着同學們講述了抗美援朝陶偉和殲-20飛機的那一段,由飛行員張威帶領我們一起去參觀殲-20,還請來了抗美援朝戰場上的飛行員陶偉老先生來與我們講述當時空戰的情形。

陶偉當時還不滿19歲參加了空戰,首創120米近距離擊落敵機的戰績,他創造了“空中拼刺刀”範例,成功擊落了敵機七架,擊傷1架。他講述當時雙機在返航的時候遭到了敵人襲擊,沒想到敵機開炮將長機擊落,敵機突然收油門,我們很快的就衝了過去,等到發現的時候也就五六百米,這時敵機在前方,我就向右邊把飛機拉起來,飛機一邊滾轉一邊向敵機開炮,在120米距離講敵機擊落。

在當時的'空戰中犧牲了4名飛行員,年齡最大的才29歲,最小的19歲。

今天,我們能夠在這裏安心的學習,紀念他們,離不開他們為新中國和平而做出的偉大貢獻。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70週年,我們將迎回第十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空軍飛行員張威曾駕駛殲-20戰機,為搭載志願軍烈士遺骸的運-20伴飛。“請志願軍烈士們看一看祖國的領空,看一看祖國的領海,看一看綠水青山……”向志願軍忠烈致敬!

看完《開學第一課》節目,這堂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在學習上、工作上還是在社會責任上,都應該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的復興添磚加瓦。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6

今天我收看的中央一台的開學第一課,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我滿心歡喜的去看電視,我看開始前的十分鐘就坐在那裏等候它的到來,

我最喜歡是説宇宙的部分,分別有“拉索”首席科學家曹臻向我們介紹了我國自主設計、獨立建設的複合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和天空和天空課堂給我們講述他們的故事。真的是宇宙之大,其大無外,宇宙之小,其小無內。他們的故事很精神,他們讓瞭解到宇宙的起源、演變、結構還有航天。他們生動的講解,讓我對科學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他們不僅僅是傳遞給我們科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這種成就背後那種艱苦奮鬥的`精神。他們不僅僅是強國復興重要部分,更重要的是他給我們展示,是想讓我們更好的傳承他們的這種無所畏懼的精神。

他們鼓勵我們樹立正確的志向,可以全心全意的投身到全面建設航天強國的新徵程中。

節目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富有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人,來講述他們在宇宙、科學、文化、生態等等的可歌可泣的人生經歷和艱苦奮鬥的足跡。他們向我們傳遞一代又一代艱苦奮鬥的精神。我將來也想成為想他們一樣的人,為祖國出一份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這節課上使我終身受益,我想無論時候我都會記住這一課,這是讓我難以忘記的一課。我相信重要我去認真的讀書,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就可以在未來創作一番事業,就可以有機會為實現強國復興的偉大目標貢獻出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再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一定可以讓祖國繁榮昌盛的。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7

2023年開學第一課節目開播了,這期的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觀看這堂課,我們深受啟發,內心是無比的自豪與驕傲。讓我特別印象深刻的是將抗美援朝戰場上的飛行員陶偉這部分,也明白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當擔這句話的意義。

在課堂上,我們聽着陶偉飛行員講述他當年戰場上擊落敵機的'戰績,講述他思念的戰友們,我們被帶入到那場激烈的戰爭中,我們感受到了解放軍戰士們的不畏犧牲,保家衞國的精神,也明白這期的主題的含義,強國復興,匹夫有責。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不滿19歲的陶偉在對戰敵軍中,首創志願軍120米近距離擊落敵機的戰績,成就了“空中拼刺刀”的範例,激勵我國一代又一代飛行員軍官搏擊長空,守衞我國空域,也鼓舞着我們新一代人奮進自主,永不屈服。

在課堂上,還介紹了駕駛殲—20為第九批志願軍烈士遺骸護航的張威,當搭載着志願軍遺骸的運-20飛入我國領空時,殲20長機飛行員用無線電與運-20對話。“我部殲20飛機兩架,奉命為你護航,長空祭忠魂,英雄歸故鄉。向志願軍忠烈敬禮!”“身後是我們志願軍的遺骸,前方是祖國家鄉,請志願軍烈士們看好了。請你們抬頭看一看,看那蔚藍色的天空,那是我們祖國的領空,看一看那湛藍的大海,那是我們祖國的領海……”説到這一刻,節目中的張威忍不住哽咽,而屏幕前的我們更是熱淚盈眶。

如今的我們作為新中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能做的唯有努力學習,鍛鍊自己的能力,樹立偉大復興的夢想,投身於強國建設的新徵程中,用我們自己的力量,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8

強國復興有我,這是每一箇中國人的使命和責任。觀看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收穫了許多,也感悟了許多。

節目中,王博教授介紹了《儒藏》這一寶藏級的儒家文獻收藏,讓我瞭解到這部鉅著的編纂過程是如此辛苦和不易。《儒藏》由2億字、282冊、510種編纂而成。若要做完全本《儒藏》大約需要10億字,絕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很難讀完。然而,這個工程的意義卻遠遠超出了個人的閲讀能力。《儒藏》這個收藏儒家文獻的`寶藏,不僅僅是一部巨大的文獻編撰工程,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王博教授還向我們介紹了《儒藏》編纂人湯一介先生的故事。湯一介先生在高齡和病痛的困擾下,仍然堅持完成了《儒藏》的編纂工作。他的堅持和擔當,讓我深受感動。他的話“事不避難,義不逃責”,讓我深刻認識到作為知識分子,我們應該承擔起傳承中華文明的責任和使命。

這節課讓我明白,中華文明的傳承離不開歷代有志之士的守護和努力。正是因為這些才智橫溢的讀書人,中華文明才能保持五千年來的延續。他們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讓我們能夠接觸到中華文明的精髓,並且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文化自信和認同感。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應該立志成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和弘揚者。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學習中華文明的精髓,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這節課讓我深刻認識到自己的身份和責任,激發了我對中華文明的熱愛和對國家復興的渴望。我將以湯一介先生為榜樣,努力學習中華文化,傳承中華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9

金秋九月,歡樂的暑假時間已過,我們又迎來了新的學期,我們的老朋友《開學第一課》也如約而至。作為新時代的國小生,我當然不能錯過這檔開學季的固定節目,老早就和爸爸媽媽守在電視機旁,等待節目播出。

每一年的主題都是不一樣的,今年的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載砌築強國,載繁榮昌盛,載鑄就輝煌。中國正在用崛起書寫傳奇,盡展新時代新風貌,讓我們每個中國人都引以為豪。

這次節目最令人感動的是邀請了眾多傑出的人物,包括“八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模、脱貧攻堅楷模、航天員、科學家等,他們的生動故事和感人事蹟讓我們深受鼓舞。例如,第一個節目是點睛之筆,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他,王博教授,深情地講述了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後的守護故事,讓我更加了解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價值。湯一介先生皓首窮經的場景讓我感受到了薪火相傳的歷史自覺與文化自信,這也激勵着我在自己的學習中更加珍惜每一份傳統知識。有前人的鋪墊才有後人的輝煌,我們要不負他們的重望,彰顯民族發展成就。

通過這次的觀看,我深刻感受到了國家的崛起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我會懷揣着對國家的熱愛,立志在自己的'領域不斷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貢獻自己的力量。

每次觀看《開學第一課》,用心感受節目裏的故事內容,我們會發現這個時代真的很美好,有機會能成為這個時代的人,可以説是幸福無比。《開學第一課》讓我們可以學習,它更容易讓我們接受,彷彿我們置身其中,身臨其境。讓我們明白,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為祖國的美好未來而奮鬥。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10

時間匆匆而過,我們的暑假也結束了。今天9月1日是我們開學的第一天,全班同學都觀看了《開學第一課》節目。

今天我們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節目一開始呈現的中華文化就讓我震撼不已,整場節目從匯聚文明瑰寶的國家版本館到記錄人民空軍奮鬥史的航博館,從“雙世遺”武夷山國家公園到江蘇鎮江現代化農場,從位於世界屋脊的“拉索”到浩瀚宇宙的中國空間站......這些無不在展示着祖國的強大力量。我為祖國的強大而驕傲。

從節目中我看到了千里江山圖,甲骨文,青銅器,博物館等許多富含中華文明的.傳承之物,呈現中華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生生不息的盛景,也看到了八一勛章”獲得者、二十大代表、時代楷模、航天員、科學家、文化學者、一線勞動者代表,用富有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人生經歷和奮鬥足跡給我們傳播知識,傳授美德,培育學生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陶偉老師給我們講解的航空飛機遭受到到敵軍的襲擊,今天和平的年代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我們向他們致敬。如今我們的航空技術取得了重大的成績,21世紀的我們,何其有幸,生於華夏,又恰逢盛世,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中,應當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看完節目,讓我感覺洶湧澎拜,今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讀書使人明智,中華歷史,延綿五千年,其中藴含着豐富的華夏文化精髓。而我們新一代青少年,肩負着振興中華,傳播華夏文明的歷史重任,則更應該認真研讀歷代史書,借鑑祖先的歷史經驗,再創華夏輝煌。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11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從文化傳承工程、中華文明探源的考古新發現等角度溯源歷史,尋脈中華,呈現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盛景。

節目精選了三個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國國家版本館、《儒藏》《中國曆代繪畫大系》,着眼於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的大範疇,貫通曆史、現在和未來。

中國國家版本館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在這裏,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它集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美術館、展覽館於一身,將有中華文明印記的資源都收藏到一起。在這裏,從浩如煙海的文卷,珍貴的文物、簡牘、雕版、拓片,再到不同年代的連環畫、唱片,你都能在這裏找到。

《儒藏》工程首席專家王博,為同學們講述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後的守護故事,並回顧《儒藏》編纂人湯一介先生皓首窮經匯聚《儒藏》的過程,讓同學們更能感受到薪火相傳的歷史自覺與文化自信。

《中國曆代繪畫大系》編委會委員金曉明帶領同學們“畫中游”,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蹴鞠圖》到《清明上河圖》,在金曉明的介紹下,我們細細品味着屏幕上栩栩如生的畫面。同學們,正是我們今天強盛的`國力和先進的技術,讓寒江獨釣、孤雁北歸、空谷幽蘭,這些屬於中國人的文化印記,以數字化技術助力出版的方式,呈現在我們大家面前。

節目這三個國家重大文化工程帶領我們感知中華文明,用富有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人生經歷和奮鬥足跡,鼓勵我們要以昂揚向上、不懈奮鬥的姿態接過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歷史接力棒。看完開學第一課這“行走的課堂”,身為華夏兒女,我們要把祖先的精神文化財富繼續傳承下去。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上,必定有我!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12

《開學第一課》是一年一度面向全國中國小生的大型公益節目,今年的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9月1日晚上8點,我和爸爸媽媽準時守在電視機前,觀看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縱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在“行走的課堂”中讀懂中國歷史、感知中華文明。

今年的節目邀請了“八一勛章”獲得者、二十大代表、時代楷模、航天員、科學家、文化學者、一線勞動者代表等,用他們富有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人生經歷和奮鬥足跡傳播知識和力量,傳授美德,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人物和事蹟令我們感動的同時,也讓我充滿了積極向上的力量。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不到17歲的高中生陶偉報名參軍。1953年4月,陶偉作為戰鬥機飛行員第一次參加飛行戰鬥,他瞅準時機開炮,擊傷一架敵機。一個月後,第二次參戰的他底氣更足,駕駛飛機邊滾轉邊開炮,首創了志願軍空軍120米近距離擊落敵機的卓越戰績,創造了“空中拼刺刀”的範例。致敬老英雄!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70週年,我們將迎回第十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空軍飛行員張威曾駕駛殲-20戰機,為搭載志願軍烈士遺骸的運-20伴飛。“請志願軍烈士們看一看祖國的領空,看一看祖國的領海,看一看綠水青山……”向志願軍忠烈致敬!

昔日出徵肩負重擔,今朝歸家國富軍強。當殲-20與運-20列陣長空,我們以最高的禮遇,迎接志願軍忠烈回家。雙機所飛過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海域,每一座島嶼、山峯……都在用山河無恙四個字告慰忠魂。向為國拋灑熱血的革命先烈致敬!

看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感受到了解放軍戰士不畏犧牲,保家衞國的無私精神;感受到了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而行;感受到了強國復興有我,這是每一箇中國人的使命和責任。何其有幸,生於華夏。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不斷學習,勇往直前,承先輩之光榮傳統,展少年之蓬勃氣象,用實際行動書寫“強國復興有我”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