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農村文明家庭事蹟材料

熱點2.67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事蹟材料吧,根據事蹟材料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事蹟材料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村文明家庭事蹟材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農村文明家庭事蹟材料

農村文明家庭事蹟材料1

xxxx局xxx的家庭,夫妻相敬相愛,遵紀守法,平等互助,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上互相照顧,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在生活中尊老愛幼,教女有方,一家人相親相愛,其樂融融,幸福美滿。

事業是家庭幸福的基礎,在工作上,夫妻倆愛崗敬業,勤勤懇懇、精益求精,受到了同事和領導的好評。作為確山縣農機局的一名計生專幹,紀豔榮同志平時不愛講話,默默無聞,埋頭苦幹,但搞起計劃生育工作來,她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一是“勤用嘴”,及時把黨的計劃生育法規、富民政策、計劃生育科普知識等送到了家家户户。二是“勤用手”,把計劃生育基層基礎工作做細,做實,做到心中有數。同時,還熱情主動地為廣大羣眾提供優質服務,如辦理生育證、流動人口婚育證、户口登記等。育齡羣眾家庭如有什麼困難,她都主動上門提供幫助。三是“勤用腿”,她跑遍了全局的每個育齡婦女家庭,及時收集羣眾意見,傾聽羣眾呼聲,掌握了第一手情況;還經常向領導彙報情況,做到下情上報,及時準確地向局領導反饋情況,並做到實事求是,是喜報喜,是憂報憂,從不矇混過關,使領導能及時掌握該局的計生工作動態,為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紀豔榮同志由於工作突出,獲得各種榮譽稱號。在家庭中,紀豔榮是一名好女兒、好妻子、好媽媽。對於雙方的老人,她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抽出時間,買上營養品去探望,並經常與老人家談心,不僅在生活上關心、體貼老人,而且在思想上關心老人,讓他們生活的快樂、健康。為教育好孩子,她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無論工作再忙,回到家,總要抽出時間問問孩子的學習情況,瞭解孩子的思想狀況,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

孝敬父母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紀豔榮的婆婆年齡大了,為了讓老人安度晚年,紀豔榮主動對丈夫提出接婆婆到他們家生活,日常生活照顧非常周到,在家中總是很注意不要把水灑在地板磚上,以免老人滑倒;燒菜的時候也儘量把菜燒的爛一些方便老人食用,老人的衣物也是拿來一起洗,不分彼此。作為人妻、人母和人媳,紀豔榮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照顧好孩子和老人,關心體貼丈夫,並不因工作和學習而有絲毫的怠慢。婆婆的生日她記在心裏,放在心上,老人的生日,她總會燒上一手婆婆喜歡的可口飯菜;逢年過節,紀豔榮總是不忘給老人買些禮物;天寒了,她給老人買來保暖衣,讓老人心裏暖烘烘的。

在社區裏,紀豔榮不僅細心的照顧老人,和鄰里之間的關係也相處的很好,每當誰家有困難,或吵嘴什麼,她都能熱心幫忙,為她們解決矛盾。隔壁鄰居都非常尊敬她,和妯娌之間更是無話不説,相處得很融洽,跟姐妹一樣,她們之間從未紅過臉,大家互相尊重、互相關心,遇事有商量,社區居民們都稱紀豔榮一家是一個和諧、幸福的家。他們夫妻即是生活的伴侶,又是事業的相互支持者,在家裏時常交流工作體會,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支持,彼此間的共同觀點是先做人後做事,不管社會上的環境如何變化,走自己的路,堅持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女兒江霄目前正在衞校讀書,成為一名白衣天使一直是的她的理想,她的成長也映射出一個文明、和諧、向上的家庭帶給他的無盡精神食糧。紀豔榮夫婦總結了幾點體會:一是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師,要以身作則,言談舉止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二是對孩子即要嚴要求,又要交朋友,輕説教重引導,要學會傾聽,關注她的感受,鍛鍊他思考問題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三是在生活上不要溺愛要養成勤儉和獨立的品格;四是教她做人要坦誠,做事要嚴謹,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老有所養,平等關愛,有事業上的成就,也有學業上的收穫,在這個家裏每個人都努力實現着自身價值,為社會大家庭在盡職盡責,“五好文明家庭”就在這裏得到了清楚地詮釋。

農村文明家庭事蹟材料2

劉xx,陽曲縣新陽東街社區居民,用一句詩來形容她的職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她和婆婆公公在一起生活了七年,十分愛丈夫、愛兒子,愛自己的本職工作。用愛心呵護家庭每一個成員,用真心營造了一個温馨、和諧、幸福的小家庭。她的丈夫先後多次被評為縣、市先進工作者;兒子乖巧懂事;她在任教的12年間勤奮工作,恪盡職守,愛生如子。

她所任教的學科每年成績優異,輔導學生多次獲省、市獎項,她所帶的班級多次被評為“優秀班級體”,她多次榮獲“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深得學校領導和同事認可。除此之外她還十分注重大家族的和諧,呵護關愛着家族的其他成員,一家人其樂融融。有時忙完工作回家後,還得拖着疲憊的身軀為婆婆公公準備飯菜;平日裏,經常買婆婆喜歡吃的零食;有人曾經問她為什麼對婆婆這麼好,她只是笑着説:“誰都會老,孩子孝順老人是應該的”。

百善孝為先,多年孝老情。劉鵬英用如水般平靜地孝心踐行着“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的千古名言,傳承着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美德,感染着身邊的每個人。

農村文明家庭事蹟材料3

賴xx一家三口人,夫妻互敬互愛,一個6歲的孩子聰明伶俐,是一個家庭和睦、團結鄰里、積極健康的三口之家。

主人公賴二恆作為開掘隊一名副隊長,工作積極努力,很好的協助書記隊長搞好安全生產工作,能夠認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做好安全技術培訓和質量管理工作,都能圓滿地完成戰線和隊裏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在他跟班期間,班組保證了無三違,無人身事故、無生產責任事故,分配給自己的工作任務都能高質量、高標準地完成,達到讓領導放心、工人滿意。

妻子庫紅霞,是礦服務四隊的一名職工,她是家裏的“賢內助”為了減輕丈夫的工作壓力,除了自己正常工作好外,她一人承擔起家庭的所有事務,把家庭管理的井井有條,充分發揮了枕邊風的作用,丈夫每天上崗之前都要叮嚀囑咐好: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思想,不要違章指揮,表達了妻子關注安全的一片真摯感情。在生活中為丈夫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確保家庭成員能夠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

孝敬父母和教育子女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老人辛苦了一輩子,晚年理應享受生活,他們能夠經常到雙方老人那裏問寒問暖,幫助做一些家務,節假日陪老人聊天散心,使雙方老人能夠安度晚年幸福生活。在培育孩子方面,這付重擔多數都落在妻子庫紅霞的肩上,為了使丈夫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庫紅霞同志能夠主動承擔起培育孩子的重任,孩子和家務上的事情儘量不用丈夫操心井井有條的處理好各項事務。她知道,近段他們單位承擔礦兩個重點工程己15―14120採面、己15―13310採面的鋪道任務,平時丈夫井下跟班、井上值班、編制措施等工作非常忙,每次丈夫上班歸來,為了保證他有充足的睡眠,她告訴孩子説話聲音要輕,不要影響爸爸休息,她把窗簾拉得嚴嚴實實,甚至連走路都赤着腳,生怕驚醒他,9月上中旬,她的孩子感冒發燒到39°,但她為了不影響丈夫工作,就沒告訴他,等丈夫下井跟班又值班兩天回家後才知道。另外,他們還善於處理好鄰里和諧關係,樂於助人,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和諧家庭,造就了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家庭生活環境為礦安全生產築就了一道家庭的攻不可破的安全長城,為我們樹立了和諧家庭的好典範。

該夫妻婚姻8年來,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相互幫助、相濡以沫、和諧恩愛、相敬如賓,共同構建了一個文明健康的和諧家庭。

農村文明家庭事蹟材料4

世間萬物因和諧而美麗,社會是這樣,家庭也是這樣。高台縣黑泉鎮十壩村一社的邢玉芳、常國武家庭,她們是千千萬萬家庭中普通的一户家庭,雖然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她們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善良努力創造富裕美滿的生活,守護着自己最平淡的幸福。

家庭和睦樂融融

邢玉芳與常國武於1999年組建家庭,結婚17年來夫妻倆在生活上互敬互愛,相敬如賓,孝敬老人、教育孩子,成為人人羨慕的模範夫妻。人們都説最難處的就是婆媳關係,結婚後,公公婆婆一直把兒媳當成自己的閨女看待,邢玉芳也把兩位老人當成自己的父母來孝敬,經常給她們買新衣服、陪她們聊天,講講外面發生的一些趣事。20xx年公公癱瘓在牀,邢玉芳兩口子毫無怨言地照顧着公公的生活起居,為了使半身癱瘓的父親能儘快恢復健康,常國武四處尋醫問藥,每天下班後為父親按摩手腳,幫助父親做運動,希望讓父親能早日好起來。看到丈夫那麼累,邢玉芳疼在心裏,忙完了地裏的活,拖着疲憊的身子搶着為公公端飯送水,以盡兒媳的孝道。20xx年公公因病去世後,邢玉芳又繼續擔負起了照顧婆婆的重任,直至12月婆婆去世。她們也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由於受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兩個女兒雖然小,但很懂事,在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自理能力強,都是人見人愛的好孩子,大女兒多次被評為學校“三好學生”。

勤勞致富奔小康

以前邢玉芳和丈夫常國武依靠傳統的種植小麥和玉米增加收入,投資不少而且很辛苦,增產不增收,難以發家致富,在進行農作的同時,她們一直堅持學習,尋找創業商機。20xx年鄉上鼓勵發展胭脂雞養殖,夫妻倆覺得養殖業創業起點低,加上政府對規模養殖都有扶持政策,創業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俗話説:萬事開頭難。在缺少資金又沒有養殖專業技術的境況下,真正搞起養殖,其困難可想而知了。但她們以過人的勇氣,多方籌措資金,起早貪黑,苦心經營,自此開啟了她們家的養雞事業和致富夢想。創業之初由於技術不成熟,管理不到位,也虧損了不少,但她們並沒有灰心,為了解決養殖技術不成熟的問題,她們不斷研讀書籍,虛心請教別人,積極參加培訓,經過艱苦奮鬥,她們的養雞規模已發展壯大,養殖年經濟收入達到了5多萬元,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致富不忘眾鄉鄰,當她們看到其他養殖户因為養雞技術落後、市場信息不靈、盲目跟風飼養等導致養雞效益不高的現象,邢玉芳和常國武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主動幫忙提高他們的養殖水平,讓鄉親們的腰包都慢慢鼓了起來。

熱心公益促和諧

文明和諧的家庭不但要求家庭成員在家庭中和睦相處,在社會上也必須做一個對社會有益,有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在公益事業上,邢玉芳家庭更是不遺餘力,無論是村上號召愛心捐贈還是同事鄰里有困難,她們家庭都有一份愛心表示。,鄰居的兒子常宇傑不慎燙傷,需要做多次植皮手術,近十萬元的高額醫藥費對於本來就貧窮的農村家庭無疑是個天文數字。邢玉芳夫婦得知這一消息後,便走村串巷,呼籲同村農户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孩子渡過難關,為小宇傑募捐一萬八千多元。如今小宇傑已基本恢復健康,又開始上學了,邢玉芳夫妻倆商議,每年常宇傑生日她們都會送去一份小禮物,讓宇傑在社會這個大家庭的關愛下快樂健康的成長。邢玉芳還先後榮獲“20xx年高台縣道德模範”、“黑泉鎮和諧家庭標兵户”等榮譽稱號。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播種文明,收穫幸福。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只要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更温暖,只要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和諧。

農村文明家庭事蹟材料5

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是關係人民羣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基礎,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是推動節能減排的重要依靠力量,倡導低碳生活需要每一位家庭的積極參與。桃花坪社區朝陽小區居民袁嶽文,今年60歲,是原蒲紡絲織廠宣傳幹事,一位退休老黨員。他和老伴長期以來生活儉樸,特別是在環保節能低碳生活方面做得很好,他的家庭節能低碳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影響和帶動了一大批居民。

一、節約水電,從點滴做起

袁嶽文同志的家庭用水從三個方面節約,廚房用水,個人衞生用水,和廁所用水。廚房用水,他家的淘米水和洗菜用剩的水都利用得恰到好處,先把買回的青菜或其他菜類除出雜質和枯葉,然後用淘米水浸泡,之後再用清水洗淨,再用剩下的水清洗拖把和擦洗灶台。個人衞生用水,一般來説太陽能用水節約能源但水源較長,剛開始用水時都是涼水,他家就用乾淨器具把水接起來清洗衣物或其他物件,洗完衣物的水用來澆花。廁所用水一般都是把各種用剩的水儲起來沖洗廁所或拖把,真正做到了一水多用,讓每一滴水都變的有價值。在生活細節上,他也十分注意方法。外出購物買菜一般自帶購物袋,不用一次性筷碗。家用照明電全部使用節能燈,並且出門養成隨手關掉水電開關的習慣。袁師傅也有一輛摩托車,一般情況不會用,只是外出或緊急時刻才會騎車使用。雖説女兒現已成家立業,但他們經常言傳身教地教育子孫不要鋪張浪費積極參與節能低碳活動。

二、變廢為寶,美化家庭環境

變廢為寶是袁嶽文的生活理念。他還利用很多廢舊物自制了多種蓄水用具。走進袁嶽文家的後院,數十種根雕花草枝繁葉茂隨風搖曳,散發出不同的清香。自制的蓄水用具有玻璃製作的,鐵皮製作的,壞舊的陶瓷缸製作的等等,一到雨季就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景觀,這是收集自然雨水的最好途徑。袁師傅種花養草一般都引用自然肥料,淘米水發酵,雞蛋殼搗碎,家禽糞類回收等等。既廢舊利用節約了資燃又美化了環境。袁師傅家種養的花草根雕每年都迎來了各方愛好者觀賞借籤,在他的花房處還設立了一間娛樂室,有自制的山水畫,字畫,名人名言棋牌道具等,休閒時,常有一幫好友相聚交流,互相學習以文會友。不僅如此,袁師傅還是朝陽小區一位得力板報設計員,經常利用他的特長做好小區黑板報的宣傳工作,他設計的板報漫畫文筆流暢栩栩如生,總是博得路人好評,成為小區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

三、倡導健康文明,引領時尚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袁師傅總是要求家庭成員,要樹立節能減排的科學觀念,倡導文明健康,簡約環保的生活方式,弘揚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尚。袁師傅家庭陳設古樸簡單,乾淨整潔,通風采光。雖説他們都有退休工資,生活還算不錯,但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始終保持。用他的話説;並不是我們吝嗇小氣,捨不得花錢,水是一切生命之源,若是地球上有一天沒有水源,那麼一切生命將會停止。我們要提倡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最近,他還組織了一支樂隊吹拉彈唱,為桃花坪社區合唱團配樂,把合唱團的演唱水平又推上了新的台階。袁師傅常説,當今科技的飛速發展導致了人類一些懶惰思想的滋生。我們的天空不藍水不清,森林被破壞了,水土流失嚴重,生態失去平衡。目前綠化和低碳節能減排是當務之急,希望能用我的行動影響一大批居民朋友,並積極參與我們的行列,從點滴入手,科學生活成為現代節能家庭。

農村文明家庭事蹟材料6

在平日奔波勞碌的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忽略內心的感受…這裏的一篇篇文章幫您舒緩壓抑的心情,釋放心靈的壓力!請快快砸稿到後台吧,編輯部會為您帶來一場精彩的文章+音樂+朗誦的盛宴!愛投稿―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一起出發吧!

李穩肖,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她用四十五年的艱辛和苦難,支撐起一個多災多難的家庭。她識字不多,不懂得什麼高深的道理,卻在一顆善良之心的指引下,揮灑出令人感動的人性之光。

一九六九年,二十歲的李穩肖走進了她現在的家。在這之後的四十五年裏,她和她的家庭遭遇了種種不幸,李穩肖靠着對老人、對丈夫不離不棄的信念,辛苦照顧着家人,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李穩肖的婆婆從60歲上生活就基本不能自理,李穩肖出門幹活,回家照顧婆婆和家人;十三年後,73歲的婆婆又因不慎跌倒,從此徹底癱瘓在牀,使這個本來就貧瘠不堪、只有李穩肖夫婦兩個勞力的家庭雪上加霜,李穩肖常常為自己不能給家裏帶來更多的收入而傷心,為自己沒本事給婆婆看病而煎熬。生活儘管困難,但是李穩肖並沒有破罐子破摔,她對婆婆悉心照料,每天不管自己有多苦多累,都要定時給婆婆擦洗身子,翻身按摩,端屎端尿……人常言,久病牀前無孝子,可李穩肖這一伺候,就是幾十年。她從來沒有抱怨過,用她的話説,這是她的命。生活似乎是故意和李穩肖開玩笑,就在李穩肖悉心照料婆婆的日子裏,她的丈夫又莫名的患上了視神經萎縮綜合症,多方求醫無效,而家裏僅有的積蓄也花光了,生活好像一下子將李穩肖一家人拋入了谷底,李穩肖看着還躺在病榻上的婆婆,望着雙眼失明的丈夫,不止一次的流淚。但是李穩肖知道,這個家庭所有的重擔,從此都落在自己一個人身上了。有人偷偷勸過李穩肖,叫她離開這個家庭,可是李穩肖從沒想過要離開。她知道,這個家庭的幸福,在自己手裏。於是,李穩肖日夜操勞,無微不至地照顧着婆婆和丈夫。婆婆和丈夫愛吃什麼,她就做什麼,照顧的間隙逗老人説笑,連醫生都説這麼大年紀了,又癱瘓了,能活這麼多年,簡直是個奇蹟,婆婆樂得合不攏嘴,逢着看望她的人就説,親閨女也不換。她堅信,總有一天,日子會好起來的。

在痛苦絕望的時候,李穩肖常常這樣鼓勵自己。可是這個貧窮而多難的家庭,年復一年沒有改變,而李穩肖的孃家母親又重病不愈。李穩肖揹負着苦難,行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怎麼辦,兩邊都是自己的親人,捨棄誰都不是李穩肖的性格。日漸消瘦的李穩肖,毅然選擇了一條常人難以想象的路。她在家裏伺候好婆婆,安頓了丈夫,自己常常顧不上吃喝,就又步行着翻山越嶺跑到孃家照顧母親,把母親飲食起居都照料停當,又馬不停蹄的奔回自己家中。

這樣年復一年,周而復始,李穩肖從來沒有遲疑過。去年,李穩肖的婆婆和母親都幸福的離世了,她的丈夫也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生活基本能夠自理了。李穩肖肩上的擔子漸漸輕了。生活的曙光在向李穩肖招手。回顧過去的歲月,李穩肖為了照顧好親人,儘自己最大能力給這個千瘡百孔的家帶來陽光和温暖。她默默忍受了十多年的關節炎的折磨,捨不得花一分錢給自己看病。多少年了,她沒給自己添過一件衣服,買過一件像樣的生活用品。李穩肖無疑是平凡的,而誰又能説她平凡呢!這個多災多難的家庭,因為李穩肖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而美好幸福。誰又能説這個家庭不是最美家庭呢!我們去採訪李穩肖的時候,六十五歲的李穩肖正在自家的窯洞裏做飯。他的丈夫則坐在一旁,用耳朵捕捉着李穩肖鍋碗瓢盆碰撞中帶給他的甜蜜和幸福。當筆者問及李穩肖對今後的生活有什麼期望的時候,李穩肖不言不語,默默地笑着……我們臨走的時候,男主人吹起了小號,李穩肖又開始了她一生未了的忙碌。美妙和諧的號聲中,女主人忙碌的身影更顯莊重。這就是她的生活,簡單、平凡而快樂。陽光照進屋裏,灑滿一地幸福

農村文明家庭事蹟材料7

綠色代表生命,代表健康和活力。這是人類倡導的主題。過去這是城裏人説的話,做的事情,如今在我們新農村建設中農民也在悄悄的興起。隨着社會的發展,工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在我們農民這支隊伍中也意識到未來社會中“環保”這個詞的真正含義。環保也離不開我們農民。這是祖國大家庭中每個人的責任,我們應從每個人、每個家庭做起。

我的家鄉位於敖漢旗南部,是敖漢地區唯一一個少數民族行政區回族村。傳統的民族風俗給了我們這個民族的人勤勞、勇敢和熱情。我的家庭是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有公婆,哥倆,姐一個,各有一個男孩。良好的家庭氛圍,使得我們這個家庭在這個小小的村莊內得到了鄰里之間的好評。

我的公公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樸實、勤勞、厚道的他就像一面鏡子照耀着我們。冬天的早晨,公公總是第一個起來,把牛喂好,院裏院外打掃的乾乾淨淨。這時母親和我們也陸續起牀,都各自去做自己應做的事情。春天到了,正是耕種的時節,父親更忙,每天早晨除了喂牛,還得準備農家肥。在村裏我家除了幾畝責任田外,父親又開了幾畝荒地,我們幾個兒女都勸他,現在咱家日子過好了,別再去受累了,可父親不願意,責怪我們,莊稼人就應該懂得糧食的珍貴,“我”現在身體很好,能多幹點兒,就多種點兒地。沒糧食吃的滋味我償過。聽了父親的話,我們也沒什麼可説的了,結婚這麼多年,現在想想,因為我們村耕地少(每人0。5畝),難怪我家吃的糧類、豆類可全了,都是綠色食品,這可是公公的功勞呀!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電視是最好的傳媒工具。這幾年父親迷上了敖漢電視台開播的遠程教育頻道,閒暇時總愛看。04年春耕時,公公和我們幾個兒女説:“今年咱家地覆膜耕種。”二弟説:“費那事幹啥。”父親嚴肅地説:“沒看電視嗎?現在北方春季乾旱,選擇覆膜有利於抗旱,只要抓住春苗,到秋季收穫的就比別人多,就這樣我們家在村裏實現了第一家覆膜耕種,有耕耘才有收穫,果然到了秋天我家的玉米棒比別人家的重好幾兩呢,鄉里鄉親都誇公公是一個思想超前的人呢!漸漸的在他的影響下,這兩年我們村覆膜的耕地也多了,我想:“這也許是在父親的帶動下吧。”

一天晚上全家吃完晚飯一起看電視,關於白色污染環境保護的專題片吸引了我們,是呀,現在覆膜的農户越來越多,一方面給我們帶來了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不良因素也影響了我們周圍的環境,塑料,白色污染。秋收完了以後,父親便帶領我們去地裏把塑料玉米茬子撿個乾淨。他邊幹邊教導我們,塑料不容易腐爛,如果不撿乾淨,我們的後代生存也就更加困難,過日子不能想眼前那一點兒。春耕那幾天,父親給鄉親們講解覆膜的好處與壞處,鄉親們也意識到環境正在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父親不但在田間地頭講解白色污染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的麻煩,也是在實際當中説到做到的人,走到哪兒,看見塑料袋子就會撿起,多的地方聚到一起,找個安全地方進行焚燒,少的隨手在自家房前左右撿回家裏扔進爐灶裏,婆婆開玩笑的説:“你成垃圾工了。”父親卻自豪的回敬一句:“咱這是為環保做貢獻呢!”

説到母親那更是我們村裏有名的好婆婆,母親會裁剪的手藝,兒子在小的時候,都是母親為他做上衣和褲子,那可不是去集市上買布料來做,而都是用我們大人穿過的上衣和褲子來改,開始我不太理解,心裏有些埋怨,買件成衣穿算了,這樣改的衣服不但費事還不好看。婆婆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説:“等我做出來,也許你就不會那麼認為了。”果然經過婆婆的精心設計,看起來不能用的大人衣服經過她那雙巧手,把衣服穿在兒子的身上,和買的沒什麼兩樣,我驚喜的説:“媽,真好看。”婆婆語重心長的説:“不但好看,還省錢呢。”我不好意思的向婆婆道了歉。當我領着孩子出外玩的時候,鄰里的小媳婦們看見我家孩子的衣服,都誇讚媽媽的手巧,有的也拿着自家的衣服讓媽媽給她們的孩子做,媽媽總是熱情爽快的幫忙。

我們家的清潔工具拖布從來不買,都是用純棉的舊衣物改的,望着公公婆婆那熟練的動作,一會兒,一個結實好看的拖布做好了,媽媽做的拖布又大又厚,吸水又強,比買的好使多了。做的多了,母親就把它送給鄰居使用。

父母的形象時刻影響着我們,生活中的小竅門很多很多,看起來沒有利用價值的東西,只要我們用心,就能把它變得有價值,既節約了能源又減少了污染。家庭中弟媳婦是漢族,但是很快就融洽到我們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中,每個人都互敬互愛,從父母身上,從更多的傳媒信息中我們懂得美麗的大家庭需要我們公民去呵護,去關愛。現在就連我的小侄子,也在為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做貢獻呢!每當全家人吃完晚飯坐在院子裏,只有5歲的他,看見屋裏亮着燈,趕忙跑進屋裏,邊跑邊説:“屋裏燈亮着呢,費電。”大家吃完的瓜子皮,果皮,兒子便端着跟他爺爺説:“我端着喂牛去。公公婆婆望着兩個孫子總是笑得合不攏嘴。

做為一名村婦女主任,在父母的影響下,在自身的努力下,時刻也在為環保,節能減排貢獻着自己的力量,現在我們村買電腦的很多,我便給他們講解發展節能降耗產品,提高產品的資源,能源綜合利用率,購買節能電腦,節能燈此類的綠色產品。以及電腦對人體的危害。讓他們懂得在生活中,我們購買的產品,待廢舊之後再有價值的把它們合理利用。

是呀,環保、節能、綠色消費,關係着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以及未來。青海玉樹遭遇了嚴重的地質災害,看着玉樹人悲慘的遭遇,我們全家人都忍不住流出了眼淚。只要你們堅強,有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的愛心,勝利會屬於我們的。就像電視人濮存晰的公益廣告那樣:有時候文明離我們只不過10公分的距離,有時候也許是幾十釐米的寬度,有時也許是一釐米的厚度。其實多一份手勢對別人來説就是多一份體諒,有時候多一點耐心的等待,對別人來説就是一種關愛,有時候多一點分享,對別人來説就是多一份温暖。環保、節能減排也是如此,我相信,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只要邁出一小步,就會使社會邁出一大步。

農村文明家庭事蹟材料8

小琴家庭,家住丹陽市丹北鎮常興村,家庭成員6人。

一、孝老愛親,家庭和睦育幸福

自結婚之日起,小琴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小琴像照料自己的父母一樣孝敬伺候着公婆。公公朱榮根今年80歲,在20xx年查出患有食道癌,動過手術之後,一年需住院5-6次做化(放)療,這麼多年來,小琴一直悉心照顧着。當公公患病後,一直心情焦慮,浮躁,不想吃飯,認為生命即將結束。她盡心勸阻,多處找與病魔作鬥爭的書刊、雜誌及報紙給公公看,使其轉變了心態,手術至今已有十年,身體較好穩定。婆婆也是常年眼睛不好,腿腳不便,20xx年在鎮江康復醫院,眼睛因白內障又動了一次大手術。丈夫早晚要去工廠上班,伺候公婆的重擔主要落在了她頭上。十幾年來伺候二位病重公婆,從不叫苦。端茶送水十幾年如一日,冬天公婆卧牀,從起居到衞生,從穿洗衣褲到飲食調養,天天一人承受。她熱心伺俸老人,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説過一聲累。俗話説,久病牀前無孝子,然而公婆老人卻是久病牀前有孝媳,這一做就是十幾年,她無怨無悔。小琴丈夫今年8月份被查出直腸癌,手術住院在醫院,小琴為了避免老人擔心,至今瞞着老人,頂着30多度的高温,天天兩頭跑,再累再苦沒有一句怨言。在她心中丈夫的父母就是她的父母,照顧公婆就是她的職責,公婆對她也有了深厚的感情,逢人便説“都是媳婦照顧得好,讓我多在世上活了幾年”。

二、勤勞致富、勤儉持家奔小康

小琴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家庭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洗刷買燒能儉則儉,樸素勤儉為本。就連桌椅、沙發等傢俱都是很普通的木製品。走進小琴的家,你會感到有一股農民的質樸氣息,但是簡而不亂,物品的擺放井井有條,環境整潔舒適。

三、和諧鄰里,共築禮貌譜新風

小琴在生活中,總是為別人着想,樹立榜樣影響至村,團結鄰居,她與親朋鄰里友好相處和兩個姑子也是互相幫助,做到以誠待人,不計小節。大家都覺得她十分親切,很有新和力。每當左鄰右舍遇到急事,她都會及時趕到,無償勞動,儘自我的全力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愛在頌揚中沉澱

温馨的家庭是和諧社會的源泉,小琴用自己我實際行動提倡了全民禮貌、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孝道精神,“尊老、敬老、愛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情繫老人、情繫村民,彰顯了一個先進農民的優秀品質。她的愛發自於內心,從沒有隨着物質,榮譽浮起,在村民的稱讚中,她顯得更加樸實。

作為一個好媳婦,小琴沒有感天動地的事蹟,沒有震耳發聵的表白,不發豪言壯語,不要宣傳報道,她以一個典型的東方女性的心態埋頭做着她認為該做的事,把“孝”字深深刻在自我的字典裏,抒寫着“孝”的樸實無華,這就是我們學習的好媳婦!

小琴的“孝”和“愛”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小琴於20xx年10月被鎮江朱子文化研究會授予“八佳好媳婦”稱號。

農村文明家庭事蹟材料9

夫妻敬業愛崗事業有成,女兒熱情禮貌健康上進,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贏得了周圍人們的讚美。某同志及他的妻子和女兒、家人一起,嚴於律已,寬以待人,以德治家,譜寫了一曲文明、健康的動人樂章,成為創建"文明家庭"的先進典型。

一、愛崗敬業,做好本職工作

作為妻子的在工作中也不示弱,她是某辦事處某居委會的一名街道幹部,有人以為居委會的工作婆婆媽媽,做好做好無所謂,她可是認為社區是社會的重要細胞,社區文明就體現着社會文明。所以她認認真真地做自己的每項工作,無論是分管衞生工作還是分管計劃生育工作,她都做得紮紮實實。因為她出色的工作,她光榮入黨,電視台還為她做過採訪報道呢。

二、夫妻互尊、互敬、互愛、和睦平等

某某辦公室工作任務重、在院時間多,照顧家庭的精力相對較少。同志總是理解、支持,從無怨言。她十分尊重丈夫,認為丈夫的工作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是為神聖公正的審判事業做保障,堅決支持丈夫的工作實際上就是支持黨和國家的法制建設。一天半夜,同住的母親心臟病突發,此時某某因公出差,她自己將老人送進醫院,一忙就是半個月,這期間五歲的女兒又患重感冒,她堅持着醫院、家庭、單位三處奔忙,而對出差在外的丈夫,她每次電話都説家中一切都好,讓他安心工作。她的賢惠和支持,也得到了某某深情的回報。只要他有空在家,總是修修補補,承擔起丈夫在家應承擔的職責。對於孝敬老人、教育孩子,他與妻子一起商量,互相配合,二人互敬互愛互商互諒,成為人人羨慕的模範夫妻。

三、率先垂範,做女兒的楷模

為了使女兒能夠更加健康的成長,夫婦一方面潔身自愛,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範,為女兒做出榜樣。

1、生活儉樸。某某與妻子物質生活追求淡泊,不慕新潮,不擺闊氣,從不浪費,提倡節約,精打細算,用之有度。他們還經常教育女兒一菜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在她們的教育下,她的女兒衣着樸實大方,從不大手大腳亂花錢,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2、嚴於律己。為了以言行影響女兒,為女兒創造良好的成長氛圍,夫妻倆在家討論家務事,總是以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規為標準,努力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不行"。他們從不玩牌,不搞封建迷信,不作違法亂紀的事情。

3、敬老尊長。自結婚起,岳父母就同某某一家人共同生活。對兩位老人他們十分尊敬和孝順。不僅在生活上予以照顧,家中大小事也徵詢他們意見,使他們覺得受尊重,在家裏有地位,因而心情開朗。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她們的女兒禮貌懂事、健康活潑。

農村文明家庭事蹟材料10

她是寺下鎮龍潭村的一名普通農家婦女。丈夫是龍潭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兩個兒子已成家立業,婆婆已經九十多歲,她們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是全家人遵紀守法,明禮誠信,善待鄰里,樂於助人,相敬相愛,家庭和諧、温馨,深受村方、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夫妻恩愛,孝老愛親

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小鳳夫妻倆恩愛和睦,一起承載工作、生活的重壓。自從公公去世後,小鳳就把婆婆接過來一起住,看作是自己的.父母來孝敬。凡事多向老人請教,聽取她的意見;平時邊做家務邊與婆婆聊天、溝通感情。婆婆年老多病,小鳳從不嫌棄她。一發現她身體不舒服,就馬上送她去看病,端茶送藥,精心照料。雖然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掛齒,但它就象催化劑使婆媳感情融洽、家庭和睦、快樂。她們的鄰居經常説,她倆結婚三十多年來,從來沒有聽到她們因為贍養老人,操持家務等家庭瑣事而紅臉吵,一家子和和睦睦,很讓大家羨慕。

二、頑強善良,和睦鄰里

“我今天能為龍潭的百姓做點事,與我愛人在背後的默默支持的奉獻離不開,沒有她我可能堅持不到今天。”小鳳的丈夫鄔金華説。小鳳的丈夫鄔金華自從1996年就當選為龍潭村村委會主任以來,連續七屆當選為龍潭村村委會主任、書記。龍潭村是一個大村,人口多,矛盾糾紛較多。作為龍潭村的書記、主任,鄔金華經常是一個電話就下到農户家中調處糾紛,化解矛盾,一去就是一整天,甚至好幾天,經常把自家農活和家務耽誤了,有時村民還不理解,經常在小鳳面前冷嘲熱諷……,對此,小鳳毫不介意,以一已之力把家務操持得井井有條,與鄰里和睦相處,對孤寡老人更是施以援手,熱心幫助。“他要為全村人着想,沒時間顧家,我不怨他,更不能拖他的後腿。”小鳳説。小鳳的善良大度逐漸得到了村民們的理解與稱讚,大家都説龍潭村書記鄔金華有一個“賢內助”。

三、春風化雨,教子有方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言談舉止對孩子成長產生很大影響。在家裏,小鳳夫婦經常教育子女做人要老實本分,樂於助人。兩個孩子也在小鳳的教育薰陶下成長為本分有為,善良勇敢的好青年。小鳳的小兒子鄔輝在7月8日從縣城水南橋頭縱身躍下,救下一名落水女子。對此義舉,市民們紛紛點贊。鄔輝也被上猶縣評為“雷鋒式”好青年。面對榮譽,鄔輝是這樣説的:“當時也沒想那麼多,主要是家裏父母經常教育我們要熱於助人,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情我還是會這樣做的。”

這是一個平凡的農家婦女,一對平凡的夫妻,一個極其平凡的家庭,但她(他)們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遞着凡人善舉的正能量,詮釋着人間大愛的“真、善、美”。

農村文明家庭事蹟材料11

這是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12口人,既有嫡親的祖孫四代,也有主婦殘疾的哥哥。30年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一桌吃飯,一屋住,家庭成員至今從未紅過臉,父子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婆媳勝似母女,姑嫂情同姐妹。

這是一個事業蒸蒸日上的家庭,大兒子子承父業,經營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小兒子遠赴貴州發展,成立名副其實的'青年企業家',企業涉足建材、礦產資源、房地產、酒店、商業超市等行業,全家齊心協力、共謀發展。

這也是一個備受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尊重的家庭,數十年來,家庭成員傾心'社會責任',積極投身公益事業,扶弱濟困,儘自己的力量回報社會。

坐在方早德家的庭院中,聽着他侃侃而談家事,真正懂得了'家和萬事興'的含義,深深地為這個家庭所藴含的魅力所折服。

方早德先後擔任了湖坊公社農技員、農技站長、農民副鄉長、鎮黨委副書記、鎮人大主席等職務,並於20xx年退休。退休了,這位身上安裝着心臟起搏器的老人,並沒有因為歲月更替、職位變換而消磨工作的激情。懷着一顆為民奉獻的丹心,方早德又接着在新農村建設上唱響一曲奉獻者之歌。

20xx年湖坊鎮灣裏自然村被上級列為全縣新農村建設試點,鄉親們渴望改變家鄉貧窮落後面貌盼了幾十年,深受羣眾信賴的方早德,被村民推選為理事會顧問。老百姓説,有了方書記來村裏管事,我們最放心。

為了將灣裏建設成全縣乃至全市、全省一流的新農村,方早德將自己的整體構想告訴了遠在貴州遵義創業的小兒子,並且掏出了心裏話:'我從年輕時就立志要讓鄉親們過上城裏人一樣的生活,再説,回報家鄉也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灣裏的新農村建設就是咱家的事!'兒子方勇軍被父親所感動,承諾:除上級專項劃撥資金和羣眾自籌資金外,其餘所需建設費用均由方家全部承擔。

那些日子裏,方早德不顧自己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心臟病可能隨時發作的危險,經常忙裏忙外,操心費力。夏日炎炎、暑氣逼人,他頭戴草帽,挽起褲腿,同村民一起在工地上幹活;寒冬臘月、北風呼嘯,他又提着熱水瓶跑前跑後給正在建設新農村的村民兄弟沏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香茶,給大家加油鼓勁。

為了美化村容村貌,建設公共設施,為農民提供休閒娛樂場所,方早德一家投入83萬元資金。鉅額的資金投入,大量的心血付出,換來了灣裏面貌的大改觀。20xx年灣裏在全縣、全市新農村建設評比中名列榜首,被江西省政府確定為全省十個'最美的村莊'6之一。20xx年、20xx年灣裏6組新農村建設圖片在人民網滾動播出60批次。從省內外慕名前來參觀者絡繹不絕,他們對灣裏新村的建設讚歎不已。

如果説方家是一棟生機盎然的房子,那麼每一名成員就是支撐起家庭的一根根'柱子'。每個家庭成員看似普通低調,但個個擁有一個寬廣的心胸和甘為人梯的奉獻情懷。他們各自堅守着自己的職責,為方家的每一步跨越貢獻着自己的一份心力,為社會的和諧奉獻着自己的力量。

小兒子方勇軍開始創業生涯時,大哥方加軍已接過父親的衣缽,成了一名農技員,後來還當上了鎮裏的農機服務站站長。憑着鑽勁和過硬的育種技術,把農技站經營的紅紅火火。

與此同時,弟弟在當地鄉鎮水泥廠上班並通過入股煤礦掙取了人生第一桶金,由此介入當地的一家水泥企業改制。工作量驟然增加,工作強度加大,資金、管理都面臨着巨大的挑戰。

就在弟弟創業啟動缺少資金時,方加軍不光拿出了自己全部積蓄,還以自己的名義貸了20多萬給弟弟;一聽説弟弟要遠赴貴州發展,而本地的那家水泥企業需要人管理時,毫不猶豫地離開農技站,到弟弟手下當了三年的廠長,直到弟弟將所有業務全面轉往貴州發展時,他才重新回到農技站,由弟弟投資成立了江西省江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幹回了自己喜歡的老本行。

如今小兒子方勇軍的'蛋糕'越做越大,獨資的10家企業分佈在黔、贛兩省,已形成以水泥為主,科、工、貿、農多業並舉的綜合性經營實體,各類企業累計年實現利税6000多萬元。

沒有兄弟姐妹之間團結互相扶持,沒有來自家庭的力量源泉支持,我的企業不可能發展至如此規模。方勇軍對此滿懷感激。

回首1969年到鉛山湖坊落户至今,方早德對自己家的變遷,總結為"三個變"和三個不變"——變的是家中的富裕生活,變的是家庭由農耕邁向企業的生活方式,變的是由温飽轉向小康的生活質量;而不變的是勤儉持家、勤勞致富的光榮傳統,不變的是和諧美滿、敬老愛幼的家庭關係,不變的是團結互助、和睦相處的鄰里關係。

的確,和諧、敬業、勤儉,鋪就了方家事業成功的基石,成就了方家的幸福美滿!

農村文明家庭事蹟材料12

小肖,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她用四十五年的艱辛和苦難,支撐起一個多災多難的家庭。她識字不多,不懂得什麼高深的道理,卻在一顆善良之心的指引下,揮灑出令人感動的人性之光。

一九六九年,二十歲的小肖走進了她現在的家。在這之後的四十五年裏,她和她的家庭遭遇了種種不幸,小肖靠着對老人、對丈夫不離不棄的信念,辛苦照顧着家人,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小肖的婆婆從60歲上生活就基本不能自理,小肖出門幹活,回家照顧婆婆和家人;十三年後,73歲的婆婆又因不慎跌倒,從此徹底癱瘓在牀,使這個本來就貧瘠不堪、只有小肖夫婦兩個勞力的家庭雪上加霜,小肖常常為自己不能給家裏帶來更多的收入而傷心,為自己沒本事給婆婆看病而煎熬。生活儘管困難,但是小肖並沒有破罐子破摔,她對婆婆悉心照料,每天不管自己有多苦多累,都要定時給婆婆擦洗身子,翻身按摩,端屎端尿……人常言,久病牀前無孝子,可小肖這一伺候,就是幾十年。她從來沒有抱怨過,用她的話説,這是她的命。生活似乎是故意和小肖開玩笑,就在小肖悉心照料婆婆的日子裏,她的丈夫又莫名的患上了視神經萎縮綜合症,多方求醫無效,而家裏僅有的積蓄也花光了,生活好像一下子將小肖一家人拋入了谷底,小肖看着還躺在病榻上的婆婆,望着雙眼失明的丈夫,不止一次的流淚。但是小肖知道,這個家庭所有的重擔,從此都落在自己一個人身上了。有人偷偷勸過小肖,叫她離開這個家庭,可是小肖從沒想過要離開。她知道,這個家庭的幸福,在自己手裏。於是,小肖日夜操勞,無微不至地照顧着婆婆和丈夫。婆婆和丈夫愛吃什麼,她就做什麼,照顧的間隙逗老人説笑,連醫生都説這麼大年紀了,又癱瘓了,能活這麼多年,簡直是個奇蹟,婆婆樂得合不攏嘴,逢着看望她的人就説,親閨女也不換。她堅信,總有一天,日子會好起來的。

在痛苦絕望的時候,小肖常常這樣鼓勵自己。可是這個貧窮而多難的家庭,年復一年沒有改變,而小肖的孃家母親又重病不愈。小肖揹負着苦難,行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怎麼辦,兩邊都是自己的親人,捨棄誰都不是小肖的性格。日漸消瘦的小肖,毅然選擇了一條常人難以想象的路。她在家裏伺候好婆婆,安頓了丈夫,自己常常顧不上吃喝,就又步行着翻山越嶺跑到孃家照顧母親,把母親飲食起居都照料停當,又馬不停蹄的奔回自己家中。

這樣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小肖從來沒有遲疑過。去年,小肖的婆婆和母親都幸福的離世了,她的丈夫也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生活基本能夠自理了。小肖肩上的擔子漸漸輕了。生活的曙光在向小肖招手。回顧過去的歲月,小肖為了照顧好親人,儘自己最大能力給這個千瘡百孔的家帶來陽光和温暖。她默默忍受了十多年的關節炎的折磨,捨不得花一分錢給自己看病。多少年了,她沒給自己添過一件衣服,買過一件像樣的生活用品。小肖無疑是平凡的,而誰又能説她平凡呢!這個多災多難的家庭,因為小肖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而美好幸福。誰又能説這個家庭不是最美家庭呢!我們去採訪小肖的時候,六十五歲的小肖正在自家的窯洞裏做飯。他的丈夫則坐在一旁,用耳朵捕捉着小肖鍋碗瓢盆碰撞中帶給他的甜蜜和幸福。當筆者問及小肖對今後的生活有什麼期望的時候,小肖不言不語,默默地笑着……我們臨走的時候,男主人吹起了小號,小肖又開始了她一生未了的忙碌。美妙和諧的號聲中,女主人忙碌的身影更顯莊重。這就是她的生活,簡單、平凡而快樂。陽光照進屋裏,灑滿一地幸福。

農村文明家庭事蹟材料13

小蓮,家住成縣紙坊鎮代塄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婦女,擁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自己,愛人,兒子和年邁的婆婆,她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守護着最真實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二十多年來經過夫妻的共同努力,建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丈夫勤勞善良,兒子懂事聰明,婆婆熱心愛人,受到了鄉鄰們的稱讚和好評。

身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小蓮一直堅持着中國傳統婦女的樸素,孝順和勤勞,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照顧好老人和孩子,關心體貼丈夫。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給予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她的家庭變得更加温暖。丈夫是一名愛崗敬業的村幹部,平時一直忙於村上的工作,為了讓丈夫能安心工作,小蓮會主動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務。每逢農忙時,她往往從凌晨四五點就要出門,一直忙到中午,雖然勞累但因為擁有一個温暖而幸福的家庭讓她倍感欣慰。孝敬老人長輩是家庭和諧的重要因素,對於家裏的老人能盡責盡孝,每當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臉,她心裏如同吃了蜜糖一樣的甜。

作為一名農村婦女她一直主張主動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來發家致富,他的丈夫工作非常積極努力,嚴肅,敬業,奉獻是羣眾對他的評價。由於工作比較繁忙,丈夫照顧家庭的精力相對較少,但妻子並不埋怨他,看丈夫為村民辦實事,她的心裏也非常驕傲,心裏更多的是一種喜悦和幸福。對於丈夫的工作,她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丈夫雖然工作繁忙,但是隻要一有空在家,都會主動積極地幫助妻子承擔起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孝敬老人,教育孩子等大事小事都與妻子商量,互相配合,很少因為生活瑣事而吵架,兩人相處的非常融洽。

幸福美滿家庭的建立離不開和鄉鄰們的和睦相處。在對待鄰里關係上,他們全家人都堅持着“鄰里關係,親如兄弟,情同手足”的理念,鄰里之間他們會主動幫助大家,為大家排憂解難,他們認為只有大家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他們總結出了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小蓮經常告誡自己好和丈夫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家人和鄉鄰親友,他們的努力讓他們收穫了幸福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