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疫情防控個人先進事蹟(精選5篇)

熱點4.24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事蹟,肯定對各類事蹟都很熟悉吧,事蹟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蹟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一般事蹟是怎麼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疫情防控個人先進事蹟(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疫情防控個人先進事蹟(精選5篇)

疫情防控個人先進事蹟1

就讀於洛陽師範學院的王涵碩,懷着從向黨員父親看齊的心態,2021暑期加入了華龍區晨曦大學生志願者服務隊。從按部就班的完成既定任務到如今成長為華龍區“晨曦”大學生志願者服務隊勝利辦分隊副隊長,王涵碩同學的成長曆程值得每一位“晨曦”志願者學習。

2022年1月,面對疫情重襲,王涵碩同學深知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居家隔離結束她立即迴歸到“晨曦”抗疫一線,不僅鼓勵了同樣身為大學生的弟弟加入了隊伍,還發動多名身邊同學加入其中。作為隊內的宣傳員,她每天都收集並查看隊內最新的志願者資料,時刻關注手機消息並及時傳達上級組織下達的通知。同時,她還根據所收集的材料,運用熟練的技術製作宣傳文章。自寒假加入勝利辦青年志願者服務隊以來,她發表的六篇文章閲讀量已達6052人次。

王涵碩以筆為刃,成為勝利辦抗疫戰場的宣傳戰線的中堅力量,讓更多人看到一大批年輕且熱情的“晨曦”志願者,讓更多人瞭解華龍區“晨曦”這支激昂且組織力強的青年志願者服務隊。

疫情防控個人先進事蹟2

面對洶洶而來的疫情,有一個特別的羣體,他們揹着藥箱,每日走家串户,穿梭在鄉間小路,用自己的默默付出,守護着父老鄉親的健康;他們衝鋒在戰“疫”最前線,不知勞苦、不畏疲倦,奮不顧身地擔負着基層疫情監測防控的重要職責;他們危急時刻當仁不讓,挺身而出,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責任和擔當,他們就是“村醫”。

防疫戰役打響後,高基廟鎮的村醫們建立線上疫情問診微信羣,在答疑解惑的同時也將防疫知識在羣內進行宣傳。為了保障村民的用藥需求,村醫們送醫送藥上門,盡最大努力為村民服務,肖家嶺社區衞生室村醫夏常強就是其中的一員。

心中有羣眾,腳下有行動。夏常強把常用藥品一直放在藥箱中,只要一個電話,就立即送到村民家中,有時還會免費為困難村民治病。55歲的曾三二是精準扶貧户、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患有智力障礙,丈夫去世後一直獨居着,膝下沒有子女。她平時來醫務室看病,夏常強總是自掏腰包為她免除醫藥費。在疫情發生後,夏常強放心不下,馬上為她送去口罩,教會口罩的正確佩戴和使用方法,並千叮萬囑平時要注意防護,不要外出、不要聚集。肖家嶺社區6組的劉希生老人,兒子在三十幾歲時因肝癌去世,孫子便一直由他和老伴辛苦照料。夏常強了解到老人患有高血壓,需要長期服藥,便主動免費送醫送藥,希望能減輕這個貧困家庭的負擔。

使命記在心,責任擔在肩。在送醫送藥的同時,夏常強每天定時上門測量體温、宣傳防護知識、進行心理疏導、交代注意事項,為鄉親們拉起健康防線。剛開始上門測量體温的時候,個別武漢返鄉人員會有排斥心理,夏常強一户户敲響他們的家門,耐心細緻地做着解釋工作,安撫着他們的情緒,問詢瞭解身體狀況,幫助購買生活必需品。夏常強的主動幫忙、主動關愛,讓他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暖意,也堅定了戰勝疫情的信心,開始積極配合鎮村兩級的疫情防控工作。

在疫情虎視眈眈、眾人懼怕萬分的當下,正是有着像夏常強這樣一羣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的村醫們,用堅定的腳步與信念,夜以繼日地奮戰着,為廣大村民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成為了農村醫療衞生防疫戰線的第一道“堡壘”。

疫情防控個人先進事蹟3

李思雨,共產黨員,皖江工學院的一名大學生。

初心與擔當使她走上志願防疫的道路

疫情期間,每一篇關於疫情的新聞報道、每一個確診病例增加的數字都像大石頭一樣砸在青年大學生李思雨的心上。看到年邁的老人都奮戰在抗疫一線,想到自己正值青春年華。她説:“我們90後在非典時是被重點保護的對象,現在也該挑起大梁,保護大家了。身為一名學生黨員,我更要有衝鋒在前的勇氣,主動擔當、積極作為。”

她通過各種渠道聯繫到臨泉縣青年志願者協會,併成為其中的一員,結識了一羣有愛而又温暖的人。她被分配在了利華小區卡點值守,在2月12日開啟了自己的防疫志願服務之路。

一個多月的志願防疫中,她碰到“乍暖還寒”的雨雪,遇到“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暖陽。一頂帳篷,一張桌子,桌子上放着裝滿醫用酒精的噴壺,體温槍和記錄本,這就是她志願服務的場所。特別醒目的是帳篷上方飄着的黨旗和團旗。

在這個卡點,有來自不同單位、不同領域的工作人員,大家凝聚成一支隊伍,每天認真做好進出人員的登記和體温的測量,對不戴口罩外出的人進行勸返等。

防疫志願服務不是僅憑一腔熱情就能做好的

在志願服務的過程中,她發現做志願者不是僅憑一腔熱情就能做好的。有時候,還會遇到誤解,遇到困難。根據縣委統一部署,限制小區住户隨意出行,沒有疫情的小區,每户兩天一次只能一人外出。志願者值守卡點的.工作,離不開每位住户的配合,但也不乏有不理解的人,有的老年人在家裏呆久了,耐不住性子,總想出去走一走甚至有的和工作人員對峙,吵起來。

她向有經驗的志願者學習,耐心地解釋、勸説,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慢慢地住户們也能理解和接受了。每次路過卡點,還會對他們説聲“辛苦了”,她感受到了志願服務的快樂!在志願服務的過程中,她學會了很多,在處理一些問題時也越來越靈活和有條不紊。

防疫期間,幾乎每天都有領導來督察,瞭解防疫情況,關心防疫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自我防護情況;隔幾天,就能收到青年志願者協會送來的社會愛心人士捐贈的物資,她感受到了領導和社會對志願者的關心和愛護。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能參加疫情防控志願服務,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她感到驕傲!看着疫情在逐漸變好,她體會到了一羣人為了一個目標去努力的磅礴力量,更堅定了自己的初心!

疫情防控個人先進事蹟4

“疫情就命令、抗疫就是戰鬥、黨員就是先鋒”!

縣委、縣政府號令:全體黨員下沉社區開展疫情聯防聯控,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走,到抗疫前線去!”縣供銷社黨組成員阮樹斌聞令即動,第一時間到土井社區報到,臨危受命,勇挑重擔,用責任和擔當為戰區居民的生命和健康築牢最後一道防線。

作為縣供銷社黨組成員,參與疫情防控人員的口罩、酒精、消毒液需要籌備,縣直單位居家黨員幹部下沉社區領取任務和民主街6個路口值守需要督辦,部門需要協調,住户需要排查,防區需要消毒,卡口需要值守......這就是阮樹斌的戰鬥!餓了有方便麪,困了有帳篷,一天一天,風雨無阻。

“阮主任,這多路口要守,人員不夠怎麼辦?”“同志,請問你們誰負責?我們不能出門生活物資怎麼辦?”“我家老人的藥用完了怎麼辦?”“我家水管子破了需要修怎麼辦?”......作為土井社區重點封閉管理的小區,三星家園是一個開放式小區,四通八達,進出口多,人員複雜,防控難度大。阮樹斌接到任務後,迅速組建黨員突擊隊和志願服務隊,制定防控措施,落實崗位責任,將“抗疫黨員突擊隊”的紅旗插在小區內。鮮紅的旗幟映入居民的眼簾,“快看,那不是供銷社的阮主任嗎?”“來了就好!來了就好!”有幾個認識阮樹斌的居民在自家陽台上高興的喊道。恐慌之際,焦急的人們找到了組織,看到了希望,平復了心理。

“路口全部封堵,保留一個出口,禁止人員進出”“黨員負責消毒、排查,消毒要道邊到角,排查要不漏一户一人”“志願者負責宣傳、勸阻、代購,做好排查台賬”“幹部負責住户的包保和卡口值守”“建立三星家園微信羣,發佈信息、傾聽民聲,心理疏導、代購物資”......針對防控措施和應急救助,阮樹斌都用心思考、用心做好。“我們要理解支持,積極配合”“我們不出去,呆在家裏不添亂”,小區居民看在眼裏,明在心裏。

“柔性服務、硬性防控”!截止目前,該小區共排查登記350户1048名人,全部落實一日兩查,一户多包,沒有發生一起傳染,沒有發生一起投訴,民主街6個卡口也沒有發生一起糾紛。

戰“疫”還在進行,“疫情不銷,戰鬥不止”!風風火火、急急忙忙的阮樹斌率領着一羣逆行者們依堅守在抗“疫”的前沿陣地,他們把崗位當戰場,視居民為親人,用黨性守護堡壘,用愛心温暖民心,發揚供銷人的“扁擔精神”,用實際行動彰顯了共產黨人的使命和擔當。

疫情防控個人先進事蹟5

1月24日,荊州一醫主治醫師王道亮是第一批進入隔離病房醫療人員,第一輪換崗後,剛解除隔離觀察的王道亮再次主動請戰,重返抗擊疫情第一線。疫情當前,使命必達。王道亮一直以實際行動踐行着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一個念頭:救人

“患者的心率快速下降,如果不做緊急處理,患者會很快出現心跳驟停。”王道亮毫不猶豫地衝上去,給患者開始實施胸外心臟按壓,進行搶救,隨着急救藥物開始起效,患者的生命體徵逐漸平穩,轉危為安。

搶救時空氣中的氣溶膠密度較大,暴露的危險更大,實施胸外心臟按壓時大幅度的動作可能會導致防護服的破損。面對危險,誰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搶救患者,必須爭分多秒。在搶救之前,王道亮設想過萬一遇到危險情況應該怎樣做,然而真正操作起來,這種擔心早被拋到腦後,“光想着怎麼救人了。”好在一切順利,沒有發生意外。這樣驚心動魄,與死神抗爭的場景無時無刻不在隔離病房內上演,高壓力、高緊張的狀態是工作日常,半夜起來搶救患者更是習以為常。

一種態度:責任

每天早上8點王道亮都會準時穿上防護裝備。查房時,王道亮都問的特別細,包括患者的流行病學史,體温、咳嗽等症狀,年齡、基礎疾病,檢查結果及用藥情況,等等,進而做出判斷。

對確診患者,王道亮責任就是執行新冠肺炎專家組治療方案。患者個體差異很大,有的症狀輕,有的危重,有的恢復快,有的遲遲不見慢,有的還伴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其它疾病……王道亮和醫療團隊採用綜合療法和個性化治療,確保每一名患者得到科學合理的救治。“這既是為患者負責,也是為患者家庭和社會負責,把好治療最後一道關口,讓患者順利康復,安全迴歸家庭和社會。”王道亮説,這就是戰“疫”醫生必須承擔起的特殊的責任,和他一起並肩作戰的一線醫護人員還有很多,“他們都很年輕,也更辛苦,夜班8個小時,不能休息,特別困時,只能趴在桌子上及躺椅上稍作休息。”

一個信念:擔當

“這次新冠疫情,我們以前沒有遇到過,但是出於醫生的職責,生命相托,關鍵時刻我們必須託得住。必須有信心、有能力,更是有擔當有責任去盡力救治患者。”王道亮已經1個多月沒有回家了,新年安排的節奏全部打亂了,家裏的大小事情都是王道亮愛人在安排。

王道亮每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而且沒有休息日。他説經過這次實戰有了隔離病房工作的經驗,比如穿脱防護服、怎樣對病人檢查治療等。按照要求,出隔離病房後需醫學隔離觀察14天,2月25日,王道亮立刻申請再次進入隔離病房。他希望,現在沒有新增病例,按照這樣的節奏持續,疫情早日結束。疫情結束後,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將手裏沒有完成的手術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