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筆記彙總

熱點6.02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筆記彙總,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筆記彙總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筆記彙總1

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的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

我們不妨打個比喻:讓所有剛剛入學的7歲兒童都完成同一種體力勞動,例如去提水,一個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個孩子卻能提來20桶。如果你強迫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夠20桶,那麼這就會損害他的力氣,他到明天就什麼也幹不成了,説不定還會躺到醫院裏去。兒童從事腦力勞動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這樣各不相同的。一個學生對教材感知、理解、識記的快,在記憶中保持的長久而牢固;而另一個學生的腦力勞動進行的就完全不同:對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識在記憶中保持的不久而且不牢固。雖然到後來(這是很常見的事),正是後一個學生在學習上、在智力發展上,比最初學習較好的那個學生取得了大的多的成就。可以把教學和教育的所有規律性都機械地運用到他身上的那種抽象的學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麼對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説,“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説,“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能否保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取決於教師對這個學生在學習上的個人成績的看法。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一門學科的任何教學大綱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範圍的知識,而沒有包含活生生的兒童。不同的兒童要達到這個知識的水平和範圍,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級時就已經能完全獨立地讀出和解出應用題,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級末甚至三年級末才能做到這一點。教師應當善於確定:要通過怎樣的途徑,要經歷什麼樣的阻礙和困難,才能引導兒童接近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水平,以及怎樣才能在每一個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具體地實現教學大綱的要求。

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就是説,在學習中,無論就腦力勞動的內容(作業的性質),還是就所需的時間來説,都應當採取個別對待的態度。有經驗的教師,在一節課上給一個學生布置2、3道甚至4道應用題,而給另一個學生只佈置1道。這個學生做的是比較複雜的應用題,而另一個學生做的則是比較簡單的。這個學生在完成語言的創造性作業(例如寫作文),另一個學生則在學習文藝作品的片斷。

在這種做法下,所有的學生都在前進——有的人快一點,另一些人慢一些。兒童完成作業而得到評分時,從評分中看見了自己的勞動和努力,學習給他帶來了精神上的滿足和有所發現的'歡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和學生的相互關心與相互信任相結合。學生就不會把教師單純地看成嚴厲的監督者,也不會把評分當成一種棍棒。他可以坦率地對教師説:某某地方我沒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會做。他的良心是純潔的,他不可能去抄襲別人的作業或者考試時搞夾帶。他想樹立起自己的尊嚴。

在學習中取得成就,——這一點,形象地説,乃是通往兒童心靈中點燃着“想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的那個角落的一條蹊徑。教師要愛護這條蹊徑和這點火花。

我有一個朋友伊·格·特卡琴柯,他是一位優秀的數學教師。他談到自己備課的情況時説:“我周密地考慮每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將做些什麼。我給所有的學生都挑選出這樣的作業,使他能在作業中取得成就。如果學生沒有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前進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麼這堂課對他來説就是白費了。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老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

讓我們看看帕夫雷什中學教師阿·格·阿里辛柯和姆·阿·雷薩克的數學課吧。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而解題佔用上課的90%的時間),他們所教的班好像分成了好幾個組。在第一組裏,是學習最好的兒童,他們無需任何幫助就能很容易地解出任何應用題;其中還有一、兩個學生能夠即席口頭解答,不需要做書面作業:教師剛剛讀完條件,學生就舉手要求回答。對這一部分學生來説,除了教學大綱規定的題目外,教師還要挑選一些超過大綱要求的習題:應當給這些學生的智慧以力所能及的、但並不輕鬆的、要求緊張地動腦的工作;有時候,需要給學生布置這樣的習題,使他不能獨立地解答出來,但是教師給予的幫助只能是以稍加指點和提示為限。

第二組裏是一些勤奮努力的學生,他們能很好地完成作業,是和進行一定程度的緊張的腦力勞動、探求和克服困難分不開的。教師們常説,這—部分學生是靠付出勞動和用功學習而取勝的,他們能順利地學習,是因為他們勤奮用功和堅持不懈。

第三組學生,能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完成中等難度的習題,但是對複雜的習題則有時解答不出。在他們做作業的過程中,對這些學生的幫助要有高度的教育技巧。

第四組學生對應用題的理解很慢,解答也很慢。他們在一節課上所能完成的作業,要比第二組、第三組學生所做的少一半到2/3。但是教師無論如何不要催促他們。

第五組是個別的學生,他們完全沒有能力應付中等難度的習題。教師要為他們專門另選一些題目,始終只能指望他們在一節課上有所進步,哪怕一點點進步也好。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筆記彙總2

三月,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專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深深地被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點折服了,真的有些慚愧,以往認為自己參加工作也有幾年了,在教育教學方面做得不錯了,對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也夠了解的了。可讀過這本書後,真的意識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事例生動、分析精闢,啟人深思。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好慶幸,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本好書。

書中每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用平實生動的語言,娓娓道來。它在樸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故事中滲透進教育大師們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説,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他用30多年的時間向我們闡述了教育的真諦,他閃爍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如同一場及時雨,滋潤着教育工作者乾渴的心靈!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説:“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説,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濕的土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學生的興趣是潛在的,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與培養。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的學生,培養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為何剛入學的孩子對學習充滿了好奇與渴望,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卻越來越少?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師要從細小方面入手,不可放過任何一個“刺蝟”。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教給孩子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激發學習的動力;同時教師要鑽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還給我們指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容易拿一些新奇的、鮮明的、形象的手段(比如現在用的多媒體)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如果不合適的運用,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是有害的。“經驗證明:講課當中過分地追求激動人心的、鮮明的、形象的東西,會使得過度興奮,這時教師不得不提高聲音,壓倒學生的喧鬧聲,學生就會更加興奮。其次,教師要弄明白已知和未知之間的關係,因為這關係到學生掌握知識的質量及在頭腦中的保持,同時也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提示出已知的跟新的東西之間的內部的深刻的聯繫——這是激發興趣的奧祕之一。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用了一個比喻,把課堂的教學活動比作是師生建立的一座高樓,當教師將新的知識這塊磚遞到學生手上的時候,學生應該知道放在哪個位置,並且它還應該站在遠一點看看,這塊磚與上一塊以及整個建築之間的關係,這樣他才能將這塊磚(新的知識)放好。要將已學過的知識變成掌握新知識的一個工具。

另外,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我想,今後,讀書將成為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來讀了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覺得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常讀常新,每次讀都有新的收穫與體驗。

讀完這本書後,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它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了自己在教學中的很多不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而我卻還沒有細細地去品味,着實無地自容。我將秉承大師建議中寫道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擠出時間,繼續拜讀這位大師的經典,吸取經驗,反省自己,完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