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見不得別人好也是一種心理疾病

熱點3.03W

現在的很多人都會患上一種病,那就是見不得別人好,這正印證孔子的那句話:“不患寡而患不均”。有的人因為努力獲得升遷,但是也避免不了有人在背後説風涼話,會説憑藉什麼關係得到的機會;去參加同學聚會,看到其他同學穿的比較好,開着好車,就會莫名的心理不舒服,連帶表情就會不自然的感覺。看到自己競爭對手慘敗,有一種幸災樂禍的感受,看到別人倒黴,就會覺得特別高興,很多表現就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

見不得別人好也是一種心理疾病

這樣的事情從兩大方面去分析,從六小結去闡述。

一、從心理學角度看,會出現這樣現象的原因:

1、從人的天性角度看,會引起人的嫉妒心理。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別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強,就會認為別人一定比自己過得好,這就會讓人產生心理不平衡的感覺,從而產生了嫉妒。

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不同性格的人會有不同的特點:有的人會很受激勵,會發憤圖強;有的人會自責,自信心也備受打擊;有的人就會在背後使壞,讓別人不順利。

還有一種現象:就是拿別人的成功去數落自己親近的人,例如:妻子會説丈夫:你看隔壁的小李賺的都比你多,這就會導致家庭的不和睦。這都是妒忌心理產生的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存在這樣的心理是正常的,天性使然。

2、歷史遺留的不安全感受。

不知道有沒有發現,以前覺得“老婆、孩子、熱炕頭”是追求,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是生活的保障,現在是有房、有車、有存款就是理想生活。

但是看到別人擁有了更多的東西,更優秀的孩子,這種不安全感就完全被觸動了。中國經歷了內憂外患、民族存亡的磨難,就會更加深這種不安全感。在由於貧富差距大,分配不公,讓國人的不安全感轉向仇富的心理。

總之是種種原因,導致這種見不得別人好的心態根深蒂固,形成一種“心理基因”。

3、國內教育錯誤,固化了這種不良心態。

深入人心的這種不安全感,讓家長擔心孩子以後的生活不能更好的立足。所以家長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去灌輸憂患意識,拿孩子的短處去和別的孩子長處對比,讓孩子產生了牴觸心理,甚至變成嚴重的妒忌。

錯誤的教育讓”見不得別人好”在孩子的心中滋生。

總之,一個人總是出現見不得別人好的心態,不但自己活得累,身邊的人也會感到辛苦;損害團體的和諧,自己也會受到排擠。

二、首先從佛教的角度去分析:

仔細品味一個道理,人們會深深放在心上的“邪念”就是一種煩惱。如果人們沒有邪念,也就談不上有煩惱;但是某個人如果感受到煩惱,就應該反過來好好觀照自己的內心,既內觀。看看自己有沒有什麼不好的邪念,製造出這些煩惱。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幾種邪念,那就是“貪、嗔、痴”。

1、如果人們都想去佔有一個人,通常在“情”中表現,那就是(貪),如果沒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沒有感情上的煩惱;

2、如果人們不是愛看別人的笑話,老是希望自己的對手倒黴(嗔),那就會沒有事業上和人際關係上的煩惱;

3、如果人們不把自己的不幸一味的歸結客觀原因,父母的無能、老闆的不公平、命運的捉弄,那麼人們就獲得了智慧。

應對方法從心理學角度看:

首先,對比是可以有的,但是要不得攀比;

其次,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或者因為某事而心態失去平衡時,要儘量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要讓別人的“好”變成自己的業障。

第三,對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只要努力,會擁有自己的成功。

最後,和自己最親近的人交流要把握好度,不盲目。

佛教對治嫉妒心的方法:

佛教要求人們的事看見別人好,我們要為之高興,生起歡喜心。對於喜歡妒忌的人,為別人生起歡喜心有什麼好處呢? 從佛教的觀點來講,替別人高興也是有一定的功德的,而且有個名詞:叫隨喜功德。那就是説:你生起了歡喜心,就會消滅自己的妒忌心,你的本性上就向着善道前進一步,修行也會增長。

標籤: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