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關於有意義的清明節作文

關於有意義的清明節作文1

清明節到了,媽媽帶我去老家看外公,一路上,我很高興,我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回老家。

關於有意義的清明節作文

外公的家在農村,我看見田野裏的麥苗像綠毯似的,鋪了一層,綠綠的柳枝垂在地上,可愛的小貓在院子裏跳來跳去,樹上的小鳥在快活地唱歌,好像在歡迎我這位小主人。

鄰居家的阿姨看見我們來了,要帶我們去挖菜,我一聽很高興,我跟着媽媽和阿姨提着籃子,拿着小刀,一會兒到菜地裏了,阿姨給我教,我跟着學,我一手拿着刀,一手抓菜。剛開始,我不敢動手,害怕割手,阿姨鼓勵我,我就是試着挖,慢慢地我學會了挖菜,挖了一大把。

我高興地大聲喊起來,忽然我聽見對面山溝裏傳來了我的聲音,啊!原來是“回聲”。我更高興了,又大聲喊叫,聽着傳來的回聲,開心極了。山溝邊上的桃樹開滿了粉紅色花朵,飄來陣陣花香,舒服極了。

回家後,我把這一切告訴爸爸,爸爸説:“清明踏青,是我國的傳統,你這下明白了吧。”

媽媽説你做的真棒!

今年這個清明節,我過的真有意思。

關於有意義的清明節作文2

冬天過去了,春天來了!這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要到了。從我記事開始,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媽媽都要讓我和她一起去踏青,不去都不行!還要帶着紙錢,領着我上墳去。 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虎頭山,那兒離我家很遠,要開車去。

記得小時候,我總是很高興去上墳,因為媽媽在墳前一燒紙錢,我就可以玩帶來的鞭炮!拿打火機一點,再扔了,感覺很好玩!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開始不喜歡去上墳了!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大概覺的鞭炮不好玩了吧,覺的上墳也沒什麼意思,就不喜歡去了!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要去上墳了,我是很不情願去的。但是還是要去的,爸爸開車把奶奶和爺爺接了過來,一起去虎頭山!到了虎頭山,才知道什麼叫荒涼,野草遍地。還好我們有準備,帶了鋤頭,簡簡單單的鋤了一下。便開始拜太公太爺,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對他們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太公太爺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考試考100分!”拜好之後,我們就回家了!雖然我不怎麼想去,但是我還是覺的有意義。

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是那麼的有趣不同尋常!

關於有意義的清明節作文3

清明節掃墓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是十二節氣之一,也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每年到了這一天,人們都要帶上鮮花、美酒到先人的墳前獻上自己的哀思。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記得我第一次掃墓是在三歲的時候。外公、外婆早早地準備好三碟五色糯米飯,一串鞭炮,一瓶酒,三個酒杯,一把香,一隻雞,一斤五花肉,招魂幡,以及糖果等。到了清明節那天,在外公的指引下,舅舅把車開到了外公的出生地,再沿着田邊的機耕路一直開到一座高山腳下。

下了車,一大家族的人聚齊後進行分工:拿鐮刀、鋤頭的'人在前面開路,挑祭品的緊跟其後,媽媽帶着我或背或抱或推,跟着大部隊一路披荊斬棘地向山頂的祖墳進發。

來到祖墳前,我發現這裏風景秀麗,草木茂盛,竟是一塊難以多得的好地方。這時開路的先用鐮刀、鋤頭清去墳前的雜草、灌木,接下來,有的擺祭品、有的上香,還有的給墳頭添新土……酒過三巡,香火燃盡,我們開始連滾帶滑地下山,殿後的跟着放起了鞭炮……

關於有意義的清明節作文4

每當聽人們説到杜牧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們大家就知道清明節來到了。清明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當到清明節時人們就給祖先掃墓、出去踏青、旅遊、插柳等。

今天我與爸爸媽媽來到了姥姥家邊的雲台山去爬山,在爬山途中,我發現有許多人拿着紙和香去掃墓。在爬山的同時我發現春天已來到,小芽已漸漸綻開,花兒露出了小包,柳樹長出了嫩葉……我們在明媚的春光下説説笑笑,一會兒聊天,一會兒努力地爬山,一會兒又休息。太陽光灑落在我身上,我感到既温暖又快樂。

有些人還不慌不忙的在田地裏挖薺菜。我奮力地向山頂爬去,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比爸爸媽媽快多了。媽媽連忙喊我:“凡,慢點。媽快追不上了!”我只好慢慢走着等媽媽。周圍春光無限好。另外,我們還上姥爺的墳前去掃墓。我多麼想姥爺今天還活着,他是那樣地熱愛生活,我真想和他一起享受這迷人的春光。

關於有意義的清明節作文5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應該去墳前向各位前輩去祭拜,這都是我們晚輩的禮節嘛。星期六早上就出發向。

於是,爸爸、媽媽、決定帶我去給奶奶掃墓。

我們買好了祭拜的食物準備上山去。很快,到了山下。這座山説它陡峭,也不是很是很陡,説他平坦可是一眼望去這一座山看起來斜面很斜。雖然説每年來這裏一次,但是感覺上並不是很陌生。

我們在路途中,看到很多的墳墓,仔細一看,有一些的墓碑上面有一個五角心,上面的顏色已經淡化了。後來我問爸爸才清楚了,原來這代表曾經為國家捐軀過的。我真有想要上去祭拜一下,可是因為時間有限,沒有許多的時間在這裏耗。

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們擺好了祭拜的儀式,開始燒黃紙等掃墓必備的。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好。我拜好之後就開始在附近逗留,這附近有好多的茶葉,嫩嫩的,綠綠的,雖然説旁邊有許多的墳墓不景氣,可是,加上這春天的鳥叫聲很茶葉的清香,好像旁邊是隱身的。我只顧自己差一點被他們落下。

清明節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是那麼的有趣不同尋常。

關於有意義的清明節作文6

又到了每一年的清明節。爸爸媽媽帶我們去湘潭掃墓,一路上春光明媚,公路兩旁有嫩綠的麥田、蠟黃的菜花、粉紅的桃花,多美的春色啊!

老家的清明節可隆重了,我們家祖墳在青山橋的一座山上,滿山是掃墓的人,山上一片熱鬧。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大人們準備了許多糕點、水果、魚、肉等。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後跟着。掃墓活動是件嚴肅的事,每到了一處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墳頭整理得乾乾淨淨。接着把五顏六色的掃墓花插在墳頭的新土中,大人們取出貢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這些貢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晚輩的孝心。最後大家按從大到小的輩分輪流磕頭祭拜,有的口中還唸唸有詞呢,我心裏念着:“祖先保佑,讓我每次考試都多打多點分!”

掃完了墓,雖然我們都累壞了,但是這一天過得很有意義,清明節讓我對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

關於有意義的清明節作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掃墓和踏青的大好時節。

今年的清明節,居然陽光明媚。爸爸帶我來到了烏鎮,説是去感受一下我們家鄉地地道道的清明習俗。我們來到古老的青石板鋪成的大街上,只見人來人往,熱鬧極了。我穿梭在人羣之中,這兒瞧瞧,那邊摸摸,別提有多興奮了!忽然,迎面走來了一隊穿着古裝,抬着轎子的隊伍,原來是“蠶花娘娘”來了。只見蠶花娘娘身穿一件潔白的衣裳,肩上披着粉紅的飄帶,宛如一位仙女翩翩而來。這是我們烏鎮一年一度的“蠶花盛會”。傳説用蠶花娘孃的聖水來洗蠶花手,今年蠶繭就能豐收。我們家鄉桐鄉是重要的蠶桑基地。每到清明,都要舉辦蠶花盛會,以祈禱蠶桑豐收。

送走“蠶花娘娘”,我順着人流來到了小河邊,只見河裏一條條小船,正載着遊客悠閒地穿梭在古色古香的民居中,船槳激起的微波,慢慢盪漾開去……遊人、故居、小橋、流水……形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好好!”咦,那邊又有啥好戲?這麼熱鬧!我顧不上爸爸的叫喊,掙脱爸爸的手,往人聲鼎沸處跑去。原來,那邊有一座古戲台,台上正在演出戲曲節目。演員們精彩的表演,引來了觀眾一陣又一陣叫好聲。這就是非常有名的烏鎮香市。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感受這不一樣的節日。你看,連金髮碧眼的外國友人也來了,流露出欣賞的眼光,他們大概也被這水鄉古鎮吸引了吧!

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是什麼香呢?我這個小讒鬼忙循着香氣奔去。形狀各異、風味各異的粽子,青得發亮的青糰子,燒得噴香的螺螄……看得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各式各樣的清明小吃也成了家鄉一道獨特的風景。

清明節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過得既有意義,又很隆重。

關於有意義的清明節作文8

又是一年清明時,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熟悉的古詩縈繞在耳邊,我的絲緒就想起了掃墓時的情形。

清明節,讓人緬懷!令人悲歎息回味前幾年的清明節美好與無憂的時光總是那麼的短暫,就像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從去年開始,清明對於我來説,便多了一絲絲的哀悉和思念。特別是奶奶離去後這感覺愈來愈重,也許是奶奶太年輕的原姑,才五十多歲就離我們而去,有人説對親人的思念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而我恰恰恰相反,在每次想起她的音容笑貌時,我的心中會有些酸酸的感覺“男兒有淚不輕彈。”

每當清明時,我儘量控制自己。今天是4月3日,天下着雨,我們一家人驅車半個多小時來到了錢江陵園,天雖下着雨,但是來祭祖的人絡繹不絕,我們踏着沉重的腳步來到了奶奶的陵墓,用抹布擦去塵土,獻上一盆鮮花,再上一些奶奶喜歡吃的菜,一些水果,還有黃酒,恭恭敬敬地放在奶奶墓前,所有的人手中拿着點燃的香按輩份大小依次叩頭行禮祭拜,最後我們給奶奶燒紙錢,我想奶奶在世的時候,她不分愛美還很喜歡打麻將,就多燒一些給她吧,讓她在九泉之下過着幸福的生活,盡情地享用。奶奶你知道嗎,我們有多麼懷念你呢?

你與我們近在咫尺卻陰陽相隔不能相見。我們要離去了大家又一次向奶奶拜了一拜,才依依不捨地離去,回頭看那一排排的墓,像梯田一樣一層層。傍邊的小松樹比去年長得更加茂盛,似乎長大了很多,也開始懂得了苦澀的滋味,心裏有一種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着糾纏着。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那麼的有意義,是那麼的不同尋常啊!

關於有意義的清明節作文9

寒假的生活還歷歷在目,春節後的第一個節日——清明便悄然而至。今年的這個清明節,我過得更有意義。

清明那天一大早,照例是拿了燭炮紙錢到山上去祭拜祖宗。回來的路上氣氛有點凝重,誰都不響。

走到半山腰,媽媽隨意一聲:“咦,這麼多艾草!”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哪裏哪裏?媽媽,什麼是艾草?”我好奇地問。

“這是一種野草,有清新的香味。市場上在賣的那些艾餃就是用這種艾草做的。俗話説‘清明到,吃艾餜’,現在正是吃這種野味的當季。這些可是沒有受到農藥污染,全天然綠色食品呢!”媽媽娓娓道來。

“那我們摘些去,回去自己做艾餃!”我興奮地説道。

“其實,清明時節,民間一直有吃“草”的習俗。這段時間不僅艾草當季,還有很多草類也適宜這個時段摘吃。比如馬蘭頭,既可以炒食,又可以涼拌,明目清火;還有野葱,用來燴蛋,香味四溢;水芹菜,可以降血壓,藥用價值高;烏梢筍,清鮮可口,最適宜用來燒湯……這些都是山上野生野長的。”

“媽媽,口水都被你説出來了,那我們都採回去做菜吧。”我迫不及待,打斷媽媽的話。

“好好好,老人説,若要清毒素,清明要吃草。今天我們就吃吃草,清清毒吧。”媽媽摘了些野菜,教我辨認。不一會兒,我們便摘了滿滿的野菜。

晚上,餐桌上擺的全是白天從山上採來的野菜。我一邊大口大口地吃着清香的野菜,一邊想着,清明的這個習俗真是棒!

標籤: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