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尚書古文疏證國學

尚書古文疏證一共八卷。閻若璩清(1636—1704)撰。若瑰寧百詩,號潛丘,山西太原人,遷居江蘇誰安。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尚書古文疏證,歡迎大家前來參閲。

尚書古文疏證國學

  《尚書古文疏證國學》內容提要

閻若璩(1636~1704),字百詩,別號潛丘居士,祖籍太原,寄籍山陽。康熙中應博學鴻詞科,報罷,為尚書徐乾學延為上客,與修《一統志》。生平博通經史,尤精考證,著述繁富。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所列第一人即為閻氏。東晉梅賾所獻的《古文尚書》及孔安國傳的真偽問題,乃中世紀經學史的一大公案。宋代吳械始疑其偽。朱熹雖也有懷疑,但由他集大成的理學,在哲理上據以為孔門原教旨的十六字,所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便出自東晉古文的《大禹謨》。元、明時朱子學已成為帝國意識形態的理論基礎,若證明包括《大禹謨》在內的二十五篇《古文尚書》及孔安國傳,都是兩漢人未見的偽作,勢必危及帝國的統治學説。因而明代梅鷟著《尚書考異》,雖明斥古文《書》、《傳》均屬偽作,只是私議而已。

至清初,閻若璩用了巨大精力,對傳世的《古文尚書》及孔安國《尚書傳》進行考證,開始全面地證偽,並開始逐一揭露其來源。“事必求其根柢,言必求其依據”,“手一書至檢數十書相證”,共列舉了一百二十八條證據,將孔安國傳古文《尚書》判定為偽書,認為《古文尚書》為東晉梅賾所偽。成書半帙,就得到黃宗羲的肯定;尚未刊行,毛奇齡作《古文尚書冤詞》與之駁辯,但亦“終不能以強辭奪正理”,“則有據之言先立於不可敗也”;於是這部《尚書古文疏證》的聲名大噪。加以閻氏晚年,曾受時為皇四子的雍正帝的禮遇,更使其考證備受學者注目。

清代漢學吳派的.開山者惠棟繼作《古文尚書考》,以後王鳴盛、段玉裁等又續有考證。至丁晏《尚書餘論》,更證明古文《書》《傳》的始作偽者是王肅,於是偽古文《書》《傳》遂成定讞。因而閻若璩的《尚書古文疏證》,被論者稱作“祛千古之大疑”。

黃宗羲、紀昀、錢大昕、梁啟超、胡適等學者皆以為偽古文《尚書》的定案實歸功於閻若璩,汪中認為閻氏《疏證》是“千餘年不傳之絕學”。梁啟超説閻若璩“不能不認為近三百年學術解放之第一功臣”。並認為自閻攻偽古文《尚書》得勝,漸開學者疑經之風。錢穆説:“閻書議論與梅氏同者極多,而多不明引。”

閻氏在世時,此書僅有抄本流傳,後由其孫閻學林刊刻(乾隆十年眷西堂刻本)。此外還有內府藏本(當即四庫本)、家刻本(當即乾隆十年眷西堂刻本)、吳氏天津刻本、偃師武億刻本、杭州局本、《續經解》本、同治汪氏振綺堂重修本等。今傳《古文尚書疏證》只有九十九條,其餘“有目無文”者十二條、“目文全缺”者十七條。

此書版本今據眷西堂本標點,個別有誤字,確然無疑者,徑改。附錄《朱子古文書疑》多有錯文,茲據通行本《朱子語錄》校正。

  《尚書古文疏證》簡介

《 尚書》,“尚”即“上”,“書”即史官所記之史,《尚書》之名起於漢,《孔安國悄書傳》説“以其上古之書謂之《尚書》”.也就是上古史的意思。經孔於編定,原書有一百篇。西漢初,存二十八篇,就是《 今文尚書》,另有相傳漢武帝時在孔子住宅壁中發現的《古文尚書》十六篇,和東晉 梅賾所獻的偽《古文尚書》二十五篇兩種。古文即指先秦時代六國的古文字,與漢朝的隸書(即今文)相對。現在通行的《十二經註疏》本《 尚書》五十八篇,就是《 今文尚書》二十八篇(在本書巾被分割成二十三篇)與偽《古文尚書》二十五篇並加上假託孔安國名義的自序所組成的。

  《尚書古文疏證》本書目錄

較閲姓氏

卷一

卷二

卷三〔闕〕

卷四

卷五上

卷五下

卷六上

卷六下

卷七

卷八

附朱子古文書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