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實習

建築構造實習小結

實習2.13W

構造實習報告

建築構造實習小結

實習目的:

通過該課程的認識實習,獲取建築構造的實際知識,鞏固深化及應用所學基礎理論知識,擴大視野,增加感性知識,為後續課程的學習及設計奠定基礎。 實習地點:南湖別墅區施工工地,基礎施工工地,新華貿樓裝修施工工地 實習內容:

南湖別墅區施工進程過半,進入工地後,首先關注的是樓梯。我們看到的只是個微帶弧形的樓梯。據老師講,弧形樓梯是以一種優美的曲線來實現上下樓連接的樓梯形式,具有很強的通行能力。由於弧形梯佔用的空間較大,對居室層高的要求也較高,因此它往往被用於別墅和居室空間大的豪宅中。弧形梯的造型可以千變萬化,可以擁有各種造型。在這裏面的樓梯都是鋼筋混凝土樓梯,鋼筋混凝土樓梯的施工方法有整體現場澆注的,預製裝配的,部分現場澆注和部分預製裝配的三種。整體現場澆注的,剛性較好,適用於有特殊要求和防震要求高的建築,但模板耗費大,施工期較長。預製裝配的樓梯構件有大型、中型和小型的。大型的是把整個梯段和平台預製成一個構件;中型的是把梯段和平台各預製成一個構件,採用較廣;小型的是將樓梯的斜樑、踏步、平台樑和板預製成各個小構件,最後再連接成整體。小型的還有一種是把預製的`L形踏步構件,按樓梯坡度砌在側牆內,成為懸挑式樓梯。小型預製件裝配的施工方法適應性強,運輸安裝簡便,造價較低。部分現場澆注和部分預製裝配的,通常先制模澆注樓梯樑,再安裝預製踏步和平台板,然後再在三者預留鋼筋連接處澆灌混凝土,連成整體。

這些別墅採用的是剪力牆結構,剪力牆結構是用鋼筋混凝土牆板來代替框架結構中的樑柱,能承擔各類荷載引起的內力,並能有效控制結構的水平力,這種用鋼筋混凝土牆板來承受豎向和水平力的結構稱為剪力牆結構。

電梯井,就是安裝電梯的井道。 電梯井道的尺寸是按照電梯選型來確定的,井壁上安裝電梯軌道和配重軌道,預留的門洞安裝電梯門。井道頂部有電梯機房。

這棟別墅的窗户都很特別,可以當作平開窗也可以作為懸窗,感覺很特別,以前沒見過這種窗户。而且窗户是中空的,保温效果很好。

在基礎施工工地,施工人員正在施工,我們看到師傅們正在扎鋼筋柱。鋼筋混凝土柱是用鋼筋混凝土材料製成的柱。照製造和施工方法分為現澆柱和預製柱。現澆鋼筋混凝土柱整體性好,但支模工作量大。預製鋼筋混凝土柱施工比較方便。按配筋方式分為普通鋼箍柱、螺旋形鋼箍柱和勁性鋼筋柱。普通鋼箍柱適用於各種截面形狀的柱是基本的、主要的類型,普通鋼箍用以約束縱向鋼筋的橫向變位。螺旋形鋼箍柱可以提高構件的承載能力,柱載面一般是圓形或多邊形。勁性鋼筋混凝土柱在柱的內部或外部配置型鋼,型鋼分擔很大一部分荷載,用鋼量大,但可減小柱的斷面和提高柱的剛度;在未澆灌混凝土前,柱的型鋼骨架可以承受施工荷載和減少模板支撐用材。

另外看到施工師傅在拆卸模板,模板就是建築工程上面用來制模的板,把混凝土倒進去,等混凝土幹了,就把模板拆掉,這樣一個柱子或牆就做好了。

工人師傅在拆卸模板井底的排水設施。消防電梯井底應設有排水口和排水設施。如果消防電梯不到地下層,可以直接將井底的水排到室外,為防止雨季水倒灌,應在排水管外牆設置單流閥。如果不能直接排到室外,可在井底下部或旁邊開設一個不小於2立方米的水池,用水泵將水池的水抽向室外。消防地坑的排水措施只是一個事故措施,客梯底坑不強制要求排水措施.按規範至少滿足2立方就可以。

隨後,我們參觀了學校的小紅樓,即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這棟建築,利用結構分析軟件SAP2000採用時程分析法對隔震結構整體地震反應進行了計算分析,結果表明,採用基礎隔震技術可顯著降低上部結構的地震作用,結構由傳統抗震設計的“大震不倒”提高到了“大震不壞”,具有優越的抗震性能和明顯的技術經濟效益。建築物隔震通常是在結構的底部或上部樓層層間設置隔震裝置的一種隔震技術。建築隔震結構體系是區別於傳統抗震結構體系的一種被動控制體系,通過隔震層的隔震支座來吸收和消耗輸入的地震能量,以減小結構的地震反應。礎隔震結構由於在房屋的基礎頂面設置柔性的橡膠墊,從而降低了隔震結構的水平剛度,增大了結構的自振週期,使其遠離與場地發生共振的頻率段,因此也就降低了結構的水平地震作用。

隔震結構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反應以“整體平動”為主,結構位移主要發生在隔震層,上部結構的層間位移很小。隔震結構的地震反應主要取決於隔震層的剛度和彈塑性性能。其中,隔震結構的基底剪力、上部結構的層間剪力在地震作用下,比不隔震時均有所降低。隔震層的水平剛度越低,隔震效果越明顯,隔震層位移隨之增大,需增大隔震層阻尼來減小位移。中間部分,樓梯的分段處理的非常好,留縫隙使的稍小的水平錯位也不至於影響整體。

最後一個工地是新華貿,正處於裝修階段,整個實習歷經三天時間,從中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不僅對課本有了更一步的瞭解,而且增加了很多課外知識,還有很多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