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實習

【精選】國小教師的實習總結四篇

實習2.58W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教師的實習總結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國小教師的實習總結四篇

國小教師的實習總結 篇1

燈閃閃,月幢幢,太陽還沒起牀,我們就到了公交站。xx國小是最辛苦的卻也是最幸福的,這話一點也沒錯。xx國小要早出晚歸,但學校師資很好,給的時慷慨,老師很負責任指導。

驀然回首六週實習,我們都迅速成長了。十分感謝我們的指導老師,感謝學校安排的實習,感謝xx國小。看看自己第一堂的視頻,簡直就是一個人在堂上“自我陶醉”完全不理不顧學生的反應。後老師對我堂的優缺點做出細緻的點評。每次授前指導老師都會把我叫去對着ppT講一遍,幫我摳出一個個細節,講得不好的,她會模擬示範給我看。餘時間,我到教工之家(學校一樓的一間空教室也就是拿飯的地方,有一面很大的鏡子。)對着鏡子一遍遍地講。後面九節,老師的點評都會有一句:比上次好多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備磨上,再反思,果真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過程有多痛苦,結果就有多享受。所謂“一份耕耘,一分收穫”是很在理的。

除了教學方面,我更喜歡指導老師處理雜事的方式。有次班上的孩子在早操時看玩笑,動作誇張不規範,蔣老師沒有過多批評他們,而是叫她們揮100次手臂,等差不多揮三十幾下的時候叫他們停下,問感覺如何。孩子們齊聲回答:手很酸。蔣老師一臉嚴肅説:揮三十幾下就酸了,如果繼續揮下去,我們的手臂就可能會受傷。要學會適可而止,做操,做其他事情都一樣,要把握一個度,不能太過分。太過分就容易出意外,太過分不招人喜愛了。先讓他們去實踐,有了感受,再對其講述道理,而不是直接簡單批評她們。這樣的例子還很多。除了指導老師的,還聽過其他老師上,感覺xx國小很友愛,是那種不會喊口號,會實實在在去實踐,老師會時刻提醒學生傾聽,挪桌椅的時候也會表揚或提示她們聲音不能影響到其他班級,老師上會關注全局,堂教學方法豐富。我喜歡這樣子的老師,教授知識的同時也關注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這是成長的六週,聽聽學校老師上,偶爾也去聽聽隊友上的,聽正式老師上是直接學習,聽隊友上相當於在反思自己,因為可以從她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她們存在的問題,就會反思自己是否也會這樣,然後自己上就會加倍注意。同時,在教導學生的時候,自己也在不斷學習着,以前寫教案是關注自己覺得難的應該教的點出發,實踐了才明白,應該把自己當成學生,反問問自己如果是學生有沒有哪裏不懂的,從學情出發不是説説而已。教師的工作內容是周而復始地備上改作業,感覺這極易令人變得平庸,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國小教師的實習總結 篇2

本人在五華鎮學少國小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實習工作,在親身實踐和調查的基礎上,深入瞭解當前農村國小在教師隊伍、新課改革實施情況、教育質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並以此為基礎,運用理論知識全面分析農村學校的教育現狀,以揭示我國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在此本人對於部分農村國小教育現狀,與大家一起探討其背後的深層原因,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和建議。

農村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農村國小教師是我國基礎教學的主要力量,在整個教育事業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實習期間我通過訪談、問卷、與個別學生交流、並藉助學校的家長會等形式進行了調查農村教育現狀的.實習調查報告。調查的對象包含國小1—6 年級的200多名學生,這些學生來自不同的村落,擁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

一、調查現狀

在正式授課之前,我 讓每一個學生填寫了一份問卷,問卷主要調查他們對學習的一些心得體會和看法。共發放問卷104份,回收有效問卷93份。就問題“你對自己將來的學業如何規劃”,有86人選擇“讀完國中讀高中,再考取大學”,有5 人選擇“讀完國中上職業中專”,僅有2人選擇“混個國中畢業證就輟學出去打工”。可見,絕大多數的農村孩子還是“胸懷大志”的,希望通過接受教育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實現人生理想。另外,調查還表明,大部分農村孩子希望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但又苦惱於不知道該怎樣去做。具體分析,應該是農村的孩子們在學習上缺乏合格的引領者。孩子接觸最多的成年人是老師和父母,但是在農村,他們無疑都不是孩子合格的引領者。農村國小師資力量薄弱,學校的大部分教師是民辦出身,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專業訓練,而且由於久居陋鄉,與外界隔絕,知識和觀念更新

很慢,他們的人才觀依然滯留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教學效果的生成性評價層面,教導學生仍是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為了在鄉鎮的競賽中取得較好的名次,竟然鼓勵學生作弊;學生犯錯就體罰甚至侮辱學生的人格,更不用説去耐心幫助引導學生了。因此,遇到問題,學生更是不會向老師求教,向老師尋求幫助。而在家裏,他們的父母多是農民,接受先進思想文化教育的機會不多, 文化素質和思想素質都較低,不但在知識文化方面無法給他們提供實質性的幫助,而且由於大多數家長的觀念陳腐落後,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對於不聽話的孩子非打及即罵,與孩子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因此, 學生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嚴重不足,孩子在生活或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無法尋求家長的有效幫助。

越來越隨着與孩子們的接觸越來越多,對他們的瞭解深,我們發現這些孩子的知識面很窄,見識很少,對外部世界瞭解很少。與孩子們長達一個月的接觸讓我們意識到:這些孩子智商並不低,也並不缺乏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與求知慾。那為什麼還有這種情況的出現呢?根據對孩子的觀察和對他們學習生活環境的考察,我們做一個了分析:因為生長於偏僻落後的農村,與外部世界很少有交流,電視媒體是看世界的唯一窗口,而且大部分孩子看電視也都是看連續劇之類的,沒有利用好電視這個工具。對於那些成績不好而又喜歡看電視的孩子,學校教師與家長更是將電視視為導致他們不能取得好成績的罪魁禍首,因此,嚴禁孩子看電視就成了管教孩子最好的手段了。沒有認識瞭解外部世界的機會與條件,孩子們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就不足為

奇了。雖然近年來農民的收入有了提高,生活水平也有了不少提高,也有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走出去,但是傳統的生活方式仍是佔有主導地位,社會已經發生的或正在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少影響到相對閉塞落後的農村地區,人們沒有使用一些高科技產品而進行工作或生活的需要,生活在其中的孩子們當然沒有機會接觸這些“新鮮事物”了,因此當我們拿出一部電子詞典時,立即就有不少孩子圍上來,用好奇的眼神盯住它。再者,鄉村文化生活貧乏,且不説家長不願意或沒有能力為孩子購買各種各樣的文化產品來豐富孩子的文化生活,這些產品是想買也不容易買到的。因此,精力充沛的孩子便把過剩的精力使用在各種各樣的自創的遊戲上了,如釣魚、爬樹掏鳥窩、變換各種姿勢騎自行車、打撲克等。“頑皮搗蛋”、“野孩子”等就成了大人們對很多孩子的評價。

 二、教師隊伍建設方面

在我所調查的幾所國小教師年齡主要集中在30至40歲之間,年齡的結構較為合理,另外70%以上的教師擁有大專以上學歷,學歷層次較高,不存在教師老齡化和低學歷問題,該教師隊伍的不足主要表現在:

1. 性別結構不合理

學校女教師明顯多於男教師,15名班主任中,只有一名男教師。20xx年,全國國小專任教師中女教師比例為53.56%,而該校女教師比例為93.3%,遠遠高於這一平均值。“在學前教育和國小階段,成人的作用是‘父母式’的教養,即使教師也應該提供類似父母的形象。

父母的形象是分別由不同性別的人承擔的。”男性喜歡接受新鮮的事物、敢於挑戰與冒險、知識面相對較寬,在學習的態度、學習習慣、學科知識結構上與女教師存在互補,因此在國小階段,合理的教師性別結構對學生的心理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2. 教師素質不高

20xx年,全國農村國小教師學歷合格率達96.04%,其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佔20.26%。可以説從統計數據上看,農村學校的教師已經擁有了能夠勝任國小教學的知識能力和結構。但實際調查中發現,教師還存在些不足,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教師的教育觀念陳舊,仍按傳統觀念進行教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仍採取用“一言堂”、“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仍把學生看成是被動接受的客體,沒有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在備課過程中,主要按自己以往的教學經驗或參考書的模式,缺少創新。第二,教學能力較低。大多數教師都是從正規院校畢業,並擁有大、中專以上文憑,但教師實際的教學能力普遍較低。這主要是由於教師隊伍中從正規師範類院校畢業的非常少,大多數教師沒受到過系統的教師教育技能訓練。

3. 課堂中普通話使用頻率低

從口語發展時期來看,大量的研究報告證明語言習得存在着一定關鍵期:一般是指人從2歲到12歲的這段時間。在這一時期,由於生理因素的作用,語言習得最為容易,超過這段時間,語言的習得能力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國小生正好處在這一關鍵期的中後期,因此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是非常必要的。但在調查中,筆者發現農村學校

師生較頻繁使用方言。這主要是由於受方言環境影響,大多數教師沒有受過專門的普通話訓練,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大多數都講方言,學生回答問題時也以方言為主。這反映出農村國小教師在教學、學生日常交往中對普通話的使用還不普及,學校在推廣普通話的過程中,不應只限於號召,而應把普通話作為衡量和評價教師工作的一項內容,加強在農村推廣普通話的力度和措施。

  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脱節

在兩個月的實習工作中,我發現班裏有大部分同學不能及時完成作業,後來通過找學生談心以及家訪,才明白班裏的學生中有90%的父母長年在外地打工,年老的爺爺奶奶根本不曾管過孩子讀書。即使父母在家的,下班不是看電視就是聚在一起打麻將,甚少管過孩子的學習。除了以上因為生活條件的原因,還有家長思想上的原因。學校開家長會就只有50%左右的家長能按時到,這就是家長還不能意識到開家長會是向他們介紹其子女在校學習及其他方面的表現情況,目的是讓學校家長互相溝通、不斷交流,共同探討教育的新路子。

 四、結語

針對以上分析,我認為,改善農村國小應加大在資金和政策上的投入,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建議對與教育事業相關的體制機制改革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建立形式多樣的農村教師培訓機制, 大力提高農村中國小教師素質, 對農村中國小教師的培訓應以崗位培訓為主, 堅持“教學與科研結合”、“教學與培訓結合”的原則, 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師培訓活動,建立切實可行的交流機制, 沿用現在大

國小教師的實習總結 篇3

不到一月的實習生活很快結束了,但這段時光令我終生難忘。

剛走進附小大門,就看見生機勃勃的雪松和嫩芽欲發的垂柳,正面是“準時到校”的標語,讓人感到寧靜而嚴肅。

見習三天,我們覺得附小是名不虛傳的。主要發現有兩點:第一,他們的老師態度認真,學生求知慾強大,有校園氣氛。第二,他們的教法恰當,課內課外都井然有序,我們覺得附小的教師熟悉他們的學生,而且絲毫不偏地向着黨的教育方針前進。

同時在處理許多學生之間的矛盾衝突和解決他們提出問題時,深深感到作為一個教師,其實任務是是雙方面的,教書、育人缺一不可,作為教師不僅僅是學生知識的引路者,更是學生人生觀的啟蒙人。

為此,我們在課內課外對學生進行了大量形式多樣的思想教育,開展了紀律競賽、課外興趣小組、少先隊中隊會、祭掃烈士墓等活動。3月28日至4月23日期間,我共計任教語文課21節,附帶自然課1節,家訪3次,組織語、數檢測2次,智力競賽1次,參與主辦《龍的傳人》主題中隊會1次,組織學生郊遊1次,隨附小參加清明節主題少先隊活動1次。

我們也發現,教師的修養和勞動態度至關重要,我們改變了“國小好教”的看法,深刻體會到一名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那就是:

一、良好的師德。

態度友善,語氣平和,誨而不倦,愛好廣泛,儀表良好,有幽默感。知行合一,勇於改錯,寬容別人等。

二、淵博的知識。

在兒童的心目中,教師是神聖的,他們心中的偶像理當無所不會,無所不曉,教師有責任完善自己。

三、良好的語言表達藝術。

教師的語言應該做到生動,形象有感染力,淺顯易懂,幽默風趣,啟發性強,我們深深認識到,作為一個教師應當具有的不僅僅是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更要恰到好處的工作方法。我主帶語文課,還帶了3節數學,替原班主任上了一節自然課。在語文課中,我覺得字、詞、句的三結合,看圖學文中文與圖的掛鈎是極其重要的,在二年級用這種方法可以抓住重點。同時,我深感自己的拼音基本功不過關,有時讀不準四聲。

在附小,我們也挑起了班主任的工作,我還擔任了少先隊輔導員,和班上的三位同學重辦了班上的“學習園地”,從初選稿件到規劃完工,花了不少功夫。

春天到了,我們帶學生去釣魚,路上教他們仔細觀察,講給他們釣魚知識,並進行“幹事要專心、耐心”的教育。

4月21日,我們舉辦的智力競賽如期開幕,由郭平新老師出題,我組織設計、讀題和評分,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我們還堅持向學生面批作業,我班的牛玉同學病了,我就把她送回家中。

少先隊活動除了隨附小參加一次清明掃墓外,還由我主辦了《龍的傳人》主題隊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從選節目、排練節目、寫朗誦詞和音樂伴奏,三位同學也給了一定支持。

通過實習,我感到知識和方法的不足,特別是不能很快的體驗兒童的心靈。

我個人認為,自己熱愛兒童,實習認真,能認真、獨立、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態自然,語言表達和思想教育比較得心應手,貫徹了直觀性、啟發性理論,體現了聯繫實際和因材施教原則,教具充分,板書很好,效果良好,做到了“節節有改進,堂堂有收穫,天天有進步”。不足之處是漢語拼音不過硬,普通話尚不能稱之“標準”。

實習既畢,我也將告別母校,臨別之際提出以下建議,望笑納:

一、加強與國小教學的聯繫。

二、與某些國小定期掛鈎,以瞭解國小的知識和學生實際。

三、加強實習前的見習和試講活動。

四、及時瞭解改革中的教學思想和教育動態,為教學改革提供指南。

水平不足,時間有限,只能如此。願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不斷總結,做畢生的努力。

國小教師的實習總結 篇4

短短的幾天見習,慢慢回憶,細細品味,我發現感觸還是蠻多的。

第一次見習,在我幾乎是空白的教師路上畫上的關鍵的一筆。聽到的很多,看到的很多,學到的也很多。我想寫一件最能讓我引發思考的事。

第一個星期的星期四,我在下面聽了一節我們自己上的地方課程課。內容是關於一些安全知識的,上課的形式是選擇題的形式。説實話,課堂氣氛high有點過了,有些亂糟糟的感覺。有個女生問我,老師,我覺得很沒意思,我能不能做作業?我自知這節課不是很有意義,就回答:“如果你覺得這種氛圍下不會影響你做作業的話,你就寫吧。但老師還是希望你最好能夠參加一下。”

這個女生快下課的時候很嚴肅地跟我説:“老師,我覺得你們見習老師來上課,還是認真上不要玩遊戲好。”之後我也問了其他的學生,幾乎都是這種答案。

我的感受是,別看他們是四年級的國小生,其實他們是很有思想的。對於沒有意思、沒有目的的課,他們會有排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