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書信函

國小生環境保護的倡議書範文

書信函1.61W

因為一心不忘祖先根基,他們稱自己為客人,久而久之也就被叫成了"客家人"

國小生環境保護的倡議書範文

客家人以其獨特的生存方式和頑強的生命力,創造了自己的客家文化和廣闊的社會區域,從而成為漢民族的一支人口眾多,分佈甚廣,英才輩出的客家民系。在長期的遷徙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著名的客家精神:四海為家,刻苦勤儉,崇尚忠義,敬祖睦宗,重教崇文。

目前,廣東大約有2100萬人講客家話,全世界約有6500萬人使用客家話。世界客屬大會曾經在多個地方召開,高朋友雲集,熱鬧非凡。

雖然深圳的考古發現顯示在五六千年以前這裏就有人類生活的足跡,但客家人徙居在此的歷史最早只能追溯到800年前的宋末元初。而大規模成批的遷入,則是在清代1684年下令招墾時期,所以現存的客家民居主要始建於清代中後期。為了保護圍龍屋古建築,深圳市已經把它列入文物保護範疇。被界定為一級保護的客家民居有10處,2級的有26處,3級的有28處。

圍龍屋的建築非常獨特,整體佈局以圓形或者橢圓形的建築結構,或是方型,長方形的城池結構為住。房間與房間首尾相連,整個大院只留一個出口供出入,既可互相照應,又容易防禦攻擊。由於所有的房間大門都向內開,整個建築外牆將所有房間都包圍在內,而且首尾相連,恰似一條巨龍,故此叫"圍龍屋"。由於世代相居,新成長起來的一輩和新搬過來的族人在原來的圍龍屋外又蓋起了新的房屋,而且同樣是首尾相連,只不過規模在內圍之上,將內圍龍屋團團包圍起來。內圍和外圍有天井相通,屋頂上也有崗亭和甬道,構成了一個既可作為居住地帶,又可作為防禦工事的獨特建築。圍龍屋所用的建築材料也非常特別,不是用傳統的土磚建造,而是用加了糯米漿,稻草,甚至是蜜糖等材料,這樣就能增強泥土的黏性,使圍牆更加堅固耐用。

圍龍屋前通常會有半月形的池塘,一是可以蓄水,防火,二又可以養魚,符合廣東人"有水即為財"和"年年有餘"的良好願望。

各位遊客,我們已經抵達了位於距離深圳約28公里的`龍崗鎮羅瑞合村,即將參觀的客家博物館也就是鶴湖新居,是龍崗地區目前保留最為完整的客家民居之一,也是全國佔地面積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築。

鶴湖新居始建與公元1817年。歷三代,數十年建成,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內部結構嚴謹,造型別距特色。最興盛時有四代同堂,千人居住。

圍牆內民居呈"回"字型,整座建築羣由內外兩圍相套而成。外圍平面前寬後窄,就像一枚古代的銀錠,內圍有高牆與外圍相隔,平面呈正方形。一條中軸線上,地勢從低到高,有下,中,上三堂。圍龍屋內部佈局錯落有致,有"九天十八井,十閣走馬廊"之稱。"九天"就是指九條天街,"井"就是天井,"十閣"就是指兩個"望樓"和八個"碉樓","走馬廊"指的是在圍屋的後牆上,並靠外一邊都有一堵高1.3米的牆,兩牆之間一條寬40釐米的人行過道。

我們在鶴湖新居可以通過傑出人物榜,看到民族英雄文天祥近代革命家廖仲愷,十大元帥之一的葉劍英,當代商界曾憲梓等眾多文學家,科學家。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客家人的驕傲。

如今的鶴湖新居展出了民間的釀酒坊,水車,榨糖機等農用工具,設有客家婚俗展,舉辦過國際攝影節,客家文化節,隨着多部反映客家生活的電影,電視劇在這裏拍攝,我們相信,會有更多的海外人士會回到中國,會到這裏尋根。

感謝大家的配合,接下來請自由拍照半小時後於門口集合上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