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書信函

宗祠倡議書

書信函2.56W

各位族友:

宗祠倡議書

我黃氏始祖峭山公,出身名門望族,樂善好施,為四方百姓景仰,21子傳遍全國,明初自江西遷徙至湖南,卜築醴陵,為我醴陵黃氏之始祖,嗣後族裔繁衍,枝繁葉茂。

醴陵黃氏現有子孫數萬,大小分支幾十處,廣佈於醴陵、湘潭、萍鄉、武漢、新疆、雲南等地,自明清至今,醴陵黃氏生生不息,興旺發達,且人才輩出,代代繁昌。

而今,國泰民安,欣逢盛世,新增清明假期,更讓我們後輩念祖之心大盛,然先祖之魂渺渺不知歸處,後人花枝紛飛,想深深叩拜茫茫不知何方?請回英靈,孝心供養,告慰先人,方不辜負人才濟濟之黃氏,不枉了昌盛繁榮之太平。

經數次商議,決心把我黃氏宗祠總堂重新修建,選址醴陵嘉樹楓林村,為了工程早日落成,使我族先祖有安居之所,望我族積極行動起來,為宗祠建設增磚添瓦,慷慨捐資,籌委會決定:為捐資者立碑著傳,流芳後世,讓後人永遠頌揚他們積極行善之功德,我族先祖,英靈在上,必將保佑我子孫後代身體健康,生活幸福美滿!

醴陵黃氏宗祠重建籌委會

2011年4月1日

宗祠倡議書 [篇2]

尊敬的蕭氏宗親、兄弟姐妹及蕭氏後人:你們好!

萍西陂頭蕭氏宗祠自1821年建成以來一直為子孫後代所敬仰,春夏秋冬輾轉,風風雨雨浸蝕,歷經數百年滄桑,仍保存至今,但已經是破爛不堪。為倡導崇賢敬祖,飲水思源,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為緬懷祖先,弘揚先祖創業精神,啟迪後輩;為使宗祠恢復當年風采,彰顯宗祠氣派。由蕭氏前輩等發起,多次開會研究,一致同意在原址上作一次全面重修,因工作量大,所需費用也多。現予以廣泛倡導並徵求意見,收集踴躍樂捐意向。百年大計,佑福子孫,期待所有蕭氏子孫的全力參與!

萍西陂頭蕭氏宗祠理事會

xx年6月30日

宗祠倡議書 [篇3]

各位陳氏宗親、鄉親、社會各界人士:

木有本,水有源,尋根問祖,人之常情。追溯小塘陳氏大宗祠,始建於明朝間,歷史悠久,現已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解放前夕,小塘村民在小塘陳氏大宗祠內興辦起小塘學校,自此小塘陳氏大宗祠一直作為小塘村的教育基地。幾十年來,小塘學校為小塘村培養出不少各行各業的精英人才。為了教育事業,小塘陳氏大宗祠付出了不朽的貢獻,因學校教育事業所需已幾經改建,如今小塘陳氏大宗祠僅剩下前門大廳,隨着歲月的流逝,也因年久失修,面貌破敗,風光不再。

小塘學校在今年九月搬遷到新校舍,原址歸還給陳氏大宗祠。所謂得天地人和之利,重修陳氏大宗祠,勢在必行。經小塘村兩委會及鄉親父老商討議定:在原址上重修小塘陳氏大宗祠,恢復其原貌,如之共緬聖祖,光大先輩之業績,以彰其德;再之美化人文環境,福延後代,惠澤鄉里,庇佑子孫。修祠建堂業之崇高,行之艱鉅。要修好陳氏大宗祠,希得到各位陳氏宗親及社會各界人士支持,更需倡議全體鄉親、族人鼎力相助捐資,隨緣樂助,廣種福田,共襄善舉,籌集資金。懇切希望陳氏子弟及各鄉親積極行動起來,能力不分大小,出錢出力,齊心協力,盡心傾力誠孝,眾志成城,完成重修小塘村陳氏大祠堂之大業。捐款數量不限,捐款叁佰元以上者,刻名銘志留念。我村兩委會將專門成立籌備組,統籌資金及修建工作。歡迎熱心人士親臨垂詢、監督、指導,共同搞好小塘陳氏大宗祠重修工作。

懇請社會各界人士、鄉親、族人踴躍參與。

祖德泱泱,祖祠煌煌;

萬世永垂,方土永康!

宗祠倡議書 [篇4]

蕭氏宗親賓公房的子孫們:

大家好,這次復修宗祠,是各村代表歡聚一堂,經過反覆醖釀,最後做出的決定:一定要把宗祠修建好!這個決定無疑是正確的。因為在巍巍雪峯山下,滔滔沅水河畔,其他姓氏都有祠堂,祠堂就成了一個姓氏的象徵,一種臉面。看看吧,米姓、謝姓、舒姓,陳姓、楊姓等他們都有了。難道我們的祠堂壞了,就不能把它復修好嗎?不,不可能。泱泱中華大地,我們蕭姓歷來就是名門望族,自從大心公賜名得姓,先後有皇帝19人,著名宰相16人,著名皇后16人,馳騁沙場的將軍,著書立説的.文人,更是不計其數。我姓蕭,我自豪!

2015年農曆六月初六。祠堂終於破土動工。到目前為止,祠堂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已經蓋瓦了。建祠之初。預算建祠費用約75萬。按1993年修譜人數估算。大概有1.6萬人。人平收入50錢就差不多了。據目前統計的實際人數,只不過1.1萬人左右,人平均50元全收齊的話,也只不過55萬元。

本次修祠,與工匠簽訂的合同是58萬,三通一平工程,後來,祠堂又擴建了2米長度的工程。超支近兩萬,救災近一萬,宗親代表開會十幾次,伙食費開支近兩萬,外調人員的車旅費開支近一萬,預算修譜要20萬,祠堂編書近五萬,總開支需要90萬左右。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資金缺口很大,因此,蕭氏宗祠籌備委員會。向全體賓公房的子孫們提出倡議:

一、人頭費未交齊的村户,應立即交齊,這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二、凡屬公務員、國家事業編的工作人員,企業的行政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你們是現時代蕭氏家族的精英。本來我們是同一祖宗,由於你們自身的勤奮努力,加之老祖宗對你們的偏愛,使你們在茫茫人海中高出一節。更應該不忘先祖、熱愛宗、關心宗祠,伸出援助之手資助宗祠每人,助資1000元以上。

三、剛出茅廬的熱血青年,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承擔着興盛蕭氏宗族的未來。因此你們更應該關心修祠、修譜。獻出一份愛心,資助300-500元。

四、固定資產在50萬以上的企業家、商業家,你們更是人中豪傑,應該向蕭崇剛(捐資2.1萬元)、蕭典建(捐資2萬)、蕭建平(捐資1萬)、蕭湘斌(捐資1萬)、蕭楊林(捐資1萬)學習,力爭多捐一點。

各位宗親為了把祠堂修好我們少喝一杯酒,少抽一根煙,少玩一把牌,大家都來捐一點。老祖宗在上天是看得見的,是會保佑你們的,你們將會在老祖宗的庇佑下,經濟更加發達,事業更加興旺,前程更加輝煌。

宗祠倡議書 [篇5]

[size=4]尊敬的宗親們:

唐朝宰相張九齡奉召開鑿梅關驛道,至今一千多年,從大庾嶺穿越嶺南山脈,是一條溝通粵贛南北交通唯一官道。其中梅關古道全長1500米、寬3米,路底以鵝卵石砌結,古蹟猶存。

自始中原先民或避戰禍逃難、或經商任官均經梅關古道南下。一過梅嶺,首站就是南雄珠璣巷,這是南粵大地的先民以及南來北往旅客的歇息地,南遷移民大多數首先聚居珠璣巷休養生息,人口日益旺盛,自然形成聚居福地、繁華古鎮,珠璣巷因此成為嶺南文化的發源地。歷多個朝代更替,戰火紛飛,人們不斷南下,居民日多,然後子孫後裔繼續南下散居各地。據現今統計資料,共有153個姓氏曾經居住在珠璣巷,其後裔沿着北江順流南下廣府,並散居嶺南各州縣,乃至衍居海外,珠璣巷成為嶺南人的發祥地。其間、曾氏先輩大多也是在混雜在芸芸眾生的南下移民當中,至今可謂無縣不曾。

一夏子孫歷來注重木本水源,在慎終追遠的教誨中,對先祖曾經居住的故地念念不忘,珠璣後裔近年來紛紛回到南雄尋根問祖、拜祠謁墓。在當地政府亦大力支持下,很多姓氏新建、重修祠堂,規模鼎盛,賴以敬宗尊祖,團結族裔,讓祖德流芳、福廕後人。

惟曾氏在珠璣巷祠堂至今凋零未顯,愧對先賢。欣喜南雄宗親在2015年4月註冊成立“南雄珠璣巷武城曾氏聯誼會”,並不遺餘力籌建宗祠,現已落實建祠用地一千多平方米,擬建三進三橫廣府式曾氏大宗祠,工程預算投資1200萬元。南雄廣州商會會長曉洪家先生帶頭捐資100萬元,南雄當地宗親已籌集200萬元。未足部分現呼籲各縣市曾氏族裔宗賢鼎力捐資助建,共成義舉!讓曾氏先祖在珠璣巷故里永享祭祀,讓曾氏族裔回到珠璣巷有一個團聚的地方。

欣逢盛世、天地人和,相信有海內外曾氏族人同心同德,齊心協力,曾氏大宗祠將屹立在珠璣古巷,以顯我曾氏團結一心,為曾氏家族添上光彩。

在此,我們承諾,本次集資建祠,專款專用,並邀請各市宗親會派出代表監察管理,財務收支情況及時在宗親網公佈。所有捐資宗賢名諱、金額,將在曾氏大宗祠勒石銘記,萬世流芳!對建祠作出較大貢獻的房系,宗祠立其開基祖神主牌,永享香火。並提供廂房一間,以其開基祖名字命名,彰顯祖德。

曾氏輝煌、全賴有你!祈盼各地宗賢鼎力支持。

南雄珠璣巷武城(曾氏)聯誼會 敬啟

賬户名:南雄珠璣巷武城聯誼會

開户行:中國銀行韶關支行

賬 號:679565060535

聯繫人:

曾子南:13802815258

曾曉洪:13802512576

曾海宏:13798668108

曾憲忠:13922570866

籌建曾氏大宗祠地址:廣東省韶關南雄市珠璣鎮珠璣巷[/size]

標籤:倡議書 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