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喚醒半寐的心-抒情散文

文學2.58W

現在有一個現象,教師關心學生,大多是關心他們的學習成績,其它方面似乎不管教師的事了,只要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提上來就萬事大吉了,教師也覺得問心無愧了。這種想法對嗎?當然讓學生學會知識這是教師的任務之一,也不能説是錯的,但,學生學生,那是一個生命,一人學習中的生命。一個人,如果只有知識的話,那和一本書,一台電腦有什麼區別呢?既然這樣,那麼,當前素質教育所倡導的“面向全體學生,關愛一切學生”的關愛關心到底是關愛他們什麼呢,難道就關心他們的“分數”就夠了嗎?當然不是,從某種意義上説,孩子去學校學習知識不是最主要的—回顧我們每一個人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到了社會上用得上的真是微乎其微,而我們為什麼還要那麼重視教呢?你會説應付考試,它只是一方面,其實,學知識的真正的目的是把知識作為一個載體,教給孩子們如何做人,為人處事的態度、人格的修養,思維的方式,信仰和理想的形成,良好的習慣的養成,道德的根深於心等,為了他們將來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這正是國家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我們應當教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對於每一位學生來説,這才是終生要用得到的,這也符合當前教育的理念,為孩子終身教育服務。

喚醒半寐的心-抒情散文

我們的現狀是,一方面國家提倡全面發展,一方面作為部分教師卻還沒有真正從內心認識到、清醒過來,還在半寐半醒之間,依然在一些錯誤的觀念下教書,這樣教下去,勢必把我們的教育引向不健康的軌道,因此,藉此篇小文有意喚醒那顆半寐的心。只有醒着的時候才會理智,才會真正走正教育之道,才能讓我們的下一代,一代又一代繼承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智慧的精神財富,那麼,我們要如何喚醒,喚醒什麼呢?

首先,只有尊師才能重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生之間情同父子,以生命接入,以生活感化。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尊師重道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最近看到一則消息,題目為“尊師重道時髦學校行古代拜師禮”説的是河南少年先鋒學校千餘名學生齊聚操場,一起向代表人類東西方文明的孔子和歌德畫像鞠躬行禮;向創造五千年燦爛文明的中華民族鞠躬行禮;向辛勤教育他們的老師鞠躬行禮,老師鞠躬還禮。這三項禮儀分別表示:努力學習我們偉大祖先所創造的優秀文化;踏入學校後,即成為一名學生,應畢生追求人類所創造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精神文化遺產;接受老師的傳道授業,使自己成長為優秀人才。第三項師生互相鞠躬表示學生要向老師示敬,老師要向學生施愛。這組儀式受到觀禮家長的一致好評。我並不是説要我們回到古代,尊古輕今。真理為什麼叫真理,是因為它沒有時代和時間的限制,到什麼時候都是真理。我們傳統的尊師重道那就是真理。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師生之間如何變得愈來愈近,正如我們與我們的父母關係一樣,無論怎麼變都不會改變。為什麼現在有些年輕人不知道尊師了,是因為在他們的頭腦中沒有師傅這個概念,也就是沒有誰來確定師生關係,那他很有可能就沒有把你當作他的老師,沒有把你當作他的老師你又在教他,事實上卻是他的老師,你説他怎麼能會用師生的禮儀與你相處和交往呢,所以舉行一個儀式來確定師生關係不是虛假的,而是實實在在的,只有確定了關係之後才能夠按照這種關係所需要的相處的準則去做。學生自然要尊敬老師,只有心中產生敬畏之心才能夠信你的道,接受你的道,發展你的道,而這個道不僅僅是知識,而是人類文明發展積澱下來的精神財富。

那麼,師生關係確定是確定了,人家學生也尊敬你了,可是你卻還在半睡着,漸漸的他們發現你沒有什麼可以讓他們尊敬的,你沒有教給他們有用的東西,你沒有關心他們最能使他們身心發展的東西,你教給他們的你自己都沒有做到,沒有做好,如此等等。因為只有真的老師才能有真的學生。我們講“為人師表”,你這個表沒有做好,你的學生又如何去尊敬你呢?學生的心也一樣是半寐的。這似乎好像是雙刃劍,非也,只有你老師這一刃。因為你的學生無論是知識,能力,道德,諸如如何做人,如何去做等等皆來自你老師啊!他們生下來就像一張白紙啊!你説它怎麼可能是雙刃劍呢?

其二、思想是靈魂。一個沒有思想的人就像沒了靈魂。我們老師為什麼被尊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可不是隨便叫的。你作為教師都沒有思想,你怎麼樣去傳給學生,你怎麼樣去實行靈魂工程師的作用。人之偉大源於他有思想。説起這個思想,我們大家應該非常熟悉。法國數學家帕斯卡爾曾有精闢的論述。“思想——人的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由於思想,我卻囊括了宇宙”。這就是説思想之於人是必不可少的。我們都知道,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形為。思想決定一個人的所作所為。一個人內心的想法可以從其行為中不折不扣地反映出來,彙集了所有思想,便形成了其獨特而豐富的人格。只有種子發芽了,禾苗才能茁壯成長,思想就是人行為的芽,外在的行為就是從你內心隱藏的思想種子萌生出來的,不管是自然的還是刻意而為的。那麼,那心中的思想,就造就了你今天的個性。你一生的命運,往往就在一念之間。你選擇了正思想,即正念,並堅持不懈,就能達到完美的境地,相反,滿腦邪思歪念,則與禽獸何異!

人的心靈就是一座花園,你可以任它荒蕪,也可以精心照顧,但不管你漠然視之還是有心栽培,它都不會改變它自身的發展規律。你播下無用的種子,它就會四散生長,不斷繁衍,使你這個花園變得雜草叢生。相反,你播下有用的種子,並如園丁一樣精心照顧,時時除去雜草,那你的花園必定繁花似錦,美麗迷人。人們同樣可以悉心護理自己的心靈花園,拋棄種種錯誤、無用的思想,努力培養正確、有用與純潔的意念。

人們常説,“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們長時間的耕耘種植中早明白了這個道理,並且一直奉行着這一準則,但是人們不知道這條法則同樣也適用於內心世界,因為思想深植在心靈的土壤中。因此,好的思想和行為就會產生好的結果,相反則一定不會有好結果。

不要認為思想是隱祕的,其實,思想會在平日的言行習慣中表現出來。因此,我們要喚醒半寐的思想,讓思想純正起來,活躍起來,形動起來,那麼,我們當之無愧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了。

其三、性格決定命運。所謂人的性格,簡單説,就是一個人的一整套習慣,包括情感或情緒習慣,以及思編輯評語教師無論什麼時候都應該是道德的楷模,因此一定要保持一個清醒的大腦,不要隨波逐流。既然選擇了老師就要擔負起做教師的職責!教書育人!堂堂正正!(作者自評)維習慣。好的性格是成功的開始。教師的性格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成與敗。喚醒我們心中的積極、樂觀、勤奮、正直,樸實,謙虛,認真、有禮貌等優良的性格也就喚醒了廣大孩子們的潛能,向着光明的方面發展。

人們常説我們周圍的環境的'影響和作用方式決定我們對於環境和周圍世界的看法。可是,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就不一定有如此的戲劇性。它是不知不覺、一點一滴、潛移默化、日積月累地慢慢地形成的。你比如,一個易怒的人,不是先天就喜歡生氣,而是常與一個愛發脾氣、愛生氣的老師在一起,每天生活在生氣的環境裏,日久天長,慢慢地,也就模仿和學會了易怒生氣的習慣。你們看,如果一個老師每天對着學生髮一次脾氣,5年就是1800次,試想想,哪個孩子有如此的忍耐力,經得往多達1800次的薰陶和影響,他怎麼不會學會發怒呢?更何況,學生時代是學習情緒反應和思維方式的最佳年齡段。孩子的性格基礎,除了養育孩子的雙親就是他們的老師,一起締造出來的。是他們在與孩子長期共同生活的幾萬小時內、在孩子對於性格塑造最敏感的時期完成的。誰撫養孩子、誰和孩子長期生活在一起,誰就是孩子性格的締造和決定者。看到這,作為一個老師你還會不顧學生的感受,任意在學生面前宣泄和表現你的壞性格嗎?如果你依然這樣做,那你就不只是半寐狀態了。

其四、品德是做人的根本。

道德是區別人與動物的一個很重要的標誌.道德就是講人的形為,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

一個人的品德是立足社會的通行證,是人的綜合素質中的核心所在。一個成功的人,大多具有較高素養和高尚的品德。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積水成河,積善成德。生活中的小善,最後積成大善。良好品德的養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非日積月累不可。而學生時代不抓,何時抓,教師不抓,誰來抓!所以要從小抓起,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今天播下一種行為,就會在將來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就會收穫一種性格。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德為先”,我們國家要求我們培養的也是“德才兼備”的人才,而不是有才無德。

不要只注重學生智力發展和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品德教育,雖説暫時體現不出實際的價值,但卻是一個人一生的根本,關係到他們的未來。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你像。父慈子孝,尊老愛幼。立志勤學,持之以恆。自強不息。仁以待人,以禮敬人。誠實守信。修身為本,嚴於律已等等。不是每個人天生就具備這些美德,而是經過我們教師的培養一天一天形成的。如果一個培養他們的教師都讓這些美德睡大覺去了,又怎麼會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人才。這也是教師的職業道德,社會上的人自然的把教師看作是我們這個社會的道德楷模,既然選擇了作老師那就不能讓社會失望,不能讓廣大學生家長失望。喚醒欲睡的心,喚回道德的迴歸。

其五、理想是人生的航標。

現在好像一談到理想,似乎被看作很“虛”的東西。只要把成績稿上去是最實際的了,將來也就沒問題了。可是,假如沒有了理想也就沒有了奮鬥的方向。老師不能啟迪他們心目中對未來前途的意向目標,就不會激勵他們自覺的用理想中的東西奮發圖強,約束自己,不斷磨練自己,表現出可貴的品質。如果沒有志向理想自身的激勵因素的開發,那麼,他們就一直被動成長,久之就會變得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得過且過,缺乏開拓進取精神,主動承擔的大氣和胸懷,這就又怎麼來複興中華民族呢?

理想是每個孩子對未來美好前景的憧憬,是前進的方向、奮鬥的目標,也是追求上進的不竭動力。大凡成功者無不從小就立高遠之志。諸葛亮有鴻鵠之志,終成一代政治軍事家,他在《誡子書》中説:“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沒有遠大志向,就不能在學業上有所成就。諸葛亮不僅闡述了立志的重要性,還揭示了志、才、學三者之間相輔相成的內在關係。

孔子可以代表中國人讀書觀。齊家、治國、平天下。那就是我們中國人共同的理想,所以我們出來了那麼多的優秀的治國之才,平天下之才。劉邦只是小小沛縣一亭長,最後開創了漢室400年,皆源於在一次去咸陽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隊人馬出巡,遠遠看去,秦始皇坐在裝飾精美華麗的車上威風八面,便脱口而出“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啊!”這就是他的大志,並最終實現了。

其實,要舉這樣的例子中外俯拾皆是,只是現在我們的老師好像很少談理想了,認為現在是經濟時代了,誰還談理想,那是“傻子”才做的事,這樣認為的人才是真正的傻瓜,假如讓一個“傻瓜”來作教師,可以想見他們學生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當然,我説的“傻瓜”是不存在的。只是理想的內容變了。可是,無論什麼樣的時代,無論什麼時候,樹立崇高而遠大的理想是推動人類不斷前進的基石。有了理想、抱負就有了進取之心,就有了前進的動力,就不會因為在成長的路上找不到人生的價值而迷惘,走上危險的道路上來。

每個人都有權力有理想,每個人也能夠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奮鬥實現理想,這是一條不變的真理。作為一個教師,你有沒有問過自己,你的理想是什麼?一個沒有理想追求的老師,你還奢求你的弟子有理想嗎?人説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句話套過來也一樣,有其師必有其弟子。不要讓理想在那裏睡覺了,發酵了,喚醒它,讓它與你一起成長。

心,不會停止跳動,即使是在我們夜眠時,那麼,為什麼要人為的讓它昏鈍呢?為什麼不讓它時時清明,清醒,做一個真教師,正如陶行知所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要做一個真老師,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編輯評語教師無論什麼時候都應該是道德的楷模,因此一定要保持一個清醒的大腦,不要隨波逐流。既然選擇了老師就要擔負起做教師的職責!教書育人!堂堂正正!(作者自評)編輯評語教師無論什麼時候都應該是道德的楷模,因此一定要保持一個清醒的大腦,不要隨波逐流。既然選擇了老師就要擔負起做教師的職責!教書育人!堂堂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