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悲秋的隨筆

文學6.01K
悲秋的隨筆1

曾經我的很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是一個讓農民伯伯喜悦的季節,也是這個季節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數的歡樂。

悲秋的隨筆

記得那是孩童時期,一羣小夥伴走在田間的小路,嘻嘻哈哈的打鬧,一起去捉螞蚱,一起下河去捉魚,還有那些給童年帶來無數歡樂的收穫笑容。那時候看到父母因豐收帶來的喜悦,也許那就是全家最大的快樂了。

如今,我獨自一人離開家鄉,來到喧囂的都市。離開了鄉土氣息,退掉了那身孩子氣,獨自一人來闖蕩,大都市快節奏的生活壓得我有些喘不過氣,才發現快樂逐漸的減少了。時間的滄桑讓我變得成熟,讓我不在那麼的單純,學會了一個人安靜的坐在電腦前,拍打冰冷的鍵盤,對着陌生的人來傾吐內心的那一絲憂傷。

每當夜幕降臨,習慣性一個人漫無目的的走在街頭,就這樣慢慢的走下去,卸去偽裝,忽略時間,讓自己的憂傷慢慢的蔓延,不知道走了多久,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荒涼。抬頭看看天,天空中沒有星星,沒有月亮,這個被喧囂吵鬧了一天的城市也安靜了下來,也許是這座城市在陪我憂傷吧!

悲秋的隨筆2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在這樣的悲秋裏,再次讀馬致遠的小令《天淨沙。秋思》,讓人感而發、發而思、思而悲、悲而壯、壯而果,人生難道不是這樣一個輪迴嗎?

一個人獨自站在這秋野之上,天高雲淡,秋風送爽,遍地菊花香,處處秋色濃。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想想自己曾是一棵開花的樹,現在開花了結果了收獲了落葉了,這樣的悲秋倒是釋放了心中的很多情感。痛,才讓人感覺到存在;悲,才讓人感覺到活着的美好。

一下子就感覺輕鬆了起來,“放過自己,才可以高飛”,或許此刻你會感覺到你已經放下了很多東西,象雲一樣,象風一樣,自由自在地生活了。

秋野之中,你或許就會少了許多悲秋的感覺。因為我突然想起了清尚自潔的陶淵明,想起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這種人淡如菊的閒適人生,讓人羨慕,那是怎樣的一種南山情懷呵!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看那無名的野菊怎麼就沒有悲秋的傷感呢?在這樣的悲秋中,何不從容地做一朵陽光下優美開放的野菊呢?

也許,悲秋的人總是少了些陶淵明的這種南山的境界和野菊的情懷吧?

同情在右,愛在左,走在生命的路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徑長途點綴的香花瀰漫,使穿枝拂葉的人,踏着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

悲秋的隨筆3

若不是一場又一場漸涼的芭蕉雨,還不曾察覺秋已悄然走進。本該是斟一杯菊花酒,吟一首楓葉愁,畫一扇滿目秋的時節。眼前卻還這般青荷碧藕、粉蕊紅芍。驕陽才豔,疏雨方酣。難怪一朵朵搖影弄姿的雲兒,在空中舞來舞去,或許也如貪戀花間的蜂兒、甘願膩於這甜甜花海、這火火人潮。

總以為傷感是秋的代名詞,曾為那些冷雨淒涼過,也為殘蝶心傷過,更為那逝去的光陰黯然過。再雄渾的墨稼也繪不就經年的色彩,再清澈的嵐泉也洗不盡過往的滄桑。

是秋來了,花不會再開?還是緣盡了、便不再有愛?落葉的沙沙聲,臨近着,遙遠着。身邊人,熟悉着、陌生着。

一葉落木飄遙了歸程。我希望凌亂的心緒比羽毛輕一點,比石頭重一點就好。當靜倚欄軒的夜色、被一灣弦月打濕、思念便如潮水。耳畔揮之不去的那首“走了那麼久、你累了沒有?”這就是你一直苦苦追求的嗎?

曾經最怕失去的、失去了又如何?曾經最想得到的、得到了又怎樣?如果我在春天種下思念,你是否會在秋天等我?如果一個轉身,你是否會在來世等我?

悲秋的隨筆4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腳印,一路跌得撞撞,每一步走的顫顫巍巍,才知道自己已經走過七年歲月,才知道自己已經過了七個憂傷的秋天。

沉思過後繼續的前行,才發現我已經走到這條路的盡頭,可是我人生的這條路還很長,也可以説才剛剛開始,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裏,沒人會在乎你的眼淚,沒人會在乎你的悲傷。在這裏的人們,除了匆匆忙碌的腳步,剩下的什麼都沒有,我亦如此,每天早出晚歸,忙忙碌碌,依舊頭頂着天,腳踩着地。過着羣居的生活,無力改變,留下的只有麻木接受……

習慣了白天的喧囂,習慣了夜晚的寂靜,習慣了獨自一人漫步在街頭,習慣了一個人的悲秋,習慣了沒有星星的夜空,習慣了……一場秋雨一場涼,天空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不去閃躲,不去奔跑,任由雨水沖刷着身體的每一個部分,每一個器官,只有這樣才能沖刷走我的憂傷,才能沖刷走我的荒涼。

在我第一天踏入這座城市的時候,我對自己説我要做一顆永不墜落的流星,就算墜落也要為天空留下一道美麗的弧線,現在才明白,我是從天堂去往地獄的一粒塵土,只是路過人間。我越過高山,飄過河流,流浪人世間,看透人世滄桑,終歸要塵埃落定,不帶來一絲的波瀾。

生亦悲秋,死亦悲秋。剩下的只是繁華背後的落幕,剩下的只是繁華過後的滄桑!

悲秋的隨筆5

因了秋花、秋雨、秋草的蕭瑟,和這種在冬季來臨之前的多愁善感,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秋天,往往就會是那些文人筆下的悲傷的秋天,因此,很多人便有了“悲秋”的情懷。

想昨日還是烈日炎炎,微風徐徐,花事濃烈,夏的燦爛的浪漫似乎就在眼前,忽一日棉絮似的白雲突然就隨氣流升了起來,一時間,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明月高樓愁無眠。

秋風蕭瑟,秋雨冷寂,萬物凋零,因此便有了“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羣”的秋風;有了“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的秋雨;有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秋情;有了“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夕陽外”的秋意。大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感。

清風浮白雲,夜雨打芭蕉。一場秋雨一場寒!每每的秋雨過後,秋天的涼意便襲上心頭,那心中曾經的綠意漸漸地淡了,思念因之而紅了,往事黃成一片落葉,秋天消瘦了很多的愁怨。

把酒當歌,人生幾何?想想走過的人生,青春如茵,幸福是藤愛是花,婚姻是樹,子女是瓜,人到中年如臨中秋,走過風雨的日子,倒也擁有過詩意的春,絢麗的夏,也有暮秋的`收穫。春發、夏榮、秋收、冬藏,想必也是一種意境。

當你的家庭、事業都有了一種收穫之後,你的滿足感會讓你更有一份淡淡的惆悵,人生苦短,樂少苦多,還有一個生命裏的漫長冬季在等待着你去收藏,現在你縱然是一株傲霜的老玉米,不久你就將是一朵耐雪的寒梅,沒有了春風得意,卻也要有風雪中的自如。人生還有很多蕭瑟和寒冷的日子,需要你去坦誠面對,而這個時候你的悲秋情緒就可以理解了。秋悲,是為了冬壯,有所思方有所行。

淡淡的憂傷因此而美麗,象那飄落的紅葉,憂傷之後化做春泥,碾成塵,想必寒冬過後,又是一種嫵媚的春花。

悲秋的隨筆6

已過立夏,未到秋季,現在説春秋有些不合時令,好在四季輪迴,何時談論都不過時。

本是茶談話題,無奈話一説多嗓子便像含了針,支吾難語。還是寫下來吧,免得壞記性作祟,又加了點隨意的亂想,成了不成規範的文字,隨筆罷了。

中國多屬於温帶亞熱帶地區,春秋兩季明顯卻時間短暫,春季蓬勃與秋季蕭條之景恰似人生的輝煌失意,自古以來文人們總是遇春傷時,也就有了“傷春”這樣的字眼,傷春往往與悲秋放在一塊,零落短暫的時光,“春秋”也成了時間的代名詞。

“悲秋”在中國詩詞留有濃墨重彩的一筆,大家小生都為此卻留詞詩頌。最早的悲秋作品應是宋玉的《九辯》(記得中學課本中有過),往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古代文人總是借景抒情,情隨景至,在某一處別緻的氛圍裏情景交融,於是便有了《小石潭記》、《岳陽樓記》,有了詩句“一秋一愁一斷腸”的哀愁。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寫到:“詩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由名句。”簡單的境界與意境相似,便是情景交融,漢子裏的“愁”字恰好表現了這層意思,秋與心的結合,表達了秋愁之意。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學便成為顯學,這種勸人積極入世的學説成為官方正學,於是,古者學子為實現抱負積極出仕。在仕途不順之處,遇見短暫春秋生機蕭瑟之景,恰好美了中國的詩詞!,杜甫的《秋興八首》是如此,歐陽修的《秋聲賦》是如此,悽悽切切,傷感讓人想到李清照的悽悽慘慘慼戚,杜甫的《秋興八首》亦是如此,等等,就連把酒對月豪放的李白在仕途不順,壯志難酬時,遇見秋色,也會和着西風作詩感慨。

人總是羈絆之多,佛言,人的牽絆來自七情六慾,耳目聲色,於是便勸導世人尋找佛心。佛自外傳入,中國化的產物是“禪宗”,融合了道家思想,避世的思想。當然也就有了仕途不暢而歸隱山林,過着採菊東籬下的悠然生活的隱士,這樣的人見到春秋之境又是怎麼樣的感受呢?或許是悠然見南山,一心梅妻鶴子吧?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中有一句話“佛家人認為人的老、病、死是死苦的三項,另一項苦是生命本身。”最近又聽説誰誰誰的親人去世了,之後難過哀愁不捨,整日以淚洗面。還是那句話,人的羈絆太多了,多難以擺脱,包括我在內,《莊子?養生主》篇中有個關於老子的故事,説老子去世以後,他的朋友秦失前去弔唁,他看其他弔唁的人過分悲痛,便加以批評,人應自然而去,沒有違背,應當高興啊!

有些哭笑不得……

《莊子?逍遙遊》篇裏提到了列子,就是那位據説能御風飛行的神人,連這樣的人也要受到風的羈絆,何況世間俗人,只能看到春秋景色寫寫詩詞,抒發抒發心間情感,卻恰好絕美了中國“悲秋”詩詞!

最後用宋玉的一句話結尾吧,風起於青萍之末。事情總在不直覺中進行,時間啊,請你慢點走!

標籤:悲秋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