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九年級寒假隨筆春節

文學8.08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敍事或評論。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寒假隨筆春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寒假隨筆春節

九年級寒假隨筆春節1

春節即將到來,我的內心無比的激動與高興,我向往春節的那份熱鬧。

盼望春節來臨,到那時我將會和媽媽、好夥伴一起去市場挑選漂亮的煙花,然後等到晚上,一起盡情地然放,或一起欣賞加人家放的煙花。“轟——”一聲巨響過後,天空出現了許許多多五顏六色的煙花,好像是仙女在天空撒落的鮮花。由此,我或許會想起自己以前燃放煙花的經歷。那時,我十分喜歡看煙花,可就是不敢放。爸爸知道後,買回一些可以拿在手裏放的長煙花。爸爸點燃導火線,扶着我的手放,回想起來還有一種甜滋滋的味兒呢!

盼望春節來臨,我會和一家人一起大掃除,將舊春聯啟開,換上新春聯。我和表姐一起用雞毛撣子將傢俱上的灰塵和蜘蛛網掃除乾淨。我們還會幫大人們在新春聯的背面刷上漿糊,再遞給爺爺,讓他貼在門上、窗上或車上。然後,圍着大人們跳啊、笑啊……

盼望春節來臨,我會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人一起坐在餐桌前享用美味可口的團圓飯。吃完年夜後,一起吃着水果,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看12點的時候,和主持人一起倒計時:“十、九、八……”感受成長一歲的喜悦。這時,再飽飽地吃上一份水餃,那感覺真是無比的幸福與歡樂!

盼望春節來臨,我會和爸爸、媽媽一起走親訪友,道一聲:“新年快樂!”向長輩彙報我一年的進步,然後拿着壓歲錢,買自己需要用的文具和喜歡的玩具。這又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九年級寒假隨筆春節2

每年的一月七年級是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的節日。為什麼呢?媽媽告訴我:“春節是一個辭舊迎新的節日,意味着生機勃勃的春天快要來了,人們又可以播種等待豐收,是一個讓人充滿希望的節日!所以要高高興興地迎接新年的到來。”

春節的晚上,我們一家人一起下來放鞭炮。爸爸給我買了摔炮、沖天炮,還有各種各樣會飛的炮。我最喜歡的是沖天炮,它的樣子像火箭,下面還有一根長長的小竹棍子,像長長的尾巴,左邊有一條細細麻繩一樣的引線。我先把沖天炮插在土裏,再從爸爸的'口袋裏掏出一個打火機。剛一點燃,這個沖天炮就“咻”的'一下飛上了天空炸開了,火星四濺,真美麗,真威猛!

這是我一年中過得特別快樂的一天。你知道春節是怎麼來的呢?讓我來告訴你吧!

傳説中,在一個幽靜的山谷裏,住着一頭叫“年”的怪物,每到除夕的晚上怪物就會來攻擊這些村民。村民們知道怪物會來,第二天早晨,村民們就帶着食物去山上躲開怪物。有一位仙翁來了,就對他們説:“你們是不是很怕怪物?我有一個辦法,怪獸很害怕紅色和聲響,你們只要用紅色的東西,就可以嚇走它。”村民們一聽,就在門框上貼上紅紙,不停地敲鑼打鼓,怪物看到了這些紙、聽到鑼鼓聲就害怕地逃走了。

這就是春節的由來。我喜歡春節,特別喜歡過年。

九年級寒假隨筆春節3

春節到了!春節到了!每家每户都喜氣洋洋、張燈結綵。我家每年過春節都很有趣,不過,我家今年過春節更加有趣!

晚上,在家裏的陽台上,我看見街上人山人海,街燈都照射到我們家來了。我拉着媽媽説:“媽媽,媽媽,我想去逛花街!彩燈都射到咋們家來了,那裏一定很熱鬧”。“對呀,春節閒着沒事幹,去逛花街也不錯!”媽媽説。

於是,我們便乘着爸爸的小汽車出發了。一路上我們又説又笑,開心極了!不知不覺,我們便來到了美麗、熱鬧的花街。

花街裏掛滿了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燈籠,中間走人,兩邊都是花店、商鋪。那裏的人擁擁擠擠,大家都在挑選日常用品呢!我們也擠進去買了過新年用的用品以及其他的東西。人實在是太多了,我們買完東西就又上車了,可是我還沒有玩過癮呢!於是我又對媽媽説:“老媽,我還想去玩。”“你還想去哪兒玩呀”媽媽問。我脱口而出:“去順峯山公園”!“不錯,又是個休閒娛樂的好地方!”媽媽説。

於是我們便又乘車出發了。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順峯山公園。我興高采烈地跳下車,只見小店的門口都掛上了燈籠和對聯;道路上的路燈都掛上了好幾十盆吊蘭,吊蘭的香氣被風帶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有些人被吊蘭的香氣迷住了,搖搖晃晃地走向吊蘭。溜冰場上人山人海,原來是幾位溜冰高手在舉行淘汰賽呢!緊接着我們走過順峯五行橋,我又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幾百位阿姨和叔叔在跳廣場舞呢!他們的舞姿美極了!我還看見一些哥哥在練習滑板,他們的練習可難了,頭上都留下了辛勤的汗水……

時間過得真快啊,十二點來臨了,公園裏的人不斷減少,車也一輛輛開走了,我們也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這美麗的公園。

我愛春節,我愛這個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的春節。

九年級寒假隨筆春節4

又到一年春節時。

春聯已經悄悄貼到門楹,春運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春晚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老人們做了年糕、燉了肉等待孩子們的歸來,在外地上學的孩子和外地打工的農民工,有的已經回到了家,有的正在奔波,有的正在搶票……所有這些,都説明,年已越來越近,年味也越來越濃。

古代人是如何過年的?王安石在其詩《元日》中描述了一幅中國古代特色的年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放鞭炮、與家人團聚、把酒言歡、掛桃符,真是好不熱鬧。

再説説小時候對春節的童年記憶。我是80後,出生在華北平原一個普通的小村莊。小的時候,每年每户都堅守着千百年以來的年俗,幾乎所有的家庭都在小年之後開啟“過年模式”,如童謠裏所唱的那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屋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七年級扭一扭……那個時代,過年是一個既定程序,每個家庭都在用這樣的程序進行倒計時。

對於孩子們來説,過年是讓人最為興奮的事情。在經濟並不寬裕的年代裏,只有過年才能穿上新衣服,只有過年才能有好吃的,只有過年才能連續吃十幾天的大魚大肉,只有過年,才能收到家長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的紅包,也只有過年,才能不停走親戚串門,聽不盡的誇獎與恭維話讓人高興……以上所有,都可以稱之為年味。

現在,似乎所有的身邊人都在吐槽年味變淡的現狀。過了臘月二十三小年之後,除了學生和教師,似乎整個社會的各行各業都在正常工作,社會作為一個系統、一個機器,仍然在開足馬力不停地運轉。同時,以上那些小時候的過年記憶,也逐漸被新的形式所取代。年俗已經呈現多元化、現代化的趨勢——有些落後的年俗已經被禁止,有些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年俗已經被拋棄。

社會文明的發展,決定了風俗的更新換代。鞭炮在許多城市被明令禁止,人們感慨沒有了鞭炮的味道與聲音,這年過得沒滋沒味;大年七年級拜年、大年八年級回孃家等過年方式,也被如旅遊過年、電話拜年、微信拜年所取代。近幾年,過年風俗更是玩出了新花樣——智能手機普及之後,集五福搶紅包、看春晚搖紅包等形式,成為了新的年俗。

習俗也好,習慣也罷,只是社會文明的具體形式。任憑過年的風俗如何變化,有些東西永遠不會變——植入於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家國情懷不會變,對於中國年的信仰不會變。每家每户對團聚的期盼,對祖國繁榮昌盛的祝福,對20xx年美好生活的嚮往……都不會變。

正是有這樣的家國情懷,春節才以強大的凝聚力驅動了30億人次的春運,奔波萬里只為短暫的相聚。也正是因為有了春節,中華民族與東方文明才有了區別於其他地區和文明的最為隆重而浩大的羣體儀式,我們的靈魂也才有了一個集體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