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二年級語文教學隨筆精選15篇

文學6.6K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説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語文教學隨筆精選15篇

二年級語文教學隨筆1

《父親和鳥》教學反思 《父親和鳥》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通過“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讓我們瞭解到“父親”對鳥不同尋常的瞭解,更感受到父親對鳥超乎常人的熱愛。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地讀,體會父親對鳥的摯愛。閲讀本文,讓學生反覆閲讀,用心體味,使他們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 學習生字,紮實有效

在本課的生字教學中,我採用了結合偏旁,歸類指導。如喃、嗯、味,這三個字都是口字旁,説明與嘴有關,解釋:喃喃就是一個人自説自話。嗯即嘴裏發出搭理別人的單音。味可以用鼻子聞,也可以用嘴巴品嚐。而教“蒙”時,我則結合霧裏看物體,就像眼睛蒙了一塊紗巾,所以“蒙”字裏面有兩橫,強調上面的一橫就是矇住眼睛的一塊紗巾。這樣結合字形,形象解説,學生就學得有興趣,記得牢固。

二、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在學生自讀了課文後,讓他們説出自己的感受,然後讓他們劃出課文中描寫“父親”知鳥的語句,我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朗讀,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交流之後,組織了多次層層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讀出情:對小鳥、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讀時我讓學生自己體會文中的語氣,讀的形式靈活多樣:聽讀、自讀、品讀、同桌互讀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引領學生逐步感悟父親知鳥愛鳥,使小鳥的可愛、小鳥的快樂、父親的情懷在孩子頭腦中活起來。通過朗讀,使學生悟出語言文字中所藴含的情感。

三、抓關鍵詞句,學習表達方法

本文通過描寫父親只看了看樹林,聞了聞林中的氣味,就準確地知道林中有許多小鳥。充分説明 “父親知鳥”、“父親愛鳥”。 那如何讓學生知道作者怎樣寫出來的?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父親是個知鳥、愛鳥、愛樹林的人?接着指導學生從“望了又望、聞了又聞” 等詞句和父親的語言中體會到父親的“知鳥”; 從“我知道父親這時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説”“深怕驚動小鳥”等詞句和父親的語言中領悟父親的“愛鳥”,從“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這一句中領會“我”的愛鳥、護鳥之情。

不足之處:教學中的引導語,仍然需要修改完善,加以精練。

二年級語文教學隨筆2

在與孩子們相伴的日子,在邊揣磨邊前行的路上,專業成長在提升了一步,隨之心有點滴。

一、檢查預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二年級的識字量之大,因此,在每節課前我都要求學生預習,每一堂課剛上課前,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隨後請一位同學來回答問題,必要時給予適當的獎勵或是表揚(如評選預習之星)。這樣以來,學生們的積極性被提高了,每個孩子的心裏就像揣了一隻小兔,他們是既希望被老師點到又怕被點到。於是在一般情況下我都會請中下游的學生來回答這樣的問題,偶爾也請比較好的。讓那些在家裏沒有預習的學生能夠在老師檢查別的同學的時候,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裏認識儘量多的漢字。

二、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閲讀了《杜郎口課堂教學》,感受其中的教學理念,我深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交流的方式學文,並通過個人、小組、分角色讀文等方法,由表及裏、層層深入、探究主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度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採用各種教學策略和手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引領他們通過多讀、多寫、多説、多聽、多交流、多積累,來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字,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備課時,領會提高課堂的有效性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學習的主動權實實在在地給學生;上課時,相信學生,根據不同內容,合理的“引”,關注關注心靈的碰撞,智慧火花的迸濺,學生靈感的生髮,這樣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化解重點、難點,誘發學生對學習的達到學習的愉悦、快樂之目的。

三、利用藝術魅力,創造美麗的課堂。

對於剛從一年級走進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講,他們的思維習慣是直觀的,孩子的天性就愛動,上課不到十分鐘,他們的手就控制不住,但他們比高年段更有表現的,特別是表演、動手的,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或是穿插進歌曲、遊戲,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

二年級語文教學隨筆3

在深入學習和逐步推廣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我們國中語教師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從事語文教學已有多年,雖未有大作問世,但對教育教學形式和改革也算感慨良多了。下面就其談一些拙見。與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勉。

新課程理念無疑是我們現在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遵循的一條法則。一股“綜合性學習”之風便也隨之而起,於是,我們開始引導學生研究歷史,研究物理、生物,研究環保,,創作美術作品……語文教師成了雜家,變得前所未有的“能幹”,語文課也變得前所未有的“異彩紛呈”。 20世紀80年代,一些名師以“大語文”主張和實踐來自覺拓展語文學習的外延,使語文教學界逐漸趨向這樣的共識:語文學習的外延等於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説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一種語文學習,但是反過來做就完全錯誤了。語文學習從言語學習內容上來説從來就是綜合的。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言語內容越來越豐富。越來越複雜,具體表現為一方面越來越分化,另一方面越來越綜合。有些時候,我們懷疑課堂上、尤其公開課上的語文教師還是不是語文教師,上的還是不是語文課。你看,在課堂上要解決生態保護、物種繁衍;要研究建築與政治歷史的關係……尤其在仔細研讀“新課標”後,發現在整個新課標中,關於綜合性學習是耗筆墨最多的,於是才有了凡公開課必以活動課,尤其是綜合活動課為多,唯恐無從體現“新課標”之“新”;於是才有了要求學生規劃一座大城市、畫出一套熊貓郵票的試題;於是才有了利用多媒體技術令人眼花瞭亂的走馬觀花的“熱鬧”課堂。語文課前所未有的包羅萬象,大有一統天下之勢。那麼語文課與其它課的分界到底是什麼呢?我們覺得不管選文有多豐富,學科間如何滲透,還是要重提“聽説讀寫的訓練”,“字詞句篇的學習”,這是語文學習的根本,是語文課的靈魂!品酒師與飲酒者的差異就在於一個“品”字,語文課應是對語言文字、人文情感的領悟剖析,這是綜合性學習所代替不了的,效仿的結果只是無功而返。

一部新教材的誕生總是伴隨着一種新的教學理念產生的。放眼望去各種新課程培訓班、各種新課程研究論文在肯定新課程標準的同時,對以往的教學觀念、教學傳統幾乎全盤否定。那麼傳統的教學觀念就真的一無是處了嗎?“語邏修文”曾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面,現在新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部分明確指出“語法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如果拋開理念意義上的國家教育目的不論,把目光投向現實生活,我們就會發現基礎教育長期以來一直遵守着一個不成文的規則:那就是以考的內容為標準學為考服務。那麼現在“新課標”的建議在實際教學中意味着什麼就不言而喻了。

《語言學與語文教育》指出:“英語語法逐步的強化,漢語語法逐步淡化,致使不少理工科大學生用英語語法來分析漢語複雜語句,而不能用漢語語法來分析母語。”這種現象隨着“新課標”的實施還將更為嚴重和惡化。目前由於會考不考因而教師也不教語法,學生便無從知道“短語”、“句子成份”、“句子主幹”、“複句類型”,這不但不能以語法思維習慣來感受母語,而且使英語語法教學也無法順利地貫通下去。其實一個學生如果不進行專門系統的語法知識的學習和技能訓練,僅僅靠涵詠品味、整體感悟,那無論是對當前還是未來的學習絕對是不利的。

語感是對語言內容和形式的領悟,語句數量,內容無限而形式有限,所以可以從形式入手,教給學生語法知識,讓學生通過掌握語法規則、培養語法思維習慣去培養語感。此外,系統的語法知識還可以指導學生自覺地修正自己的書面用語,減少語病,不僅做到詞能達意,更能做到詞能傳神。

新課標的實施和推廣中伴生了一種新的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這種理念的理想性固然不錯,游泳池邊教不出游泳健兒,問題是怎樣的課堂才算是還給了學生,自主到什麼程度才算“自主”,而且自主學習的結果是教師被要求“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課堂上有一位同學説他最喜歡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因為“那是作者喝醉了酒寫的”。面對這樣的“獨特感悟”,樂耶?憂耶?怕只能無言也!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人在閲讀過程中,只有在閲讀對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間接的生活經驗產生意義建構時,才能形成閲讀者的個人意義,這也正是產生認同和共鳴的基本前提。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一個不懂得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是無法品味出語文學習的樂趣的。但問題是學生現在所面臨的教材,其生活內容常常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幫助學生建構課文與生活的“橋樑”,使課文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產生聯繫,這是讓學生走進課文,感受生活的關鍵所在。這個“橋樑”非語文教師莫屬。

現在説到“自主性學習”,教師便不敢“多言”,唯恐遵循“陳陳相因”的老路。其實與學生生活相重疊的選文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設疑、自己解答,或者組成學習小組進行互助學習,然而對那些與他們的生活有距離的課文還是應該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三顆枸杞豆》這樣描寫太陽:“這時,太陽快要西沉。透過林隙,我看見它像一個紅色的車輪,就要滾進西邊的山溝裏去了。”對這個句子的理解如果依賴學生的自主學習來完成,那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把語言放在特定的語境和課文背景中去解讀,必須要教師“扶上馬送一程”。

“新課標”還主張教師的角色定位應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首席”。在語文課堂學習中,我們認為應緩提“首席”,因為抱着電視,看卡通長大的國中學生的生活平台實在太單調、太狹窄了,如果就讓他們在這樣的平台上自主學習,國中的學制起馬應再延長一至兩年。我認為語文學習方面的“自主學習”有賴於學識的儲備、生活的積累、閲歷的增長,它的合適學齡段起馬要到高中階段。真正有效的教學既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佔有別人的知識,也不是學習者瞎子摸象,原地打轉,而是要在教師橋樑作用的引導下建構學習者自己的知識經驗,形成學習者自己的見解和真正意義上的相得益彰。

二年級語文教學隨筆4

本課識字1中的詞串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美麗的江南水鄉圖:金秋時節,乘着小舟來到水鄉,只見湖面上煙波渺渺。荷塘邊長着長長的蘆葦,隨風飄蕩,荷塘裏菱藕飄香。夕陽西下,一隻只小舟在漁民們動聽的漁歌聲中歸來。夜幕降臨,漁船上燈火點點,月光下,水鄉更美了。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詞串並不難,關鍵是讓學生將圖與文字對應起來,能更形象地記住生字詞,能更流利地記住韻文,使其彷彿身臨其境,從而深切地感受江南的美麗風光。教學時,我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圖文對照,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想象畫面,加之以我生動的語言描述,學生對江南水鄉留下了一定的印象。

但令我頗感遺憾的是,由於條件的限制,我沒能將我課前蒐集到的一些和韻文有關的圖片給學生欣賞,如“煙波浩渺圖”“漁歌唱晚圖”“月下水鄉圖”,如果能讓學生瀏覽一下這些圖片的話,相信教學效果會更好。

二年級語文教學隨筆5

《葡萄溝》一課是一篇講讀課文,介紹了葡萄溝是個好地方,那裏生產水果,其中葡萄最受人喜愛,它品種多、味道甜、產量高,製成的葡萄乾非常有名。

這篇文章,語言樸實,用詞準確,通過讀就能夠讓人感受到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同時能夠引起讀者對葡萄溝產生熱愛之情。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點是:瞭解葡萄溝出產什麼,為什麼説它是個好地方。從而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本課教學我着力於了四個方面的訓練:

一、訓練語言

着眼於“篇”,抓住課文中重點語句和段落,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紮紮實實進行語言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在指導學生閲讀的過程中,還注意了學習習慣的培養,如邊讀邊想邊批註的習慣,把能力的提高和習慣的養成有機的結合起來。

二、發展思維

如理解課文第二自然段是怎樣圍繞中心一層一層地敍述的,來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

三、德育目標的達成

本篇內容思想教育內容不明顯,在教學時要着意點撥,相機滲透,實現文與道的統一。

四、培養能力

這裏的“能力”指的是讀書的能力。如教學第三自然時以“放”為主,從而讓學生綜合運用已經掌握的語文基本功,自我學習,從而讓學生能夠在自身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提高閲讀能力。

二年級語文教學隨筆6

國小語文第四冊《難忘的潑水節》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描寫了傣族人民和敬愛的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的無比幸福的歡樂情景,體現了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是這篇課文的情感重點。可是,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不容易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無法言明的感情,對課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對國小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於“理”的説教。所以,我以“情”為契機,利用情緒的感染性特徵,讓學生在“情感”中學習,並以此加以實踐,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借史激“情”

要想讓學生對周總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從周總理的待人處事等細節入手,使學生被周總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此,上這篇課文之前,我先利用活動課為學生們播放了有關周總理的記錄片。在這些影片裏,描述周總理從小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到參加革命後表現的沉着,機智,樂觀的精神;從新中國成立後總理奔走於大江南北到他叱詫於國際外交風雲中,為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地爭取外交獨立做出的貢獻。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總理赫然出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在觀看記錄片的同時,在情感上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感染。明白了周總理為什麼會受到那麼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為什麼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這為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情感互動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最親近的人除了父母以外就是他們可親可敬的老師了。尤其是國小生,對老師更是崇拜。以至於許多孩子把“這是老師説的”常常掛在嘴邊。這又為我們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情感提供了有利的因素。課堂上,老師的感情和學生的感情往往是互動的。在眾多領導人當中,我本人非常敬佩周總理,我常常在觀看總理的影片時激動無比,我常常為我們有一位這樣的好總理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在課前,我滿懷激情地把我的這種感受和學生一起交流。我説:“總理的好是我們無法用文字去表達的。假如用老師的二十年時間換回總理的一年時間,我非常樂意。”話音剛落,教室裏響起了掌聲。一羣二年級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是我意想不到的。很明顯,學生在通過之前觀看的有關總理的記錄片,他們知道老師對總理的敬佩程度。學生完全和他們的老師在情感上產生了共鳴。老師對總理的愛戴,尊敬成功地轉移到學生的身上。

三、讀文悟“情”

這篇講讀課文,作者在遣詞造句上既生動又形象,課文中很多詞語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教學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關鍵詞語,在語句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

二年級語文教學隨筆7

在語文教學方面,我是一名新手,但是在本學期初教語文這門學科時,我把語文課標整整的看了一遍,我本人在理論知識方面得到很大提高。我深深知道語文教學必須深入挖掘教材,探索現有教學內容如何再現生活,促使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並最終迴歸生活,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我知道現在語文教學必須有:創新性;課題研究要與時具進,不斷創新,得出適合時代生活的優化的國小語文教學策略。活動性;生活是活生生的,生活離不開活動,生活化離開活動,也就失去了基礎。主體性;生活是學生的生活,國小閲讀教學生活化研究主張尊重生活,就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整體性;在開展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時,要堅持整體性原則,使語文素養和人的整體素質和諧發展。同時我也知道了在教語文時,首先不能忽視學生學x語文的規律,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培養學生以下三點基本素質。

1、x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xx慣。從低年級來培養學生的良好x慣,重視語文學xx慣的養成教育。

2、熱情高。讓學生學x語言文字有着熱血的激情。

3、學生會讀書。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鋭的語感,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古詩和散文、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象等。我覺的只有在教語文中朝這方面來發展,才能把自己的學生教好。

新課程改革,使國小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這當然是件大好事。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教師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國小語文教學,眾説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我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x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絕不可拋棄!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國小生來説,以下八個方面的x慣首當其衝:

一、主動學x,刻苦學x的x慣;

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x慣。

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x慣;

四、大膽、大方、大聲説話,説普通話x慣;

五、愛惜書本文具的x慣;

六、好問的x慣;

七、在合作學x中積極參與的x慣;

八、規範、整潔寫字的x慣。培養x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説,培養學生的寫字x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範、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x字。x慣是具有遷移性的。良好的寫字x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範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x慣養成了,其他x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x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x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

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

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

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脣、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

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

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閲讀量的達到。(課外閲讀量,課程標準有個“不少於”的界定。應當説,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

二年級語文教學隨筆8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20xx年課標頒佈以來,教師的定位更加準確,師生關係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方式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者,變為合作者、探究者。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一改過去課堂的沉悶、死板,變得充滿活力。而靜下心來品味,一些問題暴露無遺,如:課堂成了好學生的舞台,差等生依然停步不前,忽略了學生對字詞等基礎知識的掌握;教師朗讀指導不到位……以上問題的出現,直接影響了國小語文教學的效果。深入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實現教學三維目標,關注學生成長,成了我們小語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組建高效的合作學習小組

高效課堂合作學習的高效,關鍵在於學習小組的高效,建設、培訓好學習小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課堂的靈魂。合作學習小組一般由6~8名學生組成,要求小組成員的性別、學習成績、智力水平、個性特徵、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異,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進行分組,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在班內各小組間展開公平競爭創造了條件。選擇培養小組長,一名好的小組長能夠對合作小組成員在課內進行調控,在課外精心管理。再有小組成員合理分工,達到人人蔘與、共同完成任務的目的。各小組分別制定了組名、口號、組訓、組規等。

二、建立科學評價機制

課堂評價採取小組捆綁式評價方式。小組捆綁式評價能調動組內每個成員的積極性,發揮每個成員的最大潛力。班內設立積分表,組內有記分員,分別給每個小組成員編號(成績越好號越小),每位學生的編號不是固定的,根據表現、成績進行調整,進步學生能得到及時肯定,形成積極向上的組內競爭風氣。小組成員得分與各自的編號對應,目的是鼓勵大號同學多發言,得分都加在小組名下。小組共同探究成果展示交流加小組集體分。各小組得分每週一彙總,作為小組評價的依據,選出周冠軍組,不單獨對個人進行評價,增強團隊意識。資料入檔,下週數據清零,重新開始,這樣各小組都看到了奪冠的希望,組間競爭風氣形成。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實用高效

結合外出學習所得、教研組交流所感和自己的課堂教學所悟,我擬定了一份“語文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經教學實踐,老師們一致認為它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夠體現新課改理念,體現了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使課堂教學高效有效。第一環節:預習我能行,收穫大家享。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預習所得和預習疑惑(在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在展板上展示出來,供大家評閲、學習、交流。重點解決字詞,豐富學生的積累性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第二環節:讀書眼、心、口,流利入情境。時刻提醒學生讀書時做到“三到”,只有這樣讀書才有效果,才能進入情境。展示小組用各自喜歡的方式朗讀展示,請其他小組的同學或老師評價指導,學生的挑戰讀,更激發了學生個性化朗讀的積極性。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形成了,提高了朗讀水平,凸顯了學生的獨特感受。第三環節:析句品文,情感昇華。理清文章脈絡,解讀重點詞、句、段,學習寫作方法,揭示文章主題,聯繫生活實際,昇華表達的情感。以學生獨學、對學、合作學習為主,班內交流,教師點撥。學生親歷探究知識的過程,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分析、概括、表達能力,豐富學生情感。第四環節:學以致用,拓展人生。汲取文本中的營養精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寫出所學、所思、所感。提升、內化知識積澱,整理自己的思想變化,提高寫作水平,指導今後的生活和學習。第五環節:達標練習,鞏固提高。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練習題,整理所學知識、技能,檢測學生學習效果。

四、閲讀交流課,激發學生閲讀興趣,開闊學生視野

開設閲讀交流課(每週一節)的目的:利用好學校圖書室和學生的各種學習途徑資源,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閲讀,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增加閲讀量,豐富學生的知識和情感,開闊學生眼界。閲讀交流課的上法:

1.課前學生根據閲讀主題,完成閲讀,寫出收穫。

2.交流閲讀收穫。課上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閲讀收穫,再選出優秀者班上交流。

3.教師、學生評價。

4.學生當堂寫出交流收穫。

5.教師推薦書目,佈置下次閲讀主題。

語文閲讀指導課要充分發揮合作小組作用,學生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瞭解更多的內容。

五、校本教研日———教師交流的平台,課改的保障

為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校內自身的各種資源和潛力,充分發揮學校優秀教師的優勢和作用,落實校本教研製度,打造團結互助的教研團隊,學校將每個週四定為我們的校本教研日,教導主任每月初制定好本月的校本教研日活動安排表,明確活動時間、活動內容、活動地點、參加人員等,活動以聽課、議課、專題研討為主要形式,教研組成員積極參加活動,在一起交流研討,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有效促進了課改的不斷深入,同時也深化了同事間感情。課堂教學改革,有利於落實課標要求,有利於新的教學理念的應用,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有利於學生潛能的開發,有利於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的優化,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腳下的路還很長,作為國小語文教師的一員我會一如既往地走下去,直到成功。

二年級語文教學隨筆9

第六組教材,是進行情感教育、實現情感陶冶、培養美好情操的依託。

在教學本組課文時,重點對學生進行了練筆的訓練。重點是仿寫《假如》,通過對24課《日記兩則》的學習和輔導,引領學生進入日記的寫作。

一、關於仿寫《假如》

首先抓住詩歌的結構和內容進行學習,再次找出詩中優美的短語進行朗讀積累。這兩個環節都是對學生的仿寫進行指導。

二、關於寫事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學生對詞語的積累和運用。在學習《牀前的氣球》《日記兩則》一課時,引導學生關注:日記可以包括哪些內容;怎樣把一件事寫明白。

三、關於日記的格式。

根據以往學生寫日記在格式上出現的問題,在這次進行教學時,先讓學生觀察這次的文章和以往的有什麼不同之處,引出日記的格式,然後我在黑板上畫好的日記格子裏,一邊板書一邊講解格式,學生的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二年級語文教學隨筆10

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建國五十週年大典的歡慶場面,生動形象。但是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有一定的距離,學生無法理解課文中是詞語,所以在講授的時候就需要藉助直觀的圖片來幫助學生加深體會和理解。並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要通過學生自己體會來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發揮,整堂課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課上應尊重孩子閲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他們可以也一定會有自己的獨特感受,他們的朗讀就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的理解、體會和感受。讓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實踐中自己發現建構,在互助中研究,在合作中探索,在競爭中求進步,階梯式地鋪展整個教學過程,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閲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這篇詞串是通過對國慶閲兵大典的描寫讓孩子感受祖國的繁榮與強大的,從而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感情。這篇課文生字多,而且前後鼻音也很多,所以生字的讀音是教學的一個重點。這篇韻文,詞語的理解也是一個重點,特別是“大典、檢閲”這類詞語,學生很難明白。我在教學時,通過檢查學生的生字讀音來強調音準。對於“大典、檢閲”這個詞語,我通過讓學生看圖,説圖,讓學生了解國慶大閲兵,中央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檢閲中國人民的海陸空三軍,來感受他們的威武雄壯。學生通過觀看後説:解放軍非常神氣,很威風。他們的隊伍非常整齊。在次基礎上,我讓學生朗讀第二行詞語“大典檢閲海陸空”,讀出解放軍的英雄氣概。對於生字的教學,我主要是穿插於韻文中,比較隨機。總之,這篇韻文像開快車一樣匆匆忙忙地過了,學得有點浮躁,所以有很多不到位之處,如:教學“城”這個生字,我只強調了讀音是後鼻音,沒有講它的結構和意思,蜻蜓點水。詞語的理解基本是老師在講述,留給學生的機會很少,遏制了學生的主動發展。

二年級語文教學隨筆11

在識字方面,這一學期學生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學習利用漢字的表義特點來分析字形,並對認字方法有教系統的歸納整理,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引領學生到生活當中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尋找自己以為最有效的識字方法,通過不斷求異來激發學生思維。一個字有多種識記方法,字形認字、據部首猜字意等,學生在發散思維中學得快樂。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我們二年級學生有一個共性的缺點:書寫錯誤、做題粗心,原因是書寫隨意,作業做完了從不檢查。針對這種情況,我總是佈置很少的作業但要求學生寫慢點,寫得要規範。經過一段時間,書寫方面有了一定的進步,但題還是錯得多,於是我在班上宣佈了這樣一條規矩,如果語文作業既工整又正確,老師就獎獎卡,,獎卡可以換獎品,這樣激發了優生的積極性,一部分學生是懶習慣了,對此無動於衷,怎麼辦呢?當然還有辦法,每天作業錯了的重新改過,改正確了才算過關。

在閲讀和寫作方面,我從興趣着手,引領學生走在了閲讀之路上。利用孩子們喜歡音樂,讓學生讀歌詞、唱歌改歌詞,利用兒歌朗朗上口,孩子們喜歡讀,讓孩子們讀兒歌編歌謠。本學期學生寫日記 46----50篇,學生的.表達能力明顯提高。

在學生學習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我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學生許多方面都有了發展,但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後進生的轉化、口語交際等,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求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二年級語文教學隨筆12

今天在我班提前上了《畫家和牧童》這一課,聽着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髮自內心的快樂和真誠的讚美。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搭建了一個發揮想象、發展語言的平台,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輕鬆快樂中得到發展。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精心準備,為學生創造了思維、想象、表達的寬鬆環境。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外部刺激的多樣性,創設情境,引發學生通過看動畫和圖片形象感知“濃墨塗抹”,“輕筆細描”這兩個詞的意思以及“‘鬥牛圖’錯在哪兒”的語句的理解;又通過搶讀,自讀,同桌分角色讀,指名讀,齊讀,全班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語言文字所藴涵的意思和情感;還巧妙設計提問,激發學生與文中的主人公牧童和畫家產生對話。如,假如“你是圍觀者中的一員,你會怎麼稱讚他?”“牧童指錯後,你又會怎麼想?”“你想對牧童或戴嵩説些什麼?”又如,我創設情境以夥伴的身份來到學生中間活動,假如老師就是那位大畫家戴嵩,此時你會對老師説些什麼?完全捨棄了“師道尊嚴”,真正實現了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這些問題的巧妙設計,是在為實現目標的同時步步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培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時也滲透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其次,我還特意安排“一……就……”,“一會兒……一會兒……”這兩個句式的口語表達訓練,達到讀説結合,學以致用的目的。

上完這節“活動課”,我深切地領悟到,要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創設情景相當重要,情景滋潤着他們的心田,對培養情感、啟迪思維、發揮學生主體,培養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創造性,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挖掘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

二年級語文教學隨筆13

本學期,我擔任二(2)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經過一期來的辛勤勞動,我們走過了一個充實而又有意義的學期;期末臨近,回顧一學期的探索與嘗試,酸甜苦辣樣樣都有。在這一學期裏,我堅持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認真地批改作業、講評作業,督促學生及時更正錯題,做好課後答疑工作;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和學生平等相處,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現在,我對這個學期的工作做以下總結。

一、狠抓基礎知識和技能

在書寫方面,我大力強調規範性,要求書寫整齊,字跡工整,並努力克服錯別字,有些學生對於寫過幾遍的字也會寫錯,如“寬”字下邊本該“見”而非“貝”字,又如“拔”和“撥”字,學生總是分不清是“撥打”還是“拔打”,“拔河”還是“撥河”。類似這樣的問題我進行了大力更正,反覆默寫和抄寫。又如,對打比方的造句,對各種句式的變換,對病句的修改,對生字新詞的理解運用,對近、反義詞的積累等,我都逐一進行講解或強調,對這些問題加大做題的數量,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寫句子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學生的學習要體現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調整課程內容,以求學生能盡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體現自主性,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自我探究的學習勁頭,但教師自己也必須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加以探究,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我時時保持以讀代講,多讀多想,自主感悟,常常鼓勵學生各抒已見,使學生們盡情發表自己的看法,並且時不時採用一些別開生面的方式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例如:我上課時經常讓學生自主想問題,自己解答,並且讓他們分組討論交流,人人做到參與,人人思考。

三、指導學生學習方法

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功”。方法對於學習來説是最重要的。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為什麼有的同學老是玩,可成績卻不錯呢?我們常常強調上課專心聽講,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然後還要及時複習。但是我覺得思考才是最關鍵的有人説,聰明與否,在於是否思考。我們要着重指導學生學會思考。睡前回顧當天所學,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其實學習方法有很多,只要是有用的,都可以試試。

四、做好扶優轉差工作

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是非常輕鬆的,而學困生卻常常來不及。這又是一個讓我們老師要思考的事情。對於這類問題我常常用的方法就是在作業中使用分級制度,在不影響大家的學習的前提下,對有些學困生進行再次鞏固基礎知識,並且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當面教學。通過一學期的實踐,我覺得這方法十分有效,以後還可以進行利用這種方法。

五、突出章節過關,拓展知識視野

本期的教學內容,分為八個單元。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後,我都進行檢測,針對學生存在的知識點問題,及時解決。對確實困難的學生進行耐心細緻的個別教育,使之掌握。

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積累運用,只有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之後,才能運用。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活動。1、優秀課文朗讀。通過學生自主收尋優秀文段,使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閲讀,學生的閲讀量增加的同時,學生必然收穫了許多東西。2、進行各種詞語收集。如AAB式,ABB式,AABB式,ABAB式,ABAC式,ABCC式,AABC式,在不斷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學生的詞彙積累有了明顯的增多。3、開展各種語文遊戲。如句子的轉換,如“把”字句轉換成“被”字句,問句轉換成陳述句,兩句話變成一句話,學生在活動中提高了興趣,也訓練了動腦的能力。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雖然我們辦這個學期成績比較勻稍微領先,但我發現一個問題,我們班的成績沒有拔尖的,這就是我的失誤,下個學期,我要抓尖補差帶中間,從開學開始,一定消滅唯一不及格的。

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欠佳,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興趣不濃,還需正確引導。由於本學期安全工作是重點,放學後不能以任何名義留學生,所以我就放鬆的補差這項工作。期末的時候再來狠抓那些基礎差的學生就比較困難了。下個學期,我更要抓尖補差帶中間,從開學開始,一定消滅唯一不及格的。課堂教學仍需創新。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仍將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爭取有更大進步。

二年級語文教學隨筆14

第四組的課文中大部分課文的對話比較多,在學習的過程中,在指導朗讀對話的基礎之上再去理解課文就順理成章了。

在低年級階段,教師的範讀是指導學生朗讀的必要手段。在學習《坐井觀天》一課時,檢查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朗讀缺乏感情。於是我進行了一次範讀,把青蛙的傲慢自信、自以為是的語氣誇張處理,學生雖然已經對課文內容已經非常熟悉,但是學生的情緒立刻調動了起來,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進行朗讀練習。我又趁勢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練習朗讀,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感悟到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把握語氣也非常準確。課文不用講解學生就明白了。

《小棗樹和小柳樹》《風娃娃》《酸的和甜的》這幾篇課文,在學生把課文讀流利之後,分別提出一個把握文章結構和思路的問題,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再對人物的對話進行指導,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這樣的指導符合學生的需求,又不至於把課文分析得支離破碎。

二年級語文教學隨筆15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五年一班的語文教學。對於五年級,這個高年段的語文教學與中低年級相比更是有很大的不一樣,高年級的閲讀教學更側重於品讀語言文字、理解課文資料,體會思想感情。所以,閲讀教學要由“誦讀”轉變為“品讀”。教學方法由“教師的教為主”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在半學期來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讀書為主”。

一、以學生為主

教師和學生是構成教學的主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對學生的學起主導作用,教應為學服務。“學起于思,思源於疑”,任何思都是從疑開始的,疑問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有了疑問,才有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要,也才可能獲得新知。“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發現問題提出來,即是思維活動的表現形式,也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思維的發展從問題開始。每發現一個小問號,這個小問號就像一個小鈎兒勾住學生的好奇心,要讓學生將學習變成為一種自覺自願的心理渴望,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所以,在授課前我先讓學生讀書自學,提出疑難困惑。然後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來組織教學,這樣使教學的主觀性和盲目性減少,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增強。

二、以自學為主

讓學生自主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讀書習慣,習慣是人才素質的標誌。良好的習慣讓人受益終身。閲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閲讀的本事和良好的讀書習慣。“邊讀邊想”是一種良好的閲讀習慣,也是閲讀的一種好方法。要求和激勵學生質疑,可促使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腦子轉起來,思維活起來。“學而不思則罔”,要感悟資料,就必須一邊讀一邊想,一邊領會一邊揣摩。否則讀了之後,腦子裏僅有一片空白,沒有什麼收穫。僅有做到了邊讀邊思,讀後才有獲。同時可培養學生品讀語言文字、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較推敲的良好讀書習慣。良好的閲讀習慣能促使學生自覺持久地進行閲讀實踐,並逐步內化成閲讀本事。

三、以讀書為主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所以在閲讀教學中,主要以讀書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引導學生展開品讀、探究,理解課文資料,感知課文的主要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品味、揣摩語言文字,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領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方法和技巧。同時注重朗讀指導,採用多種朗讀形式指導學生朗讀,高年級較適合的方法是“默讀”,默讀有助於思考,讀思結合。將朗讀與評價相結合,有機地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使朗讀取得好的效果。

在教學中還出現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我將在教學實踐中繼續探索、研究,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總結出更好的教學方法,把複雜的語文教學工作做得更好,更全面。可是,在教學中也有幾點問題值得反思:

一、作文指導不夠充分

作文是需要教師經過創設的情境,使學生能有話想説、有事可敍、有情可抒,用自我的語言表達自我的思想,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礎是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生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而寫作起來部分孩子很困難,覺得無從下手空泛、不生動。想象是由當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過程。它是探索和創造的一把重要鑰匙,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聯想開始的。聯想對排除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勢、開闊思路有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聯想本事既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項任務,也是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乾癟。與他們的聯想本事薄弱有必須關係。從多角度有體裁上的、資料上的、主題上的。許多事實證明,變換角度能導致發現和創新。多角度作文能夠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本事,使學生山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考察事物。

二、批註式閲讀抓得不實

批註式閲讀教學,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閲讀本事,掌握閲讀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本事、深入理解本事,從而培養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本學期我抓得不夠實,中下等生批註得很膚淺,不夠深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進一步抓好孩子們的批註式閲讀本事的培養。